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的人事省级高层人事安排

“宝武合并”构建钢铁大版图 但三大难题待解_凤凰财经
“宝武合并”构建钢铁大版图 但三大难题待解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章来源:红刊财经(hkcj2016)日前,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宣布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国内第二大和第六大公司合二为一,预计将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大钢铁集团,这一消息让沉寂多时的国内钢铁产业顿起波澜。&宝武合并&会对钢铁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将以怎样的形式开展此次超大规模合并案?对此,武钢一位内部人士向红刊财经记者证实:&目前唯一确定的是两家企业即将重组合并,除此之外,所有的重组模式都在商讨之中。&武钢看好重组预期外界关心的比如是宝钢担纲重组方,还是由武钢来主导重组的问题,武钢人士称,现在谈论明显&为时尚早&。该人士强调,&武宝合并&有利于提升双方业绩和海外话语权。他说:&我认为,业绩最主要的发力点还是在于海外的()话语权。因为目前来看中国还是一个贫矿地区,矿石原料很大比例还是需要依靠进口,以前两家企业各自为战,我们海外的矿石话语权是有限的,合并之后,进口成本下降,必然会导致企业效益的上升,其实此前南北的合并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这以外,宝钢武钢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也将获得新机遇。武钢的人士称,目前,武钢在国内取向硅钢市场占有近50%的市场份额,宝钢占有份额略低。&合并之前,武钢在取向硅钢方面已经是绝对的龙头,合并之后,我们的龙头地位自然是不可撼动的了。同样,宝钢在钢板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武钢稍逊,合并之后也会巩固该市场的第一地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是,1958年成立的武钢和1978年成立的宝钢,两大老国企走到一起,该如何解决合并过程中涉及到的历史因素、部门关系和人事关系难题?武钢人士仅称&比较复杂&。这之外,宝钢兼并,武钢兼并昆钢等重组案例并没有发挥出产业协同效应,这些新资产甚至成了宝钢和武钢的负担。武钢的人士承认公司之前的并购重组存在问题,但这次不一样。&宝钢和武钢此前的兼并对象体量不是很大,因此其抗风险能力依旧经不起整个行业波动的影响,而我们现在走的路子是合并而不是兼并,宝钢武钢的强强联合就会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短期业绩难提振三大难题待解这场强强联合将会撼动世界?对这个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员昆林(化名)向记者表示,&宝武合并&对他们的短期业绩难有提振,同时合并本身还面临三大瓶颈。昆林表示,两个钢铁公司合并的主要目的是去产能、调结构,其他影响都是附带影响。&比如,&宝武合并&有利于中国钢铁增加国际石上议价权,降低生产成本等。在这以外,面对我国低端的普通遭遇海外的&双反调查&,国家也寄希望于宝钢和武钢透过合并能向发展高端品种钢转型。基于此,&宝武合并&之后,其低端钢材可能会逐渐剥离,以此提高高端品种钢的市场占有率,以期在国际市场上有上佳表现。&昆林认为,这两家公司的短期业绩取决于市场大环境。&目前整个市场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试图通过两家企业合并从而改善市场大环境是不太现实的。我觉得以后如果业绩可以有所期待,肯定也是立足于两家公司自身的产品优势。&对于武钢人士提到的取向硅钢和汽车钢板等产品将会受益的观点,昆林表示认可,&双方合并后,他们取向硅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估计可以达到80%-90%,几乎锁定了整个硅钢市场。汽车钢板可能低一些,双方合并后市场占有率在40%-50%,实际规模也非常可观。&值得注意的是,宝钢和武钢分别在湛江和防城港建设大型钢铁项目,两者直线距离不过250公里。这会否对此次合并造成困扰?昆林表示,这不用担心,武钢建设防城港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内陆企业的物流成本,宝钢的湛江项目更多的是为配合上海市的产业转移。&宝钢湛江项目可辐射整个亚市场,所以,&宝武合并&之后,在解决华南地区同业竞争的问题上也会达到一个双赢。&真正阻碍宝钢和武钢的合并的瓶颈在于利益、人员和业务结构调整。昆林表示,主要是三方面:&一,宝钢和武钢的利益如何分配;二,因合并产生的员工分流安置问题;三,业务整合难的问题。&大势解读,牛股捕捉,尽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盘后剖析A股走势,指点明日走势,请关注微信号【复盘大师】或【fupan588】&股票早餐,股市内参,涨停股预测,尽在微信号【A股情报】或【agqb888】&
[责任编辑:荣辛 PF049]
责任编辑:荣辛 PF04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nbsp&&&nbsp&&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634810
播放数:1396665
播放数:614235
播放数:5808920
下面哪种酸,人在品尝时不是酸味的??
