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打坐正确的双盘姿势的基.本姿势如意坐是怎么样的

七支坐法(打坐)(双跏趺坐与单盘坐的腿法及姿势图)
一、七支坐法
今天讲打坐的姿势,下一节来後就要自己打坐了。今天也有很多人来後就打坐,不管姿势对不对,打坐的姿势在你有气感起来後比较重要,若你姿势不对气就不通,不通就逼着你去校正姿势。刚开始打坐没有气呀!故坐姿不是很重要,先培养丹田成形最重要。
打坐的姿势,在佛教来讲是指七支坐法,「支」者可以讲做支撑点,也可以讲做重点。支撑点是什麽?是支撑重量的中心,就像跷跷板一样,中间有一个支点支撑两边重量,那两边跷来跷去就很容易。这七个重要的架构、部位搞对的话,打坐起来就会非常顺利,所以也可以讲七个重点,这七个重点对你打坐都影响很大,现在一个一个讲:
手怎麽摆?在一般的禅修之间,都是结叁昧印为手印,「叁」梵语就是正,「昧」是定,正定手印,要能入正定都是从手印结出来的,所以我们结的叁昧印就是正定手印。
如何结呢?很简单!两个手掌心向上,右手在上,放在左手上面,两手大姆指轻轻的相抵触,很自然的放在脚的上面,肚脐的下面,不要悬空。你功夫不够悬空久了会累,功夫够的人悬空没关系,因为他气走上来後,手不会累。刚开始要有一个着力点,手及手臂不要僵硬,自然靠着肚子做个圆圈,有人会气往上走後下来绕双手一圈。当然我们不要去用那个心意念带动,但是我们手印一结,外在的干搅都对你没有影响,这是正定手印。你到佛殿里面看正中间的佛像都是结这个手印,那就是释迦牟尼佛。
你在禅修时结这个手印,若肩膀会酸、会痛时,表示你的胆经、叁焦经与膀胱经较不通。就像感冒一样,风寒时膀胱经先受害,所以颈部、肩部僵硬。同时叁焦经不通,即丹田闭死。如果你去参加禅七,长久打坐摆这个定心手印姿势,然後手又没有气感,肩膀酸痛,代表阳经络不通顺,或许阴经络气旺,但达不到体表处,此即阴盛阳衰,内脏虽然气旺,但并没有通到外部的阳经络来。
如果有气感的话,手印随便一摆放,气就很旺盛。有时候,气会慢慢上来,然後手会慢慢往上移动。以前有一个老师父,他练不倒单,每天一入夜就打坐,打坐入定气很旺的时候,手印就会慢慢的往上抬起,有时候抬到胸前,也没有感觉。因为我们的经络很多条,正经有六条脉-叁阳、叁阴,气具足的时候,手自然就会往上抬,往上抬到平胸时,这时候天就快亮了,大约凌晨叁点半或四点时。小师父们起床後无时钟可看,只要看到师父的手抬到胸前,那时间就差不多了,敲板的人就要开始敲板叫大众起床。
手印有上万种,这两个手指可以变化很多,所以你养成一个习惯後,就要发点时间去改回来。记住叁昧印是右手在上,若用左手在上,定心手印结久了,现在要改回来,反而觉得怪怪的,但一定要改变,第一次会觉得很
扭,第二次很不习惯,慢慢的一入定以後就忘记了,几次以後就校正回来了。
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结手印,两个手放开来,你说对不对?好不好?心里面没有挂碍,不入定就无所谓!所谓入定是世间禅,一进去就是一个月、一年、两年、十几年。大陆有的修行人,叁十几年还在入定中。在梁初的时候有位和尚入定,醒来时已经是清末了,经过十个朝代,这是世间禅定。此跟佛禅不一样,佛禅是注重在心的觉悟,我清清楚楚的时候,对人、事、物中,或在行、住、坐、卧之间,没有事物可以让我起烦恼,你证到这境界才能解脱,才能超越自己业力的牵扯。佛教的禅跟一般的世间禅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学这个佛禅就是在学断烦恼。
盘脚的方式是打坐的基本,有叁个姿势-单盘、双盘、散盘。单盘又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如意坐,另一个是金刚坐,有什麽不同呢?如意坐是左脚在上,金刚坐是右脚在上。如意坐从这个字意上去体会,自在如意的话就是你心无碍,随便坐都没关系,所以心定的人就可用如意坐。
金刚坐-是右脚在上,此姿势会逼着你产生金刚怒目的威力,故称为金刚坐,其实跟你的右肾有关系。我们身体有两个肾脏──左肾脏、右命门,人只用一个肾脏也可以活命,如果你右边肾脏坏了,或者割掉了,那命虽在但气会衰弱。命门是生命之门,跟气有关;去掉左边肾脏还没关系,它只是进行肾的重吸收功用而已,重吸收营养分,跟气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用金刚坐的话会刺激到右肾,肾脏腺素分泌会比较旺盛,此跟情绪及身体生化控制很有关系。另一个是正肾脏腺素,这两个物质结构只是差一个部位以OH(hydroxyl)来形成不同点,在其他部份的结构是全相像的,两者都是由肾脏的皮质部位泌出来的。若用金刚坐的话,腺体分泌旺盛,你这个人的意志力会比较坚强,所以叫做金刚坐。以上两种不同的坐法,若你用的姿势不一样,当然功用就不一样,老参们注意听,新同学没关系,你只要学一样就好了。
