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只有游牧民族在唐朝灭亡后 中原一带烧杀抢掠,没有唐朝灭亡后 中原一带大国去灭了游牧民族呢

为什么清朝以前汉族一直未能真正统治北方游牧民族?
按时间排序
经济基础决定。小农经济的社会不需要苦寒之地。
因为......妈蛋了那里实在是不好种菜啊。算了咱还是撤吧
说的好像清朝汉族统治了草原游牧民族一样,明明是游牧民族统治了汉族好吧
统治分为两部分,控制土地和控制人口。关于控制土地,汉族王朝其实向南向北控制了所有值得控制的土地(长江以南的丘陵就不说了,我们也从匈奴手里夺走了唯一的农业地河套),甚至也几次控制北方直到中亚东部的草原戈壁和沙漠。然而除了可以耕作的地方,草原和戈壁对汉人没有用处,而且自然条件恶劣。因此汉人不可能移民和死守,也因此缺少军事供给,这是北方占领区往往得而复失的原因。至于控制人口,北方游牧民族以游牧为生,习惯迁徙,而北方草原戈壁又无法设卡和驻守,因此只能在军事强大时让他们服,而没法长久就地控制游牧人口。不过把控制的游牧人口内迁倒是做过几次,也的确真正控制了内迁人口。可是最著名的两次内迁游牧民族却也造成了中国的两次大灾难——五胡乱华华北沦陷三百年、安史之乱唐朝没落。
皇帝并非是要统治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人,他是这片土地上最自由的人。
我个人站在少数民族角度,给你们一个独特的视角吧。(极客帝国科幻版)游牧文明的本质,一言以蔽之:高聚合低耦合的网络架构(社会)。每一个独立的游牧部落\家庭单元,只是一个网络节点。最终展现在农耕文明社会(农耕帝国)面前的,就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
即便这个网络架构损失掉几个节点乃至绝大多数节点,只要网络架构还在,那么它可以在短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重组升级成下一代网络架构(另一个游牧民族政权)。
但是很长一段时期内,农耕民族都是瞧不起游牧民族,甚至根本不了解游牧民族:“哼,我们是超大型计算机(文明优越代码多,balabala),你们这些个人计算机算老几(尔等皆是夷狄balabala),PC用网线连起来不照样比不上超级计算机?(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balabala,这个杨广同志的名言我们提前一下就是这个意思哼哼)”
但是可但是,傲慢着傲慢着,超大型机就被网线连起来的PC逆推了(五胡乱华)。
痛定思痛,农耕帝国(隋唐)更新了刷版本的方式,让出一部分计算能力,以网络形式共享,你要跟着超大混,我就不打你,你要跟着S朝混,妥妥的快快把脸伸过来。(S朝党哭晕在厕所)
然而刷着刷着,就刷傻逼了,进入了自抽模式(五代十国)。
等脑子稍稍清醒了一点,形式就变了。好在出了一条棍打遍神州无敌手之赵家人V1.0(小梗:白蜡木)赵家人V1.0发现游牧民族不仅快速刷新了版本,更有甚者我擦居然有些网络架构能自己搞了超级计算机(农耕)副本,也玩起了情怀233333(契丹国的两面官制,直接把汉人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最表要脸的是,你耶律家玩情怀就罢了,还把河北也搭进来玩内斗。(老梗:两家老家都是相爱相杀河北人儿)
然后,谁都灭不了谁,就战略均衡呢。
但是但可是,又过了一百年,赵家人发现了黑暗森林体系,啊哈哈哈哈,灭游牧在此一役,随即公布契丹坐标,契丹被推,然后可但是,别忘了人家手上还有你坐标呢。。。。。。赵家人V1.0被推。。。。。。
接下来就是赵家人V2.0和女真人相爱相杀。。。。。。不过这次不用再公布坐标了,蒙古人所到之处,给所有人都扔了二向箔。。。。。。
蒙古人的夙愿,乃是星辰大海,乃们这些低熵文明怎么懂得!
星辰大海了,就分裂了。(music:伟大的联盟)
再于是乎,就发生了史诗般的绝地归来。。。。。。(不好意思字幕我现编的)
肃静,我大萌没有古,不许笑!(加一个梗:可曾记起爱)
然而这一切,虽然顶住瓦剌和鞑靼,但是表忘了谁碰黑暗森林体系,谁就得。。。。。。(加一个梗:可曾记起阎崇年?)
最后出场的就是我大清。
能改变物理规律的主子。。。。。。
经研究表明,谁跟谁啊,不需要墙!你们造墙的,naive!
