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东南农科院对渝东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有哪些政策及资金支持

您的位置: &
发展民族职业教育 助推重庆全面小康——加快推进重庆市民族地区与全市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优质期刊推荐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您的位置: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来源: 新华网重庆教育频道
综合科技能大赛
教师节红歌演唱
汽修科技能大赛
师生三下乡活动
数控技术应用启动仪式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是区政府主办的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座落在黔江新城舟白职教园区,占地500余亩,现有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有汽修、服装、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焊(钳)工、数控车工、家电维修等实习实训室(车间)90余间,并按规定配置了相关设施设备。开设有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农业经济管理、民族舞蹈、旅游等17个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专业。为了更加有利于服务关爱学生,更加有利于专业建设,更加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成立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技术和综合专业技术五大类专业科,实行专业科管理。教职工534人,其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占98%,高、中级职称的占60%。在籍学生达10000余名。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新中国成立60年重庆教育功勋创新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招生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扶贫培训先进单位”“重庆市放心职介单位”等荣誉称号。
办学理念创新 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质量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立足黔江区、带动渝东南、服务大重庆、辐射湘鄂黔”的办学方向。明确了“讲人本、讲秩序、讲责任、讲实绩、讲境界”的管理理念和“勤奋敬业,不辱使命;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制度第一,校长第二;追求细节,做好小事;成就教师,发展学生”的管理思路。把培养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坚持走规模发展与内涵提升、特色品牌发展与文化发展并举并重之路。
管理精细规范 学校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和工作目标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执行力和落实力。同时,学校采取专职辅导员24小时全程跟踪服务关爱管理学生,严格实行封闭式、军事化、人性化为主要内容的“一式两化”学生管理模式,努力铸造学生文明、规范、坚毅、宽容、向上的品格,营造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率先在重庆市乃至全国提出并施行学生在校既是学生又是单位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管理模式,破解毕业生社会适应周期长的难题。
育人质量高 学校创新了“文明规范+团结协作+敬业忠诚+一技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构建适合中职学生的课程及课程内容体系。要求教职工认真履行教师、父母、朋友“三重身份”职责,努力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有学问、有师德、有方法、有技能的优秀教职工。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具有感恩之心、宽容的心态、懂得什么事情都得靠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成功基本智能。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参加近两年全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的成绩均位居前列。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和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就业渠道畅通 学校坚持“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涉足国外”的就业方针,创新“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工厂”的人力资源派遣就业模式,与台资企业富士康、日资企业奥林巴斯、日美合资企业富士施乐、江苏好孩子集团、重庆隆鑫集团等世界500强及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培植了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就业质量和水平高,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努力做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和社会满意。
发展前景广阔 学校将坚定不移地走规模发展与内涵提升、特色品牌发展与文化发展并举并重之路,实施依法治校、以德强校、质量强校、特色强校、品牌强校、名师强校战略。竭尽全力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增强资本力、人力资源力、管理力、文化力、人才培养与科研力、品牌力;竭尽全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学校发展的内动力;竭尽全力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竭尽全力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学校发展的保障力,强力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前将努力建成设备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在武陵山片区职业教育中起到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
(责任编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电话:023--重庆市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库区职业教育发展
当前位置: > 重庆市人民政府
题材分类: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来源网站发布日期:
所属地区:
文&&&&号:
关 键 词:
公文发布日期:
重庆市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库区职业教育发展
重庆市教委为了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调研,制定库区和渝东南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实施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移民技能培训基地建设规划;组织城区重点职业学校在招生、师资、设备、就业等方面对口支持农村职业学校,实行联合办学,分段培养;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6所农村职业学校争取国家职业教育专项建设资金项目、12所农村职业学校申报国家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加强农村3所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支持10所农村职业学校争创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指导3所农村职业学校争创国家示范职业学校;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零学费”接受职业教育的新路子,开展3+0.5和3+1等人才培养试点,组织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制定扶持农村职业学校的招生政策,建立库区移民、农村贫困家庭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的资助制度。
一、以发展为主题,推进农村职教规模不断扩大
进一步落实农村职业学校招生政策,完成全市16万人的中职招生计划。
二、以服务为宗旨,推进农村职教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一是坚持为库区产业发展服务。培养库区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调整毕业生就业政策,让更多的技能人才留在库区。
二是坚持为库区移民就业服务。利用库区移民子女就读职业学校的资助政策,扩大职业学校招收库区移民子女就读职业学校的份额,使更多的移民子女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顺利就业,安稳致富。
三是坚持为库区劳动力转移服务。突出职业院校在库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把新增农村劳动力的中长期学历教育作为重点,提高库区移民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四是坚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围绕示范村镇建设,广泛开展对农民素质提高的多样化培训,实现全年培训农民300万人次的目标。
三、以集约化、区域化发展职教为特色,推进重庆职教基地和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移民技能培训基地建设
重庆职教基地建设按照“城校互动”理念,着眼于做大规模,推进体制和制度创新,在资源共享上做文章,在内函发展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职教基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重庆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移民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按照“城校一体,组团发展,协调互动”的理念,构建以高职为龙头,中职为主体,培训为延伸,学历与非学历、普教与职教,职教与成教,高等与中等职教互通互连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四、以推进“六大建设计划”为重点,不断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
一是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完成新建3-5个县级职教中心的任务,使全市职教中心数量增加到30个左右。
二是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积极创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3—5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6所,并在职教改革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三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启动10个区域性、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并努力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多种模式。形成以市级公共实训基地为龙头,以高职学院、重点中职学校实训基地为支撑,以校外实训基地为补充的实训基地网络。
四是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落实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全市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设,制定职教师资能力标准和资格框架,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培养培训工作。
