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中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长官是谁?

国民党军当年的十大元帅1)风流儒将李宗仁:(日-日),字德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与白崇禧一起,为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副总统、代总统。广西省桂林西乡村出生,父亲李培英是名教师,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早年加入军队,1910年参加同盟会。以实力军人,加入在广州的孙文阵营。之后与白崇禧、黄绍竑合作,统一广西,使广西成为国民党后方的一部份。北伐时,带领广西军队一路由湖南进攻至山海关。北伐以后十年期间,屡次发动和参与国民党内战,但亦有苦心经营其广西地盘。抗战时,动员广西将士抗日,指挥多次大战,在台儿庄一役名震一时。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党统治而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落叶归根”,偕夫人郭德洁经瑞士回到中国并病逝于北京。2) 军界一哥何应钦:(日-日),字敬之,贵州兴义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曾任黄埔军校总教官、军委会参谋总长、行政院院长等政府要职。1901年入读贵州陆军小学,后入武昌陆军中学。1908年到日本,初入东京振武学校,后入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十一期,并加入同盟会。1916年回中国。1924年任黄埔军校总教官。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任潮梅警备司令,由广东潮梅平定福建;后任东路总指挥入浙。1927年宁汉分裂时在龙潭大败孙传芳,之后调任全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1929年,任海陆空军总参谋长。1930年,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此后多次任军委会行营主任,担任“剿匪”前线指挥。何应钦于九一八事变后与日本交涉华北问题,负责签署塘沽恊定及何梅协定。西安事变时,何应钦暂代总司令,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中日战争爆发后,他兼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参谋总长等职。1944年11月后,历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重庆行辕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前往南京,接受日军投降。1946年6月赴美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1948年接白崇禧任国防部长、日于李宗仁行代总统时任行政院长。1949年赴台湾,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直至去世。1982年出任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首任会长。3) 毛驴将军阎锡山:(日-日),字百川[1]、伯川,生于山西省五台河边村(今属定襄),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1901年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后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返国,出任山西陆军小学教官、监督。不久应清庭朝考,得中举人。任山西陆军第二标教官,后任标统。辛亥革命时,率部起义,任山西都督。之后曾支持袁世凯称帝,获封“一等侯”,之后亦继续支持北洋政府。1917年护法期间,奉段祺瑞令带兵赴湖南作战。因山西省于清朝末年与民国初年为中国富庶省份之一,因此阎锡山成为1910年代-1920年代中国的重要地方统治者之一。1926年北伐战争起,1927年1月,蒋介石任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北路总司令,6月阎锡山通电拥护三民主义,改悬青天白日旗,被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司令,对张作霖作战。1929年任陆海空军副司令。1930年元旦,获国民政府颁授一等宝鼎勋章,但随后便与蒋介石就军队编遣意见左右,联同冯玉祥,李宗仁另组国民政府,引发中原大战。9月,张学良通电支持蒋介石,并派兵入关。冯、阎大败。阎锡山先到大连,之后再回山西。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部寻求和解。阎于1932年3月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司令官,并指挥太原会战等抗日战争许多大小战斗。国共内战期间,阎锡山所辖军区被解放军徐向前部攻占,最后只剩太原及大同两座孤城,最终无奈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山西。