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时公司香港杨钊 上海

访问量:354121自主创新专论
陈朝晖;陈梅;从分析影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个子系统入手,建立了影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广西柳州汽车产业相关数据,得到产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和企业R&D投入趋势图,据此对R&D经费投入力度和汽车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根据模拟出的结果,得到了要加大R&D投入、进一步细分和了解汽车市场需求以拉动产业技术创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结论。2012年11期
1-4+35页 [ 45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6 ]
简红江;闫永;从文化层面看,自主创新教育有其时代的内涵。然而,当前自主创新基本精神、大众科学民主精神、创新思维形态互补机制及价值观认知等,在我国自主创新教育中呈现诸多困境。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文化意识增强,全面弘扬基本精神、彰显大众科学民主精神、培育多元创新思维形态与形成自主创新根本价值观等,应成为我国文化自主创新教育的永恒始基。2012年11期
5-8页 [ 9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 ]
曹达华;朱桂龙;邓颖翔;整合社会创新资源,进行产学研合作是中国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产业升级的一条捷径。不同的企业在进行产学研合作时其绩效存在着差异。从吸收能力理论的视角认为这些差异来源于企业自身吸收能力的差别,即吸收能力是产学研合作影响创新绩效的调节变量。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本研究利用珠三角企业的客观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分层多元回归结果表明△R2显著,调节作用存在。2012年11期
9-12页 [ 12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9 ]
虞琼芳;孙锐;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之下,知识已经成为关系企业发展的命脉,所以以知识联盟为目的的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的选择对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分析知识联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的复杂性着手,建立NK模型,给出适应度景观模型进而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模拟,得出了不同结构形式和不同组合模式下所选择的合作模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为今后知识联盟企业在合作创新模式的选择问题上给出了建议。2012年11期
13-16页 [ 292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 ]
汪志波;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内涵和特征基础上,基于系统结构与创新过程的视角,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系统模型的基本框架,研究了创新平台系统的资源配置功能、系统目标、输入输出与环境。探讨了平台各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平台决策、技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与扩散、监测与评价等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不同系统之间协同作用的集成体系。2012年11期
17-20页 [ 213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5 ] 科技发展与政策 张燕;当前中国高耗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正逐步引发人们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密切关注。以秸秆为原料的农作物秸秆板的产业化发展战略由此也纳入讨论议题。笔者通过SWOT分析,提出我国政府应在环境保护、绿色消费的政策导向下,实施产业扶持战略,让其整合技术、人力等多方资源,争取相关利益者的联动发展,迅速提升社会与市场的认可度,并构建围绕原材料的产业布局模式,适度进行产业后向联结与整合,大力推行&绿色、可持续&的差异化战略。2012年11期
21-24页 [ 11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 ]
贝金兰;王春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每一起事件都触目惊心,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人民、企业、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的质量意识淡薄是最根本原因。因此,要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寻求和实施其他有效措施的同时,提升人的质量意识是关键。质量意识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行质量意识教育。质量意识教育要深入到食品流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人员,才能使食品质量控制在每一个产生的源头。2012年11期
25-28页 [ 18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3 ]
王秀杰;陈轶嵩;徐建全;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更是我国应对石油短缺的战略抉择;同时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解决我国大中城市空气严重污染的根本途径。2010年我国正式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各项消费补贴政策先后出台,大批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热潮到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果。但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困境突显。本文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困境中面临的政策问题、技术研发问题、电池问题、成本问题、产品问题、标准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及商业模式问题这八大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2012年11期
29-35页 [ 172K] [下载次数:1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31 ]
潘慧;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试验田&和&示范区&,多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部署,但是随着经济、科技一体化大趋势的逐步深化,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原有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都需要广东省的科技管理部门重新审视其管理体系,提高科技计划管理效率,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的效能。因此,根据广东省科技计划管理的现状和实际,必须采取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促进其科技计划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2012年11期
