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下,零售轮转假说是否还能适用

电商逃得过零售商业的轮转假说吗?
查看: 21541|
评论: 0|原作者: 刘春雄
摘要: 在最成功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会一直成功下去。 其实,成功的种子是在困难的时候发芽的,危机的导火索恰恰是在成功的时候点燃的。 哈佛教授麦克奈尔提出的一套理论,就证明了这一点。 这套理论叫零售商业的轮转假说。新 ...
&&&&& 在最成功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会一直成功下去。&&&&& 其实,成功的种子是在困难的时候发芽的,危机的导火索恰恰是在成功的时候点燃的。&&&&& 哈佛教授麦克奈尔提出的一套理论,就证明了这一点。&&&&& 这套理论叫零售商业的轮转假说。新型商业机构初期都是“三低”(低地位、低毛利、低价格),如果成功,就会改善设施,提供更多服务,就会增加费用,强制价格提高,结果都会与它所替代的商业机构一样,成为“三高”(高地位、高毛利、高价格),直至新的商业机构出现。这就是零售商业的轮转假说。&&&&& 我把轮转假说称为零售业的宿命。&&&&& 那么,电商能逃脱零售业的宿命吗?&&&&& 零售商业的另一条宿命是业态共存。当一种商业形态从“三低”向“三高”转化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替代商业,有人称之为商业革命。&&&&& 然而,商业有平衡作用,因为新的“三低”商业出现,原商业机构向“三高”的转化会变慢、停止甚至下降,于是,形成了不同商业形态共生的局面。所以,零售商业没有革命,只有创新和共生,没有一种处于压倒性优势的零售商业。
因为集中,所以有宿命
&&&&& 轮转假说是一个猜想,还是有一套商业逻辑?&&&&& 虽然名为假说,其实是很直白的商业逻辑。&&&&& 商业宿命的逻辑是什么?就是集中商业的悖论。悖论就是自相矛盾,左右为难。好坏都因为它。&&&&& 传统商业,都是集中商业。集中商业,越大越好,人气足。这是商业的逻辑之一。&&&&& 集中商业,必然带来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比如优质地段,比如货架。对优质资源的争夺,必须推升成本。成本推升到一定阶段,必然带来商业轮转。 这是商业的逻辑之二。&&&&& 两个逻辑相互矛盾,这就是商业宿命的逻辑。因为是悖论,所以没解,只能是宿命。&&&&& 商业增加最快的成本是什么?&&&&& 不是商业设施成本,不是人力成本,不是供货成本。因为设施成本、人力成本和供货成本是全社会同时增加的。&&&&& 增加最快的商业成本是房租,或称级差地租。优质地段总是稀缺的,对优质地段的争夺,导致房租增加很快。所以,商业轮转,从“三低”向“三高”转化不可避免。&&&&& 传统商业,解决“三低”向“三高”转化的有效方法是开辟新的商圈。正如前几年中国的商业地产快速增长一样。&&&&& 以万达为例。万达在全国建“城市综合体”,往往选择地价较低的地段。由于开发“城市综合体”,快速引入大量人口,为商圈形成创造客流。再通过战略合作的商业机构,形成新商圈。&&&&& 商业宿命的逻辑,就这样形成了:因为集中,所以总有稀缺资源。为了争夺稀缺资源,就会竞相出高价,出高价的结果必然抬高成本。这是商业宿命的逻辑。&&&&& 商业设施的建筑成本,不因地段而有差别。但房租是有差别的,房租的差别是因为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引起的。所以,最终决定商业成本的不是实体成本,而是非实体成本。&&&&& 有人说,目前最危险的资源是商业地产,因为电商出现了。电商刚兴起时,是“三低”商业。
电商最稀缺的资源
&&&&& 电商崛起,还是因为“三低”。“三低”的原因,营销的说法是砍掉了流通成本。&&&&& 这是所有新型商业崛起的共同逻辑,只是说辞不同而已。总而言之,是为“三低”提供合理的理由。&&&&& 电商是集中的商业吗?目前看来是的。电商的集中度,比线下更高。&&&&& 既然电商是集中的,那么一定有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成本的上升是因为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提高的。&&&&& 哪怕电商的实际成本真的为零,但只要有稀缺资源,一定会把成本抬高到引发新的商业形态产生为止。&&&&& 电商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呢?&&&&& 是屏幕资源。因为没有指向的消费者,一定是打开第一屏,第一屏就是最稀缺的资源。&&&&& 无论是平台电商,如阿里系,还是垂直电商,如京东,他们最稀缺的资源都是屏幕资源。因此,必然引起对屏幕资源的争夺。这与平台电商和垂直电商的商业模式没关系,但收费形式可能有差别。&&&&& 电商成本一定会增加。电商最后的成本是多少,与电商的实际成本没有关系,只与稀缺资源的争夺有关。&&&&& 可以这么说,哪怕某种商业的所有成本为零,最后一定会因为稀缺资源的争夺而产生成本,并且成本直追有成本的商业。
