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这种有风险的,我都不愿参加同学聚会,有一样的吗

于敦德:没有单独办公室的CEO&25岁创立途牛网&
  范晓林 摄
  25岁创立途牛网,33岁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人挺牛,他叫于敦德,途牛网创始人、CEO。7月3日,作为“2015年天翼终端交易博览会暨高峰论坛”的演讲嘉宾,于敦德来到南京,扬子晚报记者对他进行了面对面采访。
  在见于敦德之前,想象过这样一个“80后”创业者应该是个性张扬、甚至有些傲娇的。见到他本人之后,之前的想象就会立刻被推翻――这是一个30出头、体型略瘦、戴着一副眼镜的典型工科男形象,如果行走在大学校园里,说他是在校学生也毫无违和感。亲和力的最好例证是,他对下属说话很客气,没架子,70后-90后的下属都喊他“老于”。两个小时的接触后,记者发现,这位年轻的企业掌舵人俨然是个“居家男”。
  在途牛,所有员工都喊两位老总“老于”和“锋锋”,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锋锋负责“踩油门”,老于负责“踩刹车”。一位员工直言:“老于平时对我们说话,比我们还客气!”
  途牛的创始人是两个80后,于敦德和COO严海锋,两人到现在认识15年了。虽然是东南大学校友,但两人有着相反的性情。主修数学的于敦德相对含蓄内向,主修金融的严海锋则是外向奔放。
  虽然在性情上不太一样,但能让两人一路走来的是相同的价值观和工作方法:简单诚信,直接,如果在什么事情上有看法或者意见,就直接说出来。在听到一些创业伙伴后来分道扬镳故事时,于敦德总会有些唏嘘,“少了一个提反对意见的人”。他认为一个人主导的公司很难管理,有来自伙伴的不同的意见,是规避风险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方法。他说,在公司的事情上面有不同意见很正常,还是要多沟通。现在,二人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默契,“如果我们两个都觉得对的地方,往往就不会错。如果我们两个都不同意的话,那这件事很可能就是有问题的。”
  “创业过程中其实交了很多学费,交的学费越多,学的东西也越多。”于敦德半开玩笑地说。2004年,23岁的于敦德加入有六七个人的创业公司博客网(现名为:博客中国),担任技术总监,负责产品和技术,亲身见证了Web2.0的崛起。一年后,于敦德又加入另一个初创型公司育儿网担任CTO。这些经历让于敦德意识到“类似博客、社区等通用性网站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赢利模式也不易快速确立,竞争相当激烈。”与之相比,垂直性网站若好好经营,比较容易有所作为。
  坚持这一思路,途牛创立最初一年主要做分享社区,内容为王。随后2007年初,来自同事和朋友的投资快用完了,途牛面临抉择。一是继续做分享网站,把流量做大,吸附广告;二是改做交易平台。两人召集员工一起讨论未来规划,经过两个星期的讨论,达成共识:单纯做内容网站虽然比较稳健,但实现盈利慢;改做预订服务,虽然很有挑战性,但实现盈利快。基于这一策略,途牛转型做交易,迎来高速发展。
  时至今日,旅游达人被途牛“惯”得有点懒,点点鼠标,就能定制旅游路线。于敦德的野心不止于此,他挖掘到了旅游达人的另一个痛点:赚钱不多,想趁年轻多出去看看,咋办?他告诉记者,作为过来人,他体验过人生最花钱的10年。大学毕业以后25-35岁的10年,要买房、装修、买家电、买车、结婚、生娃、旅游,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销。所以,他在思考,这个资金需求以前很大程度上是靠父母,如果通过金融产品呢?于是蹦Q出了“旅游金融”的点子,年轻人可以分期免息旅游,每人5000元左右的额度。
  相较于扎堆北上广的互联网公司,从南京走出去的途牛似乎并没有“搬家”的意思。于敦德说,东南大学校友创业的挺多,大多是互联网企业。他对南京本土创业环境的评价是“越来越好”,尤其是高铁开通后,风投来得更多更勤了。“以前,风投来南京不容易,为了看项目跑一趟,也觉得不划算。”另外南京软件行业基础好、高校多也是他最看重的。
  在位于南京徐庄软件园的途牛总部,我们惊讶地发现于敦德竟然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平时在会议室办公,这也太随意了吧,他说:“这里方便跟员工沟通啊!”
