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战役有宁夏隆德县随部队开拔投军死了的人能查出姓赵的吗?

浅说《中条山战役》_垣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3,008贴子:
浅说《中条山战役》收藏
抗日期间,驻守在中条山的国军,不是3个军,而是第5、第14 两个集团军。约18万人,号称20万大军。日军也不是几万人,而是训练有素的16万人。如果您真得想了解“中条山战役”,请先看一些历史资料:
据文献记载:中条山道路崎岖,交通困难,兵力机动和补给运输均感不便。各部队均无粮食储备,正式开战仅4日,第14集团军总、司令刘茂恩就致电蒋介石,说:“大军已绝食3日,四周皆有强敌,官兵空腹血战,状至可悯,若不急筹办法,恐有溃散之虞。”
武器装备落后,炮兵极度缺乏。日军每师团拥有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500门,而中国守军平均每师只有1门。根本无力封锁山口道路,更别谈打破日军封锁。
日军空军威胁极大,交通线、通讯联络经常被切断,作战第一天,师以上司令部多数被袭击。日军进攻中大量使用毒气弹,使中国守军无法坚守,难以长时间与敌周旋。
看完上边这段文字,您就会明白:中国军队凭山据守已变成了无险可守。当中国守军成为日军炮火的活靶子时,这仗怎么打?
不要孤立地看中条山战役中国军队惨败的这一仗,在这之前,日军曾3次进攻中条山,均被中国军队赶了出去。要知道,中条山战役总共经过4次交锋。
我也曾在电视里见到过几次所谓的“中条山战役”的影视片。实在是太垃圾了。
当然,我不否认拍摄中条山战役的难度,譬如,光历史重要人物就数十人。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在人们脑海中已基本定型。如:蒋委员长,就必须有特形演员来扮演。再者,阵容庞大,耗资也就大。没有雄厚的资金就只能拍摄一些垃圾片子。
我们不妨探讨一下,今天再现历事件史为了什么?无非是
1:控诉日本军国主义。
2:不忘历史教训。
3:宣扬爱国主义精神。
即使这样,就要真实、全面地反映中日两军的军事实力;中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及国情、民心。
一个半殖民状态,贫困落后,军阀割据,民心涣散的国家,如何抵抗一个变革维新,蓄虑百年,武器精良,统一指挥的日本?
民族战争是国力的比拼,意志的较量。当时的中国哪一样占上风?
其实,我觉得不一定非要拍摄“中条山战役”这么大题材的作品,泛泛的、全面的反映历史实况。只要能把中条山战役中的一个小的战场演绎好久足够了。
中条山战役中国军队惨败。但在许许多多的战场上,中国守军抛头颅、洒热血,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看完下边这段文献记载,或许会增加一点您对中条山战役的认识。
唐淮源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军中将军长,一九四一年五月牺牲于中条山战役。
唐淮源字佛川,云南省江川县人。一八八四年生,一九一一年毕业子云南讲武堂,后任排长,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一九一六年参加护国军,反对袁世凯复辟,任营长,后任步兵第五团团长,旋调四川省宜宾县县长。一九二六年参加北伐。一九二七年任南昌军分校教育长,陆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五旅旅长。一九三二年升第十二师师长。“七七"事变后北上抗日,曾在高碑店、保定、娘子关,侯马等地作战。一九兰九年任第三军军长,驻防中条山。一九四一年五月七日,日军大举进犯,第三军陷重围。唐军长对得师长说:“现情况极险恶……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言罢即令各师以团为单位化整为零,并亲率第十二师之一部向东前进,复遇阻,转向西又被围于东交口附近。五月十二日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第三十四团团长张正书均负重伤,副团长潘尔伯及第三十六团刚长黄仙谷、第七师第二十一团副团长张永安、第三十四师第一百团团长薛金吾相继阵亡,十三日唐军长弹尽粮绝,于大雨滂沱中遣去左右,自戕殉职,终年五十七岁。
