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39年出版的词源学市场价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当前位置: &
价格(元)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16开
版次:一版两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版次:第一版
装订:其它
开本:大16开6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16开
纸张:其它
刻印方式:其它
尺寸:长1*宽1*高1(cm)
装订:软精装
开本:3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版次:再版
装订:硬精装
装订:平装
开本:24开
装订:其它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版次:1版2印
装订:硬精装
装订:硬精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64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软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其它
开本:16开6卷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装订:硬精装
装订:软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其它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两印
装订:其它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装订:软精装
开本: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装订:其它
装订:其它
装订:硬精装
装订:其它
开本:大32开
版次:不详
......到页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该商品的库存为1件,您最多只能订购1件!
购物车共有3件商品,合计:63.00元
图书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队最近在埃及阿拜多斯Abydos附近发现了第二中间期(Second Intermediate Period,约1650BC)一位统治者的坟墓。此人在已发现的古埃及文献或碑铭上的王名表King's List中没有记载。(背景:古代埃及王朝的历史约从公元前三千年到托勒密王朝终结(著名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死后),埃及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结束,也就是公元前三十年。托勒密时代的一位祭司马涅托Manetho(埃及的司马迁)用希腊语写了一部埃及史,将埃及历史时期分为三十个王朝,在此基础上,现代埃及学家又将三十个王朝分别划入几个大的历史时期:前王朝时期、早期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金字塔鼎盛期)、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时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埃及历史上的帝国时代)、第三中间期、后王朝时期、以及希腊罗马时代(托勒密王朝创立者为马其顿人, 亚历山大大帝手下的将领)。所谓王朝时期大概就是国家相对统一,中央集权相对有力的时期;而中间期大概就是国家没有统一权威,各地区各自为政的时期;这个分期法与马涅托的王朝分期法都很粗糙,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究竟该沿用还是废弃学者们也在一直争论,但在找到更好的分期法之前还是统一使用这套双重分期系统)在这里跟大家简单说说墓主的头衔以及名字。两者都是用象形文字(Hieraglyphs)书写,左边一列为头衔,右边椭圆图案内为名字。
(图片来源:http://english.ahram.org.eg/News/91651.aspx )从墓主的头衔(见上图,象形文字日轮+鹅?,日轮罗马拼音化后转译为Re,即古埃及的太阳神拉,或译为雷;鹅转译为Sa, 意为儿子,合起来即拉之子)可知他自诩为王。头衔右边的椭圆形装饰是所谓的&王名环&(cartouche),一般来说只有国王才能使用。环内是墓主的名字, 是他在即位前使用的名字(埃及学家称之为nomen,也叫Birth name)。环内的符号分为三组(三行);阅读顺序是(从上到下、每一行从左到右):布束(类似拐杖的符号,转译为s)、水波(转译为n)、腿(转译为b)、上举的双臂(转译ka)、一对芦苇(转译y)。所以完整的拼写为Snbkay。很多人通常认为象形文字就是用图像表意,但其实与汉字系统类似,象形文字中既有表意也有表音符号。另外,大家也许注意到埃及象形文字基本上是没有只有辅音(consonant)没有元音(vowel)的,所以为了方便拼读,埃及学家一般会在辅音后统一加一个元音e(个别例外)。当然这并不是说古埃及人就是这样读象形文字的,但准确还原读音还需要大量工作考证,有时候也缺乏足够证据,所以暂时还在沿用这个传统。所以,墓主的名字粗略可以读作Senebkay。所以,上图中的象形文字意思就是:Son of Re, Senebkay (拉神之子,塞涅卜卡伊)。此处提供简单音译,可能的意译另文讨论。背景:一般来说埃及国王会有五个名字,依次为荷鲁斯之名(Horus name),两女神之名(Two-Ladies Name),黄金荷鲁斯之名(Golden Horus name),加冕名(prenomen)以及出生名(birth name)。不同名字有不同的构成法则以及相应头衔。例如,18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的所有头衔(下划线表示)及名字包括:1. The Majesty of Horus: Mighty Bull of powerful might, (荷鲁斯为天空之神、太阳神)2. The Two Ladies: Kingship of the God, (两女神表示上下埃及)3. Golden Horus: Powerful of forms, (关于黄金荷鲁斯的内涵争论很多)4. King of Upper and Lower Egypt: &'Aa-Kheper-en-Re',&5. The Son of Re: Djehuty-mose (whose glory is grand, upon the Horus throne of the living)(Source: James E. Hoch, Middle Egyptian Grammar)我们熟知的图特摩斯就来自法老的第五个名字,&拉神之子&之名。Djehuty是埃及的智慧、书写之神,希腊人称之为Thoth。所以Thutmose是个希腊化的名字。mose是ms元音化之后的写法,ms表示&出生&,所以Thutmose的意思就是Thoth神所生,也有学者翻译成Thut is born,但本人觉得前一种译法比较可信。(象形文字Djehuty-mose)
(左上图:图特摩斯三世石像;右上图:象形文字Djehuty-mose;朱鹭代表Thoth神,转译为Djehuty;中间的符号为三张狐狸皮,表音符号,转译为ms,右边的布束表音s,补充中间的符号,只翻译一次s)&&
History does not necessarily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法老的大房子
英文单词法老&Pharaoh&的词源是古埃及象形符号(transliteration: pr-aa)。前者pr是房子的平面图,后一个符号aa是一根柱子,意为&巨大的&。所以,法老的字面意思就是大房子。这种以其居所代指某重要人物的做法古今皆然。中国古有陛下、殿下、阁下;今有中南海。韩有青瓦台,美有白宫,英有白金汉宫,俄有克里姆林宫......语言的婉约朦胧之美啊。由于象形文字在书写中很多时候只有辅音,没有元音,所以学者并不能肯定在古埃及究竟如何发音。所幸希腊罗马时代的文献中出现了补充了元音字母的翻译,即φαρα?&以及pharaō。现代英语中的Pharaoh即源于拉丁语pharaō。象形文字在埃及失落后,也许只有在中国仍然被普通人喜爱使用。即使经历了简化,也没有完全褪去远古的余韵。在字母文字大有征服世界趋势的今天,我很庆幸还可以通过汉字一窥我祖先所理解的世界。当然也感谢以拿破仑为首的法国侵略者以及欧洲学者们,为我们找到了重新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我是分割线&&&&&&&&&&&&&
(上图:代表上埃及的白色王冠,代表下埃及的红色王冠,以及代表两地统一的双王冠。它们也是象形文字的符号)约以今日开罗为分界,被尼罗河数条支流滋润的三角洲平原为下埃及,而开罗以南,只有狭长河谷地带与绿洲适宜人居,其余地方被沙漠侵占的土地就是上埃及。古埃及王朝的历史始于上下埃及的统一,所以埃及的最高统治者也被称为&两地之王&king of Two Lands。
#理科生文科生求爱大比拼#--也说埃及古文字
埃及最近很受关注.无意中瞥到人人话题#理科生文科生求爱大比拼#各种"糊你一脸古埃及楔形文字"的言论,顿绝脸红耳赤,臊得慌,遂提笔写下此短文.第一点,古埃及从来没有过楔形文字,考古发现显示,古埃及文字起源于公元前3200左右,直到公元后十一世纪仍在使用(在极小范围内).其逐渐衰亡有很多原因,总之,在公元后七世纪穆斯林统治在埃及确立后,阿拉伯语便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要语言.古埃及文字发展主要有五个阶段:
1. 古埃及文 Old Egyptian最早的埃及文字多为人名或器皿上的标识,并非连贯性很强的文字.直到公元前2600年左右,篇幅较长的文字才开始出现.著名的金字塔文(墓室墙壁上的文字)就是以古埃及文书写的.
