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民政部门经办人是谁

阳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_百度百科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
[yáng chéng]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
阳城县,古称获泽,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地理坐标在东经112°一112°37',北纬35°12'——35°40'之间。县境南北长约54公里,东西宽约53公里。阳城县东与晋城市郊区为界,北与沁水县为邻,西南与垣曲县接壤,南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阳城县总面积1930.7平方公里,辖10镇,7乡,1街道,总人口390796人(2014年)。2012年,阳城县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00516万元,比2011年增长14.5%。清康熙、雍正年间,阳城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在泽州府所辖五县中文风最高,赢得了“名列三城,风高五属”的美誉。阳城县有“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有保存较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海会寺、天官王府、郭峪古城等,以及中华名山析城山、蟒河与历山自然保护区。[1]
阳城建制沿革
阳城古称濩泽,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相传古代留下了“舜耕于,渔于获泽”,商汤桑林筹雨,等众多的古老传说。古书《》中即有“舜耕于,渔于获泽”的记载,《》中也曾有“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述。
在传说中的尧舜夏时期,阳城属之域,商为畿内地。
春秋属晋,战国时迭属韩、魏,为获泽邑。
秦置获泽县,在今阳城西15公里的泽城,属。
建武元年(25年),封邓鲤于获泽城,置获泽侯国。
魏黄初之年(220年)废获泽侯国复设获泽县,属平阳郡。
东晋太元中年(386年),获泽县改隶建兴郡。
北魏二年(453年),获泽县治由泽城迁往今阳城县城。元年(525年),分濩泽为濩泽和西濩泽,属所辖的安平、泰宁二郡。
北齐天保七年(557年),濩泽和西濩泽复并为获泽县,属建州安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建州为泽州,安平郡省入泽州,获泽县属泽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濩泽为治所,八年,徙治端氏。元年(742年),改濩泽为阳城县,属泽州(或称高平郡),隶河东道。
天佑二年(905年),复称濩泽县,属泽州,隶昭义节度使。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易名阳城,属泽州,隶昭义军、河阳节度使。
宋仍为阳城,属泽州(高平郡),隶河东路
金升阳城为勋州,属节度。
元中统元年(1260年),勋州复为阳城县,隶属泽州司侯司。
明、清时,阳城县属泽州(直隶州)和泽州府。
民国三年(1914年),属。民国十三年,直属山西省。民国三十二年七月,分为阳南,阳北两县。民国三十四年四月,合为阳城县。抗战时期,属太岳四专抗日根据地领导,1938年3月,中共晋豫特委在阳城县成立。1945年6月,阳城县解放。1958年划归晋东南专区领导,1958年10月,合沁水县为阳城县。1959年10月两县分置。1971年划归晋东南地区领导,1985年5月,晋东南地区撤销,直隶山西省晋城市。
阳城地理环境
阳城位置境域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东北,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地理坐标在东经112°一112°37',北纬35°12'——35°40'之间。县境南北长约54公里,东西宽约53公里。阳城县东与晋城市郊区为界,北与沁水县为邻,西南与垣曲县接壤,南与相连。[2]
阳城县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中、东部较为平坦,是阳城县主要农作区。境内,山岭陡峭。南部山区的,海拔1951米,为阳城县最高峰,西北部为丘陵区。[2]
阳城县属暖温带半。阳城年平均气温11.7℃,7月份平均24.6℃,1月份平均-3℃,平均627毫米,为170~195天,年平均2571.3小时。春夏秋冬四季分明。[2]
阳城县河流均属水系。西起索泉岭,东至三为南北分水岭。分水岭以北主要有、芦苇河、获泽河。沁河位于县境东部,县内全长72公里,流域面积为175平方公里;芦苇河位于县境北部,县境内全长50公里,流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位于县境中部,县境内全长57公里,流域面积845平方公里。分水岭以南有次滩、盘亭、南门、秋川、蟒河、石圈、江河、龙门等八条小河,合计流域面积380平方公里。[2]
阳城自然资源
阳城矿产资源
阳城县主要矿产有、、、铝土、石英石、、、铅、锌、铜、重晶石、水晶石等。其中,煤炭地质总储量59.22亿吨,硫铁矿7431.1万吨,铁矿995.9万吨。
阳城生物资源
阳城县境内有历云、蟒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保护的稀有植物9种和珍贵动物16种。其中,红豆杉、、山白树、牛鼻酸、青檀等起源很早,为中国特有的树种,有中草药300多种。
(以上数据截至到2012年)
阳城人口民族
2014年末,常住人口390796人,其中男性196434人,女性194362人,男女性别比为101.07(女性=100)。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74059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16737人。城镇人口比重44.54%。人口出生率7.96‰,人口死亡率5.59‰,人口自然增长率2.37‰。公安部门户籍登记总户数175397户,总人口383648人,非农业人口80039人。[3]
阳城县有、、、、、、、等少数民族分布。
阳城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阳城县辖1个街道、10个镇、7个乡:、、、、、、次营镇、、、、、、、、、、、。[4]
