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陈新有的安监局焊工证查询

&& 通知公告
关于授予钟爱华等817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资格的通知
&&&&&&&&&&&&&&&&&&&&&& 赣职鉴函〔2016〕11号&&关于授予钟爱华等817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资格的通知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有关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根据《关于做好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发证和复审换证的通知》(赣职鉴字〔2015〕3号)精神,为了加强我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队伍建设,强化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在各单位推荐的基础上,钟爱华等817人经资格审查、学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现予以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考评资格证卡,有效期为2016年 7月1日-日。附件:考评职业(工种)及人员名单&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2016年6月29日&& &&&&&&&附件&高级考评员(35人)餐厅服务员(1人)钟爱华车工(2人)曾德纯&& 王芳栩工具钳工(5人)邹汉福&& 徐慧民&& 舒& 翔&& 高东晓&& 曾爱新化学分析工(1人)李国平计算机网络管理员(1人)唐& 忠加工中心操作工(7人)黎& 震&& 周云欣&& 顾& 晔&& 谢雪如&& 熊杰萍&& 熊自强&& 彭& 帆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1人)樊辉娜美容师(1人)聂& 莉汽车修理工(1人)肖世民数控车工(3人)柳荣华&& 殷立君&& 周爱军数控铣工(1人)沈& 卓维修电工(8人)邱& 琳&& 杨& 利&& 何友成&& 刘& 曼&& 万红海&& 蔡& 滨&& 叶水春&& 龚小青养老护理员(1人)赵国琴&& 制图员(1人)邹新斌装配钳工(1人)赵水林&考评员(782人)保健按摩师(8人)于向荣&& 陈幸子&& 熊晓林&& 胡& 征&& 宋思清&& 袁经永&& 易化平&& 姚& 敏保洁员(3人)刘& 红&& 温金花&& 袁桃花保育员(24人)彭& 希&& 谭小英&& 陈& 珍&& 李安兰&& 陈& 霞&& 彭& 静&& 唐丽丽&& 武丽娟&& 付林秀&& 许奇伟&& 易洪湖&& 张园园&& 刘叶明&& 许金莲&& 陈永辉&& 邹江萍&& 姚正泉&& 凌& 艳&& 陈华女&& 乐& 多&& 聂辉建&& 王& 坤&& 葛春萍&& 喻娅锜餐厅服务员(9人)谢碧玲&& 郭亚庆&& 张羽萍&& 高浪静&& 黄& 鹂&& 陈喜红 刘& 勇&& 邱小平&& 何小花测量放线工(2人)陈& 珍&& 詹凤程茶艺师(9人)王雨菲& &刘& 佳&& 谭婧瑶&& 潘湘月&& 刘仕萍&& 马庆婉 王文伟&& 邱兵生&& 欧阳小兵车工(14人)廖齐伟&& 李& 科&& 曾凡毅&& 喻& 涛&& 吕湘江&& 李旭东&& 黄国根&& 曹云龙&& 刁恒军&& 程俊华&& 汪颖群&& 张智凯简金平&& 张建安电气设备安装工(1人)陈建国电切削工(5人)罗建军&& 孙希曦&& 谈建平&& 赵浩文&& 徐鸿滨电子设备装接工(2人)文如泉&& 肖永江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3人)刘淑英&& 冷刘伟&& 刘雅琨动画绘制员(7人)吴& 漫&& 卢& 强&& 许梅剑&& 黄& 韬&& 简& 川&& 黄& 晨&& 黄晋烨多媒体作品制作员(17人)李雪梅&& 储步峰&& 宋& 艳&& 何丽林&& 张秀梅&& 孙正广黄检文&& 何& 煦&& 陈思谦&& 叶& 丹&& 邓远琪&& 冯满云古君凤&& 管丽红&& 陈根金&& 余& 梦&& 袁& 玮二手车鉴定评估师(3人)张子龙&& 陈利兵&& 雷朝阳分析工(4人)罗维钧&& 万& 晓&& 黄宗文&& 杨经勇钢筋工(3人)熊立新&& 袁亦龙&& 徐& 辉工具钳工(21人)王从明 &&张& 瑶&& 李& 云&& 高& 鑫&& 李振权&& 万宏钢徐秋如&& 章& 南&& 朱三武&& 谢菊平&& 刘唐根&& 廖卫军林亮亮&& 罗卫华&& 叶小露&& 刘文强&& 王清发&& 王建民曾& 军&& 任新华&& 黄贵清硅太阳电池方阵组合工(8人)张发云&& 徐顺建&& 王昌中&& 欧& 惠&& 陈& 勇&& 王发辉詹长军&& 查国君硅太阳电池焊接测试工(9人)廖上铁&& 刘澄宇&& 周小英&& 肖宗湖&& 欧阳昆&& 钟& 炜熊明辉&& 江民华&& 李& 玲焊工(11人)陈防萍&& 缪传富&& 谢国海&& 熊& 伟&& 童跃才&& 滑称意李建明&& 周先保&& 付小勇&& 郭永飞&& 敖敏军花卉园艺师(12人)郑丽娟&& 胡永德&& 孙桂琴&& 徐& 健&& 杨冬英&& 李香菊罗天相&& 卢& 毅&& 却志群&& 丁永电&& 罗晓明&& 李润根化工总控工(2人)黄淑云&& 杨& 丽化学分析工(2人)李智奇&& 钟海燕机修钳工(10人)黎波涛&& 徐志军&& 王志义&& 樊& 薇&& 龚& 捷&& 李& 杭&& 王淑芳&& 宁传华&& 姚& 平&& 熊喜贤计算机(微机)维修工(6人)李& 军&& 李建辉&& 钟良华&& 李芬娟&& 易海峰&& 刘攀峰计算机操作员(74人)金平国&&& 张 辉&&& 刘重桂&&& 邹霞玲&&& 涂淑玲&&& 王 强&&& 熊海燕&&& 马 林&&& 徐银碧&&& 樊金旺&&& 吴剑云&&& 黄 磊&&& 邵文婷&&& 吴 萍&&& 纪星玲&&& 彭 明&&& 李 冰&&& 余达峰&&& 朱慧萍&&& 刘亚丽&&& 刘雨风&&& 胡小红&&& 张 莉&&& 肖 霞&&& 陈哲亮&&& 梁淑英&&& 龙 芳&&& 宗慧娟 &&&邹荐轩&&& 王丽华&&& 俞文辉&&& 雷 花&&& 刘 琳&&& 郑 晴&&& 万琴华&&& 刘 平&&& 梁 亮&&& 施 琦&&& 罗京丽&&& 何红梅&&& 李菊英&&& 杨美荣&&& 俞席忠&&& 潘 山&&& 吕麦丝&&& 朱 渔&&& 陈艳琼&&& 罗来曦&&&  陈 颖&&& 郭隆平&&& 李 妍&&& 刘 鹏&&& 凌冬香&&& 黄银萍&&& 刘小梅&&& 左仁祥&&& 陈 芝&&& 杨小国&&& 肖 鹏&&& 李小娟&&& 张舞元&&& 黄玲玲&&& 刘 坚&&& 阳 丽&&& 吴新华&&& 颜 丽&&& 黄水发&&& 张国林&&& 甘桂兰&&& 李鑫洪&&& 叶新蓉&&& 龚东明&&& 凌 果&&& 阮红萍&&& 计算机程序设计员(12人)张永红&&& 刘曦&&& 万 嵩&&& 万长征&&& 王静波&&& 余瀚欣&&& 黄黉璟&&& 胡晓辉&&& 罗晓娟&&& 冷建华&&& 周明元&&& 