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中央电视台台长级别原台长吴广山个人简历

《金风相送到瑶台》杨七芝文集2014马年新版(1.2.乡情难忘国仇家恨难忘3.写作路上) . ...
查看: 1960|
评论: 0|原作者: 杨七芝
摘要: 《金风相送到瑶台》——杨七芝文集 2014马年
001 艺海慈航通彼岸 金风相送到瑶台
002 乡情难忘 国仇家恨难忘
001艺海慈航通彼岸 金风相送到瑶台(首页 ... ... ... ... ... ... ... ... ... . ...
《金风相送到瑶台》——杨七芝文集 2014马年新版
&(文章一般按散文形式与时间的排列发表001——)
&&001艺海慈航通彼岸 金风相送到瑶台(首页主篇)
& & 书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艺传统之魂宝,不仅有广博精深的系统理论、悠久深远的民族历史,而且在应物像形、以形传神的美学造型上有独特的法本自然、囊括天地、变化无穷的创造力。正是这无穷无尽的力量,诞生并哺育着一代代书画巨匠,创造出一幅幅辉煌的神品,构筑成一座座瑰丽宏伟的艺术宫殿,与天地同存,和日月同光。如果说书画的历史长河像天上的星汉,而许许多多历代大师如同星汉中发光的巨星,那么,我就是这无数星群中的一颗小星星。
&&&&& 我与祖国同龄,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父亲从事诗词和书法研究,母亲知书识礼,使我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四岁跟严父学书法背唐诗,七岁随慈母刺绣印花样。耳濡目染到翰墨的芳香。读小、中学我即喜欢为学校出黑板报,十六岁中学毕业我考上了美校,岂料,碰上“文革”,美校被停办档案被取消、返校闹革命、读书无门路······
&&&&& 1968年我响应号召写血书要求到北大荒兵团,在白山黑水的广漠大地上接受军训和原始劳动。然而一切苦难并没有让我迷失方向,落入陷阱、毁灭灵性和自信。一有机会我就想为大家写板报编节目。正当沈阳军区文工团前来调我进乐队时,一场传染性甲肝炎打破了美梦。为了治病我投靠在江西当医生的二姐,迁移到三清山北麓的知青农林场插队落户,遍尝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却时常记得为知青办宣传栏。我做过许多工作。历经疾病、爱情、婚姻的折磨。命运之神将我捉弄,除了孑然多病,一无所有。“三十功名尘与土”,理想、事业、家庭化为泡影,我悲愤欲绝,愿将魂魄返归大自然······
&&&& 就在生与死的关头,国画艺术以其无比神奇的魅力向我召唤;正义向我伸出援助的巨臂,帮我摆脱恶梦,创造新生。从33岁起我正式拿起画笔,画了一幅“三清山姐妹松”。从此开始了艺术生涯中“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求索旅程。那时,我是小店营业员,白天工作晚上作画,没有画案只有挂墙上画,但我立志以国画为精神生命不变,数年如一日坚持了“一窗风雨凄凉夜,半间破屋作画图”的艰苦创业精神。
&&&&& 1983年元霄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陪上海艺师上三清山写生,我的灵性与智慧立即被这座道教圣地,灵山仙境的庄严妙相所引发。正巧,有缘请教当时正在开发三清山的县文化馆刘鹏飞老师。他热心地陪同登临,在艰辛的登攀中我接受了风雨三清山的一场冷酷洗礼。当行到众妙千步门天色渐晚,忽觉得“彩灯云中舞,鼓乐天上闻”原来正遇老百姓百年彩灯会。当晚在三清宫简棚里,烛光篝火话人生。我请教刘老师指点迷津,他送我一首诗:“君本蓬莱青云客,只因贬谪人间来;艺海慈航通彼岸,金风相送到瑶台”。我感激涕淋!从此十余年不断登山创作,画出近百幅作品,取得一点成绩。1983年5月作品“三清山姐妹松”首次参加省展出加入上饶地区美协。1985年人才交流调到常州某文化馆,加入市美协,结识许多优秀画家,学艺大进。创作了“黄河寻源”等新画。作品“舣舟亭”等首幅在解放日报刊登。期间5年里,进修了“无锡艺专”“中国书画大学”,领取了毕业证书。
&&&&& 国画艺术浩如烟海,仅凭临摹是外在的美,把握不了时代精神,为了深层次的美感,我步入到“师造化”和理论学习的升华阶段。
&&&& &谁不念故乡?雏燕总想南归。1988年在首次南极归来的立功英雄、解放日报著名记者主任李文祺老师、无私无畏的同情帮助下,他联系上海市劳动局局长沈锡灿、调动处处长童德宝后,他们都是大公无私地鼎力相助,在引进上海优秀人才的政策推荐下,几经艰难曲折、最终把我调回了上海。他们都有一颗真善美的爱心,一种秉公廉洁的美德,值得老百姓爱戴。在此,我衷心地铭谢他们!80 年代初,李老师还努力地把我的国画作品“常州西园精舍”“常州艤舟亭”首次发表在解放日报,以致鼓励宣传,确实令人感动。
