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金钱的看法核生化武器的看法

你是如何看待孙子兵法“全胜”思想的?谈谈你的看法
  孙子的全胜思想是关于以万全之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胜利的理论.它要求决策者利用全破辩证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敌人屈服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它的核心思想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即谋划要从全局出发,这就要懂得全与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万全之策.其手段主要有伐谋、伐交与伐兵相结合.  孙子认为:"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这里所说的"全"是保全,"破"是用武力将敌人击败.孙子这段话中包含这样的思想:最理想的目标是使敌人整个国家都投降;不行,就破敌一军,使敌人一国投降;次之,破敌一旅,使敌人一军投降;再次,破敌一卒,使敌一旅投降;乃至破敌一伍,使敌一卒投降.这就是孙子的"全胜"思想.可见,孙子"全胜"概念确切含义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牺牲而获得全局性胜利.他已认识到了"全"与"破"相反相成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力争完满的"全";在实践中,则主张"全""破"结合,以"小破"求"大全",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敌屈服于我,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这就在全破问题上实现了理想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孙子虽然提出了全胜思想,但对如何实现全胜,讲得不够具体,后人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攻心战、经济战、联盟战等.  攻心是达成全胜目的的重要手段.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兵书《军志》中就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话;《孙子兵法》中也讲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攻心"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孙膑最早提出来的.据唐代人杜佑撰写的《通典》中记载,孙膑曾对齐王说:"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古人所用的攻心谋略中有两个最主要的手段,一是软攻心,古人称之为"文伐";一是硬攻心,古人称之为"威慑".什么叫文伐呢?文伐是《六韬》里的话,意思是用柔性手段消弱敌人,为对之进行军事打击创造条件.其基本特点是"因其所喜,以顺其志".比如,敌人骄傲自大,就吹捧他,使他忘乎所以;敌人利欲熏心,就用金钱收买他,让他为我所用;敌人喜欢美色,就用美女去诱惑他,叫他心昏神迷,颠倒是非.如春秋末年越王勾践送西施给吴王夫差;战国时,秦将王翦用离间手段使赵王杀死李牧;明末皇太极用反间计使明朝的崇祯皇帝杀死袁崇焕等,都属文伐.  威慑的含义是显示威力和使用这种威力的决心,以使敌人畏服.用孙子的话说,叫"威加于敌".威慑仍是现代人们对敌斗争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国防大学教官哈伦·厄尔曼等人说,他们提出的"震慑"理论就源之于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美军将这一战略思想贯穿于伊拉克战争的始终,为瓦解伊军士气产生了巨大作用.  全胜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谋略叫"经济战",即用经济手段达成不战屈敌,或为军事上战胜敌人创造条件的目的.这个思想在我国古代托名管仲作的《管子》一书中就有记载.现在美国经常使用这一手段,叫做"经济制裁",用以对付它的对手,以此达到不战而屈敌或削弱对方、达成"胜于易胜"的目的.  中国古代的联盟战略思想也很丰富,如战国时代的连横、合纵;三国时代的多极斗争谋略等.它是多极斗争的产物,使用者利用盟友借力打力或宣示自己的强大以使敌畏服.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阿富汗战争前100天内,美国总统布什为了取得盟友的支持,至少会晤了51个国家的领导人,争取到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40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从而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构成了巨大压力,并因势借力打击主要敌人,将己方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出现核武器后,孙子"全胜"思想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观点受到世人重视,成为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制定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据.  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80年5月出版的《真正的战争》一书中,讲到了他施行的"以正合,以奇胜"的对苏新战略.所谓"以正合"就是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加强西方的联合与苏联正面对峙;所谓"以奇胜"就是依靠西方的经济实力、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分化瓦解苏联等国家,用表面的"缓合"达成"退一步,进两步"的目的.  孙子全胜思想在战役战术层次上也有广泛应用.据媒体报道,在伊拉克战争中,担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的汤米·弗兰克斯是个熟读《孙子兵法》的人.  战后,弗兰克斯在接受英国《防务新闻》记者采访时讲到,早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美军就派特工人员深入到伊拉克境内了解驻守巴格达周围部队的情况,包括这些部队的兵力、其高级将领和一般军官的姓名、家庭住址和通讯联络方式等,在此基础上,美军特工人员对这些官员有针对性地展开攻心战,要求他们与美军合作.如果他们接受了美军的条件,就会获得巨额的美元回报,他们的家属也会得到保护,战后,美军也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美国人还许诺,如果他们愿意的话,还可以让他们加入美国国籍或让他们在未来伊拉克过渡政府中担任一定职务等等.弗兰克斯算了一笔帐:发射一枚精确制导导弹的成本是100万至250万美元.如果用一枚导弹的成本,就可以收买伊拉克军队的高官,让他们下令部下放弃抵抗,从而避免巷战造成的人员伤亡,并迅速取得胜利,这不是非常划算吗?弗兰克斯说,美军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奇效,巴格达之役打响后,许多伊拉克军官和他们手下的士兵们都纷纷脱下军装,化装成老百姓如鸟兽散般各奔东西,萨达姆的"王牌军"--共和国卫队就这样被悄悄地"蒸发"掉了.  三、《孙子兵法》的"战胜"思想及其在战争指导上的应用  战胜思想是关于通过战争手段夺取战争胜利的理论,是《孙子兵法》中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内容,它总的要求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即掌握战争主动权.为此,要识常变,讲仁诡,知虚实,用奇正,懂专分,辨久速,晓迂直,兼攻守等.  (一)识常变  兵家权谋中的灵魂是知常变.常是常法,变是变法.《孙子兵法》中讲了大量的常法,即用兵的一般规律.如"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等,这些都是常法,是关于作战指导的一般规律.但在很多情况下,未必都是如此.比如,"归师"并非都不可遏,"围师"也未必都要留阙口.东汉末年,曹操征张绣引军撤退,张绣手下有个谋士叫贾诩,很有头脑,张绣第一次追击曹操时他极力劝阻,张绣不听,结果因曹操预有准备而遭到失败.第二次,张绣不想追了,贾诩却劝他追,结果张绣军因曹操放松警惕而获得胜利.可见归师也不是绝对不可遏.包围敌人也不一定都留生路,力量上占绝对优势,不怕敌人作困兽斗,将其围得铁桶一般,也可以瓦解敌人意志,迫其投降或聚而歼之.如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大兵围困北平,使敌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从而迫使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即是如此.孙子在讲常法的同时,强调"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就是要人们懂得变法 .  (二)讲仁诡  有人认为,《孙子兵法》只讲诡,不讲仁.这种认识有片面性,实际上,《孙子兵法》是既讲诡,也讲仁的.《孙子兵法》的仁是智者之仁,而非迂腐之仁;《孙子兵法》的诡是仁者之诡,而非不仁之诡.仁与诡互相界定,互相为用,仁为诡主,诡为仁用,以取得和保持战争的胜利为目的,这就是《孙子兵法》仁诡辩证统一思想.这是中国古典战略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  在现代战争中,同样也必须既讲仁,又讲诡.现在一些西方强国非常重视对军事欺骗的研究,如美国1982出版了一本《战略军事欺骗》的书,英国1996年出版了一本《军事欺骗艺术》的书.这两本书都以孙子的"诡道"思想为宗.英国人庞森比在《战争时期的谎言》一书中公然声称:"在战争时期,不重视欺骗是一种疏忽,怀疑谎言是反常,说明真相是犯法."在伊拉克战争中,交战双方都制造了大量谎言.美国政府说的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武器至今还未找到证据,但这却成为其入侵伊拉克的一个极具煽动性的理由;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在美军进入巴格达之后,还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这是伊军为诱敌深入设下的"圈套",以致我们的一些专家在那样的形势下还做出了"好戏还在后头"的错误判断.一些西方国家在进行战争的同时,也搞一些所谓"人道主义援助"之类的活动,以收买人心.可见,仁诡两种手段兼施,是古今中外成功战争指导的不二法门.  (三)知虚实  虚实是指敌对双方兵力的大小、众寡,士气的高低、凝散,军队的治乱、劳逸,兵势的锐钝、勇怯,部署的主次、坚瑕等.识虚的目的是为了击虚.击虚是指打击敌人虚弱而要害之处.避实击虚并不是说对敌之实处就不打,而是通过击其虚,孤立震慑其实,使敌人的实向虚转化,然后再实施打击.另外还可采取分敌之法,将敌人各个击灭.孙膑围魏救赵采取的就是这一谋略.  避实击虚原则在现代战争也被广泛运用.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英军舰队不在阿根廷军力较强的斯坦利港登陆,而选在只有50名守军的圣·卡洛斯港,即是为了避实击虚.