答对啦,马上解锁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再试试其他选项呗~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图文广告位-联系QQ:5824868
图文广告位-联系QQ:5824868
国资委同意宝钢武钢重组
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56 天[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前天&23:19
首钢是北京市地方国资委的资产,鞍钢是中央国资委的央企,前者有钱有一个权势大的爹妈,而后者虽然政治地 ...
要想把印度塔塔钢铁超了只能找鞍钢这样的,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前天&23:50
突然想到武钢三中现在应该叫什么?宝武三中?
应该不会改名,以前武钢底下的中小学改名钢城x中钢城x小的时侯,唯独武钢三中是没有改的。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前天&23:52
楼上的沪汉钢铁名字确实远好过宝武啊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前天&23:53
应该不会改名,以前武钢底下的中小学改名钢城x中钢城x小的时侯,唯独武钢三中是没有改的。
那是因为原来武钢教育处全部转给了武汉市,所以统一改的名,考虑到三中的名气就没改,但是现在武钢没了....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114 天[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昨天&01:45
还不如叫长江钢铁集团算了,宝武是个什么鬼。。。。
如果提这个意见,最终的结局只能叫黄浦江钢铁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昨天&02:35
这种无偿转让的,总得给武汉一些补偿措施吧
换股啊,显然无偿不是什么都不要白给...只是没用钱收购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昨天&03:54
不要叫宝武钢铁集团,也不要叫沪汉钢铁集团,都不够响亮,不够提纲挈领。叫“沪汉钢铁联合体”比较好,英文 ...
&学文不能救中国&, 现在提这个词,你不是想造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116 天[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昨天&04:14
宝武这个名字真难听,就像上面的长江钢铁和沪汉钢铁好多了。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昨天&08:31
长江钢铁这名字不错,
君住长江中游,我住长江入海口
才子一枚.....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昨天&08:38
换股啊,显然无偿不是什么都不要白给...只是没用钱收购
我的意思是说对于武汉市层面有什么补偿。。。不是指企业之间的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昨天&08:47
沪汉钢铁显然好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昨天&09:09
我的意思是说对于武汉市层面有什么补偿。。。不是指企业之间的
长江存储落户武汉不是补偿吗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昨天&09:16
长江存储落户武汉不是补偿吗
那是因为武汉本来就有XMC
北京上海资源不比武汉差啊,你这么说会让大力引进长江存储的人们心凉,就好像不用努力自然会来的&
发表于 昨天&09:29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昨天&09:25
那是因为武汉本来就有XMC
有也不会明说的,木已成舟向前看就行了!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昨天&09:34
哎,爷爷辈开始就背井离乡从东北千里迢迢赶过来支持武钢投产,从此他们这辈子都没见几次父母亲人,只能靠辽 ...
很多地方国企,经历衰败的这一代子弟们,都有你这种体会。比如在北方的某国有煤矿。也是小时候每天听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广播起来跑操。回头想想就是活在一种半封闭的共产主义理想国。
Powered by宝武合并揭钢铁业兼并重组路线图
李紫宸 15:5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紫宸 实习记者 董瑞强 在离三个月的停牌期限到来不足四天之时,宝钢武钢重组方案如期而至。
9月22日下午,国资委发布公告表示,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宝武重组,重组之后公司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随后,宝钢股份发布《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宣布,宝钢股份通过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武钢股份现有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由武钢有限承接与承继,自交割日起,武钢有限的100%股权由宝钢股份控制。
至此,宝武合并的一系列&悬疑&终于有了初步的答案。
三个月前,宝钢、武钢的重组消息甫出,瞬间震动整个行业。宝钢、武钢同为体量巨大的央企,一旦合体,产能将仅次于安赛乐米塔尔,跃居全球第二大钢铁巨无霸集团。
围绕宝武重组的,是关于债务处理、员工安置、业务协同、人事安排等一系列绕不开的问题。宝武重组是否能走出前一轮钢铁产业兼并重组的误区,业内外也颇多讨论。
兼并重组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措施,宝武重组不仅仅是一桩个案,也意味着新一轮钢铁产业兼并重组潮的开启。由宝武开启的这一轮兼并重组潮,其所代表的意义,正如一个多棱镜,照见了产业结构升级、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民生国计的方方面面。
在宝武重组方案面世前几日,一份针对钢铁业过剩产能、结构优化调整的顶层设计方案&&&46号文&由国资委联同发改委、工信部提交至国务院。这个方案为钢铁行业未来十年指明了路径和目标。根据这一方案,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8家,以及一些专业化的钢铁集团。
围绕这一总目标,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将从现在至2025年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18年,将以去产能为主,该出清的出清。同时,对下一步的兼并重组做出示范,例如目前宝钢武钢的兼并重组;第二步是在2018年-2020年,完善兼并重组的政策;第三步是在2020年-2025年,大规模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宝武重组正是这一规划当中的重要一步。
中国钢铁行业的十年产业路线图由此徐徐打开。不过,这早已不是钢铁产业第一次做出这样的规划。五年前,一份类似的钢铁产业&十二五规划&出炉之后,最终在市场的一片低迷和混乱中宣告了结束,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在业内人士看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或许令兼并本身发生了诸多的改变。
宝武&宝+武?