&&&&& 调到上海区级与市级总工会工作后,创作环境相比有所改善、同时我进入了沪东画院和广西石涛研究院,游览写生了大江南北。从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易”理中,探索“法本自然”、“应物像形”的道理,力求广阔天地为创作源泉。我用石涛、张大千等前辈们那种雄浑苍茫的气势,酣畅淋漓的笔情墨韵创作三清山直抒胸臆。深觉“中得心源”,连―草一石都会产生心灵的共振而痴迷陶醉。这段时期的作品先后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丛书――三清山专著”“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刊载,作品在国内外不断展出并获奖。
& &&& 在名家辈出、高手如林、风云变幻的书画领域中,要想独树一帜谈何容易?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灵气质与远见卓识才能砥柱中流,不随波逐流,再从一切矛盾趋向的总和中寻找新的道路,从而达到胜利的彼岸——那就是千变万化的笔墨精髓“形神兼备”。用“笔墨之法”写“山川之饰”进一步达到搜尽奇峰的“山川之质”。大凡名流宗师的成功无一不选择自己的创作基地,于是我这个无名小辈也尝试着选择了三清山。深入其中了解三清山14亿年地质变迁史,造山运动形成的“清水出芙蓉”山体的内在美以及四季变换日月运行,人文古建等交相辉映的形象美。用传统工笔,写意、泼墨的手法创作出一派新的境界,画出了“三龙出海`“巨蟒出山`“猴王观宝`“道人拜月`“司春女神”“牛郎织女”“唐僧访徒”“藏蛇露尾”“木鱼镇惊鳌”“老子看经”十大绝景巨作。江西省政府驻沪办主任丁福仁及赵小华等,高兴地发现了三清山、刘老师和我,极力支持要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杨七芝三清山画展”及出版“杨七芝三清山画选”。
&&&&& 1991年12月首次在上海和平饭店8楼展出了我的部分三清山大画,得到上海、江西老领导及文联老前辈的称赞与鼓励, 1993年9月画展及新闻会由上海文联主席夏征农老前辈及夏夫人方尼老师主持、得到同行及亲朋好友的支助。
&&&&& 我还特地留出一方为学生们优先展出。小的九岁娄乘时画月季花,后来考上工艺美校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的殷一琪欧体写得很优秀,山水画学得非常灵气,后来当上检察院检察官了;14岁的张雯洁酷爱艺术,聪明伶俐地画了红楼梦百美图、令人刮目相看,可惜那张画被她光明中学老师拿去,让她掉了眼泪,后来她发奋地考进上海大学美术系,工作一直在设计院很有出息。当时三清山画展的画标书法、画册序言和封面题字承蒙书画大师谢稚柳老师题写,深切鸣谢,谢老在我的一幅“三清松月”画中还题了款。朱復戡,糜耕耘、施南池、刘勃舒、邵洛羊、林曦明等许多老前辈书画大师及我的父亲杨志翔和老友王庚谋等都鼓励我而题了书法。江西省老书记白栋材说“一个在三清山下插队的知青,立志画三清山,回到上海后还在画而且用高层次美学艺术宣传,这种精神很可贵,这些画是珍贵的财富”。广西文联主席、著名书画大师黄独峰80高龄上三清山时,见到一张我的画“雄峙南天门”对庄主讲:“我生平不爱给人题画,但见了此画实在动人”,于是他在画上题写了“大气磅礴”四个字。文学报主编方尼老师看了画对我说:“妇女干点事业很难、画画更难、要作出很大的牺牲,你的画比真山真水更富有诗意,为妇女界增添光彩了。”上海电台、电视台特播新闻及画展专题片“海上书画名家第38集——艺海无涯苦作舟的杨七芝”。
&&&&& 我就是这样用绘画艺术热忱地来宣传、提高三清山旅游品位的,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出版三清山画册的人;近三十年来风雨奔波、情系大山、不求回报的人。为了弘扬古文化精华,1996年我与刘老师创办史无前例的“三清山书画院”终身甘愿开创三清山“仙风道骨”的画派,免费培养山区的穷孩子。真情中创作出一大批画,有各大报刊发表、特别是解放日报刊出整版“三清山全山图`“十大绝景”,文汇报刊出“云拥仙灵”、“渔父图”。深圳特区报刊登“三清仙桥”,台湾民族报整版发表:“大陆山水画家杨七芝——三清山写生记”和作品。列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家”“中国专家人才库”,我被江西省美协主席国画家游新民老师们认可器重,破格提名加入协会会员。1999年始从中央到地方新闻媒体接踵采访、播出八部专题节目,如:“东方时空”“感悟三清山”“三清山传奇故事”“山缘”“人生写真”“三清山之恋”等,得到广大群众喜爱。期间,我们一直得到北京的文学家阿真、杭州的摄影家朱家骥、上海解放日报广告部记者金明朗、上海浦东新区的企业家周燕卿、张月生等人的真诚帮助;得到中央台的编导李伦、王宁,上海电视台的编导北大荒知青达奇珍、陆国强,江西电视台的编导田信国、吴学敏,上饶电视台的台长吴广山、王伟及编导吴丹、缪志坚、严光炎、谭波,玉山电视台台长单泰山、周晖和编导夏有良、王耀忠等等良师益友们无私无畏地艰难拍摄与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在此深表谢意!