印度人写的《印度军史》中说,印军之所以能取得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成功地运用了孙子避实击虚的打法.  (四)通奇正  《孙子兵法》最早完整地提出了奇正理论.这一谋略原则几千年来一直被兵家视为至圣的妙谛.奇正是针对人们常规思维所形成的定势,用非常规思维方式取胜的一种谋略.奇正理论的精髓是"奇正相生",即以奇为正,以正为奇,变化无穷,使敌莫测.出奇制胜的要义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奇胜原则的主要特征是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与敌变化而取胜",反对墨守成规.如果死守预先规定好的奇正,而不知变化,就会正也不是正,奇也未必奇,因为这本身就违背了奇正原则.  《孙子兵法》关于奇正相生的原则在现代战争中受到了高度重视.如1982年8月 20日美国陆军颁布的新版《作战纲要》,首次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这一理论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主动、纵深、灵敏和协调.纲要的第二章直接引用了孙子名言:"兵贵胜,不贵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两句话的要义就是出奇制胜.1986年,时任美国国防大学校长的理查德·劳伦斯中将来中国国防大学作关于《空地一体战--纵深进攻》的讲演时,也明确指出,这一作战理论所根据的原理就是《孙子兵法》的"奇正之变"和"避实击虚".这一理论成为美军作战的重要指导思想.  (五)善专分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专分命题.专分的精义是集中我的兵力,分散敌人的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灭.  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分散之敌,是《孙子兵法》中一个突出的思想,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用五个指头分别去打人,不如握成拳头一次打出去有力.但如果敌人也握成了拳头与我相对时,孙子主张,不要和敌人去拼拳头,而是设法使他的手张开,即所谓"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在局部上形成我以十攻一的态势,这样就可以各个击灭它.那么,如何让敌人自己分散自己的兵力呢?孙子的方法就是使敌所备者多,所备时间长.我不让敌人知道我何时何地与他交战,使他到处设防,长期准备,敌人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必然分散,所谓"无所不备,无所不寡",敌人备的时间长了,就会松懈麻痹.在兵力部署上无所不寡,在精力上又松懈麻痹,也就无时、无所不可击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打"人海战术"已非上策;但集中"火力"却往往是必须的.这里需要的是对孙子原则的灵活运用.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对敌实施了空、地、海、天一体多维联合打击,即体现了集中火力的原则.战争开始时,美军在阿富汗周边地区和海域集结了5个航母编队,700多架战机和近8万人的兵力,对塔利班政权和"基地"恐怖组织进行了猛烈的联合打击.仅从日到12月17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军就出动战机5000架次之多,投射炸弹1.2万多枚,分别从太空、高空和空中,从海上,从陆地对敌实施多层面、多方向、多方式的攻击,使敌很快失去大规模反击能力.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发射巡航导弹约800枚,总投弹量约2万多枚,其中精确制导导弹弹药占总弹药量的70%,动用军用卫星达90多颗,都大大超过阿富汗战争.这些均体现了集中火力打击要害的思想.这种打击方式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将会在战场上反复出现.  (六)懂久速  对久速这对范畴,孙子有明显的倾向性,就是贵速贱久.这是有道理的.一是从当时国家承受能力和后勤供应困难角度考虑,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的战争,会使"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时间过长,国家承受不起,二是防止诸侯"乘其弊而起",陷已于两面或多面作战之中,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三是从战争自身特点出发,只有突然袭击才能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取得胜利,这是由"兵之情主速"这一客观规律决定的.  打现代战争,一般进攻方仍多利于速战,而防御方则多利于持久.美国人主导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吸取了越南战争的教训,都以速战速决为指导思想,竭力避免陷于长期战争之中.美国攻打阿富汗战争前,塔利班政权制定的战略就是与美国人打持久战,企图使美国再走一次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老路;而美国则是力争速决,一举将塔利班政权击垮.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取了哈伦·厄尔曼等人提出的"快速主宰"理论,绕开一些城市,快速赶路,直趋巴格达,这与孙子的"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兵贵胜,不贵久"的思想相吻合.  (七)晓迂直  孙子在《军争篇》中提出了以迂为直的思想.迂直的本意是绕弯路和走直路,后来被引伸为间接手段和直接手段.  为什么走迂远之路的人可以比走近直之路的人后发而先至呢?这是因为迂和直这对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比如迂远之路险阻少,敌人少,我通过的时间反而可能短.直路上险阻多,敌人重兵防守,我通过的时间反而会长.绕弯路可以出敌不意、攻其不备,所以往往能够胜过走直路的人.孙子感悟到了这一转化规律,因此才提出了这一具有深刻哲理的范畴,使之成为战争指导的一个重要原则.古人掌握了这一原理,常用间接手段达到直接手段不能达到的目的.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就是因为受到了孙子这一理论的启示而提出来的.海湾战争中,联军陆战部队和空降师避开伊拉克正面防线,迂回到伊拉克集结在科威特部队的侧后,并将他们迅速包围,他们称之为打"左勾拳",也是对"以迂为直"思想的成功运用.可见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  (八)兼攻守  攻守是作战的基本方式.孙子既强调进攻,又注意防守,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攻守理论.  《孙子兵法》认为,部队深入到敌国作战,能充分强化士卒的凝聚力和斗志;还可以"因粮于敌".进攻速决的最好方式是突然袭击,"其疾如风","动如雷震",为了达成突然袭击的目的,要秘密决策,隐蔽准备;必要时,实行纵深奔袭,"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以巧成事.在攻守这对范畴中,《孙子兵法》更青睐于进攻.  但《孙子兵法》并非只强调善攻,它也主张善守,即善于防御作战.如,它要求"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为了取得防御作战的胜利,必须首先做好战争的准备;在兵力部署上要重点守备,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机动兵力,以适应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反对"所备者多",更反对"无所不备",认为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次,强调发挥防御作战的优势,"先处战地","以逸待劳,以饱待机",利用有利的地形,搞好防御伪装,制造假象,欺骗敌人;再次,在防御作战中灵活用兵,在敌"整众而来"时,先夺其所爱,以调动敌人,以攻为守,破坏敌人的进攻企图;或坚守不出,"画地而守",使敌不得与我战等.《孙子兵法》的防御作战思想,在其军事思想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不应忽略.  在现代战争中,也必须攻守兼施.消极防御,盲目进攻,都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现在美国人所说的"非对称作战"就是弱者在防御中实施进攻的一种手段.美国国防部对"非对称作战"下的定义是"以集中力量攻其弱点来对付敌人的强大".美国2001财年《国防报告》中指出了非对称威胁的4个方面:信息战、核生化武器、弹道导弹和恐怖主义,并提出了以非对称对付非对称的作战指导原则.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无论强者,还是弱者,都有个如何在防御中实施进攻、在进攻中作好防守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比过去的地位更为突出,重要性更大,情况更为复杂,手段更为先进,因此这是现代战争条件下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9·11"事件就是一次典型的弱者对强者的非对称作战.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9.11"事件后,美国又掀起了一股"孙子热",仅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译《孙子兵法》在一个月内就卖出了1.6万册,在美国畅销书排名榜上高居第二位.这说明美国人非常重视从《孙子兵法》中寻找非对称作战的理论武器,以做到攻防兼备.  由于《孙子兵法》整个理论体系都是以"胜"字为核心构筑的,所以也有其难免的局限性.比如,为了胜利,它主张可以掳掠,可以愚化士兵,可以把德政当作夺取胜利的手段("令民与上同意")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孙子兵法》关于先胜、全胜、战胜的思想对现代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古人说:"难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古今中外的战争样式、具体战法会有很大不同,但关于战争指导的一些原理却是相通的.《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的一般规律,对于今天的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仍具有指导意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现在的位置: &
海湾战争材料分析题
来源: 时间:
篇一:海湾战争――试题 第一节 海湾战争 一、填空题 1、(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爆发的投入(新式武器种类)最多、(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综合协调性)最强的第一场现代化局部战争,它揭开了(高技术战争)的序幕,标志着战争从此进入一个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新时代。 2、(海湾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和供应地,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65%),是(美)、(欧)、(日)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石油能源供应地,是这些国家的能源生命线。 3、中东地区位于(欧)、(亚)、(非)三洲连接地区,拥有搏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国际水道,外运石油的(90%-95%)通过该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4、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20 )个特大的油田,有( 11 )个在海湾地区。 5、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 6、把东方国家按照距离欧洲的远近可划分为(近东)、(远东)和(中东)。 7、海湾地区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阿曼)、(卡塔尔)等八个国家。通称海湾国家,总面积约为(48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9159万)。 8、(1991)年1月17日凌晨2时40分,停泊在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向伊拉克防空阵地、雷达基地发射了百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爆发。 9、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以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参加多国部队的国家达到了(39)个,兵力达(80)余万人。与多国部队对垒的伊拉克也动员了120万兵力。 10、著名军事专家、国防大学张召忠教授认为,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 二、简答题 海湾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答:(一)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二)美苏关系缓和,地区冲突中美苏对立的阴影消失 。 中东素称“五海三州”之称,五海、三州分别是指 答:五海:里海、红海、地中海、波斯湾海、阿拉伯海;三州:欧洲、亚洲、非洲。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主要原因是: 答:(一)领土纠纷;(二)、关于石油政策;(三)、债务问题。 海湾战争对伊拉克、美国、世界三方面的影响: 对伊拉克的影响: (1)、伊拉克经济上受到严重的影响;(2)、伊拉克军事上受到的严重影响;(3)、伊拉克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对美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敢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本次战争使得美国在军事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 对世界的影响:打破了世界的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战争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是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加速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的进程。 三、论述题: 1、海湾战争的特点: 答:(一)空袭与反空袭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对战争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导弹战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是战争中火力打击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三)、战争双方针锋相对的战略运筹各具特色 伊拉克采取了以下战略:1、吞并掠夺的强权战略 ;2、有限实力恐吓战略;3、以拖待变的持久战;4、让步求和的拉拢战略;5、求助宗教的圣战战略 美国采取的战略:1、目标有限的克制战略;2、“瞒天过海”的欺骗战略;3、炫耀武力的威慑战略;4、广结盟友,孤立敌人的结盟战略;5、力避拖延的速决战略;6、经费分摊的伸手战略;7、全面出击的综合战略。 (四)、战争动员规模大、效率高成为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环节。海湾战争交战双方的兵力动员数量大、范围广。 第二节 科索沃战争 一、填空题: 1、(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境内的一个省,面积10887平方公里,与阿尔巴尼亚、妈其顿相邻,人口约(200万)人。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潮流。由于历史原因,该地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十分突出。 2、(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以维护人权为借口,使用大量最新、最先进的空袭兵器,向南斯拉夫联盟发动了一场持续78天的大规模的空袭战争。 3、日18时50分,美国第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从部署在亚德里亚海上的美国军舰上发射升空,从而揭开了这场代号为(“联盟力量”)的战争序幕。 二、简答题: 1、北约的作战企图是: 答:南联盟中央政府在科索沃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已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抨击,南政府在政治上已经陷于孤立;如此时对南联盟实施打击,能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伊斯兰世界得到支持。但是,由于俄罗斯、中国反对动用武力,联合国安理会不会授权北约对南联盟动武;而南联盟是一个军事力量有限,经济基础薄弱小国,难以承受猛烈的空中打击。因此,要对南联盟实施以空制陆、高技术取胜、必要时实施地面作战,力争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力图通过猛烈的空中打击,同时在外交围剿、经济制裁以及心理战攻势下,削弱和摧毁南联盟的作战能力、战争潜力和抵抗意志,迫使其接受和谈条件。 2、南联盟的作战企图是: 答:科索沃问题涉及南联盟的国家主权,如北约入侵,南联盟的抵抗必将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南有比较完备的国防建设,有能力抵御北约的侵略;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不会坐视不管;北约虽然强大,但难以进行持久作战。所以南联盟准备实施全民抗战,打藏结合,长期作战,以拖待变的作战方针。 3、科索沃战争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北约夺取制空权
南联盟举国抗敌;第二阶段:北约削弱南军作战能力
南联盟持续作战;第三阶段:北约全面轰炸打谈并举,南联盟形势严峻提出妥协。 4、科索沃战争特点: 答:(一)历史上首次以空中作战决定战争胜负 北约空袭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目的坚决;二是持续时间长; 三是空袭范围广、强度高;四是不对称性突出。 (二)信息战贯穿战争全过程 :1. 情报战斗争激烈,各有特色;2. 电子战先期使用,效果明显;3. 心理战贯穿战争全过程 攻心为上;4. 网络战登台亮相,初显神通 (三)政治、外交、经济斗争与军事斗争结合更加紧密:1. 战争的政治性突出;2. 外交斗争激烈;3. 经济因素占据着重要位置; 4. 军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 科索沃战争表明,现代战争军事不是唯一的、全部的手段,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已不在是攻城掠地,而更多的是征服对方,为实现政治解决创造条件;军事行动的方式、规模、时限等始终受到政治目的的制约。 第三节
伊拉克战争 一、简答题:1、伊拉克战争目的就是: 答:(1)、铲除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根源;(2)、在经济上控制中东石油;(3)、扩大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4)、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 2、伊拉克战争的背景是: 答:(1). 石油资源和经济命脉的争夺战 伊拉克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截止到2001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150亿桶,在欧佩克和世界已探明总储量中分别占15.5%和14%;天然气储量预计为3.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2.4%。海湾战争前,伊拉克日产原油350万桶,最高时达450万桶,占世界原油日产量的6%;海湾战争后,由于大部分开采设施和油库被毁,伊石油日产量降至30万桶。2000年,平均日产原油增加到280万桶。 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其真实目的不仅仅是保障自己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控制世界其他国家的石油来源,主要针对的是亚洲国家,特别是亚洲那些潜在的对手。 但是据统计,波斯湾石油在世界石油输出中比例却越来越高,已经从1985年的35%上升到如今的50%,到2020年将达到65%。其中对波斯湾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是经济发展迅速的亚洲国家。因此,中东石油左右着世界经济增长的命脉,谁控制了这条命脉,谁就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决定性的发言权。 (2). 用美式民主改造阿拉伯世界 美国通过“9?11”事件的教训得出如下结论:中东阿拉伯世界的极端主义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最大的现实威胁,并把“9?11”事件定性为“对美国民主和生活方式的攻击”,因此必须对中东阿拉伯国家进行全面彻底的“民主化改造”。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就是要以伊拉克为“突破口”,首先把它改造为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样板”,进而达到控制这一地区的战略目的。 