寸性奇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军第十二师少将师长,一九四一年五月牺牲于中条山战役。
寸性奇字念洁,云南省腾冲县人。一九0九年入云南讲武堂,一九一0年加入同盟会。次年投军参加辛亥革命,因在昆明起义中有功,升任川边镇守使署少校参谋。一九一六年参加反袁斗争,任四川南溪县县长。一九二三年攻打陈炯明后迎孙中山先生回广州,时为广州宪兵司令兼大本营中将参军。一九二五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军部参谋处长,参加北伐战争。“七七”事变后,寸性奇任第三军参谋长,北上抗日,在井陉、阳泉等地抗敌数、月。后任第十二师师长,转战中条山,坚持四年。一九四一年五月七日,日军大举进攻中条山,八日夜第三军军长唐淮源奉卫立煌令自垣曲县樊家沟退向五福涧,十日行至张家坪与敌遭遇,死伤惨重。唐军长命退至大寺坪,由架桑村夺路出击。十一日夜唐军长知敌人包围重重,冲不出去,对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说:“只有与中条山共存亡。”十二日寸性奇在战斗中胸部受伤,副师长杨玉昆率部冲向胡家峪,此时寸师长腰部又伤,不能行走。有营长李振邦要守护他,寸师长说:“勿以我为累。”十三日寸师长中炮弹,右腿炸断,牺牲于垣曲县之毛家湾,终年四十八岁。
陈文杞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少将参谋长,一九四一年五月牺牲于中条山。
王 俊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少将师长,一九四一年五月中条山战役中牺牲于台岩。
梁希贤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军第二十二师少将副师长,一九四一年五月牺牲于中条山战役。
只有再现历史真实,不以成败论英雄。以历史事件惊醒我们不忘国耻,用先烈的伟绩、热血、精神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否则还有什么意义?
是先烈们的累累白骨拯救了中华民族,否则早就亡种亡国了!
不崇敬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中国玩具展-品牌企业成功之选
楼主用心在写~感谢分享~
记住历史勿忘国耻!!!
每读中条山战役,都泪水盈眶,唏嘘不已。
那是用血肉之躯筑起来的钢铁长城……
记住历史勿忘国耻!!!
向他们致敬!
战死沙场是军人最好的归宿……
防火隔热隔音,环保保温的彩钢夹芯板原来在这里可以找到
西王茅小磨村,原来的公路边就有个炮楼,新路修好就没走过老路,不知道还在不在?
这些都是国军,共军在中条山战役中充当什么角色?
恰好还没睡,看到这个帖子,想要提醒各位:别光美化国民党官兵的忍耐和英勇,无视他们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遭受的奴役和愚弄。更不要用国民党军队“前线将士英勇的奋斗”来掩盖国民党当局在战略层面的“笨拙”甚至幼稚。
就像楼上有人在问的:共军去哪儿了?难道失败就必须得有个替罪羊吗?中条山战役的失败和共军有关系吗?顺便再问个问题:为什么在抗日战场上动辄一溃千里的国民党军队,起义编为共军后却能在朝鲜屡建奇功?(请自行搜索“志愿军第五十军”及“白云山团”等)必须正视一个事实:当时的中国,整个国家的组织形态、国民的整体素质、……等各个方面都落后了,所以会挨打。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战前,卫立煌原来是凭着二十六万大军与日军四个师团对峙,所以才能长期坚持中条山防线,并自称“东方马其诺防线”。但这次战役,日军非常重视,尊为“中原会战”,是一举拿出七个师团超过十万的主力部队来决战了,其志势在必得。而国军在战前按老蒋要求,甚至还抽调部队去反共,使中条山地区兵力反下降到十七八万人。