经研究表明,对付游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他们变成定牧(老梗:旗盟制度)!然后就是送钱,送粮,送姑娘!你们呀,too simple,知道游牧社会谁最大吗?不是你们种田的这样男尊女卑,人家那女人地位老高了!看看你们种田的搞调研的调研了个腿啊!你看我把姑娘送过去,等我姑娘有了权,哼。。。。。发大财!
经研究表明,不服从以上方式还要抢的,勿谓言之不预也。(老梗:准噶尔)
经研究表明,如此可以彻底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游牧问题,大家觉得好呢请给点赞,觉得好呢再加一个感谢,觉得好呢其实就做了一点 微 小 的 事 情 。。。。。。
皇桑大事不好啦!外宇宙的不列颠英吉利族的居然在海上游牧过来要我们开放口岸,说再不开放口岸搞贸易,人家就用等离子大炮崩-嗖-啪咱们!
神马??????
有什么好不能理解的,满人跟着蒙古人一起统治汉人呗,有汉人当满蒙联盟的胶合剂、减压阀门,这等无本买卖,你要是蒙古王公你干不干?游牧民族服从汉人朝代统治,汉人能拿出多大的好处?就算皇帝肯损汉肥蒙,朝臣能同意?朝臣同意,地方能同意?当然清朝时期蒙古衰弱与分裂、藏传佛教的兴盛、盟旗制度的实行、清俄两国对游牧部落的包围、晋商的经济战也都是重要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还是满蒙联盟让蒙古上层有掠边之外更大的好处哦当然还有我大清的看家法宝大屠杀咯重新看了题目:为什么清朝以前汉族一直未能真正统治北方游牧民族?真想嘲一句你也配姓满
反过来说说清廷为啥能统治草原。简单的讲,清廷为了能统治草原,那可是演足了戏码儿的。清代的政治,其核心是八旗。然后,为了能更好的统治域内最主要的俩族群——蒙人和汉人——清帝开始扮演多重的角色精分之路:他既是汉地的皇帝;又是蒙地的大汗。而且,为了在精神层面强调这一点,又入手了青藏,当起了活佛。旁的且不说,光是这种多重角色的扮演(网上应该很容易查到雍正玩儿cosplay的图吧),就是历代他朝皇帝不容易做到的。当然,清廷还有很多具体的手段来统治草原,而这些统治方法,是基于大量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知识和体验的,这些知识是长期生活于满蒙汉交接地带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来的。
因为祖先崇拜和后续的儒家文化。要求居民祭祀祖先,不能随便迁徙。这在气候条件好的地方生成精耕细作的高产农业。强化中原王朝的家国观念。而这种思维在气候恶劣的草原地区恰恰行不通。草原地区需要迁徙。王朝初期,家族观念不重。汉人还能经营边镇。越到中后期,越不行。
清朝以前?应该是本朝以前吧。
几个人要管住离家十几公里范围内距离不等分布的几只随便跑猪,想想这难度!何况人家游牧民族还会骑着牛马到处做布朗运动!!!你一打人家跑到中亚跑到漠北甚至中东东欧等地方,你打没力气了又跑回来继续转悠……
谁tm愿意去啊(??ω?`)
总是感觉中原王朝对蛮荒之地兴趣不大
臣闻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域之外,故东距沧海,西隔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若其用武荒外,邀功绝域,竭府库之实,以争硗确不毛之地,得其人不足以增赋,获其土不足以耕织,苟求冠带远夷之称,不务固本安人之术,此秦皇、汉武之所行,非二帝三王之事业也。若使越荒外以为限,穷绝域以骋欲,非但不爱人力,亦所以失天下之心也。昔始皇穷兵极武,以求广地,男子不得耕於野,女子不得蚕於室,长城之下,死者如乱麻,於是天下溃叛。汉武追高皇之宿愤,藉四帝之储实,於是定朝鲜,讨西域,平南越,击匈奴。府库空虚,资贼蜂起,百姓嫁妻卖子,流离於道路者万计。末年觉悟,息兵罢役,封丞相为富民侯,故能为天所佑也。昔人有言曰:「与覆车同轨者未尝安。」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狄仁杰上武曌疏
反对。西汉孝武皇帝就开始招降匈奴漠南诸部,到了东汉也不断内迁乌桓、南匈奴,东北的乐浪郡也是终汉一朝不曾失去。大隋建祚,韦云起屠契丹,长孙晟分裂两突厥,启民可汗臣服于文皇帝,都是了不起的功业。脏唐太宗皇帝征服薛延陀之后长期实控漠北,直到武则天治下才因为操作失误令后突厥崛起。玄宗皇帝以后我唐虽然和漠北算不上是明确的君臣,但是黑龙江流域已然臣服。
感情汉朝的南匈奴以及西域各城邦、唐朝的东西突厥以及回鹘黠戛斯都是敌国?就事论事,臭汉的南匈奴有些藩属的意思,可我脏唐的东西突厥可汗可不是独领,而是总管或者节度使兼职。最典型的例子,瀚海都督就是回纥可汗、碛西节度使就是西突厥可汗。至于说南匈奴对臭汉一直忠心,可突厥对我臭唐似乎时叛时降,乖乖……你首先给人家扣一个非我族类的帽子,所以才注意人家的叛乱了,河北诸路汉人或者汉化蕃人的节度使叛乱比可汗们猛多了。比起一直效忠臭汉甚至还要复辟臭汉的南匈奴、以及一直为脏唐充当打手甚至还复辟了脏唐的突厥,我们汉人才是最不安分的好不好。当然这里说的情绪化了,但很多问题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偏激,你首先把人家当外国人了,所以散发思维才那么远。我鞑清的确是中华帝国模式的巅峰阶段,能牢牢统治六合八方,可那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可不能妄自菲薄,说我南匈奴和突厥各部是羁縻领土实为敌国。不妨把这个高标准放在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身上,你会发现所有的帝国都是吹水的,大半领土都是羁縻的。
