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坚守农村住房设计效果图小学任教,至今还没住房。怎么办?

为了乡村孩子 教师杜振民坚守小学37载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为了乡村孩子&教师杜振民坚守小学37载
&&&热&&&&&★★★
为了乡村孩子&教师杜振民坚守小学37载
文章来源:
点击数:260
更新时间: 8:18:27
老杜送孩子们回家
老杜在上体育课
背孩子们过河
  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坚守、坚强、坚韧,诠释着教师的职责,他们贫穷却富有,他们孤独却充实。
  他们是孤独的坚守者,用责任诠释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含义。
  他们生活的环境偏远、贫瘠,他们工作的环境简陋、落后。
  他们,撑起了自己所在山区的教育之梁。
  □首席记者 李钊 何正权 郭启朝 记者 房琳 尚杰 通讯员 魏朝林 程专艺 李鑫 杨晓申 文图
  杜振民:
  我给娃们趟出一条出山路
  ●人物档案
  姓名:杜振民
  年龄:55岁
  教学地点:卢氏县朱阳关镇壮子沟村小学
  坚守时间:37年
  十个人的课堂
  3月4日下午,记者找到卢氏县朱阳关镇壮子沟村小学的时候,老杜正在给自己的9名学生上数学课。
  “你不要慌,要看清题目要求。做一道,对一道。”老杜站在讲台上,把粉笔递给7岁的王维涛,顺口嘱咐他一句。又叫上来8岁的刘莹,重复同样的提醒。
  学生们在讲台上做题,老杜就站在讲台旁静静地看着,不时咳嗽两声。
  教室里有点冷,和老杜一样,班上有两三个孩子也不时咳嗽。教室里没有暖气,墙角放着一堆干柴和一个炉子,老杜说这是为天太冷时取暖准备的。
  三十多年的坚守
  站在校舍外,放眼看去。一条从大山深处劈出来的河谷,河道在沟壑里纵横,山石躺满河床,壮子沟村小学就背靠大山,静静地立在河道旁。
  这是一所没有大门围墙的学校,甚至连个简易的校牌都没有。如果不是房间里传来的读书声,你不会想到这是一所学校。
  目前这所学校一共有9个孩子,6个一年级、3个学前班,最小的孩子只有3岁,大家平时一起上课,老杜负责数学、语文、美术、体育等课程。
  作为壮子沟村小学唯一的教师,杜振民和这个学校相依相伴已有37载。
  1974年,杜振民高中毕业。因为闲暇时替村小学一位老师代课,便喜欢上了这里天真的孩子。几个月后,那位老师辞去工作,他便来到壮子沟村小学,从此不再离开。
  最牵挂娃们的成绩和安全
  每到期末考试,就是老杜最忧心的时刻:“怕(学生)考得不好,耽误了孩子,对不住他们的父母。”
  除了学习,学生的安全也随时牵挂着老杜的心。
  壮子沟村的山区地势陡峭,村落零散地分布在深山之中,许多孩子得跋山涉水几个小时才能赶到学校。
  “班里有个学生叫刘静,父母都在外打工,常年跟着60多岁的奶奶住在深山,每天上学要走4个多小时。”
  老杜说,有一回,一个孩子中暑,老杜来不及喊人,抱起50多斤重的孩子,跑向七八里外的诊所。因为发现得及时,孩子无恙,而老杜累得几近虚脱。
  老杜现在还记得,那个孩子叫刘建伟,当时上二年级。
  暴雨可能引发山洪,所以每当遇到这种天气,老杜都要护送孩子们回家。
  最希望娃们走出大山
  在老杜眼里,山里娃“实在、聪明、勤奋,只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他们都能取得好成绩”。但好成绩不是老杜的目标,他最希望“娃娃们能走出大山,脱离贫困”。
  迄今为止,老杜记不清送走了多少学生,他的学生有的考上大学,有的成为高中教师,有的做了企业老板。只要得知教过的学生在外有所成就,老杜就感觉 “特别有成就感”。
  下午4时30分,是放学的时间。最近的一场雨雪天气,导致山里一些路段土石滑坡。老杜放心不下,放学后专门护送两个住在深山的孩子回家。在陡峭的山路上,老杜走在孩子们身后,小心翼翼地护送着,就像那座默默无语的大山。
  徐云玲:
  我的心已在这儿扎下了根
  ●人物档案
