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级市排名横州是地级还是县级

广西有多少个市?分别是什么啊?一一列出来好吗?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www.&|&发布:&|&来源:&|&作者:
&&& 广西共设14个地级市;设109个县(市、区),其中7个县级市,57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33个市辖区;基层设748个镇,515个乡,61个民族乡。
&&&&南宁市:辖6个市辖区、6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青秀区。
&&& 青秀区  兴宁区西  乡塘区  良庆区(良庆镇)  江南区  邕宁区(蒲庙镇)
&&& 武鸣县(城厢镇) 隆安县(城厢镇) 马山县(白山镇) 上林县(大丰镇) 宾阳县(芦圩镇) 横 县(横州镇)
&&& 柳州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2个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城中区。
&&& 城中区  鱼峰区  柳北区  柳南区
&&& 柳江县(拉堡镇)  柳城县(大埔镇)  鹿寨县(鹿寨镇)  融安县(长安镇)
&&&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  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
&&& 桂林市:辖5个市辖区、10个县、2个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象山区。
&&& 象山区  秀峰区  叠彩区  七星区  雁山区
&&& 阳朔县(阳朔镇)  临桂县(临桂镇)  灵川县(灵川镇)  全州县(全州镇)  平乐县(平乐镇)  兴安县(兴安镇)
 灌阳县(灌阳镇)  荔浦县(荔城镇)  资源县(资源镇)  永福县(永福镇)
&&&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   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
&&& 梧州市:辖3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万秀区。
&&& 万秀区  蝶山区  长洲区
&&& 岑溪市(岑城镇)  苍梧县(龙圩镇)  藤 县(藤州镇)    
&&&&蒙山县(蒙山镇)
&&& 北海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海城区。
&&& 海城区  银海区  铁山港区(南康镇)
&&& 合浦县(廉州镇)
&&&&防城港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港口区。
&&&&港口区(渔洲坪街道)  防城区(防城镇)
&&&&东兴市(东兴镇)  上思县(思阳镇)
&&&&钦州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市人民政府驻。
&&&&钦南区  钦北区
&&&&灵山县(灵城镇)  浦北县(小江镇)
&&&&贵港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港北区。
&&&&港北区(贵城街道)  港南区(桥圩镇)  覃塘区(覃塘镇)
&&&&桂平市
&&&&平南县(平南镇)
&&&&玉林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玉州区东门路。
&&&&玉州区(玉城街道)
&&&&北流市
&&&&容 县(容州镇)  陆川县(温泉镇)  博白县(博白镇)  兴业县(石南镇)
&&&&百色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1个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右江区向阳路13号。
&&&&右江区(百色镇)
&&&&凌云县(泗城镇)  平果县(马头镇)  西林县(八达镇)  乐业县(同乐镇)  德保县(城关镇)
&&&&田林县(乐里镇)  田阳县(田州镇)  靖西县(新靖镇)  田东县(平马镇)  那坡县(城厢镇)
&&&&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
&&&&贺州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八步区贺州大道。
&&&&八步区(八步街道)
&&&&钟山县(钟山镇)    昭平县(昭平镇)    
&&&&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
&&&&河池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5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金城江区新建路。
&&&&金城江区(金城江街道)
&&&&宜州市(庆远镇)
&&&&天峨县(六排镇)  凤山县(凤城镇)  南丹县(城关镇)  东兰县(东兰镇)
&&&&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  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  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
&&&&来宾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兴宾区建设大道。