电商的轮转周期更短
&&&&& 集中的商业,一定会从“三低”走向“三高”,电商也不例外。&&&&& 如果电商逃不过商业宿命,那么它的轮转周期是多长呢?&&&&& 这个判断,决定了马云与王健林赌注的结局。&&&&& 传统新型商业的轮转周期比较长,主要是商业地产高到一定阶段,人们会开发更多的商业地产。也就是说,通过开发更多的商业地段,平衡了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所以,传统商业的轮转周期比较长,可以高达几十年。&&&&& 电商的轮转周期有多长,取决于是否有手段平衡和分流。万达不断建设新商圈,就起到了对传统商业的客源分流和成本平衡作用。&&&&& 电商有客源分流和成本平衡的手段吗?电商的数量在增长,但主要电商的占有率和绝对额上升很快,所以,截至目前,电商还没有起成本平衡作用的替代对象。&&&&& 电商最稀缺的屏幕资源,没有替代资源,也无法扩展。因此,对屏幕资源的争夺将更激烈,屏幕资源的价格上升速度也将更快。&&&&& 我曾经建议阿里系分拆,像美孚和TA&T那样分拆。分拆的结果是创造更多的“首屏”资源,但估计马云不会这么干。&&&&& 这意味着电商的轮转周期更短,除非电商更加分散。
谁来轮转电商
&&&&& 按照商业的轮转假说,目前的电商是无法持久的,除非商业轮转假说不成立。&&&&& 商业轮转假说,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即集中化的商业。因为只有集中化的商业才存在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商业变传统,不是商业形态落后了,罪魁祸首是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其他的都是包装后的营销语言。&&&&& 也就是说,如果电商未来集中度降低,或者出现分散的商业,商业成本真正下降,新的轮转就会产生。&&&&& 我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目前集中性的电商变得更加分散;二是依托去中心化社会化营销工具的新商业出现。&&&&& 分散的商业,吸引客流的成本更高。比如,某个企业独立做电商,虽然不存在对商业稀缺资源的争夺,但为了吸引客流要付出更多的传播成本。所以,此路不通。&&&&& 社交媒体的出现,有可能改变这种局面。社交媒体能够定向传播,定向吸引客流,不再像电商那样争夺屏幕资源。&&&&& 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未来有两个方向。一是目前的电商,只是一个技术平台,不再是流量的主要来源,流量来自于社交媒体的定向引流,从而改变争夺屏幕资源的现象,至少缓解这种现象;二是分散的互联网商业,比如基于微信的“微商城”,社群作为流量来源。&&&& 微商能否成功,我不能判断,因为微商只是个案。从商业逻辑看,去中心化的商业,完全有可能摆脱商业的宿命。&&&&& 当然,只要是商业,就一定有成本。没有成本的商业,只是传播的噱头,或者是成本的转移。比如,社群传播和引流,同样是有成本的。&&&&& 社交媒体的传播与引流,与集中商业的争夺稀缺资源有不同吗?虽然都是成本,却有巨大的差别。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是不可控的,成本不由自己决定,而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社交媒体传播的成本,是企业自己可控的。除非你不愿意自建社交媒体,而是购买社交媒体的流量。&&&&& 目前的电商,仍然未改集中商业的特征,所以,所谓的商业革命,只是技术手段的革命。真正的商业革命,除非改变了集中商业的特点,才会引起商业逻辑的改变。&&&&& 如果你在目前的电商时代缺位了,最好的办法不是用更大的代价去追上电商时代。要从轮转电商的商业形式入手。&&&&& 商业一直在轮转,但商业的逻辑没有变。
本文刊载于《销售与市场》杂志渠道版2015年06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刚表态过的朋友 ()
金销商中国商家阵营,经销商第一权威自媒体平台!