要知道,日军单位战力远超国军(包括中央军),整个抗战期间日集中10万以上兵力的攻势,多少国军都很难抵挡。这次确以10万打18万,可以说是“占据压倒优势”。按毛的话讲,日军是拿出“把纸老虎当真老虎来打”的干劲了,而国军还浑然不知大难临头而坐以待毙! 其次是战前日军准备认真充分,国军吊儿郞当仓促应战。日军为确保会战成功,对主力部队做了山地战的强化训练,并事先清扫周边为突出做好准备,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国军连上层都思想准备不足,下层部队更是没有任何应战准备,渡口工事没有加强不说,令人匪疑所思是,竟然粮食都没有储备够。以至出现了远途来袭的日军兵精粮足,而守在自己阵地上的国军被围后出现“断粮三日”绝境的咄咄怪事!饿你三天,那连“大刀”都提不起来了,所以部队一触即溃。 第三是日军贯彻作战决心坚决,指挥得当,配合有力,而国军进退失据,指挥混乱,部队互不协调。战役一爆发,日军各部按计划进行了果断快速的进攻和穿插包围,没有任何迟疑,干净利索得象是教科书上的案例。而国军始终没有象样的作战计划,要么不顾事实地要求“恢复原有阵地”,要么要求“就地固守”,而且很快就失去统一指挥,听任各部各自为战。有的部队尚能顽强抵抗,但更多是不顾友邻拔腿就跑。 应该承认,中条山战役中,国军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可惜多数只是壮烈殉国,只有王村一战有点实际意义(日军此役相当部分伤亡是在那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多数国军战力低下,士气也差强人意,甚至轻易降敌,以至出现与日军如此悬殊的伤亡比例。
还有 名义上中条山属于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是卫立煌日军在先前曾攻击13次而未遂后卫立煌因遭受排挤愤而称病 去某地疗养 ..上面派军政部长何应钦前来巡查实际上 就是来指挥的 结果被打得大败而归 ..所以 指挥官是 何应钦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虚假的东西害人害己。
当时的日本是世界强国,不单打败了俄罗斯,还派出航母编队,远程奔袭珍珠港,而在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造不出一艘自己的航母。而当时的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军阀割据,国家贫穷。比如东北是张学良的地盘,山西是阎锡山的,湖南是龙云的势力范围。党主席汪精卫曾经多次命令张学良对日抗战,都被张拒绝,蒋总统命令张学良剿共,张反而把蒋抓了起来。如果当时抗日战争真的那么轻松容易的话,毛泽东也不需要写论持久战了。国共两党联合起来组织一次大反攻岂不是就解决问题了。我们在这里重温中条山战役,是缅怀自己的先人,不要无知的去嘲笑自己的祖先。毕竟我们今天还没有能力收复钓鱼岛,我们南联盟的大使馆,也不知道修好了没有?印尼辱华事件也不是很遥远,981平台也才刚刚撤回来,我们还没有强大到有资格贬低自己的先辈。
感谢楼主普及中条山战役的历史知识,,,甚为感动!向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深鞠一躬!
感谢楼主,西门官人,历史不容篡改,国军在正面战场上对抗日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教科书里含糊其辞,自己都不正视历史,还怪日本修改教科书?
中条山战役纪念馆应该怎么建?主战场毛家?
感谢,,加油。爱国。。。我是一个中国人
点赞,要拍的实际一些,不能娱乐化,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正在飞行的飞机,骑自行车追火车等等神话片…
日,蒋介石在对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的《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的演说中, 对其依赖外援的“片面抗战路线”是这样解释的:
我们抵抗敌人的条件,有没有完备呢?我们自己可以很简单很沉痛的答复一句话:一点 也没有……照军事的观点看来,我们现在真是没有立国的资格,不配称为现代国家,当 然抵抗不了日本,当然要给敌人来压迫、欺侮。但是,大家要知道,现在的问题,不是 简单的中日问题,而是整个东亚的问题,也就是所谓太平洋的问题。日本人所争的整个 太平洋的霸权,这就不是日本和中国两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日本和世界的问题。为什么 呢?……因为中国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殖民地的缘故,所以日本要求独吞中国,就先要征 服世界,日本一天不能征服世界、也就一天不能灭亡中国,独霸东亚。现在日本人虽然 具备了一切军事的条件,可以侵略中国,并且可以和任何一个强国开仗,但决没有力量 可以战胜列强,可以压倒世界一切,来实现他侵略的野心。
……日本的军事准备,不是对我们中国,……他军事上的真正目标,不是在我们中国。 ……他早已认定,非要把与太平洋有关系的几个强有力的国家统统征服之后,才能达到 独吞中国,独霸东亚的目的。所以他现在陆军的目标是苏联,海军的目标是英美。日本 为要并吞我们中国,而须先征服俄罗斯,吃下美国,击破英国,才可达到他的目的,这 是他们早已决定的国策。
……我们中国军人,要明白了这个国际大势,明白了现在东亚的情形,就可以很大胆、 很安心,相信我们一定有方法、有力量,可以来抵抗日本,复兴民族。
蒋介石对国际列强关系的这个判断,是极端片面的。他只看到了日本与英美之间的矛盾 ,看不到“英国的东方政策是远东慕尼黑”这一阴谋实质,看不到“美国帝国主义 想在中立的名义下,暂时不参加战争的任何一方,以便在将来出台活动,争取资本主义 世界的领导地位”的战略图谋。这就决定了蒋介石必然要将中国抗日战争的命运 寄托在西方列强的干涉上。
正是基于依赖西方列强干涉的幻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蒋介石曾指示东北军将领 :对沈阳紧张局势,“不必惊慌,有九国公约及国联,日本不能强占我国领土”。【1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9月19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致日内瓦施(肇基)代表电称:“现 已完全证实,我方毫无挑衅举动,日军公然向我攻击,……中国政府请求国际联合会立 即并有效的依照盟约条款,取适当之措置,使日军退出占领区域,保持东亚和平,中国 政府决定服从国际联合会关于此事所为之任何决定。”9月22日,蒋介石在国民党 南京市党部党员大会上,要求全国人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 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正是基于依赖西方列强干涉的幻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继续坚持寄希望于 列强的干涉的立场,并在事变的第三天向前方将领强调:“在华北有权利之各国,必不 能坐视不理。”
也正是基于依赖西方列强干涉的幻想,淞沪会战从日开始,国民党当局的作 战部署就寄希望于国联出面“调解”上。日军于11月5日拂晓在金山卫成功登陆并一举突 破中国军队次要防御方向的防御阵地,威胁上海几十万中国军队的退路后,蒋介石向前 线下达向“吴福线”转移命令的次日幡然变计的理由是:现在准备召开九国公约会议, 只要我军在上海继续顶下去,九国公约国家将会主持正义,制裁日本,结束战争。
结果,至11月12日战役结束,也没盼来九国公约国家“主持”出什么“正义”来。11月 24日,根据国联第十八届常会通过的《建议书》召开的“调解”中日冲突的布鲁塞尔会 议草草收场,毫无作为,“九国公约”成一纸空文,致使蒋介石依赖西方列强遏止日本 侵略的幻想化为泡影。
对于当年蒋介石向前线下达向“吴福线”转移命令后,因幻想“九国公约国家将会主持 正义,制裁日本,结束战争”,又幡然变计,致使贻误部队撤退战机之事,陈诚总结淞 沪会战失利的原因时,曾委婉地批评道:“这次战略受政治的影响极大,乃是国家的不 幸。”