张元英&&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30人)王 煜&&& 吴长孙&&& 黄永刚&&& 魏洪昌&&& 揭仕瑾&&& 熊小军&&& 郭建平&&& 管旭静&&& 王广明&&& 肖新元&&& 高 妍 &&&彭 昊&&& 熊 昱&&& 邓 群&&& 焦 莉&&& 李丽娜&&& 左德伟&&& 朱 勇&&& 赖叶敏&&& 段 瑾&&& 许豫闽&&& 余 毅&&& 肖 剑&&& 雷登科&&& 邬思军&&& 蔡方萍&&& 方光伟&&& 杨山青&&& 曾招来&&& 巢时刚&&& 加工中心操作工(15人)陈上来&& 柳逸春&& 陈& 莛&& 李乖云&& 高& 强&& 刘媛媛龙俞文&& 罗晓明&& 朱道景&& 熊& 明&& 何志昌&& 王有吉王& 聪&& 幸春兰& 袁& 鹏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17人)徐志平&&& 邱 华&&& 杨细莲&&& 肖红梅&&& 卢香平&&& 黄 智&&& 陈 新&&& 张彦芳&&& 漆小虎&&& 胡 昱&&& 廖新忠&&& 宋永清&&& 徐裕和&&& 喻进安&&& 邹新莲&&& 宗接华&&& 文海明& 家政服务员(10人)景驿涵&& 刘香萍&& 吴& 琳&& 罗惠建&& 李茜熹&& 张云华刘& 志&& 傅冬梅&& 王文辉&& 李惠兰客房服务员(9人)刘海萍&& 罗& 涛&& 葛& 彬&& 熊旭峰&& 黄& 鸥&& 邹& 燕刘梅芳&& 刘小余&& 简艳珍炼铁工(4人)高占锋&& 廉树杰&& 史文兵&& 熊野琴美发师(2人)吴清梅&& 吴清萍美容师(17人)王大伟  李 青  方丽霖  邓小珍  周 围  彭 娅&&& 徐慧娟&&& 潘海林&&& 颜世英&&& 周春红&&& 邓世英&&& 刘长征&&& 韩 玲&&& 李 萍&&& 周清萍&&& 周金娟&&& 曹宜婷&&& &模具设计师(3人)袁生胜&& 杨& 帆&& 龚& 敏农艺工(8人)梁小敏&& 周万祥&& 聂卫平&& 刘志良&& 刘遂飞&& 龚火根刘庆珊&& 李& 鹤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3人)甘& 强&& 卜启林&& 彭新萍汽车驾驶员(5人)周晓东&& 范英丽&& 司& 涛&& 谢钦亮&& 许& 纲汽车修理工(42人)李江华&&& 曾 虎&&& 曾美华&&& 舒宏礼&&& 戴勇新&&& 杨良卫&&& 周小仁&&& 杜富力&&& 熊文军&&& 刘 勇&&& 宋宝来&&& 吴东平&&& 周晓东&&& 涂 伟&&& 汪 波&&& 苏 健&&& 徐凌雳&&& 熊尚荣&&& 余惠民&&& 刘锦泉&&& 李 勇&&& 汤朝晖&&& 过江龙&&& 李志涛&&& 谢湘华&&& 张健国&&& 刘琦林 &&&张芝彪&&& 曾 丹&&& 刘胜华&&& 苏云忠&&& 陈 杨&&& 吴连连&&& 刘建平&&& 吴光华&&& 刘 宏&&& 尹钰霖&&& 戴耀滨&&& 谭淑娟&&& 黎红梅&&& 刘亚弘&&& 康 乐&&& 食品检验工(10人)陈维江& 范昌龙&& 黄文华&& 陈& 娇&& 胡志元&& 彭奏鸣赵& 丹& 范& 群&& 陈秀荣&& 王江南室内装饰设计员(10人)谢放启&& 文& 勤&& 陈晓瑜&& 敖晓青&& 王& 跃&& 陶慧娟龚雯莉&& 曾庆凤&& 蔡麟雪&& 詹莎莉收银员(3人)周志辉&& 张雅琳&& 张小冰数控车工(29人)&陈弛文&&& 邹彩平&&& 唐太财&&& 王 坚&&& 应 明&&& 卢其宜&&& 卢 卓&&& 袁彬华&&& 黎景云&&& 肖玉梅&&& 杨小林&&& 朱 凯&&& 李金平&&& 刘忠柒&&& 宋秋奴&&& 文 灏&&& 陈 蓉&&& 何 寄&&& 钟帮文&&& 谢燕琴&&& 孙桂爱&&& 黄丽燕&&& 段新发&&& 陈 虎&&& 李 立&&& 胡建军&&& 钟小倩&&& 施 青&&& 帅国勇&&&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2人)朱华忠&& 王光强数控铣工(7人)黄爱华&& 刘春雷&& 谢星葵&& 张& 均&& 刘& 耀&& 马凤岚杨淑珍速录师(2人)章金根&& 钟& 岳陶瓷成型工(7人)黄永录& 王献忠& 郑照强& 冯金荣&& 陈 林& 向 芸&& 张西玲网络课件设计师(6人)郭维昭&& 刘& 熹&& 刘祥淼&& 梁莉菁&& 廖德伟&& 刘秋萍维修电工(46人)王 哲&&& 赵小毛&&& 王 欣&&& 古臻文&&& 李新华&&& 杨德文&&& 董理&&& 曾晓泉&&& 殷 欢&&& 戴花林&&& 徐 明&&& 刘 云&&& 彭 俊&&& 付 裕&&& 黄红霞&&& 徐德华&&& 陈国璋&&& 刘兴萍&&& 李旺达&&& 邓云霄&&& 蔡干杰&&& 程 珊&&& 林 慧&&& 黄智娇&&& 邱勇根&&& 胡 英&&& 朱 健&&& 刘秀梅&&& 刘星慧&&& 闵宝春&&& 徐 娟&&& 彭卫发&&& 王 超&&& 廖世海&&& 胡继明&&& 陈 立&&& 夏路生&&& 赵春红&&& 陈惠萍&&& 房中明&&& 杨建军&&& 张志敏&&& 张兴娇&&& 辛 锋&&& 马文科&&& 高春燕&&& 无机反应工(6人)杨经猛&& 吕& 梅&& 万雯昕&& 况秀浪&& 李芳英&& 徐国宝无线电调试工(5人)张小梅&& 鄢& 妍&& 唐燕影&& 岳文闻&& 李欢欢无线电装接工(5人)胡丹丹&& 徐燕燕&& 徐& 姗&& 邓艳菲&& 管菊花西式烹调师(1人)刘光辉铣工(9人)夏源渊&& 朱宏安&& 邓方贞&& 余文光&& 吴世友&& 黄& 荣姜苏苏&& 胡茂兵&& 丁绍平眼镜定配工(2人)陈& 静&& 刘& 艳眼镜验光员(6人)李怀娣&& 陈海南&& 廖洪斐&& 易敬林&& 周& 锐&& 袁& 林养老护理员(32人)赖 丹&&& 邓忠平&&& 肖扶先&&& 黄红卫&&& 徐 红&&& 曹达真&&& 黄韶兰&&& 刘兰芳&&& 戴 月&&& 胡颖辉&&& 邓 红&&& 汪爱琴&&& 章 思&&& 宋 萍&&& 付凌敏&&& 唐 婷&&& 刘晓英&&& 赵露露&&& 郭俊巧&&& 彭建萍&&& 吴海红&&& 周 薇&&& 颜玲琴&&& 徐 娇&&& 朱倩薇&&& 肖颖洁&&& 陈荣珍&&& 刘 欢&&& 徐志艳&&& 张 利&&& 张 洋&&& 苏欢利&&& 药物检验工(3人)朱炳生&& 程丽娟&& 廖晓林 药物制剂工(7人)杨& 婕&& 荣小娟&& 吴剑华&& 范海霞&& 彭& 林&& 刘素兰贺小桂医药商品购销员(8人)刘八斤&& 刘昌福&& 周& 丹&& 郭琦丽&& 刘诗泆&& 张德庆黄远珺&& 潘锋钢音响调音员(3人)汤林海&& 李& 磊&& 刘培发营养配餐员(14人)庄烁聪&& 刘& 辉&& 郭爱明&& 张国栋&& 杨& 琴&& 吴小华涂月英&& 吴少林&& 李秋红&& 冷桂华&& 聂斌英&& 叶文峰熊曼萍&& 罗莉萍营业员(6人)汪敏姿&& 朱艳清&& 彭新平&& 王惠琼&& 陈满秀& 欧阳海清有害生物防制员(1人)杨& 芳育婴师(39人)张 英&&& 王 丽&&& 伍欣星&&& 程瑞峰&&& 徐颖颖&&& 李 琼&&&&&&& 蔡兰英&&& 汪 薇&&& 史 卫&&& 陈 敏&&& 尹 欣&&& 刘思敏&&& 周宜楠&&& 谢蕾蕾&&& 邓仕玲&&& 孙俊鸽&&& 叶 峰&&& 梅萍萍&&& 易 敏&&& 蔡香梅&&& 张琳&&& 刘恩秀&&& 李 怿&&& 蔡小红&&& 谢 畋&&& 邓梅梅&&& 傅思勇&&& 龚梅芳&&& 龙建民&&& 