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愿深广、广场舞我佛慈悲背面无尽

慈悲的密意——如孝法师对准提密意的诠释
有幸得到了准提法传承如孝法师的亲传
慈悲的密意——如孝法师对准提密意的诠释
&&&&&&&&&&&&&&&&&&&&&&&&&&&&&&&&&&&&&&&
作者:上如下孝法师
大悲海藏之基因
遍布一切有情心
即此清净准提门
心性本体我顶礼
人类对生命的感受,因人而异,就整个人类来讲,无论各种思想,各种宗教,各种阶级,各种意识形态的各种群体,都不能拒绝大悲而流露出的真诚与关爱.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狗、猫、羊等众生,也都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爱意,这提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无论任何形式的生命,生命的本质即是大慈悲。如此看来,这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常不离众生心头而显现,众生若不护持大悲心,即会失去感受生命,享受生命的能力,那么他的生命和生活必然是虚假、黑暗、痛苦的,这即是无尽的轮回!虽然了解佛教的人不多,但时时刻刻所有的人都在与佛陀的法身(自已的心)对席而谈。然而这只是理论层面的一种粗浅的认知,想回归庄严的生命故乡——佛陀的世界,大悲即是唯一的船票,
大悲是一种力量,能出生一切良知、万善、觉性、福报、事业、国土、转化烦恼、忘记执着、觉醒人、我、众生、寿者之虚妄,因此大悲是体会生命真相的利器,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源头;诸佛圆满大悲所流露出来的誓愿身准提菩萨——即是一切有情自心圣洁与福报的显现。心的本体自性即是清净,清净与大悲无二,这就是准提法门能带给我们的加持与悉地。所以准提咒印之道即是修习自性清净的唯一法门,而一切本尊别法都需在清净的自性反射下才能影现,准提是一切密法之根,显密圆门,佛法本怀;具足方便,圆满大悲,显现菩提。
准提菩萨与汉地众生的因缘不可思议,深广无尽。
为何汉地众生与准提菩萨缘深不可测呢?因为汉地以儒为标的文化,传承五千年相续不断,而儒的中心即是三纲五常的人本位理想与实践,既不同于印度的以无量天神的理想为国家理想的王国,亦不同于欧美的以上帝造人的上帝思想为本位,或者非洲边地恶业有情聚集之地,而只有请观音中其它五道去度化他们,而准提菩萨就安住在我们汉地,在中国历史上,各个阶层上都有许多修持准提法门而获得成就,因此我们汉地是准提菩萨誓愿所教化的国度。
因此,想要感受真实生命的存在,在大的层面即是良知,在具体的方面(学佛人的层面)是缘一切有情的大悲,是自利、利他的根本,在已悟处的道人层面是回小向大,纠偏向圆的下手处,因此准提法门之境界无有止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因为自性境界无有止境,一即一切,一切即准提大悲。
即此显中有密,密中有显,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有则双存,无则并遣,佛法以一心统万殊,众生万心体即清净准提一心,若以清净心,至诚而发菩提心,即禅、律、净、密一切行门圆融互涉,现证菩提有余,若以了义不了义而于佛法中见门户竟立,师承高下,人我是非,倒不如去追求“挂印辞去一身累,采菊东篱见南山”的一人无佛天下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佛说阿弥陀经
<font style=color:#
妙音新闻网
&六道果报&
9.0级大地震发生前&#32;地藏菩萨像突然流泪(图) - 妙音新闻网( 妙音网 佛f说s阿a弥m陀t经j )9.0级大地震发生前&#32;地藏菩萨像突然流泪(图)
日期: 18:22:53
&&点击数:
作者:于发文&&&日,水火的炼狱日,如山的海啸扑向城市日,大地震将日本东海岸城市变成水与火的炼狱日,举世震惊的的9.0级大地震于日本东海岸发生,大地震引发了惊天大海啸,十几层楼高的巨浪冲向陆地,席卷一切,大地震引发电线短路导致的火灾,造成日本东海岸几座城市瞬间陷入水与火的炼狱,强烈的地震波传遍全球,日本几座大型核电站发生最高级别的核辐射泄露,酿成史上仅次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特大核灾难,最终,本次9.0级大地震导致死亡总人数超过2万人。然而小编近日在网上浏览时,忽然发现就在日本9.0级大地震发生前9天,日,远在之外的中国大陆一座寺庙的地藏菩萨像,突然发生了流泪不止的神异现象,被当时正在拜佛的佛教居士(网名:真爱坐标的心家)拍摄下来,并于第二天(日)发布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以下是原文原图:昨天---日中午时分,我和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一家子都不信佛)去河南商丘市西郊的清凉寺拜佛,来到地藏菩萨殿,我先是为父母的健康长寿祈祷,然后再为儿子祈福。接下来,我在心中为国家和百姓祈福,而我这位姓万的朋友就在旁边关注,忽然她惊讶地说,你看,地藏菩萨忽然流泪了。我初时不信,可是抬头一看,心中却是无比讶异。菩萨果然流泪了。我的心中忽然很悲痛,心中感悟:佛是否因为无法满足我这个祈福的要求所以才流下了痛惜的泪水?下面是我拍摄的三幅照片为证(绝非恶搞,以我的良心发誓!)日,地藏菩萨像突然流泪日,地藏菩萨泪眼娑婆地藏菩萨像突然流泪,与紧接着发生的9级大地震灾难,两件事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联,小编不敢肯定。但是,誓愿深广、慈悲无尽的地藏菩萨,在人类大灾难来临之前,突然示现流泪,很难说不是佛菩萨给人类的警示。或因人类定业难转,导致共业所感的大灾难令这位悲心无尽、法力无边的古佛也感到痛心不已,因此以这样的方式告诫我们不要忘记世间因果业力的定律。尽管以上是小编的猜测,但是我们从佛教经典中,似乎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经典载,释迦牟尼佛涅槃前夕,嘱托地藏菩萨在佛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继续度脱众生的任务。