&&&&兴宾区
&&&&合山市(岭南镇)
&&&&象州县(象州镇)  武宣县(武宣镇)  忻城县(城关镇)
&&&&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
&&&&崇左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江州区石林大道。
&&&&江州区(太平镇)
&&&&凭祥市(凭祥镇)
&&&&宁明县(城中镇) 扶绥县(新宁镇) 龙州县(龙州镇)  大新县(桃城镇)  天等县(天等镇)
责任编辑:王成孟  
相关链接&&横县_百度百科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横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安广县。位于南部,南宁市东部,居郁江中游,地处以南,介于东经108°48’~109°37’,北纬22°08’~23°30’之间,东连,南接、,西界,北和接壤,享有“中国茉莉之乡”的美誉,是沿江近海靠城的重点县域。[1]
县城与广西首府南宁市相距102公里,距沿海经济开发城市200公里。全县下辖14个镇3个乡,总面积3464.3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平原为主。森林覆盖率43.99%。
横县历史沿革
今横县古属百越地的一部分。汉元鼎六年
横县茉莉花
(公元前111年)后,今横县境分属广郁、、安广、平山等县地,隶属、。而安广县故治在今横县,是横县建置之始。
三国时代,今横县属吴国辖地。晋太康元年(280年)改连道县为兴道县。太康七年(286年)置,治所宁浦,在今横县境内。梁天监年间(502年至519年),分宁浦郡地,增置简阳郡、简阳县,隶广州。
隋开皇十一年(519年),撤宁浦郡、简阳郡,改为简州。开皇十八年,简州改为缘州。隋六业二年(606年),撤缘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简州。武德六年,改简州为南简州。贞观八年(634年)又更名为横州,省蒙泽、岭山二县。明皇时,为宁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横州,领宁浦、从化、乐山三县。
至元十六年(1279年),横州升为横州路。元贞元年(1295年)降为横州,州治宁浦县,辖宁浦县、永淳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宁浦县,并入横州,属广西布政司浔州府所辖。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改横州为横县。洪武十三年恢复横州。
清代横州是广西省南宁府下属的一个散州(相当于县级市),知州品级为从五品。
民国十年,横州改为横县,属南宁道所辖。
横县西津湖
1952年撤永淳县,将其所属峦城、六景、良圻、平朗、石塘等区划归横县管辖,属南宁专区。
日,横县由南宁地区划归南宁市管辖。
2003年,横州镇与附城镇合并为横州镇。
2004年,辖5个乡、16个镇。
日,撤销灵竹镇、良圻镇、飞龙乡、板路乡,分别并入石塘镇、六景镇、新福镇、南乡镇。[2]
横县行政区划
到2005年,横县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管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管辖14个镇、3个乡:、、、、、、、、、、、、、、、、。[3]
横县地形地貌
横县四周群山环抱,中部平缓开阔,形似一个盆地。郁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流去,地势亦是由西向东倾斜。县境北部有镇龙山脉,主峰为大圣山;西部为中、低丘陵地带;东部和南部属于山体园浑的高丘陵;中部地势比较平坦,其中间有一些土山和石灰岩山峰,在、那阳、百合、、石塘、陶圩、、云表等地方,坡地大块,垌场广阔。[4]
横县气候环境
横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少见冰雪。这些特点,最适宜于喜温作物的生长。
根据气候学上采用候温划分四季:以候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按此标准,横县无冬季。但从具体年份看,大多数年份都有短暂的冬季。4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夏季,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秋春季。[5]
横县人口分布
横县是一个以壮族、汉族为主的多民族散杂居大县,全县总人口11
横县中华茉莉园
5万(2008年统计数),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3.2%,占全县总人口的38.1%(2006年统计数),全县壮族人数在全区各县(市)中排位第九。全县居住着汉、壮、回、瑶、苗、侗、满、彝、白、土、水、黎、京、么佬、仡佬、朝鲜、毛南、高山、蒙古、藏等20个民族,壮族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99.7%,主要以壮汉杂居的形式分布于全县17个乡镇,壮族人口占总人数一半以上的乡镇有校椅、云表、石塘、平马、新福、六景、镇龙,其中镇龙、新福、平马三个乡镇壮族人口占80%以上,全县共有壮族村委会149个,自然村736个。
汉族、壮族是横县的两大世居民族,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来源于军人转业安置、归侨安置、知青插队落户、大中专毕业生工作分配和婚嫁迁入等。
