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68216部队部队汽车连

发生在青铜峡的十大著名战事
发生在青铜峡的十大著名战事
《康熙朔方广武志》描述青铜古峡“形胜”曰:河绕山环,密迩边塞,为灵夏之襟带,实固靖之藩屏。青铜峡南有牛首山、峡口山,西屏贺兰山,黄河从中宁进入青铜峡后,就被一山紧扼其喉,两山对峙,河深流急,地形险要,黄河要冲。古时山河阻隔,路通一线,自古就是兵家扼守的雄关要隘。滔滔黄河天堑屏障,巍巍长城拱卫边塞,明代四大兵营虎踞要津,九大古渠扼控银川平原。东靠黄河西靠山,“银川锁钥此称雄”,自古就是屯兵演武之地,西北著名的古战场。
远在秦代,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以河为塞,沿河套之地筑34县(一作44县),设亭障以御匈奴。在青铜峡境内设神泉障,成为宁夏抵御匈奴的军事要塞之一。汉代曾多次“募民迁徙塞下,屯田筑城”,“修复城廓,设置堠亭驿站”。横亘在贺兰山脚下的长城边墙,深沟壕堑,烽堠林立,关连险隘,墩堡相望。明代设南路邵刚堡,西路广武营,均为宁夏五路之一。除了沿贺兰山修筑长城,还在峡口以西的防洪堤坝之上建关,以阻击贺兰山外之敌内侵,此关亦称之为唐坝关。自秦汉至民国以来,狼烟烽狂,铁戈金马,城头变旗,战事频仍,有史料记载的兵事就有数十起。富平上河峡之战、李靖硖石败突厥、宋夏灵州大决战、沐英灵武口大捷、吉鸿昌大坝之战等战斗,豪杰挺出,英雄无悔,驱虏靖胡,保家卫国,书写了一曲曲铁血忠勇、丹心汗青的赞歌。新中国成立以来,青铜峡曾有多个部队先后在此驻守,成为在宁夏驻军最多、全国驻军最密集的县市之一。1993年1月,青铜峡市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成为宁夏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市县,此后又获五连冠。
青铜峡一名的出现,也与战争有关。宋代诗人张舜民《峡口山》写道: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雪,凭君莫上望乡台。记述了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宋神宗以50万大军兵分五路伐西夏,围攻灵州城,被西夏掘开七级渠(秦渠)水淹宋营,宋军大败,高遵裕所率13万大军,逃归者仅有万余人。时为高部辟掌机宜文字的张舜民参与此战,在回军途中写了《峡口山》等两首诗,后被人闻奏得罪,被贬为郴州(今湖南郴州)监税。
古人云:“河从昆仑碛石,历河州注于峡口,流经宁夏东南北穿障下,其于宁夏犹禁带之固也。”信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青铜峡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蒙恬古峡破匈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逐渐强大起来的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经常寇犯秦国边境。在秦征伐六国的最后阶段,匈奴乘机占领了。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始皇任命蒙恬为大将军,奉命统率30万大军北击。秦军沿黄河北进,一路“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以强大攻势,挫匈奴气焰,抢占要地,控制边塞,匈奴节节败退。在青铜峡河谷之地,秦军与匈奴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匈奴单于见秦军锐不可当,率主力遁于牛首山,构筑了三道防御战线,调集十万精兵,与蒙恬大军相峙抗衡。双方打了两月之久,蒙恬运筹帷幄,出奇制胜,作战勇敢,迫使匈奴部落纷纷降服。匈奴单于见秦军锐不可挡,仓皇北逃。蒙恬率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劫匈奴七百里”,夺取了黄河南岸的全部地区,史称“河南地”,匈奴大败,单于率残部败退于贺兰山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蒙恬再次率军向西北斥逐匈奴。秦军主力从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南)北渡黄河,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潮格旗南)、北假(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进而控制了今内蒙古河套以北、阴山以南之间的通道。匈奴单于率残部北遁,秦王朝把西北边界推至黄河岸边,沿河置34县(一作44县),宁夏平原全部纳入秦国版图。
秦朝并没有汉朝那样多的战马,骑兵的数量远远少于汉朝。为什么蒙恬率领的30万以步兵为主的秦军竟能战败以骑兵为主的30万匈奴军呢?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蒙恬的个人军事指挥才能。他专门针对匈奴研究出了对付敌人的战术方法。蒙恬军在和强悍的匈奴骑兵对阵攻击时,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大军随后掩杀,匈奴大溃。可见这是一种以重装战车为主的战法。蒙恬军在战役中有一个最核心的武器,就是弩。弩当时是中原人所特有的武器,匈奴人是没有弩的。因为弩事实上是代表着当时军事技术的高峰,秦的重装战车体型高大,上载各式弩箭,发射起来密集如雨,其效果就如今天的坦克。蒙恬使用战车打败了强悍的匈奴,一战定乾坤,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成就了蒙恬“中华第一勇士”的英名。