Powered by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电商逃得过零售商业的轮转假说吗?
[思路网注] 零售商业的另一条宿命是业态共存。当一种商业形态从“三低”向“三高”转化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替代商业,有人称之为商业革命。
在最成功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会一直成功下去。其实,成功的种子是在困难的时候发芽的,危机的**恰恰是在成功的时候点燃的。哈佛教授麦克奈尔提出的一套理论,就证明了这一点。这套理论叫零售商业的轮转假说。新型商业机构初期都是“三低”(低地位、低毛利、低价格),如果成功,就会改善设施,提供更多服务,就会增加费用,强制价格提高,结果都会与它所替代的商业机构一样,成为“三高”(高地位、高毛利、高价格),直至新的商业机构出现。这就是零售商业的轮转假说。我把轮转假说称为零售业的宿命。那么,电商能逃脱零售业的宿命吗?零售商业的另一条宿命是业态共存。当一种商业形态从“三低”向“三高”转化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替代商业,有人称之为商业革命。然而,商业有平衡作用,因为新的“三低”商业出现,原商业机构向“三高”的转化会变慢、停止甚至下降,于是,形成了不同商业形态共生的局面。所以,零售商业没有革命,只有创新和共生,没有一种处于压倒性优势的零售商业。因为集中,所以有宿命轮转假说是一个猜想,还是有一套商业逻辑?虽然名为假说,其实是很直白的商业逻辑。商业宿命的逻辑是什么?就是集中商业的悖论。悖论就是自相矛盾,左右为难。好坏都因为它。传统商业,都是集中商业。集中商业,越大越好,人气足。这是商业的逻辑之一。集中商业,必然带来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比如优质地段,比如货架。对优质资源的争夺,必须推升成本。成本推升到一定阶段,必然带来商业轮转。这是商业的逻辑之二。两个逻辑相互矛盾,这就是商业宿命的逻辑。因为是悖论,所以没解,只能是宿命。商业增加最快的成本是什么?不是商业设施成本,不是人力成本,不是供货成本。因为设施成本、人力成本和供货成本是全社会同时增加的。增加最快的商业成本是房租,或称级差地租。优质地段总是稀缺的,对优质地段的争夺,导致房租增加很快。所以,商业轮转,从“三低”向“三高”转化不可避免。传统商业,解决“三低”向“三高”转化的有效方法是开辟新的商圈。正如前几年中国的商业地产快速增长一样。以万达为例。万达在全国建“城市综合体”,往往选择地价较低的地段。由于开发“城市综合体”,快速引入大量人口,为商圈形成创造客流。再通过战略合作的商业机构,形成新商圈。商业宿命的逻辑,就这样形成了:因为集中,所以总有稀缺资源。为了争夺稀缺资源,就会竞相出高价,出高价的结果必然抬高成本。这是商业宿命的逻辑。商业设施的建筑成本,不因地段而有差别。但房租是有差别的,房租的差别是因为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引起的。所以,最终决定商业成本的不是实体成本,而是非实体成本。有人说,目前最危险的资源是商业地产,因为电商出现了。电商刚兴起时,是“三低”商业。电商最稀缺的资源电商崛起,还是因为“三低”。“三低”的原因,营销的说法是砍掉了流通成本。这是所有新型商业崛起的共同逻辑,只是说辞不同而已。总而言之,是为“三低”提供合理的理由。电商是集中的商业吗?目前看来是的。电商的集中度,比线下更高。既然电商是集中的,那么一定有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成本的上升是因为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提高的。哪怕电商的实际成本真的为零,但只要有稀缺资源,一定会把成本抬高到引发新的商业形态产生为止。电商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呢?是屏幕资源。因为没有指向的消费者,一定是打开第一屏,第一屏就是最稀缺的资源。无论是平台电商,如阿里系,还是垂直电商,如京东,他们最稀缺的资源都是屏幕资源。因此,必然引起对屏幕资源的争夺。这与平台电商和垂直电商的商业模式没关系,但收费形式可能有差别。电商成本一定会增加。电商最后的成本是多少,与电商的实际成本没有关系,只与稀缺资源的争夺有关。