&&&&& 近年来事迹与作品被载入“新时代先锋`“共和国书画艺术名家作品博览”等几十部重大书籍中。万分感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OO6年聘我为专业客座教授,2008年聘我为学术委员会“研究员”······
&&&&& 任重而道远,我深深感激三清山给我带来的造化,没有三清山就没有我的艺术生命,因为艺术事业不可能那么一帆风顺的,其中有春光明媚、明月千里的光景,也有狂风骤雨、破釜沉舟的日子。每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永远不会停留在旧的一点上,也不可能达到顶点,既然我选择了三清山决不反悔,那怕是坐一辈子冷板凳、清贫一生也无怨无悔。艺无止境,我将努力创新,给人们进取的精神,至美的价值。亦如祖国大地上小草那样,有各自的生命与芬芳以及无愧于阳光雨露的沐浴,各自奉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杨七芝写于2008年 最后修改于2013年3月
002《乡情难忘 国仇家恨难忘》
& & & & & & & & &作者 杨七芝杨七芝绍兴数百年老家的“西市河”(西施)与南岸老屋&&&&&&
& 绍兴是我的祖籍,自古迄今,这个拥有地广物博的江南沃土水乡之城、古越之地,充满了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演绎了人杰地灵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鉴古中国兴衰成败,通五千年沧桑流变,”开辟了一道道中华民族顽强生存、传承发展、悠久文明之路的历史足迹。
& 美丽富饶的故乡,对于我来讲一直是神往而陌生的,就像我走在野外的阡陌田头不知道庄稼的名字,不知道母爱在哪里?因为我生在上海滩、长在上海滩,这辈子还差点与故乡情失之交臂!我始终没明白,我的父亲杨志翔、我的母亲邵瑛,解放前逃难到上海居住后,为什么只见老家的亲戚朋友不断到上海来玩,就不见父母亲去故居,更别想他们带我们小孩去玩玩故乡的乌篷船,吃点香糕、梅干菜饼、茴香豆······了解故乡的民风吸纳故乡的空气与甘泉。好在,学校的课本中总是读到辛亥革命,绍兴的爱国女士秋瑾悲壮奔赴刑场的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真让人泪流满面!我想勇士愁的决不是自己年轻生命的断送,而是担忧祖国大好河山的毁灭、正义人士大批被屠杀,天地人都在悲哀落泪。我们书在读,心在哭,这种大义凛然、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而不惜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不可磨灭的爱国主义种子,我实在敬重秋瑾烈士!屡次到杭州她的雕像下,缅怀遗踪、表达敬意。我也敬仰三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先驱—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人格。他旗帜鲜明地扬善毙恶,怜悯弱者谴责邪恶!“阿Q正传”“祥林嫂”等剧本,完全体现了在清朝腐败末落政府的统治下,生活在最底层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往往使人看得悲愤交加、同仇敌忾,谴责卖国贼、热爱鲁迅文笔。深深感到、文学是人类精神力量的高屋建瓴、势不可挡!文学是神奇的,要不鲁迅先生为什么弃医投笔呢?文学的灵魂——她将推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民主,走向文明教化的道路,也使每一个中国人深思熟虑地去寻求爱国爱民爱教育的指路方向。& 我的故乡在绍兴县皋埠区陶堰乡,从祖父杨次荃(寿命80高龄)、祖母屠氏一家到现在的大堂哥杨永年(我们都叫他“阿兔哥”,曾经他在乡里当过领导,非常热爱古典文化喜爱我们的书画艺术)、堂嫂陶芹芹(勤劳贤惠地维持大家庭)与他们美丽聪慧的四千金:杨一宁、杨利宁、杨国庆、杨文萍都在那儿创业兴旺茁壮成长。