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对在校博士厦门户籍管理规定有何规定:我原户口在肥城,现在山大威海校区

山东大学济南总部的人怎么看待威海校区?怎么认识山大威海 、青岛、济南的三地办学?
来源:互联网
【山大在全国名气怎么样呢?】
山大济南在读。因为录取分数等缘故导致有些同学歧视威海校区的现象是存在的。不过在我周围的同学中这种现象并不多。每个同学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哪有时间关心平日生活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威海校区呢。客观来说,威海校区录取分数线较低,在教学资源方面与济南的六个校区有一定差距。不过威海校区作为山大的一部分,理所应当享有山大的资源。因为平时济南的校区与威海交流极少(通过校园网站也可以看出,济南六个校区的校园网站建设是一体的,威海校区是单独的),有个别同学就对威海校区产生了不正确的定位和看法。作为山大学生,在享受综合性大学的丰富资源课程时,看到了多校区教学的弊端。按照专业门类划分校区使得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很少(虽然即使在一个校区也多不到哪里去),这是山大的历史问题,也是所有综合性大学都存在的问题。济南本地的六个校区之间尚且交流较少,更别提相隔甚远的威海校区的家庭感融入感了。不过,最近有看到挺多威海和济南的交流活动,像假期从济南开到威海的校车,威海的同学假期过来济南实习,威海校区的同学分流到济南的校区学习等等。所以,我的个人整体感觉是,威海校区毫无疑问是山大的一部分,威海校区的同学也同是山大的一分子,只是交流太少,融合程度有待提高。哦对了,想问问威海的同学威海校区有木有小树林啊,会不会也经常在经过小树林的时候被鸟屎命中?
作为2012级山东省(理科)考生。作为山东省最后一批非平行志愿的考生。作为山东省最后两批高考还有60分“基本能力考试”的考生。然后作为山东省最后一批华丽丽的一志愿掉档然后征集志愿到山威的考生之一。首先我要表达对山威无限的尊敬和爱戴。在自己走投无路没学可上的时候是山威留下来了50个征集掉档志愿名额让我有了一个归宿。我知道或许有人会骂我为何不去复读,在这个不努力就去死的年代。楼主现在回想一下自己过去的几年,感慨写出来能够绕地球一圈了吧。不想说太多关于一志愿掉档的事情了,痛苦的往事无法回首。但是楼主在山威遇到了很多跟自己差不多情况的难兄难弟,也遇见了很多同样也很优秀的山威正常考生。楼主想说,山东大学威海不管是叫做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还是叫做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我们都是爱她的一部分。即使一开始来到这个学校的第一年我都是在阴影和抑郁中度过的。不要问我为什么。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会问你,如果你的成绩可以去武大,天大,南开,西安交大,北京理工等等一大堆985/211名校并且可以学到不错的专业【而且你是山东省考生】,然而你最后因为山东高考制度的原因阴差阳错就是报了极少数你不可以去的学校然后一志愿掉档,难道我还能来了之后每天开心的又唱又跳吗~对,我们这50个人是考了比一本线高了80+的分数,最后来到了楼上的人们提及的所谓“三本院校”,就是这么简单。对于两个学校的各种区别我不说太多。楼上从历史到行政到点点滴滴的区别都挖的很清楚。我只想说说关于歧视威海分校(你们口中的)的问题。首先歧视这个问题,我相信所有山威的亲们都会遇到,我们上了大学之后已经给很多人解释了无数遍“我们不是分校我们只是校区”。我知道这几年或许有心虚的成分,但是楼主想说,我们配得上校区这样的称呼。楼主12年高考那年理科,威海校区这边正常一志愿填报进来(不包括我们这些调剂生)的我们专业的最低分是635分,这个分数可以去多少985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了。然后大部分人都是640+的分数来到这里。那么一些分数还达不到这个分数却在一直说我们是三本的亲们可以洗洗睡一边玩去了~然后那一年山大本校(你们是这么说的)录取分数最低分是多少呢,是587分。我知道那一年确实是本校出现了报空现象。但是这几年以来两个地方的分差绝对没有上面说的40分等等之巨。正常情况下也许会低10分左右。那么山大本校的亲们就没有必要歧视我们了。我们顶着山大的牌子一直给你们做广告解释我们是校区,明明可以去很多更好的985却背负着三本的阴影为山大所谓的三地联合办校做拼图,这辛苦血汗钱值也该值这几分吧。