根据宝钢股份9月22日发布的《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本次交易的主要内容包括九个方面:换股对象,换股价格及换股比例,异议股东利益保护机制,债权人利益保护安排,锁定期限制,职工安置,相关资产过户或交付的安排,滚存利润安排,过渡期安排。
这是本轮钢铁供给侧改革中的第一例重大兼并重组。过去,钢铁国企的重组案例并不鲜见,但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大型国企合并案例中基本没有成功的样板。宝武合并能否突破过往的黯淡并购历史?
在外界看来,债和人依然是本次兼并重组需要直面的两个现实问题,也是引发关注的两个焦点。
武钢的巨额债务如何妥善处理眼下还是一个疑问。公告表示,对于根据债权人通知及公告进行有效申报的债权人,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将在本次交易获得中国证监会等有权监管部门核准或批准后,根据债权人的要求对相关债务进行提前清偿或提供担保。对于未进行有效申报的债权人,其所持有的宝钢股份债权由合并后上市公司承接,其所持有的武钢股份债权由武钢有限承接。本次交易前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将按照募集说明的规定,根据需要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根据债券持有人会议的决议履行相关义务。
近年,因为行业形势整体不好,武钢集团已经成为亏损大户。2015年武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武钢股份净利润亏损超过75亿元,总负债将近700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70%。武钢集团2016年第一期超短融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武钢集团负债总额接近150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达1184亿元。
100%控股武钢之后的宝钢,如何处理这些巨额债务?政府是否将会在其中施以援手?这些问题暂时没有答案。根据这次的合并公告,本次合并完成后,武钢股份将注销法人资格,其债权债务依法将由武钢有限承继。
职工安置在行业分析人士看来,则已不构成难以逾越的鸿沟,原因是武钢在这一直持续作为,宝钢股份此次则不涉及员工安置问题。根据长江日报9月22日的报道,武钢股份意欲在10月份削减在岗人数5700人。而在去年,武钢股份已经通过不同途径分流了6000名员工,2016年全年的计划是减员10000人。
此前,接近宝钢集团的人士分析认为,横亘在宝武合并面前的至少有三个主要障碍:一是被兼并方的大量冗员和产能&包袱&,二是企业文化融合难,三是组织架构的拆解建构难,产品融合推进不容易。
但在经济观察报的采访中,多数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即便目前宝武合并被认为是突然接到的&指令&,但宝、武双方对于兼并重组的开展已经具备了诸多的铺垫,这些铺垫成为推动二者最终步入整合的重要因素。加上宝、武的先天条件,使得对于二者合并的预期大大好于过往的钢铁合并案例。
中联钢资深分析师胡艳平向经济观察报总结了宝武合并预期良好的几个有利因素:一是同属于央企,共同的控制人是国务院国资委,二是宝钢集团对于武钢是100%控股,具有完全的话语权,三是双方在产品上具备较好的协同性,四是人事上,双方在合并之前就有了密切的关联。
所谓人事的铺垫,意指早在2013年7月,宝钢时任总经理马国强便空降武钢担任武钢集团总经理,其后担任武钢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在此之前,马国强在宝钢工作了长达十八年,对于宝钢的经营管理具有丰富的经历和经验。9月22日,经济观察报从接近武钢人士处获得的最新消息,合并之后,宝钢股份将派驻一名副总级别的高管去往武钢担任总经理一职。
从钢铁主业上看,胡艳平认为两家的协同性较好。&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均以板材为主,最重要的是,武钢的&底子&并不差。&胡艳平表示,&在硅钢领域,武钢有着很强的竞争优势,板材竞争力即便不是最强,也至少属于中等水平。&
根据中联钢提供的数据,板材在宝钢、武钢的产量占比分别达到70.1%和56.3%,并且宝钢主打冷轧系列,其冷轧板卷和镀锌占比分别为17.6%和11.3%,冷系总体占比达37.6%,武钢冷系则为26.8%。由于产品品种结构相近,重组后部分品种尤其是冷轧系列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将得到提高,其中冷轧电工钢和冷轧汽车板和家电用钢将较为明显。以冷轧电工钢为例,宝武集团年产量达311.7万吨,占全国比重42.7%,其市场影响力和行业地位不言而喻。
上海钢联研究中心主任曾节胜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尽管宝武合并后能不能把优势发挥出来,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我认为宝武合并的积极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众所周知,作为行业领军者的宝钢,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更为强大,将这些延伸到未来的武钢中去,让双方的功能重新分配和优化,即便作用未必特别理想,但也不至于完全失败。&
不过,这一切分析尽管有理有据,也仅仅止步于分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层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的合并方案说到底只是刚刚搭好的框架,只能代表二者同步运作的开始。合体后能不能变得更好,要倚赖企业自身的战略和行动。至于后续的行政力量是否会介入、介入力度如何,包括武钢的债务处理是否能够得到政府层面的帮助,这些都不得而知。&
无论如何,一个体量更大的巨人在形式上已经巍然矗立,作为独立钢铁集团的武钢与历史从此作别。