上河峡之战
从王莽篡政时起,中原多故,战争不断,汉室衰微。羌人乘机陆续内迁,西北各地,都有大量羌人与汉人杂处。到东汉后期,地方官吏与豪强徭役压迫羌人日盛,且被“倥偬于豪右之手”而“妄加残戮”。永初元年(107年),羌人被迫起义,斗争的烽火燃遍陇右北地诸郡。
当时宁夏境内的匈奴、鲜卑、小月氏等各族人民受到羌人斗争精神的极大鼓舞,也纷纷响应加入羌人的战斗行列,起义军队伍迅速壮大。为了确立权威,有效指挥各民族的起义队伍,起义军首领滇零乘胜在北地郡的富平县(今青铜峡市峡口镇东南)自称“天子”,建立羌族政权,建都丁奚城(今吴忠南)。滇零集结诸羌数万人,进攻益州,威震三辅。永初六年(112),滇零病亡,儿子零昌继承“天子”称号。因零昌年幼,由羌族豪酋狼莫辅佐。他任用汉族起义军头领杜季贡为将军,命他镇守临时都城丁奚城。次年(113年),汉廷重整旗鼓,调兵遣将,对起义军展开新的军事行动。元初三年(116),度辽将军邓遵率领汉军和南匈奴军万余骑,集中兵力攻打灵州的零昌,零昌败逃。中郎将尉任尚派刺客杀害杜季贡,又收买了羌族酋豪号封刺杀了零昌。此时仍坚持战斗的狼莫部,从安定退到北地。狼莫誓死不投降,坚持与汉军战斗。次年十二月,任尚领诸郡兵与校尉马贤共同追击狼莫。继之,任尚领兵从高平(今固原)追至北地,羌族起义军与汉军在富平县上河峡(青铜峡)展开激战达两个月之久,羌军5000人被杀,羌人千余男女被掠走,还掳得牛、马、驴、驼等10万余头。此战史称“富平上河之战”。东汉轰轰烈烈的羌族人民第一次起义被东汉政府残酷镇压了。
灵武谷之战
《后汉书》记载了东汉名将段颎(jiǒng)征战羌人起义军的一段故事,其关键地点就是灵武谷,即今青铜峡大柳木皋贺兰山谷口。
段颎(?~179年),字纪明,武威姑臧人。少时习马弓,颇具文韬智略。初举孝廉,后任护羌校尉、并州刺史等职。段颎戍边十余年,以羌人“狼子野心,难以恩纳,势穷虽服,兵去复劫”为借口,采用极为残酷的镇压手段,“长矛挟胁,白刃加颈”, 先后与羌胡交战180次,斩杀近4万人。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东汉时期,羌人的起义风起云涌,西北大地饱受涂炭。建宁元年(168年)春,段颎带兵1万余人,携带15天的粮草,从彭阳直往高平(今固原),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羌兵多,段颎部下产生怯意。段颎命令军中拉紧弓弦,磨快刀枪,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左右两翼,置以轻骑。他激励兵将说:“现在我们离家几千里,前进,事业就成功;逃跑,死路一条。大家努力共取功名吧!”于是大呼大叫,鼓舞士兵,军队应声跳跃上阵,段颎驰马在前,突然袭击,羌军大崩溃,斩首8千余级,获牛马羊28万头。朝廷赐段颎钱20万,擢段颎为破羌将军。同年夏天,段颎侦知羌军在奢延泽,于是率轻骑部队快速前进,一日一夜行军200多里,到了早晨追上敌人,发动突然袭击,羌军溃败,损失惨重。幸存的羌兵四散奔逃,在落川一带汇集并画地防守。段颎遣一将率5000人攻击敌人阵线东侧,遣一将率2000人包抄其西侧。两军对垒,敌人出动六七千人对抗两支汉朝侧翼部队,但是汉军锐不可当,羌军再次败退。这时,段颎手下的部队亦发起攻击,与侧翼的队伍汇合,追击敌军直到令鲜水地域。这时汉军已经疲惫不堪,更兼地处旱海,口渴难耐,情急之下,汉军冒死齐头并进,夺取了敌军的水源。羌军不敌,边战边退,段颎率军一直追到了灵武谷(今青铜峡大柳木皋北谷口)。他决定给敌人决定性一击。他身披甲胄,率先突入敌阵。将士们纷纷效仿,拼死冲锋。羌军兵败如山倒,为了逃命竟然抛弃了武器,溃不成军。段颎率领军队穷追了三天三夜,一路斩将杀士,所向披靡,只到战士的脚跑得起了层层厚茧,方才收兵凯旋而归。
李靖大破突厥
李靖(571~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今东北)人。文武兼备的著名,人称唐朝第一名将。后封,世称李卫公。
突厥是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隋末唐初势力逐渐强大,后分为东西两部。唐朝初年,东突厥更加强盛,其首领颉利可汗曾率兵长驱直抵长安附近的渭水便桥北岸,李世民亲自到渭河边与颉利对话,许以巨货资财,突厥退兵时一路大肆抢掠,史称“渭水之耻”。武德九年(626年)二月,颉利可汗率领20万部众,大举进攻灵(今吴忠)、原(今固原)诸州,烧杀抢掠,祸患惨烈。
针对突厥的猖狂入侵,唐高祖调安州大都督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击突厥。是年四月二十日,李靖率大军行至灵州硖石(今青铜峡峡谷)遇到突厥部队,双方遂展开一场生死较量。李靖亲率数员战将直冲敌阵,斩杀数名敌将,唐军士气大振,奋勇冲杀。战斗从早到傍晚,激战一天,颉利可汗战败,丢下许多死尸,率残部逃至贺兰山后。
李进诚败吐蕃
吐蕃是唐朝初期新兴的藏族部落,原来和唐朝保持着友好往来的关系。唐朝后期,由于唐朝边将的挑动,唐蕃战争便频繁起来。安史之乱后,朝廷调西北兵参加征伐,边镇只留一些老弱兵士驻守,吐蕃乘机夺取唐朝边地。大历十三年(778年),吐蕃部落长马重英统率4万兵马攻入灵州,堵塞汉渠、御史渠、尚书渠,以此破坏屯田,被灵州留后常光谦率军驱逐。马重英率残部向盐池、庆阳逃去。
长庆元年(821年)一月,吐蕃攻击青塞堡。十月,吐蕃派使者尚绮力陀思来请求和谈,唐派大理卿刘元鼎为谈判代表,在京都长安西郊准备谈判。这边谈判还没开始,吐蕃精壮骑兵集结鲁州(今盐池),准备发动偷袭。灵州节度使李进诚率部与吐蕃军在大石山(青铜峡牛首山)下相遇,李进诚毫不畏惧,指挥部队进击,大败吐蕃军3000骑,杀死260余人,致使吐蕃再派使者持宰相信币,与唐议和。