蒋介石下野后,阎于1949年6月在广州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11月20日以行政院长代行总统职,12月8日自成都飞到台湾,编查“太原五百完人”名单,宣传以梁化之为首的“太原五百完人”事迹,并短暂代理政府在台军政。日,因行政院长代行总统职不得超过3个月,由行政院副院长朱家骅代行总统职。1950年3月,蒋介石以“复行视事”理由,于台湾复出总统,阎锡山随即自行辞职,并被聘为总统府资政,1960年,阎锡山病逝台北。葬于阳明山上的阎锡山墓。4)桂系诸葛白崇禧:(日—日),字健生,中国广西临桂县人;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有“小诸葛”之称。属国民党“桂系”,地位仅次于李宗仁。著名作家白先勇之父。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二人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心,多年来一路合作无间。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合一起驱赶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他地方势力多次开战;八年抗战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并屡有胜果。战后白崇禧担任国防部长,李宗仁获选副总统,桂系的实力得到局部肯定。国共内战战局转趋有利共军,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继任代总统。然而国共和谈失败,桂系无法保住的半璧江山,本身势力亦无法维持。李宗仁先赴美国治病,1960年代回到中国大陆。白崇禧则前往台湾,却未能担任要职,抑郁而终。5)三昌将军陈 诚:(日-日),字辞修,浙江青田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中华民国副总统”等职。陈诚主政台湾期间,在民生、军事、经济各方面皆有政绩,对稳定国民党在台统治作用甚大。陈诚是蒋中正的亲信,四大心腹之一,有“小委员长”之称。国军之内,由陈诚领导的系统亦有土木系之称。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8.8)、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任台湾警备总司令、行政院长、中华民国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军政部部长、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日授中将,日加上将衔)6) 假面佛爷顾祝同(1893年-日),字墨三,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一级上将,曾任江苏省主席、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顾祝同十九岁入读江苏陆军小学,辛亥革命时陆军小学停课,顾祝同参加推翻满清的革命。1912年加入国民党,后毕业于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再升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1922年赴粤,加入粤军二军任参谋。黄埔军校成立后,调任军校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1925年东征陈炯明时任教导团营长。北伐时升任师长、军长。之后参加中原大战,任十六路军总指挥。1931年,任国民政府南京警卫军军长、江苏省主席。1933年指挥第四、第五次围剿红军。1935年晋升上将、主管川、康、黔军政。抗战时期任第三战区司令。皖南事变时,顾祝同是主要参与者,负责包围新四军及扣押叶挺。1946年,顾任陆军总司令,郑州绥靖主任,负责指挥进攻山东解放区,遭遇孟良崮战役大败,精锐之国军整编七十四师被歼。1948年改任参谋总长。1950年3月赴台,兼任代国防部长,1954年晋任陆军一级上将。1956年任国防会议秘书长。1967年,调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87年病逝台北,享年94岁。7) 长腿将军刘峙(日-日),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参予北伐、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甚为得到蒋介石赏识。抗战时曾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1948年被任为徐州剿共总司令,被解放军大败。1954年到台湾,至1970年病逝。别号天岳,字经符。江西吉安县人,农民家庭出身。22岁癸丑考入保定军官学校,29岁庚申到粤军许崇智部任连长。30岁辛酉任营长。33岁甲子经何应钦介绍担任黄埔军校教官。34岁乙丑任第一师第一团上校团长。35岁丙寅升师长。36岁丁卯参加龙潭战役。后升第一军军长,兼第二师师长。37岁戊辰升为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38岁己巳当选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参加蒋桂战争,任讨逆军第一军军长,战后任武汉卫戍司令。39岁庚午任第二军团总指挥参加中原大战。战后被任命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又兼开封绥靖主任。在中原大战中,人们称他为“常胜将军”。