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仪器仪表总厂南站怎么去宝山钢铁总厂

最新播报:
揭秘:1978年建设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背后故事
日,叶志强等到中南海向中央政治局汇报访日见闻和感受:“这是我们这群第一次穿西装、第一次打领带,难得一次出国的中国人亲眼所见。”叶志强风趣地回答说:“有一天日本人请客,服务员送来易拉罐啤酒和饮料,我们没见过,不会用。鬼才知道日本人竟能把钢铁轧制得像纸一样薄,还印上了彩色图案。那个罐头,日本人用手指一拉就开了,所以叫易拉罐,我们的铁皮罐头是焊制的,要用特制的锥子才能撬开它。还有一次,日方安排我们到八幡厂去参观,中国驻日机构人员奉命随行,驻日机构人员代表国家形象,按照外交部规定必须乘坐中国轿车,并且车前要悬挂国旗。那天,由于安排的行程较紧,车队在高速公路上开得比较快,日本车前面开,我们的车怎么也跟不上去,日本车只得走走停停。后来,中国司机不得不冒险加速,这一来,中国车受不了了,车子抛了锚,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了。最后,中方人员只得坐到日本车里,中国车让人家的清障车给拖走了。我们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啊!大使馆用的车是我们最好的轿车了,面板用的是热轧钢板,既厚又重还要生锈,涂漆后光洁度也不好,而日本用的是冷轧板,酸洗、镀锌、电烤漆,轻盈、透亮……”
中央领导被震撼了。日本是个岛国,没有铁矿、煤矿,就连石灰石也要靠进口。15年前,中国与日本的钢铁产量相差无几,短短15年,其钢产量竟猛增到了1.19亿吨,是中国钢产量的5倍!
中央领导的心弦被拨动了,本来准备立足国内发展钢铁,在冀东建设一座年产1000万吨的中国最大的钢铁基地的思维开始转向。
十大钢铁基地以外的宝钢,就这样开始孕育了。
谁也没有想到,本来要在上海建一个炼铁厂,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竟变成要建一个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了。这个钢铁工业基地,最少要花300亿元。中国当年的财政收入才800亿元,10亿人口,每人30元。也就是说,全国人民建钢厂。既然是全国人民建钢厂,那么,就不应该盯着上海选厂址。钢铁基地建在哪里,本来已经定局,现在又成了一个问题。为了慎重起见,中央决定国家计委、建委和冶金、外贸、交通、铁路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筛选,前提是仿照日本新日铁,沿海,吃进口矿。
调查组重新启程,走访了连云港、天津、镇海、大连等10多个地方,这些地方突出的问题是工业基础和综合能力薄弱,难以支撑庞大的现代化钢铁基地,而上海的缺憾有两个:一是长江口水深不够,进口矿要建港转驳;二是地基软弱,需打桩加固,其结果是成本加大。但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基础和综合能力足以支撑这一现代化的钢铁基地。兜了一圈,又回到上海。
专家们提出,把中国这座特大型钢铁企业建在金山卫,提名金山钢铁,与金山石化相呼应。而且金山卫航道水深,滩涂闲置,可以少征农田。
经过紧急调查,最后,专家们否定了自己的方案。原因是金山卫濒临杭州湾,处亚热带季风登陆的风口,海面风急浪高,海潮、流速大起大落,矿石船停泊时不易停靠码头,而且远离上海钢厂,铁水运送难以解决。
在长江口,还有一个东西方案的比较。西方案是石洞口以西的盛桥、罗泾一带,东方案在石洞口以东,此地离县城较近,且规划区中间有一个滑翔学校可以直接利用作为施工基地,还有一个当年日军侵华时建造的一个3150亩的废弃的机场,可以少征土地,少动迁1145户村民。
日本专家组和上海市领导苏振华、倪志福、彭冲、林乎加、陈锦华等随即到现场踏勘。最后以石洞口以东可以利用废弃的丁家桥机场,少征3150亩土地和少动迁1145户村民决定了下来。陈锦华说,上海南有金山,北有宝山,遥相呼应,为国家积累金银财宝。就这样,宝钢以宝山而得名。
日,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经委、冶金部、上海市正式向中央呈报《关于上海新建钢铁厂的厂址选择、建设规模和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两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及相关副总理相继批准了报告书。
但是,好事多磨。3月24日,中日双方签署谈判协议的当天,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收到一封令他自己也感到震惊的来信:“宝山厂址有很多弱点和缺陷,地质不好……会产生塌方,美国大湖地区钢铁厂已有先例……”在此前,有著名的科学家也多次提醒过他:打几十万吨钢管桩投资大不说,日后仍然有可能要滑到长江里去……
谷牧立即批示:“报先念、登奎、秋里、世恩同志,这些问题不一定完全正确,冷风不可吹,但问题不能不反映……”
李先念收阅后批示:“我也收到了类似的信件,我想上海新建钢厂的厂址问题是否再做慎重考虑,或者至少要重新审查一下,然后再做决定……”
一个月后,国家建委组织56名著名专家来到宝钢现场。经18个昼夜的连续实地试验,一份详尽的试验报告直送国务院。
宝钢地基可以处理,建设钢厂绝无问题,专家们一锤定音。
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接到报告后向李先念作了详细汇报。李先念听完,果断地在康世恩的书面报告上批示:“决心已下,万不可再变,要对人民负责。宝山钢铁厂的建设,已经在人民中间传开了,人民要求我们把这个厂建设好!”
