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关于彭德怀的,麦克阿瑟vs彭德怀

您所在的位置:
援朝第一战彭德怀指挥为何一变再变(图)
日16:31  
新浪读书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随着在朝鲜北部山区与平原的接合部以及清川江北岸广大地区枪声的逐渐稀疏,大规模的战斗结束了——后来的南朝鲜战史把这一阶段的战斗称为“联军国军进击战役”,而后来中国的战史则将其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自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五日打响至十一月五日结束,战役历时十天,以北进的联合国军遭到突然打击之后撤至清川江一线建立防御阵地为战役结局。  发生在远东地区的这次规模不大的战役,因联合国第一次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干涉一个地区的局部战争以及中国共产党军队以作战的方式直接参战,从而引起了历史的长久关注。同时,作为东西方冷战局面形成以来第一场东西方的军事冲突,也令交战双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长久地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在后来僵持日久的冷战岁月里,这场战役作战双方对对方战略战术的运用和军事思想原则的初步体会以及对这种体会的不断深入的回味,也许比战役本身的战场结局显得更为重要。  西方的军史学家把这场战役称为:“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遭遇战”。作战双方均在不预期的战斗中仓促接敌,这是这场战役的显著特点。中国军队在联合国军方面认为几乎彻底失去出兵干涉时机的时候紧急越过边境,其战略部署在情报匮乏和战局混乱中一变再变。最后,毛泽东、彭德怀抓住了联合国军分兵冒进以及其东西两线军队各自北进、互不联系的弱点,确定了东线阻击、西线进攻的总体作战方案。但是,由于西线的中国军队与南朝鲜军队在温井地区的遭遇战过早地暴露了中国军队的位置和意图,令彭德怀预定的进攻方案又一次落空。于是,中国军队在其主力没有全部到达指定位置的情况下,被迫开始攻击。突破云山之后,曾经产生过歼敌的机会,由于第三十八军迂回路线上的严重受阻、第六十六军没能即刻抓住南逃的美第二十四师等原因而没有完全达成战役设想。但是,中国军队在战斗中所持的独特战术使不了解这支军队的联合国军损失巨大,在一些局部战斗中联合国军甚至处于崩溃状态。  美军战场指挥官对中国军队的战术有如下描述:  中国军队远比麦克阿瑟所嘲弄的“亚洲的乌合之众”要机敏老练。中国步兵除迫击炮外,没有装备任何更重的武器,但他们却能极好地控制火力,进攻美军和韩国军队的坚固阵地。尤其是在夜间,他们的巡逻队在搜索美军阵地时成效显赫。他们拟定的进攻计划是从背后发起攻击,切断退路和补给线,然后从正面发动攻势。他们的基本战术是一种V形的进攻队形,他们使敌军在这个队形中运动,然后就会包围这个V形的边沿。与此同时,另一支部队运动到V形的开口处,以阻止任何逃跑的企图和阻击增援部队。  可以说,这是对中国军队战术原则的非常精确的体会。有趣的是,在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屡次使用完全相同的战术,而联合国军屡次在其布下的V形进攻阵势中惊慌失措。  南朝鲜战史对中国军队的作战特点分析得比美军更为详尽,其原因可能是他们在这次战役中因为首当其冲而损失巨大:  机动进攻战术:抓住敌人的弱点,发起突然进攻,进攻受挫时迅速撤退,以保持主动,避免胶着和拉锯状态,灵活运用兵力,迅速机动,重点进攻。  尖刀突破战术:从狭窄的正面投入锐利的尖刀部队,形成强大的攻击尖端。第一线部队的突击力量特别强大,分成若干梯队连续攻击,利用肉搏战以减少敌炮火和空中攻击带来的损失。  穿插分割战术:攻击部队穿插到敌军阵地内,将敌军阵地分割成若干部分后,各个歼灭。特点是把大目标分割成若干小目标,在敌军阵地内形成“一点两面”的攻击态势,穿插到敌军薄弱部位实施袭击和强攻。  随机应变的防御战术:主力置于后方的适当地点后,以少量兵力占领宽大正面,遇敌时抓住敌人进攻弱点迅速机动,撤出战场,给敌人以防御的印象,而实际上却以攻击行动进攻敌人,其主力不占领阵地。作战时具有极大的伸缩性,确保阵地地位。  机动防御战术:边退边打,迟滞敌人,按阶段逐次抵抗,采用潜伏、袭击等积极手段,夺取小规模战斗的胜利,并利用宽正面、大纵深,实施多层抗击。  