41岁壬申刘奉命参加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围剿”,出作“剿匪”副司令。9月,攻占新集,受到蒋介石嘉奖,并以刘的字改新集县为经符县。44岁乙亥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该年被免除河南省主席一职。专任豫皖绥靖公署主任。45岁丙子年,“西安事变”刘紧跟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并出任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因此得罪宋美龄。46岁丁丑全面抗战暴发,8月12日,刘被任为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从开封进驻保定,担任防守平汉路沿线的任务。北平、天津失陷后,日军气焰嚣张,从平津分三路展攻势,8月18日,刘部防守的固安、琉璃河、涿州相继失守。20日,日军兵临保定城下。刘峙畏敌如虎,率领总部官后沿平汉线南逃数百公里。所部也不战自溃,沿太行山撤退。从此,被人讥为“长腿将军”。不久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47岁戊寅又调任鄂湘川黔边绥靖公署主任兼第五预备军司令长官。48岁己卯年,出任重庆卫戍司令兼防空司令,51岁壬午重庆发生“隧道惨案”,几千人闷死在防空洞里。因此刘受到军事法庭审判,被除数撤职,调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54岁乙酉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55岁丙戌年6月26日,刘峙奉命指挥部队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在开封战斗中,刘峙因整编赵丙田师遭全军覆没而被撤职。后闲居上海。57岁戊子,刘就任徐州“剿匪”总司令。淮海战役兵败后,刘峙先后逃到南昌、广州。8) 第一太保胡宗南 (日-日),原名琴斋、字寿山,曾为国军上将、第五届监察委员及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位,蒋中正的四大心腹之一。胡宗南祖籍宁波镇海,3岁时随家迁孝丰(今属湖州安吉县)。胡于1924年6月[3]进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1925年毕业[2];其后胡曾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1932年,胡宗南参与组织力行社和复兴社。抗日战争期间的1937年冬,胡宗南任国民党第十七军团军团长;其后担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职。胡宗南以四万军队驻陕西,负责监视共军活动。日,蒋介石在南京召见胡宗南,预谋奇袭延安,因胡宗南侍从副官、机要秘书熊向晖是共产党的间谍(与胡宗南部属申健及陈忠经被周恩来共称中共情报“后三杰”),胡宗南的军事行动皆在共产党的掌握之中。1947年3月,蒋介石命胡宗南以数十万兵力进攻延安。3月19日,胡宗南的第一军进入延安,虽空城但仍因战功升为陆军上将。胡宗南占领延安的一年中,由于共军情报灵通,于青化砭、羊马河及蟠龙镇三次战役,损兵折将二万多人。1949年5月至7月,胡部队于扶郿战役中遭受沉重打击后,陆续撤退至秦岭及巴山地区。胡宗南本人于1950年3月的西昌战败后前往台北,并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日,监察院内李梦彪等50多名监察委员联名对胡宗南提出弹劾,以其“受任最重、统军最多、莅事最久、措置乖方、贻误军机最巨之胡宗南,一无处分,殊深诧异。”六个月后,国防部军法处宣布“李梦彪弹胡宗南各项,均与事实相反,不能成立”,“自无若何刑责,足资论究。……应予不付军法会审。”这件案子隐约可看见陈诚在背后的操纵,终因蒋介石的庇护而失败。1951年,身在台北的胡宗南仍复职指挥沿海游击队与中国共产党作战,1952年任浙江省主席,不过只辖少数浙江沿海离岛。1955年,胡宗南再赴澎湖,时任澎湖县防守司令官,并参与金门炮战。胡宗南于1959年退役后,仍复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这个职务直到胡宗南1962年去世为止。9) 长沙之虎薛岳(日-日),字伯陵,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抗日戰爭中國將領,中華民國一級上將。原名薛仰岳,因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乃父起名仰岳以求能效法岳飞成为民族英雄。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1906年入黄埔陆军小学,1909年加入同盟会,之後入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回粵後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乱期间,薛岳曾保护宋庆龄脱险。北伐初期任第一師師長。1927年“412”之前,他曾建议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当反革命抓起来!". 1927年蔣介石清黨,薛岳辭職改投李濟深国民革命军第四軍,指揮鎮壓南昌暴動後南下潮汕的共產黨,之後多次参與第四軍的反蔣戰爭,屬於粵系軍張發奎麾下。国共战争前期,为蒋介石重新重用追剿中国工农红军,曾经多次重创红军,有「紅軍一路跑,薛岳一路追」之說,被當時紅軍視為「長征頭號敵人」;1934年11月「湘江戰役」,薛部追上紅軍大戰六天,紅軍自原先8萬6千兵力剩下殘軍3萬潰敗於薛岳。