左脚放在上面盘起来时,初学者尽量放靠近大腿近鼠蹊部位,且脚踝正面解溪穴处不能悬空,为什麽?因为解溪穴悬空久的话会疼痛,初学的话无气感,当然这里会痛,痛得好像脚弯处要分家一样,能熬过30、40分钟就不会痛,所以要避免不痛,就不要让它悬空,把脚板靠大腿里面一点,这就是简单的如意坐。
如果是老参的话就要把左脚板放出来外面一点,那味道就不一样了,这就是双盘,也就是标准的跏趺坐。左脚放好後,再把右腿盘起来,这双脚能盘得很紧,力道就很强,逼得足叁阴脉会发动气机,足叁阴脉都走内脏-脾、肾、肝这叁个脉。足叁阳脉是膀胱、胃、胆等叁,气是由头走入脚端的。
你也许会说:我已经是很痛了,怎麽能够再摆往外摆出来一点呢?在坐的有很多是高级班的老同学,用那一个姿势摆什麽样子,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要去体会一下。简单讲:如意坐是左脚在上,把正定手印摆出来,如果那一天觉得这个姿势不好,没关系,换个脚,右脚在上就是金刚坐。金刚坐一盘,右腿在用力,间接的气就被逼到右肾,右肾为什麽叫金刚?哦!原来金刚坐是会刺激右肾脏
气源。刚开始学的人,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右肾会比较早通,这就是金刚坐的好处。
气的起源有叁个部位:一是丹田,二是肾脏,叁是会阴穴(前阴跟後阴的中间点)。有的人气要通会阴时,啪的一声就通过去了,若通後从那一点起就会连结丹田、连结两肾脏,也会走冲脉,甚至也会走中脉。
上面述说得道理要懂呀!为什麽要把它分成如意、金刚坐,它里面都有不同的涵义,没有正统体会的话,只会说右脚在上,左脚在上,但不知其真实义。
跏趺坐-一般都是如意坐再把外面的右脚抬上来,脚尽量往内摆,能够紧密最好,尽量不要有空隙。有的师父要求很严格,两脚膝盖盘後的宽度不能够超出你的肩膀宽度,出家师父都是这麽磨练学人的。当然我们也不必这麽要求,如果你这样做不到,就换一个看看,金刚坐後再把左脚抬起来。这两个脚一上一下不同的坐法,会影响左肾、右肾的气感,自己去体会有无气感的不同。
刚开始学的人脚很硬很痛,那是代表老化。所以要多用功,多磨练!先用单盘再改用双盘,痛时用心法去观你身体会觉痛的是谁,被你观的会痛的又是谁,那你才知道我们有两个心,两个心是修行最起码的境界。你本有八个心,现在只会两个心没关系,往後会加以体会的。
刚开始可以用单盘,左右脚轮换,去体会那个痛,看电视、聊天时都要学盘腿,从10分钟,20、30
分钟一直加,到了两个月後就慢慢可以双盘了。
补充说明:如果你有气的话,跏趺坐下盘气较旺,若用单盘气会往上盘走。所以双盘能够慢慢熬30、60、100、120分钟的话,以後基础够了,学什麽都比较快。如果有心修中级班的心中心法,每次要坐两小时,下盘结跏趺坐,上盘结手印,如此下盘气更旺。如果双盘改单盘後,手印不变,上盘与手印的气就会旺一点。打坐时脚的功夫、手的功夫不同,会影响到整个身体气的分布的。&
3.&腰脊支:
腰脊支也是很重要的部位,当气诱发起来的时候,假设坐姿由侧面看过来是呈现S型,上身会是笔直的,腰部位的腰脊骨是要挺起的。如果坐得弯腰驼背,後腰部位是呈平平的,自己先弯腰後,再摸摸看是否平平的。如果腰部挺起来後,是不是往前挺成了S型,本来腰脊椎就是S型的,坐挺只是让它现出来而已。
前面肚脐的正後方是腰脊椎的命门穴,督脉上的命门穴就在此。为什麽叫命门穴,我们上半身手头在动,下半身脚、腿在动,偏偏这个腰部位就动不到,很少运动会动它,只有一般的呼拉圈才会去动到,或者是瑜珈的过桥式才会动到这个部位,如果弯腰驼背气就不通了,气到此堵在命门穴,命门穴这里就会胀,胀时表示坐的姿势不对,硬把胸挺起来的话,腰就呈S型状,气就会往上方走去。所以当气走到背後不通时,就会告诉您:「喂!你坐姿不对哦!」这时候才知道,哦!原来真的不对呀!腰要呈S型挺出来,这动作很重要的。
4.&肩胛支:
肩胛支是在肩膀与背後饭匙骨部份的重点,两肩膀往後拉张後,胸部自然就挺出来,然後饭匙骨就会稍微往後拉凸。膀胱经在督脉旁一寸多的地方下行,两条很长的脉,如果打坐时背後气不够强,可能常常会感冒,这是膀胱经不通的原因。足太阳膀胱经在肩膀、背後面,邪气、风邪侵袭吾身时第一个侵袭到它,会使肩膀僵硬、後颈部紧张,就表示感冒了。如果打坐弯腰缩肩,真气就上不来,气上不来就会想睡觉,这是气不具足。本来打坐的人越打坐脑筋越清醒,一个了了的觉知很清楚,怎麽会想睡觉呢?