2. 中埃及文 Middle Egyptian约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这一时期(约为埃及历史上的中王国时期),埃及文的发展已经臻于成熟,(现代埃及学家认为)文法结构相对完整,被认为是典范文字.很多古埃及的经典文学作品都是以中埃及文创作,最著名的就是《西努赫的故事》(Story of Sinuhe).现在埃及学的入门语言都是中埃及文,大家如果有兴趣自学可以参照Alan Gardiner的Egyptian Grammar或者J. P. Allen的Middle Egyptian,都是大师经典.
(上图:Alan Gardiner的Egyptian Grammar截图,第三课课后练习)
(上图:神庙石柱上的文字,圈起来的部分代表&上下埃及之王&,即两地之主)
3. 后期埃及文 Late Egytian 古埃及文与中埃及文有诸多相似之处,后期埃及文虽然源于两者,但语法结构上有很多不同.出现于公元前年间,约是埃及历史上的新王国时期.它也消亡于穆斯林入侵.《温阿梦的故事》(Story of Wenamun)便是以后期埃及文写成.
4. 平民体 Demotic由后期埃及文演变而来,约兴起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公元后五世纪后停止使用,也有数百年的寿命.古埃及文字破解的关键,罗塞塔石碑上刻的三种文字之一(其它两种大家如果有兴趣知道可以百度或者wiki之)
(上图:平民体)
5. 科普特文 Coptic很少有人知道,基督教比伊斯兰教更早进入埃及.公元一世纪左右,早期的传教士进入埃及后,以希腊字母外加几个特殊符号拼写埃及文,硬是创造了这种文字,直到近代都是埃及基督教会仪式中使用的语言.
(左图:科普特碑文)后期埃及文之前的古埃及文字,大约可以称为象形文字,因为大家可以直观感受到很多图像的使用(各种花鸟鱼虫);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法国人champollion迈出破解古埃及文字的关键一步之前,就有学者意识到,埃及文字的符号,既有表意符号,也有表音符号.大家可以利用中文字的构成来帮助理解,但埃及文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种inflected language,以词尾变化区分阴阳、单复数、人称等.之后的平民体等,虽高度简化,也能依稀看到象形文字的影子.(科普特文看起来与希腊文高度相似)因此,总而言之,古埃及从来没有过楔形文字.所谓楔形文字,说得是两河流域(现伊拉克境内)古苏美尔人Sumerians发明的文字,由芦苇杆在泥版上压印而成,形状像楔子(一种用来将物件分开的借力工具),由此得名.著名的汉莫拉比法典便是以一种楔形文字写成,今藏于巴黎卢浮宫.
(左图:楔子)
(左图:楔形文字)不知不觉写了这么长,到此打住.&
天王星与土星:血腥的家谱(中)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命运。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人不可以,神也不可以。(俄狄浦斯王King Oedipus的故事说明,一个人无论怎样试图逃避命运,最终还是会和它迎面撞上。)
在克洛诺斯造反成功,摄取权力后,有人告诉他,他与父亲的故事将会在他与下一代的身上重演;这一次,他会成为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克洛诺斯显然并不欣赏命运的黑色幽默。有了父亲的血泪教训在前,他决定将一切可能性扼杀在摇篮中。于是,每当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孩子,他就立刻将他们吞到腹中。
(左图:克洛诺斯吞噬刚出生的亲生子女)
克洛诺斯的妻子瑞亚也是十二提坦巨神之一(是的,近亲结婚,六男六女的数字不是巧合)。与该亚一样,丈夫对待孩子的粗暴方式让她们愤怒。她与该亚一样选择了反抗,但与该亚不同的是,她没有成年的子女支持自己的计划。于是她耍了个花招。在第六个孩子出生后,她将他藏了起来,用一块裹婴布包好的石头骗过了闻讯赶来的克洛诺斯。这个幸运的孩子就是宙斯。
(上图:瑞亚Rhea将孩子交给克洛诺斯Cronos)
被秘密抚养长大的宙斯使计,用催吐药让克洛诺斯把之前吞下的五个子女(包括日后的农神,灶神,天后,海神和冥神)从腹中吐出。他们成为了宙斯推翻父亲与其他提坦巨神统治的盟友。于是,神界爆发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诸神之战:站在克洛诺斯一边的,主要是他的提坦巨神兄弟姐妹们;而宙斯的阵营中,除了刚得到解放的五兄妹(对于他们为什么不是婴儿形态,而是在父亲腹中继续成长,我也很好奇),还有百手巨人与独眼巨人们(他们在克洛诺斯统治下一样备受压迫),以及一些对克洛诺斯不满的提坦神(包括普罗米修斯,他的故事以后会提及)。
战争的结果不言而喻。取得胜利后,三兄弟用抽签决定天空、海洋以及地下世界的统治权。结果我们也很清楚,宙斯成为天空的统治者,波塞冬成为了大地的摇撼者,而哈德斯成为了冥界的主人。故事至此似乎告一段落。
(左:宙斯Zeus与雷电;中:波塞冬Poseidon与三叉戟trident;右:哈得斯Hades与地狱之犬Cerberus)
然而,神话真的只是神话吗?
与很多希腊神话一样,宙斯与他父辈们的故事反映了人类一种普遍的情结或阴暗心理。类似于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从古至今,许多父亲都暗怀被自己儿子取代或被儿子光环掩盖的恐惧。神话中父亲迫害子女的情结,也许正是这种心理的投射。
有意思的是在这些父子的权力交替过程中,女性(妻子和母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盖亚和瑞亚都是以挑唆、煽动者的形象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希腊人对女性的看法,即女性是脆弱的、不可信任的、具有诱惑性的危险生物。(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用美妙歌声吸引水手的女妖塞壬Siren,爱诱拐美少年的水仙,杀弟戮子的女巫美狄亚Medea等等)
说到这里,倒有些中国人观念中红颜倾覆的意味了。夏亡于妺喜,商亡于妲己,周有息夫人,汉有飞燕合德&&如今呢?君不见诸多高官狼狈落马都是被情妇拖累的么?