现在几个“九斤”姑娘都能干地在杭州及绍兴市独立经营纺织品公司,令人刮目相看!鲁晓亮是杨一宁的爱人,一直在陶堰中医院当院长,是中医世家的鲁家第三代。晓亮与他的爷爷、父亲医术高明,始终为当地的老百姓救死扶伤作出很大奉献。这几年晓亮还在努力地跟我们学习国画山水,无论是人品还是才学都是上乘的,我们期望他同时能传承杨家的继业。我的故乡老家就在这一望青草碧绿、树木华滋葳蕤、小桥流水绵延,百年古居的“西市桥”(像音“西施”)河畔,依山傍水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西市桥东接大运河、入曹娥江的滚滚大水道,西连鉴湖、平水碧波粼粼;西市河过是行船运货、人们生活外出的交通要道。河的北岸是古纡道人来人往集市贸易,紧靠南岸就是老家的二层楼故居四合院,灰墙青瓦,雕花红漆组楼;院墙外进门口种着一棵老橘子树守侯岁月,它高大华丽而醒目,清香四溢而醉人,它似乎永远在唱着《橘颂》的歌,鼓励杨家的一代代能书香传承。可以想像几代人的大家族和谐地生活在古居、多么幸福吉祥!现在,很不容易、阿兔哥还保留着一方陈旧的残垣斜楼,作为杨家“四知堂”鉴证的唯一文物,它将为后代叙述着祖宗的奋斗基业,它使我在照片里能回眸起祖辈们繁荣的生活状况。乡情真的可敬可爱而一言难尽,今后令我慢慢地追寻体验、渐渐地追慕写作!& 根据热爱考古研究的父亲“杨志翔”早年告诉我,我们家史就是从东晋太尉杨震将军祖传下来的“四知堂”,即出典故中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老家过去一直留藏此挂匾。我们家除了书香门第传承还是金融世家,祖母中年早逝,祖父过去在萧山虎林公司(生产丝绸被面)当总会计,是知名人士;憨厚开朗的大爹(大伯)杨志镛是杭州人民银行的干部,专门培训一批批优秀的会计人才,现在叫教授;细心和蔼的小爹(小伯)杨志毫在嵊县人民银行当会计主任;父亲在男儿里排行老二,当时家大业大、家境贫困,父亲只读过三年私塾,15岁就到钱庄当练习生,担当起一份养家糊口的责任。聪明能干的父亲,一直秉烛夜读古典诗词文学,还刻苦地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勤奋努力的父亲在会计行当有一对敏捷的鸽子眼和惊人的记忆力、业务知识出类拔萃,三十几岁就当上浙江省银行在绍兴的行长。他经常乐意为老百姓做好事,当年在台州工作时,黄岩蜜桔最早就是父亲帮助老乡们创办起来的。以后为了报答我父亲,乡亲们在全国物资匮乏时期,坚持年年从船上带一大筐蜜桔运到上海赠送我们尝鲜,我们很感动、老乡亲的情谊有多么深厚啊!可恨的是,从1937年开始,日寇三次扫荡我故乡,国破家亡,一无所有。第三次扫荡正是1945年,父亲无奈迁家老小和银行的职员们一起逃命,深夜两个船在海上偷渡、想到上海避难。境遇未卜、只好碰碰运气,一个朝东摇、一个朝西摇。结果,另一个船被日本鬼子发现立即被炸碎了。可怜的父亲与乡亲们、眼睁睁地看着活生生的同胞们在海上遇难,涌起的一股股血水与银行财产统统淹没,转眼随波逐流!报仇雪恨的怒火无时不燃烧在罹难民众的心中。逃难途中饥寒交迫、心惊肉跳,挑在箩筐中的五岁、三岁的二个哥姐不幸死掉,还有一个闷死在母亲的肚子里,母亲心疼至极,真是家仇国难一辈子咬牙切齿地难忘!千难万险找生路,父母亲他们逃亡到上海后,已是破衣烂衫、一贫如洗。幸亏父亲的好朋友王庚财鼎力相助、拯救了我们一家人,居住在纺织系统的地盘、南京路附近台湾路上的石库门满春坊(原先是办公楼),立足于他办的厂里,是南市区很有名气的“乙丰染织厂”(后来叫21漂染厂)。父亲精明能干很快就当上了会计主任,后来又被群众推选为工会主席。因为秉公无私、当时父亲的工资就很高了,能养活全家十口人,还要救济故乡的爷爷及三娘(三姑)的生活费,小爹家的大儿子杨克昌就是我父亲一手培养他读上海同济大学直到毕业的。可是,父亲在同情关爱大家族弱者时、在借款帮助朋友时,这一路不惜慷慨地走来,却亏待了自己家人。善良宽容、贤惠理智的母亲也只好在艰难困苦中勤俭治家,因为她读到高中毕业,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我知道住在杭州“菜市桥”的外祖父家,上几辈都是在清朝当大官的。