因为游牧文明所拥有的单位资源太少,不足以支撑农耕文明的发展。资源是文明发展的前提。农耕文明之所以在历史上极大先进于游牧文明,根本原因是农耕文明占据了庞大的资源。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太阳同样照耀在东方的土地上,在靠近中原和东南方的区域,大片肥沃的土地滋养出优质的稻黍豆麦,温和的气候,平坦的原野,河流和山谷孕育出丰富的作物。这里的先民采用农业作为主要的生活方式,以粮食作为主要的热量摄入。而在靠近西北方的区域,这里先天匮乏阳光和雨露的眷顾。虽然同样有广阔的土地,但漫长的寒冬摧毁大部分不适应生存的粮食作物,匮乏的水源使得动物不得不追逐河流而迁徙。在这里主要的植物是草,只有草才能适应严酷的环境,但草不能食用,所以这里的先民驱役动物并主要食用食草动物,作为他们热量的来源。同样的太阳能,不同的能量转化方式。肉是昂贵的,因为肉需要更多的能量转化。农耕文化密集利用产能的方式是游牧民族无法复制的,游牧民族的人口远少于农耕民族,正因为游牧民族所占领的资源平均值,远不足以承载农耕文明的单位人口数量。所以当农耕文明意图进军游牧民族地区的时候,首先遇到的也是最终遇到的问题永远是环境问题。对于农耕文明来说,这片土地虽然极其广袤,但是匮乏食物,匮乏能源,以农耕文明习惯的占领和管理方式,那就是派出军队,建立军事据点,依托驻军建立生产基地,建立稳固的聚居点,依托聚居点带动周围地区文明鼎盛发展兴旺发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既视感有吗……但是在西北边陲,定居本身就是奢侈的。严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游牧民族迁徙活动的方式,历代游牧民族采用极大提升军事人员比例,也就是全民皆兵的形式来驻守他们的边境,边境很大程度上是活动的,有人即有战士,即有边境。然而在农耕文明中,高度的社会分工排除了全民皆兵的可能性,军队必须有专门的后勤供养,固定的保障基地,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下,与西北边陲的自然环境相冲突。所以中原王朝对西北边陲的管理能力,即使存在,也往往以另一种形式体现,譬如和亲,譬如设立都护府,并且必须依靠中原地区强劲的力量输送和支撑,中原稍有板荡,则西北荡然无存。中原农耕文明与西北游牧文明的根本差别,在于对能源的利用效率不同。农耕文明由于点满了种地这个天赋,而使得生产力极大领先于游牧文明,单位面积内能承载较多数量的人口。原始的人口红利发展出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建立起先进的上层建筑。而游牧民族不得不以肉食的方式低效率地转化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不得不接受较低的社会分工和发达程度。农耕文明如果想彻底占领西北地区,先不提武力占领的难度,就说占领以后, 势必要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覆盖游牧文明落后的生产方式,势必要以人口打前站,建立边防哨所和军事基地,继而建立城镇,而这恰恰是在农耕文明单位生产力不提升的情况下难以解决的。因为科技水平是固定的, 西北地区不具备大面积开垦耕地的条件, 农耕文明向游牧文明挺进,所占领的土地并不能支撑同等强度的资源产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原王朝向外扩张的决心。打个夸大的比方,假如现在把月球划归你管理,从文明发展的角度长远看想必是好的,然而现在让你驻兵在上面抵御外星人,敢问如何实现?现在月球有什么产出?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如果把资源比成面粉,面粉就这么多,农耕文明摊的饼面积越大,饼本身就越薄,往边上擀多了,中间就会破。
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东亚地图, 看看汉人传统版图之外的地方,都是什么样的地理条件。 北:戈壁滩。西北:沙漠。西:世界屋脊。西南:高原。东、南:大海。东北:土地不错,但气温零下几十度。技术先进的近代工业社会,这些土地都会被利用起来。 但在技术不先进的古代,去占领就是赔本买卖。汉人是个农耕民族,经过数千年征战, 占领了整个东亚世界最好的宜耕土地,有吃有住,就不可能去海拔N米的高原抢地盘。周边民族住在土地贫瘠的地区, 所以只有周边民族抢汉人的地盘, 汉人不会去抢周边民族的地盘。说的简单点, 就是“打仗,要有便宜占”。 特别是在农业社会, 为了去占领一个在当时没太大利用价值的地方, 而消耗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提供大量粮草去供养占领地, 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打仗追求的是什么?