天王星与土星:血腥的家谱(上)
(上图:天王星与土星)
天王星英文名Uranus,以希腊神话中第一代众神之王乌拉诺斯Uranus命名。土星英文名Saturn,以罗马神话中农神萨图恩Saturn命名。萨图恩也许本是意大利本土的一位神祇,但到了后来,逐渐被与希腊神话中的第二代众神之王克洛诺斯Cronos等同起来。(罗马人向来缺乏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看看他们大肆抄袭希腊神话的行为就知道了)
公元前七世纪左右,赫西俄德,一位古希腊比奥夏地区的农民提笔写下了一部家谱。书中的主人公们,就是今天看来十分&人性化&的希腊诸神们。在介绍诸神们的各种事迹时,赫西俄德还会不时提及跟他不务正业的兄弟之间的遗产纠纷,抱怨当地官员在此事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从希腊罗马时代起,这部名为《神谱》的书便成为了学者了解研究希腊神话的主要素材。
(上图:赫西俄德胸像)
提到希腊神话,大家最熟悉的角色也许是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帕斯十二主神。神祇是不朽的,与他们近乎永恒的生命相比,人的生命短暂得就像蜉蝣一般。但这并不意味着,神祇的世界永远不会改变。事实上,宙斯能坐上众神之主的王座,就是两次血腥的权力更迭的后果。
事情的经过很复杂,但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宙斯的父亲推翻了宙斯的爷爷乌拉诺斯,宙斯推翻了他的父亲克洛诺斯Cronos()。
在描述这个神家族各成员之间的混乱关系时,一切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在我把剧情铺展开来前,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一份家族谱系图。
(上图:希腊诸神谱系图)
也就是说,(与中国神话类似)世界起源于混沌,混沌中产生了一些原始大神,包括大地女神该亚Gaia。该亚(自我受孕?)生下了天空之神乌拉诺斯;而后两人结合,生下了六男六女十二个巨人(也就是前文提及过的提坦巨神们)以及一些怪物(包括百手巨人跟独眼巨人)。乌拉诺斯显然很不喜欢他的&畸形&后代,于是把他们囚禁起来。基于可以理解的愤怒心情,该亚开始唆使他们的其他孩子反对他们的父亲,夺走他的权力取而代之。最小也是最有野心的儿子克洛诺斯拿着母亲给他的镰刀,伏击了父亲并阉割了他,然后把他驱逐到地狱的最深处塔塔罗斯,永远囚禁起来。
(上图:克洛诺斯Cronos阉割乌拉诺斯Uranus)
很血腥的故事。但有时候,暴力与美是密不可分的。
赫西俄德在他的另一部作品《工作与时日》()中,记录了这起家庭伦理血案的后续事件。克洛诺斯在切下父亲的生殖器后,把它扔进了海中,溅起的泡沫孕育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女神,她的名字就是阿芙洛狄忒。或许大家更熟悉她的罗马名,维纳斯。当人们欣赏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时,也许很少意识到他们在审视一个罪案现场;但我也承认,若背景的海面上画的不是细细的海浪而是带血的泡沫,这幅旷世名画也许不会那么的赏心悦目。
(上图左: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上图右:庞贝壁画&维纳斯的诞生&)
(未完待续)
以萨福之名——Lesbian
今天看到船王女儿出柜的新闻,于是决定写一写关于lesbian词源的短文。
Lesbian,中文可译成蕾丝边,即大家现在熟知的女同性恋者。同性恋有着三种划分标准:取向、行为以及偏好。对女性同性恋行为和文化的研究直到二十世纪才发展起来,直到现在在某些国家还未得到足够重视,一些国家更是因为宗教文化原因对女同性恋者不断迫害。男性同性恋文化在历史上有更多记载,在人类文明早期,很多社会都对男性同性恋行为持宽容态度。古希腊社会同性之恋更是蔚然成风。
关于同性恋的起源,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提供了一种温情的解释。从前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阴阳人。但这些原始人跟现在的人在身体构造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他们所有的器官都是我们的两倍,有着四手四腿,头部便像双面人,男人有两个男性生殖器官,以此类推。由于这些人类先祖的体力异常旺盛,便如提坦巨人(Titans)般萌生了反抗神祇的心思。宙斯(Zeus)当然不允许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于是让阿波罗将人劈成两半以削弱其力量。截开的两半各成为一个新的人,截开的皮被收拢到肚子中央打结,便成了我们的肚脐。
被强行分开的人们惊惶地寻找自己丢失的另一半,好治愈从前截开的痛楚。阴阳人变成了互相吸引的男人女人,被分开的男人则成为了男同性恋者,被分开的女人则成为了女同性恋者。
(上图:古希腊宴饮中,不乏男性之间的亲密行为)
Lesbian的词源也与希腊有关。Lesbos本是爱琴海东北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岛,在今天也只有9万人口。公元前11世纪大陆移民来到岛上时,恐怕只能看到油绿的橄榄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
(上图左:Island of Lesbos;上图右:岛上罗马时代的输水渠)
岛上最著名的出产,是公元前6世纪在此生活创作的女诗人萨福(Sappho)。
(上图:Sappho by Lawrence Alma Tadema)
在古希腊那样一个男权社会中,萨福确实是个异数的存在。她的诗歌遗存不多,但其中有相当部分以她与年轻女伴们的交往与深刻感情为题。例如:
她一句话也不对我说
我真希望自己死掉
离开时,她久久地
哭泣;她对我说:
&必须忍受这分离,萨福。
我也不愿离去。&
(上图:Sappho与女伴Erinna)
当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种毫不掩饰的好感与喜爱与我们今天饱含欲望的爱情定义一样。她的诗中,同样有描摹少女怀春的忐忑心情的句子:
亲爱的妈妈
我不能织完这些布了
你要怪阿芙洛狄特
尽管她很温柔
她差点儿要了我的命
她让我爱上了那个男子
&&&都怪阿芙洛狄特&
然而,在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的一些医学和性学研究著作中,lesbian一词开始被用来指代有着同性恋倾向或行为的女性。也许在后世人的想象中,萨福与她诗中的女伴们之间有着某种朦胧微妙的感情。因此,在20世纪之初,lesbianism与Sapphism也是一对同义词。当然,在当时的社会主流观念中,这个词还是带有明显的贬损意味;因为女性同性恋者与社会推崇的理想女性形象相去甚远,她们被认为是社会的异端,遭到歧视与排斥。当然,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并不能说自己比当时的人们宽容多少。
木星与木卫:宙斯和他的情人们(II)
木卫一以宙斯另一段外遇的女主角伊娥命名。
(上图:木卫一Io)