2012年,阳城县全年全县实现16005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分产业看:实现增加值80452万元,增长6.2%;实现增加值1021122万元,增长17.1%;实现增加值498941万元,增长9.7%。三次产业比重为5.0:63.8:31.2,第三产业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172元,比上年增长14.4%,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6550美元。[3]
阳城第一产业
2012年,阳城县全年实现80452万元,增长6.2%。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169万元,增长13.5%。其中种植业产值60674万元,增长16.8%。粮食面积39852公顷,减少2574公顷;油料面积532公顷,减少248公顷;蔬菜面积866公顷,增加123公顷;棉花面积47公顷,减少41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85841吨,增长4.4%。其中夏粮58834吨,增长14.3%;秋粮127007吨,增长0.4%。粮食单、总产均为历史最高年份。油料产量772吨,增长11.1%。蔬菜产量55614吨,增长10.2%。棉花产量32吨,下降47.5%。水果产量5118吨,下降11.2%。核桃产量1385吨,增长6.7%。花 椒产量548吨,增长8.1%。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4550万元,下降8.1%。完成造林面积1340公顷,下降43.2%。完成林带补植加密68公里,新发展干果经济林1.66万亩。全年完成畜牧业总产值68138万元,增长12.9%。年末牛存栏4041头,猪存栏140590头,羊存栏72550只,鸡存栏225.7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8068吨,禽蛋产量22802吨。新增桑园672.4公顷,年末桑园面积6538公顷,增长11.5%。全年蚕茧产量3636吨,增长2.4%,蚕茧收入13082万元,增长4.5%。[3]
阳城第二产业
2012年,阳城县全年完成986119万元,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1605000万元,增长10.2%。其中煤炭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8518万元,下降4.6%。实现利税496694万元,增长25.1%。其中煤炭企业实现利税417295万元,增长2.9%。实现利润348231万元,增长29.1%。其中煤炭企业实现利润301145万元,增长0.9%。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5004万元,增长4.5%。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4家,完成总产值14915万元,增长8.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2万平方米,下降3.0%。[3]
阳城第三产业
2012年,阳城县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113303万元,增长8.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4519万元,增长12.4%。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781万元,增长16.0%。按地区划分,城镇的零售额258231万元,增长17.0%;乡村的零售额35550万元,增长9.3%。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36059万元,增长1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7722万元,增长24.9%。[3]
侯月铁路(双线电气化),为中国重要通道之一,在阳城县东城(八甲口镇)设立了阳城火车站。[5]
截至2012年末,阳城县110.79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通班车的行政村达到100%。年末全县公共汽车运营线路91条。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890万吨,增长13.9%。公路货物周转量70520万吨公里,增长27.3%。公路客运量1141万人,增长58.5%。公路旅客周转量39500万人公里,增长32.6%。[3]
阳城社会事业
阳城教育事业
截至2012年末,阳城县普通中学26所,在校学生31929人,教职工2320人;职业高级中学4所,在校学生3107人,教职工208人;小学校84所,在校学生23162人,教职工2055人;幼儿园185所,在园幼儿8246人,教职工636人。 6至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小学五年巩固率100.11%;初中三年保留率100%。中考总均分、优生率和高考达线人数继续保持全市同类学校领先地位,高考二本以上达线1726人。[3]
阳城科技事业
截至2012年,阳城县投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1379万元。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项,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5项,争取省、市资金261万元;组织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48项,全年申报各类专利161件。[3]
阳城卫生事业
截至2012年末,阳城县乡村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89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91人(其中乡村医生812人、医师672人、助理医师154人)。拥有床位1690张。村级卫生所达标率99%。全县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为98.45%。[3]
阳城旅游景点
蟒河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西省桑林乡境内
蟒河风景区