  姓名:徐云玲
  年龄:53岁
  教学地点: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村马庄教学点
  坚守时间:25年
  群山深处一“小”学
  7日上午,记者跟随“驻马店市古树调查队”进山,翻过石婆婆山,在南坡山脚下,听到从小山村里飘来的读书声,犹如天籁在寂静的山间传得很远很远……
  “俺这儿是山旮旯深处的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村,山下的学校是孙庄小学马庄教学点。”半山坡上,一放羊老汉遥指山下说,“因那里学生少,就一个老师,都叫它‘巴掌小学’。”
  “‘巴掌小学’的那位老师叫徐云玲,53岁,已在那儿独自教学25年了。”一陡峭的山崖旁,正在放牛的山民孙振兴说,“俺在那儿识的字,俺的娃现正在那儿读书。因为有了她,深山里20多年来再也没出现过一个新的‘瞪眼瞎’(即文盲)。”
  来到山脚下的“巴掌小学”,已是上午11时20分,徐老师正在上课。3间教室里,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20个孩子分别进行各自的课程。
  教鞭是主动讨来的
  “巴掌小学”的北侧是徐云玲的家,5间土坯草房。中午,9个路远的孩子在她家吃饭。其丈夫孙荣合添柴烧灶,前锅蒸米后锅山菇炖肉,娃儿们吃得喷香。徐云玲说,25年来,她家中午都是“大锅饭”,免费招待路远的娃子。
  据马庄的山民介绍,马庄教学点设立于1983年。当时是两间闲置土坯草房,年久失修。此后3年,先后有6位教师到这儿任教,都是坚持一个学期就不干了。
  徐云玲说,她是1982年嫁到马庄的,高中毕业,曾当过两年扫盲教师。1986年春节过后,教室的门没开。娃们天天在落锁的教室外自己读书,看到这情景,徐云玲就跑到村委会和镇上要求代课。就这样,徐云玲的教鞭一拿就是25年。
  1986年暑假,徐云玲拿出家里的3000多元积蓄,买来水泥和瓦,乡亲们拉来石头,扒掉了那两间土坯草房,盖了3间新教室。
  “这里只是学前班到三年级,孩子年龄大一点儿,腿脚硬了,能跑远路了,就去外面的孙庄小学就读。”徐云玲说。
  “虽是教学点,可那里的教学成绩每学期考评在全镇都是前几名。”马谷田镇中心学校负责人说。
  一声“老师好”让她回头
  “从学前班到三年级,所有的课程一个人教,白天累得腰酸腿疼,夜里还要批改作业,劳动强度大不说,关键是一个人独自坚守,孤独寂寞。”徐云玲说,她也脆弱过,也曾打过一次“退堂鼓”。
  2005年春节过后,一朋友介绍她去北京一家幼儿园教学,月薪1200元,相当于她在这里一年的收入。家境贫寒的她心动了,就在她准备去北京的那天早上,当她从落锁的教室门前经过时,等候在教室外的娃们怯怯地望着她,弱弱地喊了声“老师好” 。这一声“老师好” ,将她又拉了回来。
  2007年初春,公路修进了深山,进山的“驴友”越来越多,徐云玲的事迹被“驴友”们发到了网上,被感动的社会爱心人士相继进山,给“巴掌小学”送来了图书、篮球和作业本……泌阳县委、县政府也将徐云玲老师破格转为公办教师,月工资1219元,每月及时发放。今年春季开学时,共青团驻马店市委还给该“巴掌小学”送来了20套标准课桌……
  “几年来,山外的世界一直在给力,办学条件在改善,使我越来越坚强,我的心已在这儿‘扎’下了根。”徐老师说,“这里不能没有教室,不能没有老师,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不会离开这里,就不会放下手中的教鞭。”
  彭成旭:拄拐也要去上课
  ●人物档案
  姓名:彭成旭 年龄:56岁 教学地点:罗山县铁铺乡北安小学 坚守时间:8年
  昨日,在罗山县铁铺乡的最南部大别山腹地,记者找到处于密林中的北安小学时,56岁的彭成旭正在给孩子们上课。彭成旭教书已经38年,担任小学校长11年。由于地处偏远,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彭成旭主动请缨来到这里。