伊娥与欧罗巴的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同样是强大城邦的公主,同样被好色的宙斯蛮横地占有,最终同样为宙斯生育了后代,并成为强大国家的统领。只不过比起欧罗巴,伊娥的遭遇要悲惨得多。
伊娥的传说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故事流传过程中,诸多作家又为其添加了许多情节。大概的脉络是,宙斯看中伊娥的美貌,不顾少女的拒绝,化作云雾占有了她(宙斯经常化作各种形象与他的情人相会,有时是雄鹰,有时是公牛,有时是一阵金雨)。
(上图左:鲁本斯笔下的伊娥,化作云雾的宙斯伸出一只欲望之手,贪婪地抚上伊娥的后背上图右:仿佛被木星大气笼罩的木卫一)
但赫拉很快发现了丈夫的不忠,前来兴师问罪。为掩饰自己的行为,宙斯将伊娥变成一头可爱的全身雪白的小母牛。赫拉识破了丈夫的诡计,但没有当面揭穿他。她假装很喜欢伊娥变成的小母牛,要求宙斯把它当礼物送给自己。进退两难的宙斯唯有选择暂时委屈情人。
得手的赫拉马上将伊娥交给百眼巨人阿尔戈斯看管,后者则不眠不休日夜监视伊娥。宙斯无法下手,于是召来众神信使赫尔墨斯帮忙。赫尔墨斯用一支牧笛将巨人催眠,然后杀死。
(上图:化作母牛的伊娥与百眼巨人)
伊娥刚获得自由,赫拉又派来一只牛虻叮咬自己的情敌。可怜的伊娥在逃难过程中到了很多地方,从高加索到亚马孙部落的地盘,从欧洲到亚洲。一些地方从此也就因她得名。划分欧亚大陆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连接地中海与黑海的唯一航道,本意即为&牛所通过&。最终,伊娥穿过希腊与意大利半岛之间的一片海域来到埃及。这片海域从此便被称为&伊娥的海&,即爱奥尼亚海。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作品。
(上图:爱奥尼亚海)
在尼罗河岸,精疲力竭的伊娥再也无力奔命,她前脚弯曲跪下,面朝奥林帕斯山的方向,目露哀求。被深深打动的宙斯向赫拉坦白了一切,并立誓将放弃追求伊娥。
赫拉最终原谅了两人,允许伊娥恢复人形。在埃及,伊娥为宙斯生下了儿子厄帕福斯。伊娥母子后来成为了埃及的统治者,死后更被尊为神祇供奉。在泛希腊时代,伊娥的形象与女神伊西斯Isis混为一体,成为在地中海地区被广泛信仰的女神。
(上图:女神伊西斯Isis的塑像)
木星与木卫:宙斯和他的情人们(一)
木星英文名字,即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帕斯十二主神之首,众神之父,司雷电者。整个古希腊神话的发展脉络,几乎都与宙斯惹出的风流债有关。(朱庇特丘比特,现代人对爱神的想象深受拉斐尔笔下双颊红润、神态娇憨的小天使影响,但在希腊神话中,爱神往往以一个成年男子的形象出现)
以现代天文学的角度看来,将木星命名为,实在再贴切不过。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与众神之王的地位相符;木星也是九大行星中天然卫星最多的一个,这与神话传说中的风流秉性更是切合。
(上图:木星及其表面著名的大红斑)
我们熟知的天后赫拉不是宙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的一个妻子(不包括情人)。赫拉的前任包括农神得墨忒尔(冥后帕尔塞福涅)、提坦女神勒托(阿波罗与月神阿尔忒弥斯之母)等一干女性神祇。赫拉性格强势善妒,但也阻止不了宙斯在外惹出一段段风流韵事。宙斯妻子的数量勉强保持在一位数,但他的情人却是数不胜数。数目众多的木卫多以其情人命名,其中体积较大(有些肉眼可见)的木卫一至四便是这篇长文的主角,今天要讲的是木卫二,欧罗巴Europa。
(上图:木卫二,)
欧罗巴是古代地中海东部腓尼基(,约位于今日叙利亚和黎巴嫩地区)古国的一位公主。之名源于希腊语pho&nios,意为purple(紫红色的),因为腓尼基名城提尔Tyre(今黎巴嫩境内)的海岸边出产一种贝壳,用它制成的一种稀有紫红色染料备受古地中海世界各国权贵的追捧。以至于到了罗马帝国时期,assume the purple一语成为称帝的委婉说法(类似于中国古代的&黄袍加身&),提尔紫Tyrian Purple也被称为帝国紫Imperial Purple。
对拉丁语系各个语种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英、法、德、意等语的字母alphabet都源于拉丁字母,而拉丁字母(书写基本与现代英语字母相同)与希腊字母(αβγΔ到Ω)渊源颇深。理工科的同学们,即使没有学过希腊文,相信也能把从alpha到omega的24个希腊字母基本认全。然而希腊字母并非希腊人原创,而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改良得来(当然腓尼基人是否最先发明字母的民族还有待考证)。
(上图:腓尼基字母表)
说到这里,大家对腓尼基的印象也许还是很模糊。但对于大部分有幸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拥有更高学历的同学来说,腓尼基绝不应该是遥远的、无足轻重的存在。
热爱文史哲的同学们一定对迦太基Carthage这个名字,以及那位骑着大象越过阿尔卑斯山率军攻到意大利半岛的悍将汉尼拔Hannibal(不是《沉默的羔羊》里的变态杀人狂)印象深刻;三次布匿战争(Punic Wars)让迦太基帝国和罗马共和国都元气大伤,不同的是前者最终沦为一片焦土,辉煌不再;后者却浴血重生,奠定了地中海霸主的地位(罗马人称地中海Mare Nostrum,意即Our Sea,这是何等霸气)。迦太基Carthage最初,只是腓尼基在北非的一个殖民地。
欧罗巴成年前一直深居在父亲的宫殿里。一天夜晚,她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梦:世界的两大部分亚细亚和海对面的大陆变成两个女人,激烈地争夺她。化身亚细亚的女人声称自己是养育欧罗巴的母亲,因此有权利得到她;另一位女人模样陌生,却态度强烈地把欧罗巴拉到自己一边:&跟我走吧,命运女神已经决定了你的命运!&奇怪的是,欧罗巴对陌生女人的强硬态度并不反感,甚至她动手拉扯自己时,动作也异常温柔。单纯的公主并没有被梦境困扰很久,她跟女伴们来到海边的草地上摘鲜花,全然不知自己曲折的命运已经展开。
美貌的少女在草地上摘鲜花是希腊神话中常见的情节,这些在草地上摘鲜花的少女通常都没有好下场(农神之女便是这样被冥王抢去做了新娘)。公主被诱拐的经过是这样的。猎艳中的宙斯透过云层看见欧罗巴,垂涎她的美貌,于是化身一头体态格外优雅的健硕公牛,在赫尔墨斯赶来的牛群掩护下慢慢接近目标。天真的少女被宙斯化身的健美公牛吸引,一时贪玩骑上了牛背,结果得逞的神牛一路狂奔,渡过那时尚未有名字的爱琴海(其典故以后会提到),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岛屿。
(上图:古地中海地图,红色标志为欧罗巴被诱拐的路径)
(上图左:欧罗巴的掠夺The Rape of Europa,提香Titian作品
上图右:欧元上的欧罗巴与宙斯化身的公牛)
公主无依无靠,唯有委身诱拐她的人,虽羞愧难当却又没有赴死的决心。正在她诅咒命运之时,爱神带着小儿子现身,告诉公主她口中可恶的公牛便是众神之王,她将作为宙斯的情人为他生儿育女,并因此获得极大的荣耀。爱神笑着安抚忐忑的公主:你脚下的这片大陆,今后就叫欧罗巴。
是的,自十五世纪以来主宰人类文明进程的欧洲大陆,今日无数背包客前赴后继的地方,便是得名于那位流落异乡的腓尼基公主。这个前缀来自希腊文,有美好之意,因此(幸福感觉),(婉转的说法)等组合词都带有积极的含义。