  于敦德自豪地带我们参观了最具特色的“中庭”――一穿过像酒店“大堂”似的前台后,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个欧式露天广场,拉风的雕塑,一些带遮阳伞的桌椅错落有致,中央是喷水池,就差鸽子了,俨然是喝下午茶的地方。于敦德笑着说:“我们的办公大楼原来规划是一座欧式酒店,这块地方环境不错,我们就布置成了这样,员工见客户谈事情,或部门开会都在这里。”
  于敦德介绍说,做旅游的公司,布置上当然要有“旅游味”。比如一般的大楼门口都是石狮子,而途牛大厦的南门,摆放的则是一对泰国风情的可爱小象。公司的会议室,都是以各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来命名的,“俄罗斯”、“立陶宛”……名牌贴在门上,看起来很有趣。
  外人都很羡慕做旅游的人,但实际上,因为业务繁忙,旅游业者自己平时出去的机会反而非常少,正所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最近,于敦德出去旅游的机会慢慢多起来,“因为现在要做CEO推荐产品,出去的机会就多了。我会亲自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推荐中,不过这些产品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能面世。”于敦德说。公司的亲子游产品他也常体验,“孩子现在3岁了,去过日本,国内也玩过不少地方。”于敦德说,通过体验才能更好地做服务。
  在途牛茶水间,我们发现了“5个橙子”榨汁机、饮料自动售货机。我们以为于敦德“好这口”,然而他淡然一笑道,“我只喝白开水,主要公司年轻人喜欢喝,他们加班很辛苦。”他说,为体恤员工,公司每瓶给补贴1块钱。这个小福利也许有人看不上,但于敦德制定的年度旅游补贴政策就羡煞旁人了,公司年终考核,员工按业绩可领取相应额度的旅游券,优秀员工可领到高额度,购买旅游产品时可直接抵扣现金,这是员工激励计划之一。
  繁忙工作之外的于敦德,爱好之一就是跑步。但被追问到是否是在以跑步的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时,于敦德的答案让人颇为意外,这个思维缜密的理科生就是这么霸气地告诉我们,“我没什么压力!”
  于敦德称,相比于其他网站CEO,自己的生活习惯很健康,每天早晨7点半起床,晚上11点入睡,他把原因归结于“有了孩子”。为方便跑步,家里买了一台跑步机,晨跑半小时完成4公里。难怪于敦德没有一丝小肚子,维持着养眼的清瘦体型。
  老板热衷跑步的事情实际上全公司都知道。途牛已经举办了多次别具特色的“牛拉松”长跑比赛,每一次“牛拉松”,大家都会跑得不亦乐乎。于敦德还特别得意地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蝙蝠侠战袍,非常拉风。当然,这件价值仅数十元的战袍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给于敦德带来了不错的成绩,不过具体名次不详,“因为他们只统计了前三名”,于敦德笑着说,语气中不乏微微的遗憾。
  于敦德另一个爱好就是看书,向我们大力推荐kindle,理由是“不伤眼,利用碎片时间随时看”。“最近我在看《零售的哲学》,7-11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文写的,很有意思。推荐你们看看。”他表示,他还喜欢科幻、经济、哲学、历史类的,尤其喜欢科幻小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太过瘾了。
  在外界印象中,上市公司的CEO是“工作狂”,没空陪伴家人孩子。然而,于敦德30出头,已结婚生子,不喜欢加班,很顾家。“与同行相比,我算加班少的了,以前创业初期加班多。现在公司走上正轨,而且都移动互联网时代了,手机上可以随时收发邮件,微信安排工作,不需要整天泡在公司了。”他说。
  聊了一会,我们发现于敦德是“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的“三好男人”。而且,他还是个“超级奶爸”,业余时间很多花在陪孩子上。大学刚毕业那会儿,他在“育儿网”工作过,这也是个创业公司,几个大男生,没结婚也没娃,居然也敢做育儿网!“当时的确没经验,但考虑的是这个行业的痛点,如何把用户体验做好。”他笑称,耳濡目染后,他积累了一些育儿经,比如宝宝每年要花1万奶粉钱、1万尿不湿钱。“2012年我有了小孩,那段工作经历让我至少知道,有育儿问题可以上哪些网站找解答。”
  快问快答
  X=徐兢
  Y=于敦德
  X 乘飞机旅游会坐商务舱吗?喜欢选什么座位?