何况是我们比山大本校正常情况下的录取分数线都高了30分的孩纸。其次是外面的学校怎么看待威海分校(或者是威海校区)的呢。楼主今年参加研究生推免,从夏令营一直忙到9月分教育部系统推免,遇到了无数次山东大学还是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还是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情况。实际经验是,南方很多高校推免报名系统中选择本科学校名称的时候只有“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这两个选项,没有“山东大学(威海)”。作为一直坚持我们是威海校区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无比耻辱的选择。最后很多情况都是我们选择自己是山东大学的都通过了初审进入复试,然而选择威海分校的同学几乎全军覆没。然而楼主填报几所北方985院校的时候没有这种情况。楼主没有南北歧视的意思。楼主认为这是因为在北方,山东大学更被了解、各大高校信息交流更多,但是南方一般对山大了解不多的原因吧。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原因。但是楼主想说,不管在外省,山东大学威海(或者你们坚持的威海分校)这个学校有多么不堪、有多不入流,不管你们外省的考生来山东大学威海的分数是不是真的只是一本线左右,请你们尊重每一个山东籍考生,我们山东省动辄60/70万高考考生大军的巨大的竞争压力,可以说他们的成绩绝对不差。也请你们尊重每一个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他们同样优秀,同样为山东大学付出着自己的青春。想想通过三年艰苦努力来到一个大学、外界却一直抓着这一个问题不放、收到来自外界满满的恶意,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呢。我想说,我们这里研究生推免到清北复交人大等乃至拿到哈佛伦敦政经offer的比比皆是。我们顶着压力给山大争光添彩。然而外界包括山大本校却时不时有看不起我们的情况存在———有时我们会自己调侃济南六个校区和青岛校区是亲生的,我们只是嫡系。每个人都有追求的权利,都有被尊重的必要。看了关于这个问题那么多的答案,楼主有感而发写下这些。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表达下我的一些看法。楼主三年大学生活过去了,山威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海滨城市的美丽环境的优美,还有优秀的老师优秀的同学优秀的学长学姐。还有对这个地方的热爱。顺便说一句,楼主今年推免到了南开。然而我们威海校区比我厉害的大牛,还有很多很多。谢谢。
过去威海有段时间是可以被踢出去的。90年代的时候就挂上过威海大学的牌子,威海市也一直想有一所自己的大学,其实威海校区的领导阶层和教师们大部分也是希望独立的,因为一旦变成校区,肯定就需要整合,很多人的利益肯定要受损。一直到展涛时代学生们的毕业证还是写着“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但到了徐贤明上任伊始(大概08年11月份)就先将学位证毕业证一体化了。11年11月决定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改称山东大学(威海).徐当初这么做的具体原因,我们都不清楚。但相信他应该是深思熟虑过的。并非威海想抱大腿公关的结果。山大最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在于没有一个学科具备特别强劲傲视群雄的学科实力,而大家普遍认为是规模过大给拖累了。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见得有必然联系,许多学术实力超强的学校规模也不小。规模也并非单独就由着山大的决策层说的算的,当初的大合并是全国的大趋势,山大也不能独善其身的。“威海'真的说不上占用济南的资源,今年发布的本科生培养报告里显示威海校区的本科生培养费用真只能算是济南那边的零头!(济南8000多,威海才1600多一点)规模扩招的问题,目前学校的决策层已经表示山大的招生会维持在10000左右,青岛校区建好了也不会扩招。而现在济南在山东文科是录取到全省1500名到1700名左右,威海在3000名左右。相信整合完威海的生源质量肯定会进一步提升,当然应该还得在1700名开外。