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分別任第一戰區第一兵團司令,第九戰區第一兵團司令,第九戰區副司令;曾经指挥了万家岭战役在内的多次战役,以其著名的天爐戰法,消灭了大量日军。日,荣膺美国总统杜鲁门所授自由勋章。抗日战争结束后,指挥国民革命军队进攻中國共產黨占領區。因於山东莱芜战役落敗,並損失李仙洲部队6万余人。1948年被蔣介石撤職,并在当年5月转任总统府参军长。1948年12月,调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49年大陆易帜后,撤退至当时属广东的海南岛任海南特别行政区长官。1950年4月由于无法抵抗共产党对海南的进攻,撤退回台。之後后被升任一級上將。在台曾任總統府戰略顧問,行政院政務委員,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後隱居於台灣嘉義縣竹崎鄉農村大宅,深居簡出;1980年代因為新出道歌手薛岳同名同姓,上將軍秘書去函建議歌手更改藝名遂又上新聞版面;日逝世,享壽103歲。10) 五虎上将卫立煌(~),字辉珊,又字俊如。安徽合肥人。  1912年在安徽和县革命军当兵。1914年入湖南都督汤芗铭部学兵营,毕业后在上海参加“肇和”舰起义反对袁世凯。1915年到广州投粤军,由排长递升至旅长,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和东征陈炯明的作战。1925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9团团长。北伐战争时,入闽作战,升任第14师师长。1927年10月任国民党军第9军副军长。翌年任南京卫戍副司令,后入陆军大学校将官特别班进修。1930年任第45师师长。  “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率三个兵团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第5师等约5万人的进攻。在会战中,指挥所部奋勇作战,坚持近20日,毙伤敌2万余人,力挫日本侵略军的锐气。1938年2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4月,访问延安,更增强了与八路军合作抗日的信念。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司令,5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9月兼河南省政府主席。1940年兼冀察战区总司令,与八路军友好相处,相互支援。1941年调任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主任。1943年11月任中国远征军代司令。次年,指挥所部击败滇西和中缅边境的日军,收复滇西。1945年1月所部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孟尤会师,打通中印公路。4月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  1948年1月任东北“剿总”总司令,所部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的辽沈战役中惨败,被软禁于南京。1949年初秘密去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致电祝贺。1955年3月回国,并发表“告台湾袍泽朋友书”。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  日因病逝世。附录:没有收录进十大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理由傅作义:首先1935年国民党军委授衔时,其为陆军二级上将,此后担任7兵团总指挥,解放后担任华北剿总总司令,名义上管辖京津塘以及查绥地区,但是实际上有李宗仁和国防副部长李笈兰处处掣肘。只有35军旧部和一些北京卫戍区的部队才听他的。所以他这个元帅实际上时蒋介石给他的空心汤团。不像卫立煌,始终受到蒋介石的信任。他毕竟是晋绥军出身。杜聿明:虽然他是黄埔一期,又是抗日名将,但是在1938年组建第五军后,就一直是陆军中将,此后一直未曾进阶。其后又曾担任远征军司令长官,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东北剿总副司令、徐州剿总副司令,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党虎将,但是却一直到被俘都是中将。可见蒋介石不会用人。而因此也耽误了杜聿明挂帅之路。而且他的嫡系新五军也早就名存实亡了。可悲。汤恩伯:有很多人同意让汤恩伯进入国军元帅名录,说汤恩伯曾指挥将近50多万蒋军从海上撤退至台湾岛。而且一直是蒋介石的心腹。但是他抗战结束时只不过是陆军中将,后1946年加了一个上将衔。最后在上海也不过是京沪警备总司令的职衔,但是在孟良崮张灵甫部被全歼后,汤恩伯受到撤职查办。后来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屡遭失败,又替蒋介石以及高级将领李宗仁、刘峙背黑锅。后期在浙江又出卖他的恩帅陈仪,为人所不齿,所以被人冠以“汤屠夫”。所以战绩和人品永不被人看好。最后也不能入选十大之列。冯玉祥:也不能算,他是西北军的统帅,历来和蒋介石不和,他的西北军杨虎城、吉鸿昌、韩复榘、石友三等都遭到蒋介石的黄埔系的分化瓦解不复存在,和阎锡山的晋绥军、李宗仁的两广子弟兵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空的。张治中:他的军队老家底是原第五军,后来不是给了杜聿明了。他在新疆也有影响,不过他毕竟不是黄埔系。所以他在党内的威信和他在军中的威信不成比例。也因为他在长沙文夕大火事件中的不光彩,历来为三湘子弟所不容。不能为帅,顶多政治上还过得去。
