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透过空性禅修音乐空掉了概念和执著,

所在位置>>
空性禅修次第(序)
媒体:网络&&作者:竹清嘉措仁波切发布:无名
空,大自在的微笑
&&空性禅修次第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 著 玛尔巴翻译学院译
仁波切自序
仁波切写了一些诗句,作为《空,大自在的微笑空性禅修次第》中文版序
仁波切期望我们尽情用优雅悦耳的中文翻译出来,以饶益有情
我俱足信心、精进、及智慧的弟子啊,
将闻、思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禅修智慧,
并且因此了悟真实本性
在此,我将诠释空性禅修各个次第。
以大乘菩提心为基础,
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发愿达到证悟。
首先,禅修无我,
这将帮你舍离一切问题与困难的源头
然后。进一步禅修二元性空的法性,
这将帮你,逆转因执着二元对立所产生的迷惑,
并让你不再认为,外在对境真实的。
下一步,再禅修全然的空,犹如虚空一般,
这将逆转,视一切事物为真实的所有想法。
然后,在远离一切概念造作的法性中,
以不靠思维推论的禅修方法,
将自我从各种虚饰特质的执着中,
解脱出来。
接着,是禅修当下的明光,
运用这个方式禅修,
就能了知外在环境与众生,即是诸佛净土与本尊。
如是清净的显相,可以普照十方。
若你对这些禅修次第的最深层意义,
禅修得非常熟练,
你将了悟&&乐空不二的大手印!
你将超越凡夫心,了悟觉空不二的大圆满!
嘉华仁波切序
尊贵的佛陀开示解脱之道,其中极为殊胜之处,就是他建议众生应深刻地洞悉&空性&,即&无我&,也就是洞悉一切现象的真实本性。
这种空性的见解,必须以慈悲及觉醒的菩提心为基础,这菩提心就是为了利益所有众生,誓愿能够完全证悟的利他心态,也是所有大乘行者应该具有的特质。空性的见解,加上觉悟的心,巧妙地形成了智慧与方便的组合,两者若缺其一,就无法圆满慈悲心。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在这本书中,教导读者如何依照西藏保存的传统方式来进行空性禅修。我特别高兴的是,得知这个甚深的法教已可以中文及英文两种语言呈现给读者。我祈愿所有有情众生,都能因为实际演练这些法教而获得究竟的解脱。
创古仁波切序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乃是在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让尊立佩多杰座下,接受噶举传承中堪布的头衔。他的这本著作《空性禅修次第》,教导了无我观、和唯识观中&诸所显现唯自心&的观点,以及中观的自续派和应成派的逻辑论证,这些逻辑证明了一切现象本性皆空,以及中观他空见的一切众生皆具佛性。这一切都在本书中,透过推论和禅修的方式,有清晰的教导。
本书中文版的发行,必定能带给法教的修行者极大的利益。我对所有促成本书出版的人表达由衷感谢,并期望所有有志修习法教的人,都尽可能深刻的潜心研读、身体力行。
堪布卡特仁波切序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真正的证悟者。我相信阅读这本书的读者,必定能够从中获得极大的利益。
像密勒日巴大师一样既慈悲、自在、严厉,而且还捉摸不定的竹清仁波切,可说是二十世纪的密勒日巴。他教弟子歌唱成就者们的诗:在山上、在坟场、在圣地、在城市,他自己也将修行上的经验和知识,做成口诀形式的诗歌来教导弟子。
尊贵的 竹清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噶举传承最伟大的上师之一,是一位集学者和禅师于一身的成就者。他能用清晰易解的方法带领您进入佛法完整的空性见地,仁波切发展一系列次第空性教学,从&无我&开始到&他空见&的自性明觉,所有次第也都配合着&大手印&和&大圆满&中的禅修教义。仁波切还鼓励弟子们唱诵道歌,以此作为修行和教学的一部份。
下面是仁波切经常教授的一首密勒日巴大师所著&八种自在歌&:
显境空性若无别,则于见地得自在。
睡梦醒觉若无别,则于修观得自在。
空乐双融无差别,则于行持得自在。
现在未来无差别,则于实相得自在。
心与虚空无差别,则于法身得自在。
苦乐二者无差别,则于口诀得自在。
烦恼智慧无差别,则于证量得自在。
自心佛陀无差别,则于果位得自在。