就是说,现在的时代,我们地球众生的依祜就是地藏菩萨,当时,地藏菩萨向佛陀庄重承诺,必将继续教化娑婆众生,不使他们堕入地狱,帮助他们解脱生死。每每读到这一段经文,小编都是眼含热泪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旷劫古佛,以菩萨形象示现在娑婆世界,以无尽的悲心悯念众生,但我们造业深广,所造恶业尽虚空不能容受,佛菩萨神通不敌业力,我们最终依旧感召如此巨大的灾难不可避免的降临世间,菩萨因此痛惜悯念,泪洒娑婆!尽管大地震过去了多年之后,小编才忽然发现两件事在时间节点上有如此难以置信的关联,但是不管怎样,还望各位读到此文的网友,你可以说是小编在这里胡乱联想,但请您不要忽视地藏菩萨的垂泪,那是慈悲的示现,更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心啊。由此,在农历七月三十日(日)地藏菩萨诞辰日来临之际,请跟着小编以虔敬、至诚的心,称念菩萨名号,祈愿我佛慈悲,护佑佛教,护佑中华,护佑大地众生:南无大慈大悲大愿大力地藏王菩萨南无大慈大悲大愿大力地藏王菩萨南无大慈大悲大愿大力地藏王菩萨-----------------------------------------------------------------------------------------妙音网手机浏览器WAP访问地址:另外,妙音网APP客户端二维码抄描安装,你就可以直接在手机应用中登录妙音网!不用麻烦的在手机中输网址或进行搜索,就可以一键直接妙音网,得到网站提供所有的修学佛法的资料。1: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安装(目前只支持安卓版手机),完成后显示西方三圣图应用!2:或安卓手机下载:&进行安装----------------------------------------------------------------------------------------------------------------------------------------------------------------------------------
≡新闻网-最新发布≡
≡新闻网-强力推荐≡
≡新闻网-图片展播≡
≡新闻网-热点追踪≡
手机wifi观看和下载≡妙音佛播最新发布视频≡
手机二维扫描登妙音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扫描加妙音网404! 出错啦!
哟!? &&此页面不存在呢 &&:(当前位置: >
《无量寿如来会——如实知自心》第四十六集:无尽大悲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79
无量寿如来会&#8212;&#8212;如实知自心
慈法法师 讲授
岁次乙未(2015)夏安居于鸡足山华首放光寺
第四十六集、无尽大悲
《无量寿如来会》我们继续学习,还来读诵经典作为开始。
【复次阿难。彼极乐界.无诸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妙高山等。阿难白佛言。世尊。其四天王天.三十三天.既无诸山.依何而住。佛告阿难。于汝意云何。妙高已上.有夜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及色界诸天等.依何而住。阿难白佛言。世尊。不可思议业力所致。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答言。不也。佛告阿难。诸佛及众生善根业力.汝可知耶。答言。不也。世尊。我今于此法中.实无所惑。为破未来疑网.故发斯问。
佛告阿难。彼极乐界.其地无海.而有诸河。河之狭者.满十由旬。水之浅者.十二由旬。如是诸河深广之量.或二十三十.乃至百数。或有极深广者.至千由旬。其水清冷.具八功德。浚流恒激.出微妙音.譬若诸天百千伎乐。安乐世界.其声普闻。有诸名华.沿流而下。和风微动.出种种香。居两岸边.多栴檀树。修条密叶.交覆于河。结实开华.芳辉可玩。群生游乐.随意往来。或有涉河.濯流嬉戏。感诸天水.善顺物宜。深浅寒温.曲从人好。阿难。大河之下.地布金沙。有诸天香.世无能喻。随风散馥.杂水流芬。天曼陀罗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弥覆其上。复次阿难。彼国人众.或时游览.同萃河滨。有不愿闻激流之响.虽获天耳.终竟不闻。或有愿闻.即时领悟百千万种喜爱之声。所谓佛法僧声.止息之声.无性声.波罗蜜声.十力四无所畏声.神通声.无作声.无生无灭声.寂静声.边寂静声.极寂静声.大慈大悲声.无生法忍声.灌顶受位声。得闻如是种种声已.获得广大爱乐欢悦.而与观察相应.厌离相应.灭坏相应.寂静相应.边寂静相应.极寂静相应.义味相应.佛法僧相应.力无畏相应.神通相应.止息相应.菩提相应.声闻相应.涅槃相应。】
1、三种慈悲顺性究竟,普印现业当下大用
都讲:祈请师父开示从大悲心角度怎么契入法性?
师:在学佛的整个经历中,许多人感到与观世音菩萨有特定的殊胜缘。观世音菩萨代表了十方诸佛或者一切菩萨、一切贤圣、一切有情的悲心的完整状态,就是慈悲心状态。没有有情会对慈悲心生反感,所以我们一般说与观世音菩萨因缘殊胜;想想观世音菩萨随机感应靡不周,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之广大悲愿,我们都会生起感动!若人于此感动处实践、认知与接受慈悲心的展示,就能体会不可思议的清净、安乐,这种生命的实质内涵。
在我们学习的显教教法机制中,以大行普贤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为标志,在中国有这四座山。说普陀山琉璃界观世音菩萨&#8212;&#8212;为什么说琉璃界?因为大悲心是从法性智海中流出,法性智海才能展示无尽悲心。悲心之周遍事实是对一切众生展示。不是说你对我有亲情或者对我好、尊重我、赞叹我,我对你有慈悲;对我不好、反感之类,我就会有恶心&#8212;&#8212;不是这样。他是对一切有情在一切时处以悲心来面对一切现缘,我们称为大悲观世音菩萨!