可以这么说,哪怕某种商业的所有成本为零,最后一定会因为稀缺资源的争夺而产生成本,并且成本直追有成本的商业。电商的轮转周期更短集中的商业,一定会从“三低”走向“三高”,电商也不例外。如果电商逃不过商业宿命,那么它的轮转周期是多长呢?这个判断,决定了马云与王健林赌注的结局。传统新型商业的轮转周期比较长,主要是商业地产高到一定阶段,人们会开发更多的商业地产。也就是说,通过开发更多的商业地段,平衡了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所以,传统商业的轮转周期比较长,可以高达几十年。电商的轮转周期有多长,取决于是否有手段平衡和分流。万达不断建设新商圈,就起到了对传统商业的客源分流和成本平衡作用。电商有客源分流和成本平衡的手段吗?电商的数量在增长,但主要电商的占有率和绝对额上升很快,所以,截至目前,电商还没有起成本平衡作用的替代对象。电商最稀缺的屏幕资源,没有替代资源,也无法扩展。因此,对屏幕资源的争夺将更激烈,屏幕资源的价格上升速度也将更快。我曾经建议阿里系分拆,像美孚和TA&T那样分拆。分拆的结果是创造更多的“首屏”资源,但估计马云不会这么干。这意味着电商的轮转周期更短,除非电商更加分散。谁来轮转电商按照商业的轮转假说,目前的电商是无法持久的,除非商业轮转假说不成立。商业轮转假说,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即集中化的商业。因为只有集中化的商业才存在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商业变传统,不是商业形态落后了,罪魁祸首是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其他的都是包装后的营销语言。也就是说,如果电商未来集中度降低,或者出现分散的商业,商业成本真正下降,新的轮转就会产生。我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目前集中性的电商变得更加分散;二是依托去中心化社会化营销工具的新商业出现。分散的商业,吸引客流的成本更高。比如,某个企业独立做电商,虽然不存在对商业稀缺资源的争夺,但为了吸引客流要付出更多的传播成本。所以,此路不通。社交媒体的出现,有可能改变这种局面。社交媒体能够定向传播,定向吸引客流,不再像电商那样争夺屏幕资源。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未来有两个方向。一是目前的电商,只是一个技术平台,不再是流量的主要来源,流量来自于社交媒体的定向引流,从而改变争夺屏幕资源的现象,至少缓解这种现象;二是分散的互联网商业,比如基于微信的“微商城”,社群作为流量来源。微商能否成功,我不能判断,因为微商只是个案。从商业逻辑看,去中心化的商业,完全有可能摆脱商业的宿命。当然,只要是商业,就一定有成本。没有成本的商业,只是传播的噱头,或者是成本的转移。比如,社群传播和引流,同样是有成本的。社交媒体的传播与引流,与集中商业的争夺稀缺资源有不同吗?虽然都是成本,却有巨大的差别。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是不可控的,成本不由自己决定,而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社交媒体传播的成本,是企业自己可控的。除非你不愿意自建社交媒体,而是购买社交媒体的流量。目前的电商,仍然未改集中商业的特征,所以,所谓的商业革命,只是技术手段的革命。真正的商业革命,除非改变了集中商业的特点,才会引起商业逻辑的改变。如果你在目前的电商时代缺位了,最好的办法不是用更大的代价去追上电商时代。要从轮转电商的商业形式入手。商业一直在轮转,但商业的逻辑没有变。(文/刘春雄)
热门文章标签
电商服务推荐
电商服务招标
版权所有 思路
保留所有权利
Copyright & EBru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369号 |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 87
北京亿商联动国际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74号中国瑞达大厦1701 电话:010-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选择需要的电商服务类别
店铺外包(代运营、设计...)
