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假打工者,老百姓能放假吗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曾经大\人这样过国庆
报料热线:000000  【
图为日,大\人民在老街庆祝新中国诞生。
图为上世纪70年代国庆时大\老百姓到大\\上墩赶热闹。 (均为通讯员陆吉定提供)
北仑新闻网讯(记者 刘盈蓉 通讯员 陆吉定)在这七天假期中,是否有人曾思忖过,自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现如今已走过了66个年头,从前老百姓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庆祝国庆的呢?记者采访了几位土生土长的大\人,听他们来说说,那些年大\人是怎样过国庆的。
日,各村搞大游行庆祝新中国成立;之后几年,国庆节并不是很热闹
10月6日上午,记者首先来到了位于大\太白社区的顾修德老人家中。老人今年91岁高龄,当谈起老底子大\人如何过国庆这个话题时,老人告诉记者,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这段日子,农村的老百姓对国庆其实没有多大的概念,只知道平时干什么,到了那天还该干什么。
在那段旧时光里,令老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1949年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天。老人记得,当时他正担任大\五村村长,国庆节前接到上级指示,要求各村搞大游行。接到这个指示后,各村都选派了几名村民在开国大典当天敲锣打鼓,拉着横幅,扛起毛主席的画像上街游行。&我到现在都还没有忘记,那天老百姓都跑到街上去看大游行,场面相当的热闹。&顾修德老人说道。
相比新中国刚成立那年的热闹,接下来几年的国庆节就显得&寂寥&多了。
&改革开放前,大\老百姓多是农民,农民人家都忙着下地干活,哪有功夫来庆祝国庆。&顾修德老人说,当然,也有人家是在集体单位或国营单位上班的,对这部分人来说,国庆节当天能放假已很难得了,这一天多半都是在家里打扫卫生,也少有人去街上闲逛的。&一是在当时物资匮乏,凭票供应的年代,街上基本看不到做生意的人;二是当时每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父母为了养家糊口都很忙碌,年纪大点的孩子都要留在家中照顾弟妹,谁都没有时间去外面看看逛逛的。所以,那时的老百姓多以平常心看待国庆。&
在老人的记忆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到了六十年代末期,对国庆节就重视些了。我记得,那段时间,每到国庆节,大\\上墩上会搭起一个彩牌楼,这个彩牌楼类似于现在的拱门,上面插满了五彩旗,人来人往总算有了点节日的气氛。&顾修德老人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国庆节作为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其内容才逐渐丰富起来。
改革开放后,亲朋聚会逛展销会,看电视播放国庆联欢会&&老百姓欢度国庆的方式也多了起来
家住大\文化宫附近的大\人张晓红回忆道,改革开放以后,工厂办了起来,私营企业也多了,去工厂和企业里上班的人也增加了。每到国庆节,各个企业会按照各自的情况安排假日,多是放假一两天。这一两天的假期里,对许多家庭来说都意味着亲人团聚。
&国庆节到了,兄弟、姐妹和别的亲属会从宁波和镇海等地回大\看望父母。那时生活水平也好了,老百姓手中的钱也多了。每到这时,我们家总要去菜场买一些新鲜的下饭来招待客人。小黄鱼、螃蟹、毛豆、花生等,比平时要买得好一点,也算是过节了。&今年63岁的张晓红说道。吃过饭,兄弟姐妹会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天。此外,还会约起几个人一同到当时最热闹的大\\上墩逛展销会。
张晓红记得,那时展销会上的商品逐渐多了起来。锅碗、棉布、副食等等,吸引了很多老百姓去凑热闹,往往逛着逛着一下午的闲暇时光就过去了,待到回家时许多人还意犹未尽。&有时候,我们偶尔还会几个人一起到宁波去逛逛,比如到那时有名的宁波老三进皮鞋店买皮鞋,到副食店里买糖果,扯一块布来做身新衣服等等。&张晓红说道。
除了消费外,那时欢度国庆还少不了一些文化活动。张晓红回忆说,那时有些人家家中已经有了电视机,到了国庆节,周围一些邻居都会到那户人家家里&蹭&电视看,看电视里放着国庆联欢会,节日气氛一下就较以往更浓了。还有人家家里订了报纸,国庆节那天就看报纸上关于国庆的社论和对国家形势的分析,也算是一种欢度国庆的方式。
尤其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家颁布施行的《国旗法》规定,国庆节,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城镇居民院(楼)以及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可以升挂国旗。自此,一些工厂、企业、政府办公大楼的门口,一到国庆节准可以看见迎风飘扬的鲜艳国旗。
1999年开始,上班族才有了七天长假,很多年轻人在国庆假期会出门旅游
说起国庆七天长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今年78岁的陈爱莲阿婆告诉记者,在她的记忆中,七天长假是从1999年国庆开始的。&以往,女儿女婿在国庆时只休息一天,到我这里吃顿饭就匆匆忙忙回去了。1999年开始,他们就到我这住上三五天才回去,还筹划着明年要去哪里玩。&陈阿婆一问才知道,原来自此上班族们有了国庆七天长假。