  Y 一般都坐经济舱(笑)。以前喜欢靠窗的,可以看云,现在经常坐也无所谓了。
  X 旅游网站喜欢打价格战,你们也加入吗?
  Y 我们不要求价格比别人低,一直靠体验,不算最低的价格,但是更好的服务。
  X 上市对你们帮助大吗?
  Y 意义重大,对品牌提升帮助很大,也有助于获得融资。
  X 全球开建目的地线下服务点,未来会招聘本地员工吗?
  Y 会,服务店会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人才是最重要的,扎根落地,会有外籍员工。
  X 你们和京东如何合作?
  Y 途牛和京东合作并不是为了垄断赚钱,而是为了不浪费时间做一些无谓竞争,初步计划是京东把自己的旅游频道给途牛做,这个频道是双品牌。(徐兢)
来源: (责编:胡伟、张鑫)
分享到:37.1K
【】 | 【】
72小时热点新闻榜在线客服:400-
QQ群: &&官方群:
客服邮箱:
微信公众平台> 最早挖掘途牛的“偏执”VC
最早挖掘途牛的“偏执”VC
&&&来源:中国风险投资网
&&&网站管理员10
& & & &谁能想到,这样一家新晋上市公司最早并不为人所知,却被刚从艺龙转型到戈壁做投资的蒋涛所发现。看到途牛创始人于敦德能从一家内容网站顺利转型做旅游产品,蒋涛看到了这个创业者身上能及时调整方向的能力,于是决定投资。这是蒋涛转型投资以来的第一个出手项目,一战成名。戈壁也成为最早挖掘到途牛的一家VC。
  途牛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在线旅游行业继携程、艺龙和去哪儿之后的第四家上市公司。这似乎打破了互联网细分领域最多容纳两家上市公司的行规。途牛跟美国的投资人讲述&在线休闲旅游服务&的资本故事被接纳,最终从数字得到印证。IPO首日,途牛的发行价是9美金,最终报收于10.07美金,较发行价涨幅为12%。
  其实这种投法在戈壁早就默认成规。在戈壁成立的10年中,像途牛这样在A轮就进入的企业,戈壁投了四五十家,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只投A轮,投资清单上有网格、途牛、汉柏、UR、悠易互通等企业。在A轮的时候发掘真正有价值的公司,这是戈壁追求的东西。但是这种有点偏执的打法,在VC里并不多见。
  &其实我们是有野心在里面的,因为像红杉也好、KPCB也好,为什么能起来,因为他们在A轮就投了很多著名的公司,例如思科、谷歌这些标杆性的企业。对于VC来讲,你是第几轮进去的是说明很多问题的。&
  戈壁投资蒋涛
  A轮哲学
  在戈壁投资的公司中,每个项目都是在A轮时候进入的,其中35家是戈壁领投的企业。曹嘉泰解释,&我们是非常积极的VC,就是要这么做,自己主导项目的投资,然后参与度很高,而不是跟着别人投资。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我们之前别人已经投过A轮,那就算我们错过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戈壁10年来做的事情,那就是专注早期投资。但是戈壁所理解的早期投资与通常意义上的概念有点区别。&10年我们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如果一家公司从来没有接受过机构投资者,我们都把他们定义为早期投资。&创始合伙人曹嘉泰说。
  具体来说,他们把中国的早期投资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A轮,或更早的天使;另外一种是企业成立时间较长,收入也有一定规模,但是因为一直没有机构投资人的介入,在管理、财务等方面不够系统,没有与资本市场打过交道,如果未来可能上市需要花很大力气进行重组,戈壁把这种情况也归入到早期投资的范畴。在快时尚领域与ZARA、H&M成犄角之势的UR正是后一种情况。