以下是在尼泊尔追随仁波切学习的妙融师父告诉我仁波切的两个小故事,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在尼泊尔普拉哈里山上,竹清仁波切每年冬天都会在此作三个月的教学,各国弟子这时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一边学习,一边交换彼此修行心得。大家每天在美丽的普拉哈里山上等着仁波切来教大手印禅修,日复一日。某日,仁波切宣布要改教密勒日巴传及道歌,全场一时兴奋起来,但紧接着仁波切笑着说:&为了能同时体验密勒日巴刻苦求道的精神,以后大家自己下山来上课。&看着下面弟子们各个错愕的表情,仁波切大笑着步出佛堂。从此学生们必须自己背着字典、密勒日巴大师传和笔记本等等的学习用品,在日正当中走一个小时到仁波切那简陋的房子上课,然后再爬一个多小时回到山上。当大家渐渐的从生气、抱怨、痛苦和全身疼痛中解脱出来,并开始享受、欣赏、喜欢和习惯于这样的学习方式时,仁波切告诉大家,可以再回到普拉哈里山上上课。
二、仁波切喜欢带着一篮篮的香蕉到猴子山喂猴子,一到猴子山,仁波切把手放在嘴唇旁口哨一吹,成群结队的猴子跑着、跳着冲到仁波切面前,只见仁波切一个个的发香蕉给猴子们,有些猴子等不及了用抢的,仁波切也喝斥几句,猴子位竟也听懂似的,收回手乖乖的站在一旁等着。
仁波切是我的上师,有一次在陪着仁波切散步时,我问仁波切:&在生活中会有恐惧不安的情绪出现,该如何呢?&仁波切笑笑说:&时时提醒自己,一切一切都是梦。&
佛教是一种觉悟的教育,觉悟的人,将觉悟的内涵与方法告诉尚未觉悟的人,希望透过学习、思维、实验的过程,觉悟人生宇宙的真理,达到离苦得乐的目标。因此,严格说来,佛教并不是一种宗教;任何的宗教义式都只是为了收摄人们的散乱心,让心安定下来,进而净化心灵,显现本来面目。
可惜今日的佛教过分强调方便,染上无法让现代人接受的迷信色彩。尤其是西藏佛教,外人往往不得其门而入,直斥为装神弄鬼的巫术。
幸而在众多具格上师的教导下,西藏佛教所独具的次第性、严谨性、圆满性逐渐为世人所知,&三密相续,即身在佛&确非虚言。
众生的烦恼源自我执,执着人我、法我为实有,妄起分别,造诸恶业,因此轮回苦海,永无出期。所谓修行,便是内观自我无实,扩而大之,一切万事万物都是虚幻无常,自性空不可得。若能了知一切皆空,自可海阔天空,自由自在,断除烦恼。
然而,证空性的方法很难、很抽象。学佛一辈子而不知空性为何物者,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有四:一、不知佛法以缘起正见为基础,而缘起就是性空。二、仅在表相上做功夫,不肯实修,当然不能谛观诸法皆空。三、误解空为消极逃避,毒蛇猛兽,避之唯恐不及。四、即使想修空性,也不知道如何修。
这些缺憾都在《空,大自在的微笑&&空性禅修次第》这本书中得到圆满解答。当我看到初稿时,非常惊讶有这么一位教证俱足的上师,能够如此精确地阐明世间最高真理。它的殊胜处很多,至少包括四点:一、要言不繁,让读者直接切入佛法的核心。二、理论与方法并陈,既不落入文字游戏,也不致令人盲修瞎练。三、掌握佛法的全体,大小乘、显密各传承的修行法门兼具。四、次第分明,由析空(无我禅修)、唯识空、中观自空(分自续派与应成派)而中观他空,拾级而登,必达明空不二的大圆满境界。
人类在迈向二十一世纪之际,压力苦恼千万倍于昔日,空性的修养,更显重要。这本书是所有人类所应该研读而且实修的,因为大家都有&有&的困扰。&有&不除,心就不安。唯有靠禅修,才能证悟&有&其实不存在,只是&空&的另一面,空有不二就是佛法的无上真谛,就是世间的最高真理,就是人生的安身立命之处。
深入生命实相 《空性禅修次第》导读
深入生命实相 《空性禅修次第》导读
丁乃竺/文
如果生命是一场迷雾,佛法就是一道光明的光,帮助我们穿越生命的迷雾,找到回家的路。
二十多年来,我如是深信,也努力如是实践。
藏传佛法,是我选择的修持方式。因为我相信方法严谨的密乘,可以带领我们由外向内,一步步了悟生命的实相,解脱生活里因为业力和习性造成的各种痛苦。
正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生命的不圆满性,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一种超越的生命态度。所有的修行人都在寻找解脱的方法,让自己从粗糙的执着到细微的执着中解脱出来;而我也希望能分享这种生命智慧,帮助有缘的朋友,离苦得乐。
佛陀四十多年弘法中,不厌其烦为其弟子及众生指出离苦得乐的道路,而其中最重要的揭示,则是直指生命的本质为空性。
空性,生命大补贴
空性,并非佛陀的发明,它是佛陀对生命真相彻悟后之直接体验。此一体验也令佛陀明白众生痛苦之因,众生因无法看清生命真相而执着,一念细微的执着而引发无穷的颠倒梦想。为了破除所有众生对现象实有的执着,佛陀反复为众生演释空性,尝试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没有恒常不变的实质,但却又能酝酿一切,含藏一切。这样一种甚深、广大、非实存却又现起的性质,就是空性,也就是我们的实相。如果学习佛法而又不了解空性的见解,那就如同入宝山而空手回。
《心经》一开始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如果只做到前五度,虽然已经很难得,但顶多只是得到人天福报;唯有圆满第六度:智慧,才能真正证悟解脱。第六度是菩萨六度的&眼&,要开这个智慧的眼,看到生命实相,解脱生活乃至生命的苦,就一定要有空性的见解和体验。
