国民党抗战老兵太惨了李秀臣经历

|||||||||||||||||
&>>&&&&&正文
88岁老兵讲述抗战经历:1人放倒7个日本兵
虽已年近九旬,孙景富老人依然精神矍铄,说到当年战斗激动处,还辅以手势动作。
  【老兵经历】
  敌占区里的学生哨兵
  1943年,北务镇马庄村成为敌占区时,16岁的孙景富还在学校念书,同时负责为区里给各村送信。当时的区类似于现在一个镇的规模。
  冀东军区14军分区二区队驻扎在马庄村之前,村里有些便衣游击队员。“那时候村里是敌占区,八路军也要开辟阵地,就驻扎在村里了。我大伯参加了抗日,他们来村里就住在我家。区长周明远经常跟我讲抗日的道理,就这样慢慢我也受了影响。他们开会活动的时候,我就帮他们站岗放哨。”孙景富回忆起如何参加革命。
  “因为小孩子嘛,在外面玩玩闹闹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区长周明远看我比较机灵,就推荐我当兵。那年秋天,我穿上军装。当时有12人一组的学习小组,3人一组的战斗组。我念过点书,是学习小组组长,教他们识字。因为平时比较积极,我还是战斗组组长。进入部队半年我就入了党,后来一步步当了副班长、班长。”孙景富自豪地说,“二区队是14军分区的主力军呢,归十三团领导。”
  刚当班长打了场大仗
  “那时候没有特别大的战斗,这儿打几十人那儿打几十人,几乎遇上就开打,没什么策划。比较大的要数1944年农历4月的一场战斗。之前敌人大扫荡比较厉害,我们就进山了。情况稍稍缓解,我就跟随部队从盘山出来,到了现在的三河市高楼镇桥官屯村,那里是日本警备队的据点,他们在那儿修炮楼、抢粮食、放树、抓民工,天天出来祸害百姓,我们就想打他们一下子。”孙景富回忆道。
  “我们大约有400多人,天蒙蒙亮就埋伏在那里,所有进出村的只许进不许出,担心暴露。”当天的战斗情景他历历在目,“那天敌人又增加一汽车日本兵,大概5点多钟,他们架着机枪出现了。好几个月没正式打大仗,我也刚担任班长,所以当时比较激动。敌人距我们还有1里地左右,听到机枪一响,连长下命令,我带着班里另外11个人就冲出去了。”
  “我在一百来个战士中冲在最前面。本来应该一边打一边利用地形的,那时候都顾不上了。离敌人20米左右,我向他们扔一颗手榴弹,炸死炸伤几个人,之后端着刺刀就上去了,见着日本人就扎,都数不清扎了几个人。那时候的日本兵还是老兵,留着小胡子,都练了好几年来侵略咱们,刺刀使得也非常厉害。”孙景富回忆起当年的战斗,仍是慷概激昂。
  炮弹皮48年后才取出
  “正跟敌人拼着,敌人的一个掷弹筒在皮靴上磕响了,这东西本来是安装在敌人小炮上装子弹的武器,也可以当手榴弹使。敌人意思就是要跟我同归于尽。当时我恍惚知道掷弹筒炸了,眼前一昏就趴在地上,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孙景富说,“后来部队打扫战场的时候才发现我,把我抬上担架。在村里休养的时候,卫生员告诉我,我被别的战士从战场附近的坟圈子里找到,送过来一检查,身上总共18处伤,伤口里都有炮弹皮。”
  “那时候医疗条件特别差,就涂些紫药水。”孙景富说。记者看到,孙景富的额头、胳膊、手、腿上,都有明显的疤痕。他说额头右侧两块大一点的炮弹皮,1992年才通过手术取出。“休养了4个多月,炸伤严重的地方还没痊愈,我归队心切,就回部队了。回去后他们告诉我,我在桥官屯战斗中立了大功,消灭日本兵7人,缴获1挺机枪、1门小炮、1支双准星的步枪。部队只有一支双准星的枪,说是我缴获的就归我使,还让我当了机枪班班长。”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99岁抗战老兵吴德明的故事
我的图书馆
99岁抗战老兵吴德明的故事
99岁抗战老兵吴德明的故事
归档在&&|&浏览 5031 次&|&评论 2 条
我们去探望99岁的抗战老兵吴德明,他几乎不能交谈了。&这是黄埔军校17期吴德明老军官现在的证件&吴德明老人是子孙满堂的人&&19452519628003070&20137131913217762031940161617194276&&&19446203203&4220009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抗战老兵口述史》发布 记录老兵战斗经历
字体:[][][]
活动现场向老兵赠书 张瑶 摄
  8月31日,记录百余名抗战老兵战斗经历的新书《抗战老兵口述史》在长春发布,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这些鲜为人知的战斗故事终被抢救记录下来。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侵占中国东北后,部分原东北军、农民暴动武装等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抵御外辱。这也是中国对日作战最早、历时最长的一支抗日武装,同侵华日军进行了长达14年的斗争。
  目前,吉林省现有在册抗战老兵271名,其中年龄最小者87岁、最大者已过百岁。今年4月初,吉林省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办公室等机构联合发起了抢救《抗战老兵口述史》文化工程,对271名老兵实行全覆盖寻访。
  事实上,这个记录的过程并不顺利。《抗战老兵口述史》文化工程委员会负责人曹保明介绍,他们在实际造访时发现,271名老兵中已有10%故去,30%—40%因伤病无法接受采访,15%左右去了外地无法寻见,仅有约30%的人接受了采访。
  91岁的老兵马万金回忆,东北地区的抗日战争打得异常艰苦。“当年我们一个班就两支枪,给5发子弹,打完了,子弹壳还得捡回来。”
  “我们这个《抗战老兵口述史》,对研究东北抗联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资料价值。”曹保明介绍,他们按照国际惯例,已将每一位老兵口述的录音、录像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李彦国 葛淼)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
责任编辑:李雪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战老兵待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