欧罗巴落脚的确切地点,是今日希腊南端的克里特岛()。在那里,她为宙斯生下了三个儿子,其中之一便是后来成为克里特统治者的米诺斯()。一百多年前,英国考古学家(在那时还是个新兴的职业)在克里特北部发掘出了庞大的宫殿遗址,也许是出于西方学者惯有的希腊文化情结,将此遗址代表的文明命名为,向传说中的米诺斯王致敬。
(上图左:米诺斯王宫;上图右:米诺斯王国复原图)
(未完待续)
冥王星与谷神星的故事(下)
冥王星与谷神星的关系说来很耐人寻味。谷神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矮行星;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它以罗马神话中的农神克里斯Ceres(即希腊神话中的农神得墨忒尔Demeter)命名。天文学中,谷神星的符号是一把镰刀。Ceres在现代英语中的遗存之一,便是许多人每天早餐都离不开的Cereal。
(上图左:谷神星;上图右:Cereal)
得墨忒尔是宙斯的姐妹与情人,虽是奥林帕斯十二主神之一,但在古希腊诸神中,知名度并不高,这也许与她沉静的性格有关。她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基本上与女儿帕尔塞福涅Persephone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一天,农神外出巡视大地。帕尔塞福涅一个人在空旷的草地上摘野花。(记得我以前说过,在草地上摘花的少女都不会有好下场的。)不幸的事发生了。发现落单少女的冥王垂涎自己侄女的美色,把她强抢到地府,作自己的王后。
(上图左:帕尔塞福涅被劫大理石刻;上图右:同题材油画)
也许会有人说叔叔与侄女的结合不是乱伦吗;可在希腊神话中,这样的事再平常不过。近亲结婚、血亲结婚、与自己的直系后代结合的例子随处可见。有学者提出,神话中的这些情节也许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为了防止权力财富被稀释而近亲结婚的传统。在中世纪甚至近代,这样的做法在欧洲贵族中也十分普遍。正在交战的两国,也许皇室成员之间还是表亲关系。(虽然是题外话,还是想说一句,其实在欧洲,血统最不纯正的就是王室了)就是在日本皇室,近亲结婚也是长期以来的传统。
回到希腊神话,女儿的失踪让农神大为惊骇,她想尽办法才打听到冥王是幕后黑手。无奈之下,她只有请求宙斯出手干预。宙斯虽然觉得愧对得墨忒尔与帕尔塞福涅母女,却难以对自己兄弟的做法横加职责。毕竟冥王也算是有权势的神祇,而且最重要的是,宙斯自己也是诱拐少女的惯犯。
但一向与世无争无欲无求的农神在爱女的问题上拒绝妥协,她抛弃了工作,为自己被迫与女儿分离的遭遇独自伤神。人间谷物颗粒无收,人类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宙斯不得已,派出使者赫尔墨斯Hermes与冥王谈判。奇怪的是,强硬的冥王居然同意妥协;但提出一个条件,如果帕尔塞福涅在地府期间食用了地下的食物,那她就必须留在冥府。得墨忒尔相信女儿离开自己一定会茶饭不思,于是自信地答应了这个要求。结果,帕尔塞福涅在阴暗的地下虽然滴水未进,却在一只蜥蜴的引诱下吃下了三颗(一说六颗)石榴籽。于是根据协议,帕尔塞福涅一年中会有三个月的时间待在冥府,做冥王的王后;其它时间则陪在自己的母亲身边。在女儿陪伴之时,农神心情愉悦,赐予万物生机;在女儿离开自己,进入冥府之时,得墨忒尔便无心劳作,大地也一片荒凉景象。希腊人便用这样一个略带伤感的故事解释四季的形成。
(上图:帕尔塞福涅在赫尔墨斯的护送下与母亲团聚)
冥王星与谷神星(上)
冥王星跟谷神星一起讲,是有原因的。
以地下黑暗世界的主宰哈得斯Hades(希腊名?ιδη?,意为&不可见的&)命名冥王星,也许是因为它一直孤独地游走在太阳系的边缘,长期以来不为人所知。哈得斯也被称作普路同Plouton,罗马人将这个名字拉丁化后,把他称为Pluto。
&(上图左:冥王星;上图右:冥王在现代动画中的形象)&
在希腊神话中,冥府与它神秘的统治者同名。但Hades并不完全与中文&地狱&或英文&Hell&的概念对应,更确切的翻译是&亡灵的国度&或&死者的世界&。普通人无论善恶,死后灵魂都会前往冥府,成为哈得斯的臣民。电影《哈利波特》中骇人的三头犬,原型便是看守地狱大门,防止亡灵逃走的地狱之犬塞伯鲁斯Cerberus。
(上图左:冥王与地狱之犬;上图右:现代画家瓦嘉烈笔下的Heracles与地狱三头犬)
但与基督教一样,希腊神话关于死后世界的描述中也有善恶报应的概念。与但丁的地狱一样,Hades也是分层的。地狱的深渊塔塔罗斯Tartarus囚禁着最作恶多端的罪犯(它最名声昭著的囚徒包括坦塔罗斯Tantalus以及希绪弗斯Sisyphus,故事留待下回分解)。
(上图:坦塔罗斯Tantalus以及希绪弗斯Sisyphus)
但那些闻名遐迩的英雄们,诸神的宠儿们,死后可以得到一项特殊的荣宠,那便是前往一片名为Elysium(或Elysian Fields)的乐土,从此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关于它的地理位置,学者从几千年前开始就争执不休,但大家都认同的一点是,它在世界的尽头,普通人无法到达的地方。
(上图:Elysium)&
浪漫胆大的法国人也许觉得苦苦寻找这片乐土还不如自己创造一片乐园。他们这样想,也确实做到了。今天,以Elysium命名的香榭丽舍大道(Champs-&Elys&es,意即Avenue of the Elysian Fields)确实成为了全世界购物狂与时尚达人的天堂。
(上图:香榭丽舍大街)
再说回冥王星。它体积质量虽不大,却也有一定数量的卫星。其中一颗便是卡戎Charon。希腊神话中,从人间到冥界有一条名为Styx的河流,亡灵都需要渡过这条传说中的冥河才能到达地下世界。卡戎Charon就是这条冥河上摆渡的船夫。据说这项服务并不是免费的,所以希腊人有这样的一项葬俗,在死者的眼睑上或口中放上钱币,作为给卡戎的摆渡费。电影《特洛伊》&Troy&中也有这样的镜头。
(上图:《特洛伊》中希腊葬礼镜头)&&
(未完待续)
狂暴的深蓝——海王星Neptune
拖了许久,终于决定要继续开篇很久的太阳系九大行星系列。不能太监。因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涉及的纠葛太深恩怨太多,所以先讲海王星的故事。&
喜欢数学的朋友也许知道,海王星也被称作&笔尖上的行星&,因为它是第一颗通过数学计算(貌似是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测量出轨道而被观测到的行星。它以罗马神话中海神尼普顿命名,也许是因为它表面诡异莫测的深蓝。尼普顿的原型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他性格狂暴,常手持三叉戟,驾着马车出现。在天文学中,海王星的符号便是波塞冬的三叉戟。&
(上图:波塞冬)
希腊神话的奥林帕斯十二主神中,宙斯即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波塞冬与哈得斯(即罗马神话中的普路同)原是三兄弟。在共同推翻父辈的同志后,三兄弟决定通过抽签决定天空、海洋与冥府的统治权。结果人所共知,波塞冬成了海洋的主人,&大地的震撼者&,他挥动三叉戟就会引发海啸和地震。