康福河西平叛
武则天天授三年(692年),党项内附者20万口,散居于灵州、夏州(今陕西横山)之间。这是党项人入居宁夏之始。居于宁夏灵州和甘肃庆州的党项诸部,五代时称“西路党项”。西路党项经常抢掠从河西到内地的回鹘贡使和商队,严重影响了中西陆路交通。
五代后唐天成四年(929年),康福任凉州刺史,朔方、河西等军节度使,驻灵州(今吴忠),开始直接管辖灵州所属党项部落。康福采取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办法,使灵州连年丰收,稳定了党项各部。长兴元年(930年)二月,定远军使李匡宾,占据保静镇(今永宁仁存境内)作乱。康福率军从灵州渡过黄河,在青铜峡市叶盛堡附近与叛军作战,平息了这场叛乱。
长兴三年(929年)五月,据夏州的党项人劫掠灵武,其首领被康福诛杀,剩余皆投降归附。是年七月,党项人再次寇掠灵州,康福率军进击,党项部败逃,康福率军将党项部全部赶到贺兰山后才凯旋而归。
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鞑靼部首领哱来毛里孩率部1万余攻掠固原,满载而归。返回时在黄河青铜峡大坝对岸扎营,欲掘坝毁堤放黄河水,淹灌宁夏平原。当时,宁夏精壮骑兵调援延绥。情急之下,宁夏镇守都督张泰重金悬赏招募义勇3000人,交由其子张翊带领。张翊带3000兵到大坝背河扎营。任凭敌人辱骂叫阵,就是紧闭营门,坚壁不战。鞑靼兵求战不得,锐气稍减。天快黑时,张翊对兵士们说:我父亲嘱咐,今夜贼兵必来偷袭,阵中奔来的庞然大物是骆驼,大家不要惊慌害怕,要全力奋勇抵御。张翊如此这般做了精心安排,布下天罗地网,专等敌兵上钩。到半夜时分,哱来毛里孩果然率鞑靼兵偷袭张翊营部。但张翊早有准备,伏兵四出,鞑靼兵大惊,大败而走。第二天,张翊又在河中南滩放了很多牛马,挑选会水的士兵在河中游泳玩耍,嬉戏叫骂。鞑靼兵误以为水浅,决定绕过张翊营地渡河作战。张翊把握时机,当鞑靼兵前部刚下到河中,张翊便命令拉兵车的士兵截断其前军,然后,挥军掩杀,势如破竹,勇不可挡。鞑靼兵被淹死不计其数,几百名鞑靼兵瞬间做了刀下鬼,余部夺路溃逃,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脚。张翊精神抖擞,率3000勇士一路追杀,一直追到贺兰山外,才收兵回营。史称此战为“大坝之捷”。
张翊以3千义勇智胜三倍于己的鞑靼兵,在宁夏的兵战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
沐英大捷灵武口
沐英(1345~1392年),字文英,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回族,明初重要将领。沐英幼年时,父母早亡,8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从朱姓。沐英“数从上征伐,入侍帷幄,昼夜勤励”,深得朱元璋器重。洪武九年(1376)十一月,沐英为副将军出征吐蕃,次年(1377年)四月得胜而回,因功封西平侯。洪武十一年(1378)八月,沐英为征西将军统兵征西,俘获洮州十八族头领。后来沐英率部平定和治理云南,为明朝边疆统一和稳定做出了不朽的功勋。
明朝建国伊始,蒙元残余不断以武力袭扰边境。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二月十一日,明太祖朱元璋命西平侯沐英率陕西之军进攻屯兵和林的由元国公脱火赤、知院爱足率领的一支残元势力。三月二十一日,沐英率大军由灵州渡过黄河,从贺兰山灵武口(今青铜峡市大柳木皋山北侧大口子)经阿拉善旗,渡湍流,涉流沙,越高山,行军7昼夜,突至其境。当夜,在敌营外50里处,沐英分兵四路发起突袭,一路袭其背后,两路左右夹击,沐英亲率精锐骑兵当其正面中坚。各路兵马乘夜衔枚而进,实施合围。蒙元军队猝不及防,惊骇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损失惨重,首领脱火赤及元枢密知院爱足等大小官员皆俯首就擒,沐英尽获其众而归。史称此役为“灵武口大捷”。
据《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年,沐英南调时,留其二子沐昕及兰、姓回族共18户定居于西吉。随后,不断有外地回族迁居这里。现今西吉县据说有沐英的后代。
马世龙威震西塞
马世龙(1594~1634年),字苍渊,回族。宁夏卫(今宁夏银川)人。明末著名将领。由世职中试,历任宣府(今河北宣化)游击,永平(今河北卢龙)副,署任都督佥事、三屯营(今河北迁西西北)总兵官。当时大学士、兵部尚书出镇辽东,推荐马世龙随行,担任山海(今河北山海关)总兵,协助自己镇守辽东,共建大功而加右都督衔。
崇祯六年(1633年)五月,蒙部插汉、虎敦兔联合河套各部大举进犯宁夏,宁夏总兵贺虎臣战死,明廷任命从山海关“病归”宁夏休养的马世龙代职。
崇祯七年(1634年)正月,插汉、虎敦兔二部再度进犯宁夏,马世龙指挥参将卜应第出战迎敌,首战获胜,杀敌200多人。次月,蒙古部又犯贺兰山,马世龙派归降兵丁潜入蒙古大营,杀掉其首领撒儿甲,斩敌200多人。不久,蒙部插汉再次大举入寇宁夏。马世龙命副将娄光先等分五路,设伏于敌人途经地段,等待敌众进入埋伏圈之后,四周将士杀声四起冲向敌众,霎时间插汉部溃不成军,未及应战就已死伤遍地。此战,马世龙部署周密,指挥有方,消灭插汉部众1200多人,宁夏军队士气大振。三月,插汉小王子虎墩合兵再次寇掠河西玉泉营(今青铜峡市邵刚镇玉泉营),被马世龙指挥众将士杀其500多人,败逃而去。七月,虎墩兔又掠广武营,马世龙巧施战术,杀死虎墩兔部416人。
由于马世龙生长于宁夏,对宁夏山川、地理十分熟悉。加之治军有方,攻防有术,半年之内,打败了蒙古鞑靼多次对宁夏的侵扰,斩毙敌军近3000人。马世龙威震西陲,在捍卫疆域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一代回族功勋名将。