其他战术:将敌完全包围,但尚不能以致命打击时,派出强有力的部队插入对方核心部位,从里往外进攻,可称之为“中心开花”;利用夜间以小部队从敌两个部队的接合部插入打击,趁混乱时投入大部队发起进攻;隐蔽地开进;吹哨子和军号,以压制打击士气,振作己方士兵。  对于中国军队来讲,他们更感兴趣的也许是第一次与美军交手的体会。美第二十四师曾在战场上得到一本中国某部队编印的名为《云山战斗经验基本总结》的小册子,上面记有中国军队对美军协调迫击炮、坦克、炮兵火力以及空中支援能力和步兵火力速射方面的羡慕,但关于美国士兵战斗能力的描述小册子却大为不恭:  美国士兵在被切断后路时,会丢弃他们所有的重武器,扔得到处都是,而且还装死……他们的步兵缺乏战斗力,胆小怕死,不具备进攻和防御的胆略。  他们依赖飞机、坦克和大炮。与此同时,他们也害怕我们的火力。他们在前进时如果听见枪声,便会退缩不前……他们只能在白天打仗。  他们不习惯夜战和白刃战。如果他们战败,便会溃不成军。如果他们没有炮火支援,就会不知所措……在云山,他们被包围了好几天,但他们一事无成。他们害怕被切断后路。当补给停止时,步兵便会完全丧失斗志。  没有比看到这样的文字更让美军感到难堪的事了。在朝鲜战争之前的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即使美军遭到暂时的失败,也没有人敢这样描绘美国士兵。除了自尊心受到打击之外,更让美军军官们感到不是滋味的是,中国军队对美国士兵的评价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十一月六日早七时,麦克阿瑟怒气冲天地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让麦克阿瑟心情恶劣的是他的参谋长惠特尼将军送来的那封参谋长联席会议发自五角大楼的电报:  根据总统指示,在接到进一步命令前,推迟对满洲边界五英里以内目标的轰炸。迫切需要你对形势作出新的估计,并说明下令轰炸鸭绿江桥梁的理由。  麦克阿瑟愤怒地踱着步:“推迟轰炸?轰炸理由?究竟我是个白痴还是布莱德雷精神失常?难道他们不知道中国人已经不宣而战了吗?难道还让他们继续肆无忌惮地从鸭绿江桥上源源不断地开进战场吗?”
更多关于“”的新闻
( 09:06:00)
( 14:27:16)
( 14:40:52)
( 14:51:25)
( 08:42:00)
( 08:17:00)
( 07:12:33)
( 10:11:47)
( 09:21:00)
( 10:29:01)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的位置:
援朝第一战彭德怀指挥为何一变再变(图)
日16:31  
新浪读书 
  麦克阿瑟在给杜鲁门发去那封对中国是否参战“不要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电报后,同时向美国远东空军下达了“把北朝鲜的城市夷为平地”的命令,并且要求“参战飞行员必要时飞到筋疲力尽为止”。美国远东空军忠实地执行了麦克阿瑟的命令,在中国军队向南追击联合国军队的时候,北朝鲜的所有城市以及那些美军飞行员认为值得轰炸的所有目标都遭到了大规模的空袭。对此,麦克阿瑟仍然觉得不满足,他又向远东空军下达了出动九十架B-29轰炸机的大规模轰炸命令,轰炸目标中有一个是麦克阿瑟恨不得从地图上挖掉的城市:新义州。这座近邻中朝边境的朝鲜城市现在是北朝鲜政府的避难所,其官员和军队此时就隐蔽在这座城市的房屋中。新义州有一座铁路与公路两用桥和一座铁路双轨桥把它与中国的城市安东连接起来。但是,令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梅莱耶中将感到不好掌握的是麦克阿瑟命令中的“摧毁满洲边界所有国际桥梁的朝鲜部分”这句话。不如干脆说把鸭绿江大桥炸毁好了,什么叫摧毁“国际桥梁的朝鲜部分”?因为如果轰炸鸭绿江大桥的“朝鲜部分”,那么从俯冲投弹的角度看,美军的飞机肯定要从空中越过中朝边界才能实施。美军的飞机飞到中国的领空去了,这可是华盛顿方面敏感之极的问题。  “将军,难道您不知道美军的飞机如果执行这个任务,就不可避免地要把炸弹投到中国境内吗?”  “你难道不知道中国军队已经和第八集团军干上了吗?”  斯特梅莱耶中将只好把麦克阿瑟的命令以“通报副本”的形式向五角大楼报告。当五角大楼得知麦克阿瑟的轰炸计划时,距离麦克阿瑟要求实施的轰炸时间只剩三个小时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高级官员们紧急磋商后,与杜鲁门总统通了电话,华盛顿的一致意见是:几天之内联合国就要讨论中国军队的参战问题。