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一旦其依赖的“外援”化为泡影,就有可能滑向“投降 主义路线”。
据史料记载,日方于淞沪会战结束前夕的11月5日,通过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向蒋介石和 孔祥熙当面提出了诱降的7项和谈条件。在此背景下,当日军逼近南京,12月2日,蒋介 石会见陶德曼,除表示愿意以日方提出的条件为基础与日方谈判,衷心感谢德国“调停 ”外,还忧心忡忡地要求陶德曼和日方严守相关秘密,并说:“假如同意那些要求,中 国政府是会被舆论的浪潮冲倒的。中国会发生革命。”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日本政府于12月21日又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更为强硬的和谈条件。由于中日秘密谋和的消息被中外媒体披露,国民党政府受内外压力,没敢接受这些更加丧权辱国的和谈先决条件,致使日方于日宣布中止谈判。
在历史上,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围绕“外援”问题曾有过多次摇摆。在对日妥协谈判 失败后,国民党当局又恋恋不舍地做起了依赖西方列强干预“梦”。
史料记载,1938年4月徐州会战第二阶段,国民党第六十军奉命开赴台儿庄前线。部队开 拔后,第六十军军长卢汉专赴南京,请示作战任务和补给问题。蒋介石在接见中告诉卢 汉:“英、美、法几个大国决不会让日本独占中国,我们只要打一下,国际联盟就要出 来干涉,你们不必多虑。六十军的补充问题不大,你可同敬之(何应钦字)商量一下。 ”第二天卢汉去找何应钦联系补给时,何应钦也说:“战事不会打好久,现在国际联盟 正在开会,日本不会再增兵,你们用不着多打算,六十军有一个营的补充编制足够了。
蒋纬国先生所说国民党军队“冤死的人不计其数”,除了归因于长官指挥作战“忠勇有 余,智谋不足”外,还有着另外一笔血淋淋的历史账——受长官虐待“冤死”的,更“ 不计其数”。
而翻开这笔历史账,也就能彻底揭示国民党当局为什么要实行片面依赖“外援”、片面 依赖“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以及“他们对日消极作战的政策,对内的反 人民、反民主、反共的反动政策的总根源”——“他们惧怕人民起来,惧怕民主运动, 惧怕认真地动员全民的抗战”。
据当年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兼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公布的数字,抗战八年全国实征 壮丁1405万人。
这1405万抗战壮丁的悲惨下场,在铁血论坛有《抗战壮丁非正常减员近千万——驳兵役科长之子流沙河的抗战回忆》一文,予以考证。此处,仅仅简述国民党官员和美国人记载的若干历史结论:
被西方史学家称为“蒋介石的知己”蒋梦麟,赴美留学归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校长、国民 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等职,抗战期间出任红十字会会长时,曾视察役政 工作,有一段目睹抗战壮丁受残酷虐待而刻骨铭心的记忆。为此,他专门给最高统帅蒋 介石写过一份报告,陈述“据红十字会医生经验”,被政府抓来的抗战壮丁,有四分之 一逃亡,有四分之一被虐待致死,有四分之一因受虐待致病残而不能入伍,真正能补充 到部队的的兵员不足四分之一。当蒋梦麟以此询之某“统兵大员”(很可能是陈诚,因 为据蒋梦麟回忆,该报告陈诚看过,并曾主动提出为蒋梦麟代呈蒋介石)时,这位“统 兵大员”说:真正能补充到部队的兵员“若以现在之例计之,恐不及百分之十”。
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大量引用西方国家的文献及美国国务院档案资料后, 也记载了国民党军队虐待士兵的种种劣迹。其中记述道,“官方的统计导致这样的结论 :在800多万士兵中,大约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去向不明,大概不是开了小差,就是非战斗 死亡。”还记述了抗战时期盟军中国战区第二任参谋长阿尔伯特·魏德迈将军“在1944 年10月后,把国民党的军官们描述为‘无能,愚蠢,缺乏训练,偏狭……全然不称职’ ”。