崇祯七年(1634年),马世龙病逝于宁夏总兵任内,年仅40岁。明廷追赠其为太子太傅、世袭锦衣佥事,崇祯皇帝御书赐“总理六师”,立牌坊于宁夏镇城二府街口。他的3个儿子均为明末武将,在抵抗李自成起义中为国捐躯,人称“马氏三忠”,明廷敕建“同胞三义”,立牌坊于宁夏镇城的南塘。及至清代,马世龙的后裔有6人为清朝提督、总兵、巡抚和副将。马氏家族功名显耀明清两代,深受宁夏人的崇敬。
吉鸿昌大坝之战
民国十七国(1928年)五月,马仲英发动震惊西北的反冯抗暴,史称“河湟事变”。回族青年马仲英仅17岁,人称“尕司令”。率领起义民众三次围攻河州,与国民军展开激战,驰骋于甘、宁、青、绥、新5个省,时间长达9年之久,战尘远及数千里。同年8月,国民军劲旅吉鸿昌师攻击马仲英部,马仲英退却,河州城围遂解。继之,双方开始议和,终因分歧太大,无法达到和局。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中旬,马仲英部进入河西,三月中旬抵民勤,吉鸿昌率部赴民勤清剿。四月十二日,马仲英率部出贺兰山苏峪口,下千占领宁朔县(今银川市西夏区),次日,从西、北、东三面围攻宁夏省城。当时城防极为空虚,马仲英部很快占领西门,不到1小时,省城即被攻破。省政府秘书长赵雪田自焚身亡,省主席门致中在卫兵护送下,从省城南门逃出,直奔大坝。广武一带,后退至中卫。四月十六日,马仲英率部追赶门致中过大坝,越分水岭至广武北门。此时,贺建堂带领护卫队与门致中手枪营配合,战斗持续3天,马部败退致大坝营,师部驻吴家寨(今大坝镇沙湾村),其余部众沿路驻扎于韦家寨、吴家东寨、魏家寨、陈家寨、马家寨等村庄,在大坝乡古长城下挖堑壕,构筑防御工事。宁夏城陷落后,门致中派人赴兰州求援,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急电,令第十一师师长吉鸿昌率部进剿。吉奉命率步兵、炮兵4个团,由镇番、凉州、古浪向宁夏驰赴,遂发生吉鸿昌、马仲英大坝之战。
是年五月十日,西北军第十一师师长吉鸿昌率部尾追马仲英,由凉州、古浪一线追至中卫一带。十八日,吉鸿昌师到达广武地区。此前不久,从甘肃调回的第七师冯安邦旅、吴鹏举旅,坚守分水岭、卡子庙待战。省主席门致中亦在军中。吉鸿昌师到达广武后,兵力猛增,两师会合,重新调整部署,立即投入战斗。广武距大坝仅有十余公里。吉鸿昌侦知,马仲英部已在大坝以西山地布防,阻止国民军北上。吉鸿昌作战求胜心切,旋把大坝作为攻击的第一个目标,立即调整兵力,组织进攻。吉鸿昌令李松昆旅为左纵队,沿山路红崖子向东,在大坝南占领阵地;令李伦祥为右纵队,乘皮筏沿河而下,担任对黄河一线警戒。令李松昆部张团为主攻,顺路直取马部。吉鸿昌亲临前线视察,警卫肩扛大刀紧随其后。王月二十二日凌晨,总攻开始,吉鸿昌率主力进至锅底坑(今青铜峡铝厂境内),尚立足未稳,遥见张团部众从山腰向下冲击。吉鸿昌即与马仲英部激战,双方相持不下。此时,门致中从望远镜中看见,马总红、白、黑3支马队乘势直冲而来,顿时惊慌失措,率先驱马回逃。吉师后续部队不明情况,见前军溃散,便尾随而逃。吉师正面进攻,中央突破未见成效。马部连续反击,吉师进攻队形被打乱。吉鸿昌见情况紧急,愤然拔刀,挺身向前,督令“后退者斩”,但乃未能阻止部队溃退。激战至中午,马部骑兵不断冲击吉部。吉鸿昌手枪营一警卫被马部骑兵用长矛刺中咽喉,文件亦被马部骑兵夺走,吉师陷入重围之中。此时,警卫不顾吉鸿昌反对,强行将其架上马,撤向广武。大坝一战,因门致中临阵脱逃,军心动摇,吉师牛团长轻敌,不知马部能战,几乎全团覆没,武器装备损失过半,牛团长阵亡,雷、彭、牧草位团长负伤,锅底坑尸横遍野,硝烟弥漫,吉师损失1000余人。
吉师败退至广武后,电告冯玉祥战斗情况,旋接冯玉祥复电:“为迅速扑灭该匪,已派郑大章骑兵师星夜开往宁夏,希望鼓舞士气,以竟全攻。”吉鸿昌遂召集部队研究,决定不等郑大章骑兵师支援,乘马仲英新胜,骄兵之心,整顿部队组织反攻。翌日凌晨,吉率部队直扑大坝,亲自督战,指挥部队占领驿口(今青铜峡大坝镇高桥村)。战斗打响之前,吉鸿昌召集全师官兵动员:“今天之一仗只准打胜,不准打败,如果打不垮敌人,大坝就是我和诸兄弟的葬身之地!”说完便脱掉上衣,光着膀子,手握大刀,高声下达命令:祁凤林团依一、二、三营顺序,向大桥猛冲,务必占领大桥;团长祁凤林率第一营冲锋开始,第二营继之,我带第三营殿后;冲锋时只许向前看,不准左右看,更不能回头看,违者处死;炮兵对准目标射击,炮声一停,冲锋开始。令毕,全体官兵皆脱去上衣,袒臂挥刀上阵。顷刻,炮声震天,杀声遍野,马部在大桥两侧,加强火力。吉师分3路,正面进攻。第一营尚未到达阵地前沿,即伤亡过半。吉令第二营继续冲击,接近桥头附近时,吉率第三营相继冲入马部阵地。同时,骑兵沿右侧迂回奇袭,主力部队沿面侧攻击背后,双方愈战愈烈。吉师顶着马部密集火力,前赴后继,连续猛冲。此时,吉师炮火击中龙王庙,碑亭起火,将马仲英部一指挥官烧死,其余部众顿时惊慌失措。同时,马部骑兵直扑三棵树,欲从后围攻吉师,忽遇炮火袭击,骑兵被全部击溃。经过半日激战,至中午时分,吉师终于攻占大桥。马部溃乱,沿唐徕渠向北败逃。吉师乘胜追击,将马部逐出大坝,残兵仓皇北逃,吉师一直追至宁夏省城省城。马仲英不敢恋战,一把火烧掉马福祥将军第,率部出逃北门,退至石嘴山一带。马仲英占据宁夏城共40日,省城先后有1000余人死于战火。五月二十四日,吉鸿昌师进驻宁夏省城。旋即吉鸿昌被擢升为第十军军长。马仲英与平罗县苏雨生部达成互侵犯协议,解除了苏部抄袭后路之忧,于六月二十八日凌晨第二次组织从西北方向进攻宁夏省城。吉鸿昌精心筹划,严密戒备,组织大刀队,和驻防宁朔县的冯安邦部内外夹击,马部力渐不支,旋即败走后套。不久,马仲英离开部队赴北平,其部从先后被收编。门致中辞去宁夏省主席一职,由吉鸿昌代理。七月二十四日,吉鸿昌宣誓就职。十月中旬,冯玉祥电召吉鸿昌率部东下参加中原大战,吉鸿昌开发西北,建设宁夏的一腔豪情遂化为乌有。
&文/丁洪山
