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说取别人的护法梦见别人哭是什么意思思

道教护法灵光背后的雕塑是什么神像_百度知道道教三皈依解+道教护法四帅
道教三皈依解+道教护法四帅
道教三皈依
  无上道宝 无上经宝 无上师宝
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
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无上道宝,当愿众生,超脱一切,住最上乘。
无上经宝,当愿众生,深明经藏,神通莫测。
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太上授首,成大仙道。
道教三皈依注解
来源:道教之音
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宝,必致轮回邪道,颠倒沉迷。凡修真学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须作难遭之想。第一皈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此三皈依,乃昔之圣贤,度人入道,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门。成仙成道,成圣成贤,莫不从此三皈依起首。何以故?盖性命生死,大事因缘,微细秘密,难可见闻。最上一乘,解脱妙法,若非真师,垂慈开示,引诱灵机,安能顿悟大乘正宗,渐入虚无妙道,而不致堕落邪见,错入旁门耶。所以未能明道,先皈依经。未能明经,先皈依师。若能皈依师宝,则经宝可闻于不闻之中。能闻经宝,则道宝可见于不见之际。昔日之不可见不可闻者,一旦豁然贯通,皆由皈依师宝之力也。自然解悟真文,得明正法,超脱生死,不落轮回矣。
但我所说皈依三宝法门,须要皈依真三宝。何以故?如今大众,以此三皈依,视为泛常,早晚在圣像前,口诵礼拜而已,并不曾嚼破皈依端的,为何而来。所以毕竞沈迷邪法,不免轮回。如何得明大道,得脱生死哉!
所说真三宝者。皈依意,使念无生灭,则道宝可得而明;皈依心,使机无障碍,则经宝可得而悟;皈依身,使眼无见,耳无闻,鼻无嗅,舌无尝,手无妄动,足无妄行,不染邪淫秽污,躬行苦行,劳其筋骨,饿其肌肤,惰其肢体,舍其形骸,则师宝可得而感矣。有能感动师慈,传经授道者,必自己皈依自己之身、心、意,为真三宝也。我身之耳目,未能忘其见闻,非迷于色,即着于声。声色尚存,则身非真矣。非真何以感师?苟能持身端正,心养灵根,意合真常,则念念虚空,谌然泰定,名为皈依三宝,身不邪淫,师宝可感;心不昧灵,则经宝可悟;意不二用,则道宝可明。身固则精全而体健,心灵则气清而慧通,意诚则神凝而性现。精气既定,神智变化,玄妙不测,皆从皈依身心意,自己三宝来,然道经师,即从而出也。
且说如何皈依身心意,大众!汝等各各志心谛听,我所说明皈依身心意,三宝之法,使汝等破暗除疑。大众!此身乃父精母血,交媾成形,性情、容颜、肢体,从胞胎长就。一团污秽,四大皮囊,眼视耳听,手动足行,口说舌尝,最非常久良善之物。善用者,则成仙成佛,成圣成贤;不善用者,则成魔成怪,成鬼成畜生。向上一转,则天堂可登;向下一转,则地狱可到。受福报者,以此为外物,受恶报者,以此作真基。何况大众,既已出家,欲超生死?必须发心,皈依此身,方为妥当。不然,则六根外用,三毒内生。万祸千灾,九魔十难,皆由身起。如何能克,修行入道?
若要皈依,惟有一法,能制此身。须是行持戒律,收伏狂骸。以四大威仪为主,行住坐卧,约束端庄。使耳不听声,目不视色,庄严妙相,端正慈悲,人见欢喜,又生恭敬者。戒律拘制,狂身变为法躯,而师宝可皈矣。大众!此第一段法,既已指明,须是皈依心。
大众!此心又比此身不同。险恶异变,不可测度,如风吹海,海水洪深,风势号怒,波涛潮浪,拥叠汹翻,难可渡也。今欲皈依此心,当明此心,最非常久良善之物。贪生好色,犯法遭殃;饿鬼畜生,癃残疾病,水火刀兵瘟惶劫苦,山崩地震,星殒日食,海啸河奔,妖邪鬼怪,皆从此心,招遥起首。若欲修行,不自皈依此心者,岂能悟透玄机,得明正法.