补充:十大将军1、傅作义()字宣生,山西荣河人(今临猗人)。晋军的代表。对于他的历史,可能大家注意在他的北平和平起义。确实这是他做的一件大好事。然而傅作义的确是当时国共战场上的一位名将,一名抗日名将。涿州百日守将,是他成名的战争,从这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个悍将,是一个善战的大将。在与日军大战过程中,他一生有着许多值得骄傲的战役长城,绥远战役,御敌平型关,孤军守太原,奇袭包头,收复五原。就是这样的一代名将,一位悍将,鉴于他的战绩卓著,以及军事能力实在是高,所以排他为大将的第一位,确是第一人选。2、张治中()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字文白。安徽巢县人。张治中这个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后来在滇军、赣军、川军中挂职。此人属于那种平步青云中间有点小风浪型的人,这个人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还是颇高的,是签定《双十协定》的代表之一,伊宁事件和平解决的重要人物,《国内和平协定》国民政府的首席人员,此人一生之中,政治主张并不是唯一的。鉴于此人的地位,以及资格这些原因,排他第二,是没多大问题的3、薛岳()又名仰岳,字伯陵。广东乐昌人。他的能力实不是等闲之辈,在早期,陈炯明叛乱的时候,率兵进攻总统府,他跟叶挺将军一个守前门,一个守后门。就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在”围剿“红军的时候,也是卖足了力气的,一直把红军逼入藏区。而后,在抗日的时候,作为中国的高级将领,他还是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的。三次长沙会战,歼敌10万多。在内战后,薛岳在海南组建起了自称为”伯陵防线“的部署,尽管,他认为坚不可摧,虽然最后还是失败。但对他的评价还是一代名将。4、胡链()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山西华县人。胡链这个人是以内战而出名的,毕竟年龄相对于那个时候来说是小了点,胡链的军可以说是一个可以打硬仗的军团。后期,一般都是胡链指挥几个整编师进行作战,俨然成了”胡链兵团“,蒋介石是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的。毕竟,亡国之兵如山倒,任你胡链多凶悍,仍是没用的。不过,对这样的一个人来说,是可以作为救急将军的。而且,仅他的指挥作战能力来看,让他当第4,是不为过的。5、顾祝同()字墨三。江苏涟水人。顾祝同也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其人并没有多么高的军事能力,然而作为蒋介石的嫡系五虎将之一以及他在国民党军中的任职=地位。他当选低5,是全局的看法。6、陈绍宽()字厚甫。海军一级上将,作为海军的老大,在日军投降的时候,作为中方海军司令员参加了受降仪式。因为他的海军司令员,所以凭借这点,他就没理由不能当。7、刘峙()字经符,别号天岳。江西吉安人。也是嫡系五虎将在北伐战争中,他素有福将之称。不过在以后的抗日战争中,真正的显示出了他的能力,从四个字就可以看出”逃跑将军“说实话,此人并没很好的军事能力,而且在抗日的时候,也没有多少值的称赞的地方,更重的是,他的正面不抵抗,倒给他带上了”逃跑将军“这顶帽子。而且,此人还得罪了宋美龄。但是由于此人毕竟早期就打出了名声,那个时候在国民党阵营中是很有名气的一员战将,所以,排他完全是因为他的资历,以及他的那个时候在军界中的地位。8、周至柔()原名百福,字至柔,后以字行。空军一级上将,由于此人是空军界的总指挥,所以仅此一项就可以保住他大将的位置。9、何键()号云泉,后改号芸樵。湖南醴陵人。在抗日前期才是展现他的舞台,此人与在共产党方面一直是铁血政策,对于清除共产党,是不遗余力,早期国民军队跟红军的作战中,多次出自他手。然而此人在全面抗战开始后,就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长。转入后台运行工作了。对于此人的当选,并不想过多的介绍这个人,仅通过,他在前期与共产党的交锋,以及那个时候为国民党做的贡献上,所以选择了他。10、黄百韬()字焕然。天津人,此人的资历需要考虑下,但是因为此人对蒋介石是特别的忠心,在全面内战的时候,疯狂的战斗,尤其是最后跟解放军作战战失败之后被解放军击毙。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国民将领,他的的确确是做到了,而且是真正的国民将领,大将不事二主,就冲这一点,也得颁发个大将给他.追问:综合各个方面,我基本认同你的评选.蒋先生的10大元帅基本也就那10人.国民党内部党派斗争严重,真正能打的反而是中下级别将领.如杜聿明,孙立人,戴安谰,陈明仁,王耀武,廖耀湘,张灵甫,等.另外,如果忠义将黄百韬可以入选的话,那么张自忠,佟麟阁也有资格.胡宗南,汤恩伯,刘峙等就一草包.程潜应该顶掉何键,何键指挥10万湘军湘江边差点全歼中央红军,但后来抗战没有下文不能入选.
已有答案 (4)
好像只有老蒋一个人是五星上将啊……其他的多是四星的,比如李宗仁,胡宗南之流!