但空性又是佛法里非常深奥、难以掌握的核心,唯有在俱足证量、智慧的老师引导下,有方法、有次第的进行见解的确认,及实修上的体验,才能真正的融入。因此,好老师、好方法,对空性的闻、思、修,无比重要。
最好的译者,是实践者
当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在台湾的弟子,以&马尔巴翻译学院台湾分会&之名,来找我,希望我帮忙看一下《空性禅修次第》中译本,担任这本即将上市的新书的审阅:我根据中、英译本一一核对后,对仁波切这群在台弟子,油然生起感动和欢喜,因为我看见了我从事佛学翻译十五年,罕见的认真与诚恳。
更重要的是,他们证明了:最好的译者,是实修者:唯有真正的实践者,才能将书中的深义译得入木三分。
从事佛法口译十五年来,我深知翻译的困难,不但要顾及信、雅、达,每一位老师也都有他特有的风格,要像呼吸、舞蹈一样,风格和节奏都契接得很好,这很不容易。也因此,仁波切这群在台弟子的翻译表现,更令我觉得难能可贵。也许这就是他们跟着书中次第做,所得到的成绩,也是跟一般译者最大的不同点。
我也发现,在付梓出版之前,他们已花了好几年时间翻译这本书,期间他们反覆根据这本书的五个次第,进行闻、思、修的实修演练,有人完整演练五次、有人演练了三次。在实修中得到一次比一次深细的体悟,也帮助他们更准确掌握这本书的精髓,因此深入程度恐怕不是一般佛译者能企及。
这令我想起,古来翻译佛经的大德,没有一个是单纯从学问入手的:凡在译经上有成就的,每一位都是实修者,因为实修的体悟能够帮助译者契入书中内涵,对修行典籍的翻译成就,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书市第一本实修指南,修行人心备工具书
竹清嘉措仁波切所著这部《空性禅修次第》后,我第一个感想是,这是一本实修的工具书,每一位修行人都应该有一本!
这也是我目前在台湾出版市场上,所看到的第一本直接讲实修的书,循序渐进,提供方法,帮助修行人对空性作完整的观照:更重要的是,有方法、有次第的帮助修行人从见解进入体验。这种特质,是目前台湾市面上佛书少见的。
《空性禅修次第》见解非常深入,从无我禅修、唯识禅修、中观自续派、中观应成派到中观他空见,五个次第,每个次第都非常清楚、明白、有用,对修行人的帮助直接而深入,是当代伟大的空性实修著作,每位学佛者,不论显密各宗派,若能阅读,拿来当实修的必备工具书,必能得到很大的修行助力。
全部看一遍,再找出对自己最契合的次第
至于怎么阅读或使用这本实修好书呢?
由于《空性禅修次第》是一本直接进入实修演练的操作手册,如果直指自心本性的大手印是佛法高级班课程,&空性禅修&就相当于中级班课程;如果已经有基础的人来读,会吸收得更好,没有基础的人读起来可能比较难,但也可以对空性的见解建立一个初步的概念。不管有没有基础,都应该从头到尾完整的看一次,把每一次第都看得清清楚楚。
已经有基础的修行人,在看完《空性禅修次第》每个次第后,可以每个次第互为基础,相辅相成;也可以找一个和自己最相契的次第,进行重点禅修,反覆跟着演练,一定可以得到极大利益。仁波切说过,每个次第都演练也可以,单独一个次第深入也可以,只要深入,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体验。
对一般没有太深的佛学基础,仅是对学佛、修行有兴趣的人,这本书也可以对空性的观修提供一个完整的蓝图,先了解佛教各宗派对空性见解上的细微差异,确立见解,然后根据书中提供的分析及禅修方法,试着在生活上进行实际演练,一定可以循序渐进,深入生命的实相。
当然,在密法的学习精神中,老师是相当重要的,研读这本实修本册,不管初学者或已有基础的修行人,若有实修过的老师带领会更好。&马尔巴翻译学院台湾分会&的仁波切弟子们,也为了这本书出版,考虑到读者可能会有实修上的问题,因此特别建立一个网站,可以帮忙读者代转问题给作者竹清嘉措仁波切,这也是一解决的方式,相当于有老师在旁指导。
唯一勤行利众生&&译序
《空,大自在的微笑&&空性禅修次第》是实际禅修&空性&的指导手册。
1993年,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第一次在台湾公开传授&空性禅修&。当时,这些开示只是一张张的英文讲译,弟子们捧着去拷贝,以此流传,因为克难,反倒格外珍惜;1998年2月,近二十位台湾弟子圆满完成了皈依前行功课,也就是念诵《佛子行三十七颂》(附录一)一千遍后,共同前往尼泊尔皈依,以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为上师,并请求法教。&空性禅修&正是仁波切所给的第一年功课。
领受了功课,这群弟子回到台湾,以敬谨之心实实在在地禅修。一年下来,所有的人都觉得至少去除了生命中百分之五十的烦恼(有些人更多),或说烦恼自行褪去了,生活中更有能力面对自己的种种情绪,看待周遭的人事物也更加自在!
