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网友,《网友拍到阿弥陀佛接引》台中慈光四字四音版Mp3那里可以下载?阿弥

阿弥陀佛(四字四音慢版-台中慈光)-观自在佛教视频在线
观自在佛教视频网欢迎您!|加入收藏|
【阿弥陀佛(四字四音慢版-台中慈光)】 []相关信息
查看所属佛教视频专辑:上传时间:日关注度:1099置顶状态:普通
loading...
【阿弥陀佛(四字四音慢版-台中慈光)】&&&&&&&&&&&&&&&&&按全屏按钮进入全屏模式
【阿弥陀佛(四字四音慢版-台中慈光)】视频内容介绍阿弥陀佛(四字四音慢版-台中慈光)佛教视频在线观看
相关【佛教视频】推荐
最新上传【佛教视频】&&19四字四音慢板...
扫描二维码,下载文件到手机
当前文件信息
浏览:109次
下载:10次
您的VIP会员已过期,是否续费?
用户应遵守著作权法,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不违法上传、存储并分享他人作品。举报邮箱:
京网文[0号 京ICP证100780号
《提醒》6月30日即将清空免费用户文件
尊敬的用户,很抱歉地通知您,微盘于6月30日停止向免费个人用户提供存储服务。()您的文件处于排队等待删除状态,无法进行操作,将于近期删除完毕。感谢您5年来对微盘的支持,此次调整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补充说明:
1、新浪VIP邮箱用户、微博会员及在会员有效期内可继续使用存储服务,文件依然保留。
2、微盘近期将对不良信息进行集中清理,因此全面暂停分享及站内搜索服务至整改结束。
3、若您有疑问,可将问题及您的微博昵称私信至@微盘 ,或者发邮件至,我们将尽快为您处理。阿弥陀佛四字唱诵 mp3 下载 阿弥陀佛 四字佛号
【阿弥陀佛四字唱诵】
阿弥陀佛四字唱诵
1.(庄严 4字4音 念佛堂绕佛时所用)
2.(缓慢 4字4音 寺院)
3.(快速 寺院)
4.(渐快 4字5音 寺院)
5.(快速 寺院)
6.(四字四音 清唱 经行念佛 寺院)
7.(四字佛号 慢速 30分钟 净律寺)
8.(四字佛号 快速 60分钟 净律寺)
9.(四字五音清唱)
10.(三重净宗学会)
(新加坡净宗学会念佛堂现场录音 仅引磬伴唱 旋律稳重缓慢 适合助念)
12.(莲花心缘佛学原创音乐网 作者:莲花心缘)
13.(祈福佛曲系列之4长寿圆满 阿弥陀佛的礼赞 25分钟)
14.(楮訾版)
15.(排忧解烦念佛 四字五音清唱)
【十念法要】
摘自&法然上人文钞&
不顾妄念余念,不谓散乱不净,唯口称名号。
若常称名者,以佛名之德,妄念自止,
散乱自静,三业自调,愿心自发。
故愿生心少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散心增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妄念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善心生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不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清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欠缺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具足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现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成就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此即决定往生之方便也,纳于心腑莫忘失。
【我为什么念佛?】
净空法师开示
净宗这是大道,这个道在哪里?就是一句名号,六字洪名。诸位一定要晓得,六字洪名里含摄圆满的菩萨道,也就是菩萨应该修的它统统都在里头。一心专修,没有杂念,就像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净念相继」,就是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里头要净,用清净心。净是什么?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有怀疑,你的信心不正;有夹杂,把你念佛的功夫全破坏了。我为什么念佛?我念佛目的何在?念佛的目的是希望通到涅盘城。杂念夹在里头,涅盘城就到不了,功夫全被它破坏了。所以不能有杂念,不能有怀疑,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对你的帮助就在此地。把你疑虑的念头打掉,杂念打掉,三昧就现前,这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也叫一心不乱,功夫浅深不等。净宗说三个等级,上品,理一心不乱;中品的,事一心不乱;下品的,叫功夫成片。
【印光法师论念佛】
  一、念佛的态度――至诚恳切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要想往生,首先要解决信愿问题。在印光法师看来,净土法门中,信愿比一心还重要。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朱德大居士书》中印光法师云:“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着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
  若为达到真信切愿的效果,至诚恳切的心态是必要的。这种心态的外在表现,即是一种对佛法谦卑的恭敬,印光法师认为,恭敬的态度是获得佛法实益的关键,如在《增广文钞卷一》中印光法师云:“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全无恭敬,虽种远因,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凡见一切信心人,皆须以此意告之。此系从初心至究竟之决定实义。若当作腐僧迂谈,便为自暴自弃,岂特孤负(印光),实为孤负自己也已。”
  二、念佛的秘诀――都摄六根
  印光法师认为净土一法的纲要是信愿行,而念佛的秘诀在于“都摄六根”,如在《印光文钞三编卷一?复明性大师书》中云:“又《楞严经?势至圆通章》末后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无选择者,遍用根尘识大以念佛也。念佛仗佛力了生死。禅仗自力了生死。今人能悟者,尚不可多见。况证四果(藏教)及七信(圆教)乎?(四果七信,方了生死。)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印光法师还称都摄六根是念佛最妙的方法,认为只有都摄六根,才会出现净念相继的效果,进而一心不乱,达到念佛三昧的境界。如在《印光文钞三编卷四?答幻修学人问》中法师云: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专持佛号(即行)。信愿行三,为念佛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放下眼皮,不可睁大。眼既摄矣,则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祈注意。