9月22日下午,接近武钢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武钢中层人士向其反馈,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人事上,合并对武钢高层的影响最大,涉及到去留和利益分配。&这位武钢中层说,基层也会进行裁员和整合,武钢员工的情绪整体上是伤感的。
就在宝武合并方案即将公布之际,一份针对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46号文件《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与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同步引发了关注。根据财新周刊此前的报道,这份文件目前已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资委提交国务院。
这是一份被认为是化解钢铁业产能过剩、结构优化调整的顶层设计方案。文件明确了国家推动新一轮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和路径,即通过央企重组的带动作用。
三个月前开启的宝钢武钢重组,正是落实此份文件的一项重要举措。
&宝武合并符合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产业路线图,&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尽管目前外界还没有看到这一文件的全文,但根据中钢协透露,该文件应已经下达到相关部门。宝武合并后才可能进入8000万吨级的第一梯队;而合并后,通过产能的重新布局,如城市钢厂搬迁将产能转移到湛江港、防城港,统一规划两大基地的冶炼设备和生产线,有助于消除原先的同质化竞争,将优势产品进一步做优做强,共同面向华东、中南和东南亚市场。&
9月1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经济每月谈&上也提到了这份文件。迟京东透露,下一步,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本溪钢铁集体公司会是宝武之后的第二个重组大案。如若合并,又一家强强联合的钢铁集团将继之而起。
鞍钢集团与本钢集团同处辽宁省,直线距离约100公里。鞍钢是宝钢、武钢之外唯一一家钢铁央企,本钢则是辽宁省属国企,二者的产能均十分客观。2005年,双方曾经有过一次重组史,联手成立过鞍本钢铁集团,不过仅限于挂牌和合并财务数据。
在业内人士看来,鞍本重组难度不会小于宝武重组。&一个央企,一个地方国企,分属不同的直管部门,与此同时,东北地域特点会使得企业文化融合难度甚于同在长江流域的宝钢和武钢。&胡艳平向经济观察报表示。
不过,再次整合却实有必要。&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觉得鞍本的整合是很有必要的,对东北的工业发展有好处,而且两大钢厂距离很近,整合后会更好地发挥规模优势,形成一个合力,两套人马、两个班子,肯定有一些重复建设。&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该不该整合,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一位对两家企业有所了解的匿名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业务协同不是无法克服的问题,鞍钢和本钢现在都面临困难,整合的动力是存在的。这个阶段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政治生态,对鞍本合并的阻力也而大为减少。&
鞍本再次整合被提上日程,正如46号文中的钢铁产业路线图被再次提上日程。
五年前即2011年10月,国家工信部印发了《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总体目标与这一次的46号文颇为类似。彼时这一五年规划明确,在&十二五&期间要形成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6-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力争到2015年,国内排名前十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从2009年的44%提高到60%以上。
五年过去,这一目标没有实现,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2015年行业集中度下降到了36%以下。而过去十年当中,一度轰轰烈烈的钢铁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一片低迷混乱中宣告终结。包括宝钢、武钢各自在内一系列并购,至今未能发挥协同效应。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一轮兼并重组未达预期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对待兼并的态度上看,彼时政府和企业中出现的草率之举颇多,企业的经验也较为匮乏,并购最终流于表面功夫。
在这位分析人士看来,由上一次的规划无效来推导这一次的结果,或许并不合适。&不管从政治生态来讲,还是从现在的产业现状和经济背景,乃至兼并重组的可操作程度上看,情况都发生了变化。&这位业内人士说,&这意味着,46号文提及的目标和路线本身被&重视&的程度也会有所区别,今年去产能的空前力度证明了这一点。对于这个路线图的审视角度,恐怕也应该改变。&