五是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建设计划。制定相关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标准,启动建设国家级示范专业、市级示范专业,开发精品课程,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更加紧密地结合。
六是职业教育扶贫助困计划。今年市政府统筹市级有关部门资金2亿多元,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职业学校。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这一利民政策的实施,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五、以推进职教创新为动力,提高农村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推进办学指导思想转变。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大力推进中澳职教项目成果,进一步推进职教理念创新,进一步推动8个行协委积极探索行业引领职教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二是强化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为根本,切实加强对学生“八荣八耻”、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培养。
三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农村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逐步建立和完善更加灵活的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制度。
四是推进农村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借助中澳职教项目的实施和项目成果的推广,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加强中澳项目教材的开发和市本级教材的管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五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制定教学工作指导性文件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启动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促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六、以推出职教新举措为着力点,提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立法工作,争取市人大审议《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使职教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
二是积极筹备召开全市职教工作会议,制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三是加大对职教的投入,积极争取财政对职教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为农村职教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
四是加大农村职教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中澳职教项目成果向所有的农村重点职业学校和部分高职学院推广。
京ICP备号 Tel:(+86 10)45360
Copyright(C)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渝东南生态保护展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oc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渝东南生态保护展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职业教育发展的
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有效转移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关键举措。发展职业教育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扶贫开发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面对渝东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经费投入不足、招生困难、师资紧缺、办学模式单一等问题,需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建设质量保证体系、整合职教资源,最终更好地推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职业教育;扶贫开发
2013年9月,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把重庆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域。其中,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等6区县被划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求加强扶贫开发,引导人口聚集和有序梯度转移,建成扶贫开发示范区。反贫困战略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贫困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深度解决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贫困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态,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有效转移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关键举措。习近平在2014年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其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经费投入不足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重庆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杨胜华  重庆市在实施&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战略中,把加快推进渝东南&一区四县&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推进全市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采取加大对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划、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加强指导、对口支援、基地建设、&捆绑发展&等措施,突破重庆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对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国家民委、国家教育部的高度肯定。同时,近日国家&两部委&将在我市召开民族职业教育现场会。
  一是调整办学结构。到2011年,全市中职校由356所调整到 236所,其中技工学校72所、民办中职校57所;高职校由23所增加到37所,其中民办高职校15所。中职教育年均招生19万人左右,在校生保持在50万人以上;高职教育年均招生6.6万人,在校生保持在20万人左右。其中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职学校2所,国家级重点中职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校2所,2011年中职、高职在校生分别为36472人、1281人,结束了渝东南民族地区无高校的历史。
  二是改善办学条件。全市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校3所,启动建设国家骨干高职校3所、市级示范性高职校5所、市级骨干高职校1所。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5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608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51家、高级技校13所、技师学院8所。中、高职校分别建成实训基地261个和66个。优质学校比例、生均设备值、校均规模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其中渝东南民族地区国家示范学校1所,市级职教实验实习基地1个,解决了民族地区建职教实验实习基地投资大、投资难问题。
  三是提高办学质量。成功实施了中国(重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积极探索重庆市主城重点职校与民族地区职校&捆绑发展&的办学模式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职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重庆高等职业学校获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位居西部第一。近两年,重庆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中等职业教育获奖总成绩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一。重庆在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中成绩位居直辖市第一。中、高等职校就业率分别达96%、90%以上。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黔江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跨入全市先进行业。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2007年,制定并颁布实施《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依法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近五年来,市财政累计投入职业教育197亿元,全市农村及民族地区职校的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对一、二年级重庆市内外农村户籍、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人每年资助生活费1500元。截至2011年底,累计拨付资助资金37.2亿元,其中市级资金16.7亿元,受助人数达178.6万人次。把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黔江区纳入全市7大职教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对少数民族职教学生实施全免学费及每月补助生活费1500元的范围。
  五是提供人才保障。&十一五&以来,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110万人,75%左右的学生留在重庆本地就业;开展技能培训800余万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才达281余万人,高级技能人才比例提高到12.8%。完成助推了三峡库区百万移民任务完成及百万下岗分流人员的培训再就业,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三峡库区与全市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近两年,组织245所职业学校(包括渝东南民族地区5个职教中心)为笔记本电脑基地输送技能人才15万人,为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人才保障。
  (稿件来源:重庆市民宗委文宣处)(编辑:孙燕)[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市民族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