如此内在的、细微的,却又清晰可见的改变,促使弟子们更为积极,发愿进一步学习,遂于1999年3月,原班人马及新加入的弟子共三十多人,再度前往尼泊尔求法。
&空性&是佛法的心髓。这群实修弟子原以为若要领略个中真义,应该和每个人的智商、理解能力、学佛资历及社会成熟度成正比,然而实修的过程却令人大大意外!若要体悟&空性&究竟是什么,唯一能凭藉的竟是所有宗教、思想、信仰最原始的根基&&信心!信心愈是坚定的人,愈容易进入实修,解除烦恼的速度也愈快;反之,缺乏学习意愿,对法教、上师的信心摆荡者,则原地踏步,困难重重。
《空,大自在的微笑&&空性禅修次第》由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在台湾的弟子,经过上百次的共同禅修和讨论,一点一滴译成中文,并由张老师出版社付梓发行。不再是因多次拷贝而模糊的英文字迹,不再是大风一吹就满地飞卷的纸张,和当年最初听闻仁波切说法的弟子相较,能由本书进而学习法教者,无疑是幸福多了!
但鉴于之前已皈依弟子实修的经验,觉得真正用在学习法教上的心神只有五分之一,却必须花费五分之四的气力在心情调伏、意愿调整及信心的建立!所以这个整个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渐进式的。
对初学者或有心皈依的修行人而言,&佛子行&正是建立意愿和酝酿信心的重要过程,因此除了完成一千遍的前行功课。更应该一而再、再而三地检视自己:为何念诵&佛子行&?应以怎样的心态念诵?为何要学习法教?不学法教是否更好?是否能真正运用了&佛子行&的观点,解决生活上遭遇的问题,或者仍然套用自己旧有的思考模式?
以敬谨而审慎的方式,一再确认属于意愿、动机、心态和信心等问题,若信心不足,宁愿花更多的时间酝酿。因此,我们衷心建议读者,仔细思考仁波切在书前所给的建议,并在念诵的过程中,诚实观察自己修行的动机,时时检视信心是否俱足,将《佛子行三十七颂》视为修行者的暖身操,具备了柔软而慈悲的心性(世俗谛),再进入&空性禅修&的智慧见解(胜义谛);否则,轻忽这个酝酿期而迳自禅修,恐怕无甚意义且危险。
咸成怙主观世音&&本书的重要性
本书是与&四不共加行&并行的&大手印&前行法,针对佛法最重要的主题&空性&,有层次地安排了进行了悟的五个善巧次第,是为了让修行者,能更顺利的进入金刚乘(即藏传佛教密宗)大手印(即藏密白教最高法要)的修持而做准备,让修行者能够圆满地利用大手印法教,即身了悟心的真实本性。
仁波切指出,在佛法尚未传到西藏时,空性禅修在印度传统上,是大手印修持前的必修功课,只有在空性禅修上有所成就的人,才有资格接受大手印课程,《空性禅修次第》就有如大手印修持的前行准备工作。也就是说,《空性禅修次第》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大手印前行法:&四不共加行&。即各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遍的皈依大礼拜、金刚萨埵百字明咒、献曼达、上师相应法等四个修持:&四不共加行&是佛法传入西藏后,因应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所发展出来的大手印前行法。
仁波切提醒,修行者在进行大手印实修之前,必须先修持空性禅修,或&四不共加行&。
虽见诸法无来去&&本书的背景与架构
虽见诸法无来去&&本书的背景与架构
在这本《空性禅修次第》中,第一次第&无我禅修&是代表一转法轮时的小乘见解;第二次第&唯识禅修&是代表二转法轮时的大乘见解;第三、四次第&中观自空见&(自续派和应成派禅修),所代表的也是二转法轮时的大乘见解;而第五次第的&中观他空见&禅修,则是三转法轮时的大乘见解,并且在金刚乘的修持中有更进一步的发挥。
仁波切通常将佛陀的开示分成以下四种类别:
1、小乘的见解
开示万事万物存在的方式,例如投胎转世、业力的因果关系、及微细意识或刹那间的意识等等。这是属于小乘佛法。
2、唯识的见解
说明万事万物都是唯心所现。换句话说,就是心与事物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的差异。这是唯识的见解。
3、二转法轮时经典的见解
陈述一切事物的真实面貌,换句话说就是万法皆空。这是佛陀二转法轮时,经典上的教义。
4、三转法轮时的经典、他空见及金刚乘的见解
佛陀进一步指出,胜义谛就是一切事物的真实面貌或究竟实相。换句话说,就是万事万物的示现,都是心的明光本性的显现。我们可以在佛陀三转法轮时所开示的经典、他空见和金刚乘法教中,发觉到这样的见解。
佛陀所开示的法教,包含许多法门,而人们用所谓的&三乘佛法&、各个&宗派&、和&二谛&、&三转法轮&等架构组织来加以区分。为了帮助读者更容易了解这本书的概要,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名相稍加解释。