这到底是好是坏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看法,作为山东的考生肯定希望山大能够惠及更多人,毕竟山东是个高考大省,谁不希望自己家门口最好的学校照顾自己的感受啊!山东的分数线一向很高,在部属院校数量极少,省外高校在山东减招的情况下,身为家门口最好的学校如果还要缩招,分数过高得让多少学生心寒啊!总之,山大想发展,想做高精尖的东西,并非不能忽略本省考生的感受,但这样确实太没人情味了。毕竟TA的发展还是需要山东的支持,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回馈山东。说到这里就说说中科大,我有一位安徽的舍友,用他的话说,中科大除了身在合肥剩下的和安徽没有半毛钱关系。 每年中科大分给安徽的招生名额相对来说是最多的,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依然少得可怜。中科大的毕业生每年能有多少会留在安徽,造福安徽我们都可以想象。我倒觉得山大自身一个非常大的限制因素就是身在济南。放眼望去,可以说学术实力强过山大的,地理位置都比山大好的多。基本上不是在北上广就是在区域中心城市,他们相对于山大的优势不言而喻。所以我个人认为建青岛校区是一个明智之举,当然让青岛校区造福山大路还有很长,但从现实来看这么做是正确的。青岛校区的建立确实是山大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再说威海这样对济南学生感情伤害的问题,威海这边有很多学生都有济南校区的同学,我也是,我觉得济南校区的同学对这边也还是挺认可的,现在在贴吧里论坛里包括知乎上都可以看到许多“济南”的学生对威海是接受的,认可的,肯定的。以前还是有一些不喜欢威海的言论现在真的越来越少了。总之,不管山大会做什么,我们都希望她会越来越好!
一句话,威海校区的成立就是个错误,青岛校区的组建是错上加错,山东大学迫切需要的是在济南有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主校区。分析如下。1。【威海校区是个错误】上世纪八十年代,山大试图冲破困守济南的局面,威海试图发展自己的高等教育,二者一拍即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宣告成立。不同于一般大学的三本附属学院,威海分校原则上和山大本部是享受同等待遇的。然而这只是大家的一厢情愿,威海分校简直感受不到任何归属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隔阂愈演愈烈,山大、威海双方似乎逐渐达成了一种默契:山大放弃威海分校,分校升格威海大学。然而这种默契终究没落实成功,太远的纠葛不好乱说,山大前校长徐显明上任后着力收复威海分校,改成威海校区,是导致这种“默契”流产的一记重锤。不带偏见地说,如果徐显明能扭转诸多弊病,收复之举未尝不可被称赞。然而徐氏之举收效甚微,顽疾却愈演愈烈。顽疾究竟是什么,拣两点聊作窥斑。第一是两个校区之间的隔阂。这一建校之初就存在的弊病牵延至今。首先,学科设置的互补化当然是两校师资不流通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没什么好说的。但是,重合性的部分也相当多啊,一旦流通,济威两地空间阻隔背后的人力和财力消耗就足以让山大校方搔首。什么?动员济南教师搬家威海?下文会提到,搬迁青岛尚且阻碍重重,威海可是有那么大吸引力让老师们拖家带口千里奔波?除了师资的不流通之外,同样要命的是学生之间的不认同,这里我几乎不需要证明,去看看其他的答案,他们怎么说?本部同学压根就觉得威海同学没资格和我们拿一样的毕业证!然而,他们真的没资格么?顽疾的第二点,来看看威海校区的人才培养。威海校区独立招生,生源有本部好么?整体当然没有。但是也不是一般一本可以比的好吗?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威海校区经常留出第二志愿的调剂招生计划,收到的几乎都是考名牌惜败的高分生。可以说威海校区的生源是大致不差的,但这些学生受到的远不是985的教育!除了强势科系,大部分的科系水平只相当于山财济大,还不如青岛大学。因为山大的优质资源过不去!相对好的资源,相对差的教育,拿个山大的毕业证,这种畸形的教育你说学生们亏了还是赚了?真觉得大学不过一纸文凭?或许。徐显明不知道这些问题么?反而我知道的只是豹之一斑。然而他的妙手仁心收效了了。确实部分本部人意识到威海校区的存在,确实部分威海人开始把济南当做自己的母校去维护了,感动不?感动。然后呢?有一年两校统一招生,结果呢?不是一片惨败么?中国不是美国,山大不在加州。