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和蒙古为何在军事上的同一个题犯两次错误?助金灭辽结果引起金兵南下亡国。又联合蒙古灭金结果丧失全国领土

宋朝是被蒙古那个小民族给灭了?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元 . 北宋徽宗不理朝政,政务都交给以蔡京为首的六贼.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大兴党禁,排斥异己.蔡京即位次日,就下达了一个禁止元佑法的诏书.此即谓元佑奸党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当他看到辽国被金国进攻后,便于重和元年(1118年)春,派遣使节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双方商议两国共同攻辽,北宋负责攻打辽的南京和西京.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过去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改缴金国.此即为海上之盟.但宋朝军队却被打得大败.最后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并克扣营、平、滦三州.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赵佶吓得立刻传位其子钦宗赵桓.钦宗患得患失,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后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启用李纲来保卫东京.虽然一度取得了胜利,但是金朝并未死心,二度南下.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太原沦陷.十一月,开封外城沦陷,金军逼迫钦宗前去议和.闰十一月卅日,钦宗被迫前去金营议和,三日后返回.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银.钦宗因此大肆搜刮开封城内财物.开封城被金军围困,城内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在少数.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六日,徽、钦二帝被废,贬为庶人.七日,徽宗被迫前往金营.金朝另立张邦昌,建立一个名为“大楚”的傀儡政权.徽钦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史称靖康之耻或靖康之祸.徽宗被封为昏德公,钦宗被封为重昏侯.最后两人客死异乡五国城.北宋灭亡
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来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当朝大臣大多赞同,只有赵范反对.理宗答应了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诺灭金之后将河南还给宋朝.但是这只是口头协定,没有留下书面协定,因此埋下了后患.金哀宗得知后,也派使节来宋朝陈述厉害,希望联合抗蒙,但被理宗拒绝.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灭金事宜.
绍定六年(1233年),宋军攻克邓州.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蔡州被攻克,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宋将孟琪将金哀宗遗骨带回临安.理宗将金哀宗遗骨供奉于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
宋端宗赵是和赵昺被元朝军队相逼南逃避难,途经香港九龙半岛一块估计约有300公吨的巨岩休息,后来附近的民众在那块可以容纳50多人的巨岩上,刻上“宋王台”三个汉字.金朝灭亡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光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复南京.七月五日,宋军进驻开封.但由于粮草不济,贻误战机,宋军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各路宋军全线败退.端平入洛宣告失败,宋在此役中损失惨重,大量精兵与物资付诸流水,也为之后蒙古侵宋提供借口.端平入洛之后,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理宗两子早夭,因此最后理宗择其弟赵与芮之子赵祺为皇储.由于赵祺其母曾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堕胎药,因此赵祺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赵祺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赵祺即位,是为度宗.
赵祺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右丞相贾似道因此擅权.贾似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终日在葛岭别墅中与妻妾玩乐,由于他好斗蟋蟀,时人称他为“蟋蟀宰相”.他禁止让前线战事让度宗了解.襄阳、樊城被围三年后,度宗才得知此事.端平二年(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拱、孟瑛、余玠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战合州时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贾似道借机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国号为元.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九日,度宗去世,终年35岁.
度宗去世后,其长子赵?即位.当时,宋朝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德佑元年(1275年)春,元军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德佑元年十一月廿日,常州沦陷,元军举行大屠杀.不久平江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德佑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里举行受降仪式,赵?正式退位.但赵?之弟赵是和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赵是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内部斗争不断,景炎元年十一月,蒙军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陈宜中、张世杰护送赵是和赵昺乘船南逃,从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是去世.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1278年).在元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元军在南宋汉人叛将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无力战斗,全线溃败.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世人不耻张弘范,特于此立碑“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嘲之,宋朝到此宣告彻底灭亡.崖山海战极为惨烈,据估计,宋军在此役中阵亡十万,海上都是尸体.身在元营的文天祥亲自目睹惨状,作诗云:“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宗上所术,宋朝自建立以来以偃武修文方针治国,文化空前发达,但军力大衰,有加之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皇帝亲小人远君子,最终灭亡,宋朝为我国历史上积弱的朝代,受北方少数民族欺压,实为我汉人之耻!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蒙古那时可不是小民族啊。他们北到西伯利亚。东到朝鲜。西达匈牙利。南到江淮一带,其地域可谓旷古啊。但不得承认南宋是蒙元最大的对手,在蒙古人眼里南宋就是屡败屡战的懦夫。连金都打得他们无还手之力。但就是这个对手硬是独自对抗蒙元半个世纪。还搭了个蒙古大汗。...
宋朝软弱无力,蒙古当时横扫世界,你觉得呢?
你看看地图,蒙古有多的,是内蒙古+蒙古国
蒙古人虽然少,但是个体很凶悍地。能打仗,但坐不住江山。八十年后就被朱元璋灭了,其实是被自己灭了。
宋朝灭亡蒙古是外因,而内因是自己的腐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南宋王朝不思进取,一心只想卖国求和,亡国是很正常的
试想一想,汉朝天子如果也是那样的话,还不早给匈奴给灭了,
范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说的多么的痛快啊,
骄傲!!!...