杨文美&&& 杨艳梅&&& 张春梅&&& 周乐平&&& 李小菊&&& 陈淑珍&&& 陈晓瑜&&& 李 黎&&& 钟颖芳&&& 欧阳付琴轧钢工(6人)朱增玲&& 黄立恒&& 周建波&& 涂& 斌&& 吴& 静&& 赖泓州制图员(22人)陈燕萍&&& 郑 金&&& 郭建华&&& 黄琳莲&&& 胡崇伍&&& 尹小定&&& 于艳丽&&& 曾卫红&&& 吴久安&&& 罗少方&&& 季 玲&&& 徐巧丹&&& 黄 琦&&& 宋玉兰&&& 刘 莉&&& 叶 邵&&& 文 颖&&& 曾建军&&& 占丽娜&&& 胡 文&&& 童治军  胡 斌&& &中式面点师(2人)贺启云&& 肖建国中式烹调师(6人)刘& 纵&& 芦建辉&& 童汝周&& 何& 伟&& 袁发明&& 李国华中药调剂员(6人)张海红&& 刘永飞&& 徐& 辉&& 刘& 婷&& 刘& 敏&& 郭飞宇转炉炼钢工(5人)张旺胜&& 赵江林&& 周& 华&& 翟张霞&& 罗莉萍装配钳工(20人)江国平&&& 姚建平&&& 熊朝辉&&& 宋晶晶&&& 倪 健&&& 吴荔铭&&& 徐华建&&& 张春明&&& 王春艳&&& 赵 冲&&& 赵 霞&&& 戴姣丽&&& 胡林丽&&& 章绍军&&& 刘名林&&& 周逸荪&&& 彭 健&&& 钟国林&&& 梁建辉&&& 黄 明&&& &
主办单位: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普天合力通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网上支持()
   您是第&&位访问者手机相关分类:
手机相关搜索词:
重庆跳蚤市场所有分类:
重庆金牌店铺:
&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建设各长江大桥建设轶事
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轶事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以来,至今已经45年了。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南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大桥的一位普通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我对大桥有着特殊的感情,几十年来,我经常带着我的家人,亲戚朋友到大桥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为它骄傲,也常常为大桥的设计上的不足、为文革期间对大桥设计上的不妥当的变更、修改感到遗憾。我也经常听到人们品评着大桥,议论着大桥。道听途说地,或真或假的传说着关于大桥的建设的趣事,有些说法被演绎了,有些根本就不正确。做为一个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个普通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我已经从当年的朝气蓬勃满头黑发的小伙子步入满头白发的老年人。我感到有责任把我了解的真实的情况告诉大家。我写这些,完全是为了怀念,怀念那些为了祖国的桥梁建设事业而奋斗的我的那些同事们,他们已经有许多人已经永远告别了我们,我写这些,也是了以自慰,我为自己,为我深爱着的祖国还是做了一点事感到快慰。
&&&南京长江大桥没有外国人参加设计
有一次,我站在大桥南岸桥头堡的临江观光平台上,顺着桥望去,欣赏着这美丽的桥景,我听到旁边有人在互相交谈着:“你看,那个桥墩,是苏联专家为我们设计的,已经报废了”。我当即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他,他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告诉他,他从上到下地打量了我片刻,将信将疑地走开了。真实情况是,那个桥墩是大桥钢梁架设时,设置的临时墩。第一跨钢梁架到正式的桥墩后,它的作用就完成了。后来就利用它在它的上面搭建了一座
临时配电房。南京大桥完全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在大桥施工过程中,参加援建过武汉长江大桥的苏联专家西林来南京大桥参观访问过一次。他来搜集了一些公开的资料,回去写了书。仅此而已。我们可以骄傲的说,南京长江大桥完完全全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关于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
南京长江大桥,是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负责设计和施工的。由于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在武汉,为了具体实施大桥的设计、施工,在铁道部的领导下,大桥局在南京成立了“南京长江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由大桥局施工处、大桥局勘测设计处,铁道部发包组三部分组成。
大桥的施工由大桥局第二桥梁工程处和大桥局第四桥梁工程处共同负责,大桥二处在南京岸施工,大桥四处在浦口岸施工。
当时的铁道部南京大桥发包组,都是一些非常有施工经验的老同志组成,他们是代表铁道部把大桥工程分批地发包给大桥局,掌握工程的造价和支付。
指挥部下设的施工处,都是一些最有资历最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和技术干部构成。它还有一个四人组成的摄影组。著名的摄影师任发德同志是负责人,许多有名的南京大桥的照片都是出自他的手。
指挥部下的大桥设计组是大桥局勘测设计处的派出机构。大桥局勘测设计处(后来更名为大桥局勘测设计院)在武汉。当它集中了我国最优秀的一批桥梁设计人才。我国70年代以前建设的几乎所有的特大桥都是由它设计的。当时处里的领导也把最精干的力量派到了南京设计组。这个设计组最多时有40多位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我们这个设计组里出了两名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一个是桥梁基础方面的专家陈新同志,另一个是钢梁专家方秦汉同志。我是65年从大学毕业后分配来到这个设计组的,我很庆幸的是能在他们的指导下为南京大桥的设计贡献了一点绵薄之力。
南京长江大桥设计组,由于是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所以在文革期间就成了重灾区。我正是在那个最动乱的年代来到了这里。经历了许多让我刻骨铭心的记忆。由于时间过去了几乎半个世纪,许多事情都遗忘了,剩下的都是不连续的片断记忆,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件件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写出来,算是留个纪念吧!