2000年,横县辖17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8973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横州镇39510、附城镇104236、百合镇73487、那阳镇46212、南乡镇28724、新福镇21101、莲塘镇28511、平马镇26301、峦城镇47477、六景镇26032、良圻镇48288、石塘镇32206、灵竹镇21163、陶圩镇62910、校椅镇69122、云表镇64513、马岭镇24298、马山乡43785、板路乡35207、飞龙乡15621、平朗乡18744、镇龙乡12285。
横县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县内金属矿藏主要有铜、铅、锌、锑、汞、铁、、金等。其中铜有小型矿床一个,矿点10个,4个,主要分布于县内镇龙、云表、陶圩、等地;铅、锌矿有小型矿床一个,矿点12个,矿化点10个,主要分布于县内镇龙、陶圩等地。其中莲花山组中以、为主,矿体6个,共长910米,厚0.04-1.55米,铅储量大于1600吨;有矿点1个,矿化点2个,主要分布于县内镇龙、陶圩等地;有矿点2个,主要分布于县内陶圩镇;铁矿有矿点13个,主要为残坡积的,分布于县内莲塘、、、、云表、陶圩、良圻、等地;有矿点4个,主要位于马山乡石狗岭、金石、马山等岩体的围岩蚀变带中;黄金矿储量丰富,主要分布于县内南乡、百合、云表等地。
县内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石棉、、煤、磷、石灰石、,等。
横县水面宽阔,全县河流、池塘、山塘水库等总面积约1.71万公顷,十分适宜养鱼。据普查,横县鱼类有81种,分属9目19科56属,分布在全县22个乡镇,但多聚于郁江。野生鱼类主要有(甫鱼)等,比较大型的经济鱼类主要有()、、。黄金1998年,横县面积为6759公顷,水产品总产量为21679吨。
横县境内的珍贵动物有属的穿山甲、、蛤蚧、蟒蛇()等。
横县第一产业
横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尤以粮、蔗最多。1985
横县茉莉花产业
年,全县粮食总产3.05亿公斤,甘蔗(包括)66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4.7倍和128.4倍。农业总产值24756万元(1980年不变价计),其中种植业产值16278万元。1950年至1985年,全县向国家提供粮食13.77亿公斤,年均3825万公斤,最多的1983年达9518万公斤,人均110公斤。1985年,全县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5.7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4%。种植业还为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9.1%的制糖业提供原料。蔗糖业提供的税利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7.7%。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起设建设科、农业局(科)等,主管农业生产。后又陆续设良种场、推广站、种子站、测报站、土肥站、农科所。在各乡(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村设专职农业技术员。1985年,全县农业部门有干部176人,其中技术干部143人(县37人、乡镇106人)。在技术干部中,有农艺师44人,农业技术员28人。[7]
横县第二产业
民国18年(1929年),横县(含原)工业,仅有铁器制造、木器制造、炮竹制造、酱料制造、酸卤制造、竹藤棕草制造、服装用品制造、雕刻和摄影共18家,从业人员41人。
民国19年,永淳县政府投资4万元(桂币),在永淳县城(现,下统称峦城)兴办文化用品制造厂,从业人员70人。同年8月,横县县城(现,下同)先后兴办度量衡制造厂(店)4间,从业人员10人;峦城兴办6间,从业人员15人。
民国32年,全县铁器制造者、木器制造者、陶器制造者、铜器制造者、竹器制造者、皮鞋制造者、土布制造者、土带制造者、布鞋制造者、毛巾制造者、草席制造者、炮竹制造音、酱料制造者、酸卤制造者、烟丝制造者、服装制造者以及民间酿酒、碾米、榨油、榨糖等制造者发展到904家,1187人。
民国38年,横州有县政府直接管办的横县电灯公司、横县印刷厂2间以及惠泰隆酱园、大昌正记酱园、均安酒坊、宝华茶厂、恒昌织布厂、陈益栈织布厂、朱名琛织染布厂和峦城有翁联栈织布厂、大米加工厂,百合有和隆锅厂、达裕锅厂,南乡有天亮锅厂、遂祥锅厂、合山锅厂、西津锅厂等私人经营或联合经营的工业企业。这些工业企业,除横县电灯公司和永淳的大米加工厂采用机器生产以外,全部都是使用手工工具生产。
1950年8月,横县人民政府接管民国县政府办的横县印刷厂和横县电灯公司。5月,林赞和、赖国祯、黄金海等19户,在峦城兴办峦城公益酒坊。同年6月,来亢宗在兴办福民织布厂。
1951年6月,灵山县平南锅厂的梁著光搬到南
乡兴办利华锅厂,8月,又与南乡遂祥锅厂以及西津锅厂搬到南乡合并,成立利群锅厂。峦城邓天郝、黎子雄在峦城分别兴办天兴号织布厂、黎子雄织布厂。11月横县印刷厂正式命名为地方国营横县印刷厂。
1952年2月,横县专卖公司接管峦城公益酒坊。同年4月,横县电灯公司改名为横县电厂。
1953年5月,峦城的黎植萱在峦城兴办黎植萱织布厂。8月建立中国茶叶公司广西省梧州支公司横县茶叶收购组。同年11月,峦城公益酒坊转为地方国营横县峦城酒厂。
1954年1月,横州福民织布厂和陈胜玉、蒙澡织布厂合并,成立先声织布厂。2月横州私营的宝华茶厂并入横县茶叶收购组,改名为公私合营横县茶厂,8月转为地方国营横县茶厂,12月中国茶叶公司广西省公司接收,又改为广西省。这一年工商业者学习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后,接受国家统购包销的11户25人,接受国家委托加工订货的有酱料、酿酒、碾米、纺织、土制锅头等59户122人。1955年2月,峦城翁联栈织布厂、天兴号织布厂、黎子雄织布厂、黎植萱织布厂合并,成立峦城联合加工厂。同年6月,横州私营的惠泰隆酱园、大昌正记酱园合并,成立公私合营横州大昌酱料厂。8月,广西省劳改局驻横县马岭劳改农场兴建谢圩糖厂。