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古代,一定是要对国家有利,对民族的存亡有作用的战争才有意义。 北方民族南下———黄金万两。 汉人北上———戈壁滩、沙漠。北方民族南下,不需要太复杂的后勤。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到了中原后,随地抢劫, 银子、绸子、瓶子、女子应有尽有,无论哪样回到草原都能卖钱。而且到了中原花花世界,过上了好日子后, 就会迅速腐化。所以游牧民族一旦入主中原, 战斗力会比汉人更废, 就是这个原因。汉人北上, 首先军队的后勤太复杂,器械、粮草都要运。往北越过长城,在戈壁滩上吃风喝沙。游牧民族,在和平时积蓄力量,等力量强大时突然对汉人发动进攻。 弱势时, 远遁漠北, 因为草原民族不在城市生活,所以汉人即便北伐,也找不到对方主力。所以,游牧民族想打汉人容易,汉人想打游牧民族太难。就算汉人占领了戈壁和草原,地又不能种田,吃的粮食都要从中原运过来,代价太大。还有气候问题,往北越走越冷,不适合农耕民族生活。所以这个问题要站在古人的立场思考,不能站在现代人的立场思考。
我想去旅游 ,不想上班
我来回答吧 因为满族也是游牧民族知道游牧民族的特点 然后就实行了很多政策 分区 让蒙古四分五裂 最重要的是 喇嘛教 对就是 一种政策是非要每个家庭有五个孩子四个是啦嘛 七个的话是六个喇嘛但是 这种喇嘛教可以换俗
过几年可以回家娶媳妇儿过日子但是重点在于喇嘛教的教化问题
让你投身虚无 不再反抗 让人变得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春秋战国时期游牧民族为什么没有威胁到中原游牧民族自秦汉以来一直都是中原的危害,如匈奴,女真,蒙古,契丹等,那为何在漫长的春秋战国时期为对中原各国构成大的威胁呢
腐姐控妹纸0147
楼主,你说错了!并非没有构成巨大的威胁,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西周就是周朝的开头,后来西周最后一位国君,要美人不要江山,搞了个烽火戏诸侯,结果嗝屁了.于是其他诸侯出来收拾残局,于是才有一个东周出现.从某种程度来说,游牧民族可是险些灭亡了一个朝代,这还不算威胁?还有万里长城,不认识历史的人,肯定认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修建的.其实这一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万里长城严格的来说,只是秦始皇将几百年前已经修建好的秦国长城、赵国长城、燕国长城串联起来.也就是说,在秦始皇时代,秦国、赵国、燕国三个国家已经分别修建了长城.这已经说明了当时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程度了,要不然三个国家也不会辛辛苦苦的去修建长城.第三,个人认为最重要的,那就是骑兵技术没有发展起来.当时骑兵还很简陋的,没有马镫,只有马鞍,马鞍还是比较简陋的那种.你可以想一下,在马背上两脚悬空,战马冲锋,你挥刀砍人,没有地方借力.你是什么情况?还有两脚悬空,如果快马疾奔,遇到什么急转弯之类的,估计你就飞出来了.而且当时医学可不发达,摔一下,很可能就是骨折.那么恭喜你了!九成九是去见阎罗王的了.另外没有马镫,你想玩骑射?倒不是不行,不过这个骑术的要求就成几何级上升了.所以当时游牧民族的骑射,一般的停下战马,再下马弯弓搭箭,射完再上马逃跑.够绝吧?但这是事实.还有一个,武器问题.当时游牧民族可没有什么铁之类的,他们用的箭叫狼牙箭,就是用狼牙做箭头,多么落后啊!至于武器方面,还处于石器或者青铜时代,铁器?有,不过是从中原走私的,可见科技多么落后.不记得那里看到的文章,是汉朝西域一个将军写的,大意说以前的士兵一个可以敌五个匈奴士兵,但现在匈奴也学习了我们不少科技了,会铸造铁器了.不过即使这样,我手下的士兵也可以一个敌三个匈奴士兵!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 ,更多经济历史相关的问题欢迎关注讨论。
先说结论:本文献作者认为,持续两千余年的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学动力的。负向的气候冲击,通过对游牧地区经济的影响,与游牧部落向中原王朝的劫掠之间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军事冲突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军事冲突的诱因是我们努力阻止类似冲突发生的前提。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冲突横贯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可能是世界上绵延时间最长的文明冲突。我们这里所指的游牧民族主要生活在中亚、蒙古和东欧草原,这些部族通常被汉民族和罗马政权称为蛮夷(barbaric)。游牧民族的经济系统比较简单,主要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柱。但是畜牧业高度依赖天气条件。