《康熙朔方广武志》描述青铜古峡“形胜”曰:河绕山环,密迩边塞,为灵夏之襟带,实固靖之藩屏。青铜峡南有牛首山、峡口山,西屏贺兰山,黄河从中宁进入青铜峡后,就被一山紧扼其喉,两山对峙,河深流急,地形险要,黄河要冲。古时山河阻隔,路通一线,自古就是兵家扼守的雄关要隘。滔滔黄河天堑屏障,巍巍长城拱卫边塞,明代四大兵营虎踞要津,九大古渠扼控银川平原。东靠黄河西靠山,“银川锁钥此称雄”,自古就是屯兵演武之地,西北著名的古战场。
远在秦代,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以河为塞,沿河套之地筑34县(一作44县),设亭障以御匈奴。在青铜峡境内设神泉障,成为宁夏抵御匈奴的军事要塞之一。汉代曾多次“募民迁徙塞下,屯田筑城”,“修复城廓,设置堠亭驿站”。横亘在贺兰山脚下的长城边墙,深沟壕堑,烽堠林立,关连险隘,墩堡相望。明代设南路邵刚堡,西路广武营,均为宁夏五路之一。除了沿贺兰山修筑长城,还在峡口以西的防洪堤坝之上建关,以阻击贺兰山外之敌内侵,此关亦称之为唐坝关。自秦汉至民国以来,狼烟烽狂,铁戈金马,城头变旗,战事频仍,有史料记载的兵事就有数十起。富平上河峡之战、李靖硖石败突厥、宋夏灵州大决战、沐英灵武口大捷、吉鸿昌大坝之战等战斗,豪杰挺出,英雄无悔,驱虏靖胡,保家卫国,书写了一曲曲铁血忠勇、丹心汗青的赞歌。新中国成立以来,青铜峡曾有多个部队先后在此驻守,成为在宁夏驻军最多、全国驻军最密集的县市之一。1993年1月,青铜峡市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成为宁夏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市县,此后又获五连冠。
青铜峡一名的出现,也与战争有关。宋代诗人张舜民《峡口山》写道: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雪,凭君莫上望乡台。记述了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宋神宗以50万大军兵分五路伐西夏,围攻灵州城,被西夏掘开七级渠(秦渠)水淹宋营,宋军大败,高遵裕所率13万大军,逃归者仅有万余人。时为高部辟掌机宜文字的张舜民参与此战,在回军途中写了《峡口山》等两首诗,后被人闻奏得罪,被贬为郴州(今湖南郴州)监税。
古人云:“河从昆仑碛石,历河州注于峡口,流经宁夏东南北穿障下,其于宁夏犹禁带之固也。”信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青铜峡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蒙恬古峡破匈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逐渐强大起来的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经常寇犯秦国边境。在秦征伐六国的最后阶段,匈奴乘机占领了。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始皇任命蒙恬为大将军,奉命统率30万大军北击。秦军沿黄河北进,一路“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以强大攻势,挫匈奴气焰,抢占要地,控制边塞,匈奴节节败退。在青铜峡河谷之地,秦军与匈奴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匈奴单于见秦军锐不可当,率主力遁于牛首山,构筑了三道防御战线,调集十万精兵,与蒙恬大军相峙抗衡。双方打了两月之久,蒙恬运筹帷幄,出奇制胜,作战勇敢,迫使匈奴部落纷纷降服。匈奴单于见秦军锐不可挡,仓皇北逃。蒙恬率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劫匈奴七百里”,夺取了黄河南岸的全部地区,史称“河南地”,匈奴大败,单于率残部败退于贺兰山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蒙恬再次率军向西北斥逐匈奴。秦军主力从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南)北渡黄河,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潮格旗南)、北假(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进而控制了今内蒙古河套以北、阴山以南之间的通道。匈奴单于率残部北遁,秦王朝把西北边界推至黄河岸边,沿河置34县(一作44县),宁夏平原全部纳入秦国版图。
秦朝并没有汉朝那样多的战马,骑兵的数量远远少于汉朝。为什么蒙恬率领的30万以步兵为主的秦军竟能战败以骑兵为主的30万匈奴军呢?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蒙恬的个人军事指挥才能。他专门针对匈奴研究出了对付敌人的战术方法。蒙恬军在和强悍的匈奴骑兵对阵攻击时,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大军随后掩杀,匈奴大溃。可见这是一种以重装战车为主的战法。蒙恬军在战役中有一个最核心的武器,就是弩。弩当时是中原人所特有的武器,匈奴人是没有弩的。因为弩事实上是代表着当时军事技术的高峰,秦的重装战车体型高大,上载各式弩箭,发射起来密集如雨,其效果就如今天的坦克。蒙恬使用战车打败了强悍的匈奴,一战定乾坤,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成就了蒙恬“中华第一勇士”的英名。
上河峡之战