三乘,就是所谓的小乘、大乘、金刚乘。在西藏佛教中,正确的称呼是&三乘佛法&,它们都发源于印度,并在藏传各宗派中加以弘扬。
佛教的许多宗派大部分源自印度,这些宗派将佛陀的法教加以组织分类,并明确指出修持方法。而下面这个图表,主要是在说明佛教主要宗派间彼此的关系。(宗派后面的数字,代表属于不同转法轮的教义)
┌毗婆沙宗(一)
└经部宗(一)
┌唯识宗(二)
┌自续派(二)
┌自空见─┤
└应成派(二)
└中观宗─┤
└他空见(三)
金刚乘&&大手印
所谓二谛,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也就是相对真理和究竟真理。
世俗谛,教导我们如何在世俗上慈悲对待众生,做方便取舍,进而了解如何进行修持。《佛子行三十七颂》就是这个层次的教导,这也就是为何仁波切建议我们读诵一千遍之后,才开始进行属于胜义谛的《空性禅修次第》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如果一个人完全不懂如何在世俗上做适当的抉择与应对,就贸然进行《空性禅修次第》的演练,不仅是徒劳无功,而且也易有误解、偏差的危险。
胜义谛,教导我们一切万事万物的真实本性,使我们能真正解脱痛苦,脱离轮回。《空性禅修次第》就是这个层次的教导,它帮助我们了悟佛陀一切教法的核心&&空性。
所谓三转法轮,就是佛陀针对三种不同根器的众生,所做的开示。根据大乘文献的记载,每一部经典,都是佛陀在各个法轮中所教导的。
一转法轮:根据世俗谛教导四圣谛法门(苦、集、灭、道),开示一切法是存在的,但所谓的自我却是不存在的。
二转法轮:进一步教导空性法门,说明一切法也是不存在的,它们都是空性的。
三转法轮:众生均已成熟,所以教导佛性法门,即如来藏,也就是究竟的真理或实相,就是心的明光本性。
之所以会有这三转法轮,是因为众生在各个时期的根器因缘不一样,虽然佛陀的开示分三转法轮,但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所有众生证得心的真实本性。当我们逐步学习三个法轮中,佛陀所开示一系列法教之后,我们就逐渐趋于成熟,进而足以接受金刚乘法教。虽然金刚乘修持的见解,与第三转法轮时的见解是一致的,但是它是根据密续传统(即密教的经典)而非经教传统(即大乘显教经典),因此,金刚乘法教并不包含在这三个法轮之中,这是我们所必须知道的。
为度无边有情故&&本书的实修方法
《空性禅修次第》这个修持法,一开始是运用一些容易理解的原理入手,让修行者能够藉由简单且清晰的逻辑推理,对深奥而令人捉摸不定的主题&空性&,做全面性深入浅出的演练,进而得到透彻的领悟。
在安排上,仁波切以佛教各个实践宗派,对&空性&的诠释,引导修行者做渐进式的了悟。每一个新次第,都有比前面更深入且精辟的解说,修行者不需要试图一次就完全理解,慢慢地反复多研读几遍,并加以禅修,最终一定能圆满理解,并且在实修上不断深入。
通常前一个禅修次第,都是为了后一个次第的了悟,做前行准备。每一个次第经由禅修之后,都会遗留下一些比较深、比较细的问题,再交由后一个次第,通过听闻研究、思维理解,最后以禅修而获得解决(即闻、思、修)。所以当修行者俱足相当的理解,并且实际禅修后,就可以进展到下一个次第。
上师是了悟的源头
当修行者在进行禅修中,有任何问题产生,都应该立即寻求具德的合格上师,请求指导、排除困惑,并对禅修过程加以确认。
在藏密金刚乘修持中,上师的重要性,等同于佛:唯有对上师具足绝对的信心,能以身、口、意完全供养上师,并将上师指导的口诀当作证悟唯一的途径,修行者在实修道上才能有长足的进步。藏密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情份如父如子,即使远隔万里,仍有绵绵不绝的加持与忆念。上师与弟子间特有的、象征信心与默契的&三味耶&,是金刚乘相当珍贵、动人的部份,也是奇妙的力量来源;但修行者要尽形寿守护师徒间这份难得的&三昧耶&,更要谨守&三昧耶戒&,一旦破坏,除非迅速发露忏悔,否则奇妙的信心和默契也会消失于无形。
实修的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听闻,就是我们应该以一颗开放且完全接纳的心,对法教进行听闻或研读,并且不产生曲解。
第二个步骤是思维,就是对所听闻的法教,仔细反复思索,以彻底了解真正的涵意。
第三个步骤是禅修,就是将我们经由闻、思所获得的新见解,融入生活之中,转化成为我们的生命特质,也就是将法教付诸实行。
当一个人高谈阔论地讲述禅修,也许可以把境界说得天花乱坠,但这并不代表他实际在进行禅修;因此本书的重点,是在踏实地引导修行者(不管是修行路上的新鲜人,抑或是老修行者)进行实际的修行,而非分享或吹嘘一些修行觉受。
信心能帮助我们进入实修
假使我们一开始是以研究学问的心态,来研读本书,这未尝不可,但恐怕后来会非常失望;因为如果我们没有以具足信心的心态,实际运用每个次第的见解,来进行禅修,是得不到任何利益的。因此我们衷心建议读者,还是以实修的心态来阅读本书为宜!