有基本气感的话,背後自然而然的会挺起来,肩膀往外张,胸部微往外凸出来,但不要绷得太紧,架势摆出来後全身就要放松、自然。若身体有气感了,但架势绷得紧紧的,气就不往前走,这种情形是不好的。所以姿势摆好後就要放松,因为肩胛支是下气上行所必须,肩胛是背後、膀胱经气运行是很重要的,尤其气上来以後会走到喉、头部,没有的话,腰部会酸痛,肩膀会僵硬、酸痛。
5.&头颈支:
头部跟颈部也很重要,如果自己去看一般打坐的书,常常会讲到「禅病」。此「禅病」在讲什麽呢?在讲昏沈,打坐到一个境界後,如果姿势不对,会有一个粗的昏沈出现;打作至更高的境界时,又会有另一个微细的昏沈现出来。粗的昏沈出现在头颈支姿势不对时,因气会堵在後脑勺靠近睡穴的地方。细的昏沈是气从中脉过喉轮要通到明点时,在要通不通的时候,会有短暂的微细昏沈。
刚刚讲气从背脊上来,会经後脑至头顶百会穴,要让气能从下方至头顶,头颈支要摆好。方法是下鄂微收,有力压到颈外侧两颈动脉处,如此头颈支架构起来的话,要有叁股力量产生:一股是在後脑勺,一股是在下颚,一股是在後颈椎基部,这叁道力量要相称。
头颈支姿势摆好後,观想头顶百会处往正下方来,经过体中腔到肛门要成一条直线。如果头是仰的,这条直线太往前端了,划到你前面去了,如此会怎麽样呢?气上不去头部,气会聚集在後脑勺处,终造成昏沈。如果头压太低的话,这条直线就划到身後去了,这也不对的;正确的线条是要在「正中」的。
老参们打坐时下鄂要稍往内缩,摆出这个姿势,身体的气马上会冲到後脑勺这里,然後上到头顶。怎麽会上不去呢?除非你的气还没有开发出来。头颈支一摆,背脊部真气即呈一直线,气马上到後脑勺处来,在这里有一个叫脑户穴。「脑户穴」是气进入脑内部去的门户,如果你福德因缘很好的话,真气从脑户穴进去,佛法所谓的般若智慧就开发出来,这智慧是非常的锐利的,不会讲的就会讲,不懂的就看懂,修世间禅是不能进到这里去的。般若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跟你身体气脉是有关的,一进去的话,什麽智慧都来了,世间智慧、出世间智慧、出出世间智慧都来了。修佛法要进入这里,没有的话,没有用的!有几个人可以进去?要看你的福德。
老参们摆好这个姿势後,真气有两条路可以前进,一个是进去到脑户内,一个是从中脉走到明点。眉尖轮是第叁支眼睛,由通明点而发通,如果修道家法,或者是世间禅,眉尖这里开的话就可以看外境,看十方的山河大地。眉间这里没开也没关系,您是要修见性的。头如果太仰的话,会产生昏沈,一觉昏沈下鄂就要往下微拉,让气从背到头顶;如果没有气的话,再怎麽摆都没有用,想睡觉就是想睡觉。那是太累了。
打坐时眼睛有两种用功方式:一个是把眼睛闭起来,这个较简单易行,刚开始学的人心较乱,那个人动、那个在制造声音、..,好烦。刚开始修的人都是受不了外境的干扰,所以眼睛闭起来较好。眼闭起来有一个好处,是眼不见为净,但也有一个坏处,是黑
的,初学的人有时候心不健康,怕怕的,怕黑暗。
另一种方法是学佛像的叁分眼,眯眯的看,眼微微的叁分开张,看正前方1.5公尺的地方。这个方法较不会使你胡思乱想的,很会胡思乱想的人,就要把眼睛微张叁分眼。因为眼睛闭起来时,没有一个可抓住的东西,就会动起心念来,心动就会乱想。如果眼睛打开,你的眼识会意会到光,前面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些东西,但不要很用心去看,要视而不见,不要太用心的去看前面有什麽东西,哦!前面一只蚂蚁在爬,看得清清楚楚的,不要这样子,只用馀光可以看到亮就可以了,如此能避免胡思乱想。微张眼睛有个好处,因为你很用心,心意会守住眼睛处,气易走到眼球,眼球的波长很容易改变,易开发出超视觉的能力。看到或看不到,没关系,它只是一个过程而已,超越它以後,慢慢就不会再看到了。
对老参而言,眼睛用功起来是个复杂的部位,睛明穴是在眼睛角头的基部,承泣穴是在眼睛里下眼
中间,气通的话,每过一段时间循环一次,「啵」的一下就进去到眼睛里面去,从入睛明穴、承泣穴的基底去;眼睛部位的经络要全部通的话,气上上下下,起码要有叁次通过眼睛。第一次从头部下来入眉尖轮後,会从眼睛的背後下来。第二次气从下面上来也要经眼球,这时候老参会「翻白眼」让气由下往上走。往那里走都有气要通,眼球每一个部位都要通。如果眼睛发涩、流眼泪、酸痛等,这些是气要通过眼球的现象,此时就要帮助它通过。
老参们有先天气能够转到眼球本身里面去,两颗眼球都能让气旋转而进去,进去後会改变眼睛的光波波长,就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的东西,也可以直接看太阳。普通人不能直接看太阳的,因为太阳光很强,会伤害眼睛,你有气这麽绕一圈的话,眼睛就可以看太阳,不怕其光亮。刚看太阳时它会很亮,排除太阳本身外的光芒,几秒钟後有一薄薄的灰黑圈盖住太阳表面,这是光的补色原理。看太阳没什麽了不起的!正中午也可以看它,没有这个功夫就不要看,会伤害到眼睛的,这是以後会有的现象。
眼睛酸涩、流眼泪都是好现象,每一个现象都有方法来对治它的,不懂就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承受,也许是搞得心慌意乱?以後你慢慢功夫高了,会碰到这些现象,体会到後还不知如何化解时再来问。
舌头刚开始也是个准备功夫,到真的气从会阴穴起来後,走到喉结前,当先通过心脏---心轮,再走到喉轮。走到喉轮时,气会拉你动你的舌头,这时舌根摆得对不对就很重要。