巨大的区域差异根本支撑不了“山东在山大校园里”的宏伟蓝图,两个985(山大,海大)已然办成这样,四个(山大,海大,山威,山青)只能是牛奶兑水而已。2。【青岛校区错上加错】徐显明气魄我是真心服气,威海已然收拾不迭了,居然又搞出个青岛校区,可悲的是山大举校欢庆,不知祸已临头。青岛校区的建设耗资巨大,几乎毋庸置疑。这样大的耗费让山大根本没精力他顾。本就捉襟见肘的经费如今负债累累了吧。账本子扔在校长办公桌,冷暖他知。我们可以了解的是,2015山大学费骤涨,以济南每级6000人,每人2000元计算,13、14、15三级竟有3600万入账。笔者不明白,堂堂985大学,山大吃相何以如此难看?难道不是财政吃紧,束手无策?此为其一。其二,青岛校区远在即墨市郊,是否能受益于青岛也尚可商榷。据报道,从青岛火车站到山大校区需要转乘两路公交,每路耗时一个多小时,比长清大学城还远;更有甚者,出租司机要价300甚至干脆拒载。当然,青岛市正在铺设轻轨。但即便轻轨建成,山大到青岛市中心仍然需要转乘,仍然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青岛许诺给山大,或者说山大许诺给师生的美好青岛不过是海市蜃楼。在周边一片荒凉的情况下,山大只是远离海岸的一个孤岛。在孤岛上,山大师生的生活品质如何保证?和友校的直接交流是否切实?难道吃个饭看个电影也要跋涉半个小时以上?当然了,拓荒者是勇敢的,既然大势已成,还能多说什么呢?也只能祝福越来越好。其实,钱是可以再赚,荒岛是可以开发,但即便如此,济南、威海、青岛三地空间上的鸿沟如何逾越?即便是校区成立,隔着比南京还远的距离,青岛、济威、威海如何往来?如今在济南,文学院的可以认识法学院的朋友,法学院的可以参加数学院的活动,数学院的可以选修医学院的通识,医学院的可以双修经济学院的学位……大家虽然身处不同的校区,但是好在都在济南,勉强可以克服困难进行交流,说起来也都是互相认同。那么法学院一旦搬走,这些交流可能继续维持?院系之间可能继续往来?若不往来,如何彼此认同?若不认同不往来,和威海又有何二致?威海的前车之鉴尚在眼前,如今又在青岛铤而走险,岂不是错上加错?错上加错恐怕还不够,这一次是六个学院整体搬迁,不同于威海,对山大的办学综合性又是一记重击。综合看来,威海和青岛校区是山大发展中过分追求规模,过分崇拜指标结出的苦果。尤其青岛校区,其最大的损害是拖累了山大济南的发展。或许山大在数据上会有所收益,但山大离综合性办学、人性化办学的道路是渐行渐远。我们且看吧。3。【山大最迫切需要的是在济南有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主校区】一个一流的大学必然要有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校区,山东大学应该在济南有个现代化综合性主校区。以山东大学的体量,这个主校区至少应该有5000亩。不知道是山大校方无能,还是济南政府短视,我堂堂山东大学竟然在济南几十年没有一个像样的大校区!先说为什么济南。第一,山大主体在济南,济南为山东省会,交通便捷,其优越至少不亚于青岛。当然,青岛蒸蒸日上,若是有可能,山大举校迁青也未尝不可。这就有了第二点,山大在济南,此乃省策市策,山大也是别无选择。想象一下,济南堂堂强省省会,最好的学校是山东师范大学,画面太美,不作赘述。再说现代化。现代化不仅仅是生活需要,更是科研需要。想象不到没有像样的实验室,工科理科的教授们怎么出成果,他们的同学们怎么学习!想象不到住在危楼里,学生的精英意识怎么培养!学校当然意识到了现代化的重要性,青岛校区的一个重要吹嘘点不就是现代化?无奈,为了青岛校区竟敢置济南于不顾,舍本逐末,岂不是庸人所为?最后说综合性。综合性是大学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大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地方,更是人才培养的地方。综合大学的好处在于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截然不同的思想,体会到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文理工医百家争鸣,此等人和,蔚为大观,学生怎么能不如鱼得水?要知道,就是清北复交都没有这样均衡而齐全的学科设置!山大有此至宝,岂不美哉?可惜,学科齐全的山大如今散落济南,各个校区单调乏味,学生相互交流举步维艰!优势就这样被学校化为劣势,怎么有脸对外宣称“综合”二字?济南已经这样了,如今再划出六院赴胶,背趋离势,怎么叫人不生椟珠之叹!放眼国内,上海交大为了发展不惜远赴沪西,南京大学也是已迁宁东,南开天大即将双双搬迁……山大你一校八地,真以为是优点、“特色”?悲哀!