很多人读过大悲咒,名字很长&#8212;&#8212;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这一类悲心顺性生起,又称无尽悲心。在康僧铠的无量寿经译本中说:阿弥陀佛以无尽悲心矜哀三界,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1]&#8212;&#8212;无尽悲心就是顺性的悲心。
我们平时会表现出一些慈悲,我们人类表现的悲心基本上是对弱者。看到特别弱、特别无奈的生命,我们会生起人情的悲心、悲愍心智;看到一个弱的动物,或者人在某些特别弱的状态、疾病、妥协、无奈中,会生起慈悲心。这一类称为人情悲心。因为他比你弱,你感觉到他柔弱地方了,你这个强大或者自以为的强大就会舒展开来&#8212;&#8212;在对方这个柔弱空间中,你这个力量会舒展开,给对方一种力量,表示同情等等。而一遇到强者,嗔心就起来:你敢比我强?那还得了!嫉妒、仇恨、不许、破坏都来了。像两个刚强东西碰到一起,大家都争夺这样一个空间,开始相互产生伤害,变成嗔心、慢心、互不谦让。所以我们人情的慈悲是根据对象强弱而表达,是在弱者面前表达的一种悲心。
观世音菩萨或者说顺性悲心不然。他在一切时处不为自求故,顺法性故,平等面对一切众生故,依大愿而促使悲心,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许多人读过《妙法莲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其中有清晰宣化。观世音菩萨在因地发种种誓愿,欲给一切苦恼者、迷失者或者被恶缘灾难等逼迫者以安慰,给黑暗者以光明,给无路者以导向,给饥饿者以饮食&#8230;&#8230;种种因缘、种种需要,皆以其需求示现悲心,令其得度,得度即是成就菩提道业。
像现在很多人也去度人,一度就度到世俗中去,被世俗度了!大家就开始用世俗的爱憎相续你度我、我度你,度来度去大家都度到生死河,成了生死流里一种轮回的度。那不叫度,是相互人情迎合。观世音菩萨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8212;&#8212;得度是他的究竟作为;以什么身现什么身,是迎合大家的当下需求状态。他的无尽悲心是平等引发,面对一切。
我们人类,乃至声闻法中、有禅定者、伏烦恼者,也有相似悲心,但不周遍。我们凡夫的悲心是因为对方极弱,因为自己的强行、力量、有延续空间,感到同情对方。像有人放生或者同情这个帮助那个,基本上是顺其强缘来作为。一旦处于弱势,则生嗔心,原来所放对象或者帮助对象,马上变成仇恨对象了。那是人情或者爱憎下产生的慈悲,是对待法中产生的慈悲。
声闻菩萨之悲心,是不究竟圆满的悲心;可能各行方便,而不是直接以究竟教法利益给予的悲心;他有间接成众生之欲,权巧接引,令其度脱,但不是纯粹的悲心。诸佛如来是以纯粹悲心,即是无尽悲心直接予众生究竟利益。像我们学到的阿弥陀佛教法,无论是九界众生中任何一类众生,现行业分中直下可以回归法性智海中来,这是无尽悲心。没有任何择取,究竟给予,揭示一切法本不可得之事实,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路是脚下路,顺现缘而觉悟无上菩提。这是无尽究竟悲心!观音菩萨的悲心我们都能读到,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8212;&#8212;他在究竟悲心中,有先顺众生业分而接引众生的方便。人情的慈悲是你给我一个弱的空间,我同情你;你与我顶着,我起嗔心。这是爱憎对立人情世故的悲心。
我们现在运用哪个慈悲?可以依法审思!尤其是我们现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学无量寿经,参与如来会,在时时事事能不能实践无尽悲心?就是令一切众生或者自身他人于一切业相中直下解脱?直下认取三无差别?直下回归阿弥陀佛圆满报德?直下运用无一法可得的应化方便,得以无碍的事业相?若运用于此,你是无尽悲心之守护者,如佛陀无异。这是周遍运用,无遮无盖,不需要附加任何一个方便,直下指引出来&#8212;&#8212;一切众生现行作为皆不可得,一切现行作为法性本自具足,一切现行本具清净,令一切众生直下往生极乐国土,即是性德国土,令我们得究竟解脱。
观音菩萨之悲心我们也可以用:顺应众生业分需求,给予业分之同事、爱语、布施,予以法则,接引往生或者成就道业&#8212;&#8212;成就道业一定是其作为。我们可以实践。
人世间的慈悲,我们一撞击就会引发。现在有种情况,不是没有慈悲,是怕被讹。以前有个报道说一个老人自己摔倒,有年轻人去扶他,这个老人抓住年轻人要赔钱,说你把我撞坏了!这个人没办法,只好给他看病。但这个老人后面死了,法院就判这个年轻人若干年。法官说:你没碰他,你怎么会扶他?因为人性的悲心,看到老年人摔倒有怜悯心,这很正常。但法官这种判法也被社会认取了。所以现在社会上就不太敢扶老人。为什么?你不撞他,你怎么扶他?肯定是你撞他了!这似乎让人没办法辩解。这个理论一推导,人情慈悲在这个地方也会终结。所以很多人见人摔倒不敢碰了。实际上我们人情中的慈悲心还会有,看到弱者、饥饿者、痛苦者、挣扎者、疾病者,似乎一时的慈悲心还会生起。
2、果地教法无尽悲心,增上权巧摄四正勤
依阿弥陀佛究竟悲愿,是直下接引十方九界众生。我们听到释迦文佛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8212;&#8212;&#8220;皆有如来智慧德相&#8221;是对一切众生最慈悲的教诲、宣化与印契,唤醒我们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皈依如来智慧德相,启用如来智慧德相,使人得生命无亏无欠的殊胜缘起,认知殊胜的本心。我们在生命相续中就不再委屈、痛苦、挣扎或者相互伤害。因为有如来心、佛心,有圆满清净之心智。再想去伤害,他没有支撑;再去诋毁、相互挤压,没有意义、毫无价值了。因为愚痴事是愚痴所支持;我们随着本净、本具、无一法可得之心智来认知,所有作为是无尽悲心相续着。这里有无尽的智慧、慈悲与方便,顺着佛的果地教在我们生命中真正舒展与运用出来。