1956年2月,南乡的合山锅厂和南宁地区办的邕宁镇龙锅厂搬到南乡并入利群锅厂,成立公私合营南乡锅厂。百合的和隆锅厂和达裕锅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百合锅厂。峦城联合加工厂改为公私合营峦城棉织厂。当年,参加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135户,586人(其中工人319人),资金231399元,组成合营企业26个。资本最多的是惠泰隆和新申米厂,前者资本万元,合营时投资8560元,后者元,合营时投资8857元。雇工最多的是朱名琛染织厂,1950年37人,合营时53人。资本最少的是利成号,合营时投资851元。
1958年3月,横县兴建第一个地方国营工厂横县淀粉厂。5月,槎江镇红星铁木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部分过渡到国营,成立地方国营横县农械厂。6月至12月,横县硫磺厂(12月改为地方国营横县化工厂)、横县造纸厂、横县造船厂、横县农药厂、横县水泥厂、横县玻璃厂、横县槎江炼铁厂、横县江口炼铁厂、横县江口化肥厂、横县六蓝加工厂、横县六景炼焦厂、横县云表糖厂、横县尖顾铅矿、横县水滴铅矿、横县昌六铅矿、横县那阳煤矿等16个地方国营厂、矿上马。8月,自治区兴建的西津水力发电厂破土动工。这一年,全县工业企业职工人数达2550人,总产值为1208万元(其中区办工业69.2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46元(区办工业4099元),发电量9.25万度,供电量8.85万度(其中工业用电5.06万度),茶叶341.45吨(区办工业),混合机制糖1248吨,黄片糖413吨,白酒1098吨,酱料606吨,锅头4.14万只,水泥1767吨,铁木制小农具1.92万件,木制家具0.98万件,人、畜力车2650架,棉布79.6万米,皮鞋1.6万双,制皮600张。1959年1月,地方国营横县农械厂改名为地方国营农机修造厂。5月,自治区驻横县国营良圻农场内兴建良圻造纸厂。8月,公私合营南乡锅厂和公私合营百合锅厂搬迁横州,合并成立地方国营横县锅厂。同年12月,专为西津水力发电厂施工所需而兴建西津动力厂。
1960年8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砖瓦厂。10月,公私合营横县峦城棉织厂大部分人灵和主要设备搬迁横州,并入公私合营横县棉织厂,改名为地方国营横县棉织厂。1961年10月,地方国营横县水泥厂、横县玻璃厂、横县那阳煤矿并入地方国营横县锅厂。1958年6月至12月上马的地方国营横县化工厂等16个企业和1960年8月兴建的地方国营横县砖瓦厂,全部下马。这一年,全县工业企业只有职工1689人(其中区办企业129人),总产值997.89万元(其中区办企业50.64万元),比1958年减少33.76%和17.39%。
1962年2月,横州均安酒坊并入横州大昌酱料厂,改名为公私合营横县大昌厂。
1964年6月,自治区办的西津水力发电厂1号机组发电。同年6月,横县电厂改为横县供电所。
1965年5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化肥厂。
1966年,全县工业企业有干部、职工1763人(其中区办工业445人),总产值3196.55万元(其中区办工业1784.3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8131元(其中区办工业40097元,县办工业10715元)。主要工业产品有:发电量24775.97万度(区办24774万度),供电量2986万度(其中工业用电1504方度,农业用电825万度,生活照明用电657万度),茶叶1099吨(区办工业),混合机制糖26105吨,黄片糖562吨,白酒972吨,酱料552吨,锅头25.46万只,钙镁磷肥8046吨,铁木制小农具1.65万件,木制家具3.55万件,人、畜力车1818架,棉布37.20万米,皮鞋2.33万双,制皮1145张。
1968年5月,西津动力厂下马。
1969年6月,在地方国营横县锅厂内增加钢铁生产,成立地方国营横县钢铁厂。10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菌肥厂。
1970年8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水泥厂。8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炸药厂。
1971年5月,筹建地方国营横县氮肥厂。
1973年10月,地方国营横县炸药厂下马。
1974年5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自来水厂。9月,地方国营横县氮肥厂建成投产。
1975年5月,自治区驻横县国营良圻农场兴建良圻糖厂。8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罐头厂。10月,横县建筑工程公司(大集体)兴办该公司直辖的石灰厂、红砖厂和水泥构件预制厂。
1978年,全县工业企业有干部、职工3295人(其中区办工业1195人,县办工业2100人,各占总人数的36.27%和63.73%),总产值11128.99万元,(其中区办工业7259.8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65.23%,县办工业3869.18万元,占34.77%),全员劳动生产率33775元。主要产品有:发电量万度(其中区办工业100025万度),供电量5011万度(其中工业用电2732万度,农业用电1149万度,生活照明用电1130万度),混合机制糖9213吨(其中区办工业3757吨),黄片糖1255吨,白酒1982吨(其中区办工业208吨),酱料1745吨,锅头28.71万只,碳酸氢铵15673吨,腐植酸铵磷9693吨,钙镁磷肥18656吨,铁木制小农具18.94万件,木制家具5.86万件,人、畜力车323架,交流电动机2465台,手扶拖拉机拖卡1140辆,动力粉碎机、动力碾米机1317台,棉布149.92万米,电炉钢3200吨,钢材4830吨,冷拔线材747吨。