没料想,轮到外祖父时吃喝玩乐,败光了祖业留下的最后几家“珠宝店”“绸缎莊”,还欠下一屁股的债!把我外婆气得中年就病死了,遗留下九个儿女自生自灭很难活下去。我母亲一代人是令人怜悯的,蓬头乱发几乎死里逃生。她是老四,九岁死了外婆、是她二姐把她拉扯大的,一直培养到她读书嫁人,也全凭在兰溪银行工作的二姨夫和二姨妈一起操办妥贴。那时我父亲在二姨夫手下工作很出色、为人也诚恳厚道,后来被二姨夫看中。父亲小名叫“阿骏”,他小二姨夫12岁都属马,因此叫双骏飞腾,比喻在银行界十分有名气。我明白外祖母家的不幸遭遇,但感伤之余,不禁要问:财大腰粗的官府人家,假如不学习道德文化,不去检点罪恶行为,就像野马无缰必然会家破人亡!就像“红楼梦”贾府名门望族那样“苍蝇竞血肮脏地,黑蚁争巢虎狼窝”,“一将无能万骨枯”,不知害死了多少可怜的人儿?这血的教训为后人留下多少残酷严肃悲哀的代价?我母亲为我讲起往事时,既叹息又愤恨!原先那些祖业的几进大院子再辉煌灿烂也一去不复返了!我只能在母亲的叙述里、在自己的梦幻中想象祖辈们大起大落的家业。所以,母亲一直在大厨里紧锁着的“红楼梦”“我的后半生”“清宫秘史”等小说,经常拿出来仔细地阅读,还不让我们小孩看。现在我才晓得她是在解读自己家境败落的原由。故而,无论家内家外大事、我母亲都有知书达理的谦让精神,促使她后来当上了居委会主任、调解民事。我是母亲的贴身“小棉袄”,几十年来亲眼看着社会家里的一系列风云变幻,危难关头、母亲皆是那样地沉着冷静、毫不慌乱、坦然自若地度过的。我的两个外甥顾嘉瑜、易可坚及外甥女顾迎春,从小到大、以优异成绩考上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直至到外地工作、到国外定居前,都是在我母亲膝下教育成长的。母亲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每一篇文章都叫他们背下来,另外还买了许许多多的小人书、增强他们的阅历。他们有一句最可爱的话形容外祖母,说:“我们的外婆就像高尔基的外祖母那么慈祥可亲啊!”& 乾坤变迁,人生多难,实在可惜,不久父亲的救命恩人王庚财一家三口在开往香港去的轮船上沉船死亡,父亲的顶梁柱霎时间倒塌。从此,父亲的脸上布满阴霾的愁云。他经常独自到黄浦江呆呆地望着茫然无际的滚滚海水······祈望,在日夜飞溅的浪花中能找到昔日的患难之交、昔日的故乡情怀。他清楚地记得:王庚财在临行前,一定要把自己家在淮海路的别墅送给他,可是被他婉言拒绝了。他心里明白不能随便贪朋友的钱财,这是不道德的。岂料,就此两人诀别,天各一方,真是无可挽救的忧伤与缅怀······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已被日本侵略者“烧杀抢”光、荡然无存。 斯刻,他怒火燃烧的内心又按捺不住起伏的激浪,只有用手一拳一拳地敲打着水泥堤岸······斯时,父亲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怎么被人护住了?转身一看,原来是银行一起逃难出来的同事好友“姜良子”,彼此无言拥抱、泣不成声。良子先生良心真好、他就是怕耿直的父亲又遭不幸而十分担优、才紧紧相随、暗中保护他的。良子先生也是属马比我父亲小一圈,其英俊厚道一表人才,他的美满婚姻就是我父亲介绍的。到上海后他家住在威海威路,我们两家就近结为之交,既是、不是亲人的亲人相互帮助礼仪往来。那时他们还没小孩,我差点成为他家的女儿;他的大儿子“姜方贤”一直是我父母的干儿子。方贤与我同年,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玩弄儿戏各自长大的小一辈。方贤憨厚谦让,我却傻拉瓜机。后来方贤在上海电车二厂当技术员,我却跑到北大荒去了。虽然两家的父母皆在90 多岁跨鹤仙逝了,可是两家的真诚友谊之路还是要靠我与方贤继续走下去的。&这真是,国仇家恨最难忘,朋友深情永难忘;历史无情人有情,苍天怜悯罹难人!
&&&&&&&&&&&&&&&&&&&&&&&&&&&&&&&&&&&&&&&&&&&&&&&&&&&&&&&&&&&&&&&
&&&&&&&&&&&&杨七芝写于2012.7.最后修改于..