3、美军的作战企图 答: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实行“先发制人”战略思想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先发制人”战略思想主要强调:以反恐为借口,施压联合国,缔结国际同盟,分化反对势力;在战前抢先营造有利的战略态势,灵活选择开战的时机和方式;战争行动要隐蔽突然,手段坚决,目的明确;在作战过程中,主动攻击,连续突进,不给对手喘息之机。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企图非常明确,即“推翻萨达姆,建立亲美新政权,进而控制中东”。依据这样的企图,美军的作战指导可以概括为:“先发制人、直指要害、多战并用、速战速决。” 4、伊拉克战争按照“1003作战计划” 答:攻击分为“D日”即“发起攻击”日; “A日”即“空中攻击”日, “C日”即“地面攻击”日。 二、论述题: 1、伊拉克战争的特点 答:美英联军仅用了海湾战争时一半的时间和兵力,以较小的伤亡,就完成了占领伊拉克全境,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行动,除了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队的训练有素对伊军形成了压倒优势外,其战略战术的应用也是确保整个战争顺利进行的因素。 (一)“21世纪战争新理念”的试验;(二)新的战争样式日臻完善 (1.)、信息战显露峥嵘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发挥单向透明的信息优势,利用太空和陆海空各种侦察力量,形成了一个覆盖伊拉克的“信息罩”,不间断地监控伊军情况,美军在这次战争中就投入了100颗各型卫星;(2). 精确战登台主唱;(3.) 空袭战贯穿全程。 伊拉克战争中,空袭仍然是美英联军的基本战略手段,首先使用并贯穿全程。美英联军战略空袭和战术空袭同时展开,出动了数万架次飞机,动用了数万枚巡航导弹,攻击了数万个目标。在21世纪初的战争中,空袭将是夺取战场主动权,加速战争进程的有效手段。 2、伊拉克战争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答:伊拉克战争虽然只是一场局部战争,但由于它是美、英等少数国家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情况下发动的,因此遭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并引起了美、英同其他大国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并将对世界局势带来深远和多方面的影响。 (1)阿拉伯世界与西方对立加剧;(2)欧洲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3)联合国成为抗衡“单极”舞台;(4)多极化势头有了新的发展。 第四节
军事高技术概述 一、填空题; 1、日――24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作为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时说道:“对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是对人类来说,这却是一大步”。 2、SARS冠状病也叫(基因武器),英国生物学家断言,基因武器的问世不会晚于2010年,世界上只需要20克超基因武器,就促以使60亿地球上人死于非命。号称“杀人不见血”的人种炸弹。 3、(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升空,宇航员(聂海胜)、(费俊龙)。 4、高技术一词的来源:1968年最早来源于美国的建筑业,美国两位女建筑师合写了一本书,名叫《高格调技术》。 5、1981年,美国出现了以(“高技术”)命名的月刊。 1、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高技术一词,1986年初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2、 事高技术主要包括八大技术:军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隐形技术、 定向能技术。 3、 世界许多国家为提高综合国力,都在充分利用综合国力中的“不变要素”──(自然资源)、(国土)、(地理位置)等;同时, 更加注重发展综合国力中的“可变要素”──(经济)、(科技)、(教育)、(政治)、(军事实力)等,特别是把发展高技术产业及教育、培养人才放在重要地位。 4、 高技术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高准度技术),另一类为(高效益技术)。 9、日俄罗斯宇航员(加加林)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10、日苏联宇航员(邦达连科)成为人类载人航天事业献身的第一人。 11、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数据分析:目前正在组装的国际空间站,在组装过程中,发生至少一次重大失误的可能性为(73.6%)。 12、军事高技术又称(军用高技术)、(国防高技术),是指用于军事领域、能在军事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那些高技术。军事高技术是当代该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认为,当代高技术主要体现为军事高技术。据统计。现在85%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或者已被应用于军事,或者具备军事应用潜力。 13、一些国家(如美国)将军事高级技术明确地划分为三种技术:(渐进性技术)、(突破性技术)和(王牌技术)。 14、一般认为,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15、日,?军委主席江泽民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军事领域正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人类在经过(徒手作战)、(冷兵器作战)、(热兵器作战)、(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这就是说,历史上已发生过四次军事变革,现在正在发生第五次军事变革,即(新军事变革)。 二、名词解释: 1、高技术:目前还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我国科技界的一种较有代表性的看法认为:高技术是指以当代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处于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或尖端地位综合开发的并能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综合国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综合国力 :国家所拥有的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精神等方面力量的总合。 3、军事高技术:简言之,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具体地讲,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或尖端的地位,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4、军事变革,就是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或军事理论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战争样式的深刻变化和作战效能的极大提高。 三、简答题: 1、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一些学者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认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答:①基础实力。指一个国家所具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和质量、民族凝聚力等。②经济能力。即一个国家经济上的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包括工业、能源、农业、科技、财政金融、商业等方面。③军事实力。包括武装力量规模和水平、武器装备数量和质量、战略资源状况和国防科学技术实力等。④组织和外交能力。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组织状况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综合国力是包括各种要素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虽然各国学者对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认识不尽相同,但都强调经济、科技实力在综合国力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综合国力具有三个特征: 答:①多重性。从构成要素上,既包括自然、地理、经济、技术等有形因素,又包括民族精神、国家组织管理能力等无形因素;既有不变因素,又有可变因素。而每一构成要素又可区分为多个层次。②整体性。综合国力中的各个要素的作用不尽相同,它不能仅靠某一要素发挥作用,而是相互结合、相互依存,形成一种合力。③运动性。综合国力随着各个要素,特别是经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在对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对比中,许多学者都试图将其构成要素量化,以便进行评估和比较。 3、“综合国力方程式”为:Pp=(C+E+M)×(S+W)。 公式中Pp指综合国力;C代表基本实体(人口+领土);E代表经济能力;M代表军事实力;S代表战略意图;W代表国家意志。 4、高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战略性、风险性、增值性、渗透性、带动性”。 5、高技术与一般技术相比,有七大特点: 答:(1)、高智力。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它的发展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2)、高投资。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研制过程需要耗费巨额资金。(3)、高竞争。高技术的时效性决定了谁先掌握技术、谁先开发出产品并抢先投放市场或用于战场,谁就能获得优势,占据主动。为此,世界军事强国和大国都制定了高技术发展计划,试图在世界高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4)、高风险。高技术竞争的失败,对企业而言,就意味着投资的失败;对国家而言,意味着国家利益将要受到损害。此外,高技术研究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甚至要以生命作为代价。以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例,40多年来,航天技术取得了神话般的巨大成就,但其风险也高得惊人。日,苏联的邦达连科就成为为航天事业献身的第一人。另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数据分析:目前正在组装的国际空间站,在组装过程中,发生至少一次重大失误的可能性为73.6%。(5)、高效益。高技术产品是高附加值产品,其形态是知识的物化形式,所以其价值远远超过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价值。实践证明,高技术成果一旦转化为市场化的产品,就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一旦得到实际应用,就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比如航天技术,其投资效益比高达1:14,充分体现了高效益的特点。(6)、高渗透。高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技术辐射性或渗透性,隐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不仅可以用于新兴产业的创立,而且可以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成为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驱动力。(7)、高速度。高技术产业是目前发达国家经济中最活跃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美国经济在“9 。11”事件前已连续十多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趋势,而且美国GDP占世界总值的比例也由90年代初的24.2%增加到2000年的30%。中国GDP从世界69位上升到33位;