1979年10月,地方国营横县菌肥厂转为南宁地区横县制药厂。
1980年6月,地方国营横县化肥厂转为地方国营横县白水泥厂。同年5月,横县革命委员会贯彻执行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共中央统战部等六个部门关于把原工商业者中的劳动者区别出来问题的请示报告》,对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后在企业内工作的14户、31人进行区别,结果,资本两千元以上,雇工4个人以上的工业者有朱名琛染织厂、达裕锅厂、和隆锅厂、大昌正记。惠泰隆、均安等6家,占有少量生产资料,一般不雇用工人,自己从事劳动,依靠劳动收入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手工业者4家;占有一定生产资料,雇用1-3个工人,自己从事劳动,以维持生活主要来源的小业主4家。从业人员中,定为其他劳动者的6人,小手工业者8人,小业主2人,学徒2人(其余定为原工商业者)。
1982年2月,筹建地方国营横县石塘糖厂,12月建成投产。
1984年6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汽车修配厂。
1985年1月,筹建地方国营横县峦城糖厂,1986年12月建成投产。
1985年,横县工业企业属自治区办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茶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津水力发电厂、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营良圻农场造纸厂、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营良圻农场糖厂。列入县办地方国营的有:横县糖厂、横县石塘糖厂、横县峦城糖厂、横县钢铁厂、横县锅厂、横县氮肥厂、横县水泥厂、横县白水泥厂、横县食品厂、横县制药厂、横县罐头厂、横县棉织厂、横县印刷厂、横县农机修造厂、横县汽车修配厂、横县自来水厂、横县供电公司、横昌矿产公司。列入轻工部门大集体的有:横县木器厂、横县五金厂、横县皮革厂、横县标件厂、横县机电厂、横县铸造厂、横县松脂厂、横县服装厂、横县印制厂、横县羽绒厂。列入基建部门大集体的有:横县石灰厂和横县水泥制品厂。全县总共34个厂,干部、职工7236人(其中区办工业1415人,县办工业5722人),总产值16315.41万元,比1978年增长46.6%(其中区办工业8603.41万元,增长18.51%;县办工业7712万元,增长99.32%)。全员劳动生产率22548元,下降33.24%(其中区办工业下降6.25%,县办工业下降26.85%)。这一年的主要产品有:发电量107626万度(其中区办工业106967万度),比1978年增长7.04%,供电量增长1.21倍(其中工业、农业和生活照明用电分别增长1.27倍、8.18%和2.23倍);混合机制糖和自酒增长2.9倍和37.45%;酱料和碳酸氢铵增长12.49%和89.44%;人畜力车和手扶拖拉机拖卡增长2.84倍和27.05%;黑色水泥和6.5公厘冷拔线材增长2.62倍和4.87倍;电炉钢和8公厘轧钢材增长3.22倍和35.68%;锅头和棉布下降19.89%和3.28%。这一年生产白色水泥5510吨,园钉292吨,石灰2900吨,水泥预制件2100平方米,水果罐头1483吨,板兰根冲剂274.31万块,罗汉果止咳冲剂635.84万块,五花茶冲剂223.16万块,石林通片1039.47万瓶。
1985年,各项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县办工业总产值:制糖占33.74%,食品占13.62%,金属占11.55%,建材占8.25%,化肥占5.77%,皮革制品占4.11%,机械占3.7%,制药占2.36%,纺织占1.47%,印刷占0.98%,木制品占0.88%,电力占1.56%,自来水占0.44%,其他占12.57%。[8]
横县第三产业
公元前206年横县已有商业活动。
1887年,横县圩场,装卸商品之埠头遍布全县。乾隆十一年(1887年)的《横州志》记载:“横(县)之境,距城各百里,而遥为圩场者凡三十,至贸易米、盐之谓埠,则十而有三。三十圩即横州、谢圩、滩头圩、乔庆圩、云表圩、安乐圩、石罅圩、那阳圩、罗凤圩、木山圩、荒岭圩、博合圩、邓村圩、六加圩、筋竹圩、江口圩、南乡圩、西宁圩、飞龙圩、石柱圩、小里圩、莲塘圩、龙头圩、复旺圩、陶圩圩、石塘圩、校椅圩、青桐圩、花桥圩、刘公圩。十三埠是:清江、学前、小里、逢湾、西津、飞龙、平佛、滩头、南乡、甜菜、平塘、米埠及盐总埠。
民国22年部分关于商业的记载,以百合为中心,其次为县城,再次为南乡,全县商店214间,资本总额22893元(横县当年每担稻谷集市成交价5.64元,相当于4259担谷的价值)。入口货以洋纱、火油、生盐为大宗;出口以谷、米、牲畜、油料、茶叶方大宗”。民国32年编的《横县志》第五册中记载:民国29年全县有24个圩场,其中有23个圩场设有商店共1085间,资本总额2711788元。[9]
1949年前,横县没有科技专管机构1959年县人民政府始设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和管理全县科学技术事业,随后还成立科学技术情报站。1979年2月,成立县,负责团结、组织和协调16个科技学会的活动事宜。1985年,全县有各系列各类专业科技人员1427人,其中获中级技术职称的74人,初级技术职称的463人,技术员890人。有422名科技工作者,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科技工作20年以上,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劳动人事部和中国科协颁发的荣誉证书,有从事农、牧、渔业技术推广工作达25年以上的43名科技人员、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和纪念章。[10]