003《写 &作 &路& 上》——&散文&
&&& 写作是人生漫长的求索之路,从幼稚的懵懂到锤炼成熟;从青春焕发到白霜暮年。人生苦短充满险境,到底求索什么?倘若,每一次狂风暴雨后,能达到自我洗礼,那么,真的是良心,假的是魔鬼!人无实美,圣人都会犯错,因此要求索。人的境界真正到了光明正大、就是了不起!
&&& 写作是人生理念的一部曲,纷纷扬扬掺和着爱与恨、生与死、正与邪;希望与失望、鲜花与泪水、平凡与超越的每一个音符,可歌可泣。
&&& 写作路上我是一缕迟到的春风,祈盼阳光、吐故纳新;写作路上我是一棵默默的小草,自得其乐拥有泥土、感恩大地低声吟唱······
&&& 喜欢文学是我与生俱来的向往,经常羡慕那些大作家,把他们的名言抄下来。仰慕着父亲能自豪地创作古典诗文、熏陶在自小背诵的唐诗三百首的雅韵里,加之父亲有声有色的解释,使我耳濡目染别有一番迷蒙的趣味,仿佛站在古典文学殿堂的门口张望······
&&& 我在读小学时,家中哥姐多,顾不上我的学业任我发展,更见不着我在作文上有什么起色。考上中学后我立志努力苦思冥想地写第一篇作文“我爱体育我爱打乒乓”。没想到,竟然得到女教师沈婉娥的喜欢,专门在课堂上作为范本朗读出来,表扬评论了一番。当全班50双眼睛在惊奇地盯着我看时,一股感动的暖流涌上心头,深觉一种受人尊重的光荣感,来之不易!茫然中觉得:大概用心专研书中的好文章就能写好作文吧,就没想到勤学苦练,十年才能磨一剑的艰难!
&&& 随后,我长期乐意为班里学校出专栏,接触文章修改小报道。自从进入乒乓校队后,为学校倒是争夺了许多荣誉但忽视了作文。慢慢地再也没听到老师读我的文章,成为“昙花一现”的学生,白白辜负了班主任的一片培养热忱,实乃可惜!
&&& 少年的童心是幼稚可笑的,精力旺盛总想贪玩,根本不明白文学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的文明与修养,可又有谁能严厉地告诉我并发展我的目标呢?
&&& 敬仰老一辈的才华、出类拔萃、比我们用功。因为我们长在红旗下,泡在糖水里,天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哪里晓得生活的艰难、道路的坎坷?
&&& 讵知,文革中我参加了学校的小分队演出,眼看高初中就要分配工作了,军代表天天找我们开会说:宣传毛泽东思想小分队的同学,一定要带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一颗红心一种准备,到农村去到边疆去!”还要我们表态。最初我犹豫过,主要考虑父母的不幸没人照顾,但是我最终因为成份不太好而要求“上进”,被无形中感化了。激情高张一发不可收,一鼓作气写下豪言壮语在学校大会里深表决心,又写血书:坚决要求上战场!报国热情沸鼎一时,红色日记挥洒如云,练就了特殊年代的一点“文学风采”。在小分队我自觉地编导过歌舞节目,大胆地尝试过其中的快乐。
&&& 18岁到北大荒后,我主动在连队编写文章出黑板报,半年后我参加了团宣传队,哪知严格地要求每个人能编会演。我才疏学浅怎么也写不了,在十分羞愧中求教于战友胡桂琴帮助,才免去要开除的一劫。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不学无术的可怕!所谓读过许多名著又有什么用?唯有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著作能感动我的灵魂。至今英雄的力量还是伟大的,至少他一直能指导我: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一生该怎样奋斗?故而,在风雪北大荒的艰苦岁月里我天天写心得体会,提高了人生观和文学修养,虽不足为奇也能够进步!