佛教圣地九华山为何请道教护法王灵官
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山前山后,古刹林立,晨钟暮鼓,梵音缭绕。但是细心的游客却不难发现,九华山的许多寺庙都有灵官塑像,月身宝殿和祗园寺还有专门的灵官殿,内塑赵、马、王三位灵官神像。这在其他佛教寺庙是绝无仅有的,因为众所周知,佛教的护法神是韦驮,而灵官本是道教的护法神,何以九华山在韦驮之外,又请来道教的灵官来保架护航呢?
相传,唐朝的时候,地藏王菩萨投胎转世为古新罗国(今韩国)的一位王子,名叫金乔觉。唐玄宗的时候,金乔觉剃发为僧,渡海来华,到九华山面壁苦修。冬天到了,为了避寒,他用山中的黄麻织成了一件衲衣。有一天,金乔觉在缝补衲衣时,由于阳光耀眼,不小心捏死了一只衲衣里的虱子。这只虱子后来转世成了一名状元,前呼后拥地上了九华山。在参观月身宝殿时,他看到金乔觉的真身,突然拿出一把钢针就扎到金乔觉遗骸上,嘴里还说:“我倒要看看你是真身还是假身。”没相到,一针下去,被刺处竟然冒出了殷红的血珠,状元见状也吓了一跳,闷闷不乐地下山了。
状元刺金地藏时,恰巧护法神韦驮外出巡山了,以至发生了这起“行刺事件”,作为警卫局长,他一方面深感自己失职,另一方面也怒不可遏,要去处死状元。金地藏赶忙拉住韦驮,向他讲明了因果。但韦驮仍执意要处罚状元,否则以后谁还尊敬菩萨呢!金地藏算定状元此时应该已经过了山口的五溪桥了,于是就对韦驮说,如果状元过了五溪桥就不准追究了。韦驮领命而去,追上状元时,状元恰好跨过五溪桥,但是冲动的韦驮一怒之下,就忘了与菩萨的约定,抡起降魔杵,将状元打死了,今天在九华山五溪桥附近还有一座状元坟。
韦驮回山复命,地藏王菩萨责备他乱开杀戒,不要他护法了,韦驮迫不得已,到浙江天目山开创了自己的道场。
九华山少了护法神,就象一个国家没有警察当然不行,在这种情况下,地藏菩萨与太上老君协商才请来了道教的灵官来山护法,从此灵官就在九华山安家落户了,成为九华山一种特独的宗教文化现象。
这个故事当然是一个传说,实际上是民间对九华山灵官护法现象的一种解释,但是透过这个传说,我认为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反映了九华山先道后佛的历史史实。历史上道教先传入九华山,相传神仙窦伯玉就曾在此山修道,后来白日飞升。后来佛教进入九华山,并逐渐取代了道教,但是道教的早期遗存还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遗传下来,灵官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就象藏传佛教在取代本教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保留了一些本教的神祗一样.
第二,这也反映了金元以后我国三教合一思想的发展。九华山佛教名山,道教护法就是一个显著的事例。
护法四大元帅
护法四元帅为道教四位十分有名的护法神,其说不一,大致有三。其一指马、赵、温、周四大将,此为清代说法。为马为马灵耀、赵为赵公明、温为温琼(马、赵、温有专介)、周为周广泽。《北游记》称周广泽原为斗隔山中的一妖,号广泽大王,生得赤发獠牙,脚着风火轮,手持大月,见物好人美,即兴风作怪,卷入洞中。后被真武阵伏,玉帝封其为“风轮周元帅”,随真武行道。
  其二指岳、赵、温、康四元帅。岳为岳飞,岳穆王,死后祀之为神,赵即赵公明,温为温琼,康为康席。《北游记》称康节为“仁圣康帅”,曾是西安府黑松林中一妖,在仁圣岩兴妖怍怪时,被妙乐天尊降伏,玉帝敕封为“仁圣康元帅”,手执金芹,助真武降魔。