软件工具(ERP、CRM...)
仓配物流(管理、配送…)
外贸出口(推广、管理…)
其它服务(请在备注说明)您的位置:
推荐栏目: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要作的合理设定,传统会计是建立在传统经济环境的基础上的,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假设之上的,电子商务的到来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经济环境,使得传统会计的基本假设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1、电子商务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规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间的交易通过互联网进行,使得会计主体形态变得虚拟化,为了完成某一目标,它会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临时结盟体,没有固定的形态和确定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在电子商务网络中一个网址即代表一个企业,只要通过域名网址,企业交易双方就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和网上交易,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经营活动需要进行会计主体的分合和重组,会计主体可能随时面临扩张、缩小或解散,会计主体的空间范围变得模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电子商务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而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在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众多的企业因共同利益需要而联合成企业集团,共同完成一项经济业务后企业主体开始解散。持续经营假设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虚拟主体经营活动的短暂性打破了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应范围,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成为一种趋势,破产清算将成为可能,持续经营假设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3、电子商务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人为地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分隔开来,形成一个个会计期间。按照会计期间结算盈亏和编制会计报表,定期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分期可以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定期获得有关的会计信息,在电子商务时代,市场信息的瞬息万变决定了网络公司的不稳定性,它的存续时间可能很短,会计信息需求者通过网络可随时得到企业动态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核算由静态走向动态,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根据各自需要作出决策,会计主体的虚拟化使得人为划分会计期间变得毫无意义。
  4、电子商务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是指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要素进行统一计量,并且假定币值稳定。电子商务环境下连接各国的信息网络使全球形成一个统一的国际大市场,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经济活动的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很难划分,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增加以及汇率与货币币值的变动更加频繁,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加剧了企业的金融风险。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推荐
请输入验证码:
有法律难题、无需注册、快速咨询、律师在线为您提供专业分析
3分钟内,万名律师在线为您快速解答
无需注册,免费咨询全国各地专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编辑推荐文章
百度主题推广所在位置: >
电商果然没能逃脱“零售之轮”
创办阿里时,马云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直至现在,我仍然不质疑他的初心。
然而,现在的电商或许是&天下最难做的生意&。没有哪类零售商业能够像电商那样让多数参与的商户不赚钱。
这怪不得马云!因为商业的宿命,电商也逃不过。也就是说,马云的初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过是个商业乌托邦。
商业的宿命
商业的宿命,是对所有零售商业规律的总结,电商不过再次印证了这个规律。互联网颠覆了零售的形态,但并没有颠覆零售的规律。
哈佛教授麦克奈尔提出了一套叫作&零售商业的轮转假说&的理论,我把这套理论称之为&商业的宿命&。
零售商业轮转假说认为,新型商业机构初期都是&三低&(低地位、低毛利、低),如果成功,就会改善设施,提供更多服务,就会增加费用,强制价格提高,结果都会与它所替代的商业机构一样,成为&三高&(高地位、高毛利、高价格),直至新的商业机构出现。
无论淘宝、天猫还是京东,近几年的经历正在印证这套假说。创办淘宝初期,淘宝是低地位、低价格、低毛利,所以才被称为&潘磕嫦&,也才有那么多&淘&应运而生。
现在,&潘磕嫦&被新主流占领,&淘品牌&要么消失,要么封顶,要么改做线下。对淘品牌而言,10亿元目前还是一个没有逾越的坎,而线下的销量100亿元早已越过。
电商逆袭的筹码是&低价&,然而,现在线上流量的成本已经超过线下,不再有成本优势。
最早的淘宝,确实是小商户的天下,但逃不了高仿的嫌疑。后来的升级版天猫,抬高了门槛,让那些想实践&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人难入其门。至于直通车等高门槛的活动,更与&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沾边。
这不能怪马云!这是商业的宿命,电商不过再次印证了布局。
商业何以有宿命?