&&& 1974年在我调到江西插队前,是我熟读古文、学写诗词最迫切的阶段,因为父亲会教我平仄格律,但我怕麻烦还是选择了自由体。曾作诗:“望断碧空雁南飞,几经徘徊多悲哀;千山万水虽可爱,人到他乡却无奈。”那是一种对调动无望,抑郁苦闷的排遣,只因看多了悲凉凄惨的古诗。从某种文学角度来讲锻炼了自己,从人生观来讲是颓废唐突的悲观。这和我到北疆的遭遇有关,21岁就受到严重的打击!当时确有一种失落感:1974年调到三清山北面农村插队后,我愿意为知情出黑板报炼习写作,又兴致勃勃地投稿到县文化馆,等啊等,杳无音信!后来听人讲,投稿也要交易的!我才恍然大悟!如此这般,对于我单纯女孩来讲还是不投的好!更有一个沉重的打击:知青参加工农兵大学考试,明明我的文章被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择优录取即将上学,公社也贴出了大红喜报,结果被乡办主任的女儿、考不出来的人掉包。没后台的知青有理难诉!灰心丧气的我从此不想动笔,我一直想不通人间有这样的不公平?后来叫我当广播员接触了一些报道文章还参加过县宣传部组织的培训班,所作报道深入了第一线采访,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表杨。因此我感觉写文章一定不能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作为我实地创作的体验,便是一种额外的收获吧。
&&& 1983年邂逅三清山最早开发者刘鹏飞先生、拜他为老师后,道德与文学上得到他的有力指导,使我茅塞顿开。因为八年的恋爱与婚姻的失败已使我一无所有万念俱灰,除了写一些忧愁的诗,还有什么活下去的必要?刘老师则用智慧的力量唤醒我失落的灵魂,告诉我新发现的三清山雄浑壮美,需要我们用诗情画意为祖国的山河增彩添翼。正巧我在有意中重新拿起了画笔和作文,寻寻觅觅中正无处发挥。一个幸遇,三清山赋予我生命的希望、艺术的活泉。
&&& 1985年我调到常州,五年中攻读了“无锡艺专”“中国书画大学”,那才真正进入古文化的专科学习。除了书画艺术,每天要写作文作作业。无论学不学都要考试的,逼迫我下苦功。最后的一篇毕业论文“试论气质与书画的关系”得到校方的嘉奖、市文联的演讲及报社的刊登。谁晓得,这篇文章修修改改后,2008年会出版在中国管理科学院入选的大典《中华知名专家终身成就—理论篇》与后来写的《艺海慈航通彼岸,金凤相送到瑶台—荟萃篇》并提获一等奖,全国十佳,作为献给国庆60周年的一份厚礼。感谢国家各部门对我的极大鼓励,可我从来没想到夸大事实去争名夺利。因为任何一门学问不是那么容易成就的,需要付出一辈子的努力甚至终身坐冷板凳毫无收获。
&&& 1988年我调回上海后,时常与刘老师信件往来学到了许多文学知识及艺术理论。但我一直注重山水画的创作,除了写日记极少写作,除了书画朋友委托我写点艺术感文,简直没把文学放在第一位。此时的刘老师已经出版了国家级的《三清山》专著被荣获全国好书二等奖,优秀的摄影、文章均在国内外大报、杂志像彩蝶一样飞到我眼前,使我十分敬佩又深感惭愧!
&&& 写文章太难,自己文学根底浅薄,即便是在老师辛勤的引导下,我还是没勇气正式写作。曾经一度见到老师时不时拿出小本子现场创作,认为不可思议,更不敢写了。岂知,只有勤劳的蜜蜂才能酿出好蜜来。
&&& 我在清高中完全成为“画呆子”,对文学世界不甚了解、不堪深入、惧怕迈步,迫使我在步入五十岁后逐渐记忆下降、遗忘了许多平常的文字,让我大吃一惊!尤其让我紧张的是:最早创办《三清山书画院》的日子里,三清山每每有重大活动需要文学报导时,刘老师总是想培养后起之秀。当那些中文系大学生写不了时,见到他期望的目光转向我时,我会羞愧难当地逃走,背地里却有一种无形的悔恨、嘲笑在咒骂自己落后无能。我也想写,将来挥洒文坛。究竟是什么心魔阻碍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 然而,老师的言传身教,晨起练笔、灯下写作,空余时耐心地教我怎样写作,使我愧疚不已。二十多年的锲而不舍他坚信能改变我的愚昧!细追究,我对写作是狮子大开口,总想一下子写得大气凌然、辉煌惊人,结果适得其反。刚拿起笔脑子一片空白,什么好句子都飞掉,尝试过无数次,几行字想了一天也写不出,真令人灰心丧气。刘老师见后哈哈大笑,说要送给我鲁迅先生讲的一句话:“去粉饰,勿卖弄,毋做作。”他说意思很明白,写作就像平常讲大白话一样,通顺朴实真诚、不虚伪不扭揑、老老实实地回绕中心思想,慢慢细微深入地体悟,这就是健康人生的写法;而且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那才有物可造、达到顺水推舟、能望见彼岸的扬帆。我听后猛然回头,感召到文学的彼岸,在细雨朦胧中杨柳青青、为我飘洒渴望的芳香······然而,写作对于我来讲,即是望尘莫及又是爱莫能助,因为昔日的身心受伤,造成我残病扰体;常态的头昏脑胀失眠心慌、依赖安眠药入睡已经是25年的慢性药物中毒。我糟糕得连看报都感到头痛眼花、便一边在忘记。所以,我精神懈怠对人生完全缺失了活力,可怕至极!刘老师智慧地为我找到了原因,他说只要你由简入深地写自己的回忆录,你就能够渲泄过去的抑郁苦闷,建立生存的希望。正好那个时段里媒体常来采访,叫我一遍遍地讲、一次次地叙述,真还不如自己写出来痛快!