抗战时期担任美国《时代》周刊远东首席记者的白修德和该杂志政治记者的贾安娜曾著 书抨击:“死在路上,死在征兵过程中,死在野蛮的新兵训练处及长途行军中的人,要 比进入军中后死的人还多。”该书的译者是曾担任过蒋介石私人顾问的澳大利亚籍新闻 记者端纳。
抗战期间美国新闻处驻桂林办事处主任格兰姆·贝克后来也著书斥责:“因受困和国民 党的腐化而被浪费了的生命,有的因受命反对自己的同胞,或出于谋略,削弱非中央嫡 系军队的长官而战死。有的以同一原由在可怕的长途行军中拖死。还有的,则由于国民 党政府故意不把应属他们的食物、药品交给他们而致死。……据信,被日本人杀害了的 有三百万人之多。而那种浪费了生命的人却约计千万之上。”
何以出现上述情况?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其回忆录《在华五十年》曾愤慨谴责:“整个国民党的军事系 统终于暴露了它亏待士兵的可怕后果。……抗日战争期间,军官们的贪污行为就已经十 分猖獗。国家资源日益枯竭,前途已经无望时,这一现象依然如故。”
军令部长徐永昌在1944年的日记中坦言:“人人言我国兵好官不好。”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甚至痛斥:“中国军官们对待士兵好像对待畜 牲。”
至于国民党军官是怎样把士兵当作“畜牲”残酷对待,我在长篇纪实文学《心路沧桑— —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中有着如下史实的记述:
……田文富所在国民党第一一○军辎重团,有一天,抓住一名逃兵,绑在大树上,用青 冈棒活活打死后,还要继续绑在大树上“示众”多日。
1944年冬的一天,云南昆宜师管区基干团二营五连正赶上“何疯子”值班。全连新兵被 带到连部门前,“何疯子”派人将两名逃兵从临时牢房中拖出来,亲自用绳子反绑两名 逃兵的双手,然后,将逃兵吊在半空。接着,又叫人搬来八块砖头,用细麻绳每两块捆 一坨,拴在每个逃兵的每一只脚拇趾上。
这一次,“何疯子”亲自执棒,一直打到逃兵屙出一裤子屎尿臭气熏天的时候,才罢手 。昏迷不醒的逃兵被拖下去埋了。不埋也活不成,遍体鳞伤不说,骨头也断了几根,加 上内伤,根本活不了几天。
与“何疯子”“杀鸡给猴看”相比,还有更残忍的残杀逃兵方式。
抗战末期,原国民党第一八四师某团驻防云南屏边时,一次,抓到三名逃兵。那天早操 ,全团官兵集合在一个大操场上,前台上是杀气腾腾的值星官,两侧由荷枪实弹的团部 特务排警卫。新兵站在前排,老兵和军官站在后面。显然,这种刻意的安排是要给所有 不知军营深浅的新兵们一个下马威。
执勤官整队完毕,团长亮开了洪钟般的大嗓门:“把三个怕死鬼拉上来!”话音刚落, 三名早已魂不附体的逃兵被拖上前台。
团长朝他们鄙视地扫了一眼,随即下令:“让他们日土!”
几个大汉一拥而上,有人按手,有人按脚,每个逃兵身体两侧各站一人,抡起军棍“噼 啪噼啪”轮打。也不知打了多少军棍,团长喊了一声“停”,叫人抬走了其中两人。台 下的士兵都以为留下来的一人要被枪毙示众,没想到团长竟然命令逃兵所在新兵连一百 多名新兵,每人都要端起步枪去捅逃兵一刺刀!
瞬间,新兵们一个个呆若木鸡全都愣了:昨天还是朝夕相处的患难兄弟!
一时间,新兵们的腿又全抖了起来。谁忍心下手?不忍心也得下手。
第一名新兵上去,照逃兵的非要害部位捅了一刺刀,逃兵惨叫一声。第二名新兵还是捅 在逃兵的非要害部位上。一百多名新兵,以他们违心不忍的方法,为逃兵选择了最难以 忍受的死亡过程。
按照团长吩咐,死去的逃兵被脸朝下埋掉了,怕死鬼是不能再见天日的。
这还不算最残忍的。
也是抗战末期,国民党暂编二十一师第二团二营机炮连士兵罗珠成在云南省个旧市卡房 镇驻地,亲眼目睹了一场更令人发指的惨剧。
那天,该营抓住一名逃兵。这一次没打,但比打还残酷,是活剐!逃兵被扒光衣服绑在 柱子上,柱子前摆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把匕首、一只铁盆、一块铁板,铁板上有比铜 钱稍大的圆洞。全营集合后,军官宣布:由逃兵所在连每人用匕首从逃兵身体上旋下一 块肉,标准就是铁板上的圆洞那么大。