我们经常看到伤害的事,或者给人小鞋穿、背后表达不好东西。为何不能相互辅佐、劝导、爱护?为何喜欢制造障碍、说伤害的话?还是世俗爱憎心,没有依菩萨慈悲心令其得度;更没有依无尽悲心,直指法无可得、无一法可得,于法中无碍;没有直指性具功德,安住寂静;没有直指本来清净法界心的圆满功德与内涵,而运用自己的仇恨、分别、执著。
若用分别、执著、仇恨,的确很苦恼;怨恨别人、计较别人、不断重复别人过失等等,实是自我减损。赞叹于人、辅佐于人、给人以真诚的利益,令人抉择,则是慈悲心,是增上善缘的表达。这个问题以前在三种悲心中反复提到。今天再提及,我们要有清晰对比:人情的对待的慈悲是有对象的,对弱者所表达;菩萨是有顺应众生需求,展示令其得以度脱的教法接引过程的权巧,他会表现这样的慈悲;诸佛如来普度众生本怀的悲心,直指一切众生现行本自清净、本自圆满、本不可得之事实大用,即是无尽悲心,纯正彻底。
从这三个角度来了解悲心的作用,你可以选择一种悲心。人情的悲心我们大概不需要选择。像那种说你没撞到他怎么会扶他,可能让很多人的人情悲心也会受到阻止或扼杀。这是减劫中一种现象,导致大家对慈悲、甚至对人情慈悲或善良的漠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人家还住在一个大院里,大家会主动地悄悄地把生活空间打扫干净。到九十年代,有人发心把公共楼梯扫一扫,楼上楼下都说他是神经病,说我的地方你为什么扫?神经病!九十年代已经与以前差异巨大。要是现在这样做,不光是神经病,可能还被怀疑是贼人,或者有更多意识附加上来。时代变化造成我们心理的一些特质。
我们作为学佛人,慈悲心要知道。感恩心、慈悲心、原谅他人的心,是极为善良、增上、调柔的心智,是性德自然彰显。我们的疑虑、仇恨、伤害于人、令人堕落或者坏人善缘,是丑陋的的令心不堪忍的违背性德的作为,是愚痴业所造成。
作为学佛者,我们至少如四正勤中所说: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已生恶令断除,未生恶不令生起。这是有力的理由,是我们做人或者作为学佛者最普通的健康心理。一旦这个健康心理毁坏,这个人则是多难、多灾、多烦恼、多敌人;生活在任何一个环境中,不会有舒展与健康的东西。四正勤是佛陀给予我们作为普通学佛人的基本的人性的善良或慈悲心,是对自身之慈悲与方便。我们作为学佛者,可以在四正勤中观察。这是最简单方法,可以判定我们行为应作不应作&#8212;&#8212;恶者制止,忏悔;善者定作,培养。这样我们能简单地抉择一个事情:若有益,若没益&#8212;&#8212;没益不作为,有益可以作为。你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择取方便。
这样在寺院道场里共同居住,或者在学佛团体中,相互有增益与爱护,有真诚与尊重的交往机会;不是相互伤害,不像冤家或怨憎会那样聚在一起,那是把世俗中相互逆害的东西又带到寺庙来了。于此应该有正面调整。在社会中我们没有准确方法调整或者认识应作不应作;接触佛教了,我们能清晰了解一切恶莫作、一切善奉行之大原则。大原则掌握,你的心就舒展。遇到善了,可以行持;遇到无益于人、无益自身之事,尽量忏悔、调整、转化。由此我们在寺院中与任何一个人交往,都会大方、平和、如实。这是对自己的悲悯,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我们上面所谈慈悲,一是究竟慈悲,顺性而展示慈悲,即是无尽悲心;二是菩萨所行方便权巧悲心;三是人情世故对待悲心。这三个悲心我们都可以认知与实践。无尽悲心即是顺性悲心,是我们学习果地觉为因地心之殊胜教法,直指一切现行本来清净、本自具足乃至无一法可得的通达、安乐、具足的现行回归,也是展示一切九界众生与佛法性无二的究竟揭示。所谓无尽悲心之揭示,使我们直下承担无上正等正觉之功德。直下承担不是莽汉,也不像禅宗中开悟之类说法;这是直指法性作用,法性作用即是三无差别之法性事实。承担于此是皈依佛的事实,我们就作为一个佛子,是入如来种性这样直下种性的给予、印契或唤醒。作为念佛人,这是我们应该作为。
3、本愿威神见所加及,众善成就知心如题
我们上节课把三种忍作了提示。下面接着看。
【此皆无量寿佛本愿威神见所加及。】
菩萨见到、闻到、触到菩提树风吹与果香等功德,皆来自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本愿威神所加。所加及而产生事实,就是我们闻说法性平等,有法性平等的回归。亦是仰仗阿弥陀佛圆满报德无尽威神所加,我们才能承接九界众生或者十方法界一切有情与佛无二无别这种法性功德事实的回归,或者说究竟回归。没有佛陀修德威神加被,或者以其究竟的法身功德的加被,我们见闻不及。能闻能知,我们可以践行于此。所以说&#8220;威神加被&#8221;。
【往修静虑.无比喻故.无缺减故.善修习故.善摄受故.善成就故。】
我们在佛本愿威神加被下,会产生&#8220;往修静虑,无比喻故&#8221;。很多人想一坐就得到禅定&#8212;&#8212;若不以无心功夫或者本具清净缘起来禅修,你静虑不成。他第一个说静虑修持,就是禅定修持。&#8220;无比喻故&#8221;,没办法作比喻,他是心净深住的寂灭的修持回归。&#8220;无缺减故&#8221;,非是断灭,本性具足。本愿威神皆是印契众生,令众生心智性具展示。&#8220;善修习故&#8221;,无论是上面所讲无尽悲心之善,还是行菩萨权巧之善,或是人情悲心,都是善;这种善能使法性在善修习功德中展示出来。&#8220;善摄受故&#8221;,教知提携,感应道交。&#8220;善成就故&#8221;,我们世间任何一个悲心,直到究竟悲心,皆可以善缘展示。
为什么说悲心、究竟悲心是善?在佛教里的世尊,乃至七佛出世,皆说一个最略简戒法,就是&#8220;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8221;。一切世尊出世,皆示其略教,就是戒德之略教。其后广说,如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戒等等,是把它细分而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8212;&#8212;这个善,从世间点滴作为回归法性,乃至菩萨、声闻、缘觉、诸佛如来,回归法性,皆为善法。这样我们容易审思于善。