&&&大桥钢梁合龙的时刻
那时1967年夏天,武斗的邪风吹遍全国,当时南京大桥正从南北两岸同时进行钢桁梁的悬臂安装,我当时在方秦汉工程师的指导下,搞钢梁的安装设计,我几乎天天要跑工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处理安装中出现的问题。那时南京的两派几乎天天发生武斗,大桥工地也难以幸免,大桥工地的工人经常被市里的造反派的头头们调去武斗,我们正常的生产秩序被完全打乱,但是,我们有一批工人在这关键时刻仍旧坚持在岗位上,由于钢梁安装的方案是悬臂安装,安装的吊机行走在离江面约50米的钢梁上弦杆上,被吊装的钢梁杆件最重的达30余吨,工作十分危险。尤其是到最大悬臂时,钢梁悬臂达160米,这是最危险的时刻,我们站在桥上,明显的感到桥的晃动。必须尽量缩短钢梁最大悬臂的时间,以保证大桥的安全。经过建桥工人的日夜奋战,我们终于迎来了大桥钢梁合拢的那一天,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早早的来到工地,盼望亲眼见证这一刻,但是令人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工地上突然传来警报声,又是招唤工人去武斗的警报,我站在桥上等待着工人来上班,却传来这警报声,心里充满了焦虑和担忧,但是仍有工人不停的全副佩挂的向桥上走来,我一个一个的数着来上班的人数,总共17人,在这关键时刻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们可以正常安装作业了,我看着这些普普通通的工人,我发自内心的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崇敬。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我并不记得他们的每个人的姓名,但他们的形象却永远刻在我的心中。我们的钢梁安全的合拢了。大桥贯通了。那一刻我看到工人们个个脸上都挂着汗水,我的脸上却挂着泪水。我幸运的是我见证了这一时刻。
世界上最重的“标语口号”
在文革的高潮时,按照上级的要求,要求在桥上增加"毛主席万岁!“的标语口号。我们按照要求进行了设计,出了图。请山海关桥梁厂加工制造,每个字高度8米,每个字重8吨。运到工地后,当时钢梁已经安装完成,要把这么大、这么重的字安装到钢桁梁的外侧,却十分困难。但是大桥工人怀着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硬是完满、精确地把每个字安装到位。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标语被拆除了。每当我想起那8吨重的大字,都会感到那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工宣队开进了大桥指挥部
由于不停的两派武斗,大桥建设几乎陷于停顿,正当我们忧心如焚的时刻,解放军对大桥实行了军管。为了大桥的安全,护桥部队也开进了大桥工地。大桥军管会也向我们这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南京大桥设计组派来了工宣队,这工宣队的规模让我吃惊,工宣队由大桥二处的26名工人外加两名解放军组成。不声不响的突然开进了只有四十几个人的大桥指挥部。工宣队的队长是装吊工出身的常师傅,那位解放军的王政委是工宣队的书记。今天回忆起来,我们是那么幸运的有这么一位好政委,他对人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政策水平高。否则我们这一帮臭老九,不知要吃多少苦头。现在我经常怀念那位王政委,也不知道他后来去了哪里?
我是65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来的大桥的最年轻的设计人员,开始我跟着方秦汉工程师。搞钢梁安装设计。后来又跟着胡壮卿、戴宗诚工程师做桥头堡的结构设计。工宣队进驻不久,有一天,王政委找我谈话,看似随便闲聊,后来他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小常,你家庭出身是贫农,你的父亲很早参加革命,为什么你的父亲会被划为右盼呢?”我沉默了很久,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我从他的谈话中,知道他也许看了我的档案。接下来,他说,工宣队决定让我做设计组的负责人。我立即表示,我们这里原来的负责人是游广祥工程师。我是这里最年轻的,资历最浅,对情况最不了解的。我立即向他推荐了几个人。他都不停的摇着头。他说:“你是了解这里的复杂情况的,你们这个大桥指挥部,就那么几十个人。还分成了两派,你那一派都没有参加。我们已经和两派得人都沟通过了,你是大家唯一都能接受的人选,所谓的负责人,就是负责上传下达,没有么难事要你干。你们这里的也有一些象方秦汉工程师那样的老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历史清白,作风正派,在业务上,你多依靠他,我们会支持你的工作的”这位王政委把话都讲到这个地步,我实在没法推辞。就这样,我就成了这里的负责人。好在当时设计组的同志们都对我很好。
&&&&&&&&&&&&
&&&惊天大案
工宣队进驻没有多久,我们这里就出了大事。有一天,工宣队的常队长和王政委,把我叫了去,向我宣布了让我万分震惊的消息,说中央文革的“江青同志”在北京大发雷霆,说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纸都跑到香港了,要我们彻底追查,究竟是什么人把图纸弄出去的!并宣布,江苏省公安厅马上向我们设计组派人领导我们的追查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当时就说“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在文革开始时,南京的造反派“红总”,为了抓南京八.二七的头头,曾经来冲击过我们设计组,当时场面非常混乱,大家担心图纸有什么闪失,就商量决定,把过去的全部底图都放进一个水泥池里。上面还浇上了混凝土。那完全是万无一失,不可能丢。”王政委说,中央领导都讲了,那肯定是丢了。我们就积极配合吧。回去,我就立即召集设计组的全体人员开会,传达了工宣队的意见。要求大家积极配合,检举揭发可疑的线索。大家听了,没有一个人讲话,因为大家都成了怀疑对象。
第二天,省公安厅就来了两个领导,开始了清查工作。工宣队、解放军,公安人员,不断的找人谈话,摸底、了解情况。寻找可疑线索。弄得大家人人自危,尤其是那些家庭出身不好的、有这样那样的历史问题的同志,都是惶惶不可终日。设计组里每天都死气沉沉。大家都埋头画图,谁也不讲话。就这样过了许多天。
有一天,原设计组的一位前领导,大桥设计处的周副处长从武汉被叫了回来,他因工作的需要,当时已经被调离了这里,回到了处机关。不知为什么突然把他叫了回来,大家估计可能和丢失图纸有关。我就想不通,周副处长来了后,就天天被审问。就这样,折腾了若一个月的光景,又把我们设计处的马冕南工程师给牵扯进来,这位马工,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大桥局设计处的著名的工程师,文革前就是大桥局知识分子的先进典型,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才华横溢难得的桥梁专家,中共党员,也是我们当中唯一精通电脑的工程师。南京大桥的钢梁的全部计算工作,都是他一个人到北京国防科委的计算中心的电脑上算出来的。他为人低调,谦虚谨慎,业务精专。但由于父亲解放前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去了台湾,文革一开始他就成了挨整的对象。又说他是特务,又说他是反革命。但是整来整去,都是扑风捉影事,查不到任何证据,但又不甘心放过他。这次,丢失图纸又把他扯上。他在上海被捕了。并押来南京。记过反复审问、对质。马工坚决否认对他的一切不实诬蔑之词。又就这样折腾了约两个月,毫无结果。只好把马工放了。提起这位马工,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他了,但总是经常想到他,一想到他,心里都隐隐的痛,后来我陪方工在九江大桥出差,看到过马工,他的身体完全垮了,胃大出血后,人非常虚弱,仍坚持工作。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心里难过极了,硬是毁掉了这样一个杰出人才!他就是文化大革命毁掉的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之一。
清查工作折腾了几个月,毫无结果。有一天,我们指挥部开大会,王政委向我们宣布,清查工作到此为止,南京大桥的图纸根本没有丢。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如释重负。但我气愤极了。那时,年轻气盛的我,跑去工宣队,质问王政委,;“图纸没有丢,为什么要来查,把人整来整去,到头来又说图纸没有丢,这是为什么??”王政委要我坐下,他要我冷静,到底为什么会这样,他也弄不明白。从那天开始,我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认为,文化大革命就是为了整人。没有的事,也编造一个事出来,就是为了整人。把人整了后,又说,那个事没有发生。太让人心寒了。
大桥设计的重大变更
南京长江大桥的原设计方案,公路桥面宽度为18
米。双向六车道,桥头堡也按此设计出图。桥头堡的基础桩基已打完。
大桥被军管后,为了节约投资,加快进度,按照首长的指示,大桥的公路桥面要改为15米,要加快大桥的施工进度,尽快建成通车。对于这一重大设计变更,大多数设计人员都想不通,但是还是顾全大局,违心地做出了变更设计图。这样一来,桥头堡的规模大大的缩小了,造成原来已打到地下的桩,报废了很多。大桥现在已通车快过去了半个世纪,再回头看看,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近些年来,南京大桥上经常发生拥堵,这时,我多次在桥上听到有人发牢骚:“这桥面太窄了,这大桥当初也不知道是怎么设计的,当初要是设计的宽一点,现在也不会这么堵!”看着这严重损坏的桥面,混乱拥堵的场面,听着人们的牢骚和议论,我得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也感到非常遗憾!