头一刀由军官示范。随后,一百多名士兵一人一刀,谁也别想躲脱。
到最后,逃兵身上的肉几乎被割光,白骨外露,肠子也掉了出来,殷红的鲜血淌了一地 。逃兵被折磨到这个地步还没死,一双痛苦的眼珠还在动。
据九台政治整训统计资料,旧军队残杀逃兵的方法达一百多种,有枪毙、刀杀、火烤、 开膛、破肚、扒皮、抽筋、勒死、活埋等等,其中尤以由交警部队和地方保安武装改编 的暂编五十二师最为残酷。该师第三团某军官抓住逃兵后,先挖一个深坑,里面铺满生 石灰,将绑住手脚的逃兵推入坑内,再去浇水,让士兵活活烫死。该团某连长把逃兵绑 在柱子上,用刀破腹后,扯出肠子,叫人往外拉,连长则用小刀从逃兵的前额上开始往 下剥脸皮,一直把脸皮拉到嘴角,死都不给人一个痛快。该团还有一位军官将逃兵吊在 半空中,下面用火烤,烤得士兵浑身流油,一直烤到人油滴尽,通体焦黑死去时为止。 用火烤逃兵时,有一种特别的吊人方法,就是把绳子栓在逃兵身体一侧的手拇指和脚拇 趾上,再吊起来。不知哪个“有文化”的“烂学究”,给这种吊人方法取名叫“凤凰单 展翅”。
这还不算最残忍的。
据记载,个别军官甚至将逃兵身上的肉割下来切碎煮熟,而后强迫士兵分食,军官则吃 人脑。笔者在云南石林采访的起义士兵刘益,抗战期间在云南屏边驻防时,就被强迫喝 过“人肉汤”。他说,那一次军官强调:“喝了人肉汤,就不会开小差了。”不喝就挨 打,打了以后还得喝。
这还不算最残忍的。
史料记载,在华北傅作义系统的某部队,有一位逃兵被抓回后,杀了37刀。逃兵的肝肺 被挖出来后,还要强迫死者的父亲去吃!
说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卫立煌将军当年的担忧了。如此残酷虐待士兵的旧军队,打起 仗来,哪个军官敢像八路军、新四军那样,把士兵“撒出去”?哪个长官作战不依赖血 腥的“督战队”?所以,卫立煌在感叹“八路的打法好是好,咱们学不了”之后,接下 来的话一语破的:“别说(像八路军那样)让总司令和大家同甘共苦,就是让一个连长 和士兵一样,恐怕他也不会干!”。
也正是基于上述种种史实,1945年4月,朱德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论 解放区战场》报告中,严厉谴责了“国民党统治区域,征兵人员贪污枉法,草菅人命; 壮丁受着非人的待遇,捆绑、冻饿、囚禁、鞭挞,大小便都没有自由;死亡枕藉,或散 而为匪,抓来之后能够送到部队去的壮丁只有百分之二十”之后,就如何评价国民党抗 战,作出了经典的历史结论:
从压迫人民、奴役士兵出发,从消极抗战以至观战、专靠外援出发,从保存实力、准备 内战出发,从排除异己、破坏团结出发,就构成了一条反人民的失败主义的单纯防御的 军事路线,这是国民党战场连战皆北的症结所在。
国民党当局不愿意也不能够在人民群众中汲取战胜日寇的力量源泉。共产党军队深入国 民党军队丧失的国土,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国民党当局不但不支持 ,反而要封锁陕甘宁边区,多到处制造反共“摩擦”,发动三次反共高潮。这就是整个 中国抗战难以“构成人民战争汪洋大海”最直接的原因。
蒋介石政府不信任也不愿意依靠全国人民的力量,“防民如防川”,强敌面前,自然找 不到“构成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力量源泉,自然而然地要幻想凶残的日寇会放下屠刀 ,自然要期待靠殖民主义起家的西方列强“居中调停”,由此,又怎能不实行处处设防 、节节抵抗、阵地硬拼“笨拙”的“失败主义的单纯防御的战略”?
我小时候听姥爷说过,一小队日军追击一大群国军,看来当时日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
据说国军阵亡的将士好多都不是正面战斗中牺牲的,都是逃跑时丢盔弃甲,把枪都扔了,让日军在追击的时候打死的,还有就是相互拥挤掉进黄河里,当然肯定也有顽强抵抗以身殉国的烈士。但是主要伤亡的原因还是一战失利,全线溃败,撤离奔逃,丢枪扔装备,死在撤离逃命的路上。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夏隆德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