无量寿如来会这上半卷文字学习,我们对阿弥陀佛从发愿到因地作为、菩提树等等有个认识。在大宝积经中,无量寿如来会这一品是摘出来的。不像康僧铠的单行译本,大宝积经中是很多经典聚到一起,这是一品所现。我们今年学习,重在题目提示。因为现在人比较忙,比较辛苦,这样提示大家容易体会如来会即自心、自心即是如来会,自心就圆满、自心无量光、自心无量寿,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在一切现行中,都可以作如来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功德故而入如来会,借这个名字以明自心。
一切教法没有离开众生心分,离开心别无教法。无量寿如来会,就是如实知自心的一个方便。这一夏天学习,我们着重以经名明自心,以自心令其相续,自心即是无量光寿&#8212;&#8212;这是究竟心,这是圆满心,这是不委屈心,是诸佛亲证的法性心,我们来认识自心。无量寿如来会,我们在此学习过程中,经常以经题来唤醒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自心无量光寿一时展现,这样一个南无阿弥陀佛的实践与修持。
4、知业所致离幻即真,德水芳华萃游河滨
我们来看下半卷的文字。
【复次阿难。彼极乐界.无诸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妙高山等。】
地平无山。这是与我们世界对比而言。我们这个世界一个小世界有黑山、铁围山、咸水海、妙高山或者说须弥山等等[2]。所谓小世界,是依业报的事实,这个共业人群形成一个小世界。小世界中又分四洲,有南瞻部洲、北俱芦洲、西牛贺州、东胜神州等名称,我们在南瞻部洲。这样建立一个小世界,日月轮围绕着。我们现在看到是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围着地球转来转去。现在人以太阳为中心坐标,也可以说地球绕着转,实际是大家相互围着转的一个空间。人类意识中可思地认为这是个世界。
【阿难白佛言。其四天王天.三十三天.既无诸山.依何而住。】
阿难代表众生心分来请教世尊。我们知道四大天王住于须弥山半山腰,忉利天或者说三十三天住在山顶。你说没有妙高山,那么四天王天与三十三天怎么安立?他会有这个疑问。四天王天的四大天王我们经常看到,在寺院天王殿中一般有四个塑像,拿着琵琶或者拿着剑等等[3]。四天王在须弥山半山腰住,若无诸山,他们依何而住?
【佛告阿难。于汝意云何。妙高已上.有夜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及色界诸天等.依何而住。】
世尊给他举例子。因为说极乐世界无诸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妙高山等,阿难就问三十三天等如何住?世尊就说我们这个世界,妙高山之上,就是三十三天之上,还有夜摩天到他化自在天,乃至色界诸天,依何而住?
【阿难白佛言。世尊。不可思议业力所致。】
我们普通人在这世间有个最麻烦东西,就是分段生死。从母胎出生到死掉,我们在人寿百岁中,所接触或作为,在无尽浩瀚世间中极为狭小。前面说到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他们一日是我们人类百年。人类对他来说像蠓虫一样。蠓虫在我们眼中是早上生晚上死,它的一生是我们一天。我们百年人生在忉利天眼中也是朝生暮死!许多人说我要做这个做那个&#8230;&#8230;他不知道人类生命的苦与短暂,许多东西我们根本没法触及。所以过去说人身难得,当珍惜人生啊!
古人用&#822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8221;来比喻生命价值。我们对这一百年的生命价值大部分是放逸、好奇,被业力奴役着过去了。世尊在我们这么短促人生中示现,是不可思议之殊胜事!他用五百大愿、重誓,才在人寿百岁中有机会示现八相成道。人生太短太短!在浩瀚法界中,尤其我们现在减劫这个阶段,生命太短暂。很多人并不了解,还认为自己什么时间能死,或者说什么时间往生&#8230;&#8230;他在求死啊!实际我们生命都很短,你珍惜珍惜着也极快过去了。一年年弹指顷过去了,你有什么作为?能不能把自己的心理、意识、概念梳理清晰?太短暂了。
阿难来替我们发问。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啥样子,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业力。以不可思议业力所致,很多人在世间有种种好奇心,什么都好奇,尤其是神通怪异,对自身所不知的事情,都盲目追求。阿弥陀佛教法为什么为一切诸佛所赞美、赞叹?他是令一切众生,寿命长者、短者、善者、恶者、凡者、圣者,于此一生中皆能成就无上菩提!因为随顺法性,回归法性之究竟教法,能令一生得不退转。其他法义,或者在渐次修持中,要有若干善巧积累以及知识、正见等福德因缘。这个差异是巨大的!
可以说九界众生皆是不可思议的业力,况且诸天?三界中有色界、无色界、欲界,我们是欲界六类众生中人类这一分,所谓善道中人类一分。人类一分在减劫中寿命极短促之时,就是百岁以里,好奇的东西或者不知的东西无量无边。我们知道的像一个微尘一样啊!不知道的像大地一样。所以这个不可思议业力有无量内容。许多人在虚妄业力差别中去攀比、向往、追求,佛陀把这一类人说为可怜悯者,珍贵人生一时浪费。
许多人追求这个感觉那个感受,包括禅定或神通等等,皆是不可思议业力所致!色界天或者无色界天是以禅定修持而得。像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天是以非想非非想处定所成就;色界诸天也多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所成。我们欲界人天是以五戒十善而成,多不以禅定成就。这一类的心智跨越空间就太大了!我们若在三界中比拟、平衡,或者什么事都想了解,也要通过久劫实践。现在地球上人类就有七十亿,你想把每个人作为都攀比一次,也要七十亿轮回生死。欲界中有多少生命差异?有多少果报差异?色界有多少天?无色界有多少天?每一层的果报差异都十分大!