这个时候对中国领土的任何的“误炸”都会引来类似“苏联干涉”的严重后果。“除非发现一些大规模的渡江行动威胁到我军的安全,否则这次轰炸行动是不明智的”。包括美国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迪安·里斯克在内的官员都认为,鸭绿江江水很浅,就是炸断了大桥,也不能有效地阻止中国军队的进军。于是,在离远东空军预定轰炸鸭绿江大桥的时间还剩一个半小时的时候,华盛顿要求麦克阿瑟陈述轰炸理由的电报到达东京。  令杜鲁门总统十分恼火的是,麦克阿瑟在回电中,对局势的估价来了一个急转弯,其口气之紧迫和言词之尖刻令他大吃一惊。麦克阿瑟上一封电报还如同长辈教导孩子一样地说,对朝鲜战争局势的估价有待于“更全面地积累军事情报”,而此时他在电报里描绘出的却已是一个险象环生的朝鲜战场:  华盛顿 参谋长联席会议布莱德雷将军:  大队的人马和物资正自满洲通过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这种行动不仅使在我指挥下的部队陷于困境,而且有使我军全部被歼的危险。过江的行动可以在夜幕的掩护下进行,而鸭绿江与我们防线之间的距离是那么近,敌军可以不必十分顾忌空袭的威胁,就能够展开针对我军的部署。阻止敌军增援的唯一办法,就是发挥我们空军的最大威力,摧毁所有的桥梁和在北部地区所有支持中国人前进的设施。每小时的延迟,都将使美国和联合国其他国家付出大量鲜血。新义州的主要渡口要在最近几小时内加以轰炸,而且这个任务实际上已经准备就绪。我是在我所能提出的最严重的抗议之下暂缓进行这次袭击,并执行你们的指示。我所命令的行动,是完全符合战争原则和我自联合国所得到的决议和指示的,而且并不构成对中国领土任何轻微的敌对行为,虽然肆意违反国际法的行动是从那里来的。我不愿过分夸大你们所加于我的限制将在物质上和心理上造成严重损害的后果。我希望这件事立即引起总统的注意,因为我相信你们的命令很可能要导致严重的灾难,如果不是总统亲自和直接了解这种情况,我是不能担当这个责任的。时间是如此紧迫,我要求立刻重新考虑您的决定。在等待您的决定时,自然完全遵照您的命令行事。  陆军五星上将 麦克阿瑟    这是一封著名的电报,一封后来被各种史书反复实录的电报。它的有趣之处不仅仅在于一个战场司令官竟然敢以此种口吻向最高统帅部说话,如果换一个人打来这样口吻的电报就会被立即解除职务;而它的另一个有趣之处在于,电文再一次充分体现出麦克阿瑟令媒体津津乐道的性格以及他与杜鲁门总统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布莱德雷怀着复杂的心情,在电话里把电报念给杜鲁门总统听。  杜鲁门的第一个反应是:难道仅仅过了两天,麦克阿瑟就积累了足够的军事情报了?从而使他的“别人都在中国人的参战中惊慌失措只有他一个人镇静自若的立场”有了完全相反的转变?或者仅仅在两天之内,朝鲜战局就发展到不把炸弹投到中国本土就将“使美国和联合国其他国家付出大量鲜血”的地步了?让杜鲁门更不满的是,这封电报里表露出的含义是麦克阿瑟一贯的伎俩:要么同意轰炸,要么出了意外不是他的责任。轰炸鸭绿江大桥是危险的举动,任何稍有不慎都足以成为导致苏联报复和干涉的借口。如果真是这样,后果不堪想象。但是,如果麦克阿瑟描绘的可怕情景一旦出现,他的这封电报就是一份对总统的控诉状,那个老家伙就会从失败的责任中解脱干净,而自己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杜鲁门经过反复权衡,最后告诉布莱德雷,可以授权麦克阿瑟轰炸新义州。  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的回电措辞谨慎而狡猾,简直就是钩心斗角的官方文案的典范:  你(十一月六日)的电报所描述的情况,与我们最近收到你(十一月四日)发出的电文中最后一句相比较,有相当大的变化。而你十一月六日的电报是我们收到的你的最后一个报告。我们同意摧毁鸭绿江的桥梁对于保证你指挥下的部队的安全有重大的帮助,除非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行为解释为对满洲的进攻而激起更大的努力,甚至苏联也投入他们的力量。其结果不仅危及你的部队,还会扩大冲突地区,陷美国于极其危险的境地。然而,鉴于你十一月六日电文第一句所说的情况,我们授权你按照你的计划轰炸朝鲜边境,包括新义州的目标和朝鲜这一头的鸭绿江桥。如果你在收到这封电报时,你还认为这种行动对你的部队安全是必要的话。上述命令并没有授权轰炸鸭绿江上的水坝和发电厂。