根据中商情报网的数据,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8.04万吨,年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30家,其中国有企业23家,规模在前14位的国有钢铁企业有:河钢集团(4774万吨)、宝钢集团(3494万吨)、鞍钢集团(3158吨)、首钢集团(2855吨)、武钢集团(2577万吨)、山东钢铁集团(2169万吨)、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880万吨)、渤海钢铁集团(1626万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1542万吨)、本钢集团(1499万吨)、华菱钢铁集团(1487万吨)、莱芜钢铁集团(1446万吨)、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399万吨)、包钢集团(1186万吨)。
在王国清看来,本轮兼并重组潮的基本路数是央企先行,地方国企继之。宝武合体之后,行业充满了很多合并的可能性。除了现在传闻较多的鞍钢和本钢、河钢和首钢之外,马钢和柳钢、宝钢和包钢、山钢和日照钢铁等,都不能排除合并的可能,柳钢的规模不在前20家规模较大的国有钢铁企业之列,但马钢和柳钢的合并可能性也很大,原因是都处在中南地区,产品品种、产业链等方面互惠互利的可能性较强。&从意愿上来看,现在的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主动寻求合并或合作的机会,实现强强联合或是优势互补。&王国清说。
毋庸置疑的是,这场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潮将在央企的带动之下开始,如果兼并持续进行,更多的国有钢铁企业会加入合并重组行列,而这个过程势必伴随着行政力量的持续介入。
国有企业作为钢铁行业的中坚力量是不争的事实,也因此,国有企业的大范围兼并重组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钢铁产业的格局,而围绕这场由行政力量主导的兼并重组潮,则是来自&市场派&人士的诸多质疑。&兼并重组是必然的趋势,但眼前的合并重组却不是好现象。&中联钢总经理杨永亮向经济观察报简单直接地表达了他对于此轮行政性兼并重组的忧虑,&在原则上,兼并重组和去产能应以发挥市场的手段为主,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行政的力量在主导这一切,市场化手段仅仅是辅助。&
杨永亮认为,正在进行的这一轮兼并重组,和前一轮兼并重组并不一样。&上一轮政府发挥的作用是&促成&,但这一轮兼并重组中,行政干预的力度更强,作用也更明显,某种程度上,钢铁的兼并重组和去产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了。&杨永亮解释说,所谓的干涉力度更强,意即从影响个体演变为对整个产业布局的控制了。目前已经能够看到的是,产能、市场的参与主体,都在力度空前的调控之下,价格甚至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已经形成了对市场的左右。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样做的影响究竟是好还是坏,令人感到担忧。&我的预测是,行政力量的持续性干涉,会使得钢铁行业走向一个&国进民退&的过程,民营企业的逐渐退出会成为必然的结果。&
杨永亮的观点代表了这样一种立场:自然规律才是检验市场的最有效手段,自然淘汰下的市场或许才是最具生机的市场。
事实上,在过去钢铁行业形势最差的两三年当中,兼并重组并未少发生,不过以民营企业之间的重组居多。根据中联钢的统计,从2012年至今,钢铁行业共发生了17例大中型兼并重组案例,其中,市内、省内、跨地区重组均有涉及,但在此期间,国有钢铁企业之间未发生一例大中型钢铁主业重组案例,国有和民营钢铁企业之间同样未发生一例重大兼并。
正因此如此,前述中钢协人士看来,行政力量介入兼并重组成为了必然和必须。&我认为这样的政府行为甚至来得太晚。仅通过自然淘汰,产业进化周期必然拉得更长,更主要的原因是,市场较差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兼并动力不足,长此以往,徒增内耗,对国家而言更是意味着更大的负担和拖累。&这位中钢协人士说,&一味反对行政性兼并重组的观点未必立得住。国有企业本属于国有资产,不通过政府来推动又指望谁呢?&
看起来,行政与市场的力量,在这一轮兼并重组中究竟应当孰轻孰重,这个疑问有一些难解,也似乎是无解。不过,有一个目标却是共同的:正如宝武重组草案中所言,宝武合并意在&建成代表中国钢铁工业最高技术和实力水平、拥有钢铁技术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这样的重组初衷也是所有兼并重组的初衷,尽管兼并重组本身并不意味着必然带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一向关注分析产品与技术的胡艳平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兼并重组固然重要,但兼并也仅仅是兼并,代表不了别的,行业的关注点需要再次拉回到产品与技术这个立足点。&
经济观察报 要闻部记者
常驻北京,跟踪工业领域产业政策和发展动态,重点关注钢铁工业、能源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宗商品市场等。
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47号院甲11号
邮编:100011 电话: 传真:86-10-
鲁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06号
Copyright ? 经济观察网宝武合并后 新集团名为“宝武钢铁集团“?_中国冶金报社-爱微帮
&& &&& 宝武合并后 新集团名为“宝武钢铁集团“?