武汉大桥的钢梁宽度是十米,桥面是18米宽,南京大桥的钢梁宽度是十四米,本来完全可以把桥面设计得比武汉大桥更宽一点,但我们没有加宽,反而变得更窄了。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
大桥缘石和栏杆的高度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细心的人,到南京大桥上一看,就会感到从公路面到人行道的高度,设计得让人感到不舒服,显得高了一些。当初我们这些设计人员按照常规,把人行道缘石的高度设计成25厘米,把栏杆的高度设计成120厘米。都出了图。施工单位只要按图施工就行了。就在68年,大桥抢竣工大会战时,有一天,设在当时的下关铁路会堂的大桥建设委员会,突然通知我和方工去开会,就是研究南京大桥的人行道缘石高度和栏杆的高度问题,说是研究,实质上,上面已经都作了决定。会议一开始,军管会的首长首先开讲:“今天我们开会就是研究解决桥上的踢脚石的高度和栏杆高度问题,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据我们了解,武汉长江大桥,人行道踢脚石的高度是25厘米,栏杆高度是120厘米。我们这里的设计和武汉桥一样,但是,武汉大桥从通车以来,多次发生汽车轮子,冲上人行道,撞断栏杆,掉到江里,造成重大事故。我们还了解到,武汉大桥从通车以来,发生过许多人爬上栏杆跳江自杀。根据这些情况,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南京大桥上发生,我们应该加高人行道踢脚石和栏杆的高度,提到多高呢?我们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会场一片静默。很久没有人发表意见。“怎么都不讲话呀,那就请你们设计人员讲讲。”我看看方工,示意要他讲几句,但方工小声对我说,我是搞钢梁的不好讲,我就硬着头皮讲了我的意见,我认为,人行道缘石和栏杆的高度,对桥梁的美观关系很大,踢脚石就是提高5厘米,人在上下时就会感觉不舒服,而且,对预防车轮冲上人行道,作用不大。对于栏杆高度,提高了以后,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就是提高20厘米也不能阻止那些想爬栏杆跳江的人。所以,我认为改变原设计不妥。若要改变设计,也应得到设计本人的同意。听了我的话,军管会的领导脸立即沉了下来。很不高兴得说“目前时间紧迫,要求你们回去,把我们的意见传达给设计的人,有什么意见可以向我们提出来”。
散会回去后,我立即召集设计人员开会,传达了军管会领导的意见。当时,工宣队的常队长和解放军的王政委也在场,负责设计的“是”工,当即表示不同意改变设计。还有一位施工处的杨工程师说“我看,踢脚石还应该再提得更高一些,据我的计算,如果把踢脚石的改成70厘米,让它超过车轮的轴心,车子再怎么撞,轮子也上不去。我一听就知道这是杨工在发牢骚。我讲,有意见可以提,但不能这样发牢骚。杨说”我讲得就是事实,有什么不对?怎么能叫发牢骚?”。看来,大家对修改十分敏感的桥梁外观尺寸,很有意见。我问王政委这么办?我为难地请他去向军管会的领导汇报,他答应了。过了两天,王政委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向我传达了军管会的最后意见,设计必须修改,缘石高度改为30厘米,栏杆高度改为130厘米。不必再争论这个问题了。叫我耐心做好设计人的工作,立即拿出修改图。王政委对我讲,他把杨工说的话向3号首长如实做了汇报,首长听后非常气愤,拍着桌子,大发雷霆,要我们查一查杨的历史。王政委十分为难地讲,你们不要再这么叫真了,不要再纠缠此事。叫他们明天把图改好。
难忘的批判会
工宣队经常要求我们开批判会,有一次,我主持了一次让我终生难忘的批判会。会议的主题是“批判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会议开始,大家轮流发言。那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个人发言到最后,都要喊口号,而且是领着大家一起喊。那一天,快到最后了,轮到施工处的杨工程师发言,发言到最后,要领着大家一起喊口号。本来他要喊得口号是“斩断刘少奇伸向各个领域的魔爪!”。但他把刘少奇,三个字换成了毛主席。大家一听,都惊呆了,不知道应做何反应。没有一个人跟着他喊。他自己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时,工宣队的陈师傅大叫一声。你喊什么反动口号!杨这才反应过来。忙来纠正。我一看这场面,急忙宣布散会。我把杨的发言稿要了过来。一看,那发言稿没有错。我对王政委说,“他可能因为太紧张了,喊错了”王政委说:“这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先到此为止吧。”。这时,我想到,上一次为了修改人行道缘石高度时,杨当时讲的那些话,上面要我们查他,我们给拖延应付过去了,这次必定是新帐老账一块算。我真替他捏了一把汗。
不出所料,杨的事情被工宣队汇报到了上面,杨还是被打成“反革命”。几年后才给他平了反。
铁路桥通车大会战
68年的8月,有一天工宣队的常队长和王政委把我叫到他们的办公室,对我讲,大桥军管会提出,大桥铁路桥十月一日通车。公路69年元旦通车。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明天,军管会在桥头广场召开全体参战人员的誓师大会。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同志将来工地发表重要讲话。接下来,他们问我有什么困难?我回答,铁路桥十一通车有可能。但是两岸的桥头堡不可能完成。更关键的是桥头堡必须在铁路桥通车前建成。铁路通车后,为了确保安全,桥头堡不可能在进行施工。我告诉他们,公路面改成15米后,原来桥头堡的设计全部报废,要重新进行设计,目前的设计还正在进行中。桥头堡的结构设计在我们这里,而建筑设计由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做的。我们双方必须密切配合才行。话再说回来,就是我们把设计搞好,那四个建筑高度超过70米的大堡,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短的一个月内建成!听了我的话,他们也感到可能性不大。但都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讲,要我们抓紧时间往前赶。
第二天,在长江南岸大桥下游的江边广场上,汇集了近万人。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上午10点。我看到开来一辆吉普车,许世友司令员从车上走了下来,他身穿一身普通的军装,脚上穿一双和普通的战士一样的军鞋,他健步走上主席台。他的讲话,铿锵有力。让人振奋,让人鼓舞。他在会上大声宣布,为了保证大桥的通车目标,他决定,将南京军区的临汾旅调来支援大桥建设。为了保证大桥的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护桥部队立即进驻大桥工地。必须确保大桥铁路桥十月一日通车,保证公路桥69年元旦通车。
开会回来,我们设计组的同志都在议论。一方面感到压力很大,又觉得这样的计划完全没有可能完成。我心里感到巨大的压力的是我们的桥头堡设计将成为拦路虎。