舌头卷起来是准备架桥,舌头卷起来後顶住上颚,上颚顶有曲浪痕处,舌头卷起来就顶住那里。这样是会很累,还会流口水,流口水没关系,感觉有口水就吞下去,唾液里面有很多的淀粉
(amylase),它的功用是用来消化吃进去的淀粉(碳水化合物)。所以胃肠不好的,就可以借这个机会慢慢的让胃肠消化系统变好,觉得口水多了就吞下去。
很多道家书说舌头尖抵住门牙与牙龈处,其实这个舌头是要做「架
」的,什麽叫「架桥」呢?就是说下盘来的气跟喉轮要连接时,要用一个桥把它架连起来,它才能通过。世间禅定的四禅天,就有舌头架桥的功夫,如果没有上过佛教课程的话,会不知去修佛禅,而去修世间禅定。世间禅定中色界四禅境界时,架桥起用时,舌头会卷了一圈像绑咸菜样塞住喉咙,到此就不再呼吸了。一进入四禅定中会息止,入一境性中。一进去禅定中,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都不出定,所以呼吸就靠体表皮一点点的呼吸,这个时候你不必去呼吸,也不必去管什麽,真正入世间禅定的话,什麽都会放下,这是色界第四禅天的禅定。而修佛法本在修这个心,得真实解脱之境,故要面对日常生活的人、事、物中,经磨练、去执而得自在。
修世间禅时上颚紧合下颚,舌头卷起来放在上颚顶部最高的地方。如此,舌头卷得高,以後气从下要上来拉动舌根基部的时候,就会像
杆原理一样,马上就卷起而塞住喉头入定去了。如果舌头尖放在牙龈的地方,气就拉不动舌根了,因为舌头较重,内气力量拉不动。
老参们修佛禅虽不入定,但气下、上通顺亦是必然的,所以打坐时舌头还是要卷得高高的,下面来的气到喉结会拉动舌根,内气马上能往上冲而入头内。
喉结的气要通,要靠舌头,为什麽打坐时常常会打嗝呢?会不舒服呢?就是舌头没有拉得很高,气堵在胃里;舌头拉高的话,就像要打嗝要吐的样子,这样气马上就上来,就会拉动喉咙的舌头。舌头拉动气就直接冲上头内去,不会像世间禅一样的,气不够旺,在那儿堵住而入禅定。故我们如何让气上下连贯,冲到头部是很重要的!
如果出家者或好好修行的人,有一天真的会进入四禅,就可以体会到舌头卷起塞住喉咙的世间禅定境界。还有一个现象是卷着的舌头,过一阵子就会掉下来,变平摆的样子,意会到後就把它再卷起来。这只是个预备工作,为什麽呢?刚开始没作用的,只会产生口水而已,等到气从胃翻转过来,拉到喉咙的舌根基部的时就有作用了,故舌头要卷高一点。
若打坐会造成打嗝(反嗝),是胃部的气翻转不过来的现象,这些都是要用点技巧,高卷起舌头。有的人不知道这些技巧,打坐气通到胃堵在那里,很不舒服,只会在那儿打嗝,知道气已经到胃了,气旺又没办法翻转过来,这时候舌头一卷,有一条似管样形成,气就会冲到喉咙,下面的气就会翻转到上面来,气往上冲的话,胃就不叫了。除非你胃有病、有溃疡,那就永远都会有打不完的嗝,故要先把胃病治好。
以上是打坐的七个重点,有一些是要有境界才会发生,没有境界也没关系,现在再加上一支-肛门支。肛门在七支坐法中是不讲的,气旺的话,前阴、後阴中间有会阴穴,气要通到督脉时就要通过会阴穴。丹田的气很旺的话,观想背後,会阴穴会「啵」一下,气就通了。如果没有气的话,或微微的气,要过不过的,通不过就卡死在这里。
气正规的走法是先走督脉,再由头顶下来接入任脉。有的念佛、念咒、练气功的,不去管气怎麽走,一定会先走任脉,那是走反了。正式打坐修行的人,丹田成形了,一定要先导气到督脉去,再接到任脉,然後再入丹田,所以会阴要让它通。
我们初学者气不旺,怎麽通过会阴穴呢?藉「提肛」来达到目的。「提肛」是叁分的力量,七分的意念。缩肛刚好是相反,叁分的意念,七分力量,力比较强,就像在忍大便一样用力。身体那里出力,气就往那里走,如果你用力缩肛的话,气会在肛门的部位,不往前行,这是不对的。
打坐时轻轻的提肛,小腹气起要让气先走到督脉,一般人的会阴部都下坠样,不提肛的话就下坠,一提肛的话,会阴部份就会内缩,就呈内凹的样子,没有压力,再观想命门,气就很容易通过会阴而至命门。提肛的用意和卷舌头一样,打坐姿势摆好了,提肛过一阵子不经意时就会掉下来,意会到时再把它提起来就好了。(待续)
打坐的姿势,在佛教来讲是指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支」者可以讲做支撑点,也可以讲做重点。支撑点是什么?是支撑重量的中心,就像跷跷板一样,中间有一个支点支撑两边重量,那两边跷来跷去就很容易。这七个重要的架构、部位搞对的话,打坐起来就会非常顺利,所以也可以讲七个重点,这七个重点对你打坐都影响很大。示意图如下:&
第一支:足支——双足跏趺(双盘足)&
  将双腿分别盘在另一条腿上。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也有人称降魔坐);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也有人称吉祥坐)。如果不能双盘,也可用单盘、散盘等其他坐姿。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有师传承的,请依照自己善知识的教学为准。&
  坐姿说明:这里的要点是「坐」,虽然站起身来精神会好些,但容易散乱,或者躺卧下来比较容易静下来,但是却容易昏沉。因此坐下来,是为了平衡「明晰」与「平静」两个部分。&