  都摄六根之法即符合返念念自性之意,又与返闻闻自性相符,兼有佛力与自力,依次而修,利益无穷,在《印光文钞三编卷二?复张曙蕉居士书八》中法师云:“今修念佛法门,当依大势至菩萨所示,如子忆母之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实行。果能死尽偷心,则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视为易易。纵不即得,当亦相去不远矣。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耳听属耳,眼皮下垂,即见鼻端,则眼鼻二根亦摄。五根既同归一句佛号,身根焉有不恭敬严肃之理乎。故知都摄六根,下手在听。能都摄六根,则心识凝静而不浮散,便名净念。以六根既摄,杂妄等念潜消故也。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无或间断。则念佛三昧,可即得矣。故下曰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大势至菩萨,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者。实三根普被,有利无弊也。果肯依之而修,当必有观行相似等利益可得也。”
  三、都摄六根的入手处――摄耳谛听
  印光法师认为都摄六根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就是随念随听,自念自听,念清楚,听清楚。如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修净师书》中法师云:“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
  都摄六根之前,应当先摄二三根。关于这点,印光法师在《印光文钞三编卷四?净土法门说要》中说:“《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则知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之前,尤当先摄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听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处,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听,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经亦然……故知用功之道,端在专摄,不事情想。若无思想,哪有邪见。邪见既无,即是正智。”
  而都摄六根的入手之处在于摄耳谛听,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上?与张静江居士书》中法师云:“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当念佛时,摄耳谛听,即是摄六根之下手处。能志心谛听,与不听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悬殊。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无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
  耳根是都摄六根的前方便,听得清楚最为重要,在《印光文钞三编卷一?复明性大师书》中法师云:“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用耳听容易使心归于一,印光法师在《印光文钞三编卷二?复常逢春居士书七》中云:“念佛下手,最要莫过于听。听则心沉而一,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又在《印光文钞三编卷四?答善熏师问》中云:“无论大声小声默念,总要自己听自己之佛声。默念中亦仍有声,故亦须听。能常听,心自归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
  四、摄心念佛法的益处
  1.稳当省力
  摄心念佛法比起观心念佛等方法来,具有稳当不易受病等特点。如印光法师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杨炜章居士书》云:“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较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
  净念相继而不间断,时间一长自可得一心不乱之效果,“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三摩地,亦三昧之别名,此云正定,亦云正受。正定者,心安住于佛号中,不复外驰之谓。正受者,心所纳受,唯佛号功德之境缘,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能真都摄六根而念,决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
  针对杨炜章居士心火上炎之病,印光法师劝其放弃观心之法而选择摄心之法,并称摄心之法是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的方法:“(摄心之法)不须观心,而心自清净明了,又何致心火上炎之病乎。汝以极重之业力凡夫,妄用观心之法,故致如此。观心之法,乃教家修观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普被上、中、下,若圣若凡,一切机之无上妙法也。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心中默念,也要听。以心中起念,即有声相。自己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于一。较彼修别种观法,为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也。”
  2.所作皆遂
  除了稳当之外,印光法师认为摄心念佛还有业消智朗、障尽福崇、所作皆遂等诸多优点。如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下?阜宁合兴镇净念莲社缘起序》中法师云:“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己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士农工商之职业,不但了无妨碍,且能启发心灵,精于本业。以心不散乱,作事有主,如理乱丝,神凝则易,心躁则难。所以古之建大功,立大业,功勋遍四海,言行垂千秋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也。”
  而业消智朗之后,经典之意自然而然就会明了了,在《印光文钞三编卷四?答幻修学人问》中法师云:“若能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祈注意。但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则业消智朗,心地开通。何愁不解经义乎哉?”