&&&&&&&&&&&
&&&&设计会战
转眼到了八月底,8月29日。我和方工接到工宣队的通知,晚上八点到下关铁路会堂军管会开紧急会。
晚上,我们准时到会。南京军区的三号首长(我们都称他郭三号)主持会议。议题很简单,要我们在10月5日前,拿出桥头堡的全部图纸。会议的焦点很快就集中到我和方工身上。我看看方工,方工看看我。我想叫他先讲,他想让我先讲。会场上鸦雀无声。我们大气不敢出一口。我们工宣队的王政委不得不点名让我表态。我知道,在今天,在那些身经百战的军人面前。我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不能当狗熊。我也学了一会解放军,站起来大声地讲,坚决完成任务。接下来,我想讲一下我们的困难和问题,但三号立即叫我坐下,他打断我的话说:“你不用讲你们的困难,我非常清楚,这个要求,对你们是史无前例的,是极其困难的,你什么都不用讲,我只要你前面那一句话。这是我来大桥工地以来听到的最让我高兴的话。我们讲话时算数的,桥头堡必须在十一日前建成。保证大桥铁路桥十一通车,你们必须保证9月5日前把桥头堡余下的全部图纸拿出来。从铁路会堂回来后,我们连夜开了动员大会,在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全体设计人员放弃休息,连续作战,大家吃住在设计组,确保完成任务。当时,我们设计组里,除了包括我在内的五六个单身汉外,大部分是有家在南京的同志,而且家里都有老人和孩子,好在,除了我们这些单身汉住在工地。大多数同志都住在东妙峰庵17号。为了按期拿出设计图,大家都毫无怨言。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饿了就去食堂,困了就在绘图板上爬着休息一会。我们设计组里唯一的老工人晒图员老田同志,和大家一样,每天晒图、熏图不停。我们桥头堡组的老工程师胡壮卿同志是年纪最大的设计人员,也和大家一样连续干了六天没有去宿舍休息。就是这样连续奋战到了9月5日,为确保大桥十月一日通车急需的几千张图纸全部出齐。
&&&&&在桥头堡工地的一个月
由于我是桥头堡设计小组最年轻的一个,为了响应大桥指挥部的号召,在完成了桥头堡的设计图后,我就下到了工地。当时,江苏一建负责南堡的施工,南京军区临汾旅负责北堡施工。我下到了南堡工地。当时大桥军管会派了一位姓王的团长在南堡工地指挥,我每天就跟着他跑,协助处理有关技术问题。每天桥上桥下的跑。我就这样在工地一个月。每天吃住在工地。说句心理话,刚开始桥头堡大会战时,我根本不相信奋战一个月能建成桥头堡。我每天陪着那位解放军的王团长,吃住在工地,我亲眼看到那些工人们为了在一个月内建成桥头堡,个个奋不顾身,有的工人连续几天不肯下班,我看到有一个工人裤子被钢筋刮破了,一条裤腿掉了下来,他就用铁丝穿起来接着干。我被这场面震撼了。有一天,我站在桥上,亲眼看到,南京岸大堡下游侧的施工用的井子架里惊心动魄的一刻,有两位工人推了一辆小推车,刚进到里面。突然提升的卷扬机刹车失灵,井子架里的工人,有一个猛地跳到外面的平台上,另一个工人连同小车从40米高处坠落到底,井字架触底反弹跳起2米多高,我们在桥上大声呼喊着救人,下面的人把那位工人抬了出来,抬着他跑去工地医院,我们都为这位工人的生命担忧。第二天,传来消息,那个工人没有什么大问题。我们才放心。我还亲眼看到又一起事故,在大桥上弦赶上吊机,向公路桥面吊一捆钢筋,突然有一根8米长的钢筋从30几米高处掉到铁路面上,正好从一位工人的大腿上穿过,为了救人,去喊来电焊工,把钢筋两端切掉,才抬上救护车,送到军区总院抢救。医生们成功地把钢筋取了出来,人也没有残废。真是幸运!总之,大桥的工人们就是这样前扑后继,顽强拼搏,硬是在一个月里拿下了桥头堡。我也真服了那些解放军,没有他们,这样的奇迹绝对是不可能的。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1968年9月30日那天,桥头堡的王指挥对我讲,小常,你太辛苦了,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你可以回去休息了。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宿舍。我正要上床睡觉,李玉书工程师就来了。约我出去吃饭,说要为我庆功。
两张乘彩车的票&&&&&&&
我们就到桥底下一个临时开的饭店吃饭,哪一天,我终生难忘,我们两个,每人喝了一斤葡萄酒。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喝醉了酒,当时李玉书告诉我,明天举行大桥铁路桥通车典礼。我们设计组一共给了两张票,也就是说,我们50多个设计人员,只有两个人去参加通车典礼。去坐彩车,那彩车从南京新站出发,开到江北的林场车站,然后返回。工宣队研究决定,由我们两个作为设计人员的代表,去坐彩车,参加通车典礼。我一听感到很吃惊,一列彩车能坐上千人,怎么就给我们两张票,我们指挥部有那么多人,按照人数比例分配,也不该只给我们两个名额。我感到的是非常不公平,我们设计组那么多老工程师,有的已是白发苍苍,为了我们这座大桥付出了太多,可通车了,他们连这通车典礼都不能参加。我深感这太不公平。我当时年轻气盛,立即要去找工宣队理论,被李工劝住。&&&
今天,经常听到人们在说,“南京长江大桥,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国人常常依此自豪。可是有谁想到在当时,这些设计者却连通车时的彩车都没有资格坐。
一位位白发满头、兢兢业业的工程师立即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满头白发的桥头堡总体设计胡壮卿工程师,钢结构专家方秦汉工程师,深水基础专家、被错划为右派的陈新工程师,身患慢性肺结核仍坚持设计工作的勇宗泽工程师、我们设计组里画图最快、出图量最多的杨电雷工程师,在大桥干了几十年的晒图员田得发师傅……他们都没有资格去坐大桥的第一趟彩车!真是太不公平了。
几十年过去了。我每想到这些里都久久不能平静。感到极大的遗憾!我之所以写出他们的名字,是想要永远记住我的这些同事们,我为他们骄傲,为他们自豪!也为他们不平。
那一天晚上,在从饭店回宿舍的路上,看着桥头堡上的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我对李工说,明天不可能通车,桥上那么多脚手架都没有拆,怎么通车?我们两个摇摇晃晃的回到我们的单身宿舍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
“人间奇迹”
&如果说,我们一个月建成桥头堡是奇迹,这还不够奇,还有更大的人间奇迹。
第二天一大早李工就把我叫醒,我到屋外一看,让我大吃一惊,桥头堡上的脚手架拆的一根不剩,近万方木材的脚手,全部堆在了位于南岸引桥下的钢梁预拼场里,我之所以感到震惊,第一,大桥军管会真是能创造奇迹,竟一晚上就能调动那么大的力量,把近万方木材的脚手架拆下来。这在平时,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第二,桥头堡上有那么多的结构都是混凝土结构,根本还没有达到设计强度,尤其是上部那许多的悬臂梁,过早的拆模这要出大问题的。作为一位工程技术人员,我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在当时,我深感无奈!