这些不可思议的业力,都是以业力而成就,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业力差别罢了。根本不需要我们攀比,不是一定要了解。你想了解也没问题,但这个业力它还是业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8212;&#8212;世尊如是说,揭示我们不要沉溺于不同业力果报之中,攀比或者好奇、迷失于这些果报,而以究竟法性之功德来逾越三界,远出轮回。那么你再来回观三界、再入三界是乘愿而来。所谓愿,就是本愿,顺法性功德来此三界中,你能游历自在,于种种生命中得自在方便。
我们现在在三界中没有安稳,没有自在,多有逼迫,被业力所逼迫。像三恶道,完全被业力逼迫了。我们讲到完全放逸、放逸无度而造成不能自制,受其种种刑罚;三善道,犹豫徘徊在善恶或不定聚中;三圣道在定聚之中,亦有不了义处。阿弥陀佛这个教法于法性功德是直下给予,揭示法性平等回施,令一切众生回到性具功德上来,完成生命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真正圆满作用。那是什么样教法?就是究竟教法,无尽悲心所实施教法。我们认知了这个教法,对十方九界众生所有业力分都能跨越,不再被它诱惑,不在其因缘上迷失;而能随顺平等法性,安稳于平等法性,或者说随顺性具功德面对现行一切业缘,令现行一切业缘不空过,称为不空智,现行不空过。所谓&#8220;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8221;,是这样的修行事实。
&#8220;不可思议业力所致。&#8221;他讲欲界色界无色界天等等皆是业力所致。若了解是业力所致,对种种天乃至禅定、通力、变化都不追求向往了,你知道这是业力。所以一切有为业力差别皆是梦幻之事,与我们人类所有作为如梦幻之事是一如的,乃至与三恶道作为果报业报亦是一如,皆是无常无我。我们能这样认知,对一切业力导致的困惑、好奇能直下超越;所谓顿超三界,我们就有一生成办无上菩提之发心机制或动力。阿难与世尊说这些天,是依不可思议业力而住,是不可思议业力所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依不可思议业力安住着&#8212;&#8212;没有顺法性故,就会有这样的业力所致,我们现在亦复如是。我们能不能顿超一切有为的业力?或者说九界的业力?此处说业力所致我们要反复审思。
【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答言。不也。】
你知道不知道这个不可思议业力?阿难不知道,他区分不了九界业力或者种种天业力的差别。在天台教中有比较平白的解释,就是唯佛与佛能了知十法界功德差别果报,其他有情在一界而不知其他界。像我们知道人类果报;于其他界果报,互融能力、透视能力都很差。这是正常现象。当然通力者、自在力者或者三明四智成就者,他们在一切众生业力分中是通达的。
【佛告阿难。诸佛及众生善根业力.汝可知耶。】
这个地方拓宽了,不光是业力,乃至说诸佛及众生善根业力,汝可知耶?
【答言。不也。世尊。我今于此法中.实无所惑。】
阿难说我对这个法没有所惑。惑,见思二惑,我们在没有正见安立之时,有不正见的惑乱&#8212;&#8212;无论是常见、断见或戒见等等,这些知见会给我们造成见惑;贪嗔痴慢疑给我们带来思惑。这些惑令心不安、令心迷失、令心无所适从。阿难在这个法上没有所惑。
【为破未来疑网.故发斯问。】
未来,是为我们而问。阿难替我们这个时代学习法则者提问这个事情。
【佛告阿难。彼极乐界.其地无海.而有诸河。河之狭者.满十由旬。水之浅者.十二由旬。】
我们这个世界有高山大海,他说彼界无海无山。前面讲了无山,下面讲无海、有河。河面狭者,有十由旬,就是河面三百里。我们中国最宽的河面,像黄河、长江、淮河、海河一些地方,也不过几公里。黄泛区比较宽,但那是一段时间的灾难,不可类比。浅处十二由旬,三百六十里深,这也太深了,我们人类有点心力不及啊!我们地球上的海沟有一万多公尺,但他这个深度比一万多公尺还深多了。
【如是诸河深广之量.或二十三十.乃至百数。或有极深广者.至千由旬。】
怎么算呢?依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业分心力,慢慢不及了。你说一千由旬,或者说三万里深,这样的水是什么概念?我们想不来了。
【其水清冷.具八功德。】
我们学阿弥陀经中说有八功德水,包括冷清、有香、人饮用可得饱满、滋养身体、得诸禅定、增加功德等等[4]。
【浚流恒激.出微妙音.譬若诸天百千伎乐。】
&&#8220;浚流恒激&#8221;,流动状态。&#8220;出微妙音,譬若诸天百千伎乐&#8221;,如乐器所发声音。很多人听水、山水,叮叮当当的什么声音都有。极乐世界这个水会发出许多如乐器所发声音。
【安乐世界.其声普闻。】
这个地方他说安乐世界。过去人不翻译法性,他称为安乐处&#8212;&#8212;法性称为安乐处。极乐世界是安乐世界,即是法性功德全体显现之处。
【有诸名华.沿流而下。和风微动.出种种香。】
&#8220;有诸名华&#8221;,莲华之类。像很多北方人到南方,就感到南方有许多花草及其香气。鸡足山上四季有花,我们走山路有时会被香气熏得眩晕。
【居两岸边.多栴檀树。修条密叶.交覆于河。】
在《诗经》中说:&#8220;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8221;这是伐檀树,因为檀树木质好、有香气。中国人从古伐到现在,基本上快绝种了,以后不要伐檀树了。
【结实开华.芳辉可玩。】
有果子,有花开。娑婆世界的人他诱惑你,反正你感觉啥好就说啥,实际远远比我们想象要好!但他对应劝化,接引众生,令我们对对境熟悉。娑婆世界有情,尤其在城市中或在广袤平原上生活,看到这些池流、池水、花草、珍贵树种、芳香等等不多,此处说极乐世界处处是这样子。
【群生游乐.随意往来。或有涉河.濯流嬉戏。感诸天水.善顺物宜。深浅寒温.曲从人好。】
在城市里人们喜欢到公园玩,娱乐可能是跳广场舞、秧歌舞等等,而在彼国是随意往来。濯,戏水的意思。&#8220;感诸天水,善顺物宜,深浅寒温,曲从人好。&#8221;在康僧铠本子上说欲深则深,欲浅则浅,欲温则温,欲热则热,欲凉则凉[5]。他此处说随你意而变化,欲没头则没头,欲没颈则没颈,欲没胸则没胸,欲没膝则没膝,欲没足则没足&#8212;&#8212;你要多深浅他显示多深浅,&#8220;曲从人好&#8221;。