从王莽篡政时起,中原多故,战争不断,汉室衰微。羌人乘机陆续内迁,西北各地,都有大量羌人与汉人杂处。到东汉后期,地方官吏与豪强徭役压迫羌人日盛,且被“倥偬于豪右之手”而“妄加残戮”。永初元年(107年),羌人被迫起义,斗争的烽火燃遍陇右北地诸郡。
当时宁夏境内的匈奴、鲜卑、小月氏等各族人民受到羌人斗争精神的极大鼓舞,也纷纷响应加入羌人的战斗行列,起义军队伍迅速壮大。为了确立权威,有效指挥各民族的起义队伍,起义军首领滇零乘胜在北地郡的富平县(今青铜峡市峡口镇东南)自称“天子”,建立羌族政权,建都丁奚城(今吴忠南)。滇零集结诸羌数万人,进攻益州,威震三辅。永初六年(112),滇零病亡,儿子零昌继承“天子”称号。因零昌年幼,由羌族豪酋狼莫辅佐。他任用汉族起义军头领杜季贡为将军,命他镇守临时都城丁奚城。次年(113年),汉廷重整旗鼓,调兵遣将,对起义军展开新的军事行动。元初三年(116),度辽将军邓遵率领汉军和南匈奴军万余骑,集中兵力攻打灵州的零昌,零昌败逃。中郎将尉任尚派刺客杀害杜季贡,又收买了羌族酋豪号封刺杀了零昌。此时仍坚持战斗的狼莫部,从安定退到北地。狼莫誓死不投降,坚持与汉军战斗。次年十二月,任尚领诸郡兵与校尉马贤共同追击狼莫。继之,任尚领兵从高平(今固原)追至北地,羌族起义军与汉军在富平县上河峡(青铜峡)展开激战达两个月之久,羌军5000人被杀,羌人千余男女被掠走,还掳得牛、马、驴、驼等10万余头。此战史称“富平上河之战”。东汉轰轰烈烈的羌族人民第一次起义被东汉政府残酷镇压了。
灵武谷之战
《后汉书》记载了东汉名将段颎(jiǒng)征战羌人起义军的一段故事,其关键地点就是灵武谷,即今青铜峡大柳木皋贺兰山谷口。
段颎(?~179年),字纪明,武威姑臧人。少时习马弓,颇具文韬智略。初举孝廉,后任护羌校尉、并州刺史等职。段颎戍边十余年,以羌人“狼子野心,难以恩纳,势穷虽服,兵去复劫”为借口,采用极为残酷的镇压手段,“长矛挟胁,白刃加颈”, 先后与羌胡交战180次,斩杀近4万人。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东汉时期,羌人的起义风起云涌,西北大地饱受涂炭。建宁元年(168年)春,段颎带兵1万余人,携带15天的粮草,从彭阳直往高平(今固原),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羌兵多,段颎部下产生怯意。段颎命令军中拉紧弓弦,磨快刀枪,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左右两翼,置以轻骑。他激励兵将说:“现在我们离家几千里,前进,事业就成功;逃跑,死路一条。大家努力共取功名吧!”于是大呼大叫,鼓舞士兵,军队应声跳跃上阵,段颎驰马在前,突然袭击,羌军大崩溃,斩首8千余级,获牛马羊28万头。朝廷赐段颎钱20万,擢段颎为破羌将军。同年夏天,段颎侦知羌军在奢延泽,于是率轻骑部队快速前进,一日一夜行军200多里,到了早晨追上敌人,发动突然袭击,羌军溃败,损失惨重。幸存的羌兵四散奔逃,在落川一带汇集并画地防守。段颎遣一将率5000人攻击敌人阵线东侧,遣一将率2000人包抄其西侧。两军对垒,敌人出动六七千人对抗两支汉朝侧翼部队,但是汉军锐不可当,羌军再次败退。这时,段颎手下的部队亦发起攻击,与侧翼的队伍汇合,追击敌军直到令鲜水地域。这时汉军已经疲惫不堪,更兼地处旱海,口渴难耐,情急之下,汉军冒死齐头并进,夺取了敌军的水源。羌军不敌,边战边退,段颎率军一直追到了灵武谷(今青铜峡大柳木皋北谷口)。他决定给敌人决定性一击。他身披甲胄,率先突入敌阵。将士们纷纷效仿,拼死冲锋。羌军兵败如山倒,为了逃命竟然抛弃了武器,溃不成军。段颎率领军队穷追了三天三夜,一路斩将杀士,所向披靡,只到战士的脚跑得起了层层厚茧,方才收兵凯旋而归。
李靖大破突厥
李靖(571~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今东北)人。文武兼备的著名,人称唐朝第一名将。后封,世称李卫公。
突厥是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隋末唐初势力逐渐强大,后分为东西两部。唐朝初年,东突厥更加强盛,其首领颉利可汗曾率兵长驱直抵长安附近的渭水便桥北岸,李世民亲自到渭河边与颉利对话,许以巨货资财,突厥退兵时一路大肆抢掠,史称“渭水之耻”。武德九年(626年)二月,颉利可汗率领20万部众,大举进攻灵(今吴忠)、原(今固原)诸州,烧杀抢掠,祸患惨烈。
针对突厥的猖狂入侵,唐高祖调安州大都督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击突厥。是年四月二十日,李靖率大军行至灵州硖石(今青铜峡峡谷)遇到突厥部队,双方遂展开一场生死较量。李靖亲率数员战将直冲敌阵,斩杀数名敌将,唐军士气大振,奋勇冲杀。战斗从早到傍晚,激战一天,颉利可汗战败,丢下许多死尸,率残部逃至贺兰山后。
李进诚败吐蕃
吐蕃是唐朝初期新兴的藏族部落,原来和唐朝保持着友好往来的关系。唐朝后期,由于唐朝边将的挑动,唐蕃战争便频繁起来。安史之乱后,朝廷调西北兵参加征伐,边镇只留一些老弱兵士驻守,吐蕃乘机夺取唐朝边地。大历十三年(778年),吐蕃部落长马重英统率4万兵马攻入灵州,堵塞汉渠、御史渠、尚书渠,以此破坏屯田,被灵州留后常光谦率军驱逐。马重英率残部向盐池、庆阳逃去。
长庆元年(821年)一月,吐蕃攻击青塞堡。十月,吐蕃派使者尚绮力陀思来请求和谈,唐派大理卿刘元鼎为谈判代表,在京都长安西郊准备谈判。这边谈判还没开始,吐蕃精壮骑兵集结鲁州(今盐池),准备发动偷袭。灵州节度使李进诚率部与吐蕃军在大石山(青铜峡牛首山)下相遇,李进诚毫不畏惧,指挥部队进击,大败吐蕃军3000骑,杀死260余人,致使吐蕃再派使者持宰相信币,与唐议和。
康福河西平叛
武则天天授三年(692年),党项内附者20万口,散居于灵州、夏州(今陕西横山)之间。这是党项人入居宁夏之始。居于宁夏灵州和甘肃庆州的党项诸部,五代时称“西路党项”。西路党项经常抢掠从河西到内地的回鹘贡使和商队,严重影响了中西陆路交通。