  金刚坐:右脚在上的姿势会逼着你产生金刚怒目的威力,故称金刚坐。其实是跟右肾有关系。我们身体有两个肾脏──左肾脏、右命门,人只用一个肾脏也可以活命,用金刚坐会刺激到右肾,肾脏腺素分泌会比较旺盛,此跟情绪及身体生化控制很有关系,人的意志力会比较坚强,所以叫做金刚坐。以上两种不同的坐法,若你用的姿势不一样,当然功用就不一样,老参们注意听,新同学没关系,只要学一样就好了。&
  左脚放在上面盘起来时,初学者尽量放靠近大腿近鼠蹊部位,且脚踝正面解溪穴处不能悬空,为什么?因为解溪穴悬空久的话会疼痛,初学的话无气感,当然这里会痛,痛得好像脚弯处要分家一样,能熬过30、40分钟就不会痛,所以要避免不痛,就不要让它悬空,把脚板靠大腿里面一点,这就是简单的如意坐。&
  如果是老参的话就要把左脚板放出来外面一点,那味道就不一样了,这就是双盘,也就是标准的跏趺坐。左脚放好后,再把右腿盘起来,这双脚能盘得很紧,力道就很强,逼得足叁阴脉会发动气机,足叁阴脉都走内脏-脾、肾、肝这叁个脉。足叁阳脉是膀胱、胃、胆等叁,气是由头走入脚端的。&
  你也许会说:我已经是很痛了,怎么能够再摆往外摆出来一点呢?在坐的有很多是高级班的老同学,用那一个姿势摆什么样子,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要去体会一下。简单讲:如意坐是左脚在上,把正定手印摆出来,如果那一天觉得这个姿势不好,没关系,换个脚,右脚在上就是金刚坐。金刚坐一盘,右腿在用力,间接的气就被逼到右肾,右肾为什么叫金刚?哦!原来金刚坐是会刺激右肾脏气源。刚开始学的人,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右肾会比较早通,这就是金刚坐的好处。&
  气的起源有叁个部位:一是丹田,二是肾脏,叁是会阴穴(前阴跟后阴的中间点)。有的人气要通会阴时,啪的一声就通过去了,若通后从那一点起就会连结丹田、连结两肾脏,也会走冲脉,甚至也会走中脉。&
  上面述说得道理要懂呀!为什么要把它分成如意、金刚坐,它里面都有不同的涵义,没有正统体会的话,只会说右脚在上,左脚在上,但不知其真实义。&
  跏趺坐:一般都是如意坐再把外面的右脚抬上来,脚尽量往内摆,能够紧密最好,尽量不要有空隙。有的师父要求很严格,两脚膝盖盘后的宽度不能够超出你的肩膀宽度,出家师父都是这么磨练学人的。当然我们也不必这么要求,如果你这样做不到,就换一个看看,金刚坐后再把左脚抬起来。这两个脚一上一下不同的坐法,会影响左肾、右肾的气感,自己去体会有无气感的不同。&
  刚开始学的人脚很硬很痛,那是代表老化。所以要多用功,多磨练!先用单盘再改用双盘,痛时用心法去观你身体会觉痛的是谁,被你观的会痛的又是谁,那你才知道我们有两个心,两个心是修行最起码的境界。你本有八个心,现在只会两个心没关系,往后会加以体会的。&
  刚开始可以用单盘,左右脚轮换,去体会那个痛,看电视、聊天时都要学盘腿,从10、20、30
分钟一直加,到了两个月后就慢慢可以双盘了。&
【錯誤的坐姿】&
  补充说明:&
  什么样才是盘脚坐好了呢?我们自己摸一摸,屁股后面两个骨头(男女都一样),要把它翘出一点,摆好,就端正了。不要贪图舒服,悠哉游哉,弯起来,那就不行啦!如果你有气的话,跏趺坐下盘气较旺,若用单盘气会往上盘走。所以双盘能够慢慢熬30、60、100、120分钟的话,以后基础够了,学什么都比较快。&
·单足跏趺坐(单盘):是指将一脚弯曲,放在另一脚大腿上即可,双脚上下交迭。&
·散盘:双脚向下交叉,置于大腿下方。&
·缅甸坐:双脚平置于坐垫之上,不交叉,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脚平行,如此能保持身体平衡。&
·跪坐:双腿长跪,臀部坐在脚掌上,上身挺直,双手置于膝上。跪坐适合用于餐后,可帮助消化。&
第二支:手支——手持定印&
手结定印于脐下,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正定手印,或男性),或者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上(定心手印,或女性),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按:也有人认为不论男女都采用第一种。若有师传的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
  在一般的禅修之间,都是结三昧印为手印,「三」梵语就是正,「昧」是定,正定手印,要能入正定都是从手印结出来的,所以我们结的三昧印就是正定手印。佛殿里面看正中间的释迦牟尼佛就是结这个手印。&
  藏文的定称为「酿夏」,意思是平等(平衡)而安住,因此定印也可以是将两手平等的安放在两膝盖之上,而不是一高一低,这样的手势被称为触地印。容易散乱的人可以采用另一种手印:大拇指轻触无名指根,并轻握成拳,分置于膝盖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第三支:腰脊支——身直&
  身直也就是脊椎要直。为什么身体要直呢?因为身体当中有脉,脉中有气,气的流动影响我们的心。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身体顺直,脉就直,脉直了气就通顺,气通顺了,心就自然容易安住。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第四支:肩胛支——两肩平衡与放开&