这些都是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技术产业带来的结果。高技术产业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产值、产量的发展高速度上,而且还突出表现在产品性能更新的高速度,比如计算机芯片的处理速度,30多年来,几乎每18个月就翻一番。现在普遍使用的高性能计算机,其运算速度已可达每秒十几万亿次,微机处理速度也已可达每秒10亿次。 6、军事高技术的主要领域包括两个方面: 答:一是
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共性基础技术,它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与动力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仿真技术;二是
应用于武器装备的应用性高技术,它包括:侦察监视技术、信息战 、电子战技术、精确制导技术、航天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等。 7、军事高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军事高技术除了高技术的一般特征之外,相当于民用高技术而言,还具有以下突出的特征:(一) 鲜明的政治目的性 ;(二)尖锐的对抗性;(三) 使用的突袭性;(四)
系统的综合性;(五)
应用的双重性;(六)、高度的保密性 8、当前,高技术武器装备主要有一下几大类: 答:一是 精确制导武器。他是当代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最突出的成果。由于它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比如,寻的制导、惯性制导、遥控制导、地形匹配制导、全球定位系统制导、复合制导、卫星制导、红外制导等先进的制导的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武器的命中精度,提高了作战的效能。 二是电子对抗装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几乎渗透到军事技术的各个领域,电子水平的高低和装备数量的多少已成为军事系统现代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之一。直接影响到现代化武器系统乃至整个军事系统整体综合作战能力的发挥。于是敌我双方围绕电子系统使用效能的削弱与反削弱、破坏与反破坏的斗争―电子对抗便成为现代战争的一个显著特征。主要包括专用的电子战飞机,机载和舰载电子战设备,以及地面雷达对抗设备等。 三是军用卫星。目前,军用卫星是航天技术军事应用的主题。随着空间军事化的迅猛发展,外层空间已成为当今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所必须关注和占据的战略“制高点”。未来战争将是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战争,没有强大的航天力量,不但没有制天权,还将严重削弱制空权和制海权,甚至可能因最终丧失战争的主动权而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在航天技术发展过程中,各种军用卫星系统目前已是现代化武器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对所有飞机进行准确定位,误差不超过10米。GPS将更广泛地用于导弹和炸弹的导航,以便准确地击毁预先确定好的目标。气象卫星、监听卫星。 四是夜视器材。五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 四、论述题: 1、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答:军事高技术对军事领域的影响特别是作战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它的出现,迫使人们重新看待一些传统的观念、理论和原则,重新衡量以前的战略、政策和一些具体做法。(一)、军事高技术对作战思想的影响在高科技的有力冲击下,作战的新认识、新观念、新思维不断涌现。使作战思想极为活跃。(1) 、作战观念发生变化
胜负观的重新定位。传统的胜负观衡量标准是攻城掠地多少,人员伤亡多少,掠取物资多少等。而现在衡量标准则看是否沉重削弱了对方的军事、经济、政治实力,是否有效地遏制了对方,使对方彻底屈服,以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二是
力量观的扩展。传统力量观一味追求数量优势,而新的力量观则重在追求高精度、好控制、有效的杀伤破坏和杀伤破坏程度恰到好处。三是 信息观的树立与强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整个战争的机器的运转将越来越来依赖与信息,“能量流”和“物质流”只有得到“信息流”的保障,才能转化为实际作战效能。(2)作战基本思想的变化在高科技的影响下,作战基本思想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且将继续下去。 (二)、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
首先,由于信息技术装备的广泛运用,创造了软、硬杀伤相结合的电子战手段,构成了日臻完善的作战“神经系统”,使信息在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能力将成为一种最重要的作战能力,成为现代战争手段的核心。其次,兵力兵器远距离作战能力空前提高,使作战空域向大纵深发展,作战行动更加强调实施大纵深多方位打击。同时,武器装备的分布高度增大,使作战空间向高低结合的空间立体化发展,使作战行动更加强调“空地一体”,“海空一体”,甚至“陆海空天一体”。再次,在时间上,由于兵力兵器的快速作战能力的提高,以及在夜间和不良气象条件下作战能力的提高,使作战行动的快速和全天候、全时辰等特性更加突出。同时,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运用,还大大扩展了诸军兵种合同作战和联合作战的范围,使战争向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发展。例如21世纪初的防空作战将包括低空、超低空、中低空、中空、高空和太空防御,依靠各军兵种的火炮、导弹、侦察预警系统、C4ISR系统、电子战装备等联合作战。 (三)、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首先,由于空袭的手段和兵器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战略空袭已成为最重要的作战样式。其次,各种导弹和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使导弹打击和导弹的拦截作战成为重要作战方式,其地位已居传统的枪炮战之上,各种作战平台都将适应导弹战的需要。此外,由于电子战飞机和各种电子战装备的大量使用,电子对抗成为新的作战方式,形成新的战场;军用卫星的使用使反卫星成为新的作战任务和方式;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及其防范将构成信息战,等等。高技术正在改变着今天和未来的作战样式。 (四)、对作战指挥的影响 (1)指挥手段将向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 ;(2)指挥系统将向立体多元化方向发展;(3)指挥方式将向高度统一方向发展;(4)、作战指挥体系将“扁平网络化” (五)、对战役战术的影响 (1)非线式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2)某些传统战法受到挑战高技术条件下近战歼敌的战法受到挑战。其一,敌远战能力增强。其二,部队运动的限制因素增多,如在高技术侦察兵器的监视下,部队难于隐蔽近敌,在强烈的电子干扰环境下部队运动、指挥、通信、保障困难等。对于劣势装备的军队来说,如何靠近敌人、近战歼敌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此外,高技术兵器广泛应用于战场,使战争突然性大,同时敌我角逐遍及整个立体空间,战争持续时间短,给传统的战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高技术兵器技术保障、物资保障难度增大。我们只有正视这个现实,才能找到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有效途径。 2、军事高技术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答:1、军队的规模将缩小 由于作战效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武器系统的高技术含量和作战人员的军事高科技素质,军队的数量、质量与战斗力之间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质量将上升至主导地位,数量将逐渐减少,战斗力将大幅度提高。 2、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可能出现新的作战部队 各军种 、兵种部队比例关系更加合理,结合更加紧密,以适应高技术武器系统作战功能一体化的需要。部队编成趋向一体化、多能化、小型化,并具有以下特征:机动灵活,能够满足遂行各种任务的需要;人、武器、信息达到最佳结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战效能;便于指挥、控制、协调,便于信息流动和共享。 3、军队人员构成和素质将大幅度改善 为适应操纵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需要,军官、士官、士兵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必将相应提高,对军人品格、素质、能力、学历要求将有新的标准。在人员比例上,军官的比例将上升,士兵的比例缩小;技术军官的比例上升,其他军官的比例缩小;技术保障、尤其是信息技术保障人员增多,勤务保障人员减少,等等。