  戈壁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导师型投资人。人们对创新工场投资加孵化的模式再熟悉不过,但实际上,戈壁早在2002年就开始践行这种模式。在上海的张江创新园的办公楼里,其中一层都是被投企业的办公场地;北京这边也是创业者与戈壁共同使用办公室。VC做孵化器还是少数,作为一个商业机构,戈壁选择这样一种很重的商业模式多少让人费解,甚至他们不断强调,在投资以后戈壁的参与度。
  &如果一个早期的公司不要我管,也可以。但是现在中国,第二、第三次创业的人,凤毛麟角,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对于很多第一次创业的人,多多少少会需要投资人给你一些帮助。&朱U说。这种帮助并不指具体到日常的企业运作,而是帮助创业者分析大的趋势和环境,或者帮助他们在适当的节点进行下一轮融资。当然,孵化也不是戈壁投资必须的条件,孵化器只是投资的补充,是他们提供的服务之一,而不是一个投资标准。
  纽交所上市企业网秦就是从戈壁的孵化器毕业的;亿动广告传媒、灿芯半导体等公司也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脱离孵化,其中后者已经完成新一轮融资,上海的中芯国际是他们的战略投资者。
  这种精耕细作的投资方式注定产出量会有限。如果一个项目从投资到退出的平均周期按5年来计算,五六个人的团队每年投20个项目,平均每个人手上就有二三十个项目,这与戈壁强调参与和服务的理念相悖。所以,之前他们内部甚至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人每年不能做太多的项目。
  事实上,戈壁曾就是否专注于早期投资起过&内讧&。2007年左右,VC PE化已经大行其道,相比竞争对手从pre IPO 中简单粗暴地实现获利,戈壁开始自我怀疑,&大家都投中晚期,为什么我们还在投早期?是不是我们判断错误?&
  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他们决定还是坚持最初的定位,&因为大家发现,中国的确是机会非常多的一个市场,每个人对市场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在2002年就定位是投资中晚期的基金,那么我们会一直就投中晚期的公司,但是我们最早就判断要投早期,所以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判断。&合伙人徐晨说。
  刘伟杰对戈壁的期望就是,&外界提到我们就知道是做早期投资的,戈壁投过A轮的项目,他们愿意接盘。&甚至他们希望在投资的领域里,几乎没有被其他VC发掘到。因为刘伟杰心里有本账,&如果已经有被VC投过的项目,相对来说,评估的价钱就更高了。一个新的空间,你才能赚得多,股份比例才能大。&
  不过戈壁对A轮的占股也一直在寻求平衡点。&一个新的案子,我们能占到25%到30%的比例是一个蛮好的起步点,不会让管理团队觉得没有什么动力往前走。但是我们会要求在这个比例的前提下,预留一部分给将来的管理团队。这也是现在国内普遍能接受的一个结构。&刘伟杰说。
  如果戈壁在早期进去的时候股份比例非常大,在公司做B轮或C轮融资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卖掉部分股份,刘伟杰不希望给接盘的投资人一个印象&&戈壁在企业的发展里起到主导角色,他觉得这样不利于公司健康发展,对管理团队也不太公平。
  赛道重要,选手也重要
  早期投资是个技术活。&除了看人,还在于要把握趋势。因为我们要比别人早一年半到三年去布局,甚至有时候比创业者看得还早。&朱U说。那么对于创投圈一直讨论的投赛道还是选手这个问题,戈壁的态度是什么?