  两肩不要内缩或沉肩躬背,应自然舒张,但不要挺胸。第3、4支的具体做法: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这两支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第五支:头颈支——微收下颚与自然呼吸&
  虽然脊椎要直,但是颈部自然有些向前弯,因此下颚自然会微收。自然呼吸意思是不紧不松,不疾不徐,自然呼吸就好。&
  头中正: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锥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第六支:舌支——舌顶上颚&
  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这样做可帮助减少口水产生,总是吞口水有可能会产生妄念而影响心的平静。&
  上颚在哪里?不是上面牙齿的根根,上面牙齿根根靠里面去一点。学过针灸的知道那里有个穴道,可以针扎进去,这个上面盖盖里头有个坑,舌头常常这样轻抵上颚。&
第七支:目支——眼睛直视前方&
  「外道梵天向上看」,意思是有些宗教相信创造万物的天神在天上,因此眼睛向上看而让天神欢喜。「二乘行者向下看」,意思是声闻与缘觉的修行者为了自利自修,为了不让眼睛看到外在的诱惑而影响修持,因此眼观下方。&
  双眼微闭: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此静物应①较小②单色③形状简单。如念珠。)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光线即可。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
  按七支坐法做禅修,就能够调整、保持内气,让生命充满活力,并能产生内在的觉悟。五气合一时行者就能体验到觉悟。&
下座注意事项:下座前,最好做以下动作以保护身体:&
1.身体前后左右轻动。&
2.将双手搓热,搓揉脸部、按住眼睛,将热气传到眼睛;然后再轻轻放松的按摩全身,头、肩、手、胸、背、腰、脚,按摩至全身微微发热,让身体恢复正常状态。&
七支坐法注意事项:&
  (1)意识的放松很重要。凡在打坐的时候,必须使脑神经以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绝对不可有紧张状态。最好是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可以想一下“以难得之身修难得之法多可贵”,“我在为度济众生而修无上法门”,带着慈悲喜舍之心态,微笑从心中泛起并形诸于色。特别把眉心和下颏肌肉放松。&
  (2)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吃过饭就打坐妨碍消化;肚子饿时打坐也分散心神。&
  (3)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让风直接吹到身上。室内光线适中,太暗容易昏沉,太强容易紧张。&
(4)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即使热天打坐,也不宜使膝盖裸露。&
(5)肢体形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
  (6)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一开始做不到双跏趺便做单跏趺,再不行便散坐。&
  (7)初学打坐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
  (8)打坐时不要携带电子通讯设备(如手机、小灵通、传呼机等),或关掉电源,初学者不要在有磁场干扰或嘈杂声响的地方打坐。&
  (9)七支的坐姿,因为双足盘曲,两手交叉,使四肢活动静止,便可减轻心脏的负担,所以静止的时间愈久,对于恢复心脏功能的功效愈大。&
  采用下面几个方法刻苦训练,一般人均可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达到双跏趺。&
  a.在看书、休息时尽可能盘腿而坐。&
  b.多练习跨鹤坐(臀压在双脚上而跪)。在跨鹤坐的基础上做如下练习:保持臀压住双脚,上身向后倒平(一开始可用被子垫成斜面,逐渐放平),尽量维持时间。&
  c.双腿并拢伸直,脊椎从颈椎、胸椎至腰椎逐节前弯,双手摸地,再用手抓脚后跟腱,渐至头面贴腿。如此反复多次。&
  d.作正弓箭步,放松下沉。脚不挪位,身转180度换方向再放松下沉。反复交换下沉若干次,步子自然逐渐变大。至最大限度时,后一只脚后跟拔起,脚尖着地,再尽力下沉,反复若干次,收势。&
  e.双脚尖分左右成一直线(重心不稳者,可稍留一角度,还不稳者,可扶树等),开步过肩宽,双膝尽力外摆,放松慢慢下沉,多次练习。待腿力增强,步子逐渐加大。&
  f.双脚踝关节向外突出,用脚掌外沿着力。刚开始练习,应循序渐进并作好防护,以免韧带拉伤。待踝关节部的力量增强,可练习走路。常作此练习,踝关节不易被扭伤。&