日,上海市“革委会”、冶金工业部联合向国家计委报送《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计划任务书》,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计划任务书》。
至此,宝钢终于呱呱坠地。
(摘自《宝钢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史海:1978年建设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背后故事
中国网 .cn  时间:
日,叶志强等到中南海向中央政治局汇报访日见闻和感受:"这是我们这群第一次穿西装、第一次打领带,难得一次出国的中国人亲眼所见。"叶志强风趣地回答说:"有一天日本人请客,服务员送来易拉罐啤酒和饮料,我们没见过,不会用。鬼才知道日本人竟能把钢铁轧制得像纸一样薄,还印上了彩色图案。那个罐头,日本人用手指一拉就开了,所以叫易拉罐,我们的铁皮罐头是焊制的,要用特制的锥子才能撬开它。还有一次,日方安排我们到八幡厂去参观,中国驻日机构人员奉命随行,驻日机构人员代表国家形象,按照外交部规定必须乘坐中国轿车,并且车前要悬挂国旗。那天,由于安排的行程较紧,车队在高速公路上开得比较快,日本车前面开,我们的车怎么也跟不上去,日本车只得走走停停。后来,中国司机不得不冒险加速,这一来,中国车受不了了,车子抛了锚,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了。最后,中方人员只得坐到日本车里,中国车让人家的清障车给拖走了。我们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啊!大使馆用的车是我们最好的轿车了,面板用的是热轧钢板,既厚又重还要生锈,涂漆后光洁度也不好,而日本用的是冷轧板,酸洗、镀锌、电烤漆,轻盈、透亮......"
中央领导被震撼了。日本是个岛国,没有铁矿、煤矿,就连石灰石也要靠进口。15年前,中国与日本的钢铁产量相差无几,短短15年,其钢产量竟猛增到了1.19亿吨,是中国钢产量的5倍!
中央领导的心弦被拨动了,本来准备立足国内发展钢铁,在冀东建设一座年产1000万吨的中国最大的钢铁基地的思维开始转向。
十大钢铁基地以外的宝钢,就这样开始孕育了。
谁也没有想到,本来要在上海建一个炼铁厂,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竟变成要建一个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了。这个钢铁工业基地,最少要花300亿元。中国当年的财政收入才800亿元,10亿人口,每人30元。也就是说,全国人民建钢厂。既然是全国人民建钢厂,那么,就不应该盯着上海选厂址。钢铁基地建在哪里,本来已经定局,现在又成了一个问题。为了慎重起见,中央决定国家计委、建委和冶金、外贸、交通、铁路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筛选,前提是仿照日本新日铁,沿海,吃进口矿。
调查组重新启程,走访了连云港、天津、镇海、大连等10多个地方,这些地方突出的问题是工业基础和综合能力薄弱,难以支撑庞大的现代化钢铁基地,而上海的缺憾有两个:一是长江口水深不够,进口矿要建港转驳;二是地基软弱,需打桩加固,其结果是成本加大。但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基础和综合能力足以支撑这一现代化的钢铁基地。兜了一圈,又回到上海。
专家们提出,把中国这座特大型钢铁企业建在金山卫,提名金山钢铁,与金山石化相呼应。而且金山卫航道水深,滩涂闲置,可以少征农田。
经过紧急调查,最后,专家们否定了自己的方案。原因是金山卫濒临杭州湾,处亚热带季风登陆的风口,海面风急浪高,海潮、流速大起大落,矿石船停泊时不易停靠码头,而且远离上海钢厂,铁水运送难以解决。
在长江口,还有一个东西方案的比较。西方案是石洞口以西的盛桥、罗泾一带,东方案在石洞口以东,此地离县城较近,且规划区中间有一个滑翔学校可以直接利用作为施工基地,还有一个当年日军侵华时建造的一个3150亩的废弃的机场,可以少征土地,少动迁1145户村民。
日本专家组和上海市领导苏振华、倪志福、彭冲、林乎加、陈锦华等随即到现场踏勘。最后以石洞口以东可以利用废弃的丁家桥机场,少征3150亩土地和少动迁1145户村民决定了下来。陈锦华说,上海南有金山,北有宝山,遥相呼应,为国家积累金银财宝。就这样,宝钢以宝山而得名。
日,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经委、冶金部、上海市正式向中央呈报《关于上海新建钢铁厂的厂址选择、建设规模和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两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及相关副总理相继批准了报告书。
但是,好事多磨。3月24日,中日双方签署谈判协议的当天,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收到一封令他自己也感到震惊的来信:"宝山厂址有很多弱点和缺陷,地质不好......会产生塌方,美国大湖地区钢铁厂已有先例......"在此前,有著名的科学家也多次提醒过他:打几十万吨钢管桩投资大不说,日后仍然有可能要滑到长江里去......
谷牧立即批示:"报先念、登奎、秋里、世恩同志,这些问题不一定完全正确,冷风不可吹,但问题不能不反映......"
李先念收阅后批示:"我也收到了类似的信件,我想上海新建钢厂的厂址问题是否再做慎重考虑,或者至少要重新审查一下,然后再做决定......"
一个月后,国家建委组织56名著名专家来到宝钢现场。经18个昼夜的连续实地试验,一份详尽的试验报告直送国务院。
宝钢地基可以处理,建设钢厂绝无问题,专家们一锤定音。
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接到报告后向李先念作了详细汇报。李先念听完,果断地在康世恩的书面报告上批示:"决心已下,万不可再变,要对人民负责。宝山钢铁厂的建设,已经在人民中间传开了,人民要求我们把这个厂建设好!"
日,上海市"革委会"、冶金工业部联合向国家计委报送《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计划任务书》,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计划任务书》。
至此,宝钢终于呱呱坠地。
文/欧阳英鹏摘《宝钢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蒋红 荐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 悠悠
  |  法律顾问:  | 
|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店钢铁总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