据财新报道,宝钢吸收合并武钢,方案即将公布。国务院国资委已于8月最后一个星期通过了宝武重组方案,并于9月初上报国务院。合并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宝钢将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吸收合并武钢,武钢整体并入宝钢。新成立的集团拟命名“宝武钢铁集团”,原武钢集团成为新集团的子公司,拟更名为“武钢新产业发展公司”。但上述方案尚在高层审批过程中,合并细节或新公司具体名称仍有变数。从宝武重组看中国大型钢企重组走向彭在美从2006年提出到2016年才确定的宝钢、武钢重组,在舆论风口上长达10年之久,这期间经历了2006年~2009年的钢企联合潮。本轮大型钢企联合重组,是行业企业在行业内外双重压力之下的选择。因此,中国钢企要在去产能中重组,在重组中去产能,深化国企改革,从而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和企业在市场中的盈利能力与竞争力,在“十三五”期间形成3家~6家旗舰型企业,真正发挥出对行业的引领作用。期望宝钢、武钢能够在联合重组去产能、协同发展优结构、国企改革强管理、文化融合筑优势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重组经验。重组是实现钢铁强国的必然选择我国钢铁行业当前面临产能过剩,外因是世界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萎缩与需求下降,内因是国内企业集中度过低,部分企业追求“小而全”“大而全”,部分产能的先进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产业集中度方面。2015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滑:粗钢产量排名前4家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8.5%,较2014年下降0.1个百分点;排名前10家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34.2%,较2014年下降0.8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远低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005年7月份)提出的目标,即“2010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产品结构方面。“大而不强”是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另一个特征,即结构性过剩。在中低端产品方面,据统计,按全国产钢量8.22亿吨计算,约有18%的产量即1.5亿吨分布在175家小型生产企业中。这些企业生产设备相对落后,产品多为技术含量及实物质量不高的长材。例如,有专家指出,高强度是指屈服强度≥Q406兆帕,然而,我国建筑钢结构产业现状是<406兆帕的低强度钢占95%,可见我国钢结构用钢在低档次产品上同质化多么严重。不仅如此,高端产品方面的同质化也十分严重,如我国冷轧汽车板产能达1600多万吨,高钢级管线钢产能达1200多万吨,石油专用管产能达1000多万吨,都呈大量过剩状态。先进产能利用方面。目前,在轧钢设备方面,我国大型和部分中型钢铁企业基本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和大型化,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能力达到70%以上。但是一流的装备未必都能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一流产品。例如,在钢管行业,我国现有螺旋埋弧焊管“二步法”先进预精焊机组10多套,占世界总套数的1/3,虽然我们具备了300万吨产能,但是,至今没能真正解决生产中残余应力的问题。加快联合重组,是发挥出钢铁行业现有资源最大效益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实现钢铁强国的必然选择。有专家提出,本次去产能的主要对象是地方国企。笔者认为,宝钢和武钢的重组就是一个把脉很准的信号。在去产能中重组,在重组中去产能,“瘦身”与“健身”相结合,钢企才能真正强壮起来,才能走出因同质化严重而陷入的低价竞争困境。从竞争力排名看中国钢企重组方向笔者认为,这一轮钢企的联合重组,不仅要从全国宏观经济的高度来考虑,还要以全世界钢铁行业竞争力的角度来审视。近年来,在世界级钢厂竞争力排名中,中国钢企表现一般。然而,工信部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形成3家~6家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旗舰型钢铁企业集团,到2025年要形成3家~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因此,通过做大做强,提高钢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大有可为。在美国世界钢动态公司(WSD)2016年6月份公布的世界级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中,韩国浦项、日本新日铁住金和美国纽柯公司分别居第1位、第2位和第3位,中国台湾的“中钢”列第11位,中国大陆的宝钢、沙钢、鞍钢、武钢、马钢则分别列第23位、第30位、第34位、第35位、第37位。中国钢企在世界级竞争力排名中未能进入前10名,居于中游状态,而且近年来部分企业的排名位次在严重下降,值得我们深思。日本、韩国钢铁企业一直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中保持领先地位,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将多年积累的对市场和资源的控制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有机结合成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不断革新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原始创新的专有技术,使他们的高档产品比例达到70%~80%。凭借这些领先优势,日本、韩国钢铁企业不仅出口钢铁产品,也出口技术、装备,并在国外建(或合资)加工基地乃至钢企,使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国家钢铁发展潜力很大,印度、巴西、俄罗斯均有1~2家企业进入前10名,他们的优势是规模适中,有低成本的资源优势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竞争能力强,中低端产品市场份额大。