军队将成为人才密集型群体。 4、建立快速反应部队 美军已建立10万人的快反部队,3天内可部署到全球任何地方;俄罗斯将建立15?万人的应急反应部队,其中有5万“立即反应部队”,该部队可在?3天内部署到全球任何地方;西欧国家已建立5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欧洲师”,该师可快速部署到全欧洲任何地方。中国也将建立30万人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以保卫国家安全。 第五节:航天技术 一、 简答题: 1、军用航天系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答:军用航天系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探索试验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是探索试验阶段。主要是通过发射探测卫星和探测装置,对太空环境、条件进行探测,并测定试验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开始探索载人航天,采取特殊措施,考察人在太空中生存和工作的适应性。 (2)、完善实用性系统阶段:从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以战略应用为主的完善实用性系统阶段。主要是发射了各种应用卫星,如,通信、气象、地球资源探测、全球导航等各类卫星及少量载人航天器。 (3)、航天技术逐步进入军事化和商业化阶段:从90年代初至今,是以战术应用为主的新阶段。各种应用卫星向多功能、高性能、长寿命方向发展,美国等军事航天大国开始强调军用航天系统的战术应用,并进行了大量载人航天飞行,航天技术逐步进入军事化和商业化。 2、航天技术的三大支柱: 答:(1)、运载器技术。(2)、航天器技术。(3)、地面测控技术。 3、军用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一)现有的各类侦察卫星系统不断完善,综合侦察监视能力不断提高;(二)加强航天技术的战术应用,是近期军用航天技术发展的重点;(三)少数大国垄断军事航天领域的局面将被打破,军事航天活动将向多极化方向展;(四)军事航天与民用遥感的相互结合更加紧密,卫星所获信息的综合利用更加广泛;(五)改变卫星的设计思想和制造方法,发展更加实用的小型卫星和更加经济的载工具。 二、名词解释: 1、所谓上天:就是把卫星或其他飞行器加速到足够大的速度,推进到足够高的高度让它绕地球转起来。 2、所谓回收关:就是把发射的卫星按预定的要求再回收回来,并落在预定地域。 3、所谓一箭多星:是指用一枚火箭同时发射多颗卫星。 4、所谓地球同步关:就是把卫星发射到地球赤道上空,离地面垂直高度为35786公里,方向正东,速度为每秒3.07公里,这样,卫星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正好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这样从地面看上去,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仿佛“挂”在天上一样静止不动,这就是地球同步关。 5、所谓太阳同步关,是指把卫星发射到地球一种特殊的轨道,卫星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同步。沿这种轨道运行的卫星,每次总是以相同的方向、相同的当地时间从同一个地方经过。 6、军用卫星:是指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统称。 三、填空题: 1、在人类通向太空的征途中,通过六大难关,分别是(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载人航天关)每一个难关突破标志着科学技术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也预示着在军事斗争领域增添了一种角逐的新手段。 2、据统计,自从1957年人类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一共发射了5000多颗卫星,目前在轨运行的大约还有700多颗,其中约400颗主要用于军事。 3、过上天关有两大难点:一是(速度要足够大)二是(高度足够高)。 4、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够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只有9家,按先后顺序,依次是:苏联(日);美国(日);法国(日);日本(日);中国(日);英国(日)、印度(日)、以色列(日)、朝鲜(日)。 5、目前通过回收关的国家只有3家,即(中、美、俄),其它国家都不回收。 6、一箭多星这种发射有两种方式:一种在大多数情况下,(多星轨道基本相同);另一种情况是把(卫星)分别送入不同轨道。 7、军用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和(反卫星卫星)六种。 8、军用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正在研制中的单级火箭式的(空天飞机),它们都可执行军事任务。 第六节
精确制导武器 一、填空题 精确制导这一术语产生于(70年代中期)。 2、现代导弹武器的发明者:(齐奥尔科夫斯基)。 3、自从战争产生以来,作战双方都力求使武器朝着(远)、(准)、(快)、(狠)的方向发展,达其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特别是(远)和(准),已成为四者之首。 4、(德国)人于(1942)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导弹-(-V-1)和(V-2)导弹。 5、1944年6月,德国人首次使用V-1导弹偷袭英国伦敦。 6、1923年,(哈茨?戈达德)博士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戈达德”)火箭。 7、我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成为我们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和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他的爱国精神是非常可嘉的。 8、1960年我们国家的第1枚导弹“东风1号”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9、精确制导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类武器上,是 (精确制导武器)和(战略导弹)。这两类武器对现代战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 1、精确制导武器:就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2、精确制导技术:是指采用导引和控制的方法,调整受控导弹或弹药的运动轨迹,使之精确命中目标的技术。 三、简答题 1、精确制导武器有两大基本特征: 答:一是采用了精确制导技术;二是直接命中概率高。 2、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 答;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1)命中精度高。(2)、 作战效能高。(3)、射程远。(4)、作战效费比高。(5)、.威力大。 3、不同的精确制导武器,其具体的制导方式也不同,大致可分为六种: 答:(1)、寻的制导;(2)、遥控制导;(3)、惯性制导;(4)、匹配制导;(5)、全球定位系统制导;(6)、复合制导 4、把现代战争中最常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可分为七大类: 答:1)、防空导弹;2)、反坦克导弹;3)、反辐射导弹;4)、空空导弹;5)、地地战术弹道导弹;6)、巡航导弹;7)、激光制导炸弹 四、论述题 1、导弹战的影响与启示 答:导弹战将以其高技术特点,普及于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之中,导弹武器将成为现代条件下的主战武器中的后起之秀,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将产生直接影响,其地位和作用之大、作战效益之高,对各国军队建设将产生巨大影响。 一、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世界各国竞相研制和发展导弹武器,并以惊人的速度装备到部队中去一些中小国家和地区在其国防发展计划中,把发展导弹武器和组建导弹部队,放在优先的位置,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自制、引进、联合研制导弹武器。二,导弹战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举足轻重地位,使组建导弹部队形成热潮,各国导弹部队建设将得到全方位加强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将会出现“无导不成战”的现象, 三、高技术战争导弹战对装备性能的高要求,决定了导弹部队装备发展和更新,已经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关键性要素导弹部队乃至整个部队的建设,将更加突出装备的高技术性,有人称之为高技术战略,说高技术是当代军队武器装备发展的“主线”和“脊梁”。 四、导弹战的高科技性,对使用人员要求苛刻,导致导弹部队人才培养起点高、规格多,官兵的职业化建设带有一定的方向性首先,导弹战对军事工作人员的总体文化素质要求高。 五、导弹战的灵活性战术,对部队整体素质和协同能力要求较高,部队训练要突出从难、从严和从实战需要出发,强化合成演练导弹武器既可单独进行攻防作战,但更多的是与其它武器配合作战。 六、导弹武器的远战优势和肉眼看不见流血的战争特性,可能成为现代“文明”战争的重要作战方式,导弹战的研究和准备,应成为未来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重点之一导弹可以使打击纵深战略目标变得如同近战一样方便,高性能导弹武器,发射后就不用管,而且打击效益明显,能很快达成军事、政治目的,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军事手段,对众多国家都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七、核威慑作用在高校术战争导弹战中强有力的“盾牌”效应,标志着战略核导弹部队的建设是有利、有节地实施局部战争导弹战的根本保证,一刻也不能放松当今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庞大战略核导弹部队,其存在和发展在过去受到极为高度的重视,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核大战的危险有所减少,众多国家把精力转向应付当代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核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变得无关紧要了。 