  其三为比较流行且较为正统的一种说法,就是道教神系中的四位护法天神,《道法会元》中称四元帅之名号为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卷十五云:“天蓬元帅宝印照我,天猷元帅仗剑卫我,翊圣真君持戟守我,玄天真武水火助我。”说明玉印、玉剑、大戟、水火分别为四位护法元帅的神器。此外,该书卷三十九还用四圣来命名四元帅,称天蓬玉真寿元真君为天蓬元帅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为天猷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为翊圣黑煞真君,称佑圣真武灵应真君为紫皇天一天君玉虚师相玄天上帝,这是道教对护法四帅的又一种称呼。
  关于护法四元帅,道经中有诸多记载。如《云笈七羲》卷四十五《存思诀》曰:“天蓬天蓬,九元杀童,五丁都司,高于北公。七政八灵,太上浩凶,长颅巨首,手把帝钟。素枭二神,灵驾护龙。威剑神王,斩耶灭迹,紫气乘天,丹霞赫野,吞魔食鬼……钁天大斧,斩鬼五形,炎帝烈血;北斗然骨,四月破骸,天猷灭娄,神刀一下,万鬼自。急急如太上帝君律令。”《太上天蓬伏魔大法》亦云:“我上请董大仙于蜀城西明山修行上道,独遇北极帝君都天大元帅天蓬真君授文字三册。”又说:“天蓬一法以制邪为宗,牿耶以火狱为主。”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四元帅的伏魔阵妖的威灵。
  此外,《道挂会元&清微马、赵、愠、关四元帅大法》中,还分别说出了四元帅的姓名:马灵耀(华光大帝)、赵公明(财神之一)、温琼(温元帅)、关羽(关圣帝君)。道士在道场祈禳中,通常要请四元帅降临,以助驱邪伏妖。《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就十分生动有趣地描写了张天师施法伏妖斗魔的场面:只见张天师披头散发,手杖宝剑,踏罡步斗,捻诀念咒,高举令牌,手起牌落,连敲三下,猛喝一声:“一击天门开,二击地户裂,三击马、赵、温、关赴坛!”猛听空中噼噼喇喇,四位元帅从天而将。自此可见,护法四帅威武刚烈,法力无边,伸张正义,斩妖伏耶,驱耶缚魅。&
马王爷三只眼
江湖人士对阵,动手前通常都要用言语恫吓对方,唬住了最好,唬不住也要在气势上占先。其中最常用的是“叫你知道马王爷三只眼”,说的时候一定要语速放缓,咬牙切齿,配合点狰狞表情,吓人绝对有效。这句话也成了固定台词,彷佛不这么说一句,这仗就不知道怎么打了。问题是,这马王爷是谁?三只眼又怎么回事?大家为什么这么忌惮他呢?
一只眼叫独眼龙,属于残障人士;两只眼是正常人;三只眼嘛,就应该是神仙了。长三个眼睛的神仙不在少数,最著名的是二郎神。这第三只眼一般是竖长在眉心位置,看着虽然有些畸形,可这却是神仙身份的外在标识。除了二郎神杨戬,生有三只眼的本土神仙还有王灵官以及前面提到的马王爷。
马王爷就是马元帅,道教中又称“三眼灵光”、“三眼灵耀”、“花酒马灵官”、“马天君”等。马王爷的履历比较特殊,因为他三番五次投胎转世以及显灵显圣,动不动就到人间潇洒走一回,很多轰动事件并非是在一个身份下完成的。《三教搜神源流大全》记录了马王爷的三次显圣,也记载了马王爷的来历。
马王爷原本是如来佛祖身边的至妙吉祥,反正不是菩萨就是罗汉,因为毁了“焦火鬼坟”,违反了佛家慈悲为怀的教义,于是佛祖把他贬下凡间。马王爷以五团火花托胎于一姓马的人家,出生就长着三只眼,母亲叫他“三眼灵光”。马灵光同学天生打架狂,生下第三天就会打架,为除水孽杀了东海龙王。看来,龙王爷虽然能行云播雨,但在民间名声并不算好,所以几次被痛扁,上次是哪叱,这次轮到了转世的马王爷。
马王爷的第一次显圣草草结束,他为了报仇,偷走了紫微大帝的金枪,因此被杀。马王爷二番显灵是“寄灵”于火魔王公主为子。出生时,马王爷再现“特异功能”,两手竟然分别有字,左手是个“灵”字,右手是个“耀”字,这就是马王爷“灵耀”名字的来历。
这次显灵,马王爷拜了个师父,妙乐天尊教给他“风雷龙蛇首或鬼安民之术”,并得到了法宝三角金砖。马王爷神通广大,收服了五百火鸦,降住了乌龙大王,还斩杀了扬子江里的恶龙。降妖除怪,这样的人才流落民间岂不是暴殄天物,神仙堆里也缺业务能手。就这样,玉帝把马王爷招上天宫,让他掌管南天事,并赐琼花宴。