商业的宿命,指的是零售商业。零售商业有两类典型形态,一类是分散的商业,如便利店;另一类是集中的商业形态,如商业中心,或大型商业,如沃尔玛等。
商业的宿命,主要指的是集中的零售商业。
商业规模越大,商圈的吸引力越大。商圈的流量与地段有关,因此就会形成&级差地租&,越是好地段,租金越高,直至有人出不起租金为止。
在商业中,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呢?是能够带来流量的优质地段、货架、位置等。对优质资源的争夺,必然推升成本。
租金高,就会带来商业成本增加,哪怕以低价闻名的零售商业,如大卖场也是如此。比如,中国企业进入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卖场,越是好的货架、位置,收费越贵。
当新型商业从低地位到高地位过渡过程中,必然带来商业成本的增加,这是集中商业的内在逻辑决定的,无人能够改变,更不因互联网而改变。
电商何以也有宿命?
截至目前,C端电商(零售电商)也是集中式商业,并且比传统线下零售更集中。
线下的商业中心,一旦成本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在异地另建新商业中心,转移客流,从而降低级差地租。也就是说,传统商业级差地盘的上涨是有极限的。
C端电商是集中式的,目前阿里和京东占据了绝对份额,比线下零售商业集中度更高。
电商的商业逻辑与线下相似,都是争夺流量。流量的分配,都是由&地段&决定的,网上也是如此。电商的流量成本,本质上也是级差地租。
即使马云真的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收流量费,也会有商户愿意主动上缴,因为流量费能够带来收益。
由于阿里采取竞价收取流量费的模式,更是抬高了流量成本,直到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为止。所以,流量成本的上升,不以马云的意志为转移,马云想不收都不行。这就决定了电商也逃不过商业的宿命。
如果电商的集中度更低一点,或许电商的流量成本上升会慢一点。不幸的是,电商比线下的集中度高得多,也决定了电商的成本上升会更快。
线上线下成本均衡
每当新型零售商业形态出现时,经常有一种幻觉,以为可以颠覆其他零售商业形态。但截至目前的实践证明:新型商业形态或许可以占据一部分份额,但绝对没有颠覆,只有共生。比如,最传统的零售商业杂货店,现在不是仍然在大都市生存下来了吗?未来还会活着。
为什么会出现共生现象呢?
一方面是互补性;另一方面是成本均衡。
当电商流量成本上升时,传统商业的成本却因为份额下降而租金下降,双方在某个时段会形成成本均衡。比如,现在线上成本已经接近或超过线下,就是成本均衡的结果。
因为成本均衡,电商发展放缓,这是我两年前对电商的预测,现在已经基本应验。虽然对C端电商占社会零售的份额有各种预测,但多数认为会占18%~20%。
近两年,便利店的发展非常快。我认为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电商在大件或高附加值商品上有便利性,便利店在日用品上有便利性;二是便利店因为不是集中式商业,受级差地租影响小。
马云的商业理想是乌托邦?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初心可嘉,但我认为就是一个商业乌托邦。
截至目前,新型商业形态其实就符合马云的理想,但最终都将成为新的革命对象,就因为它不符合商业的基本逻辑,即使互联网出现也是如此。
电商已经不再支撑马云的商业理想,以后还会出现吗?