1、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今桂林)人怎么说这头把交椅得交给他,不管怎么说人家可是国民党中的万年老二啊!最具实力的军阀之一。从人家的经历来看参加过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粤桂战争。仅此几样,人家的资历就不用说了。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一般都是大事,就凭几次反蒋的经历来看,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机会以及魄力,当然除李济深之外咯。一生之中最值的骄傲的,曾做为台儿庄的首席指挥官。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多次大型的会战随枣,豫南会战等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49年1月当选为国民政府代总统,这个位置还有多少人能坐过了。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件事情,就是程潜的倒戈反向李宗仁这边,别的先别说,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宗仁是一位极具魅力的人。所以,以他的地位,他的身份,他的经历。他不排第一,谁排第一。  2、阎锡山()字百川,号龙池。山西五台人。阎锡山有着独立王一样的风格,在山西坐着38年的老大。阎锡山是一个很会找准机会的一个人,先是支持袁世凯,打开他前期的地位。后来投靠到北洋段祺瑞身边,又是一番的前进。从这里看,他并不是一个值得有人去夸奖的人,然而这么说也是不对的,阎锡山在治理他的老巢山西的时候,那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还曾得国模范省的称号了。而且到抗日战争前夕,在山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资本体系,资产达到2亿银元。其规模之大,投资之少,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在国内名列前茅。阎锡山在抗日的时候,山西那可是跟八路联系紧密在一起的地方,虽然他组织的一系列会战。并内多大的成功,但这也起了拖延时间,为后方缓解压力的作用。就以他的在与当时的八路军周旋的时候,不能说他是完全的失败。阎锡山在内战的时候,紧密配合蒋介石的行动,这也让蒋介石对他或多或少的增加了好感。然而阎锡山排上的原因就在于,山西王,一代诸侯38载!凭借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想不封他都是个问题。  3、何应钦()字敬之。贵州兴义人。一生追随蒋介石,是蒋介石的忠实跟班。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在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刘杨叛乱和两次东征陈炯明过程中是立过功的。45年他被任命为中国战区受降之最高指挥官。后赴美任联合国军事参谋委员会中国政府代表。这是他一生的风光,可以说一个人能有这样的经历跟地位,那是相当了不起的。然而因为他的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让他一生不能得到尊敬。以他跟老蒋的关系(虽然,也有过类似于背叛的事情)然而这并不影响他进前三位!  4、冯玉祥()字焕章。河北青县人。他的地位在国民党军中一直很是很特殊的一个人。也曾是一个跟老蒋拜过把把子的哥们,然而与老蒋的政治主张不同,让他的政治生涯并没有过多的勋章。然而作为一个老一辈的军阀,他的光环在他年轻的时候还是很耀眼的,这从他的事迹就可以看出,讨袁的时候,拒绝签名,联络蔡锷将军,打跑张勋的复辟,北京政变的影响那是不能不说的。著名的就是他的五原誓师,北伐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的时候就任第三战区司令,后又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可以说他在国民政府军中的地位以及威望是颇高的一个人,这样的一个人,在他所在的阵营,敢于说出与他顶头上司的不同的政治主张,这不能不说他是一个非常大气的一个人。可以说,就这样的一个人,他要是一开始就在共产党的阵营里,地位一定不会低于同年龄段的朱德。所以排第四,还是因为后期,才给他降了些级。  5、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浙江青田人。总观陈诚这一生,八个字:资格不高,地位颇高。陈诚是蒋介石非常信任的一个人,在老蒋亲任“剿匪”总司令的时候,他就人追击军第二路总指挥。又参加了四、五“剿匪”行动。一直追随在蒋介石旁边,就在“西安事变”的时候,也在蒋介石的旁边,一起被关押起来。至于在抗日的时候,可以说是陈诚飞速发展的阶段,39年被升为陆军二级上将,42年,又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44年,作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了长沙,桂南,南昌,上高等等重大战役,在日军的投降时候,他是负责接收工作和主管部队整编的。这可以看出他的一点转型,军→军政的转型,在他的人生中必须得提到的一个人:谭祥,他的夫人。关于她的事情就不多说了。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以陈诚所任的这些官职,以他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他排第五,是没什么问题的。  6、白崇禧()字建生,广西桂林(回族)人。他在军中的外号可是小诸葛,典型的一个儒将,桂系人物,地位仅次于李宗仁。可以说桂系是一个盛产帅才的地方,北伐战争开始。白崇禧任国民革命军副参谋总长。1927年初,白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从江西攻取浙江。