  3.决定往生
  摄心念佛的最大益处在于能够得到了脱生死,往生极乐的效果,如在《印光文钞三编卷四?净土法会课仪跋》中法师云:“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皆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惟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也,大矣。念佛之心,必须恳切至诚,如子忆母。纵有他境当前,终不能令此忆母之心,或有忘失。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定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
  五、十念记数念佛法
  1.十念记数念佛法
  在诸多摄心念佛的方法中,印光法师最看重的是十念记数法,在《增广印光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中解释该法云:“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印光法师称十念记数法是制心的妙法,在《复高邵麟居士书四》中法师指出:“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并认为该方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
  2.十念计数法详解
  印光法师所记述的十念记数法包括了三种记数方式,即一段(一气)念法、二段(二气)念法、三段(三气)念法。
  第一种 一至十,一段(一气)念法: 当您看见下方的佛号时请您口中称念,佛号后括号内的数字则心里默记。
  南无阿弥陀佛(1) ↓南无阿弥陀佛(2) ↓
  南无阿弥陀佛(3) ↓南无阿弥陀佛(4) ↓
  南无阿弥陀佛(5) ↓南无阿弥陀佛(6) ↓
  南无阿弥陀佛(7) ↓南无阿弥陀佛(8) ↓
  南无阿弥陀佛(9) ↓南无阿弥陀佛(10) ↓
  如此从(1)至(10),再(1)至(10)周而复始摄心念佛 (念得清楚,记得清楚)是为一至十念法。
  第二种 一至五,分二段(二气)念法:口称佛号,默记数字。
  南无阿弥陀佛(1) ↓南无阿弥陀佛(2) ↓
  南无阿弥陀佛(3) ↓南无阿弥陀佛(4) ↓
  南无阿弥陀佛(5) ↓南无阿弥陀佛(1) ↓
  南无阿弥陀佛(2) ↓南无阿弥陀佛(3) ↓
  南无阿弥陀佛(4) ↓南无阿弥陀佛(5) ↓
  如此周而复始从(1)至(5),再从(1)至(5),念得清楚记得清楚,是为二段念法。
  第三种 三+三+四,分三段(三气)念法:口称佛号,默记数字。
  南无阿弥陀佛(1) ↓南无阿弥陀佛(2) ↓
  南无阿弥陀佛(3) ↓南无阿弥陀佛(1) ↓
  南无阿弥陀佛(2) ↓南无阿弥陀佛(3) ↓
  南无阿弥陀佛(1) ↓南无阿弥陀佛(2) ↓
  南无阿弥陀佛(3) ↓南无阿弥陀佛(4) ↓
  如此三三四再三三四,周而复始地专注念佛,是为三段念法。
  上述三种念法,无论是哪一种念法,当称念、默记时,如果途中打了妄念,忘了或不晓得念到第几句时,则必须再从第一句称念、默记开始。当念佛者从第一句称至第十句时,则可按一次计数器,或掐一颗念珠,或是心里默记一,这样在一定的时间内(随自己而定),则可以检测出自己每次在固定时间内 所持佛号的多寡和摄心专注的程度到底如何了。
  六、十念记数法与其它摄心念佛方法的比较
  1.十念记数念佛法与宝王随息念佛法
  《念佛三昧宝王论?第九》“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门”中载有宝王随息念佛法,此念佛法脱胎于天台止观法门,影响深远,历代传承不绝,如《净土圣贤录》、《乐邦文类》、《莲宗宝鉴》等都有相关记载。《宝王论》述其方法如下:
  “夫含齿戴发,死生交际,未有无出入息焉。又一息不还,即属后世者,亦诚如所问。世上之人,多以宝玉水精金刚菩提木橐印N嵩蛞猿鋈胂⑽钪檠伞3品鹈牛嬷谙写笫砚铩0簿逵谙⒉换故艉笫勒咴铡!