,北承太岳,东接太行,西依中条,南连王屋,且与河南毗邻。居暖温带之南缘,亚热带之北界。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ˊ10″-112°31ˊ35″,北纬35°12ˊ50″-35°17ˊ20″,总面积5573公顷。
蟒河自然风景旅游区,东起三盘山,西至砥柱山,南至河南省界,北至花园岭。海拔最高的砥柱山1572.6米,最低的拐庄沟300米。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地貌特征多以深涧、峡谷、奇峰、瀑潭为主。蟒河自然风景旅游区是中国发现较晚、保护最好的一块原始的自然风景富集区。[6]
九女仙湖景区
景区位于阳城北留镇的沁河峡谷中
,东距30公里。景区是一处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以水上游乐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景区。主体景观为一回水长达20华里的高峡平湖。[7]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
,清时由康熙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于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称“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居建筑群,为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故居。整个建筑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系明代遗构,外城为清代所建。内外城墙总长达78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左右,宽度在2.5与3米之间,总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余间。
历山风景区
历山,位于阳城县、
沁水县、、等县的交界处。
历山是的主峰,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海拔2358米,与、垣曲、阳城毗连衔接。历山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亦名龙泉寺,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北15公里大桥村西,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重修,增修。
析城山,又名析津山、圣王坪、东坪。位于山西晋城市西南30公里处,方圆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88米,在250万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周崖壁似城,中间凹陷如盆,有东、西、南、北门分析,故曰析城。旧志:山峰顶平、四周如城,有东西南北四门,故名。
析城山地表为8.516平方公里亚高山草甸,地下有数量众多的溶洞景观和地下河水,是中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封闭式岩溶洼地,属非常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析城是古老的中华名山。中国最早的地理经典文献《禹贡》记载了大禹治水时,沿着山脉从西往东,导山疏河经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可见析城山之名甚古,几乎就是伴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而来。
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今本书纪年疏证》中记述:商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祷于桑林,雨。”桑林在哪里?清《山西通志》说:“桑林水,导源析城之东麓。”阳城县古称获泽,相传析城山即是当年汤王祈雨处。千百年来,晋豫间官祀民祷,香火不绝。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天官王府
,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户、吏三部尚书,曾辅佐明王朝达四十年之久的重臣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为是国家AAAA级景区。
阳城著名人物
杨继宗(),字承芳,号直斋,又号祠庵,天顺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嘉兴知府,浙江按察使,云南副使,累官左佥都御史,巡抚云南。成化年间,被称为“明朝天下第一清官”。
王国光(),字汝观,号疎庵,明万历初期的政治家和财政家。因官居尚书,故有“天官”之称,王国光故居被后人称为“天官王府”。著有《王疏庵率意稿》。
张慎言(),字金铭,号藐山,人称藐山先生。山西阳城人。作为思想家和诗人,在当时颇为先进,具有较大的进步作用。其为官,刚正廉之,也颇值称颂。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张敦仁(),字仲篙,一字古余、古馀,号古愚,清数学家、藏书家。
王文理(1935-),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武警少将。
郭晋才(1943—),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装备部原政委,少将。
张世斌(1945-),军事科学院外军部研究员,少将。
董钢铁(1945-),空军工程大学原副政委,空军少将。
栗从实(1921-),二炮副军级干部。[8]
.阳城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阳城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阳城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阳城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市县招商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山西水利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省阳城县开发楼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