在对待蒋介石的时候,阳奉阴违是个主旋律,一边答应着蒋介石的方案,一边为自己的桂系打着算盘。而到抗日时候,白崇禧也能算是一个抗日大将了。协助李宗仁的台儿庄大捷,参与指挥武汉保卫战,当然,人生中的污点就是与何应钦一起策划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对于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价值只能体现在战争上,由于这个人在真正方面的军事造诣很高,有人把他跟我们的刘伯承军神一起比过,其实他们两个人孰高孰低,很难作出判断。就以他在战场上的这些名气,他排上第六也是无争议的。  7、卫立煌()名耀珊,字俊如。安徽合肥人。跟陈诚一样是蒋介石的嫡系五虎将之一。这个人前期并没有很大的功劳,著名的就是龙潭战役。而这里,也有他为军功的事,而不满的一件事情,从这里看,似乎这不是一个元帅应该有的气质,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人家是有军功才争,也说明人家确实是会打仗,而抗日战争的开始,是他人生开始展现光芒的时候,忻口会战重创日军,尤其是假道延安,在延安与毛泽东主席的会面,可以说他在共产党中的形象一下子就好了许多。而更让他著名的事情就是他接替陈诚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司令官,可以说卫立煌将军的一生风雨不断,然而这个人在把握胜败的时候很有自己的一套,而且在政治立场上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在军事方面,他的能力不会低于国民军队里的任何一个人。所以排名第五,对于他来说,是适当不过的了。  8、唐生智()字孟潇,湖南东安人。作为国民政府的早期人物,他一生并没有过多的军事上的光彩,然而这个人,在政治上的一系列的举动,却让他名声很大,影响很大,尤其他跟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所以他在全国范围内,名声以及声望不是一般能撼的动的。然而守卫南京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南京大屠杀的发生,他是不能逃脱罪过的,这件事也是他磨灭不掉的罪过,然而这个人,因为其的名声以及声望很大,加上资格是前辈级别的,所以排他第8。  9、程潜()字颂云,湖南醴陵人。他是一个值的特写的人,其人也是一位早期参加革命的人,从他一生的戎马生涯来看,这个人,是泡在战争中的一个人,虽然这个人在军事造诣以及军事指挥能力上并不是很高,然而这个人,有他特定的一个地位,给他一个封号:战材。不是说他善战,也不是说他不会打战。是说他适合打仗,适合做一个军人。然而此人,与桂系的李宗仁一直有着矛盾,而且有段时期,还被李宗仁软禁起来了,然而在最后的副总统的竞选过程中,他居然放弃竞选,支持李宗仁,虽然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耿直的一个人,性情中人。以及他和陈明仁领衔发表湖北和平起义的通电这件事情来说,就给他增加了政治上的筹码。可以说,对于一个国民政府老一代表来说,这是很难人可贵的。所以,排他第9。  10、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奉天新民人(今辽宁台安人)。其实一直很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排他,毕竟他在西安事变之后就没有了政治与军事上的作为了。然而最后还是选了他,也是究于几个原因:1、没有比他适合的人了,他是一个对全国统一有着贡献的人物,又与老蒋拜了把子。2、一个爱国将领,与共产党的关系良好。3、西安事变的影响。总观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只能用两个字来说:凄凉。他是一个的的确确的一个爱国将领,然而总是现实给他失望,不仅仅是给他失望,还给他带来了“不抵抗将军”的臭名。历史并没有过多的机会给他证明自己的军事能力,然而从一些为数不多的战役中也能看出一点,如:第二次的直奉战争。看的出来,他是个将才。从他的政治主张来看,这个人很适合无党派人士,然而总是没有任何假设,他的一腔报国的热血始终被压制着,最终他制造了西安事变,这件事情,就其影响来说,他促使了蒋介石抗日,也对中国共产党起了一定的缓解压力的作用。可以看出,以爱国的规则来看,他是当之无愧的。然而不管以怎样的标准来看,张学良实在在一个取舍之中,实在不知道还有谁能适合这个位置,胡链、薛岳吗?不行,所以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张学良。  十大将军  1、傅作义()字宣生,山西荣河人(今临猗人)。晋军的代表。对于他的历史,可能大家注意在他的北平和平起义。确实这是他做的一件大好事。然而傅作义的确是当时国共战场上的一位名将,一名抗日名将。涿州百日守将,是他成名的战争,从这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个悍将,是一个善战的大将。在与日军大战过程中,他一生有着许多值得骄傲的战役长城,绥远战役,御敌平型关,孤军守太原,奇袭包头,收复五原。就是这样的一代名将,一位悍将,鉴于他的战绩卓著,以及军事能力实在是高,所以排他为大将的第一位,确是第一人选。  2、张治中()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字文白。安徽巢县人。张治中这个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后来在滇军、赣军、川军中挂职。