由于必须和联合国的政策、指示保持适当的关系,也由于把战争局限在朝鲜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有着重大关系,所以应极端注意避免侵犯满洲的领土和领空,把从满洲方面来的敌对行动及时呈报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经常把重大的局势变化在它发生的时候通知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们三天前要求你作的估价告诉我们。  可以想象麦克阿瑟读到这封回电时的心情。  但是,至少他的目的达到了。  美国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说:“仁川登陆以后,我们对麦克阿瑟将军在现场估价问题的能力钦佩不已。”  几个小时之后,九十架B-29轰炸机起飞了。不久,美国海军舰载飞机也加入了这次轰炸行动。于是,在鸭绿江漫长的江岸上,美军轰炸机密集地掠过每一个渡口的上空,城市、村庄、道路随即便湮没在一片火海中。新义州市更是遭到地毯式的轰炸,整个城市瞬间成为一片废墟。  当然,中国的边境城市安东也在美军炸弹的破坏之中。  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要求,第二天,麦克阿瑟回电对局势作出“估价”。他再次将朝鲜战场局势说成“极端地严重”,又列举数条理由说轰炸鸭绿江上的目标是阻止威胁美军的中国人的唯一有效办法:“分明是防御性的,但要说这种行动会使局部性干预的程度增加,或者会挑起一次大战,那是难以想象的”。最令华盛顿最不可思议的是麦克阿瑟的最后一句话:
更多关于“”的新闻
( 09:06:00)
( 14:27:16)
( 14:40:52)
( 14:51:25)
( 08:42:00)
( 08:17:00)
( 07:12:33)
( 10:11:47)
( 09:21:00)
( 10:29:01)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然而,麦克阿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的“乐观谈话”发表后没有几天,彭德怀已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他的多国部队遭遇了。
彭德怀一度轻车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擦肩而过后又幸运地转了回来。当118师师长邓岳率部到达大榆洞——彭德怀的栖身所在地时,前线的炮声已清晰可闻。彭德怀当即命令邓岳率部跑步前进,在温井地区向敌人敞开志愿军入朝以来的第一个“口袋”。
邓岳请求留下一个团来担任警卫,彭德怀却只留下1个连,并在后来的战斗中亲自指挥这个连摧毁了向他靠近的4辆美军坦克。
尽管所有的报告都显示:“可能是中国军队参战了!”但麦克阿瑟仍不相信中国军队敢参战。
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麦克阿瑟几乎是一尊不可撼动的战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就是美国著名的彩虹师的师长。战后,39岁的他又成了“把西点军校带入现代军事时代”的西点军校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作为盟军太平洋战区最高指挥官,在对日作战中功勋卓著。而不久前的仁川登陆,更是令西方军界为他的军事天才折服。
狂傲的麦克阿瑟显然忽视了年轻的新中国和她的军队,忽视了这是一群虽然少有正规的军校经历却从不乏战争实践的人,忽视了这是一支从来不畏惧任何强大对手的军队。
虽然迟于麦克阿瑟登上战争舞台,但彭德怀的战功丝毫不逊于这位“西方战神”。自从平江起义后率部登上井冈山,彭德怀成了毛泽东麾下的勇猛战将。他以关键时刻敢于“横刀立马”而著称,被毛泽东誉为“彭大将军”。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年仅39岁的彭德怀已是八路军副总指挥。
“战神”的傲慢与偏见很快使自己吃到了苦头。
         2           志愿军总部情报参谋眼中的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_百度百科
志愿军总部情报参谋眼中的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