【阿难。大河之下.地布金沙。有诸天香.世无能喻。随风散馥.杂水流芬。天曼陀罗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弥覆其上。】
我们这里是地布石头沙子。我们世间找不到比喻了就说世无能喻。他下面讲这些青莲华、白莲华、红莲华等等,与我们世界的花不太一样。我们这个花很小,很多人没见过太大的花。康僧铠本子说这个莲华有多大?一由旬、二由旬、百千由旬等等。这个地方没有翻译,就说红莲花、白莲花、黄莲花、青莲花等等[6],弥覆其上。
【复次阿难。彼国人众.或时游览.同萃河滨。有不愿闻激流之响.虽获天耳.终竟不闻。】
&#8220;同萃河滨&#8221;,大家聚集在河边。水声等声响,不想闻则不闻。我们现在很多声音很烦恼,噪音很大;像汽车声音,你不闻也得闻;有人说话嗓子大,不闻也得闻。因为还不是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他们如果不想闻,&#8220;虽获天耳,终竟不闻。&#8221;
5、顺性领悟一切妙声,灌顶受位事关慧命
【或有愿闻.即时领悟百千万种喜爱之声。】
我们若真正随顺法性修持,愿闻什么的确可以闻。用过功夫者对这个文字容易理解。他得随意三昧,愿闻者或欲闻者而得闻等持,不欲闻者而避其音声&#8212;&#8212;随意三昧分中有这种功德力。像我们现在念佛法门修持,是在一切时处,现行随顺法性安乐&#8212;&#8212;性具安乐住,随顺清净安乐住,随顺平等安乐住,随顺无一法可得通达无碍住,这样的修持很容易得随意三昧方便。过去有持真言的人,也容易得这个方便;持名号的人,比较精进或者相续力比较好,也容易得随意自在力。这种随意自在力也叫随意三昧力,欲听闻者听闻,欲不听闻者马上关掉。有通达者,于此世界、彼世界、远近皆有方便&#8212;&#8212;想听远的声音,他就听远的声音;想听近的声音,得近音方便;想听他方佛国音声亦得。他可以诱发六种通达,所谓六通方便。
我们在法的实践中有阻隔,很难了知广大殊胜生命的善巧。我们的生命萎缩在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业习中了,被贪嗔痴慢疑所制约,生命多受委屈,于广大、殊胜、喜悦、安乐自在的生命舒展内涵,没机会领纳与体验。我们来学习阿弥陀佛教法,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是让我们启用性具功德于当下,启用清净功德于当下,启用一切法不可得这种无碍心智于当下。启用&#8212;&#8212;这皆是你本具功德,非从外得;你只要愿意用,就可以得到这种不可思议之力。
【所谓佛法僧声.止息之声.】
佛法僧,我们知道念佛念法念僧。止息是禅定、安乐修持者。有人修安般、禅修等等,容易止与息,止息成就。止什么?止众杂缘,令心寂灭。息,息什么?乃至像我们的呼吸、脉搏,种种杂缘侵害影响都可终止,享受寂灭之乐,深入禅定等等。
【无性声.波罗蜜声.十力四无所畏声.】
前边讲的是佛法的通法,十力、四无所畏是佛所亲证、所成就的不共法[7]。四无所畏是特指,一旦证得十力十八不共,会有四无畏的善巧。我们现在学习净土,于十力等等都有机会实践。不要把它看成玄妙,只是顺性&#8212;&#8212;顺性具安住,顺平等安住,顺清净安住,随顺无碍安住,随顺无所得来无碍安住。体验无畏十分易得;依法而行,一切法易得。若以自己凡夫的执著习惯,一切法极为遥远,因为不相通融。所以此处你要顺法而得法义。若顺业习,则业习蒙蔽,不得自在。
【神通声.无作声.无生无灭声.】
通变力,乃至说无作。一般我们称八地菩萨于无作中生方便,所谓无心功夫。作为世俗有情,所有修持是造作业分所建立,有得有失,对法所生,称为有作。过去于阿罗汉说无学,于菩萨说无作。无生无灭,但谈法性,所以无量光寿法性功德,即是无生无灭。阿弥陀佛教法中,回施是直指无生无灭之法性究竟安住,我们一念回归于此,融化展现于此。无作、无生无灭之究竟功德,人人都有回归方便来展示其力量。
【寂静声.边寂静声.】
边寂静与寂静,其差异为何?过去止静修持,称为边静修持。就是我可以在寂静法中单一守护,在这个吵闹世间中单一依寂静而安住。第一个寂静是实证寂静;在出入方便中称为边寂静,就是我可以入也可以出。真正寂静者是阿罗汉,他真正取灭于此。所谓取无余涅槃,即是真正寂静。在声闻法中多有取于这样寂静。世尊快取时,舍利弗观过去佛乃至未来世尊,其第一大弟子多于世尊取灭前取灭,所以他说我当于世尊未取灭时取灭。他就取灭了。这个取灭是寂静之灭。这个很难理解,你证实了才能知道。
【极寂静声.】
&#8220;极寂静声。&#8221;在阿弥陀佛教法中可以说是法性之究竟展示,也可以称为极寂静。极寂静什么?含纳一切声而得寂静无染,一切声中寂静无染。&【大慈大悲声.无生法忍声.】
回到贤瑞师所提话题,慈悲与无生忍是同一功德,真正大慈大悲。你说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但他显现有权巧方便处,不是直接的究竟慈悲。此处无生忍必以究竟慈悲而展示,一切佛陀世尊亲证无生法忍。一切菩萨对无生法忍尚有不忍处。为什么?他要广行于权巧方便,接引众生。权巧是于法忍处不究竟,或者说未抉择。我们不忍心看到别人的痛苦或者差别果报等等,不忍心。在究竟无生法忍中,诸佛如来住持不动法座而接引众生,予究竟利益,是无生忍教法方便。现在我们修学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皆以无生忍回施众生,印契众生心分。你说这是不是高低?没有!法界所有教法中,一切法是平等教法,法无高下,万法唯心唯识所现,真实不虚。往往我们于究竟法则会认为高尚、深妙,其实不是这样&#8212;&#8212;恰恰无生忍是众生随顺法性之本分,随顺法性回归之本分,是最亲切最广大处。
【灌顶受位声。】