此人属于那种平步青云中间有点小风浪型的人,这个人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还是颇高的,是签定《双十协定》的代表之一,伊宁事件和平解决的重要人物,《国内和平协定》国民政府的首席人员,此人一生之中,政治主张并不是唯一的。鉴于此人的地位,以及资格这些原因,排他第二,是没多大问题的  3、薛岳()又名仰岳,字伯陵。广东乐昌人。他的能力实不是等闲之辈,在早期,陈炯明叛乱的时候,率兵进攻总统府,他跟叶挺将军一个守前门,一个守后门。就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在”围剿“红军的时候,也是卖足了力气的,一直把红军逼入藏区。而后,在抗日的时候,作为中国的高级将领,他还是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的。三次长沙会战,歼敌10万多。在内战后,薛岳在海南组建起了自称为”伯陵防线“的部署,尽管,他认为坚不可摧,虽然最后还是失败。但对他的评价还是一代名将。  4、胡链()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山西华县人。胡链这个人是以内战而出名的,毕竟年龄相对于那个时候来说是小了点,胡链的军可以说是一个可以打硬仗的军团。后期,一般都是胡链指挥几个整编师进行作战,俨然成了”胡链兵团“,蒋介石是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的。毕竟,亡国之兵如山倒,任你胡链多凶悍,仍是没用的。不过,对这样的一个人来说,是可以作为救急将军的。而且,仅他的指挥作战能力来看,让他当第4,是不为过的。  5、顾祝同()字墨三。江苏涟水人。顾祝同也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其人并没有多么高的军事能力,然而作为蒋介石的嫡系五虎将之一以及他在国民党军中的任职=地位。他当选低5,是全局的看法。  6、陈绍宽()字厚甫。海军一级上将,作为海军的老大,在日军投降的时候,作为中方海军司令员参加了受降仪式。因为他的海军司令员,所以凭借这点,他就没理由不能当。  7、刘峙()字经符,别号天岳。江西吉安人。也是嫡系五虎将在北伐战争中,他素有福将之称。不过在以后的抗日战争中,真正的显示出了他的能力,从四个字就可以看出”逃跑将军“说实话,此人并没很好的军事能力,而且在抗日的时候,也没有多少值的称赞的地方,更重的是,他的正面不抵抗,倒给他带上了”逃跑将军“这顶帽子。而且,此人还得罪了宋美龄。但是由于此人毕竟早期就打出了名声,那个时候在国民党阵营中是很有名气的一员战将,所以,排他完全是因为他的资历,以及他的那个时候在军界中的地位。  8、周至柔()原名百福,字至柔,后以字行。空军一级上将,由于此人是空军界的总指挥,所以仅此一项就可以保住他大将的位置。  9、何键()号云泉,后改号芸樵。湖南醴陵人。在抗日前期才是展现他的舞台,此人与在共产党方面一直是铁血政策,对于清除共产党,是不遗余力,早期国民军队跟红军的作战中,多次出自他手。然而此人在全面抗战开始后,就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长。转入后台运行工作了。对于此人的当选,并不想过多的介绍这个人,仅通过,他在前期与共产党的交锋,以及那个时候为国民党做的贡献上,所以选择了他。  10、黄百韬()字焕然。天津人,此人的资历需要考虑下,但是因为此人对蒋介石是特别的忠心,在全面内战的时候,疯狂的战斗,尤其是最后跟解放军作战战失败之后被解放军击毙。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国民将领,他的的确确是做到了,而且是真正的国民将领,大将不事二主,就冲这一点,也得颁发个大将给他.
国民党十大元帅 头帅应该授予何应钦 ,此人一生追随老蒋,最后官至陆军总司令,黄铺八大金刚 之一。 [ 转自铁血社区
]次帅授予李宗仁,李宗仁是个军阀,一辈子都没跟老蒋真正合作过,不过的确很有势力,是个烫手山芋。 三帅杜聿明,林彪的角色,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远征国外。 四帅白崇禧 ,小诸葛的能力不比刘军神差。 五帅阎锡山,地方势力,有点贺龙的意思 六帅陈诚,是蒋的嫡系,能耐不大功劳不小。 七帅张治中,老蒋嫡系,政治部长出身,也是国民党中少数干当面指责老蒋的人 之一。 [ 转自铁血社区
]八帅胡宗南,简直象个土匪,不过是最受重用的天子门生,盘踞一方。 九帅傅作义 ,抗日名将,华北王。 十帅薛岳,百战名将薛老虎。 ============十 大 将 头将张灵甫,一员抗日悍将,忠心耿耿啊,天子军长官。 二将王耀武,抗日名将,内战时表现恍若两人。 [ 转自铁血社区
]三将孙立人,战功赫赫,东方的隆美尔名不虚传。 四将邱清泉 ,能打硬仗的忠义之士。 五将顾祝同,抗日名将,当过陆军司令的主将,八大金刚之一。 六将卫立煌,能打的名将,可惜不是老蒋的亲戚同乡学生 ,一直属于王牌中的杂 牌。 七将刘峙,按照资历这位福将有可能当元帅,可惜水平不是一般的差。。。 八将陈明仁是个大将,但后来跑到共军这边了。 [ 转自铁血社区
]九将胡琏,黄埔高材生,狡如狐,猛如虎。关键时刻曾打败共军 ,为间接保住台 湾立了大功。 十将黄伯韬 ,在危难时刻还那么尽忠,自杀成仁,忠勇可嘉。因此追认大将。
李宗仁,1965年毅然回国,白崇禧
国民党小诸葛,戴安麟,国民党机械化第一人,抗日战争中牺牲,程潜,程颂公,和平解放湖南,陈明仁,把林彪打败的人,
追问:中国国内纯粹按军事家角度排明的话:(不分2党)国民党,共产党很多猛将,是镖悍,如彭德怀,许世友,王近山;卫立煌,丘清泉等等1 刘伯承2 林彪3 孙立人4 粟裕5 胡涟6 陈赓7 薛岳8 徐向前9 张灵甫10 陈明仁另外,和平将军傅作义其实很不错的,但当时的时局没给他展示机会.杜聿明内战时期的表现让他打了折扣.
略懂社热议
去略懂看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