我毕业那年山威分比山大还高我会乱说吗? 山威以前有补录计划,每年都招收了大量考浙大人大落榜的学生滋道不?
我们这一届补录的最后一名分数比山威正常招收的第一名分数还高。,第一572好像。所以不到这个分的总校人千万别瞎说话。
你可以嘲笑学校挫,但是最好别轻视里面的人。
本校受限于济南,分校受限于威海。症结都一样,威海更甚于济南,地方挫交通不便孤陋寡闻找个工作到处奔波。
但是如果你要静心学习做学问真心合适,碧海蓝天,远离世俗。这里没有学生开着豪车上学,见不到巴宝莉围巾lv包,没有大款包养学生妹,纯洁的像高中,学生is学生。
我觉得这也挺好。
期待青岛校区。青岛能够有一个好的大学,山大也能靠青岛让自己洋气一点,不要那么土鳖。
最后,谁说的威海硬件好?!我移到砍你桃花开! 每次面对宿舍我都想哭,小学同学都问:你怎么现在都住工棚了。。
作为山大威海的同学,过来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要先回击一下楼上”把山大威海朝着威海大学建设就好了”和”与总校相差好几十分”的说法。山大威海作为教育部在八十年代最早的三所高水平大学与地方政府联合办学的分校(我们的邻居哈工大(威海)也是其中一所),和其他一些”二级学院”明显不同,山东大学招生计划每年都是算上我们校区的(见招生简章),那些”xx大学xx学院”的二本三本们不可能有此待遇。我们一直是山东大学的一部分,完全统一的毕业证学位证(各方面完全一样,无校区字样)。有与总校统一招生的专业(总校提档线进人,在威海培养),保送总校研究生算内保,总校基地班我们有权报名(泰山学堂,卓越计划,各种学科特色班),享受总校分配的交流名额(国内名校+台湾高校),和总校一样的奖助贷计划,何谈”建设成威海大学”?
至于”相差好几十分”,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全国各省份平均提档线与总校理科相差15~20,文科相差10-15分,确有不小差距,但几十分说不上。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我们的提档线,也是达到中游211水准的,以全国均分来看,大约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处在相似位置,高于末流211甚至高于985中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仅论提档线,并无对西农林不敬,我当年一开始也是第一志愿西农林,后因不想去农科学校读数学而改投山大威海)。
威海的学科实力跟总校的差距是明显的。硬件软件都有差距(不过博导硕导是总校评的,所以仅以他们的个人水平来看,还是不输总部的,当然没法跟少数大大牛比)。特色”海洋科学,空间物理,韩国语”除韩国语外(威海棒子多),其他两项处于发展阶段,基本上是一个本科生教育基地。近几年来,由于教师招聘制度向总校看齐,新进老师水平明显提高,相信未来会好。
威海的生活和环境是胜过总校很多的,空气好,西门离海10m(马路一过就是海岸),夏天气候宜人。食堂好吃的多,校园树林多,内有玛珈山(风景好,还有山大天文台玩),出校门有环海路。威海的物价也很平和。
总校的有些同学对我们有仇视,这可以理解,毕竟一样的两证却少十几二十分。分配了总校资源,这在很多总校人看来是不可容忍的,我就亲身经历过一个过来玩的总校人在喝醉了以后说”谁他妈跟你们一个学校的,你们低20分呢”。
青岛校区16年招生后,”大山东大学”计划正式开始运行,威海校区会有大发展的。