当气候正常时,游牧民族可以维持畜牧和人口的平衡发展,但是当出现异常气候时(干旱),由于草料的短缺,直接导致了人口粮的减少。袭掠周边的农业民族,似乎成了游牧部落唯一的求生方案。在一切靠天吃饭的古代中国,有大量的文献记载表明,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进攻与当时气候异常变动所造成的经济危机紧密相关。本文作者根据主要经济类型,以长城作为防御前线,将古代中国划分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农业区域(主要是中原地区,Region 1)和以“蛮夷”为主体的畜牧业区域(Region 2)。作者使用的军事冲突数据来自《中国王朝战争年表》,该书详细的记录了自公元前220年至公元1839年发生在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军事冲突,包括冲突的时间、地点及发起方。参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以10年为间隔,游牧民族平均每10年侵袭中原2.52次。中原王朝的史学家有可能会刻意隐瞒游牧民族的进攻,并且夸大中原王朝的军功,以便进行政治宣传。为了验证数据的客观性,作者将该数据中17~18世纪中原政权、女真、蒙古三股势力的冲突记录与Perdue (2005,China Marches West) 的相似记录进行了比较。这24此冲突记录中,有18次与Perdue的记录完全一样,5次有记录但未命名,只有一次清军与罗卜藏丹津在1724年的冲突未在Perdue的记录中发现。通过交叉对比收集自不同国家的数据,说明本文献所使用的数据是较为客观可信的。作者使用的基准回归模型以游牧民族进攻中原政权的次数作为自变量,这里所谓的中原政权,是指当时全国性统一政权,包括元代、清代等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统治政权。(作者认为,这些游牧民族建立的中原政权,仍然采用了中原的耕种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架构,从这一角度来说,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并未彻底改变中原的生产方式,而是被同化为农业政权了。)衡量恶劣天气的理想变量应该是游牧区域的实际降水量偏离值,但是,回溯中国近2000年的气候学详细量化记录似乎是不可能的(温度已经有人量化,但是降水目前还没有)。作者发现,在两个同属东北亚季风气候的区域,降水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并且使用当代气象数据()验证了这一相关性。因此,作者使用每十年间中原东北亚季风区(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发生干旱的年份比例来代理游牧区的少雨情况,使用每十年间黄河发生水灾绝口的年份比例来代理游牧地区的多雨情况。作者特别强调,干旱与水灾对于两个地区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由于畜牧业的特殊性,干旱对游牧民族的影响比中原地区严重,但是水灾反而对中原地区影响较大。为了验证结果的稳健性,作者还在回归中控制了大雪灾、霜冻的影响(代理方法同降水)以及平均温度变化的影响。军事冲突本身很少是孤立的事件,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一次游牧民族发动的进攻可能会遭到随后中原政权的反击,因此作者使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进行估计,即在自变量中加入使用AIC判别滞后期数的滞后项,用以估计“冲突”这种路径依赖的事件。 其中表示期游牧民族主动进攻中原王朝的次数;,自变量,分别表示每十年间中原地区干旱、黄河绝口的年份比例;为7x1阶控制变量,分别为雪灾、低温灾害、平均气温、三次中原被游牧民族统治(317-589,,)以及时间趋势项。基准回归结果如下。可以看出,基准回归实证结果表明降水的减少与游牧民族进攻中原的次数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边际效应看,游牧地区的少雨情况每增加一年,游牧民族每十年中进攻中原王朝的可能性就提高26%;游牧地区的多雨情况每增加一年,这种进攻的可能性就降低36.35%。作为稳健性检验,作者使用相同的逻辑,对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发起的进攻也进行了分析,发现只有洪水和雪灾会显著减少中原主动进攻的概率。有趣的是,虽然一阶滞后的少数民族进攻并不能显著提高中原报复的概率,但是二阶的滞后项系数却是显著为正的,这可能是由于中原王朝需要相当的时间来调动军事力量和物资,等我怒气格满了我再报复(大误)。综上所述,本文作者认为,持续两千余年的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学动力的。