然而,核心竞争力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规模不再是推动钢铁行业走强的主要因素,庞大的产能规模在市场萧条的时候反而拖累企业。例如,在2006年因为重组使得竞争力一跃进入第3位的安赛乐米塔尔,目前已下落到第17位。事实上,在2014年的世界级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评级中,已将产能扩张的权重做了下调,更注重与下游企业合作这一指标。我们要注意到,在核算竞争力排名中,国内钢企在国际市场议价能力方面的评分被大幅调低,这与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国内需求疲软、钢材价格不断下滑等有很大关系。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都要深思,如何做到既有规模效应又不至于产能过剩;如何既注意下游业务开拓,又做好产品创新;如何做到中低端产品适应新兴国家的市场,又能做到高端产品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竞争力,从而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总之,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是钢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永恒追求。联合重组要抓住“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笔者认为,根据这个指示的内涵,举一反三,可以得出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也必须抓住钢企领导这个“关键少数”。有文章指出:“事实上,管理层的‘不配合’,一直是中国央企重组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武钢集团的历史更为悠久,在行政级别上看,武钢集团同样作为一家副部级企业,其话语权和影响力并不算小;从基本的人性和企业运营心态看,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没有谁会愿意重组。”这一段评论是否符合中国钢企领导层的心态,笔者不敢妄加揣测。不过,如今钢铁行业的重组工作确实是到了“万不得已”的阶段。从宏观层面来看,近年来,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景气度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刺激消退以后,4月份和5月份的国有工业增加值连续负增长,而私营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则继续回升。今年前7个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0.3%,远低于私营企业8.7%的增速。当前,国有企业经营的“弹性”在下降,到了必须通过“瘦身”来提高效率的时候。与此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深水区,央企战略重组、地方国企兼并重组越来越频繁。数据显示,年初以来,A股市场上共有1339家上市公司参与并购重组2178起,其中国企数量为383家。上述国家经济宏观层面的表现也大致符合钢铁行业现状。2016年7月份,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20.5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8.22亿元,这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维持盈利;1月~7月份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3.48亿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54.38亿元,但行业内企业分化明显。从钢铁行业总体情况来看,民营钢企的效益比国有钢企好一些,例如沙钢集团、中天钢铁集团、北京建龙重工集团等民企经营景气度还在上升。民企效益好于国企,这是钢铁行业集中度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按2015年统计数据,多数国有大型钢铁集团处于亏损状态,个别的集团甚至严重亏损,其原因就包括出现巨额亏损的被兼并的子公司将集团的业绩拖进了亏损的泥潭,如鞍钢集团亏损46亿元,武钢集团亏损75亿元。即使像宝钢集团这样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受被其兼并的两个子公司亏损的影响,2015年盈亏相抵后的总利润也只剩下10.3亿元,比2014年的盈利94.2亿元下降89%。不得不说,前一个时期(2006年~2009年)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效果不甚理想。然而,改革允许试错,这也为目前钢企进行新一轮重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我国钢企前一个时期的联合重组专注于规模扩张而没有认真进行内部彻底结构调整,所以,多数是不够成功的。而日本JFE公司在整合川崎制铁和日本钢管两个企业过程中,对领导层、管理层精简重组,对产品组合(高档、中低档产品)及开发慎审规划,对技术创新的方向做出前瞻性的判断,淘汰落后生产线设备、去除过剩产能,妥善安排富余人员,调整生产结构和营销结构使之适应下游市场的需求,等等。JFE公司这一番实质性重组花了近4年时间才得以完成。再如,日本新日铁住金公司也是经过联合重组后成为强势企业的。同时,日本政府为企业联合重组、转型升级出台了一系列(大约10多套)周密的、可操作性的支持政策。日本钢企重组的成功经验颇有典型意义。