不料想,酒宴之上,金龙太子惹恼了马王爷,这崇尚暴力的王爷一把火烧了南天门,又打败了天将,随后下海,大闹龙宫。一连串的祸事闯下来,引得天廷连发追缉令,马王爷被追得走投无路,只好投胎于鬼子母。这鬼子母最大的本事就是生孩子,像一个功能强大的孵化器,这位伟大的母亲一共有五百个孩子,马王爷就化身其中之一。
马王爷第三次“出世”后,为救母亲,下地狱,步灵台,过丰都,入鬼洞,战哪吒,偷仙桃……所作所为不亚于闹三界的孙悟空。其实马王爷连孙悟空也没放在眼里,还和他打了一架,两个以打架为毕生乐趣的“捣蛋鬼”遇到一起,那可真是天雷地火,天翻地覆。后来,在如来佛的调停下,俩人才算和解。玉帝也再次把马王爷收编,让他当了真武大帝的部将。
明朝人余象斗以《三教搜神大全》马元帅的简单履历为蓝本,海阔天空想象了一把,生生把马元帅的事迹扩充出许多情节来,编了一部《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又名《南游记》)。书中最后写到,马王爷闹腾个够后,终于皈依佛教,成为华光天王,永镇中界,万民求男生男、求女生女,买卖一本万利,读书人金榜题名,“感显应验,永受祭享。”
至于“花酒马灵官”的名号则出于《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又称《北游记》)。真武大帝收服华光天王时,问他何人。华光天王答道:“某乃在此名胜,好酒贪花,号作花酒马灵官是也。”但书中并未写他“好酒贪花”的风流韵事,所以“花酒马灵官”并不像个名字那样惹人联想。
按照上述两部书的说法,华光天王灵官马元帅是一颗“火星”,是“火之精、火之灵、火之阳”,玉帝曾封他为“火部兵马大元帅”之职,法宝除金砖外,还有“风龙降火龙数条”及“火丹”。所以民间又视马王爷为火神。道教把他的诞辰日定为阴历九月二十八。沾火就着,能打能杀爱惹是非,这样的三只眼神仙,民间怎能不怕?
四大元帅中,知名度相对较低的是温元帅。温元帅名字叫温琼,字子玉,后汉人。温琼的父亲温望是一书生,文化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婆肚子迟迟未见隆起,急坏了老温,于是偕同夫人向后土娘娘祷告。后土娘娘很帮忙,温夫人当晚就有了。
温夫人怀有身孕并非一个生理过程,而是缘起一个梦。当然,神仙“梦生”已经成了普遍现象。温夫人梦见一金甲力士,一手持巨斧,一手托一颗明珠,对温夫人说:“我乃六甲之神,玉帝之将,欲寄母胎托质为人”。说完把明珠塞在了温夫人怀里,就这样,温夫人怀孕了。
十二个月后,温元帅诞生了。不愧是神仙坯子,温琼自幼聪明,从小就有了神仙气质,七岁学习推算星象,十岁通儒经传,十九岁参加科举考试。遗憾的是,温元帅考了多年就是不中,也是,中了榜的话,世上也就多了一个官员,不中的话,天上可就多了一个神仙了。
某天,困扰于前途问题的温元帅忽然连发感叹:“男子汉生不致君泽民,死当助帝诛奸灭邪,以酬吾志。”正抑郁着呢,忽见苍龙坠珠于前,温元帅捡起珠子就吃掉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吞了珠子的温元帅突然变身!由一介书生变成面青发赤蓝身的刚猛武夫。东岳大帝“闻其威猛,召为佐岳之神”。后来,温元帅又被玉帝封为“亢金大神”,左手执玉环,右手执铁简。又奉帝旨,“为岳府猛将众神之宗、岳班之首”。宋时,位列东岳十太保之首,并为之立庙。
东岳大帝掌管冥府,需要温元帅这样的得力干将。温元帅位列东岳大帝十太保中的第一太保,名气不小,本事也大,连城隍爷碰见了难办的事,也要温元帅协助。杭州有个周云衢孝廉,女儿嫁给了盐商吴某之子。婚后三月,周女患上了怪病,先是心痛,后来蔓延至全身。但见黑白二气缠住周女,有如绳带绑缚。
遍访名医无果后,周孝廉不得已自为牒文,投城隍爷及关帝处。半月未见灵应,又投文催促。后来一天,周孝廉和其女及婿,都僵卧在床,犹如死去,两天后,三人苏醒。周孝廉讲述了这两天的遭遇。
城隍爷得到周孝廉的牒文后,即刻拘此妖。可妖怪哪里那么听话,后来是关帝让温元帅出马,擒讯此妖。原来,祸害周小姐的是一只母猴,那黑白二气,则是黑白两条蛇也。温元帅喝令妖猴治好周小姐的病。妖猴不服,狰狞向前,想和温元帅较量一番。这时空中传来声音:“伏魔大帝(关帝)有令,妖猴不服,即斩。”说完,瓦上有琅琅刀环声响,妖猴惧怕,叩头服罪,答应给周小姐治病。周小姐的病痊愈后,温元帅便“命吴氏父子领女回家,遂各苏醒。”