负向的气候冲击,通过对游牧地区经济的影响,与游牧部落向中原王朝的劫掠之间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这一发现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历史现象也相吻合。Update: 朋友的回答里提到小冰期(The Little Ice Age),小冰期确实是个可能的解释。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小冰期仅持续了220年左右(1550年至1770年),但是本文使用的数据跨度有2000年(公元前220年至公元1839年);其次,在本文的模型中作者已经控制了雪灾和霜冻,可以作为小冰期天气表现的一个代理,但是在回归结果中这两个控制变量也并不显著。从目前这个模型结论来看,即使小冰期的假设是成立的,也并不能削弱本文的基础结论,或许需要更多工作来量化验证其解释机制。Update: 老师的补充非常好。陈强老师发表于Economica 2015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Bai & Kung 2011的结论,即干旱对于游牧民族对中原进攻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进一步考虑了王朝周期对于这种进攻是否能够达到“问鼎中原”的影响。感谢!还是要写一些本不该写的话:空口白牙谁都会说,个人感受缺乏建设价值和讨论价值,下结论之前做到有理有据,是科学的基本素养。你说是因为A导致了B,凭什么?!缺乏怀疑精神和询证态度的论断,适合发在百度知道,请出门左转。-完-Reference:Bai, Ying, and James Kai-sing Kung. 2011. “Climate Shocks and Sino-Nomadic Conflict.”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3(3): 970–81.
最近正好读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已有回答中,从量化历史角度分析的那篇解释力是不错的,我想更全面地补充回答下。&br&&br&首先给出我的答案:是由于负面气候灾害,准确说,是由于旱灾影响。&br&&br&&a data-hash=&193f3187aef577a2be7eb& href=&///people/193f3187aef577a2be7e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杨阳& data-tip=&p$b$193f3187aef577a2be7eb& data-hovercard=&p$b$193f3187aef577a2be7eb&&@杨阳&/a& 引用的 Bai & Kung 在2011年的论文是这一话题比较经典的研究成果,如题主所总结的:&b&负向的气候冲击,通过对游牧地区经济的影响,与游牧部落向中原王朝的劫掠之间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b&&br&&br&山东大学的陈强教授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问题:1.&b&什么样的负面气候是增加游牧民族南下的关键性因素? 2.南下是一回事,战而胜之是另外一回事,是什么因素决定中原王朝是否因游牧政权南下而崩溃的?&/b&&br&&br&一些主要的计量结果:&br&&br&游牧民族进攻中原汉族的频率随着降雨稀少而上升,随着降雨充沛而下降。&br&&br&任何十年里,多一年旱灾会使游牧民族在该十年中攻打中原的概率增加26%,使更长时间里进攻中原的概率高57.6%。&br&&br&水灾使中原被进攻的概率下降:任何十年里,多一年水灾会使游牧民族在该十年中攻打中原的概率减少36.4%,使更长时间里进攻中原的概率低80.6%。&br&&br&可以看出,旱灾对游牧民族进攻中原有重要影响:首先,中原地区面临干旱问题,忙于赈灾,抵御能力较弱(可能会有同学问,中原地区不是也受灾了,为什么游牧民族还要南下?这个一会儿回答);其次,游牧高度依赖于草场的肥美程度,旱灾会显著导致游牧民族生计窘迫,而水灾则不会。&br&&br&除此之外,游牧政权与中原政权的相对年龄也是决定战争形势的关键(但这个因素不会影响到战争的频率)。&br&&br&综上,作者提出:&b&旱灾 + 游牧王朝相对中原王朝的年龄 = 决定攻打中原、夺取政权的概率&/b&&br&&br&&img src=&/83d9dc922c041d190a21ec7de23e4905_b.jpg& data-rawwidth=&574&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4& data-original=&/83d9dc922c041d190a21ec7de23e4905_r.jpg&&&br&并且,这个结论通过了王朝配对、时间序列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br&&br&&b&&Climate Shocks, Dynastic Cycles and Nomadic Conquests: Evidence from Historical China,& &em&Oxford Economic Papers&/em&, ), 185-204 &br&&/b&&br&回答到这里,初步的结论已经很明确了:旱灾是直接导致游牧民族攻打中原最关键的因素。