  此种说法,与唐代天台智者《摩诃止观》一书显然有传承关系。印光法师十分推崇宝王随息念佛法,认为它有“借气束心”的作用,曾把其推荐给谛闲法师。在给谛闲法师的信中,印光法师叙述了随息念佛法的作用与出处:
  “至宝王随息法门,试用此法,遂觉妄念不似以前之潮涌澜翻。想久而久之,当必有雾散云消彻见天日之时。又查《文类》、《圣贤录》,皆录此一段。因悟慈云十念,谓藉气束心,当本乎此。而《莲宗宝鉴》亦载此法。足见古人悬知末世机宜,非此莫入,而预设其法。然古人不多以此教人者,以人根尚利,一发肯心,自得一心。而今人若光之障重根钝者,恐毕生不能得一念不乱也。”
  和随息念佛相近的还有随念随听之法,大师在《印光文钞三编卷二?复周寿超居士书》中云:“念佛以志诚为主。若志诚,则不会大散。当用随念随听之法。掐珠不过为防懈怠,掐之有碍,则不必掐。随念随听,比随息好。当云随息,不可云数息。光文钞随念随听之法,恐汝不善用。则但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即已。”
  十念记数念佛法与宝王随息念佛法的共同点是两者都是摄心念佛妙法。两者的区别是:随息念佛法是借气束心,借呼吸帮助摄心念佛,而十念记数念佛法是借数佛帮助摄心念佛,与呼吸无关。关于两者的区别,印光法师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下?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中云:“念佛记数,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何定呼吸。汝系学炼丹运气之人,故稍见一二字相似于彼,即谓是彼之功夫。念佛记数,为妄心难制者设。能如是念,如是记,如是听,决定心渐调伏,此处谁令汝加一想佛二字乎。此系随便念,何论呼之与吸。呼吸若使之长久,则伤气受病,不可不知。”
  2.十念记数念佛法与掐珠念佛法
  掐珠念佛法受到q益大师推崇,在《示念佛法门》中大师云:“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
  印光法师认为掐珠念佛既有利也有弊,在静坐念佛时不宜用。如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念西大师书》中印祖开示说:“又有提倡掐珠记数者,此亦有利有弊。利则一句一掐,不轻放过,则心易归一。弊则静坐时掐,必致心难安定,久则成病。”又在《增广印光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中云:“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3.十念记数念佛法与晨朝十念
  晨朝十念法出自宋耆山沙门遵式述《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十念门者,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惟长惟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属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借气束心也。”
  在元代天如《净土或问》中亦有所记述:“十念者,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多少,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是十气,连属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借气束心也。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
  关于晨朝十念,印光法师多有开示,如在《印光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四》中云:“晨朝十念,忙人决定须用。即闲人能作正课,于正课前,用晨朝十念,亦可。非能作正课,便不可用也。古人多有毕生用晨朝十念法,然后再作正课者,何妨碍之可云。”又如在《印光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四》中云:“十念一法,乃慈云忏主为国王大臣政事多端,无暇专修者设。又欲令其净心一心,故立尽一口气为一念之法。俾其心随气摄,无从散乱。其法之妙,非智莫知。”
  可见,印光法师认为晨朝十念可用来“借气束心”,但缺点是不能常用,“然只可晨朝一用,或朝暮并日中三用,再不可多,多则伤气受病。切不可谓此法最能摄心,令其常用,则为害不小。”