理想还是要有的,这就是商业创新的动力,尽管它只在某个阶段是成立的。
关键词:&&& 来源:销售与市场 作者:刘春雄
(责任编辑:李少远)
佳酿网声明:
① 在本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
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联系:
② 来源注明“佳酿网”的稿件系本站原创内容,其他媒体转载须注明“佳酿网”。
③ 本站愿与各类媒体、出版社、营销公司等机构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
10月11日,北京网酒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酒网)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中心举行新三板挂牌敲钟仪式,此举意味...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佳酿网 投稿信箱:
客服信箱:
本站转载及访客投递的文章均不代表本站观点, 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属于其合法持有人  在最成功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会一直成功下去。  其实,成功的种子是在困难的时候发芽的,危机的**恰恰是在成功的时候点燃的。  哈佛教授麦克奈尔提出的一套理论,就证明了这一点。  这套理论叫零售商业的轮转假说。新型商业机构初期都是“三低”(低地位、低毛利、低价格),如果成功,就会改善设施,提供更多服务,就会增加费用,强制价格提高,结果都会与它所替代的商业机构一样,成为“三高”(高地位、高毛利、高价格),直至新的商业机构出现。这就是零售商业的轮转假说。  我把轮转假说称为零售业的宿命。  那么,电商能逃脱零售业的宿命吗?  零售商业的另一条宿命是业态共存。当一种商业形态从“三低”向“三高”转化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替代商业,有人称之为商业革命。  然而,商业有平衡作用,因为新的“三低”商业出现,原商业机构向“三高”的转化会变慢、停止甚至下降,于是,形成了不同商业形态共生的局面。所以,零售商业没有革命,只有创新和共生,没有一种处于压倒性优势的零售商业。  因为集中,所以有宿命  轮转假说是一个猜想,还是有一套商业逻辑?  虽然名为假说,其实是很直白的商业逻辑。  商业宿命的逻辑是什么?就是集中商业的悖论。悖论就是自相矛盾,左右为难。好坏都因为它。  传统商业,都是集中商业。集中商业,越大越好,人气足。这是商业的逻辑之一。  集中商业,必然带来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比如优质地段,比如货架。对优质资源的争夺,必须推升成本。成本推升到一定阶段,必然带来商业轮转。这是商业的逻辑之二。  两个逻辑相互矛盾,这就是商业宿命的逻辑。因为是悖论,所以没解,只能是宿命。  商业增加最快的成本是什么?  不是商业设施成本,不是人力成本,不是供货成本。因为设施成本、人力成本和供货成本是全社会同时增加的。  增加最快的商业成本是房租,或称级差地租。优质地段总是稀缺的,对优质地段的争夺,导致房租增加很快。所以,商业轮转,从“三低”向“三高”转化不可避免。  传统商业,解决“三低”向“三高”转化的有效方法是开辟新的商圈。正如前几年中国的商业地产快速增长一样。  以万达为例。万达在全国建“城市综合体”,往往选择地价较低的地段。由于开发“城市综合体”,快速引入大量人口,为商圈形成创造客流。再通过战略合作的商业机构,形成新商圈。  商业宿命的逻辑,就这样形成了:因为集中,所以总有稀缺资源。为了争夺稀缺资源,就会竞相出高价,出高价的结果必然抬高成本。这是商业宿命的逻辑。  商业设施的建筑成本,不因地段而有差别。但房租是有差别的,房租的差别是因为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引起的。所以,最终决定商业成本的不是实体成本,而是非实体成本。  有人说,目前最危险的资源是商业地产,因为电商出现了。电商刚兴起时,是“三低”商业。  电商最稀缺的资源  电商崛起,还是因为“三低”。“三低”的原因,营销的说法是砍掉了流通成本。  这是所有新型商业崛起的共同逻辑,只是说辞不同而已。总而言之,是为“三低”提供合理的理由。  电商是集中的商业吗?目前看来是的。电商的集中度,比线下更高。  既然电商是集中的,那么一定有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成本的上升是因为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提高的。  哪怕电商的实际成本真的为零,但只要有稀缺资源,一定会把成本抬高到引发新的商业形态产生为止。  电商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呢?  是屏幕资源。因为没有指向的消费者,一定是打开第一屏,第一屏就是最稀缺的资源。  