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历史天气军分区军史馆内容观后感作文

参观军史馆有感
参观军史馆有感
当你走进孝感军史馆
呈现一份厚重历史答卷
静立在英雄雕塑面前
思绪如浪涛滚翻
今日的幸福为何如蜜甜
只因渗透战士的碧血染
黄继光舍身堵住抢眼
让敌人的碉堡哑口无言
邱少云引火烧身强忍烟
为大部队冲锋陷阵化风险
地道里的战士视一滴水如甘泉
卫生员山上山下抢救伤员
现代光影技术摆设的原战场
把你带到战斗的最前线
置身其境炮火连天
每场战斗都是为了人民平安
碧血写成的战斗诗篇
让中国林立于世界之巅
人们把英雄记在心间
传承英雄美德万万年
实现中国伟大梦想
让幸福生活万年长
15军军史馆
邱少云雕塑像
当年老兵听讲解员讲解
为了新中国的战斗
愿把红旗插在最高处
抗美援朝的女兵给讲解员讲述历史
朝鲜战场上的女兵和今日的女兵
在英雄面前
寻找当年战斗的我
黄继光连环画
碧血染成的奖状
地道里的甘泉
既是卫生员又是宣传员
现代声光还原当年抗美援朝战场
出国作战第一功
国家历代领导人题字
29师老兵留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军史馆里一堂课
■本报记者&孙兴维&特约记者&花&晓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军史馆里一堂课
这是一次与“天路”英烈的无声对话,这是一堂传承红色基因的深刻党课。   9月22日,记者来到总后青藏兵站部军史馆参观,正好碰上机关组织官兵在这里进行主题教育。组织教育的宣传科科长赵才保,曾在青藏线上奔波100多趟,是位奉献高原21年的老高原。他指着中央军委授予该部“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荣誉称号的锦旗说,先烈是一面镜子,是我们工作的动力。   风雪60年,是为青藏各族群众服务、奋斗的60年。风雪青藏线,是一条锤炼了无数钢铁战士的生死运输线。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锦旗旁,兵站部副政委钱长庆告诉记者:“兵站部担负着驻藏部队近80%的物资运输、西藏军地近80%的油料输送和繁重的国防通信保障任务,每年部队在高原执勤训练都在9个月以上。60年来,部队运送的物资能够垒起一条万里长城,有780多名官兵为此献出了生命。”   在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将军雕像前,兵站部政治部主任田林说,正是有了广大官兵付出的生命代价,才换来了西藏人民的幸福安康生活。   被誉为“高原之子”的张鼎全,曾是兵站部运输科科长。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他上百次带领车队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永冻带。即使患上肺癌后,他仍以透支生命为代价坚守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把39岁的生命永远镌刻进雪山冻土之中。   战士李正垒表示,正是张鼎全和千万青藏线运输兵这些顽强的“红色因子”,使高原运输的“中枢神经”永远保持着强劲的活力,他们是英雄、是榜样。   使命高于天,忠孝难两全。“扎根高原模范营长”郭和奎的事迹,让女战士张静深受感动。郭和奎的父亲患胃癌病逝前,家里曾发电报让他回家,无奈郭和奎正在高原执行任务,无法立即下山。当他赶回家时,父亲的坟头已长出了青草。   “传承先烈红色基因,就是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他们‘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的革命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中,记者感受到这次与先烈的无声对话,带给官兵的不仅仅是前行的力量,更是让这些红色基因融入官兵的血脉,化为在“天路”战斗的无穷动力。   (本报西宁9月23日电)
  上图:总后青藏兵站部官兵在反映几代营房变迁的模型前感悟“天路”人的奉献精神。本报记者 孙兴维摄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网上军史馆-部队的精神家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网上军史馆-部队的精神家园
上传于||文档简介
&&网​上​军​史​馆​-​部​队​的​精​神​家​园
大小:54.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观军史馆有感 作文
oxHZ90HN39
观军史馆有感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我们小记者一行来到了六十五军组建的军史馆中,来更清楚地体验史实。六十五军,这是一支有着光辉传统的“老”军队,江泽民主席曾授予他们“勇猛坚决”的称号。所以,我来这儿是心情很是激动。在第一展厅中,陈列着我国在抗日、抗美战役中的各种武器装备,看到它们,我的内心震撼、感动……我们红军的武器非常落后,大多都是劣质的“木头”手枪,很笨重,火力却不大。他们的棉衣也很单薄,上面还布满了枪口。而敌军的武器装备就先进多了:火炮、机枪……我心中留下一个疑问:我们可敬的红军是如何顶着凛冽的寒风,挥动着并不先进的武器,在战斗中挺进、与敌人拼杀,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在参观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认真地观看着太原会战的图片和介绍,肩膀激动地微微颤抖。原来,他就是六十五军的原副军长,黄树英老爷爷。我们立即围上去请教那场他领导的太原会战中的一场。黄爷爷今年已经八十有一了,但年龄掩埋不了他胸中燃烧着的激情。他眼中闪着神奇的光彩,对我们颤声讲述:“太原会战,那是一场多么惨烈的战斗啊……五连顶着枪林弹雨,一次又一次地冲锋,从23日一直奋战到24日……全歼数倍于我们的敌人,夺下了太原城……但……这伟大的胜利是用战士的青春和鲜血换来的……全连100多人,最后只剩下17个呀……”这么多年过去了,黄爷爷的眼中还漾着对往事的追忆与无限的哀痛:“他们都是伟大的,是真正的战士!!”我听得心潮澎湃,泪水充溢了眼眶,滚滚而落。当人们渐渐散去后,我忽然觉得我刚刚的疑问在黄爷爷这里可以找到答案,便问道:“黄爷爷,您认为红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能打胜仗,靠的……是什么?”他略一思索,就脱口而出:“正义!”他激动难耐:“正义之师必胜!必胜!”我深思地点点头:是啊,无论是日军还是美军,无论他们的武器装备多么精良,却毕竟是侵略者。侵略者终究是侵略者!无道者终究是无道者!是邪恶的!自古以来邪不压正所以正义之师必胜!我们的红军必胜!!走出军史馆,棵棵挺秀的、象征保卫祖国的白杨伫立在路旁,望着它们,我又想起了黄爷爷送给我们的那句话:珍惜现在,创造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白杨发出瑟瑟的声响,我暗暗立下誓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桥东区卫华小学五(一)班刘英博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城军分区 送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