希望我尽力保持了中立客观。
济南本校毕业生路过,山大想要发展好,建分校是个好方法,但是要均衡发展。建青岛分校,要从济南整体搬迁学科,拆东墙补西墙算是怎么个意思。建分校,还是抓紧建设新学科比较好。关于分校/校区的名称问题,不用纠结,全都叫分校(济南分校、青岛分校、威海分校)也无妨啊。人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字面上看也就是个省属院校,还是个分校而已。
首先谈谈山大的名气。山大这所学校,南北方人眼里是有差距的。先说一下客观排名,世界的大学排名中国区这边山大排名第八,武书连的排名山大全国第十,还算高。其实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大学,也体现出一个地方的特色。就像山东这个地方,孔孟之乡,近代逐渐式微。山大1901建校,是中国最老的一所高等学府,学科实力非常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学术领域都相当有威信,但是社会上却不十分有名,甚至不及实力相较薄弱的厦大来的有名。实话说,笔者在高考填志愿前,甚至不知道山大还是985、211。而在填志愿时,也对把山大,川大哪个放在前面纠结了很久,最后在咨询了西交的老师后决定把山大放在了前面。不过来了以后,却发现其实很多来山大的南方同学都是因为没考上川大才来的。所以这就是一个南北方的地域认知差异了。题主问山大的名气,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山大没什么名气。但是若你问山大实力如何,我可以告诉你,实力很强。但是受限于城市因素,山大趋于保守,不像北上广那样有丰富的实践机会和个人生活。所以这就看个人价值观了,认为在大学学知识比较重要还是增加见识比较重要。山大盛产学霸,这点毋庸置疑。其次,说说本部跟威海分校的关系。上面也有山威的同学说了,其实毕业证上是看不出来区别的,重点就在于实际师资和教学实力了。平心而论山威环境和硬件绝对强本部不止一点,起码住宿条件好很多。这个东西有多重要,上大学的应该都懂。但是,本部对山威的不以为然,说难听些,就是歧视,是确实存在的。毕竟,分差那么大却进了同一所学校,心理不平衡是难免的。所以之道靠态度上的轻蔑求取精神上的优越感。但是,可以告诉你,山威也是一本,也是非常好的学校,并且未来会和本部联系不断加强的。
山大总校高层没能准确定位威海校区发展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威海校区内部领导高层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和决心。-----------------------相比之下,哈工大威海的领导要比威海校区的领导做的要好。
不是歧视,是根本没有把山威当成同一个学校。不夸张,平时有时聊学校现况从来没有任何人提起过威海。无恶意,也无歧视,只说事实。
讲真 要是三个校区进校门槛一样 受到的教育和学校氛围也差不多 最后待遇也一样 那谁还要去济南上啊啊啊青岛威海我来了
飞翔的橙子:
能上济南的不会去威海,就这么个差别
反正在我眼里就是…威海校区跟青岛校区跟中心校区跟洪楼校区跟趵突泉校区跟千佛山校区跟兴隆山校区,都是一个样的~ps:前几天去威海才知道威海校区的食堂不能用中心的校园卡!好坑啊!不过威海校区后面就是沙滩啊!那里的海水炒鸡干净啊!沙滩超级干净啊!人家那宿舍都是海景房啊!