第七节:高技术战争特点 一、简答题: 1、当前,高技术武器装备主要有一下几大类: 答:一是精确制导武器;二是电子对抗装备;三是军用卫星(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气象卫星、监听卫星);四是夜视器材;五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 2、 高技术战争的形成与发展 答:一、高技术战争形成的原因 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高技术战争也不例外,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高技术战争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高技术战争是社会形态转变的产物 高技术战争是一种处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过渡时期的战争,它兼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特点的一种战争形态。是一种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时期的战争形态。 2)、(来自: 在点网)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指高技术发展对战争的影响) 3)、军事斗争的需求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直接动力 二、高技术战争的历史演变 1、高技术战争的萌芽阶段(20世纪50―60年代)2、高技术战争的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3、高技术战争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 3、高技术对武器装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高技术的运用使武器装备在5个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 答:一是武器的毁伤效能巨增。二是突防能力增强。三是侦察监视能力扩展。 四是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到。五是机动能力强。 4、高技术战争的特点 答:(一)战争可控性强(从达成战争的目的和手段看, 高技术战争具有较强的可控性特点); (二)战场空间广阔(从战争的领域、范围看, 高技术战争具有战场空间空前广阔的特点); (三)系统对抗突出(从战争的表现形式看,高技术战争具有系统对抗的特点); (四)作战方式多样化(从作战手段发展变化看,高技术战争具有作战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五)指挥控制自动化(从作战力量的运用的效看,高技术战争具有指挥控制自动化的特点); (六)战争消耗巨大(从对后勤保障的要求看,高技术战争具有消耗巨大的特点) 第八节:高技术局部战争 一、简答题: 1、局部战争具备四个“有限性”: 答:第一、战争目的有限;第二、战争规模有限;第三、战争手段有限;第四、战争地域有限。 2、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答:第一,从战争爆发的根源看,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动因。第二,从战争分布的范围看,局部战争主要集中在战略地位重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大国集团势力范围中间地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第三,从战争类型的区分看,因各种矛盾和情况错综复杂而种类繁多。有正义战争,有非正义战争;第四,从战争形态的演变看,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尖端技术装备的问世,对战争形态转变产生决定性影响。第五,从战争爆发的周期看,国际战略格局发生动荡和转换的时期是局部战争的频发期。第六,从战争实施的方式看,战争发动者往往集中使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灵活高效的作战手段,对敌方进行突然打击,力求速战速决。第七,从战争结束的方式看,在战场较量的基础上多以政治谈判达成停战协议。 第八,从战争制约的机制看,战争的爆发、进程和结局都受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因素的制约。 3、高技术局部战争 答:是指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和作战理论作指导,在一定地区内所进行的目的、规模和手段都有限的战争。 论述题 1、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 答:一、战争起因复杂化
(一)霸权主义是战争的主要根源;(二)高技术局部战争爆发诱因多样化; 1.领土争端;2.资源争夺;3.民族纠纷;4.宗教矛盾;5.恐怖主义。二、信息争夺焦点化;(一)信息技术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核心技术标志1.军事领域里出现了与传统作战方式根本不同的信息战。2.信息技术把传统的机械化战争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二)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信息对夺取战略主动权更为重要;(三)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敌对双方的较量首先是在信息空间展开,信息争夺战先于其他行动开始,并贯穿始终,其成败对作战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战争的结局;(四)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必须提高反侦察的能力; 三、战场空间一体化;(一)作战空间向高度立体化、全维化方向转变;(二)空袭作战已成为独立的作战样式;(三)强大的机动能力,是夺取和保持战争主动权的重要保证(四)运动战是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四、战争节奏快速化;五、战争对抗系统化。 2、我国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 答:(一)高技术威胁是最大的威胁;(二)直接交战地区有限,涉及空间范围较大;(三)战争胜负主要取决于军事斗争准备和实施的质量;(四)国际背景复杂,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相配合。 3、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指导 答:(一)打则必胜 为了做到打则必胜,在具体作战指导上应把握好四个主要环节。1.树立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2.正确规定军事行动的目标和规模;3.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战局;4.创造进入战争的最有利态势 (二)合力制敌;1.建立新形势下的“三结合”战争力量体制;建立精干的常备军、强大的后备力量和群众中的技术群体相结合的新的“三结合”战争力量体制。2.实行新条件下的“三结合”军事斗争形式;3.坚持集中统一的战争领导;(三)战略速决;(四)力争主动。 备注:复习题仅供参考,各位学员须认真复习、做好考试的准备。篇二:九年级历史最新重点专题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日本专题(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19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1956――1978年,日本经济年拉长率达11.6%,增长速度相当于美国的2.7倍,联邦德国的2.3倍。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日本的“第一个老师”是谁?“19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又是指的哪一次战争?(3分)
(2)对于材料一中提到的两场战争的结果,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日本发展经济的经济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2分)
◆2.日本――亚洲的例外(11分) 从地理环境看,日本可以说是“上帝的弃儿”,陆地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地质灾害频发。但从人文经济的角度来看,早在十九世纪60年代末,它就学习西方,实施变革,“脱亚入欧”成为了亚洲的例外。后来成为第一个承办奥运会的亚洲国家,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简直就是“上帝的宠儿”。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十九世纪60年代末日本学习西方实施变革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中,日本在社会生活方面是如何“脱亚入欧”学习西方的?(4分)
(2)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得益于那个国家的帮助和扶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5分)
(3)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面对这一现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审慎对待中日关系?(2分) 战争、和平与世界格局专题(非选择题) ◆3.(13分)战争与和平是相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今天就让我们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个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巴黎和会)(图二:慕尼黑会议)
(图三:雅尔塔会议) 材料二:冷战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图一是哪次战争后召开的国际会议?这次战争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2分)
(2)图二所示慕尼黑会议反映出英德之间是盟友还是敌对关系?那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是什么关系呢?(2分)
(3)图三所示会议发生在哪次战争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战后主导国际关系新格局的是哪两个国家?(3分)
(4)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中,中、美、俄、日以及欧盟五大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2分) A. 利益一致、追求双赢 B. 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C. 取长补短、共同繁荣 D. 平等互利、力量均衡 (5)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北约空袭利比亚等事件充分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因素除了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外,还存在哪种主要因素?