五代后唐天成四年(929年),康福任凉州刺史,朔方、河西等军节度使,驻灵州(今吴忠),开始直接管辖灵州所属党项部落。康福采取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办法,使灵州连年丰收,稳定了党项各部。长兴元年(930年)二月,定远军使李匡宾,占据保静镇(今永宁仁存境内)作乱。康福率军从灵州渡过黄河,在青铜峡市叶盛堡附近与叛军作战,平息了这场叛乱。
长兴三年(929年)五月,据夏州的党项人劫掠灵武,其首领被康福诛杀,剩余皆投降归附。是年七月,党项人再次寇掠灵州,康福率军进击,党项部败逃,康福率军将党项部全部赶到贺兰山后才凯旋而归。
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鞑靼部首领哱来毛里孩率部1万余攻掠固原,满载而归。返回时在黄河青铜峡大坝对岸扎营,欲掘坝毁堤放黄河水,淹灌宁夏平原。当时,宁夏精壮骑兵调援延绥。情急之下,宁夏镇守都督张泰重金悬赏招募义勇3000人,交由其子张翊带领。张翊带3000兵到大坝背河扎营。任凭敌人辱骂叫阵,就是紧闭营门,坚壁不战。鞑靼兵求战不得,锐气稍减。天快黑时,张翊对兵士们说:我父亲嘱咐,今夜贼兵必来偷袭,阵中奔来的庞然大物是骆驼,大家不要惊慌害怕,要全力奋勇抵御。张翊如此这般做了精心安排,布下天罗地网,专等敌兵上钩。到半夜时分,哱来毛里孩果然率鞑靼兵偷袭张翊营部。但张翊早有准备,伏兵四出,鞑靼兵大惊,大败而走。第二天,张翊又在河中南滩放了很多牛马,挑选会水的士兵在河中游泳玩耍,嬉戏叫骂。鞑靼兵误以为水浅,决定绕过张翊营地渡河作战。张翊把握时机,当鞑靼兵前部刚下到河中,张翊便命令拉兵车的士兵截断其前军,然后,挥军掩杀,势如破竹,勇不可挡。鞑靼兵被淹死不计其数,几百名鞑靼兵瞬间做了刀下鬼,余部夺路溃逃,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脚。张翊精神抖擞,率3000勇士一路追杀,一直追到贺兰山外,才收兵回营。史称此战为“大坝之捷”。
张翊以3千义勇智胜三倍于己的鞑靼兵,在宁夏的兵战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
沐英大捷灵武口
沐英(1345~1392年),字文英,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回族,明初重要将领。沐英幼年时,父母早亡,8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从朱姓。沐英“数从上征伐,入侍帷幄,昼夜勤励”,深得朱元璋器重。洪武九年(1376)十一月,沐英为副将军出征吐蕃,次年(1377年)四月得胜而回,因功封西平侯。洪武十一年(1378)八月,沐英为征西将军统兵征西,俘获洮州十八族头领。后来沐英率部平定和治理云南,为明朝边疆统一和稳定做出了不朽的功勋。
明朝建国伊始,蒙元残余不断以武力袭扰边境。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二月十一日,明太祖朱元璋命西平侯沐英率陕西之军进攻屯兵和林的由元国公脱火赤、知院爱足率领的一支残元势力。三月二十一日,沐英率大军由灵州渡过黄河,从贺兰山灵武口(今青铜峡市大柳木皋山北侧大口子)经阿拉善旗,渡湍流,涉流沙,越高山,行军7昼夜,突至其境。当夜,在敌营外50里处,沐英分兵四路发起突袭,一路袭其背后,两路左右夹击,沐英亲率精锐骑兵当其正面中坚。各路兵马乘夜衔枚而进,实施合围。蒙元军队猝不及防,惊骇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损失惨重,首领脱火赤及元枢密知院爱足等大小官员皆俯首就擒,沐英尽获其众而归。史称此役为“灵武口大捷”。
据《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年,沐英南调时,留其二子沐昕及兰、姓回族共18户定居于西吉。随后,不断有外地回族迁居这里。现今西吉县据说有沐英的后代。
马世龙威震西塞
马世龙(1594~1634年),字苍渊,回族。宁夏卫(今宁夏银川)人。明末著名将领。由世职中试,历任宣府(今河北宣化)游击,永平(今河北卢龙)副,署任都督佥事、三屯营(今河北迁西西北)总兵官。当时大学士、兵部尚书出镇辽东,推荐马世龙随行,担任山海(今河北山海关)总兵,协助自己镇守辽东,共建大功而加右都督衔。
崇祯六年(1633年)五月,蒙部插汉、虎敦兔联合河套各部大举进犯宁夏,宁夏总兵贺虎臣战死,明廷任命从山海关“病归”宁夏休养的马世龙代职。
崇祯七年(1634年)正月,插汉、虎敦兔二部再度进犯宁夏,马世龙指挥参将卜应第出战迎敌,首战获胜,杀敌200多人。次月,蒙古部又犯贺兰山,马世龙派归降兵丁潜入蒙古大营,杀掉其首领撒儿甲,斩敌200多人。不久,蒙部插汉再次大举入寇宁夏。马世龙命副将娄光先等分五路,设伏于敌人途经地段,等待敌众进入埋伏圈之后,四周将士杀声四起冲向敌众,霎时间插汉部溃不成军,未及应战就已死伤遍地。此战,马世龙部署周密,指挥有方,消灭插汉部众1200多人,宁夏军队士气大振。三月,插汉小王子虎墩合兵再次寇掠河西玉泉营(今青铜峡市邵刚镇玉泉营),被马世龙指挥众将士杀其500多人,败逃而去。七月,虎墩兔又掠广武营,马世龙巧施战术,杀死虎墩兔部416人。
由于马世龙生长于宁夏,对宁夏山川、地理十分熟悉。加之治军有方,攻防有术,半年之内,打败了蒙古鞑靼多次对宁夏的侵扰,斩毙敌军近3000人。马世龙威震西陲,在捍卫疆域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一代回族功勋名将。