&&&&桥头堡上的裂缝
那天,去坐完彩车回来,我急急忙忙跑到工地,爬上桥头堡粗粗的看了看,果然不出所料,发现了许多裂缝,尤其是上面那些悬臂梁的根部,裂缝相当严重,。我回到设计组,立即向工宣队、军代表报告了此事。两天以后,上面来了通知,让我们查明情况,提出解决办法,任务落到我的头上。我带上10几位同事,带上放大镜,把桥头堡的混凝土结构部分从下到上认真地查了一遍。大大小小共计280几条裂缝,并把每条裂缝出现的部位、宽度、长度等情况作了详细记录。回来后,立即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并迅速地研究了处理方案。处理由我们设计组配合大桥二处负责,进行了妥善处理。没有给大桥的安全留下隐患。后来我听说,周总理陪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视察大桥时,周总理在听了罗马尼亚朋友称赞我们的大桥时,很坦率地说,我们的大桥不是那么十全十美,桥上就出现了裂缝嘛!我听到这些后,感到,大桥军管会,并没有向上隐瞒此事,而是通了天。我十分钦佩解放军的这种作风。
&&&&&&&&&&&&&&&&
公路桥施工大会战
铁路桥通车以后,大桥军管会立即明确了下一步的奋斗目标。1969年元旦公路桥全面通车。在当时,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剩下的工作量相当大。但是,我们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我们都不表态,持观望态度。我们对大桥军管会的领导魄力已深有体会。在这些军人的眼里,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他们就像指挥打仗一样来指挥大会战。在大会战中,有几件大事让我难忘。
&&&&&&&&&&&&&
&&&&有人要炸大桥
由于文革带来的混乱,护桥部队早早就进驻了大桥,尽管工地到处在施工,但在所有的关键、要害部位都有解放军站岗。我当时想,这不过是摆摆样子的,不会有人来破坏大桥的。
过了没有多久,那天我去下工地,远远看到桥上有外宾参观。这在当时,我们都习以为常。因为经常有外宾来工地参观。听工地上的工人讲。今天来的是索马里朋友。他们看到这么壮观的工程,在高高的桥面上不断向我们挥手,还听到他们在高喊“毛主席万岁!中国万岁!”突然,大桥下面,一片骚动。我听到有人在喊“有特务要破坏大桥,被解放军抓到了。”不一会,我就看到,有两个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押着一个人,从桥头那高大的架梁的龙门吊机下,向大桥军管会那栋二层小楼走去。人像潮水般的涌上前去观看。那个人被押进军管会。大家都久久不散,想问个究竟。后来我听到有了解情况的同志讲,这个人开了一辆大卡车来到工地,他把车停在路上,提着一包炸药,放到那龙门吊机的下面,他的行踪早被在桥上面执勤的解放军发现,他们打电话给桥下执勤的解放军,当他正要把炸药放到龙门吊机的轨道下面时被当场捉住。要是他的阴谋得逞,那横在公铁两用的桥墩上方的巨大龙门吊机垮下来,后果不堪设想。我被惊呆了。那个时候,天天讲阶级斗争,我就不相信真的会有人会破坏大桥,但是铁的事实证明我的看法是错误的。
“大桥下沉了一米”的谣言从北京传来
68年10月的一天,我们设计组的军代表王政委接到一个北京来的电话,王政委把我喊去接电话,我急忙跑去听这个电话,我问他是哪里。他说是铁道部的,他说,北京大街上有人贴出大字报,讲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下沉了一米多,问我是不是有这回事?我一听,就非常肯定地告诉他,这是造谣,根本没有这回事,大桥一切完好无损。他严厉的说,你能负责吗?我回答他“我可以完全负责的说,南京大桥绝对不会下沉的,我们的大桥基础都深埋在江底的岩石上,绝对不会下沉的。那是坏人在造谣。对方记下了我的姓名。放下电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气愤,有人会造这样的谣言。我也感到沉重,我们的工作连着全国人民的心,当时,全国都在关注着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我们的责任重大。
五个千吨铁驳撞上8号墩
有一件事,让我永远难忘。有一天,驻我们设计组的军代表把我叫了去,通知我和陈昌言总工程师立即到位于大桥下游的金陵船厂去。我问他,让我们去干什么?军代表讲,我们的大桥桥墩被船撞了,撞大桥的船被护桥部队扣在大桥下游的金陵船厂。让我们两个去金陵船厂乘护桥部队的快艇查看现场。我们一听感到非常震惊!
我们到了船厂的江边码头,看到有五个千吨级的铁驳停在那里,大桥军管会的几位领导都在那里。并知道那位开船的大副已被拘留。领导让我们先下到铁驳的仓里结构破坏的情况,以判断船撞力的大小。我们看到,铁驳的龙骨已严重变形。我们直观的感到,当时撞的力相当大。从仓里上来后,我们又乘护桥部队的快艇,开到桥下的被撞的8号墩附近,船绕着8号墩一周。我们看到,桥墩的墩身在靠近水面以上大约1米多的高度上部分的混凝土受到损伤。其他未发现问题。
回来后,我们立即召集有关同志共同研究,并查看了桥墩的设计计算书,大家一致确认,桥墩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船撞力的问题。这次,是铁驳从上游被顶推顺流而下,应是擦碰,不是正面撞击。从铁驳龙骨破坏的情况判断,这次的撞击力没有超过我们的设计船撞力,不会对桥墩有结构性的破坏。只要把损坏的混凝土修补好就没有问。题题。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结论是正确的。
&&&&&&关于桥上路灯的故事
先说铁路桥上的灯,设计的非常简单,从桥的栏杆上向上是直的,然后向中间一弯。施工完成后,在检查时发现,这路灯出了大问题,由于施工时的疏忽,灯已侵入了铁路的净空范围内,尽管相差很少,但这是决不容许的,他关系到行车安全的大问题,必须全部返工。但由于时间紧迫,当时大桥二处的殷总,灵机一动,想了个主意,把那灯柱的直立部分在适当位置向外一弯,大家一看,这样可以解决问题。就这样干了。可是没过几天,军管会的领导看了,大发雷霆,在一次大会上,严厉的批评说“你们看!有人给我们大桥打了那么多的问号!”要好好查一查是什么人干的?“后来这些灯都返工重做了。
公路桥面上的路灯,我们原来设计的很普通,我们从节能实用出发,都是直立的灯柱上部向内侧弯曲,灯光照向路面。军管会的领导看了后,不满意,全部改成现在的漂亮的蓝花灯。全桥共400盏,每盏约2000元。全桥仅此一项。按照当时的价格共计80万。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有人想对大桥偷工减料
在抢通公路桥的施工中,南京市很多单位都来支援大桥建设。南岸公路引桥有一部分采用双曲拱桥。由南京市地方施工。其中的预制拱肋,分包给了南京下关一个建筑联社。是个大集体单位。他们的预制厂就在水管桥附近。有一天,我和李玉书工程师吃了晚饭,出去散步,不经意走到了水管桥附近,看到他们正在预制拱肋,我们感到有点不对头,钢筋放的特别少。回来后。我们赶快查图纸。结果发现,他们竟胆大包天地在每根拱肋李少放了3根主筋。我们立即向上反映。很快有了结果,那位领导被立即逮捕法办。从而避免了一场重大安全事故。
&&&&&&&&&&
全国人民支援大桥建设