宋朝被蒙古那个大民族给灭了
俄联邦还有个蒙古人的鞑靼共和国
汰弱留强社会正常的发展
不是宋朝,是南宋。北宋是被金灭掉的,南宋自从建都临安后,赵构自己解除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帅兵权,政治腐败,沿袭北宋重文轻武的制度,偏安一偶,以至于蒙古来袭,虽然军民一致仍免除不了灭亡的噩运。当然南宋军民确实很勇敢,耗费了元半个世纪的时间,还在四川合州钓鱼城打死了蒙哥大汗,使元内部一片大乱。...
那是南宋 南宋时让蒙古给灭的
北宋时让金灭的
北宋时候还有辽也就是契丹人建立的
还有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
女真建立金 灭了辽 后来灭了北宋 蒙古强大起来后先同宋(南宋)灭了金 后又同南宋灭了西夏 最后灭了南宋
还有蒙古可不小 蒙古建立的元朝 领土大概有3000万平方公里呢...
宋在1279年被元灭掉了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是被金灭掉的,南宋是被蒙古灭掉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先贴一段转载的分析  --------------------  两宋灭亡的契机,从表面上看,有极为相似之处。北宋之亡,起源于北宋政府念念不忘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趁着辽国衰落,与新兴的金国结为同盟,共同灭金。怎料想前门驱狼,后门进虎。金国在占据了辽国故地后大举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占据了中原地区。而一百年后,蒙古在金国背后兴起,南宋政府竟然再一次与蒙古结盟,共同灭金。此后凡四十年间,兵连祸结,最后在蒙古强大的军事打击下,南宋终于灭亡。       有道是:“聪明的人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从这个标准来看,宋朝君臣显然不很聪明。于是有论者说两宋实在过于执著于收复失地,而看不清真正的战略利益所在,如果当时不是联金联蒙,而是援辽援金,则宋祚自可保存。       在下以为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却并不全面。       两宋的灭亡,虽然看似相同,但也只是表象而已,其实还是大不一样的。       不错,北宋的确念念不忘燕云十六州,南宋的确念念不忘北方故土。但是其败亡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不能与夙敌够捐弃前嫌,共御外侮,而是对自己的实力估计错误,再加上不敢发动群众,不敢主动出击所致。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相当奇特的王朝。一方面,她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比唐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另一方面,她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对外懦弱无能的王朝。北宋自以下就实行强干弱枝抑制武将的政策。直接后果就是将不知兵,兵不能战。空养着百万大军到了打仗的时候却一触即溃。在这种情况下,宋朝不得不采取花钱买和平的方针,对辽夏金输送岁币乞求平安。       这种状况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汉人的朝廷一向以“天下共主”自居。只有万方来朝,哪有向蛮夷进贡的道理。就算是大分裂的南北朝,大家也是两面分治,没有谁向谁交保护费的问题。然而事实又是这样的无情,对于北方的蛮夷来说,宋的地位只不过比藩属高一点。这对于宋朝的君主来说,自然是极大的讽刺。所以到了辽、金穷途末路的时候,宋朝的任务不单是收复失地,更重要的是要恢复中华上国的地位。两次都做出同样的选择也就可以理解了。         然而要与强者合作,自身也必须要有强者的实力。北宋末年,文恬武嬉。朝廷养着的禁军竟然连马都不能骑。本来攻击被金军打得无还手之力的辽军不过是个摘桃子的行动。不料北宋军队竟然连摘个桃子都会被打得头破血流,要靠金军来给他们擦屁股。这自然会引起金国的鄙视,进一步引起金国的侵略之心。         要说北宋军队完全没有战斗力也是不对的。宋人不擅野战,却擅长守城。金军的南下行动一开始并不顺利,很快就顿兵于开封的坚城之下。如果不是到最后宋朝君臣脑子发昏,竟然让神棍郭京搞什么“六丁六甲”,自动放弃开封的城防,则金人也未必就有那么容易得手。如果开封久攻不下,那么最差也就是另一次澶渊之盟的局面。         从这一点来看,辽国的灭亡并不直接导致北宋的灭亡。而以北宋军队的野战能力援辽抗金,恐怕不但帮不了辽国,反而会拖辽国的后腿。这可以比照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的表现。意军的战斗力低下,每每都要拖德军后腿。在北非和巴尔干的失败都要靠德军擦屁股。而意军在巴尔干的失败打乱了德军进攻苏联的整个部署,让德军不能按原计划在冬天来到之间结束战斗。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北宋君臣其实不但不知彼,对自己的实力其实也毫无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最符合北宋利益的战略不是联金灭辽,而是闭关自守,积聚实力。在自身没有实力的情况下贸然攻击辽国,而事后又不做补救,把国运寄托在象郭京这样的骗子身上,自然是自取灭亡。       