崇祯七年(1634年),马世龙病逝于宁夏总兵任内,年仅40岁。明廷追赠其为太子太傅、世袭锦衣佥事,崇祯皇帝御书赐“总理六师”,立牌坊于宁夏镇城二府街口。他的3个儿子均为明末武将,在抵抗李自成起义中为国捐躯,人称“马氏三忠”,明廷敕建“同胞三义”,立牌坊于宁夏镇城的南塘。及至清代,马世龙的后裔有6人为清朝提督、总兵、巡抚和副将。马氏家族功名显耀明清两代,深受宁夏人的崇敬。
吉鸿昌大坝之战
民国十七国(1928年)五月,马仲英发动震惊西北的反冯抗暴,史称“河湟事变”。回族青年马仲英仅17岁,人称“尕司令”。率领起义民众三次围攻河州,与国民军展开激战,驰骋于甘、宁、青、绥、新5个省,时间长达9年之久,战尘远及数千里。同年8月,国民军劲旅吉鸿昌师攻击马仲英部,马仲英退却,河州城围遂解。继之,双方开始议和,终因分歧太大,无法达到和局。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中旬,马仲英部进入河西,三月中旬抵民勤,吉鸿昌率部赴民勤清剿。四月十二日,马仲英率部出贺兰山苏峪口,下千占领宁朔县(今银川市西夏区),次日,从西、北、东三面围攻宁夏省城。当时城防极为空虚,马仲英部很快占领西门,不到1小时,省城即被攻破。省政府秘书长赵雪田自焚身亡,省主席门致中在卫兵护送下,从省城南门逃出,直奔大坝。广武一带,后退至中卫。四月十六日,马仲英率部追赶门致中过大坝,越分水岭至广武北门。此时,贺建堂带领护卫队与门致中手枪营配合,战斗持续3天,马部败退致大坝营,师部驻吴家寨(今大坝镇沙湾村),其余部众沿路驻扎于韦家寨、吴家东寨、魏家寨、陈家寨、马家寨等村庄,在大坝乡古长城下挖堑壕,构筑防御工事。宁夏城陷落后,门致中派人赴兰州求援,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急电,令第十一师师长吉鸿昌率部进剿。吉奉命率步兵、炮兵4个团,由镇番、凉州、古浪向宁夏驰赴,遂发生吉鸿昌、马仲英大坝之战。
是年五月十日,西北军第十一师师长吉鸿昌率部尾追马仲英,由凉州、古浪一线追至中卫一带。十八日,吉鸿昌师到达广武地区。此前不久,从甘肃调回的第七师冯安邦旅、吴鹏举旅,坚守分水岭、卡子庙待战。省主席门致中亦在军中。吉鸿昌师到达广武后,兵力猛增,两师会合,重新调整部署,立即投入战斗。广武距大坝仅有十余公里。吉鸿昌侦知,马仲英部已在大坝以西山地布防,阻止国民军北上。吉鸿昌作战求胜心切,旋把大坝作为攻击的第一个目标,立即调整兵力,组织进攻。吉鸿昌令李松昆旅为左纵队,沿山路红崖子向东,在大坝南占领阵地;令李伦祥为右纵队,乘皮筏沿河而下,担任对黄河一线警戒。令李松昆部张团为主攻,顺路直取马部。吉鸿昌亲临前线视察,警卫肩扛大刀紧随其后。王月二十二日凌晨,总攻开始,吉鸿昌率主力进至锅底坑(今青铜峡铝厂境内),尚立足未稳,遥见张团部众从山腰向下冲击。吉鸿昌即与马仲英部激战,双方相持不下。此时,门致中从望远镜中看见,马总红、白、黑3支马队乘势直冲而来,顿时惊慌失措,率先驱马回逃。吉师后续部队不明情况,见前军溃散,便尾随而逃。吉师正面进攻,中央突破未见成效。马部连续反击,吉师进攻队形被打乱。吉鸿昌见情况紧急,愤然拔刀,挺身向前,督令“后退者斩”,但乃未能阻止部队溃退。激战至中午,马部骑兵不断冲击吉部。吉鸿昌手枪营一警卫被马部骑兵用长矛刺中咽喉,文件亦被马部骑兵夺走,吉师陷入重围之中。此时,警卫不顾吉鸿昌反对,强行将其架上马,撤向广武。大坝一战,因门致中临阵脱逃,军心动摇,吉师牛团长轻敌,不知马部能战,几乎全团覆没,武器装备损失过半,牛团长阵亡,雷、彭、牧草位团长负伤,锅底坑尸横遍野,硝烟弥漫,吉师损失1000余人。
吉师败退至广武后,电告冯玉祥战斗情况,旋接冯玉祥复电:“为迅速扑灭该匪,已派郑大章骑兵师星夜开往宁夏,希望鼓舞士气,以竟全攻。”吉鸿昌遂召集部队研究,决定不等郑大章骑兵师支援,乘马仲英新胜,骄兵之心,整顿部队组织反攻。翌日凌晨,吉率部队直扑大坝,亲自督战,指挥部队占领驿口(今青铜峡大坝镇高桥村)。战斗打响之前,吉鸿昌召集全师官兵动员:“今天之一仗只准打胜,不准打败,如果打不垮敌人,大坝就是我和诸兄弟的葬身之地!”说完便脱掉上衣,光着膀子,手握大刀,高声下达命令:祁凤林团依一、二、三营顺序,向大桥猛冲,务必占领大桥;团长祁凤林率第一营冲锋开始,第二营继之,我带第三营殿后;冲锋时只许向前看,不准左右看,更不能回头看,违者处死;炮兵对准目标射击,炮声一停,冲锋开始。令毕,全体官兵皆脱去上衣,袒臂挥刀上阵。顷刻,炮声震天,杀声遍野,马部在大桥两侧,加强火力。吉师分3路,正面进攻。第一营尚未到达阵地前沿,即伤亡过半。吉令第二营继续冲击,接近桥头附近时,吉率第三营相继冲入马部阵地。同时,骑兵沿右侧迂回奇袭,主力部队沿面侧攻击背后,双方愈战愈烈。吉师顶着马部密集火力,前赴后继,连续猛冲。此时,吉师炮火击中龙王庙,碑亭起火,将马仲英部一指挥官烧死,其余部众顿时惊慌失措。同时,马部骑兵直扑三棵树,欲从后围攻吉师,忽遇炮火袭击,骑兵被全部击溃。经过半日激战,至中午时分,吉师终于攻占大桥。马部溃乱,沿唐徕渠向北败逃。吉师乘胜追击,将马部逐出大坝,残兵仓皇北逃,吉师一直追至宁夏省城省城。马仲英不敢恋战,一把火烧掉马福祥将军第,率部出逃北门,退至石嘴山一带。马仲英占据宁夏城共40日,省城先后有1000余人死于战火。五月二十四日,吉鸿昌师进驻宁夏省城。旋即吉鸿昌被擢升为第十军军长。马仲英与平罗县苏雨生部达成互侵犯协议,解除了苏部抄袭后路之忧,于六月二十八日凌晨第二次组织从西北方向进攻宁夏省城。吉鸿昌精心筹划,严密戒备,组织大刀队,和驻防宁朔县的冯安邦部内外夹击,马部力渐不支,旋即败走后套。不久,马仲英离开部队赴北平,其部从先后被收编。门致中辞去宁夏省主席一职,由吉鸿昌代理。七月二十四日,吉鸿昌宣誓就职。十月中旬,冯玉祥电召吉鸿昌率部东下参加中原大战,吉鸿昌开发西北,建设宁夏的一腔豪情遂化为乌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川到青铜峡汽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