三国时,吴国任太守。他重儒雅,兴教化,首次
以诗书教导士民,横县(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幼芽从此萌发。唐代林著任横州刺史,进一步振兴文教。宋代政和元年(1111年),开始设置教授,元代又陆续专设儒学教授、、等专职官员,专门管理教育事业。明代废教授,改设州学正、训导各一员,县教谕、训导各一员,仍有专官管理教育。清代沿袭明制。明清两代又立书院,置义学,创社学,兴私学,学校体系较为完整,规模有所扩大,规章制度也较为完备,一些廉明州官崇儒重教,或捐俸兴学,或亲自讲演,或时加督课,又有一些退隐园林的官员在家设馆教学,乐育后代,故城乡文化事业得以进一步发展,“人文风土已与中州无异”。清末,教育事业逐渐衰落,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戍政变后,本县(州)废科举、兴学堂,学正、训导先后裁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设,设总董一员,劝学员2员,按州牧指令综理包括办学经费在内的兴学事务,把全县(州)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学区,由劝学员深入各区劝导,遍设小学。宣统二年(1910年),到处兴新学。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劝学所所务停顿。
民国以后,各级学堂改称学校。民国5年(1916年)复设劝学所,总董改称所长,除设劝学员2人外,增设书记1人,各学区则成立学董会。10年以后,学校改授,进一步讲科学,轻经训。11年劝学所改为地方教育局,所长改称督学;12年复改为劝学所,仍称所长,增设劝学员1人;13年将劝学所改组为教育局,设局长1人,督学员3人,事务员3人,书记2人。22年实行裁局设科后,撤销教育局归并入县政府第三科管理。35年除设科长1人、科员2人、办事员2人外,还设督学3人,协助办理教育行政和教育督导事务。
1949年10月,横县人民政府首先在已经解放的西区全部和北区、南区的部分乡村,行使人民教育行政权力。同年12月全县解放后,在县人民政府内设文教科,设正副科长2人,专职干部4人,各区设文教助理1人,管理全县文化教育事业。1953年后,把全县划分为47个学区,每学区设辅导员1人,协助县、区行政管理广大农村小学。1956年文化、教育分科。教育科增设二层机构——县。1958年,文化科、教育科合并为文教局,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专职干部6人。1964年,撤销文教局,分别成立教育科、文化科。教育科设正副科长2人,专职干部6人,各区(镇)仍设文教助理(干事)1人。
“文革”期间,撤销学区,教育遭受严重破坏。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撤销教育科,教育行政事务由革命委员会政工组统管。1970年在政工组内设教育领导小组,设正副组长3人,专职干部3人。1972年撤销教育小组,建立教育局,各公社(区)设教育辅导组。1985年,教育局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党支书1人,下设秘书、政工、普教、财务四股,专职干部7人,各乡(镇)除设文教干事1人外,把原教育辅导组改为乡(镇)教育辅导站,设站长1人,专职辅导员2~4人,业余教育专干1人,教育会计1人,协助县教育局和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日益发展的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工农业余教育,进一步改革县、乡两级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全县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县有高完中,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初等教育,全县36.88%的劳动力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水平。[11]
横县文化,源远流长。自汉置安广县以来,历代中州的一些文人学士、名人官宦,如汉代伏波将军、名宦,三国,唐代名宦,宋代文学家、名宦、,明代进士、刑部主事、地理学家等,都到过横州,将中州的文化习俗南传,给横县以影响,使横县的文化习俗与中州大同小异。1949年以前,横县的文化艺术活动,多由社会团体或群众自发组织。
据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横州志》记载,每逢元宵节,衢户灯彩、笙歌、演扮、台架、聚饮、嬉戏为乐。南乡北帝庙戏台碑文也有“嘉庆十一年岁次丙寅仲冬立天上帝庙前创建戏台神人同乐”的记载,当时搭台演戏成了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相当活跃。民国25年(1936年),外地到横县演出的有27个戏班。此外,文化活动还有、、、、庙宇诞期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横县的文化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50年县人民政府设文教科。1956年文教分科设教育、文化科。1958年并为文教局。1964年复分设文化科。