无论是平台电商,如阿里系,还是垂直电商,如京东,他们最稀缺的资源都是屏幕资源。因此,必然引起对屏幕资源的争夺。这与平台电商和垂直电商的商业模式没关系,但收费形式可能有差别。  电商成本一定会增加。电商最后的成本是多少,与电商的实际成本没有关系,只与稀缺资源的争夺有关。  可以这么说,哪怕某种商业的所有成本为零,最后一定会因为稀缺资源的争夺而产生成本,并且成本直追有成本的商业。  电商的轮转周期更短  集中的商业,一定会从“三低”走向“三高”,电商也不例外。  如果电商逃不过商业宿命,那么它的轮转周期是多长呢?  这个判断,决定了马云与王健林赌注的结局。  传统新型商业的轮转周期比较长,主要是商业地产高到一定阶段,人们会开发更多的商业地产。也就是说,通过开发更多的商业地段,平衡了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所以,传统商业的轮转周期比较长,可以高达几十年。  电商的轮转周期有多长,取决于是否有手段平衡和分流。万达不断建设新商圈,就起到了对传统商业的客源分流和成本平衡作用。  电商有客源分流和成本平衡的手段吗?电商的数量在增长,但主要电商的占有率和绝对额上升很快,所以,截至目前,电商还没有起成本平衡作用的替代对象。  电商最稀缺的屏幕资源,没有替代资源,也无法扩展。因此,对屏幕资源的争夺将更激烈,屏幕资源的价格上升速度也将更快。  我曾经建议阿里系分拆,像美孚和TA&T那样分拆。分拆的结果是创造更多的“首屏”资源,但估计马云不会这么干。  这意味着电商的轮转周期更短,除非电商更加分散。  谁来轮转电商  按照商业的轮转假说,目前的电商是无法持久的,除非商业轮转假说不成立。  商业轮转假说,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即集中化的商业。因为只有集中化的商业才存在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商业变传统,不是商业形态落后了,罪魁祸首是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其他的都是包装后的营销语言。  也就是说,如果电商未来集中度降低,或者出现分散的商业,商业成本真正下降,新的轮转就会产生。  我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目前集中性的电商变得更加分散;二是依托去中心化社会化营销工具的新商业出现。  分散的商业,吸引客流的成本更高。比如,某个企业独立做电商,虽然不存在对商业稀缺资源的争夺,但为了吸引客流要付出更多的传播成本。所以,此路不通。  社交媒体的出现,有可能改变这种局面。社交媒体能够定向传播,定向吸引客流,不再像电商那样争夺屏幕资源。  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未来有两个方向。一是目前的电商,只是一个技术平台,不再是流量的主要来源,流量来自于社交媒体的定向引流,从而改变争夺屏幕资源的现象,至少缓解这种现象;二是分散的互联网商业,比如基于微信的“微商城”,社群作为流量来源。  微商能否成功,我不能判断,因为微商只是个案。从商业逻辑看,去中心化的商业,完全有可能摆脱商业的宿命。  当然,只要是商业,就一定有成本。没有成本的商业,只是传播的噱头,或者是成本的转移。比如,社群传播和引流,同样是有成本的。  社交媒体的传播与引流,与集中商业的争夺稀缺资源有不同吗?虽然都是成本,却有巨大的差别。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是不可控的,成本不由自己决定,而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社交媒体传播的成本,是企业自己可控的。除非你不愿意自建社交媒体,而是购买社交媒体的流量。  目前的电商,仍然未改集中商业的特征,所以,所谓的商业革命,只是技术手段的革命。真正的商业革命,除非改变了集中商业的特点,才会引起商业逻辑的改变。  如果你在目前的电商时代缺位了,最好的办法不是用更大的代价去追上电商时代。要从轮转电商的商业形式入手。  商业一直在轮转,但商业的逻辑没有变。杭网创业孵化加速器(ctooto)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ctooto杭网企业加速器作为网谷(杭州、苏州、镇江)电子商务产业园的中小企业集合加速成长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免费办公场地,股权投资,融资担保,市场资源,运营咨询,优惠政策等从初创到成长期的加速服务,全球招商电话热门文章最新文章ctooto杭网企业加速器作为网谷(杭州、苏州、镇江)电子商务产业园的中小企业集合加速成长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免费办公场地,股权投资,融资担保,市场资源,运营咨询,优惠政策等从初创到成长期的加速服务,全球招商电话&&&&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零售业电子商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