与希腊神话中所有有权势的男性神祇一样,波塞冬热衷权力而且好色。前者表现在他与冥王哈得斯一样觊觎宙斯的宝座,与雅典娜争夺希腊第一名城的保护权;后者则表现在他混乱的婚恋史上。
为惩罚企图篡权的波塞冬,宙斯曾惩罚其为人间的一位国王修建城墙,这座城市的名字就叫特洛伊。
(上图:特洛伊遗址)
又据说,波塞冬与雅典娜(算是海神的侄女)曾经争夺为雅典命名的荣耀。为了争夺选票,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击打地面,变出了一匹战马(一说一眼泉水);而雅典娜则变出了一棵橄榄树,象征和平与商业繁荣。最后,人民做出了选择,城市也就以它守护者的名字命名。据说雅典娜变出的第一棵橄榄树就在雅典卫城之上,今日虽然已不见踪影,但雅典市郊仍处处可见油绿的橄榄树,和成熟后滚落一地的黑橄榄。&
(上图:雅典卫城)
波塞冬的滥情造则成了许多女子的不幸,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传说的蛇发女妖美杜莎。美杜莎曾是闻名遐迩的美人,垂涎她美色的波塞冬竟在雅典娜圣洁的神庙中玷污了她;盛怒的女神不能奈何自己的叔叔,便迁怒无辜的少女,将其变成蛇发的怪物,迫使其离群索居,最后成为被英雄斩杀的怪物。传说,任何直视她眼睛的人,都会变成石块。所以在这可怜的人儿死后,她的头颅又变成了英雄手中的武器。&
(上图:Caravaggio的Medusa)
在希腊的灭世神话中,由于对道德败坏、亵渎神明的人类极度失望,宙斯决定消灭所有人,再创造一批合乎其理想、遵从其意志的人类。于是他降下暴雨,兴起洪水,淹没大地,而他最得力的帮凶之一,便是波塞冬。这也许是希腊这个海洋民族,对大海强大力量的敬畏之情在神话中的体现。在这种不可预测的蛮横力量面前,也许人们唯一可以做的,便是虔诚祈祷。所以献给波塞冬的神庙在希腊并不少见,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南端苏尼恩海岬,便有一处波塞冬神庙的遗迹。与希腊有着不解之缘的英国诗人拜伦曾到此一游,并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看来不是中国游客才会做的事)。&
(上图:Cape Sounion的波塞冬神庙)
记得年上映的一部灾难片《海神号》,剧中沉没的邮轮便是以海神命名。出事的大型邮轮(参见《泰坦尼克号》)都是以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命名,难道这就是希腊神话的诅咒?&
可望不可即的爱——达芙妮Daphne
提到达芙妮这个名字,大家脑中一闪而过的可能是某女鞋品牌。
(上图:某女鞋品牌)&但希腊神话中,达芙妮是一位河神的女儿。她也许不是希腊神话中容貌最出众的女神,没有能与美神阿弗洛狄忒(即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相匹敌的容貌,却让光明之子,太阳神阿波罗一见倾心。&&关于这一点,据罗马作家奥维德在《变形记》()中解释,是因为小爱神厄洛斯(即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的恶作剧。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有名的神射手;而爱神厄洛斯最为人熟知的形象,就是手执弓箭、背负双翼的裸体小男孩。同为射手,难免有些互妒之心。说起来,还是阿波罗自己不厚道,当面奚落厄洛斯的恶劣箭术。被惹恼的小爱神决心报复,让自大的阿波罗尝尝受挫的滋味。&
爱神手上有两支箭,一支金箭和一支铅箭(一说银箭);被金箭射中的人会成为爱情的奴隶,被铅箭射中射中的人则正好相反。他把金箭射向阿波罗,让他陷入对河神女儿狂热的爱恋中;有把铅箭射向达芙妮,让她对阿波罗的狂热追求避之不及,惊慌逃窜。可是柔弱的她那里逃得过被爱情冲昏头脑的阿波罗呢?情急之中,达芙妮大声向父亲求救。就在阿波罗触到达芙妮娇嫩肌肤的一瞬间,她的身躯变成了树干,她的四肢变成了枝桠和树根,她可爱的手指变成了油绿的树叶。看着近在咫尺,却变成一棵月桂树的爱人,阿波罗不住叹息。最终,他环抱住月桂树,发誓道:&即使我得不到你,也不要与你分开。&他折下月桂的枝叶做成一顶桂冠,从此这顶桂冠变成了阿波罗的标志之一。&&
(上图:阿波罗与达芙妮题材的油画与大理石刻)&
因为阿波罗也是掌管音乐与诗歌的神祇,所以桂冠便成为了诗人最高荣誉的象征。我们现在所说的桂冠诗人,便是由此而来。&
(上图:文艺复兴时期的桂冠诗人彼得拉克)&
另外,英文中的&学士&一词,源于法文;后者又是拉丁文中(一种浆果)与(即月桂)的合成词,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古老传统,即获得博士头衔的人,在通过最后的考试后,会被授予一顶结有果实的月桂枝叶编织成的桂冠,以示荣誉。&&
尼俄柏:神欲使其毁灭,必先使其疯狂
尼俄柏(Niobe)是一种铁线莲(Clematis)的名字,也是希腊神话中一位悲剧的王后。
(上图:Clematis Niobe;有关此植物的信息,参见:)
尼俄柏(Niobe)是夫利基阿(Phrygia,在今土耳其一带)国王坦塔罗斯(Tantalus,宙斯与一位水仙之子)的女儿,她的两个兄弟佩罗普斯(Pelops)和布罗特阿斯(Broteas)也是希腊神话中有名的人物。坦塔罗斯(Tantalus)以及佩罗普斯(Pelops)两父子间另有一段曲折血腥的故事,留待后讲。
尼俄柏(Niobe)是个骄傲的女人。但她的确有着骄傲的资本。除了出身高贵,她还有着令人艳羡的婚姻。她与丈夫,底比斯(Thebes)国王安菲翁(Amphion,宙斯的私生子之一)共同孕育了十四个孩子:七个青春貌美的女儿和七个体魄强健的儿子。
但希腊神话告诉我们,凡人往往无法承受过多的幸福,挑战神明也必定没有好下场。尼俄柏就犯了这两条大忌。她公开呵斥为女神勒托(Leto,提坦巨神的女儿,宙斯的众多情人之一)献祭的底比斯妇女,嘲笑女神找不到生孩子的地方(因天后赫拉Hera的嫉妒,没有小岛肯收留她),只有在漂浮的提洛斯岛(Delos,据说与海床分离,所以不算小岛)生下可怜的一双儿女。
(上图:提洛斯岛Island of Delos)
问题是,勒托(Leto)的一双儿女,分别是太阳神阿波罗(Apollo)与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被凡人羞辱的神明决心报复,尼俄柏(Niobe)的七个儿子当着她的面被勒托(Leto)的双生子用弓箭射死。
(上图:Niobe by Jacques Louis David, 1772)
闻此噩耗,尼俄柏(Niobe)的丈夫拔剑自刎。因悲愤几乎失去理智的王后对着云端的勒托(Leto)讥讽,称自己虽遭不幸,依然有数量比她更多的女儿。本因七个青年无辜惨死起了一点怜悯之心的神明再次举起弓箭,剥夺了尼俄柏(Niobe)最后一点骄傲。
尼俄柏(Niobe)此刻才意识到她的幸福是多么脆弱,因此掀开衣角,徒劳地想给她最小的女儿一点庇护。
(上图:尼俄柏企图保护她最小的女儿,现存佛罗伦萨Uffici博物馆)
但最后,勒托(Leto)和她的双生子只给尼俄柏(Niobe)留下了十四具逐渐冰冷的尸体,血浸透了他们的衣袍。尼俄柏(Niobe)的心开始僵硬,血液在血管里凝结,整个人化成了与尸体同样冰冷的石块,被风送回了她的家乡,伫立在西皮勒斯(Mt. Sipylus)山上。
(上图:the Weeping Stone on Mt. Sipylus, Manisa, Turkey)
也许是因为花瓣的颜色像干涸的鲜血,所以当这种铁线莲新种被培育出来的时候,人们将它命名为尼俄柏,以慰王后的丧子之痛。但至今,尼俄柏(Niobe)化成的石像仍然在西皮勒斯山上,淌着悲伤的泪水。