36-38+43页 [ 10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7 ] 科技指标与评价 李梅;吴冲;尤丽娜;使用F-AHP(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广西某糖企的ERP实施风险进行因素分析,最优判别,得出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和成本控制及人员管理是导致风险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为ERP实施风险规避策略提供依据。2012年11期
39-43页 [ 179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 ]
刘阳;庄佩君;尽管我国港口的飞速发展不断产生货物吞吐量亿吨以上的大港,但这些大港的综合实力并不是单纯以吞吐量作为依据,港口城市航运综合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围绕着航运活动中船舶、货物、港口三大基本要素展开,分析了航运服务的结构层次,在此基础上从要素基础、要素产出、配套服务三个方面选取航运服务评价指标,运用网络分析法构建了指标评价模型,选取上海、广州、宁波等8个典型港口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2012年11期
44-48页 [ 26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2 ]
王秋红;陈曦;利用区位熵Eij、区位基尼系数Gi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内不同子行业在我国不同区域间的集聚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且多数子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呈稳定或降低趋势。最后,针对全文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2012年11期
49-51页 [ 149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5 ]
盛巧玲;吴炎太;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是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创新金融产品,对其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的发展状况;通过对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风险进行分析,建立了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合理地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融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为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法。2012年11期
52-57页 [ 278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42 ] 区域科技进步 李华;孙路;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例如4万亿投资、出口退税。同时由于热钱的流入,导致通货膨胀在随后的几年内居高不下。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吸引就业能力并获得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新课题。采用SWOT分析法对陕西省中小企业吸引人才能力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长型策略、扭转型策略、多种吸引策略和调整维护型策略四种策略建议。2012年11期
58-62页 [ 11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 ]
陈黎;黄智华;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广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广州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从制度体系、管理方式、经费投入以及运用模式几个方面对广州、深圳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十二五&时期,广州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出了建议。2012年11期
63-65页 [ 96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张向阳;白丽;陈迅知;网络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与地位得到提升,广州中新知识城将会成为珠三角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针对网络创新、创业与中新知识城建设的契合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网络聚合能力,推动智力资本快速成长;利用网络创新与创造,构建&知识内容&开发与传播平台;推进知识城创业与融资平台建设等对策与建议。2012年11期
66-69页 [ 12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 ]
张玉赋;高凯;孙琳;王君;对江苏产学研合作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产学研合作各方的动力和能力难以对接的矛盾仍然突出,严重制约产学研合作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包括宏观管理体制、组织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2012年11期
70-77+86页 [ 280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7 ]
杨钊;蒋山花;周小璐;长期以来,老工业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就业环境改善、人才素质提升等领域面临着诸多困难。而地方政府仍然存在着功能&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制约着老工业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基于企业家政府理论对老工业城市政府功能予以合理定位: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变&低效政府&为&高效政府&、变&管制政府&为&服务政府&,以有助于增强政府行政效能、推动老工业城市成功转型。2012年11期
78-81页 [ 10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李芳;龚新蜀;张磊;选取年间新疆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累计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大。从长期来看,当外商直接投资受到某一冲击作用发生变化时,能够带动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同方向小幅度变动,从方差贡献度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小。2012年11期