实修的最佳方法&&闻思修的探讨
整个佛教的修持,都是以闻、思、修三个步骤来贯穿一切。
闻:一般佛教学者,主要是以探讨知识和做学问的心态,听闻与研究佛陀的哲理。假使我们只停留在这个步骤,就是属于学者的阶段。
思:哲学家以思考为重点,将一些知识和原理,归纳成为令人信服的道理,并用逻辑的方式推论是非。停留在此,是属于哲学家的阶段。
修:瑜伽行者和实际进行禅修的修行人,在闻、思这两个前行准备动作完成后,就以它们为基础,开始从事修持,净除内心的一切烦恼、迷惑。这个步骤就是本书引领我们的最主要方向。
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必须确认一件事,就是经由逻辑推理所得到的假设,与实修得到的了悟,完全是两码子事,因此,我们应该以实际修持为唯一的方向。
闻、思、修这三个步骤,是相辅相成且相得益彰的,藉此我们可以扫除心中一切的迷惑阴霾;因此所获得的智慧与了悟,就会如同太阳穿透浓云密雾普照一切。
禅修的姿势
当我们经过闻、思的步骤之后,紧接着要进行禅修,我们可以视个人身体状况,使用双盘、单盘或散盘的姿势来禅修;如果双脚不方便,则使用任何姿势都可以,只要保持脊椎挺直,身体尽量不要有任何倾斜即可。
仁波切曾经开示,对初学者而言,以正确的姿势进行禅修(如七支坐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快速进入状态:等到非常熟练之后,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使用什么姿势,就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此时唯一的重点,就是对自心的观照。
如何进行禅修
首先,在进行任何一个次第的禅修前,必须以真诚而确实的心态生起菩提心。生起菩提心非常重要的,唯有俱足菩提心才能使我们达到证悟。我们不仅希望自己解脱,也希望其他的众生,能够从痛苦中解脱。我们仔细审问自己:什么是菩提心?我真的愿意发愿利益众生吗?我做这个禅修是为了利益众生吗?我真的是为了帮助一些非亲非故的众生,而来禅修并寻求解脱吗?而且问问自己:怎么生菩提心?
生起菩提心之后,接下来,运用你闻、思之后所得到的确定见解,一步一步的完全依照上师所开示的禅修步骤及解析方法,进行内心的观修;当解析或观修结束后,随即依照上师所指示的安住方式,将心轻松地安住下来。这就是最基本的禅修方式。
禅修结束之后,心中必须真诚地想着,愿将禅修所得到的一切功德,或者一切美好体会及觉受(例如祥和、轻安、慈悲、烦恼减轻等),完全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祈愿他们未来都能够开悟解脱。不但如此,仁波切也开示我们更应该将一切功德,特别回向给我们的怨敌,如此我们的修持才有可能成功。
禅修时间的长短
仁波切建议我们,在禅修的初期,坐的时间不要太长,平均每次以10-30分钟为宜,当禅修产生很好的觉受或境界时,就回向并结束禅修,千万不要恋栈那些美好的经验。如此,我们对禅修就会越来越有兴趣,并且会期待禅修,随后可慢慢将时间延长。切记,不要强迫自己一次坐很久,否则你可能就会越来越厌恶禅修,甚至逃避它。
三种祛除疑惑的方法
我们在开始进行&闻&的阶段,必须仰赖能够扫除我们疑惑的具德上师,对佛陀经典和圣者论述的诠释,加以仔细检视和研读。
在&思&的阶段,我们可能会进一步的察觉到许多不理解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上师为我们更进一步的指导;根据指导,我们再次深入进行思维。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中,疑惑可能会不断产生,但这并不要紧,我们必须有耐心地请求上师,为我们一一解答疑惑。这样的过程必须重复进行,一直到我们本身对法教的表面和深层意义,获得确信及掌握为止。随后,我们就以这种具足信心的心态,立即进行禅修。
在实际禅&修&的过程中,许多疑惑与踌躇不安,都将逐渐消失殆尽,但是如果我们发现它们反而不断在增长,此时就应该再次回到前面的步骤,运用闻、思这两个动作来解决它们。
当所有的疑惑都消失时,我们就会直接了悟到法教的真实意义,最后禅修也会变得更加稳固,并且远离一切的迟疑与不确定。
尽管修行者在闻、思、修这三个阶段,所投入的时间各有不同,但是任何想获得证悟及解脱的人,都必须圆满它们。缺乏闻、思而迳自进行禅修,是盲目的,不可能到达目的地,好比不知道宝藏埋在哪里,就盲目开采一般;而只有闻、思却不加以禅修,就好象知道宝藏埋在哪里,而却不去开采。因此我们对闻、思、修这三个阶段,必须好好的探讨,并一一加实践,如此圆满的佛果将指日可待。
改写自《空性禅修次第》1994年英文译序
如何使用《空性禅修次第》&&给读者的建议