1970年改为文化局,设正副局长、办事员、会计等人员,专管全县文化事业。50年代,文化工作主要配合党的各项中心任务开展活动,兼搞图书借阅。年,全县掀起演《刘三姐》热。“文革”中文化工作受到严重摧残,主要演唱八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文化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以创办城乡文化中心为主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取得了新的成绩。1979年,全县20个公社除水上公社外,都建立了文化站。从1979年到1985年,全县文化基建投资391万元,相当于建国后30年总投资额的8倍。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新华书店、电影公司和电影院、文工团,22个乡镇都有了文化站,其中建成8个城乡文化中心。299个村(街)、1782个自然屯,有136个村屯建立了文化室和386个文艺演出团队。全县文化系统有干部职工381人,农村业余文艺骨干21910人。拥有文化活动场地39.5万多平方米。[12]
横县有汉语、壮语两大语言。汉语方言比较复杂,有桂南(客话、村话),(、麻介话、),普通话,。壮语分为横南壮话和横北壮话。壮汉民族交往多是讲客话,白话和壮话次之。
(1)客话(村话、土白话) 属桂南平话。主要分为百合土话、横州土话、陶圩土话和峦城土话(又称永淳话)。分布在附城、百合、那阳(有22个声母、57/54个韵母和10个声调)3镇大部,马山乡和横州(有23个声母、56个韵母和10个声调)、六景、良圻、板路、峦城、石塘、灵竹、陶圩、云表、莲塘、平马、马岭、校椅、平朗、镇龙等乡镇的部分乡村,98%以上的人会讲,1998年用作母语者约66万,约占汉族的95%,占全县的63.86%。
(2)新民话(涯话 、麻介话) 属客家话。操新民话的人祖籍绝大多数是广东、福建,分布在横州、附城、峦城、新福、飞龙、百合、石塘、灵竹、那阳、云表、莲塘、校椅、平朗13个乡镇的部分地区,1998年使用人口约8万,占8.24%。
(3)白话属粤语邕浔片。分布在县城,横州、六景、良圻、南乡、峦城、飞龙、百合、石塘等乡镇的部分地区和某些厂矿。
(4)北壮语邕北方言分布在石塘、灵竹等镇大部,六景、良圻、新福、飞龙、陶圩、云表、莲塘、平马、马岭、校椅、镇龙等乡镇的部分地区。本县壮语又以郁江为界,分为横北壮话和横南壮话。横南壮话包括南乡、飞龙、新福、平朗、峦城等乡镇。横北壮话,以平马、良圻、六景以及石塘乡芦村片较为相近,校椅、云表、镇龙、灵竹、石塘、陶圩、莲塘等乡基本相同。横南横北壮话的主要区别是调值的不同。[13]
1949年前,横县、永淳各有1间县卫生院,百合、南乡、校椅各有1间分院。横县卫生院有院长和医务人员等14人,设有普通留医室、特别留医室。两县医疗单位共有8张病床,21名医务人员。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比较簿弱。社会上以医为业者不足百人。镇龙山区,患病者要步行二三十公里路到山外的邓圩、灵竹、校椅圩看病买药。县内常有、、等流行病发生。
1952年,县人民政府设立卫生科,工作人员2-6人,接着成立。“文革”期间,卫生科和爱卫会被撤销,在县革命委员会内设卫生服务小组。1972年,恢复卫生管理机构并改名卫生局,设局长1人,副局长2-3人,工作人员4-6人。同时恢复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主任1人,工作人员1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卫生工作进行了改革。一是调整、充实了各个卫生机构的领导班子。县人民医院、中医院、防疫站、保健站和22个乡镇卫生所,按照干部“四化”的要求,到1985年共调整了领导班子成员116人,其中具有大中专文化水平的61人,年龄在40岁以下的42人。二是抓了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全县医务人员在“文革”中的冤假错案共47起已全部平反,符合农转非条件的24名医务人员的家属,已办理完毕。三是做好卫生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从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责、权、利的关系,采取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考工考勤的管理责任制。改变坐等病人上门为积极下乡巡回治疗和增加门诊,方便了群众。仅1985年上半年就收入30多万元,比1984年同期增收了10多万元。中医院和峦城中心卫生院还试行干部聘任制和工人合同制。此外,还认真抓了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抓了《》的宣传、贯彻、落实,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抓了防疫、保健工作等。1985年,全县各类卫生机构有54个,干部职工1018人,其中有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746人,余为管理和工勤人员。全县22个乡镇都成立卫生协会,共有会员1000人。[14]
,景区位于县城之北、离县城48公里
,距南宁118公里。海拔1140米的大圣山的南麓,以山雄瀑奇、谷幽林茂的英姿在广西独树一帜。公园地质古老,砂岩峰林雄伟俊秀,海拔多为400至700米。林中植被繁茂,植物达960种,古木奇卉繁多;野生动物150多种,当中不乏珍稀。
公园里溪谷纵横,大小瀑布20多处,汇成群、奇、壮、美的大观。在2.5平方公里内分布着十多条落差30多米,宽20多米不等的瀑布。瀑布以&群&为特色,相距100-300米。
主要景点有:群龙迎宾、双龙戏珠、紫龙相会、九龙入宫、龙女吐珠、神龙庆殿、白龙山潭、金龙垂涎、青龙点水、环观林海、密林探幽、赤壁列阵、龙狗巡山等。