灌顶一词现在多在真言教法、密乘教法中用,就是给予位置、抉择位置,决定他一个果位的善巧。过去僧人于教法相续中,一个出家师父要讲法,他要有灌顶。灌顶什么?几个泰斗、大法师或者为世人所顶戴依止遵从者,认为这个人道德、法益、善巧成熟了,就把他送到法座上;送到法座上要作个仪轨,称为灌顶仪轨。过去最少要有三个人来作这个灌顶,就是一个和尚、一个阿阇梨、一个教授,或者一个羯磨。干什么?使他确定这个位置的事实。灌顶位是给他一个位子。过去像方丈和尚,所谓作大导师,或者作僧人导师,他一定要有位置给予!称为升座。升座不是说做僧人的头,是住持佛法,教化一方,于三界中作人天眼目,称为灌顶位给予。
现在人说我要教导别人、我要度别人等等,实际是疯子所说,狂心所致。有人一受戒、一剃头就要教育别人,所谓法幢未立,慢幢先起,令心迷失,令心热恼。这样人很痛苦!你要真能度人,会有人来推荐你,称为龙天推出。善知识也会顶戴你,一切有情会顶戴你。你道德成熟了,你不出来也得出来,你不施教也得施教;你若道德不成熟就跑到那个位置上了,雷劈你电打你,恶报来惩罚你!这真是不可思议之事!就是没有通过灌顶授位而给予。任何一个学佛者要知道这个灌顶,受位之特指,所以说&#8220;灌顶受位声&#8221;。这个地方为什么提得重?因为这个地方不可逾越!
你说阿弥陀佛不是给我们每一个人法性之事实,给凡圣同修之究竟教法吗?对!这个地方阿阇梨唯有阿弥陀佛或者释迦文佛。我们所有众生在此处都是受教者,都是受益者。所以在净土一法中去掉了贡高下劣,去掉了无端的骄慢与自卑。一切有情在此处平等受法,究竟安乐。所谓智者,莫不顶戴。为什么?去除了贡高下劣这种业力支撑,平等回施一切众生。
灌顶位受位是一个特质,过去在汉传佛教机制中是很认真的。现在也有,哪个寺庙大和尚升座了,有很多和尚来帮着这样那样。经常有人说你是哪个和尚送的座?他说某某大德、某某泰斗送的座。送座干什么?他可以在这个位置上利益一方,作三界福田,施教于法等等。过去这个次序绝不敢紊乱!谁都不敢乱,因为这关系到自身与他人的法身慧命,没人敢胡来!你说现在人不是敢吗?无知无畏。
我们今天学到灌顶位这个地方,还回到如实知自心这个法义上。无论学习哪个课题,我们要了解一切经文没有离开让我们如实知自心。可以通过三种慈悲心,认知自己是不是在依止随顺法性之究竟悲心,就是无遮无盖直指心性之事实,这样无尽悲心的给予;还是随顺观世音菩萨那样的权巧方便,予以得度法则、令其得度的悲心;还是人情、对待、善恶的悲心?我们可以实践,可以认知。
我们通过经典来了解佛所宣化教法,了解极乐世界无有高山大海,但于我们对称中予以种种方便,令我们了知极乐世界殊胜庄严功德,使我们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念兹在兹地向往极乐世界,或者随顺法性而安住,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安心极乐世界。
[1] 《佛说无量寿经》云: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2] 据诸经论记载,此一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以此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且是诸山中最高者,又名妙高山。外有七山八海交互环绕,第八海即咸水海,南瞻部洲等四大洲在此。绕咸水海者,即铁围山,周匝如轮故。合四大洲七山八海为一小世界,合小世界一千为一小千世界,合小千世界一千为一中千世界,合中千世界一千为一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名为娑婆世界,其成立及破灭皆属同时。
[3] 四天王天,处于须弥山腰、犍陀罗山四座山顶,是三界内二十八天第一层天,属于欲界天。四天王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其天人寿命五百岁,其天一日为人世间五十年。
[4]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云: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
[5] 《佛说无量寿经》云: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纵广深浅,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黄金池者,底白银沙。白银池者,底黄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玛瑙沙。玛瑙池者,底砗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栴檀树,华叶垂布,香气普熏。天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分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
[6] 《佛说无量寿经》云:&#8220;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赫然。炜烨焕烂,明曜日月。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8221;通常说芬陀利华是白色莲花,优钵罗华是青色莲花,钵昙摩华是红色莲花,拘牟头花是紫色或者黄色莲花。举此四种,实则说有无量光色。
[7] 佛十力,见三十八集第四节。佛四无所畏:佛具十力之智,于大众中说法,无恐惧之相,故名无所畏。1、正等觉无畏,又称一切智无所畏。因佛于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尽悉知见,宣言我是一切正智之人,得安稳,得无畏。2、漏永尽无畏,又称漏尽无所畏。佛自宣言,我诸漏已尽,更不怖畏外难。3、说障法无畏,又称说障道无所畏。意指佛无畏宣说染法能障碍圣道。4、说出道无畏,又称说尽苦道无所畏。谓佛无畏宣说能尽灭诸苦之道法。
鲁ICP备号 版权所有 普光明楼
(明寂师等四众弟子) QQ: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红无尽的思念广场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