这么多年了,只要到了国庆,陈阿婆听女儿女婿说的最多的就是&旅游&一词。&一开始还是省内,接着是在国内旅游,现在年轻人都把目光放到国外去了。&陈阿婆感叹说,想起自己当年国庆节时还在给人家做工,她真羡慕现在年轻人有了假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欢度国庆。百姓网:50岁以上打工者超3800万 “老而无休”愈加普遍 | 北晚新视觉
百姓网:50岁以上打工者超3800万 “老而无休”愈加普遍
16:53:13编辑:文文分类:
“父母在,不远游。” 重阳节已至,游子应回乡恪尽孝道。然而,本该在家颐养天年,许多50、60岁的老人却重复着子女的老路,背井离乡进城打工。他们中有的卖早点,有的做保洁,甚至还在建筑工地从事体力工作,继续在微小的工作中任劳任怨。据百姓网最新的数据调查显示,全国50岁以上的打工者已超过38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60岁的高龄打工者。是何原因使得“老而不休”的情形愈加普遍?
老年打工者偏向保安、保洁等基础工作
“我们还能工作”。这是接触一些老年打工者后,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按规定,男性年满60岁,女性满55岁,特殊工种男性年满55岁,女性年满50岁即可退休。但迫于生活压力,许多来自农村的老年打工者进城打工,与年轻务工人员同场竞争。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农民工高龄化趋势有所加快。2012年,农民工平均年龄是35.5岁,2015年平均年龄是38.5岁,平均每年提升0.6个百分点,而50岁以上的农民工数量和比重在加快提升。
对企业来说,招些老年打工者做基础的杂工、门卫、保洁等工作,他们也是受益方。一位物业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实际上雇佣年轻老年人有很多好处。“雇老年人不用缴纳社保,工资支付简单。同时,保洁、保安等工作工资低,年轻打工者不愿干。此外,老年人干活踏实、能吃苦,不会随意换工作,稳定性高。”
记者在百姓网招聘版面搜索“大龄”“保安”“保洁”等关键词后发现,各写字楼、社区街道、商场等均有招聘大龄打工者的需求。相对而言,地铁、社区街道等单位将招聘者年龄放宽至60岁,岗位多为保洁、保安等基础工作。记者致电其中一位招聘方,对方表示,社区街道的老年人本来就多,寻找一位热心的大龄保安对社区而言甚至可以起到调和矛盾的作用。
而更多偏向私人及需要部分技能的岗位,例如月嫂、育婴师等则将年龄限制在50岁以下,有的还有学历要求。
可缓解日益缩水的人口红利?
老年打工者心声:盼维权盼保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加快,劳动力队伍迎来老龄化的趋势,人口红利优势逐渐缩水,老年打工者“重出江湖”或将拯救这一困境?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专家表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持续活跃在劳动力市场的现象是必然的,而且对于年轻老年人就业潜力的挖掘甚至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未来中国“后人口红利时代”的劳动力短缺压力。“随着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50多岁的中老年人在某些工作上尚处于黄金期,例如轻便的体力活,他们完全可以胜任。”
然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因此本该受法律保护的劳动权益问题一直为人忽视,被拖欠工资、随意辞退,出了工伤无法获赔,同工不同酬……围绕老年打工者的问题频频出现,老年打工者维权事例也比比皆是。
百姓网招聘专家提醒,不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中老年打工者在应聘工作时,需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常的劳动合同;而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老年打工者要事先与用人单位签署用工协议,一旦利益受损,可采取与单位协商解决或诉诸法院的手段。
而在维权之外,从源头关注打工老人的身体健康则更为必要。以百姓网为例,其与善诊网联合,为全国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送出一份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孝心体检,替不在父母身边的自己送出一份孝心,尽早预防风险,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再谈“老有所用”。
商讯栏目版权与免责声明:
商讯栏目为合作栏目,由上海源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编辑发布。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沟通、投诉的单位及个人,请与上海源仪方面联系协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微信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
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庆放假安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