&&& 无独有偶,上海医院查出来我有点血粘度高,当地医院的一位内科主任医师夏金媛好朋友叫我服用深海鱼油、卵磷脂,我才吃了一星期头就不疼了并且有写作的愿望,很是感激她。上苍有眼,刘老师又陪我买来了丁玲和巴尔扎克的名著;上海作家文汇报记者、周玉明老师真诚地送我作为女性视野的精彩佳作,让我尽情地熟读十年。我感动于人间的真善美在纯真的作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场面、环境与人物的内外描写,是那样的栩栩如生,至善至美。反照自己的心灵多么浮躁空虚,无所作为?
&&& 我开始学习刘老师和他们的笔法写我自己。那是在日的金秋送爽里,晚饭后我与老师去散步。忽然望见,三清山“酒掌尖西峰”上的金黄色晚霞殷红整个响波桥及三清山书画院,眺望那“福禄寿三星”层峦中、巧妙地露出一棵正向我招手呼唤的金黄色发光的小松树,美妙真切。我感悟这“心灵之约”的虔诚以及一团团腾云驾雾的归依气势,一下子理解了“法本自然存道气”的所以然。此时无声胜有声,惊喜的我则陪着刘老师走进画院办公室,随即老师进入了一天的严格写作。突然,我兴致来潮拿起老师的墨绿色大钢笔非常自然,哗哗地写起了我回忆录的前言。“鬼使神差”居然写出二页纸。当我高兴地读给老师听时,他感动地流泪了。是为我良好开端的写作、也为我良知凸显的敏悟。这一夜我为自己后半生能跨出艰难写作的第一步而激动得失眠了。夜阑人静,脑海里还回旋在自己写的文字里:“一支可爱的墨绿色钢笔,笔套上镶有金色圆顶的宽大气魄,拿在手里舒适坦然,写在纸上的碳素墨水呈现立体感、粗细相连的流利文字,似乎在我的心灵中要慢慢刻下过去的回忆痕迹······人生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随地有淹没的危险!勇敢与惧怕可以作出回答,新生也就在一瞬间。这时我蓦地想起美国影片‘宾虚’犹大的拼搏精神,他在为奴隶的死囚中挣断桎梏,从死里逃生中拨浪沉浮、饥寒交迫不屈不饶。犹大在漆黑漆黑的大海中拼命挣扎,精疲力竭面临死亡,可他心中依然燃烧着生命的火焰,我要把犹大的精神力量传递下去······”
&&& 写作路上有精神家园的护卫,我的病一天天好起来,心定神安,不懂就问老师、要么查字典;写作路上不图虚名假利,注目人情世故的变迁、畅通真情实感。写作路上“三省九思”扬善避恶,时刻为祖国人民利益着想,少生烦恼。
&&& 走在写作路上、我孜孜不倦爱不释手,总想超凡脱俗融化在三清山的神奇中;走在写作路上是正义在向我召唤让我感动万分。2008年《军魂》入选了我第一篇总结60年人生的文章“莫等闲、从头越”鼓励我得一等奖。接着共和国日史编委《中华爱国文典—建国6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珍藏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大典,入选了我的散文处女作“迟到的春天”;一直到去年底,国家教育部出版的《祖国的荣耀》入选我的“炉边絮语”文章,勉励得一等奖。大概5年间国家出版社刊登过我近20篇文章及奖项,以上三篇就有诸家出版社约稿,但我都是一搞少投,没有必要张扬自己的小成绩。
&&& 我的写作离不开刘老师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离不开亲朋益友的颇多感慨、春风给力。尽管我写了30万字还没写完的粗稿回忆录,写好了不包括诗词的70多篇拙文,但我越来越感到:写作的难度大,形成思想的匮乏;社会的变化大,适应不了复杂的人情味。或许就产生低调的公信力,更谈不上行家里手。我纯粹属于循规蹈矩的遣闷、调节心里的落差、让自己曾经颠簸的人生有一个安全的港湾。这是我最狭隘的保守主义,造成我至今言论淤塞、境界不高的原因,贸然仍在知足常乐中?
&&& 简言之,提炼刘老师的精论:“人类的一切成就,都是自身创造的。写作首先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良药,可以帮助人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超脱。写作可以提高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性与理性的正确认识,避免主观错误,还可以对主观世界的理性提升到道的规律与理论高度,少犯或不犯错误。”
&&& 写作乃是心灵的写照,反馈实践、透视本质;写作亦是人生的长征,播种收获、一份痛苦一份喜悦;写作真所谓心灵的长河,只要开动脑子让灵感流动、感悟的涌泉定会不断喷洒甘霖。我把写作当作承载生命的血液,它把氧气和营养带来,把病毒和废物带走,它是我真正维持生命的洪流。
&&& 我在写作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写于三清山书画院 修改于.
刚表态过的朋友 ()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