我国与日本相比,国情不同,体制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大型钢铁企业设计联合重组规划时如何做到因地制宜,既对我国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考验,也对大型国企联合重组后能否真正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提出了考据。联合重组应实现文化融合宝钢和武钢宣布合并的信息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总结国内外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经验与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能否通过实质性重组提高企业盈利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因而企业对各种资源的整合的背后都隐藏着无形的企业文化的融合。当企业文化有不同层次的差异时,如果“人的价值观念”不融合,联合重组很容易造成企业“内耗”。上海是国际性城市,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宝钢长期受海派文化的滋养,成为中国国有钢企的先进典型。武汉是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受汉江文化的哺育;武钢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国钢铁工业的中坚力量。然而,两个企业的文化仍然有差异:宝钢企业体制改革开展得早,先是推行管理层扁平化,继而实行事业部制,最近又进一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而武钢近年来开始抓产品质量的基础性管理,并已见成效。在智能制造水平上,宝钢当前以工业4.0为目标已迈入工业3.5阶段,而武钢目前还处于工业3.0阶段。因此,宝武合并,必须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共同的战略目标,在管理层重组上做到同心协力,在结构调整上做到自愿合作,态度要积极主动。只有消除了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双方才能真正通过重组在今后改革发展的方向上步调一致,团结协作,实现共同的愿景。宝武重组能否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国有大型钢企有责任充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2018年以前,宝钢集团将压缩过剩产能920万吨,包括先进产能(包括2500立方米高炉1座、150吨转炉5座、120吨AOD炉2座、100吨电炉4座等),这为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做出了榜样,即使面对先进产能,也须“壮士断腕”。大型钢企集团合并重组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全整合大约花3年~4年时间,其效果才能逐步显现,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何况国企改革行进在深水区,有许多深层次问题还在探索阶段,这不仅仅是钢铁行业的课题。例如,推进大型钢企兼并重组的前提是产权制度改革。3月28日下午,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发行的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15东特钢CP001”由于未能筹措到足够的偿债资金,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构成实质性违约。自去年以来,这种违约现象已从我国一些中小企业或者私企蔓延到国企和央企,使市场的刚兑信仰产生了动摇。在国有钢企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有过剩产能退出、“僵尸企业”清理、不良债务处置等一系列问题须要面对。因此,兼并重组会突破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框架,要求我们从国有资产整体效率和未来发展的角度,而不是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于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生产中低端产品的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有利于企业效益改善和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在本轮国企改革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重点,从“管资产”到“管资本”是最有可能给国有企业带来真正变化的改革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国企改革的内容还有:良性的政企关系、规范的董事会制度、国际化的经营团队和全球性的业务战略。这一切改革的重任,有机会在宝钢和武钢的重组中得到落实,期望他们能拿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重组经验。 &来源:中国冶金报 财新网 广告热线:010-新闻热线:010-发行热线:010-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点击“关注”中国冶金报社微信公众号,每天为您提供钢铁行业权威的信息资讯,让您的阅读更便捷、更专业! 官方网站:中国钢铁新闻网()。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铁雄心4 军方高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