Paper:也说书写媒介的演化(下)
圆柱形印章(Cylinder Seal)在古两河流域(苏美尔、亚述、巴比伦、古波斯文明)以及古地中海地区(古埃及、赫梯、麦坦尼)都有发现。最古老的圆柱印章约于公元前三千年在近东出现(古Susa以及Uruk遗址)。据说这些图案与楔形文字的起源有关,其内容包括神祇崇拜或狩猎场景等。
(上图:圆柱印章上的宗教场景)
有人认为苏美尔人在圆柱印章以及泥版文书上留下了文明起源(或毁灭)的线索。
现代天文学者Zecharia Sitchin(在其著作《第十二行星》)声称古两河文献中记载了一颗名为Nibiru的行星,它每3,600年就会接近地球一次,行星上的居民便是苏美尔传说中的神明(又一种地球文明外星起源说)。Sitchin的理论被很多天文学家斥为&伪科学&(但鉴于地球上会读古苏美尔或古巴比伦语的人极其有限,想反驳Sitchin也很难),是真是假,我姑且一提,各位随便一听也就罢了(也有很多2012末日论的信徒们认定Nibiru就是Planet X,传说中将终结地球文明的小行星,但Sitchin并没有将两者等同)。
Nibiru在巴比伦创世神话En&ma Eli?中有记载,原意为&交叉点&,在神话中为行星轨迹的最高点。Nibiru的概念也与巴比伦神话中的主神Marduk紧密相关:& Nibiru is Marduk's star which the gods in heaven caused to be visible Nibiru, which is said to have occupied the passageways of heaven and earth, because everyone above and below asks Nibiru if they cannot find the passage. Nibiru is Marduk's star which the gods in heaven caused to be visible.&
(上图:太阳系十二行星?)
有关Nibiru以及Sitchin的Youtube链接:
古希腊人常使用陶片书写(因为几近零成本,而且随处可得),传说由雅典民主之父、改革家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希腊文Κλεισθ?νη?)发明的陶片放逐法(ostracism,希腊文?ξω-οστρακισμ?? & exo (out)-ostrakismos),便是由此得名(投票者将被放逐者的名字刻在碎陶片上)。雅典公民(非奴隶出身,父母均为雅典人的成年男性)每年表决,是否进行政治放逐,得票超过6000者将会被放逐外邦十年,除非国家特召,否则不准私自返回。但被放逐者(一般出身贵族阶层)财产不会被没收,也可以保留相应的社会地位。现代英语中的ostracize意即&放逐&,但意思已经起了变化,多指社会关系中对个人或团体的漠视或排斥。
(上图:从上至下分别是Pericles, Cimon, Aristides,认出来了吗?)
罗马人则一向善于借鉴,书写工具也就更加多元化与不拘形式。
庞贝壁画中有为数不少的人物画像,人物手中都有表明书写能力的蜡板及(金属)笔。
(上图: the thinking woman from Pompeii)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在课桌或教室墙壁上上涂鸦的习惯(国人&到此一游&的作风实在太过彪悍)?童心不泯的罗马人也把建筑当做写字板,涂鸦(graffiti,希腊文γρ?φειν, meaning &to write&)的传统源远流长,在那座不幸被火山封存的古城庞贝中,学者在民居、妓院以及酒馆墙上或门上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涂鸦。有的简短,有的成段;有的见证友情、有的有关爱情;有人生箴言,也有嫖客胡言。节选如下,供大家一乐(括号内为涂鸦发现地点):
嫖客留言:(Bar/Brothel of Innulus and Papilio); 3932: Weep, you girls.& My penis has given you up.& Now it penetrates men&s behinds.& Goodbye, wondrous femininity!
到此一游:(exterior of the House of Menander); 8304: Satura was here on September 3rd
流水账:&(gladiator barracks); 8792: On April 19th, I made bread
失恋独白:(vico degli Scienziati); 3042: Cruel Lalagus, why do you not love me?
晒幸福晒女友:(atrium of the House of Pinarius); 6842: If anyone does not believe in Venus, they should gaze at my girl friend
(资料来源:)
(上图:Graffiti found at Pompeii, which shows people are just the same wherever and whenever they live)
在希腊-罗马时代,莎草纸也被广泛使用。有许多希腊罗马文献因为极端环境或意外被保存下来,为学者,这样的文献有死海经卷(Dead Sea Scrolls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ad_Sea_Scrolls)、Greek Magical Papyri、Hercullanem Papyri (意大利小镇Hercullaneum与庞贝同样在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爆发中被摧毁掩埋,1800余卷莎草文献也因此被封存,直到18世纪重见天日)
(上图:Villa of the Papyri, Herculaneum, Italy)
纸张虽然轻便,但不易保存;保存至今的古代文字资料很多来自大理石或金属铭文。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喷发,虽然为后世封存了一个世界,但对于很多Pompeii或Herculaneum的居民来说,那就是末日。看那些倒出来的人体石膏模型,毕竟跟看琥珀里的昆虫,感觉不一样。
书写在泥版、莎草纸以及羊皮纸上的文献可以被统称为&手稿&,英文为manuscript,来自中世纪拉丁语manuscriptum,意即&handwritten&。在古拉丁语中,manus即&手&的意思,也可以指代罗马时期一家之长Pater Familias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控制权力,个人认为可以跟中文中&掌控&一词对译。现代人的阅读、书写方式越来越&非自然&,个人感觉荧光屏会让人进入&浅阅读&状态,我们能在短时间浏览大量信息,却很少有东西能在我们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还是喜欢指尖摩挲纸面的真实感,以及淡淡的墨香。(我也相信,凭字可以读人)
Harvard's Latin Salutatory Address 2007
跟小站内容毫无关系,但是希望大家领略一下拉丁语演讲的风采,能上Youtube的同学们有福了!