南宋的情况则大为不同。首先,北宋所念念不忘的燕云虽然是耻辱,但是和二帝被虏,丧失半壁河山相比,自有天壤之别。可以说,只要金国和南宋存在一天,这个矛盾就没有调和的可能性。南宋可以暂时性的和金国讲和,但一旦有机会消灭金国,南宋当然不会放走任何机会。         南宋军队的战斗力其实大大超过北宋军队。北宋军队经过宋以降的一系列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的政策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南宋军队的班底却主要来自南渡之初中兴诸将自行招募的私人军队。宋高宗的整编固然是为了削平军中主将的势力,防止武将夺权,但是面对咄咄逼人的金国,南宋事实上不可能实行北宋式的文官领军政策。南宋的军队更加接近明朝实行的监军制度。虽然仍然是叠床架屋的领导,但是比让完全不知兵的文人如韩琦,或靠拍马的太监如童贯领兵还是要有战斗力的多。         从统治阶层来说,南宋的当国者比北宋的要有进取心的多。宋高宗虽然在后期实行削弱武将兵权的行动,并签订《绍兴和议》,但是在前期还是主动进攻的。而宋高宗以下,主战派一直都是国家的主流。开禧北伐虽然失败,却也反映了南宋并不甘心作金国附庸的心态。         那么,南宋的问题在哪里呢?       南宋的第一个问题出在消极防御上。南宋对北方的防线主要沿淮海,湖广,至川陕一线分兵防守。这是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则是以长江为依托,沿江布防。第三道则是沿五岭。这三道防线中的第一道一直是主战场。一旦这道防线被人突破,就退守第二道防线。如果第二道防线也被突破,这时候,皇帝一般就要逃到海上去避一避风头了。第三道防线的作用不大,如果不学郑成功收复台湾,就只好在崖山等着别人来收拾了。       头两道防线都被金人突破过。1129年10月,金军在完颜宗弼(即俗称的金兀术)率领下长驱直入,攻入江浙。宋高宗对付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逃跑。先从杭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再从明州逃到海上。幸亏金军海军不行,才让高宗勉强保住了老命。         不过金军的这次行动属于孤军深入,江南各地到处爆发了汉人的反抗。宗弼见再待下去就要“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于是在大肆掳掠5个多月之后北返。在北返途中遭到韩世忠的阻击,损失不小。此后,金军最多也就突击到第二条防线为止。         这个防御体系,在后来对蒙古的战争中也相当行之有效。不但抵抗了蒙古近四十年,而且还让蒙哥汗丧命在钓鱼城下。         从表面上来看,南宋的这个防御体系似乎是完美的。可是,这样的一个体系恰恰是导致南宋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何一个防御体系的最终目标都不应该是为了防御而防御,而应当是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保存自己,壮大实力,为将来的反攻作准备。         但是通观南宋的整个战史,只好说是消极防御在绝大多数时间内占了上风。而消极防御,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是最消耗实力的。举例来说,“端平入洛”事件之后,窝阔台派去对付南宋的主将是皇子阔出和阔端。1235年,两人分统东、西两路军侵入宋境。从1235年至1241年,双方在江淮和四川反复拉锯,各有胜负。南宋军队的战斗力虽然不强,但是面对的也不是蒙古的主力。经常上演的情况是蒙古进攻,宋军退避以空间换时间。虽然初期连失州县,但是蒙古兵力不足,往往不能固守,只好抄掠之后退兵,于是宋军尾随收复已成一片废墟的失地。蒙古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宋朝的长期作战能力,因此所过之处杀的鸡犬不留。例如1239年秋,蒙古大将达海入蜀,进攻东川地区,击溃扼守万州的宋军,顺流而下攻破夔州(奉节),径趋三峡。南宋急调长江中、下游军队至上游抵抗,达海撤军。1241年秋,达海又率军攻蜀,进至成都,宋守将开城降,四川制置使陈隆之被俘。蒙古军取成都后,四出抄掠,连破西川地区二十余城,“搜杀不遗,僵尸遍野”。这种屠杀政策使得南宋军民对其恨之入骨,各地抵抗非常坚决。蒙古在正面战场上虽然始终不能有大的突破,却把南宋的几个防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机”,大量消耗了南宋的人力物力,迫使南宋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三、比较    毫无疑问,宋徽宗的“联金灭辽”是一件彻头彻尾的蠢举,不自量力,自毁屏籓。而且在对辽战争中,宋军惊人的拙劣表现    ,也让女真贵族们惊喜地发现:宋不旦是一只比辽肥得多,而且也更好欺负的羊。金军的南下,实际上已只是迟早的问题了    !站在北宋的角度,最好的选择无疑是助辽抗金,以争取尽量多的时间,大力澄清吏治,整顿军务,以备一战!然而,这只是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的看法,因为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之后将发生的一切。     对于当时的人而言,是很难有这种想法的,宋与辽毕竟已有一百多年没发生过大的战争,对于对方的军力如何,都有点不摸底了。要清晰客观地评估宋自身的军事力量如何,更不是赵佶这个纨绔子弟所能办到的。     