  作上述练习一段时间后,腿、跨、膝、踝的韧带拉伸,弹性增强,跨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双跏趺自然便成。&
跏趺坐的功德及重要&
---宣化上人&
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四 见宝塔品第十一&
==========================================&
[尔时诸佛。各于此座结跏趺坐。如是展转。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释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犹故未尽。]&
在这个时候,十方诸佛,各在师子座上,结双跏趺坐。这样一位佛连著一位佛,辗转一排一排的坐,已经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可是在东方所分身的化佛,尚有未能入座,何况其他九方的诸佛呢?&
有人问:‘什么是双跏趺坐呢?’你们看佛所坐的姿势,先将左脚搬在右腿上,然后再将右脚搬到左腿上,这叫双跏趺坐。又有单跏趺坐,就是随意将左脚放在右腿上,或者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双跏趺坐叫做金刚坐,这是降魔坐。坐禅的人能结双踟趺坐,容易入定。这种坐法,能降其心,令人不散乱,精神集中,不生妄想。&
我们为什么不能开悟?就因为妄想纷飞,心猿意马拴不住,向外奔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第一句话便说:‘奇哉!奇哉!奇哉!大地众生,无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参禅就是克期求证,参话头就是控制妄想。由此可知,妄想是修道的绊脚石。&
在中国大陆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金山腿子高旻香’。在镇江金山寺坐禅的人,不准换腿。无论腿怎样痛,仍然咬紧牙根忍耐著。如果动一动,就挨香板子(用木做板子,打在身上,实在不好受)。久而久之,腿就听指挥。所谓‘金山禅和子,腿最守规矩。’&
在扬州高旻寺坐禅的人,最守时间的规矩。以香代替时钟,到止静的时候,就止静;到开静的时候,就开静,一分钟也不错,所以称为高旻香。凡是在这两寺参过禅、打过坐的人,经过大冶洪炉,千锤百炼出金刚。虚云老和尚,就在高旻寺参禅而开悟。&
结跏趺坐的功德,能生戒力、定力、慧力,三力具足。所有金刚护法神,都来保护你。所有天魔知难而退,离你远远的。所有恶鬼向你叩头。今天讲个公案:&
从前有位和尚,专为死人念经,维持生活,所以称为赶经忏。有一天,他为死人做完法会,半夜的时候,他便回庙。走到河边,天降大雨,他在桥下避雨。心血来潮,便结双跏趺坐。此时,来了两个鬼,见他是个金塔,因为塔中皆供养佛舍利,乃顶礼叩拜。不久,和尚觉得腿痛,将双跏趺变成单跏趺,二鬼抬头一看,金塔成为银塔,但也不计较,照拜不误。未几,和尚觉得腿还是痛,遂改变成如意坐(即是将双脚放下)。二鬼一看,银塔已变成泥巴堆了!二鬼大怒,要打泥巴堆。和尚一看,吓得魂飞天外,出一身冷汗。于是即刻恢复双跏趺坐。二鬼一看,又是金塔,便拜到鸡鸣而去。从此之后,和尚放弃赶经忏,专心修禅,不久明心见性,自称‘鬼逼禅师’。&
这个公案乃是传说,无法证实。可是,结跏趺坐,功夫纯熟,而自知时至的情形,却有真实的例证。&
如何克服腿子疼&
初学的人腿子疼是很正常的,这属于调身的范围,几乎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初学者入坐后五分钟到二十分钟那是最佳状态。二十分钟以后,如果腿子疼,心也都乱了,坚持不住了,那个时候状态已经不行了,所以就不要勉强。初学者一般在自己感觉最舒服的时候下座,这样会对打坐有信心和有兴趣,能让自己一有时间就去坐。&
开始打坐时一定不要让自己见到座位就害怕。坐的时候也不要一下就达到半个小时,但最少要十分钟。第一周每次坚持十分钟不动,让这十分钟坐下来非常轻松,有非常良好的感觉,这样才有信心去坐。到了第二周的时候,就再加五分钟,坐十五分钟。&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坐到第六周,半个小时下来很轻松,就在那个半小时的基础上去坐,起码三个月,五个月以后,再慢慢加到一个小时。这样我们坐的时候就容易收摄我们的身心,有一个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不至于对打坐这件事产生畏难之心,从而失去信心。
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的身心就会柔软,腿子疼也能慢慢适应。这种方法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适用的,大家可以试一试,看是不是从入坐以后十分钟左右是最佳的精神状态,可以自己试。这个虽然不是技巧问题,只是一种数量上的把握,但它非常的重要。&
平时一定要注意练腿子。比如说坐在那里看书,可以把腿子盘起来;打电脑的时候,可以把腿盘起来;坐在沙发上,沙发宽一点,也可以把腿盘起来……只要是能盘腿子的时候就把腿子盘起来。这对于现代坐办公室的人特别管用,既不会影响工作,又能锻炼腿子。&