82-86页 [ 17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6 ]
尚凤标;张海霞;以浙江11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年连续4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对浙江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进了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差异特征、局部差异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度剖析。结果显示,浙江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整体差异较大,突出表现为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杭州一家独大格局明显,衢州和丽水竞争力明显偏弱,宁波、温州、金华的旅游集散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温州市,其城市旅游环境质量亟待改善。2012年11期
87-92页 [ 19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 ] 产业科技管理
张红;通过对陕西关中X镇陈文村的实地调查,描述与分析了现代农业从基础设施、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已变得越来越脆弱,开始进入风险农业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唯市场化和唯科学化的做法所致。解决之道,一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二是做大规模、做长产业链,三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保障机制。2012年11期
93-98+109页 [ 14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陈虹霁;陈德智;以全球研发顶尖企业和中国大中型企业为对比样本组,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计量模型,分行业检测全球研发顶尖企业和中国大中型企业的R&D投资与销售业绩的贡献。同时比较其他资本投资、人力投资的贡献;结果表明,全球研发顶尖企业的R&D投资对销售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对销售业绩的贡献明显大于其他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中国企业的R&D投资对销售业绩的贡献明显小于劳动力投入;R&D对销售业绩的贡献在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高科技行业显著高于低科技行业。2012年11期
99-103页 [ 133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5 ]
陈柏樫;吴青桦;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了产业间竞争的速度,唯有比其它竞争对手更为杰出,才能从中脱颖而出获得胜利。为了创造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除了拥有价值性、稀少性、难以模仿且无法替代的资源,还需透过组织内部积极学习及整合的能力,才能更加阻碍竞争者的模仿及复制的能力,进而创造出持续性竞争优势。研究主要的目的是从资源基础理论和组织学习的观点来建构企业的竞争优势,并藉企业合作、技术资产、内部人力资本、管理愿景、配置能力和组织学习等要素建立衡量企业绩效的标准。2012年11期
104-109页 [ 191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7 ]
叶笛;经济危机给我国民营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民营企业如何应对危机,顺应国际化转型趋势,这是我国政府与民营企业家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首先探讨经济危机下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生存环境的新挑战,其次解析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转型的动因,及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转型中的困惑,最后提出了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转型的思路。2012年11期
110-113页 [ 10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8 ]
冯镜铭;尚洪凯;李卫宁;高度纵向整合是中国整车制造业的特征,在世界汽车巨头们不断地降低纵向整合度的背景下,纵向整合究竟是否适应行业的发展受到了质疑。基于纵向整合理论,对18家整车制造上市公司从2002年到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纵向整合对企业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资产运用效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固定资产周转率在纵向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有完全中介效应。2012年11期
114-122页 [ 19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 ]
姜劲;孙延明;供应商参与到新产品开发流程中,我们称之为新产品开发链,通常被认为会给工业组织带来实质的收益。然而,很少有研究涉及到这种供应商参与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即如何更好地协调供应商的参与。因此,在对新产品开发链进行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新产品开发链的三层架构的协调研发模型:新产品开发链的战略;支持供应商参与的流程和组织结构;支持协调研发的信息技术。2012年11期
123-126页 [ 359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 ] 高校与研发机构科技管理
王丽娜;高等院校的科研活动是国家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科研效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政府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建设。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江苏省30所本科院校在2007的科研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模型的投入指标选取了科技活动人员数、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当量和科技经费这三项,产出指标选取了专著数量、在国外及全国性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鉴定成果数和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江苏省高校中12所科研效率是DEA有效的,其余18所高校科研效率非DEA有效,18所高校均存在投入冗余问题,有9所高校存在产出不足问题。2012年11期
127-131+139页 [ 152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9 ]
杨俊丽;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实力和研究水平是衡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利用Web of Knowledge检索平台对2001年至2010年河南农业大学发表的SCI论文进行调查,从论文数量与类型、来源出版物、学科、合作机构和国家、论文作者、被引频次的角度进行统计,评价河南农业大学的科研绩效、学科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优化学术水平及科研绩效的措施和建议。2012年11期