他能看到的不过是一些直观的数字:如军队的数量、武器装备、粮饷和草料的数量、国库的储备等等,从这些方面来看,宋好象还是最强大的!而且此前童贯指挥宋军与西夏的战争,好象打得也不错(不管其中有多少水份,赵佶看到的,毕竟是一次次“大捷”)。所以,宋徽宗的决策虽然愚蠢,却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人,做一件蠢事并不难,难得的是坚持不懈地做蠢事而且不知悔改。与金国的协议墨迹未干,赵佶就招降金的叛臣张觉,以图取得平州,这个在汽油桶里划火柴的英勇行为终于引发了金军的全面南侵,从而为北宋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如果说,前面的联金灭辽还算情有可原的话,赵佶后来的举动,只能让人由衷地感慨:这位以“瘦金体”驰名天下的一代书    法宗师,怎么竟然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呢?!      与金朝崛起时的情况有些类似,蒙古崛起后,金朝也已由宋的世仇变成了宋的屏藩,南宋最合理的选择,似乎也应该是联金    抗蒙,但这其中有一些具体情况,值得分析:    最初,金为蒙古所败的消息传来,宋的反应是停止向金缴纳岁币,这个行动是无足厚非的,因为岁币本来就是金加给宋的不    平等条款。而后,金宣宗完颜珣乘蒙军主力西侵的机会,听任民间武装抗蒙,挑起对宋战争,而将金军主力用于南下侵宋,    在这种情况下,要宋助金抗蒙,自然毫无现实可能性。    1223年,金宣宗死,金哀宗立,金停止了侵宋战争,以前所未有的诚意试图与宋结盟好,这是最关键的一个时间点。如果宋    的当政者史弥远等有一点远见的话,这是宋与金抛弃前嫌,联手抗蒙图存的最好时机,因为:    1、经过哀宗的努力,金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尽管仍逊于蒙古军,但比起战争初起时与蒙军每战必败的情况已大有改    观,此时金有完颜陈和尚,宋有孟珙,都是不世出的良将,如果配合的好,借助黄河与潼关的天险,阻止蒙古军的进犯,并    不是不可能的。    2、金军虽有一定实力,但由于地域的缩小和战争的破坏,金国在经济上已濒临崩溃,如果得到在经济上富甲天下的宋的资    助,坚持的时间肯定会大大延长。    3、蒙古人的主攻方向马上就要东转,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等金军主力耗尽,再援助就来不及了。    国与国的交往中,有一条最基本的定理: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但有永远的利益!宋的决策层显然不明此理,    采取不做为的态度,错过了联金抗蒙的最好时机!    1233年,蒙古派使节要求与宋灭金,金哀宗也向宋做最后一次争取,使宋到了不得不选择的地步,那么,那一个选择才是正    确的呢?本老人家以为,此时联蒙灭金,不能算是错误的选择!因为此时金的力量已经耗尽,领土只剩下了几个孤立的“点    ”,也再没有一支可机动的野战部队,再怎么给它输血打气,也不大可能延续它的生命了。如果助金,反而可能触怒蒙古,导致宋蒙战争提前爆发(尽管不如此做,蒙古人也要侵宋,但多少可以赢得一些时间),而金无力给宋实质性的帮助。    所以,在下的结论就是,联金灭辽,是一个彻底的错误;联蒙灭金,并不是完全错的。两者是有高下的。        辽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前期由于国力主要用于向外扩张,采取奴隶制的掠夺式经济,使辽初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直到辽圣宗时期,辽朝的经济才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无疑是封建化改革的结果。辽朝得燕云十六州后,对中原制度进一步吸收,汉制逐渐完备。 辽国的医学成就也很显著,其针灸、切脉诊法、妇产医科、尸体防腐等技术都具有较高水平。    -------------------    拿现在中蒙俄来说,并蒙并不是很好的策略,因为一旦这么做了,中俄的边境线就更加扩大,所以对于蒙保持在亲中的水平就可能,这样可以减少边防的压力。    辽受中原文化是当时各国中最深的,苏轼秦观他们的诗文几乎在辽国能与宋国同时传唱,所以在文化上基本上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向心力,在当时的背景下,为何不保持一个行汉学亲宋的辽而与金元之流合伙,几乎成了当时的打手,联金灭辽,联元灭金。    “聪明的人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难道只是记得皇帝收复燕元的志向,但最后却丢了整个江山。  唉,当时的宋庭,在做的什么事啊?    史书上说,辽国谴使到宋,希望联宋以抗金,宋庭君臣拒绝得是那么干脆,以至辽使当庭哭述“宋辽一衣带水,,昔日神宗皇帝辽国皇帝互通书文,兄弟友邦,今宋如此行径,令人心寒....你们会后悔的”    我是在书店一本写宋未的书上看到的。        悲哀乎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从表面上来看,南宋的这个防御体系似乎是完美的。可是,这样的一个体系恰恰是导致南宋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何一个防御体系的最终目标都不应该是为了防御而防御,而应当是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保存自己,壮大实力,为将来的反攻作准备。       ------------------------------------    拿现在中蒙俄来说,并蒙并不是很好的策略,因为一旦这么做了,中俄的边境线就更加扩大,所以对于蒙保持在亲中的水平就可能,这样可以减少边防的压力。  =========================  你对中蒙俄的策略提议就违背了你“任何一个防御体系的最终目标都不应该是为了防御而防御,而应当是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的理论。    试问,如果蒙并入华,谁的边防压力更大了呢?    中国边界往北推了近千公里,俄国如果要到北京,需跨越几千公里广阔的草原戈壁,以至于只需中国有一定数量的空军活跃运动,就足以在毫无遮掩的广阔草原上尽情轰炸俄军突击集团,严重杀伤迟滞俄军。此处正是远离中国人口稠密区工农业区的绝好战场,在这种地区打上一百年拉锯战也伤不到中国元气。    反过来,中国边境北推上千公里,关系俄罗斯国运的数千公里西伯利亚大铁路命脉直接暴露。如果中国主动进攻,就会毫无悬念的切断甚至彻底破坏几千几百公里地段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整个俄罗斯顿时被切成两半。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孤立无援。这片近千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所有钢铁、能源等等战略物资不再为俄罗斯中央所能有效调动,这片土地上俄国人的命运和忠诚度也成问题。    中国现在不并蒙古,只是因为目前中俄关系盟友,不愿让俄国太紧张而已,哪有并蒙古对中国不利的道理。
据《蒋经国自述》,斯大林当面明确告诉蒋经国苏联为什么一定要把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日本和中国都没有力量占领外蒙古来打俄国;但是,不能说就没有第三个力量出来这样做。” 蒋经国问这“第三个力量”是不是美国,斯大林回答说:“当然!” 斯大林更特别警告蒋经国:“不能让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只要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东北问题就很难解决了。” 斯大林的这番话充分说明苏联的战略图谋和夹在美苏两大国之间的中国在冷战中的处境。 中国与苏联有世界上最漫长的边境线。苏联面对中国的部分正是苏联最地广人稀、力量最薄弱、最无险可守的“柔软的腹部”。如果有“军事强国”从这个方向进攻苏联,就可能把苏联横着切开,“大卸八块”。斯大林对蒋经国说的“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并非杞人忧天。“军事强国”即便不进攻,只要沿着中苏边界驻军与苏联对峙,就足以产生足够的威慑,让苏联日夜精神紧张,防不胜防,不知道要部署多少兵力才敢放心。    所以分析问题,你要换位思考,站在俄国的角度,在斯大林的内心,是多么惧怕西伯利亚铁路被切断。反过来说,蒙并入华对中国的战略态势是如何的优越不言而喻。
  大国有大国的政治战略,鸟瞰中国周边安全态势,除了北方和俄罗斯“确权画界”解决边境问题后,东,西,南,三边安全形势都不容乐观,将来很可能和这些国家有争议,磨檫,乃至冲突。所以“远交近攻”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是现实的选择,不能以“蒙古问题”而“俯背受敌”啊!    利,就是中国的版图会扩大;弊,中国会更加穷!    
  别再离题喽  我是来求解的
  对蒙不强求并入,安抚俄国盟友的心理紧张,当前是符合中国长远利益,因为中国目前的对手并非俄国,而是美国。所以我对维持中蒙现状并无意见。只是假设有一天,中国的对手不再是美国,而是俄国的时候,应当认识到,合并外蒙是对我国极为有利,而极不利于俄国的。    宋的外交策略错误关键无他,两个字——短视,四个字——利令智昏。燕云十六州的收复是个绝大的功勋,但是宋太急于见功,于是对于以何种手段收回燕云缺乏高明的谋划。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支持辽国抗击金国,要求以割让燕云为代价,辽国会非常愿意。
      1。因为当权者认为打仗是一件很俗的事情,特别是和蛮子打    2。我华夏心中,中国=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谁来领导无所谓    3。不想打仗是华夏的国粹,参考南渡的司马氏(所谓魏晋风流)    4。当权者是不是有小算盘?参考赵孟頫,范文程,洪承畴,汪精卫。。。
  宋有什么资格谈收复燕云十六州啊,明明是侵略。
  楼上的解释清楚收复燕云十六州是侵略?
      作者:kaimpf 回复日期: 21:25:32 
    楼上的解释清楚收复燕云十六州是侵略?    什么叫收复,你原先有,被人抢了,在多回来,那叫收复,燕云是后晋割给契丹的,关宋屁事,有宋吗?
  北宋作为一个后起国家,去侵略压根没什么心思进中原的辽,还要谈威胁,就和这里的某些人一样,是非不分,辽建国比宋早多了,那时候连后周还没有呢,北宋没事就去折腾折腾人家辽,还把辽给抹黑一下,一个活生生的侵略者,还天天这个冤那个冤,辽又不是北宋他孙子,天天伺候北宋啊。
  如果支持辽国抗击金国,要求以割让燕云为代价,辽国会非常愿意。  -----------------  一厢情愿。  不要认为经过1000年后,了解了各方面的实力,就真以为比古人聪明了。  辽已经被压缩到只剩下燕云及西部地域,这割让燕云岂不是天方夜谭。  很多人对宋徽宗很不屑,以事论事,徽宗只作错了一件事:支持张觉叛乱。  
  没兴趣看你这么长,只说个人感觉.    痛打落水狗!狗落水了,当年被狗咬的事,都翻上心来.