Paper:也说书写媒介的演化(中)
古代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意即两河之间,古代被称为&肥沃的新月地带&fertile crescent)最主要的书写媒介为粘土板,书写工具为芦苇;芦苇在泥板上留下的印记是楔形的,此种文字因此得名&楔形文字&(cuneiform,拉丁文cuneus,意思为wedge)。传说中最早的苏美尔楔形文字被后世文明吸收,形成多种变体,其中的阿卡德楔形文字(Akkadian Cuneiform)甚至成为国际外交语言,埃及阿玛那出土的Amarna Letters(埃及的太阳王Akhnaten时期与迦南Cannan的外交文书)便是以此书写。
(图左:古美索不达米亚;图右:阿玛那文书Amarna Letters)
(Akhnaten估计是史载最早的宗教改革者,有学者认为他是最早的一神论者,比犹太人早了好几个世纪。)
(图左:Akhenaten标准像;图右:Akhenaten以及其他皇室成员崇拜太阳神Aten)
以楔形文字保留下来的还有人类现存最古老的史诗、也是最早的大洪水故事(The Epic of Gilgamesh),最老的创世神话之一(Enuma Elish,圣经的&创世纪&从中借鉴了不少素材),最早的情诗(Man of My Heart),最早的祷词等。
(图左:Enuma Elish;图右:Epic of Gilgamesh,或许是最早探求死亡与不朽的文学作品)
(看似最脆弱不易保存的粘土板居然可以保存至今,电脑虽然强大,却缺乏一种可以永恒的特质。就像罗马帝国可以绵延千年之久(名义上),但随着历史的延伸,近代强权的更迭越来越频繁,从西葡到荷兰到英国、苏联与美国,而我们今日很难想象美国的霸主地位能够再持续两个世纪。)
而最为人熟知的楔形文字遗存,当属汉莫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pi)石碑了。当代人熟悉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便是出自此法典;虽然不免粗暴血腥,却也算是一种原始的公平(当然对于下等人跟女性来讲,所谓justice是不存在的)。法典同样以Akkadian Cuneiform书写于石碑上,现存卢浮宫,与蒙娜丽莎、胜利女神像等同为卢浮宫朝圣者的must-see object。汉莫拉比法典得以保存下来的原因以及被发现的经过,也极度传奇,不过跟词源没什么关系,就不详述了。
(下图左:汉莫拉比法典;下图右:汉莫拉比与太阳神Shamash(坐者))
巴格达之星
Paper: 也说书写媒介的演化(上)
前言:写paper写得头昏脑胀,拆解一下Paper的缘由。
Paper在现代英语中有文件、论文、纸张等意思。Paper一词源于古埃及人造纸的原料莎草(希腊文π?πυρο?)。目前尚存的古埃及文献很多都以莎草纸为载体,较著名的一类文献便是电影《木乃伊》里面提到的&死者之书&(Book of the Dead)。
(左图:著名的Papyrus of Ani,原装正版的死者之书;右图:《木乃伊》里的死者之书,对导演编剧藐视历史的行径感到很无奈)
莎草与蓝色睡莲,尼罗河两岸两种最常见的水生植物,在古埃及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含义;自古王国时期开始,莎草便被视为为下埃及(北部埃及,也就是尼罗河三角洲)的象征,而蓝色睡莲为上埃及(南部埃及,尼罗河上游)的象征。莎草与睡莲作为艺术元素,也常出现在古埃及的工艺品或建筑中。
&(上图:底比斯Thebes出土的方解石制作的饮器)
对西方建筑学有研究的同学应该了解Ionic Order(爱奥尼亚柱式), Doric(多利克柱式), Corinthian(科林斯柱式)三种建筑形式(帕特农神庙采用的是简约的Doric Order,罗马人最热爱的是繁复华丽的Corinthian Order)。
(上图:三种古典柱式)
而古埃及人则以莎草为灵感创造出了在古代世界独一无二的柱式。(关于蓝色睡莲的文化象征,以后有另文详述)
当然,埃及人也会物尽其用,在碎陶片上练习书写或绘画。内容就比较天马行空了~
Titanic的前世今生
《泰坦尼克号》第一次上映的时候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一误数十年&&如今3D版强势回归,希望能去电影院重温一下经典~顺便说说泰坦尼克背后的故事吧。
那个时候大英帝国还是Lord of the sea,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技使人类的自信急速膨胀,人们有些盲目地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自然已经被人类征服。在此背景下,白星公司耗巨资造出了世界上最大也是最豪华的海上移动城堡,也许是因为她无可比拟的体积,白星公司将其命名为Titanic。
Titan即希腊神话中的提坦巨人们。希腊神话中的神明也如人间的统治者一样面临被后代篡权的威胁;大家熟悉的主神宙斯统领的神家族,奥林匹亚诸神,已经是第三代神祇。而提坦巨神们,便是被奥林匹亚诸神驱逐的第二代神明。提坦巨神的领袖为宙斯之父Kronos/Cronos(希腊文Κρ?νο?),英文中的Chronology(年表,年代学)、chronobiology(生物钟学)、便是源自此处。有句话说,时间是一切的吞噬者,而希腊神话中,Kronos因听信预言,相信自己的其中一个子女会推翻自己统治,便将刚生出来的孩子都吞进肚子,宙斯因母亲帮助逃过这一劫,长大后果然将预言变成了现实。
(图左:Kronos吞噬子女;图右:提坦巨人Atlas撑起天空)
大家熟悉的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希腊文Προμηθε??)也是提坦巨人的后代,Pro-metheus是&forethinker&的意思。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名为Epi-metheus(希腊文?πιμηθε??),意为&afterthinker&或者&hindsight&。他和潘多拉的故事(Pandora&s Box,其实应该是Pandora&s Jar)留待后讲~Pan-dora(希腊文Πανδ?ρα)其实是很美的名字,意为&诸神的礼物&。
(被缚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
化学元素钛(英文Titanium)也是以提坦巨人命名。
(上图:钛)前两年有部电影,&Clash of the Titans&,中文译名为《诸神之战》,虽然主角都是我很欣赏的演员,但不得不说剧情什么的烂到一定程度。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词源趣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