132-135页 [ 19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6 ]
欧阳洁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科研活动中的高校教师角色已发生显著而重要的转变。数字化科研学习环境对高校教师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因此,要明确科研活动中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内涵、目标和优点,理清数字化科研学习环境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并探寻出新形势新要求下利用新技术提升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对策。2012年11期
136-139页 [ 16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 ]
许宏;以掌握和了解高校教师以主编或副主出版科研专著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目的,采用抽样调查方法,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广东省6所医学高等院校1000名教师出版科研著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是否著有学术著作的人数在不同的个人基本因素、经费的满意度、科技政策、科研态度、情感以及自我科研能力等因素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统计学意义(p&0.01)和显著相关关系(p&0.01)。由此得出结论,通过解决经济问题和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能够较好的解决高校教师著作出版的质与量的问题。2012年11期
140-142页 [ 9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 ]
赵荣侠;在政产学结合共建一般地方高校中,学科建设不仅是由一般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目标定位决定的,也是所在地方政府和企业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其合作的主要模式有产学研合作研发模式、共建研发基地模式和项目牵引模式等。为进一步强化政产学研结合推动一般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工作,政府、高校和企业都要更新观念,准确定位,找准利益共同点;建立健全合作共建工作机制,并强化制度创新,健全项目管理和实施科研分类评价和激励政策体系。2012年11期
143-147页 [ 115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 ] 人力资源管理 李大玲;加快人才发展是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制定的目标实现提出了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整合的要求。本文从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机制、科技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十二个重大人才工程的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需求的现状、搜索引擎技术的等角度分析了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整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改变各个系统各自为政的科技人才信息建设现状,建立宏观统筹协调机制;统一科技人才信息标准;针对科技人才信息建设的现状,采取区别对待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整合政策;搭建科技人才整合合作平台;构建以人才保障为核心的科技人才信息整合安全政策的信息整合建议。2012年11期
148-151页 [ 113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2 ]
谢惠加;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是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以知识产权学科属性为依据、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我国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上应重视产学研结合,在课程设计、师资组成以及社会实践等环节,应向业界开放、与业界互动。惟此,方可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实问题。2012年11期
152-155+174页 [ 126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7 ]
张青;吴洁;李锋;镇江科技能创新人才培养主要落脚点放在其创新能力提高上。针对镇江30个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搜集问卷,其中191有效调查问卷,从科技创新人才激励、人才成长、人才政策、人才环境、人才交流五方面实证研究基于创新能力镇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通过统计检验,验证人才成长、人才环境、人才交流对于基于创新能力镇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显著正相关影响。通过分析关键影响因素,促进提高镇江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2012年11期
156-160页 [ 16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 ]
张为民;张明亲;结合国内外团队互动过程研究现状。以西安IT企业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研发团队互动过程各维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同时引入团队规模作为研发团队互动过程与创新绩效的调节变量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参考。2012年11期
161-164页 [ 11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7 ]
张娜;经济转型时期,知识员工在企业中逐渐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的角色,而企业与知识员工建立怎样的雇佣关系直接关系到知识员工价值的发挥,进而影响企业的成败。本文根据知识的稀缺性和对企业的价值性两个维度,将知识员工分为核心型、紧密型、独特型和边缘型四种类型。同时,从员工和企业双重视角出发,结合心理契约模型和诱引-贡献模型综合分析,尝试构建知识员工雇佣关系的匹配模型,为企业灵活采取雇佣方式,最大发挥知识员工的价值提出借鉴。2012年11期
165-168页 [ 17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6 ]
杨红明;刘耀中;运用问卷测量的方法,以346名知识员工为被试,探讨了核心工作维度和社会支持两类工作特征作用于敬业度过程中内在动机的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核心工作维度对知识员工敬业度以直接促进作用为主,社会支持对知识员工敬业度为间接促进作用;核心工作维度和社会支持对知识员工内在动机均有促进作用,社会支持作用较大;内在动机在核心工作维度与敬业度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社会支持与敬业度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2012年11期