  宋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只是野战不行。北方的骑兵败了就可以逃逸,步兵败了就是被全部屠杀,所以宋要是败了就是惨败,而辽,金则不然,造成宋军力不强的假象。当时宋的科技领先四邻就好像现在的美国,但缺少天险阻挡北方铁骑的侵扰。宋代是中国的近代早期的开端,经过tang-song transformation,国力还是很强得,所以兰州不要以为宋的政府做错决策,成王败寇罢了。
  作者:深夜风 回复日期: 23:29:30 
    北宋作为一个后起国家,去侵略压根没什么心思进中原的辽,还要谈威胁,就和这里的某些人一样,是非不分,辽建国比宋早多了,那时候连后周还没有呢,北宋没事就去折腾折腾人家辽,还把辽给抹黑一下,一个活生生的侵略者,还天天这个冤那个冤,辽又不是北宋他孙子,天天伺候北宋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惜兄弟生没生在历史上的敌人那头,真是中华的损失啊,我真希望金元女真以及大英帝国的统治者们都有您这么高尚的品德,历史真当改写.
  宋朝重文轻武根源来自五代十国的教训,毕竟谁都不愿意自家打下的天下第二天就换了姓氏,这也是宋朝军队实力相对其他朝代较差的原因,  无论连辽抗金还是连金抗蒙,其实最终结局都是一样,在一个骑兵横行天下的时代,宋朝的军队又有多少胜算?
  十六州为契丹占有后﹐中原王朝失去了北面防守的天然屏障﹐给北方牧骑的南犯提供了方便条件。历史没有假如,如果北宋不主动出击,而进行龟缩战略,谁能保证逐渐强大后的契丹不会主动南侵呢?历史上有哪个强大的游牧民族能够安分守己,这可是有多次教训的.  
  辽使当庭哭述“宋辽一衣带水,,昔日神宗皇帝辽国皇帝互通书文,兄弟友邦,今宋如此行径,令人心寒....你们会后悔的”  -------------------  兄弟友邦? 不客气的说,正是神宗皇帝向后人许下了“克复燕云,异姓者亦可称王”的诺言。
  急功近利,战略短视,毕竟不是现代国家,有科学充分的研究,古代专制政体大都如此,就看皇帝英明不英明了,另外,本身宋政府已腐败,早已过了壮年期,处于事物的衰败期,其主动意识及判断力、决策力都不再强了,与之相对应的金及蒙政权则处于上升期。
  德国两次大战的下场比宋还惨,不明白天朝人为啥看宋史眼高于顶,指点江山,看德国的战败史热血沸腾连呼万岁。因为我们东亚人劣等?
  因为德国每次都是以弱抗强,以小战大,以少敌多  
  作者:elonli 回复日期: 01:41:44 
    十六州为契丹占有后﹐中原王朝失去了北面防守的天然屏障﹐给北方牧骑的南犯提供了方便条件。历史没有假如,如果北宋不主动出击,而进行龟缩战略,谁能保证逐渐强大后的契丹不会主动南侵呢?历史上有哪个强大的游牧民族能够安分守己,这可是有多次教训的.      辽比宋还腐败,压根没机会再崛起了。辽宋真是一对冤家  辽也不是游牧民族。
  辽比宋还腐败,压根没机会再崛起了。辽宋真是一对冤家    辽也不是游牧民族。    --------------------------------------------------  汗了,辽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是无可否认的,不能因为牧民进了城就改变其本质啊,照你这么说来只有没打进来的突厥和匈奴算了?
  唇亡齿寒这样的道理宋朝那些‘理学大师’却一无所知崖山滔海是没有悬念!