  北安小学是专门为山里年龄小的孩子设立的,等到孩子稍大些了,就转到乡里的中心校就读。由于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大多数孩子都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来到学校。每逢遇到下雨、下雪的天气,彭老师都亲自将孩子送回家中。
  去年年底,彭成旭的腿上忽然长了一个肿瘤,医生要求其立即住院手术。“可学校就我一个老师,我要是做手术了,孩子们的课谁来上?”彭老师说,只好等暑假才做了手术。
  这学期开学,彭老师的腿并没有完全康复。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提前两天赶到学校,安排开学事宜。“只要一见到孩子们,我的病就全没了。”彭老师笑着说。
  王克勤 ():献身教育终不悔
  ●人物档案
  姓名:王克勤 年龄:64岁 教学地点:镇平县二龙乡王家庄小学 坚守时间:8年
  在伏牛山麓的镇平县二龙乡,有一所叫王家庄小学的袖珍学校,全校只有9名学生,65岁的退休老师王克勤是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
  从镇平县二龙街出发,翻越15公里的山路,记者气喘吁吁地赶到了王家庄小学。记者发现,在不大的校园内,一面国旗在迎风飘扬。
  45分钟时间,王克勤顺利地给三个年级的同学都上了一课。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一直是面带笑容。
  王克勤告诉记者,他在山上教书已经8年了。教书一辈子,已经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了。
  据悉,王克勤2006年退休,当他听说二龙乡王家庄小学还没老师时,不顾老伴的劝阻,主动请缨上了山。吃住在教室,一个风干的馍馍通常就是他的一顿饭。
  生活质量不高,可王克勤对学生们的爱却丝毫不打折扣。家长有事不能来接孩子,他就留孩子一起吃住;漫水桥被山洪冲毁了,他就背着学生过河。
  去年暑假,乡里出资给王家庄建了新校舍,尽管缺椅少桌,可孩子们毕竟有了亮堂的教室。他在新教室写了一副对联:“呕心沥血雕美玉,献身教育终不悔。”
  任宗毓:
  坚守换来完美爱情
  ●人物档案
  姓名:任宗毓 年龄:48岁 教学地点:鲁山县赵村乡第三小学的堂沟教学点 坚守时间:31年
  黑乎乎的教室墙壁,黑板坑洼不平,桌椅上的油漆早已褪去。这是鲁山县赵村乡第三小学堂沟教学点,也是任宗毓坚守了31年的地方。
  记者来到时,任宗毓正拄着木棍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小儿麻痹症使他的双腿移动起来特别不便,在教室里来回移动时都得扶着学生的课桌。
  “任宗毓是这所学校的唯一教师,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品德课程全由他一人承担”,赵村乡第三小学校长张建昌说,三小一共有4个教学点,堂沟教学点是距离学校最远的一个。
  让任宗毓感到暖心的是,他坚守换来了一个贤妻。1999年,驻马店的一名少女看到他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篇短文后,深受感动,来到堂沟村,与任宗毓结为夫妻。他们日子虽然过得苦,但甜甜美美。去年,两人筹措3万多元办起养鸡场。“今年我准备扩大规模,他舍不得他的学生、舍不得学校,就让他一直教下去。”妻子说。
  编者按
  也许这些人的长相难以吸引你的目光,但他们坚韧的坚守让人动容。为什么坚守?因为对那方土地爱得深沉,因为留下的意义,他们懂得。
文章录入:迎客松&&&&责任编辑:迎客松&
【字体: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迎客松网站站长:翠柏│南京乡村教师工作37年至退休都没有住房怎么解决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住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