《志愿军总部情报参谋眼中的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是2010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天成。
志愿军总部情报参谋眼中的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基本信息
平装: 321页
正文语种: 中文
产品尺寸及重量: 23.2 x 16.6 x 2 699 g
志愿军总部情报参谋眼中的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内容简介
《志愿军总部情报参谋眼中的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作者曾为志愿军总部情报参谋和战后资深军史研究员,依据对情况的了解和近年解密档案与文献史料,客观生动地论述了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的起因、进程、中美交战、“联合国军”遭彭德怀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围堵追歼、麦克阿瑟四项扩大战争建议与杜鲁门有限战争政策的分歧与辩论、他的公开抗命与被解职、朝鲜战争的结局的关系等,以及朝鲜战争的局部战争(有限战争)格局从未人为改变的这一趋势,一直影响和延续至当今世界,做了自己的回顾、见证、思考与启示。这对朝鲜战争历史课题中的热门议题是一次新探索。就此而言,《志愿军总部情报参谋眼中的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对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全球战略发生的巨大变化及趋势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读者关注。——杨凤安(原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军事秘书)
志愿军总部情报参谋眼中的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作者简介
王天成,原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文职二级军史研究员。1950年至1958年,主要在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总部任情报参谋。回国后长期从事世界战争史研究,参加撰写《中国抗日战争史》(多卷本)获国家图书奖(1995)、军科科研一等奖(1996)、全军科研特等奖(1997)、国家社科一等奖(1999)。主编兼撰稿《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五卷(图志)、与李植谷、丁梦奇、李志兴合译《朝鲜战场上的美国陆军》等军事史著、图志、译著共12部。与彭德怀军事秘书杨凤安、八一电影制片厂李平分合作承担创作电影故事片《北纬三十八度线——抗美援朝战争》,与杨风安合作创作了电视连续剧剧本《东方风云》,与杨凤安合作编审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系列节目《鸭绿江的记忆》纪录片,与杨凤安合著《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与杨凤安、孟照辉合作主编《我们见证真相——抗美援朝战争亲历者如是说》等。获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志愿军总部情报参谋眼中的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图书目录
朝鲜战争历史课题的一次新探索(代序)
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起因进程与结局(引言)
一、麦克阿瑟征战太平洋,进占日本与南朝鲜
(一)征战太平洋对日作战,进占并改造日本
(二)进占南朝鲜扶植李承晚上台执政
二、麦克阿瑟率“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一)朝鲜内战爆发
(二)杜鲁门派美军侵略朝鲜
(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
(四)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要求会员国
支援南朝鲜军作战