(6)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你认为它对我们有什么警示?(2分)
◆4.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二战”部分参战国死亡人数 中国军民 苏联军民 英国官兵 美国官兵 德国官兵 日本官兵 2100多万 2700多万 37.5万 40.5万 1360万 274.7万 材料二:从美国的利益出发,布什政府对一些国际条约拒签的拒签、毁约的毁约、修改的修改;??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请你分别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和标志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事件。(4分)
⑵依据材料二,你认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进步和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2分) 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2分) ⑷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你认为中国应做出哪些努力?(4分) ◆5.探究实践。(8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再现了人类迄今为止展开的最大规模的交战,还有战场之外的斗智斗勇,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外交舞台上的明争暗斗,以及一场场局部战争的来龙去脉。在这100年里,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了这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波及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无法估算。这是法国贝当将军关于凡尔登战役的回忆:“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遮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长崎升起的两朵“蘑菇云”顷刻之间使两座城市化为乌有??而今,局部战争频发,流血冲突屡见,民族纠纷、大国干涉、宗教仇视已至恐怖活动很快就成为我们整个人类头上的利剑。我相信这一个个瞬间一定会敲击出每一位读者心灵的共鸣。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2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是哪个国家?(1分) (3)“把体面的和平从德国带回了唐宁街”,“为了和平我们牺牲了捷克”“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这是英国首相参加了一次重要会议后所发表的言论,请问这次会议他们推行了什么政策?(1分)这个政策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重大军事行动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精神?试举一例。(1分)
(5)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的时候,当世界沉浸在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激情与冷漠之中时,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重新摆在人类面前: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一切重演呢?请谈谈你的看法。(1分)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灾难??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并且最终大大削弱甚至破坏了欧洲遍及世界的势力和影响。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1941年6年,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斯大林号召: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 材料三:1942年1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联盟??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 ⑴材料一中“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体现这场“战争”残酷性的战役是什么?写出材料二为“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所进行的战役一例。(3分)
⑵材料三中的“联盟”指什么?它在“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1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小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 (1)图一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两个国际组织示意图。该组织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图二为1942年12月中、美、苏、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宣言》的场景。这一文件的签署标志着哪一国际组织的建立?它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3)依据材料,评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4分)
◆8.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13 分) 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初步构建了战后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哪两次会议构建的?两次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处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 分)
(2)说出雅尔塔会议后加速法西斯势力灭亡的一项军事行动。(2 分)
(3)说出“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据此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的重点在哪个地区?(5分)
(4)“一超多强”中的“一超”指哪个国家?“多强”指哪些国家或国家联盟?(3分)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1分)为确立“和平制度”,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2分)
(2)材料二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是什么?(2分)
(3)“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发展趋势?(1分)
(4)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伏彼起,给国际安全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2分)
10.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2分)
(2)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其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害了中国利益?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结果如何?(6分)
(3)二战后,出现哪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3分)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献出什么特点?你认为中国应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5分)篇三: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及答案(材料分析题)2 201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优生辅导资料 (材料分析题部分)2 (2010?吉林)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以1898年……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统一和制度问题,在此后50年……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 ――《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
?1929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领导“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打败“大英帝国”的人物是谁?“宣布独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解决“国内统一”问题的人物是谁?解决“制度问题”的文献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经济萧条”指什么?美国摆脱“经济萧条”的事件是什么?(2分) (4)从美国崛起的历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 17.(1)华盛顿(1分);《独立宣言》的发表(1分);(2)林肯(1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分);(3)年经济危机(或经济大危机)(1分);罗斯福新政(1分);(4)美利坚民族具有反抗精神;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国家统一,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适时的政策调整(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杰出人物能够推动历史发展等。 (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分)(l分) (2010?四川巴中)4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0年上海举办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而第一届世博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它以工业革命成果为主要内容,1.7万参展者带来了大约100万件展品参展。 材料二
近年来,由于电力紧张,成都市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日开始,成都电网负荷连续7次创历史新高,成都市电业局呼吁广大市民节约用电。 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发生的这场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一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推动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在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 请回答: (1)请写出一个能在伦敦世博会上参展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1分)这次工业革命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1分) (2)材料二中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电是什么时候成为人类使用的能源的?(1分)被称赞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是谁?(1分)从材料二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 (3)材料三提到的“这场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1分) (4)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什么道理?(1分)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你应该怎么做?(1分) 44.(1)轮船、火车。英国。(2)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我国电力资源匮乏,要注意节约电力能源。(3)电子计算机。(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努力掌握科技知识,时刻准备着振兴祖国科技事业。(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2010?广西梧州)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的政治家们又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摘自《世界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摘自《世界史》 阅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三项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为实现“新的欧洲统一”而采取的措施?(3分) (2)依据材料一和课本知识,分析欧洲要实现“新的欧洲统一”的原因。(2分) (3)联系所学知识,找出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他们的崛起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1)成立“欧共体”,建立欧盟;(2)为了迅速发展经济,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3)美国的援助、重视科技的发展等;加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 (2010?福建莆田)28.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愿意在尊重他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同时加深他们人民间的团结;……决心实现他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根据本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决定建立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条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欧洲共同体是有哪三个组织合并而成?截止1986年,欧洲共同体拥有多少个成员国?(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欧洲联盟成立于那一年?当前流通于欧盟的“单一及稳定的货币”是什么?(4分) (3)目前,欧洲正在经历一场债务危机,有人认为欧盟无法摆脱这场危机,对此你有何评论?(2分) 28.(1)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分)12。(1分)(2)1993年;欧元。(4分)(3)评论一:能够摆脱。欧盟内部能够协调一致,并有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评论二:很难摆脱。这场危机比较严重,非短期可以解决;评论三:无法摆脱。这场危机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危机,导致无法解决。(2分,答出其中一种评论即可,表态1分,理由1分。理由与表态相匹配即可) (2010?福建三明)2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世界各地区的关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3)下列哪两件事能表明,中国在这一趋势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选填正确答案的字母) A.“汪辜会谈”
B.中国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 C.中国召开国家科学技术管理大会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7.(1)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贸易组织。(3)B;D。 (2010?广东深圳)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随着二战的进一步扩大,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26年国家于1942年初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联盟。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世界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这一时期,美国在亚洲发动了一场战争。 材料三
据新华社报道,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5月24日在北京开幕。双方表示,建立21世纪全面交流全作的中美关系,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请回答: 问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哪一年?(1分)材料一中的26个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建立联盟的目的是什么?(1分) 问题二: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是指哪两个国家?(2分)材料二中两大阵营用什么方式进行“激烈的较量”?(1分)美国发动的那场战争,我国称它是什么战争?(1分) 问题三: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中美关系的发展体现了当今世界的什么主题?(2分) 问题四:以上材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请举例说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在同一个国家也可以共生、共存。(2分) 27.(共11分)问题一:1939年(1分);进行反法西斯战争(1分)(答反德意日侵略或维护世界和平也给分);问题二:英国(1分):苏俄(或俄国,答苏联不给分)(1分) ;冷战(或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1分);抗美援朝(答朝鲜战争不给分)(1分)。问题三:从敌对到合作的转变(1分)(只答敌对或合作不给分);和平与发展(2分)(只答和平或发展给一分);问题四:在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分)(答一国两制给一分,答香港或澳门给一分,答台湾不给分)。 (2010?贵州贵阳)27.全球关注的问题――能源 材料一
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屡创历史新高。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地区也先后出现了?电荒??油荒?和发电用煤告急现象。能源被称为工业的血脉,是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能源还涉及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能源对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能源问题还是一个生态保护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如何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问题。 材料二
据,最近在墨西哥海湾发生的原油泄漏事件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据海洋学家和毒物学家说,原油泄漏正在墨西哥湾形成无形的?死亡区域?。8300多个动植物物种将遭受威胁,有些海洋生物甚至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而越来越多的报道称,协助清理墨西哥湾油污的工人和沿岸居民接连患病,对这场灾难及清理工作构成的健康风险,令人感到越来越担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列举出材料一中被称为工业血脉的三种能源。分别指出它们各是在哪次工业革命中被开发和使用的?它们的使用为人类在交通运输方面带来了哪些新突破?(7分) (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当今世界因涉及能源问题而引发的地区冲突有哪些?(2分) (3)结合材料二谈谈为什么能源问题还是一个生态保护的问题?在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4分) 27.(13分)(1)电力、石油、煤炭(3分);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使用的能源,电力、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使用的能源。(2分)火车或汽船(1分);汽车或飞机(1分);(2)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任答一点给2分);(3)因为能源在开发和使用的过程中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比如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就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污染了周围的生态环境,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所以说能源问题也是一个生
态保护的问题。(2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注意周边环境的保护,尽量节约使用能源和开发高效、清洁的能源等。(2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010?湖北荆门)29.(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所担负的责任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1945年) 材料二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美国真实意图是什么?(1分) (2)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为“所担负的责任”在政府、经济、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行动?有何影响?(4分) (3)材料二中“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2分) 29.(7分)(1)美国企图称霸世界。(1分)。(2)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1分);经济上,推行“马歇尔”(1分);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1分)。影响: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1分)。(3)表现:两极格局瓦解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2分) (2010?湖北荆门)30.(8分)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图二 材料二材料三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请回答: (1)图一、图二的发明者分别是谁?(2分)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6分) 30.(8分)(1)图一:史蒂芬孙(1分);图二:爱迪生(1分)。(2)特点: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回答一点得2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谈你对营改增的看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