遭遇困难的人,并非真实的存在;认为这件事是困难的想法,也没有真实的存在;困难的本身,也不是真实的存在。
我们开始使用这本书之前,应该先行念诵《佛子行三十七颂》(附录一)一千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三十七颂可帮助我们,使心态变得神圣;也帮助我们,能以慈悲来对待众生,并且生起珍贵的菩提心;同时给我们许多奇妙的忠告,让我们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任何境遇。
当我们圆满了这一千遍之后,就可以开始对《空性禅修次第》进行禅修。开始时每一个次第,禅修一个星期;随后每一个次第,再禅修一个月;最后,如果仍然对这主题感到兴趣,就可以每一个次第各禅修一年,这样做一次循环(译注:如此三个循环,共五年六个月一个星期)。
经过三个循环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乐空不二/大手印/心的真实本性的禅修。而它也可称为大圆满,就是超越凡夫心,也就是无始以来清净本质的觉醒。
弟子们经常会询问:&当我们的内心感到迷惑、困扰,或者真的遭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
在这些时候,我们最好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
遭遇困难的人,并非真实的存在;
认为这件事是困难的想法,也没有真实的存在;
困难的本身,也不是真实的存在。
所有这一切事物的真实存在,就是法界,既无限宽广、自然开放、又广大、轻松。所以,我们必须照此方法修持,一直到对生死的想法从这广大境中获得解脱!
发菩提心.证悟的心态
所谓证悟的心态&&菩提心,就是我们希望能够成就圆满且珍贵的佛果后,进而去利益如虚空般广大的有情众生。
当我们发愿从事任何佛行事业之前,先启发出能够达成证悟的珍贵心态,也就是&&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证悟的心态&&菩提心,就是我们希望能够成就圆满且珍贵的佛果后,进而去利益如虚空般广大的有情众生。这圆满的佛果,就是既不落入生死轮回,也不落入寂静涅槃的一种境界。它是经由我们禅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所证得的。
依照&胜义菩提心&来进行禅修,可以使我们断除执着万物为实有的根源,即断除轮回的根。(译注:胜义菩提心=究竟菩提心)
依照&世俗菩提心&来进行禅修,可以断除我们对寂静涅盘的偏重追求,进而为了利益轮回之中所有的众生而努力,直到一切众生,都脱离轮回为止。(译注:世俗菩提心=相对菩提心)
因此,当我们用喜悦的心,精进地听闻、思维和禅修这珍贵的法教之后,就有可能证得圆满的佛果。我们应该谨记这样的心态,来学习以下的法教。
上师祈请文.传承的加持
上师,是金刚乘修行者成佛道上的引路人,扫除生命迷雾的明灯。唯有根本上师的口诀指导。及传承祖师的证量加持,我们才有今生证悟的可能。也唯有俱足信心至诚祈请,我们在菩提道上,才可能产生大乐,自利利他。
无上尊师释迦牟尼佛
及弥勒、文殊等八大菩萨
以及了义传承的所有上师
在此将传授
胜义的空性禅修次第
对所有学佛者来说,大致上有两种禅修次第:
1、世俗的禅修次第:能减少迷惑的显相,及减少因为迷惑的显相所产生的痛苦,
2、胜义的禅修次第:能断除迷惑的显相,及完全根除因为迷惑的显相,所产生的痛苦
本书讨论的主要范围&胜义的禅修次第&。
五次第提要.了悟的阶梯
这五个次第是渐进的,一个比一个更深入细微且困难,当我们稳定的建立了一个次第时,再进行下一个次第的练习。
首先我们在第一次第要先建立无我;然后第二次第唯识禅修里,没有能、所,没有二元对立,我们安住在无二元对立的观点上,这就是我们心的真实本性;接着第三次第中观自续派理论里,更深入的指出,其实根本没有自心本性,所谓心的真实本性只是如虚空一般,我们要安住如虚空般的全然空无之中;接着是第四次第中观应成派,打破了真实本性如虚空一般的说法,更深入的指出胜义谛是超越了所有任何理论,并且没有任何心的造作;最后第五次第中观他空见,我们才提到如来藏、佛性。
这五个次第是渐进的,一个比一个更深入细微且困难,当我们稳定的建立了一个次第时,再进行下一个次第的练习。而当我们了解了佛性之后,接下来再修持大手印就很容易了。
无我禅修:所谓无我禅修,即是为了净除所有轮回的根源、烦恼的根本、痛苦的根源,以及一切我们认为&我&、&我的&、&我想&、&我要&的我执概念的一种禅修。
唯识禅修:所谓唯识禅修,即大乘佛法第一阶段的禅修。为了净除一切迷惑的显相,也就是从无始以来,在业力习性的影响之下,而产生&能所二元对立&的迷惑显相,于是我们进行&能&感受的心,与&所&感受的事物之二者皆空的真如禅修。(译注:所谓能所二元,即是众生看待一切内外现象时,常将&能&接收的内心意识,与&所&接收的外在现象,当成双方对立的状态,这种对状态,即称&能所二元&。)