这个答案可能很多人想得到,但很多人可能会同时联想到其他灾害,导致主要因素不明确,从而影响了进一步的研究。&br&&br&那么,确定了旱灾这个罪魁祸首后,我们不妨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是旱灾?而不是其他?&br&&br&1)在旱灾年份,中原王朝相对疲弱,容易攻取。粮食减产、忙于赈灾自不待言,更关键的是&b&旱灾同时是导致农民起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b&&br&&br&陈强教授在今年发表了另一篇研究农民起义的文章,人口、温度、负面灾害、王朝周期(长度)对农民起义的发生均有显著正面影响,但在稳健性检验中作者发现,区分了长王朝和短王朝后,人口和温度的影响不再明显,只有严重的灾荒和王朝时长两个变量增加了农民起义的概率。其中,灾荒中,只有虫灾和旱灾(二者经常同时发生)对农民起义概率影响显著而稳健。&br&&br&也就是说,&b&旱灾同时也是导致中原王朝爆发农民起义的决定性因素,爆发旱灾,既会增加游牧民族南下的概率,也会增加南下成功的概率(如明朝后期的情形)。&/b&&br&&br&&b&&br&&Climate Shocks, State Capacity, and Peasant Uprisings in North China during 25-1911 CE,&&em&Economica&/em&, 5-318.&/b&&br&&br&&br&2)相对于定居农耕区,&b&游牧民族受旱灾影响的程度更为剧烈&/b&。&br&&br&想到旱灾,很多人立刻联想到农田颗粒无收、农民家破人亡的惨状,但事实上,&b&定居农耕是对负面气候抵御能力相当强的一种社会生产组织形式。&/b&上知乎的应该都听说过《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戴蒙德,这货在1999年提出过一个耸人听闻的观点:定居农耕是最糟糕的发明,让人类平均身高下降了将近10厘米。&br&&br&确实,人类为定居农耕的选择付出了一定代价。然而,这样的组织进化是经过成本-收益权衡后的结果。根据陈志武教授的观点,人类选择定居农耕,有利于规避风险。尽管农业地区遭遇气候灾害会很惨,但是1.非农业的游牧区遭遇灾害后的结果会更惨。2.农耕区可以发展出庞大的社会组织规模,通过更加细致的分工促成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比如保险业的出现(在农业社会,很多东西可以理解为保险品),而且,农耕区在遭遇灾害后还可以进行有效的赈灾(比如陈强教授的研究中就提到了,中央政府的赈灾行为显著降低了农民起义的概率)。&br&&br&综上,遭遇旱灾后,&b&同样是惨,程度不一样,游牧民族南下的动力提高,机会成本降低。&/b&&br&&br&3)另一个关键性的因素,王朝的年龄往往被忽略。根据陈强教授这两篇的研究成果,似乎王朝周期论是有道理的,长王朝在早期确实对农民起义与游牧民族入侵有较强的抵御能力。而且这个影响因素相当关键,直接决定了游牧民族入侵的机会成本的大小。&br&&br&&b&旱灾 + 游牧王朝相对中原王朝的年龄 = 决定攻打中原、夺取政权的概率&/b&&br&&br&&br&在往下说就超过范围了,这种历史话题深入探讨确实是很有意思的。最后说几句题外话:&br&&br&我是学历史出身,知道很多科班的历史学者鄙视经济学者搞计量研究和”经济学帝国主义“,但在社会科学里,经济学确实是搞得比较出色、解释力比较强的,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应该怀着开放的心态欢迎有解释力的新方法。
最近正好读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已有回答中,从量化历史角度分析的那篇解释力是不错的,我想更全面地补充回答下。 首先给出我的答案:是由于负面气候灾害,准确说,是由于旱灾影响。
引用的 Bai & Kung 在2011年的论文是这一话题比较经典的研究成果,…
关于这个规律,最早我在晓松奇谈上看到过,为回答这个问题曾经专门去查过,无果。在网上也看过一些资料,总而言之,中国的历史存在周期性的规律,我们现在也是规律中的一环。感谢@杨阳一直对我的回答进行帮助。如果有朋友对这方面有过研究,欢迎与我交流,毕竟这是长知识的事啦~&br&&br&——————————————————————————&br&&br&&br&地球的气候每隔几百年都会有一个较冷的时期。&br&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在高纬度地区,正常年份他们不靠侵略是可以维持生存的。&br&而异常年份,天气转冷,他们无法维持生存,所以开始南下寻找,侵略,以维持部落,民族的生存。&br&中国的唐朝,清朝,恰好都在这个节点上,这样是一个规律,并且他有专门的名称。&br&然,我忘了。&br&&br&第二次补充:&br&
战争与和平的周期性也被公元1000年以来中国战争史中所记录的许多资料所验证。这些资料显示,战争的峰值(&25次/每十年)发生在冷期,而多数的战争—和平周期变化也总是与北半球的温度变化而波动。&br&