,西津湖旅游风景区位于横县县城
西南,因而得名,离县城5公里,距离广西首府南宁120公里。湖东西长100多千米,南北一般宽1400米,水面积达240平方千米。
2005年西津湖旅游风景区通过了首批“广西工业旅游示范点”评审,2006年通过了“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景区”评审,同时该景区又是南宁市科普教育基地、横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横县宝华山,因其位于县城的南面3公里,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南山”,即横县南山。《横州志》载:&山耸而奇,灵而秀,郁葱而伟丽,泓清而泉洌。&
宝华山是县内除乌蛮山外又一座集自然风光与名胜古
迹于一体的山峰。其因建有,且传说明代靖难后在山中隐居15年而驰名史学及宗教界,历代游人均以一睹明皇圣迹为快。
“宝华朝烟”素列“横州八景”,与山中的森林珍稀、应天寺、猴子岩、及登顶远眺同为游历此山主要的观赏内容。
风景区地处云表站南东3公里,由郁江北岸的和郁江南岸的,距县城30公里。
伏波庙始建于东汉后期,重修于北宋中期。南北依次建钟鼓楼、牌楼、前殿、祭坛、中殿、回廊、后殿。整个建筑布局严谨,雄伟庄严。伏波庙是珠江流域同类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者。
庙原占地33330平方米,面积936.7平方米,由南至北依坡势逐建钟楼、牌楼、前殿、中殿、回廊、祭坛、后殿七大部分。其中,回廊与殿堂以小院相连,构成一完整的整体,在空间上收到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屋檐斗拱是庙中令人瞩目的建筑工艺之一,各类柱、座、梁、杆、门、窗、屋脊的木、石、浆类雕饰及院落山墙、屋墙的壁画也不愧为庙中杰出的
艺术产物。
,指横县的东部郁江下游的一个十里长滩,与隔江相望。1944年的隆冬,横县自卫第一大队370人、东区自卫联队376人和镇江乡、北区的自卫队与日军华南方面军独立步兵第24大队200多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后共击毙击伤日军近100人,日军大队长度部市藏中佐被击毙。[15]
六景泥盆系剖面是我国著名的标准剖面,也是世界著名的泥盆系标准剖面。它位于横县西北部的附近,距自治区首府南宁约50公里。
剖面起点始于六景镇北面的霞义山,往南通过火车站再转向东南的谷闭村和那祖村,全长约3.5公里。在远古时代,六景地区是浩翰的重洋,沉积古生物的遗骸有5000多个属种,形成相叠岩层70多层;到泥盆纪后期,经过天翻地覆的&海退&,终于沧海变桑田。
六景剖面已列为自治区重点自然保护区,其沉积化石类型之丰富,岩层发育之完整连续,加以保存之精美,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是国内外研究古生物学、地质学、沉积学、的理想场所,中外学者和游人接踵而来,霞霓山将成为科研、探险、旅游、度假的要地。山上有仙姑庙;附近有三叠石、布文岩、道庄贝丘遗址、官山生态园等景点。[16]
横县被茶业界和新闻界誉为“中国茉莉花之都”,茉莉花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品质高。
此茶产自县城南面宝华山及附近的六旺、桐油等
南山白毛茶
村,相传为明朝建文帝植,传种至今,故亦名圣种白毛茶。曾获巴拿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二等奖。此外,横县绿茶也较有名。全县茶园约有731公顷,年产茶约250吨。
种植面积10万亩,栽培品种有黑叶荔、禾荔、香荔、三月红、龙荔、糯米糍、朱砂等。其中以三月红、黑叶荔、香荔、糯米糍最为盛名。
是横县又一大传统特产,古时就为进贡之品。1999年,种桑养蚕较多的有马岭、云表、灵竹等地,年产蚕茧250万公斤。
主要产于马山乡,故又称马山蜜梨,果色橙黄,肉细嫩,质脆味甜如蜜,食时不用削皮。年产量约100万公斤。
主要产于莲塘、陶圩、百合、附城等地,年产10万吨左右,其肉脆多汁,清甜解渴,质优者,人站立手持果蔗轻放跌地,蔗可自然断成几截。
主要产于镇龙,肉厚麻辣,除食用、调味外,还可作酱料,干姜可作药用,年产量约100万公斤。
主要产于南乡、峦城、附城等地。其茎粗大如碗,似大佛之手,故又称佛手大头菜,年产约200万公斤。其精品称五香头菜,菜块大,肉脆而芳香,有&土鱿鱼&之称。
又称,主要产于百合,年产30万张。关草长而坚,经编席艺人之手,编织成各种规格草席。百合席经久耐用,垫睡冬暖夏凉,并有郁香之味。
横县鱼生在横县有史以来就是一道名贵的美味佳肴。用鱼生招待尊贵的客人,是当地接待客人的最高规格。
是民间特制食品,广西知名的传统风味名小吃。相传起源于端午粽子,横县人经历代加工,至唐宋已广为享用。横县大粽是广西横县人欢度新春佳节的主要食品之一,家家户户必备。在过年家庭团聚,餐桌上有大粽,即是“一家众人从年头到年尾都大团圆,不缺少一人”的吉利之意!所以,横县有“无粽不成年”之说。横县大粽,曾连续两届获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金奖。
横县芝麻饼
横县芝麻饼以其香酥的特色而誉满秦晋。
横县粉利大多数的横县粉利做成圆柱形,半径大概是4厘米,长25厘米左右,呈白色,为了美观,横县人们常用几个小穿心筒绑成花状,拌“红花粉”后如盖章一样,在粉利顶表面盖上几朵“花”。
横县年糕逢年过节吃的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年年高升”新希望。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南宁文化产业信息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县级公务员工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