  刘伟杰坦言他得不出哪个更重要的结论。&投资本身不是一个1+1=2那么简单的一个科学推论,如果是这样的话还要我们干什么?我们的同行也不会这样做判断的,他们只会说赛道重要、选手也重要,当然还有其他的也很重要,比如有没有运气也重要。我们常常开玩笑,如果能够投在一个好运的人身上,也不投在一个有能力的人身上,他去买彩票也会发财的。&
  对于人的选择,每个合伙人有自己看人的方法。在跟创始团队对话的过程中,刘伟杰希望能得到一个结论,&这是个能在遇到问题时接受意见去改变的创业者&。他最害怕遇到固执的团队,永远觉得自己的对的。&如果他是乔布斯的话,那非常好,就让他走就好了,但是很多的时候商业模型是会不断改变的,要对市场的改变做出应变。&
  还是途牛的案子。2006年于敦德等人开始做在线旅游,是一个类似Web2.0维基百科式的旅游网站。一年之后,创始团队发现虽然网站有很大流量,却没有办法变现。2008年蒋涛找到他们的时候,这帮互联网出身的人,已经开始转向旅游产品的销售,自己搭建了20多人的呼叫中心。随着现在自由行、出境游越来越多,途牛也跟着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做出反映,这种应变能力正是蒋涛当初决定投资的原因,&他们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意识到转型,而且做到那样的程度,这个团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
  刘伟杰喜欢在与创业者开会的时候,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眼神、表情,对一个问题如何反应,最后做出一个直觉判断,这个人是否能跟你走下去。因为他知道早期投资很多东西不能做出评估,也不能在法律文件里做出规定。
  如果从赛道的选择来看,戈壁投资的很大一块领域集中在TMT、数字媒体和技术领域。面对不断的技术跃进和革新,戈壁如何捕捉到有价值的公司?或者准确预测到行业的发展趋势?
  首先,每个合伙人都长期专注于某个行业。从2003年加入戈壁至今,徐晨一直在重点关注数字媒体产业链。用他的话说,看了八九年。蒋涛加入戈壁之前,曾供职于艺龙网,他负责最重要的一块投资领域就是旅游。&长期跟踪一个行业就会有一些自己的预期或看法,然后按照这个理解去寻找一些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时候VC说,我赌对了,就是这种概念。当然,这些看法和预期不一定全是对的。&徐晨说。
  其次,VC投资的结果有时候是来自对市场的教育。比如,A做了一个产品,投资人觉得有意思,却并不看好A的这个东西。但是它提醒了投资人,市场对这种产品是有需求的,而B或C如果能满足这种市场需求,就有可能是你的投资对象。所以,戈壁的合伙人都很愿意跟创业者接触,不管项目好坏,能给他们带来很多新鲜的概念。
& & &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对行业的持续关注。在徐晨看来,一些对行业的预期可能当时没有实现,但是过了三四年,预期可能又被市场重新认可。就像现在炒得很热的大数据概念,实际上在2000年时已经被提到,中间或沉寂或被重拾,反复几次。但是每次重新被挖掘出来,都比以前更加成熟。
  &如果当时我们支持了他,现在也能赚很多钱。这个行业很有意思,每天就生活在不停地错过和得到之中。&朱U说。
  当然,戈壁也有错过的案子。现在视频网站的赢家之一,最早的时候也来找过戈壁。当时此人坦言,还没想清楚要做什么事,但是&如果你们愿意就投500万美金。我这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戈壁当时的想法是,他确实很有经验,但是从投资人职业的角度来说,&什么技术都没有,没办法做这个判断&。
相关阅读:
& & & & 四川驹马...
? ? ? ? ? ? ? ?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2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独家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生不愿说的秘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