169-174页 [ 288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9 ] 知识与知识产权管理 张琪;随着专利数量的逐年大幅增长,获取有效目标专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专利检索如何实现检准率和检全率的合理平衡成为研究难点。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3G技术专利为检索对象,比较了传统主题检索和手工代码检索两种方式所对应检索及其分析结果的异同,研究表明选择合理的专利检索和分析方法有助于保证分析结果的权威性。2012年11期
175-179页 [ 679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6 ]
王汉友;利用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系统对中山古镇灯饰专利进行检索统计,在区分不同功能创新专利类型的基础上,以获得授权的外观功能创新专利和实用功能创新专利的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灯饰产业功能创新类型与产业产值关系。根据回归模型测算:15年考察期内实用功能创新更能有效促进灯饰产业产值增长;尽管考察期内外观功能创新专利数量远远大于实用功能创新专利数量,但多数年份外观功能创新对产业产值的贡献少于实用功能创新,最后本文归纳出现阶段灯饰产业的创新模型,并提出了产业研发创新的建议。2012年11期
180-185页 [ 27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冯亚明;尚海燕;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提升管理团队管理水平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实现管理团队内部异质性的匹配对提高团队管理水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管理水平的高低由管理者隐性知识水平决定。本文提出了管理团队成员特征的一般异质性和专长异质性与隐性知识水平构建模型,通过对兼并重组企业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异质性、专业异质性、教育异质性等对隐性知识水平有积极作用,任期异质性对管理他人的隐性知识水平和能力产生不利影响。2012年11期
186-189页 [ 15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 ]
林榅荷;吕庆华;员工隐性知识的流动即是知识创造的起点,又是知识存量增长和知识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笔者指出员工隐性知识流具有路径依赖性和进化性特征,以知识流在员工与各层次主体的流动过程为视角,研究员工隐性知识流增值的作用机理,进而探索价值增值路径与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员工隐性知识价值增值阶梯模型,为有效决策和成功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依据。2012年11期
190-194页 [ 32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 ]
袁静;王坤;知识创新不是简单的新知识的增加,知识创新应该能够直接或者间接运用于人类生产实践并产生经济效益。根据创新的主体类型和创新的时间效果,划分四种典型的创新模式:个人即兴创新、个人长期创新、多人即兴创新、多人长期创新。其中,多人长期创新是现代企业中主要的创新模式。知识创新过程包括以下具体行为:人脑的思维、对知识的获取和学习、创新人员之间相互交流。在创新目标、创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水平、创新面临的实践要素、参与创新的人脑、创新的知识基础、时间等六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知识创新展现其过程性、复杂性与系统性。2012年11期
195-198页 [ 10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6 ] 产业集群与创新研究
周国林;周素芬;况姗芸;先总结了共性技术的特征,然后分析并归纳出产业共性技术的形成的供给机理的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科技研究和开发的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集群的发展。广东的产业共性技术的形成还有广东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优势、优惠的投资政策和政府主导下的广东技术创新平台的形成和发展。最后提出对广东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2012年11期
199-201页 [ 9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杨春梅;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促进其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能力的形成。通过介绍齐齐哈尔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现状,包括农业比较发达,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集群已具有雏形,但是经过分析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促进齐齐哈尔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能力形成的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增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增加科研的投入力度,加快市场化进程及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性,期望通过本论文能对齐齐哈尔市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效应起到一定的作用。2012年11期
202-205页 [ 16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5 ]
盛磊;林宏权;刘继红;为了提高我国东部沿海中小企业集聚地区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过程中的创新、协同和服务的能力,结合云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理念,提出了建设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解决方案,建立了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研究了一种依托行业核心龙头企业的区域多中心运营模式及相应的服务模式方案,为进一步深入与系统地开展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实施提供了基础。2012年11期
206-209+237页 [ 366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1 ] 科学学研究 朱大明;针对各种学术失范现象,科技期刊应强化学术规范的导向作用以构建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科技期刊对学术规范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要注重学术规范的舆论引导,二是要加强编辑把关的责任意识,三是要完善同行专家审稿制度。2012年11期