周孝廉地狱两日游有幸见到了温元帅的真面目:白面微须,戴着头巾和纱帽,穿着唐人的服饰,俨然是个谦冲的儒生,和画中青面睁目的形象相去甚远。温元帅“青面睁目”才是其本来面目,他是吃了瘟药(一说宝珠)而瘟死才变成这样一副可怕样子的。其实,神仙的长相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惩恶扶善,主持正义。
不过温元帅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他饶了这个猴精,并让它住在周小姐家的三间小楼里,这就有点姑息养奸了。跟一个心术不正的母猴精做邻居,周小姐这辈子有得怕了。温元帅不但是道教护法神将,还兼任着东岳十太保中的第一太保,同时又是真武大帝属下三十六天将之一。一身数职,称得上是个大忙人。
四大元帅中的另两位大家比较熟悉,一是赵元帅赵公明,一是关元帅关羽。《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赵公明手下有八元猛将,六毒大神,还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将等。又称他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镶灾”,因此道教将他列入四大元帅。
赵公明在道教中的地位并不高,但在民间却颇具影响力,这当然和他是财神的人选之一有莫大的关系。除了奉赵公明为财神,他还被当作鬼帅、瘟神等。五瘟中的秋瘟就是赵公明。赵公明也是多面手,除了五瘟中的秋瘟,赵先生还兼任“高上神霄玉府大都督、五方之巡察使、直殿大将军、主领雷霆大元帅、三界大都督、二十八宿都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元帅”等职务。
关二爷更不必说,作为忠义的代言人,关羽被历代统治者推崇,地位也水涨船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大概也是地位和待遇逐步提升,再在四大元帅堆里混就有点跌份了,在一些地方的四大元帅名单里,关二爷悄然不见了踪影。神职可是肥缺,这边厢还没退休,那边厢已经递补了上来。
递补上来的是周元帅。周元帅叫周广泽。《北游记》称周广泽原为斗隔山中的一妖,号广泽大王,生得赤发獠牙,脚踩风火轮,手持大刀,见物好人美,即兴风作怪,卷入洞中。后被真武收服,玉帝封其为“风轮周元帅”,随真武行道。
递补元帅中还有岳飞岳元帅以及康席康元帅。据说岳飞是如来佛顶大鹏金翅鸟降世,照此说法,岳飞冤死后当然要回到如来身边归入佛教神仙序列,可如何变成岳元帅镇守南天门呢?大概一来是岳飞精忠报国,在民间有大量粉丝,二来岳飞也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岳元帅名副其实。
康元帅名康席,原也是黑松林妖怪,后归降真武大帝,被玉皇大帝封为”仁圣康元帅”。虽说康元帅曾经为妖,但他从来慈悲为怀,不伤蝼蚁,“四方谓之能仁,声闻天下”所以,康元帅也有“仁圣”的美誉,放这么个仁人镇守门户,也不知道玉帝睡不睡得着。
我的更多文章:
( 07:40:17)( 16:54:18)( 15:25:24)( 14:59:04)( 14:10:54)( 15:59:37)( 08:37:48)( 12:09:27)( 10:08:15)( 18:02:0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身上带佛的人能看透身上带道教护法神的人吗_百度知道道教常见的护法神的作用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人回复1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