(五)毛泽东对美国提出严重警告
(六)金日成指挥人民军奋起决战
(七)李承晚的南朝鲜军溃不成军
(八)美国实施第68号作战计划
(九)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司令
三、麦克阿瑟指挥美军登陆仁川。切断朝鲜人民军后路
(一)美第8集团军坚守釜山
(二)麦克阿瑟访问台湾与蒋介石密谋联合行动
(三)美国空军猖狂轰炸中国边境城镇
(四)麦克阿瑟视察南朝鲜为挽回败局寻找对策
(五)麦克阿瑟把赌注下在仁川登陆
(六)力排众议,仁川登陆计划获批准
(七)麦克阿瑟坐镇指挥仁川登陆
(八)美军重占汉城切断人民军后路
四、麦克阿瑟挥师越过三八线,引发中美在朝鲜直接交战
(一)金日成请求毛泽东出兵支援
(二)周恩来警告: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出兵参战
(三)美国无视中国领导人的警告
(四)毛泽东艰难做出抗美援朝出兵决策
(五)毛泽东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
(六)彭德怀率大军隐蔽入朝
(七)杜鲁门与麦克阿瑟威克岛会晤,对中国出兵可能性的判断与决策
五、麦克阿瑟向鸭绿江发动攻势遭围堵追歼。溃退三八线南
(一)彭德怀与金日成首相会晤
(二)麦克阿瑟妄图用成吉思汗兵法征服全朝鲜
(三)彭德怀确定运动中歼敌
(四)志愿军重创美国王牌军
(五)麦克阿瑟命令赶在鸭绿江冰封之前占领全朝鲜
(六)彭德怀枕头下常放两本书阅读,摸透了对手的脾气秉性,决定诱歼骄兵
(七)麦克阿瑟发动结束朝鲜战争的最后攻势,承诺让美国士兵回家过圣诞节
(八)多国军队大决战拉开序幕
(九)志愿军第38军奔袭三所里、龙源里,“关起门打狗”
(十)双层围堵追歼美国王牌军
(十一)志愿军第9兵团围歼美第10军
(十二)麦克阿瑟惊呼遇到全新的战争,难以驾驭新局势
(十三)毛泽东电令彭德怀乘胜攻占平壤
六、麦克阿瑟提出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大陆与杜鲁门发生战略指导重大分歧
(一)麦克阿瑟乞求蒋介石派军赴朝鲜为美军解围
(二)美军全线大崩溃,退往三八线以南
(三)麦克阿瑟预谋对中朝实施核袭击
(四)杜鲁门下令美军退守三八线稳住阵脚
(五)毛泽东电令彭德怀乘胜打过三八线
(六)麦克阿瑟主张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大陆遭到杜鲁门的拒绝
(七)麦克阿瑟准备拿出绝招对付政府
七、麦克阿瑟公开抗命被杜鲁门撤掉所有职务
(一)麦克阿瑟“壮志”难酬,公开挑战总统权威
(二)华盛顿勃然大怒,不再容忍麦克阿瑟公开抗命
(三)杜鲁门以异常程序撤掉麦克阿瑟所有职务
(四)麦克阿瑟接到通知,心绪混乱,说杜鲁门患上恶性高血压
(五)麦克阿瑟返回美国,结束他52年的戎马生涯
八、战争双方进行停战谈判,最终达成停战协议
(一)中朝军队进行运动战、机动防御和阵地战,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二)杜鲁门谋求和谈停战
(三)李奇微挑选谈判代表,交战双方开始停战谈判
(四)美国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为实现竞选誓言谋求朝鲜体面停战
(五)麦克阿瑟向新任总统提出结束朝鲜战争新计划
(六)李承晚进行捣乱,和谈陷入危机
(七)克拉克准备秘密搞掉绊脚石
(八)艾森豪威尔实施胡萝卜加大棒政策,迫使李承晚配合谈判实现停战
(九)毛泽东、彭德怀决定再给李承晚一次沉重打击,为和平打开通路
(十)停战协议签字
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
(十一)停战时刻
(十二)麦克阿瑟最后岁月对朝鲜战争往事仍耿耿于怀
九、结语:几个问题的回顾见证思考与启示
(一)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的战略失误
(二)杜鲁门——麦克阿瑟之争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
(三)所谓麦克阿瑟派特工“绑架”毛岸英真相
(四)彭德怀在朝鲜战争中的卓越军事指挥
(五)毛泽东在大战略决策时刻——中国出兵抗美援朝决策内幕
(六)朝鲜战争的历史地位与对现实的重要启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麦克阿瑟 彭德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