210-212页 [ 9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杨莉;崔晓凯;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原生性的动力作用,然而人的科技化生存和社会进步使得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问题愈加突出。考察历史上的科学技术与权力意志的羁绊、分析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中的功利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关注科技共同体的特殊社会责任、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义与利益的和谐之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类只有实现科学技术与权力意志、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契合,构筑科技、个人、社会之间的动态平衡才得以可能。2012年11期
213-216页 [ 10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 ]
卢艳君;当前,学术界无视和违反科学规范的现象相当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正日渐侵蚀学术肌体,学术界潜存着信任危机,科学规范维护已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亟需从理论上重构科学规范,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在有关科学规范的研究中,影响力最大且最具权威性的莫过于默顿规范。默顿规范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的争论焦点,其是否早已过时,已无存在的必要性?这里拟结合大科学时代&科学&的新变化,就默顿规范在大科学时代的必要性及其扩展问题展开讨论,阐明在大科学时代,默顿规范所阐扬的基本精神不应该更改,更不应该放弃,但必须结合时代新特点对默顿规范进行扩展。2012年11期
217-221页 [ 117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8 ]
喻浩朋;在当前国内学术界大环境下实施研究生学术规范养成教育存在不少困难。研究生群体对学术腐败现象认知有限、对自己恪守学术规范信心不足、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学术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施。应充分意识到学术腐败对研究生学术规范养成教育的负面影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术规范养成教育的效果。2012年11期
222-225页 [ 106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管理理论与方法 阮鹏;阐述了当前科研项目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提出科研项目申请书的时间进度安排具有模糊性,与后期实际研究需要有出入;科研项目计划研究与实际研究内容不容易精确,因此申请书的研究内容影响实际研究的任务分解;科研人员往往缺乏项目管理知识和方法,不熟悉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科研项目时间管理。作者从实际科研管理出发,研究基于Microsoft Office系统中的word和Project软件来分别制作科研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图与研究进度的甘特图,并以实例进行运用说明。2012年11期
226-229页 [ 41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 ]
郭鹏;王敏;贾颖颖;基于系统之系统(SoS)理论,从社会系统角度对影响城市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危机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一个新的城市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框架。结合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城市群体性事件预警等级判别方法进行了设计。由此构建了一套城市群体性事件预警体系,并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套应用策略。2012年11期
230-233页 [ 17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6 ]
蒋萌;苏振民;佘小颉;讨论了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施工方作为总承包方的利润分配模型,把项目参与各方看作联盟中的成员,通过结盟形成一个共生体,运用共生理论对联盟获得的收益进行分配。由于成员存在技术熟练性、市场环境等风险,以及在项目中所处地位不同,我们引入偏离理想状态共生系数。偏离系数是研究共生理论模型的一个重要参数,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此参数求解,得到优化后的联盟利益分配方法。混合模型提高了各成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成员和联盟的收益。2012年11期
234-237页 [ 26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8 ]
刘宇熹;迟琳娜;谢家平;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垃圾与环境、城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传统的以填埋或者焚烧为主要手段的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环境的约束,未来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调整垃圾处理的思路,而以资源再生为指导思想建立垃圾减量化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分析了垃圾减量化模式的内涵,并对其运作机制提出了策略建议。2012年11期
238-241+250页 [ 349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8 ]
祝丽怜;陈志霞;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状态性的积极心理素质,近年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心理资本研究源自积极心理学在组织行为学中的拓展,其作用机制模型涉及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和中介变量等多种因素,未来值得探讨的领域主要涉及影响因素、中介变量、调节变量的深入研究,应用研究范围的拓展等方面。2012年11期
242-244页 [ 107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8 ]
刘骏;薛伟贤;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现,它对社会经济各领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就是数字鸿沟效应。数字鸿沟效应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政治三个方面,研究发现:(1)数字鸿沟的经济效应有加剧南北经济差距、阻碍信息化落后行业提高收益、拉大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差距;(2)数字鸿沟的社会效应有加剧性别鸿沟、扩大教育鸿沟和引发新形式的阶层分化;(3)数字鸿沟的政治效应有造成公民权利不平等以及威胁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对数字鸿沟效应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2012年11期
245-250页 [ 152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夏杨钊的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