中观自续派禅修:所谓中观自续派禅修,即为了净除将内、外一切事物、轮回与涅槃的所有现象视为真实的迷惑概念,所进行的一种禅修。这种禅修主张所有的现象并不依其自性而存在,我们应该依照这个见解,安住在有如虚空般的全然空无之中。
中观应成派禅修:所谓中观应成派禅修,即是将我们的心安住在究竟的本性中,而这究竟本性远离一切的心造作,诸如存在、不存在、显现或空性等等,也就是将我们的心安住在超越所有概念造作,及超越所有思维觉知的状态中。
中观他空见禅修:第五个禅修次第,就是所谓他空见、大中观。即将我们的心安住在心的真实本性、明光、如来藏之中(译注:即佛性),也就是安住在明空不二的状态中。它不仅仅超越&全然的空无&,也超越&远离心的造作&;同时也将我们的心毫无造作且自安住的安住在此状态中。
【相关链接】
&&&&&&&&&&&&&&&&&&&&&&&&&&&&&&&&&&&&&&&&&&&&&&&&&&&&&&&&&&&&&&&&&&&&&&&&&&&&&&&&&&&&&&&&&&&&&&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游客于 20:05:12写道:纠错(二)7、“期间他们反覆根据这本书的五个次第”,应为“期间他们反复根据这本书的五个次第”。(反覆——反复)8、“都应该从头到尾完整的看一次”,应为“都应该从头到尾完整地看一次”。(的——地)9、“反覆跟着演练,”应该为“反复跟着演练”。(反覆——反复)10、“研读这本实修本册,”应为“研读这本实修手册”。(实修本册——实修手册)11、“这些开示只是一张张的英文讲译,”应为“这些开示只是一张张的英文讲义,”(英文讲译——英文讲义)12、“却必须花费五分之四的气力在心情调伏、意愿调整及信心的建立!所以这个整个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渐进式的。”应为“却必须花费五分之四的气力在心情调伏、意愿调整及信心的建立上,所以这个整个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渐进式的。”(a、却必须花费……建立!——却必须花费……建立上,b、!——,c、这个整个——这整个)游客于 19:56:31写道:纠错(一):1、“做成口诀形式的诗歌来教导弟子”,应为“作成口诀形式的诗歌来教导弟子”。(做诗——作诗)2、“从此学生们必须自己背着字典、密勒日巴大师传和笔记本等等的学习用品,”应为“从此学生们必须自己背着字典、《密勒日巴大师传》和笔记本等等的学习用品”。(缺书名号)3、“猴子位竟也听懂似的,收回手乖乖的站在一旁等着。”应为“猴子们竟也听懂似的,收回手乖乖地站在一旁等着。”(位——们)&4、“任何的宗教义式都只是为了收摄人们的散乱心”,应为“任何的宗教仪式都只是为了收摄人们的散乱心”。(义式——仪式)5、“三密相续,即身在佛”确非虚言。应为“‘三密相续,即身成佛’确非虚言。”(即身在佛——即身成佛)6、“担任这本即将上市的新书的审阅:我根据中、英译本一一核对后,”应是“担任这本即将上市的新书的审阅,我根据中、英译本一一核对后”?此前和此后也有多处冒号应该为逗号或者分号或者句号。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发表须知:一、用户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包括但不限于、等规定,审慎、合法地利用伊妃(E-file)平台发表言论、作品。二、用户的言论、行为若涉嫌违法或侵权,用户可能被强制承担因该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全部法律责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伊妃(E-file)运营方有义务提供用户资料,有义务和权利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各种必要措施。三、伊妃(E-file)中心授权网络法律专业研究服务机构“”为用户及客户提供包括免费咨询在内的全方位的法律支持。&
Copyright (C)2005 Myf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心地家园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技术构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禅修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