温度与战争的关系,在统计学意义上表现出显著相关,而人口的下降总是紧随在每一次战争峰值之后。克鲁斯(Krus)等也验证了中国历史战争的频率,并发现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战争的发生并不能归咎于儒家的道德体系。&br&
事实是,战争发生常常是因为气候变冷和干旱,这样的气候驱使着北方和西部的部落进入中原,这些变动与儒家的道德体系无关。&br&&br&&br&另外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个道理同样适用。&br&&br&资料引用:&a href=&///?target=http%3A///from%3D1086k/bd_page_type%3D1/ssid%3D0/uid%3D0/pu%3Dusm%Csz%2%252Cta%2540utouch_2_5.1_2_5.8/baiduid%3DED5AAC2C82B665E76AA8774/w%3D0_10_%25E9%25A9%25AC%25E5%25BE%25B7%2B%25E5%258E%%258F%25B2%25E6%25B0%%/t%3Dwap/l%3D3/tc%3Fref%3Dwww_utouch%26lid%3Dorder%3D3%26vit%3Dosres%26tj%3Dwww_normal_3_0_10_title%26m%3D8%26srd%3D1%26dict%3D21%26title%3D%25E5%258E%%258F%25B2%25E6%%25E6%259C%259F%25E5%%25E7%E6%25B0%%E5%258F%%25BF%E6%E4%25BA%E5%258F%258A%25E4%25BA%25BA%25E5%258F%25A3%25E8%25A1%25B0%25E5%281%2529..._%25E7%25B2%25BE%25E8%258B%25B1%25E5%258D%259A%25E5%25AE%25A2%26sec%3D6735%26di%3D8eae8b7176efd71b%26bdenc%3D1%26nsrc%3D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JBaOMmBC0Tn5nk_qxP4lZQRAYDv5N9SJG5beu7y0jdl1gCHIPTptjbsSeQFismkm7n7Gt24tbM8_U1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from=1086k/&/span&&span class=&invisible&&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0%2Csz%2%2Cta%40utouch_2_5.1_2_5.8/baiduid=ED5AAC2C82B665E76AA8774/w=0_10_%E9%A9%AC%E5%BE%B7+%E5%8E%86%E5%8F%B2%E6%B0%94%E5%80%99/t=wap/l=3/tc?ref=www_utouch&lid=1961783&order=3&vit=osres&tj=www_normal_3_0_10_title&m=8&srd=1&dict=21&title=%E5%8E%86%E5%8F%B2%E6%97%B6%E6%9C%9F%E5%85%A8%E7%90%83%E6%B0%94%E5%80%99%E5%8F%98%E8%BF%81%2C%E6%88%98%E4%BA%89%2C%E5%8F%8A%E4%BA%BA%E5%8F%A3%E8%A1%B0%E5%87%8F%281%29..._%E7%B2%BE%E8%8B%B1%E5%8D%9A%E5%AE%A2&sec=6735&di=8eae8b7176efd71b&bdenc=1&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JBaOMmBC0Tn5nk_qxP4lZQRAYDv5N9SJG5beu7y0jdl1gCHIPTptjbsSeQFismkm7n7Gt24tbM8_U1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译者:马德&br&&p&&a href=&/zhi/people/164160&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people/72&/span&&span class=&invisible&&416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关于这个规律,最早我在晓松奇谈上看到过,为回答这个问题曾经专门去查过,无果。在网上也看过一些资料,总而言之,中国的历史存在周期性的规律,我们现在也是规律中的一环。感谢@杨阳一直对我的回答进行帮助。如果有朋友对这方面有过研究,欢迎与我交流,…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重度数据收集癖,香港爬山的科研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烧杀抢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