我进山威的时候在浙江文科山威的提档线只比山大低五分。的确山威学子在身份认知上有些尴尬,如果直接说自己是山大学子在本部人看来有“抱大腿”的嫌疑,而(威海)字样又看起来显得不正规(不知情的人很容易以为是二三本)。但事实上山大本身就只是985中下流的学校,在南方的就业和名气都很一般。想靠山大这个牌子显摆或者直接好就业都是不可能的,归根究底还是靠自己。
好吧,居然还有一个类似问题贴。比较了一下,还是另一个问题问的比较清楚具体一些,我就不再更改回复地了。这里给个传送门了。
哎,身为山威大一新生表示还是很失望的。学校的硬件不说,省得被腹诽娇生惯养,但是身为文科生表示文院的课程真心没有大学应该有的水平,说句不好听的甚至不如我的高中老师的水平。保守的风气,形式主义,无聊的校园活动有的时候让我觉得有些后悔没有再高几分去了北语或者再低几分去广东外语外贸。可能是因为我不是山东人吧,对学校双学位只在省内被承认这件事真的很失望,对学校的评价一下子就下降了很多。不过学校的交流项目还是不错的呢~正在考虑走这个的可能性。总校的人怎么看这边不清楚,不过羡慕总校资源的同学确实遇到过几个呢。大一新生也只能分享这种个人感受了,不过在这样的环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也是种锻炼吧。和小伙伴们苦中作乐地玩耍,认真工作的感觉很好。嗯,以上。
青岛校区就是山大未来几个系整体搬过去,跟山大本部其他校区是一样的。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是另一个学校。跟山东大学的关系就像美国那些公立大学系统,比如UIUC和UI-Chicago一样,名义上是一个系统,实际上之间没什么关系。
在山大本部就读的威海人~上了大学之后发现其他地区的同学居然知道有威海这么一个小城市倒是很震惊,没想到知名度蛮高。但是绝大多数外省同学是在报志愿的时候才知道有威海分校(原谅我小时候就这么叫,顺口了改不过来了)的。我高中的班级是实验班,最后三个同学去了总校三个同学去了分校,总校的我和一个女生排我们班十几名,另一个同学因为是教工子女所以直接进了。分校的同学排我们班倒数十几(其实成绩没有很差,因为全班只有一个同学没上一本)。对于山东省的学生而言,威海和济南的分数线还是差距蛮大的,我是13年高考,我们那年应该差了20分。当时班里很多同学没有选择威海分校的原因是不想在这样一个小城市的同一条街上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因此选择了去其他城市。不知道最后选择山威的同学想的是什么,可能是冲着山大和985的名号来的吧。我选学校的时候完全没有犹豫,心态和常人一样,想去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城市度过我的大学生活。教学水平,因为没有听过山威老师讲课不敢妄加评论,不过我们的老师,至少所有专业课老师都是很负责的说。虽然是博导硕导,但是平时上课没有架子,也非常用心,不是那种翻PPT糊弄人的 老师,要求也蛮严格。上学期间因为大学同学妹妹报志愿的事情跟那个在山威的同学交流过。正好我俩都学了数学,他说毕业证是一样的,只有一个编号不一样,不过有经验的人事部门会去专门查看那个编号。不过具体是怎么样,因为还在读没拿过毕业证不知道耶~地理位置,说实话威海有点偏,虽然近来开了高铁之后交通方便了一些。但是济南也没好到哪去。学风,还是不知道威海这边具体怎么样。但是就我小时候在山威散步迷路经常碰到和善的哥哥姐姐给我带路来看人都是蛮好的~~济南那边,反正我所知的大部分理工科学院的学生还是非常刻苦的,就像流传的一样,学风严谨,思想保守。虽然我不是学霸,但山大里学霸真的是蛮多的(让我等学渣情何以堪啊!!)环境,这个不用说,山威是可以完爆济南各个校区的。每次从济南回来看看威海的蓝天,就觉得生活其实还是有希望的。有个段子是刚上大学高中群里在吐槽各地的雾霾,只有山威的同学默默发了张当时天空的照片。。。唉。。。硬件,总体来说应该是山威好一点吧,毕竟建校比较晚,济南那边兴隆山软件园和中心校区某些楼也可以,不过老校就比较苦了。原来偷偷溜进山威十二层的图书馆,看到那么多书那么多自习的位置觉得好!震!撼!麻麻说你以后考上大学一定会比这里还要好!恩!然后我就去济南老校看到了两层的图书馆。。。以上是我的认识,其实从感情上我很喜欢山威,甚至超过总校,毕竟坐落在我的家乡,离我家步行不到五分钟,小时候散步的好去处,也是去海边要经过的地方。但是在理智上还是选择了去济南上学,毕竟还是有差别。恩,可能有点偏了= =周围同学对山威都没什么认识其实,只知道是个分校,平常也没什么关注,他们的认知一般都来源于我吧:恩,那是一个离你家步行只有五分钟的学校
作为山大威海的学生表示,大一入学前很在乎,后来慢慢没那么在乎,现在大三了表示并不在乎。自己不上进,一个人配10个教授也没有,自己上进,有座图书馆就够了,更何况只要你需要,我们不缺教授。
多考了多少分?你去比较了各省录取分数再来秀无知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省户籍管理规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