  十念记数随时可用,显然比晨朝十念更有实用价值:“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
【为什么要念佛?】
宣化上人开示
那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呢?平时念佛,就是为临终时作一个准备。为什么不等到临终时才念呢?因为习惯是日积月累而成的。你平时没有念佛的习惯,等到临命终时,就想不起来要念佛,或根本不知道要念佛。所以平时要学著念佛,修净土法门,等到临命终时才不惜惊慌失措,而得以平安往生极乐世界。
为什么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曾发四十八大愿,其中说,我成佛之后,十方所有的众生,若有称念我名号者,我一定接引他到我的世界来,将来成佛。在我的世界里,众生都是由莲华化生,故身体清净无染。因为阿弥陀佛发这种大愿,所以一切众生都应该修念佛法门,这是很对机,很容易修的一个法门。在经上又说:‘末法人修行,一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
这就是说一亿人修行,一个得道的都没有,只有念佛才能往生极乐世界而得度。尤其现在末法时代,念佛正与一般人的根机相应。
但在西方,现在不是末法时代,可以说是正法时代。为什么说是正法时代?因为佛法刚刚传到西方国家来,正当兴旺。所以现在美国有很多人欢喜参禅打坐,这也是正法的表现。在正法时期也可修念佛法门,末法时期也可以修念佛法门,什么时代都可以修行,如果有人对其他法门,功夫用不上,可以修念佛法门。
永明寿大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又参禅又念佛,好像老虎有犄角似的;现世可以为人的师表,,将来可以成佛作祖。
所以真正参禅的人,就是真正念佛;真正念佛的人,也就是真正参禅。再深一层地说,真正持戒的人,也就是真正参禅;真正参禅的人,也就是真正持戒。那么真正讲经说法的人,他是为讲经而讲经,也就是真正参禅。《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又会参禅,又会讲经,这是宗说兼通。再进一层说,真正持咒的人,真正修密宗的人,也就是真正参禅。
禅、教、净、律、密,虽说五种,归根究底说的都是一个,没有两个。其实再深一层说,连一个也没有,怎么会有五个呢?真正学佛法的人,在这一点上应该明白。所以有的人有门户之见,认为念佛法门最高,参禅不对;或者有人说参禅最高,念佛错误,这都是没有明白佛法的人。应知一切皆是佛法,皆不可得,既无法可得,何必又在头上安头呢?何必无事找事做呢?你若真明白法了,无法可得。可是对一些不明白法的人,你对他说‘根本什么也没有。’他就会失望。所以佛施‘权法’,就是为了说‘实法’;说‘权智’,为的是‘实智’。实智是什么呢?实智是一个‘归无所得’。实相无相,无所不相,这才是真实的智慧。
佛教音乐?百度站内搜索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Copyrights reserved
愿此大悲音声,遍布世间,凡有闻者,悉不退转,究竟彼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系列站点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
佛教音乐-MP3下载
中国佛教音乐试听网
金刚经专题
大藏经-在线阅读
心灵佛教桌面
佛教日历[佛历]
万世佛香 佛骨舍利
佛教艺术欣赏
天眼佛教网址大全大悲古寺__譚林長__四字四音佛號.mp3
扫描二维码,下载文件到手机
当前文件信息
浏览:84次
您的VIP会员已过期,是否续费?
用户应遵守著作权法,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不违法上传、存储并分享他人作品。举报邮箱:
京网文[0号 京ICP证100780号
《提醒》6月30日即将清空免费用户文件
尊敬的用户,很抱歉地通知您,微盘于6月30日停止向免费个人用户提供存储服务。()您的文件处于排队等待删除状态,无法进行操作,将于近期删除完毕。感谢您5年来对微盘的支持,此次调整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补充说明:
1、新浪VIP邮箱用户、微博会员及在会员有效期内可继续使用存储服务,文件依然保留。
2、微盘近期将对不良信息进行集中清理,因此全面暂停分享及站内搜索服务至整改结束。
3、若您有疑问,可将问题及您的微博昵称私信至@微盘 ,或者发邮件至,我们将尽快为您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友拍到阿弥陀佛接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