  北宋念念不忘幽云十六州,  南宋念念不忘靖康之耻  只可惜都是愤青当国,看不清自己的实力,外加脑壳进水,一再犯引虎驱狼的蠢事    更诡异的是:北宋和南宋大军北上时,主帅都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否真该出击,但这时候就会有个神秘人进入大帐,向宋军主帅献计献策,结果导致宋军大败。(没戏说,是真的)    不过南宋与蒙古围攻蔡州,还是宋军先攻入的。宋将孟拱等人还尝了一把后,high了一下  只可惜,为了孟拱等人小头的爽,导致无数大宋子民的大头落地,很是不爽
  历史有的时候真的很奇特,当北宋强大的时候,恰恰也是辽和西夏的强盛期,于是乎兵来将往的,互有胜负,不亦乐乎。    当辽衰弱的时候,北宋也进入了衰退期,于是乎,这对老朋友一同被金狠狠地揍了一顿,一个被赶往西域,一个被打到南方,从此只能遥遥相望,直至灭亡都再也没有相见。    几百年后,当明强盛的时候,北方的蒙古也异常的活跃,于是乎,终明一朝,两家对掐,元气大伤,等到明走向灭亡的时期,蒙古也趋于衰弱和式微,两家又被清一顿猛K,一同完蛋。
  南宋联元灭金的行为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宋金世仇不是一般的深,金国被蒙古打得剩下半条命了还惦记着从南宋身上挽回损失,南宋对金国怎么会能信任,怎么能不仇恨?      两宋其实在北方世仇遭到外来打击的时候,想当渔人,等着他们两败俱伤在检漏,可惜视乎完全没这个实力。辽国完全是被金国给灭掉的,就是被金军打得元气大伤,胆气全无的情况下,幽云的辽军残部仍然可以收拾掉北宋军队,虽说耶律大石是辽国最后的英雄,但这也是北宋实力的真实体现,这样的军队就算和辽国联合也就只能让女真人出点汗,想放血,恐怕就只能从自己的血管里出了。所以联辽也根本无法抗金,只会导致金国直接把宋国送上金国的邪恶轴心名单。      至于后来发生的靖康之难,完全是北宋腐败无能+愚蠢之极的高层一手造成的,金国开始的时候甚至都进入了归还幽云十六州的程序了,结果攻辽时体现了北宋军事上的无能,这回又体现了北宋外交上的愚蠢,到后来金兵南下更是把政治上的腐败呆滞发挥到了极点,终于造成了靖康之难,断送了中原大好河山。回头看来,某种意义上,北宋末年唯一正确的动作就是联金灭辽,只是后来一连串的外交错误加上内部问题才造成了靖康耻。
  只能说宋朝君臣和后来的日本一样,缺乏有远见的政治家,结果都赔大了。
  南方的政权如果没能力封狼居胥,那北方的政权迟早会饮马长江,反过来也一样。    
从感情上讲,宋没法去支持辽这个敌人,就如同日本和美国干起来,让咱们去支持小日本那情感上是无法接受的,但支持美国也一样不甘心。  
若干年过去,曾经的盟友金国又变成了世仇,蒙古人又适时的出现了,于是轮回又开始了。
  宋辽的仇恨还不深,宋联金灭辽是图收复燕云,但许多人不以为然,包括宋军方对攻击辽态度消极,种师道明言反对,作战也不积极。  与金则有世仇,南宋军方灭金也是持积极态度。
   因为德国每次都是以弱抗强,以小战大,以少敌多  =====================说河殇派河殇派就到啊,德国在二战的时候,有多少盟国,都让你吃了,他是自己在战斗?意大利,奥地利,捷克,波兰等东欧北欧那一片国家,还有被他吞并的法国,阿拉伯世界当时也和他是一伙,他的盟国不少,他嚣张的年头倒是太少。  现在德国还没把俄国灭了报仇吧,可过去60多年了哦,等到德国灭了狗熊,像汉人驱逐蒙古那样,河殇派再出来大放厥词好不好。
  实力不如人啊,没有强大的军队,不得行...
  北宋联辽抗金还说的过去。可惜宋徽宗太好大喜功,短视的很。宋与辽说不上有太大的仇怨,两国和平相处了多年。但让南宋联金抗蒙那就太难了。宋金那是血海深仇。联金无论从上到下感情上是不可能过的去的。这个不能怪宋理宗短视。那种时候任谁当政也要捅金国这一刀。
  不联金\元他们一样会打过来,就是联契丹也灭不了金,联金也灭不了元,联不联结果都一样  自身不行,什么样的战略无所谓  
  连金灭辽的确是北宋外交方面的短视,毕竟那时候辽宋之间还有盟约。  但联元灭金绝对是金人自找的!首先当年灭北宋时对北宋王室大肆羞辱令南宋一直耿耿于怀。最重要的是金面临蒙古的持续打击下,非但不连宋抗衡,反而多次主动攻击南宋,试图把被蒙古夺去的从南宋这里补回来。这就逼得南宋不得不和蒙古联手。  是谁号称三千甲士纵横江淮?是谁下蜡丸书谋取四川
  都是旁观者清。事后诸葛亮谁不会当?