1968年,南京全市人民最大的事就是支援大桥建设,每天都有许多人都涌向大桥工地,有来参加劳动的,也有来参观的,桥上桥下全是人。大桥桥头堡的建筑设计是由南京工学院作的,他们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工地劳动,他们许多同学,乘大卡车来工地,到了桥上,要下车时,他从车的侧面跳下,没有站稳倒在车下,这时车突然开动,把那位同学压死了。他为大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抢建桥头堡时,南堡由江苏一建承建,北堡有解放军的临汾旅承建。小桥头堡上的雕塑由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完成,他们在金陵船厂搭的棚子里日夜奋战,雕好了再上桥安装。桥上的栏杆由江苏无锡加工生产,栏杆上的花板是由南京晨光厂制作的,桥上人行道上铺设的地砖是鞍山的,路灯是北京的,他们有的不仅要制作,还要来派人来工地指导安装。镶在桥头堡上的三面红旗的红色玻璃砖是青岛生产的。桥面系用的高强螺栓是上海生产的。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南京长江大桥上,除了铁路引桥上的护轨(属于废物利用)外,全部是国产材料。
我们的桥头堡结构设计中,柱子里要用直径32毫米的钢筋,当时材料供应部门到处到采购不到这种规格的钢筋,我们派人到上海上钢三厂请求支援,开始,人家不肯给,我们就讲,我们的南京大桥是周总理亲自抓的国家重点工程,人家会回答道,你们的工程是周总理抓的,可是我们这里有毛主席亲自抓的工程。我们斗胆问人家,是什么工程,人家说是“09”工程。当时我们也不知道“09”工程是干什么的,许多年以后才知道“09”工程是搞核潜艇的。那次经过我们软缠硬磨,我们还是搞到了32毫米的钢筋。上钢三厂在关键时刻支援了我们。
公路桥面上的许多施工任务都交给了南京市市政公司施工的。总之,南京全市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给了大桥以有力的支援。为大桥的胜利通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人甚至为大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00余辆坦克开过大桥&
大桥通车后不久,我记得那是1969年初,有一天,我们设计组的同志参加劳动,到桥头堡广场打扫卫生。这时我们听到桥上传来在震耳的隆隆声,我当即丢下工具,乘桥头堡的电梯到了公路面,定神一看,铁流滚滚,坦克由北面浦口岸一辆接一辆的开过来。那气势真是让人振奋。这时我看到在南堡的下游桥面以上的二层平台上,站着许司令员和叶剑英元帅,他们正在检阅桥上隆隆开过来的坦克,桥面上还铺着草袋子,被坦克碾的到处飞扬。我这时才联想到,前几天,我们设计组的军代表突然问我,“小常,我们的桥上如果跑坦克,会不会把路面压坏?我说,不会。桥面的混凝土里加了钢丝网。很结实的!”他又自言自语的说“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要垫上一层草垫子吧!”我当时也不好多问。看到坦克我才恍然大悟。回想当时,全国的形势非常紧张,中苏边境随时都可能爆发冲突。我们修的大桥对加强国防意义重大。想到自己参加设计的大桥,能为国防贡献一份力量,感到无比骄傲!时间过得真快,不久300多辆坦克过完了,我急忙看看那被坦克压过的桥面,我发现路面完好无损。我们修的大桥真棒!我真不明白,时过近半个世纪后,今天那桥面坏的那么严重,最近,我到桥上一看,真让人心痛,路面百孔千疮!南京大桥一经承受不了如此大的车流量了!
&&&&&&&大桥的结构安全鉴定
大桥在98年底,终于全面建成,按照规定通车前,要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重载试验鉴定,我代表设计单位参加了这一工作。要对大桥进行加载,在公路面上,要求全部四个车道上。要布满载重卡车,每车都要满载,并按照规定的间距,不同的速度通过大桥。铁路面上,要在上下行的双轨道上布满标准重量的满载列车,而且,每列车都要求是双机。即要两个火车头。两列车要求在桥上按照正常行驶、紧急制动等各种最极端、最不利荷载情况反复通过。为了测量全桥各部的应力、应变、位移等数据,我们在全桥的桥墩、钢梁等部位布设了大量的测试元件。取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试验证明,南京长江大桥符合设计要求,结构安全可靠。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钢梁,是我国第一座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计算的,按照结构分析,大桥是11次超静定结构,用手工计算是相当困难和复杂的。当时我们设计组只有少量的几台手摇计算机,根本没有电子计算机。我们国家当时只有一台大型的电子计算机在北京国防科委,我们参加电算的人要到北京去排队上机,而且去的人要绝对可靠,要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我们大桥局经过精挑细选,派马冕南工程师参加了这一工作。他为了到北京上机,要排上几个月的队,真正上机只要半个小时就算完了。他把那些电算资料带回来,我们要用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整理,才能出结果。看看现在,我经常想我们那时要是有现在这样的条件,我们的大桥必定能设计的又快又好。我们通过鉴定,证明,我们的电子计算机计算的结果是非常精确的,我们假定的大桥力学模型是合理的。大桥是安全可靠的!
惊险的一幕
大桥通车第二天。我们到桥上查看。当我们走到引桥跟回笼桥那个叉路口时,我们看到一辆大卡车从桥上那个大下坡上冲下来,车上站满了人,到了回笼桥附近,突然那车头想南面一拐,冲上了人行道。那巨大的惯性把把南侧的栏杆撞倒了4米,汽车的前轮已经冲出了桥面,万幸的是车的后轮被踢脚石卡住,汽车才没有掉下桥。车上的人吓的个个呆了,,在附近值勤的交警跑过来,叫车上的人不要动,并指挥他们靠近车头前面的人先下,后面的人后下,汽车驾驶员,被交警带走了。当时看到这一幕的人,无不惊叹,好险!
&&&&&&&&&&&&
大桥留下的遗憾
已经通车使用了近半个世纪的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特大桥。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们的骄傲。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也留下许多遗憾。
第一个是南京大桥在设计时,没有地震设防,因为按照当年我国的桥梁设计规范,地震烈度在7度以上的地区才需要设防,而当时的南京地区国家规定的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所以在设计时按规范不需要地震设防。而且南京地区的明用建筑也都没有设防,80年代国家提高了南京地区的地震烈度标准为7度后,南京地区许多的建筑都进行了抗震加固处理,当时也曾有人提出要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抗震加固,但由于难度太大而作罢。
第二个遗憾是公路面更改为15米,留下一大遗憾。按照该桥的桁梁宽度和它的结构承载能力,公路桥面可以设计成18米以上完全没有问题的。武汉长江大桥,钢桁梁的宽度仅10米,公路桥面设计为18米,我们南京大桥钢桁梁宽度为14米,完全有条件把公路桥面设计的更宽。在文革期间,当时决定把公路桥面从原设计的18米改为15米时,我们全体设计人员个个都想不通。而且这一改,还造成了桥头堡基础报废了两排桩都报废了。
第三个是桥下的通航净空设计得太小,,一座大桥通航净空极大的影响着桥的造价,当时考虑的是,万吨巨轮下桅通过,定为通航净空为24米。当时长江上的桥很少,没有感到这是多大的问题,现在长江上修的桥多了,而且后来的桥都很高,就凸现出了南京大桥的通航净空问题。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焊工证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