  广州东设印务有限公司提供无炭联单 宣传单张 名片 折页 画册 产品手册设计 杂志排版 书籍书刊排版与印刷送货一站式业务,让你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服务。  联系人:梁生 固定电话:020- 联系手机: 客服QQ:  
  宋很复杂
    历史有的时候真的很奇特,当北宋强大的时候,恰恰也是辽和西夏的强盛期,于是乎兵来将往的,互有胜负,不亦乐乎。        当辽衰弱的时候,北宋也进入了衰退期,于是乎,这对老朋友一同被金狠狠地揍了一顿,一个被赶往西域,一个被打到南方,从此只能遥遥相望,直至灭亡都再也没有相见。        几百年后,当明强盛的时候,北方的蒙古也异常的活跃,于是乎,终明一朝,两家对掐,元气大伤,等到明走向灭亡的时期,蒙古也趋于衰弱和式微,两家又被清一顿猛K,一同完蛋。  ===================================================确实确实
  没有战略眼光,情报工作也很不好
说宋朝的君臣缺乏战略眼光的确有道理,而缺乏战略眼光的原因恰恰对形势估计不足。实际上,宋微宗收复辽南京地区只是一个政绩工程,完全不是站在完善己方战略防线的角度来考虑,而且所用非人。当问题出现时,宋微宗居然推卸责任,胆小畏敌,与明朝皇帝相比差太远了。燕京之战最好的方法就是围燕京,并困死并招降辽朝旧官,选择部分可靠降将重用之,以收辽民之心,并投入部分物质尽快完善自己的防御体系。要知道,实际上宋辽之间对峙多年,旧有的防御设施,体制都是经过时间与战事的考验,在就有防线上布军,未必不能阻挡金军。而收复燕京地区而不考虑完善其战略体系,无异于暴露更多的缺点。因此,靖康之乱,北宋的决策者要负最主要的责任,然后是前线的将领!  至于战略问题,联金攻辽并无大错,远交近攻,传统的战略方式,如果还幻想留着辽国来抵挡金国,事实上是十分可笑的,当辽国退守燕京时,已经失去了与金国抗衡的能力,辽国军队一败再败,唯一还可以抗衡的耶律马哥大石等,不是降就是亡,与其留着作所谓的缓冲国,不如并入,并完善防御体系。其致命在于:没有细致规划,胜之后,下一步该如何;而败之后,又该如何,对形势估计不足,可惜投宋的那帮子降将。。。
  辽宋进入衰退期没有证据,耶律大石用上万军队就能重建一个国家。  宋微宗推卸责任,起头的是一个叫李纲的人的主意。  说宋收复燕京后没有建立防御体系也是错误的,除了用郭药师,又花钱招纳当地的汉人建立起边防军。不过这些人对宋无感情,后来帮助金军。
  实力不够是根本原因。    楼主你所说的发动群众能解决实力不足的问题吗?    就好比某party说抗战初期失败是因为另一个Party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楼主你不会这么傻,真信了吧
  唉,原来我们能越过辽国打金国,原来我们能越过金国打蒙古!  远交近攻,春秋早就玩明白的东西,你到现在还不明白  只能说真是退化
  赵佶献出张觉首级时 就寒了所有前辽降将的心
  可叹啊,但是看看今天,我们不仅仅是叹息历史了  今天发生的一切,狄夷横行的德性,华夏民族的未来又是一片腥风血雨!
  作者:深夜风 回复日期: 23:29:30 
    北宋作为一个后起国家,去侵略压根没什么心思进中原的辽,还要谈威胁,就和这里的某些人一样,是非不分,辽建国比宋早多了,那时候连后周还没有呢,北宋没事就去折腾折腾人家辽,还把辽给抹黑一下,一个活生生的侵略者,还天天这个冤那个冤,辽又不是北宋他孙子,天天伺候北宋啊。    -----------------------------    什么侵略?那本来就是汉人的土地!宋朝做为中原争霸决出的华夏正统,有责任有义务收复汉人传统势力范围,宋朝就是唐朝的继承者!即使收复中亚,重建安西都护府都是合法的!不是什么侵略!    契丹人住在汉人的草原上,让它住就已经不错了,它们根本没有资格立国!立了国,也是非法的!金,蒙古,西夏,都是非法政权!  
  国仇家恨,怎么可能一笔勾销?那个时候敢联辽抗金、联金抗元肯定被全国人民喷死了
  作者:时间深处的小巷 回复日期: 16:11:55 
    赵佶献出张觉首级时 就寒了所有前辽降将的心   =============  郭药师等人就当了南下先锋嘛  其实北宋对这些辽国汉人也是歧视态度,这些辽国汉人也不认同北宋,双方猜疑,最终·····      作者:pipiluzju 回复日期: 00:21:01 
    国仇家恨,怎么可能一笔勾销?那个时候敢联辽抗金、联金抗元肯定被全国人民喷死了    ================  所以说,愤青误国。看不清实力,一味要抗战,最终会死的更快更难看。  他们忘了什么叫卧薪尝胆。活该宋朝亡国两次!
  金国有什么本事让南宋做他的战略伙伴。  就像波兰,苏联联合德国瓜分波兰也不无不可。  能说苏联的两千万伤亡,是瓜分波兰的恶果
  痛打落水狗乃王者所为
  对宋而言,“收复燕云十六州”在法理上根本站不住脚。燕云十六州是辽从后晋所得,跟宋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即使对后晋而言,也是割让给辽这块土地,而不是辽通过侵略战争强取。如果站在辽的角度,或者退一步说,站在中立的角度,宋对燕云十六州的觊觎是毫无道理的,否则韩国觊觎东北的法理就可以成立。因此宋可以收复东京,可以收复归德,但是没有资格对燕云十六州说“收复”二字。
  @frozenmemory
21:42:02  唉,原来我们能越过辽国打金国,原来我们能越过金国打蒙古!  远交近攻,春秋早就玩明白的东西,你到现在还不明白  只能说真是退化  -----------------------------  你根本不懂“远交近攻”四个字的含义。“远交近攻”是有绝对实力的强国所采取的战略,是攻势战略,抛开了这个适用条件,把“远交近攻”绝对化,无异于刻舟求剑。秦国远交近攻当然没问题,你让鲁国远交近攻一个试试?诸葛亮都玩明白的东西,你到现在还不明白,只能说真是退化。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朝辽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