这样长期地训练,把软组织能够使它宽松的,有些绷得很紧的筋能够使它慢慢拉长了,慢慢拉长了以后,腿子就不那么疼了。现在疼是什么?是那个筋绷得很紧,还没有拉长,血液就在筋里边胀着疼。当你适应以后,就可以更加地专注用功,就更容易度过腿子疼这一关。&
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那就是因为你的业力太大,要先修忏悔。也可以打坐和忏悔结合起来修行。&
努力去练习腿子,增加自己的意志力,使自己的腿子适应下来。关键是要多练,不要对腿子疼产生害怕的心理;不要觉得自己不行、不如别人。应该有他行我为什么不行的志气,没有见过打坐把腿子坐坏的前例啊。&
心刚强故腿子疼&
我们打坐为什么一上来就会腿子疼?这与我们无始以来的业力有关,在眼前表现出来的境界就是心太刚强,不柔软。所以,我们对疼痛的腿子要像对一个非常柔软的婴儿一样来善待它,感恩它。心柔和了,腿子慢慢也就会变得柔软。当身心调和了,血脉通了,自然会好起来。&
应该知道,疼是因为血脉没有打通的原因,如果血脉打通了,疼不但会消失,而且人会非常舒服。如果这个时候不对抗,或者说装死。那么,疼痛的确不会很快消失,但是疼痛会慢慢麻木或者减轻。时间长了血脉会被打通,所以自己常常是建议大家拼命忍住不动。&
尤其是对抗方面最能使得腿子疼。因为我们的心刚强,我们就有能力去对抗。当我们觉得有块肌肉很疼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会调动边上的那块肌肉去放松它,试图通过放松使得很疼的肌肉不再疼痛。事实上适得其反,原先疼的肌肉还没有缓过来,被调动起来的肌肉也疼起来了。结果就堕入死循环,浑身疼。&
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用功越专注的时候越感觉不到腿子疼。包括现在也是这样,现在并不是腿子不疼了,而是自己知道如何应对;如何装死;如何放下;如何不理它;如何不对抗……其实,每一次长时间地打坐后下坐,腿子也是疼得厉害,只是会忍耐了,所以表面上好像不疼。&
这个时候腿子不是不疼了,而是一门心思专注在用功上了,心不跑了,所以腿子才不疼了。先是坐半个小时不疼,然后是盘得紧点半个小时不疼。再是盘松点一个小时不疼,然后盘得紧点一个小时不疼……说他坐了十年后才坐一夜不疼,而且是在坐三、四个小时的时候最舒服。所以只有等百脉都通了,才可以不疼;才可以得定。&
不要怕腿子疼,不但自己要在家努力锻炼腿子,还要积极参加禅七等集体共坐的机会。因为自己一个人在家容易懈怠,只有参加集体的共坐,才能在严格环境里面,锻炼自己的身心。当然参加集体共坐会有很多的困难和不适,但是这是我们突破自己的最好机会。&
出家人就要住禅堂,禅堂是最上乘,了生死要在禅堂里了。出家人在禅堂要住个三冬四夏,功夫才能纯熟,腿子才能不疼,才好用功。功夫上路了,或住山,或住茅蓬,走哪儿也有功夫用。经过了几年的锻炼,知道用功了,才真是一个出家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场合,功夫都不会忘,都在那里用功,这才算个用功人。&
打七中的腿子疼&
在打禅七的时候腿子会更疼,原来可以坐两三个小时的人往往在禅七中半个小时都坚持不住。为什么呢?因为禅七的时候是密集打坐,而且是要你坐的时候你就要坐,不管你的状态是什么样子,不管你身边有什么样的干扰。在家则不同,会因为一点点的不如意就下座,坐的好的时候才能做两三个小时,而且身边不会有干扰,所以这样的功夫是不踏实的。&
参加禅七进了禅堂,腿子痛就成为了顶大的事情。有人说把垫子垫高些胯就不疼了;有人说把腿子包紧些就没那么疼了……如此总总,翻来倒去,中午换个禅被,晚上加个垫子,第二天早上又把禅被的一半翻到椅背……哪里顾得上用功。怎样使腿不那么疼是天地间第一重要的事情了。有的人因为疼的太厉害了,毛衣都被汗湿透了;还有的疼得忍不住哭了,常常是不停的祝祷各路诸佛和菩萨——让监香的法师快敲开静的引磬吧!大家都忙着腿子疼。&
有人说腿子疼两天就不疼了,但两天之后还是疼。然后又说疼三四天,第五天就不疼了,但第五天还是疼。禅堂里有人咳嗽了,心就跟着咳嗽跑了;有人经不住要翻翻腿了,心又跟着人家的腿子跑了;到坐香的最后,又忍不住想,时间快到了吧?怎么还不开静呢?&
不由得眯觑着眼,看看当值师有没有要起来敲磬的意思,结果自己的腿子就越来越疼,而且是没完没了。最冤枉的是一个小时的香也是最后五分钟疼得死去活来,半个小时的香也是在最后五分钟疼得死去活来。这就是典型的偷心不死,如果死了这条想开静的心,每一支香都当作两个小时来坐就没有问题了。&
其实参加禅七正是练功夫的时候。腿子疼,吃不消,一定要挺下去。可以先把腿子盘松点,等腿子适应后再盘紧点。可以持念真言或者默诵经文摄心,比如这里经常介绍的默写《心经》,一笔一划地在脑中写。这实际上就是让我们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心不住在疼的觉受上。&
在腿子非常疼的时候专注于默写,把我们的注意力从腿子疼上转移开。在很疼的时候,就会觉的每写一笔就像搬动一块大石头一样困难,因为如果不把全身心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那个坚固的腿子疼妄想就会进来,要想甩开它非全力以赴不可,所以非常的费力费神。&
当你体会到专注是非常吃力的时候,不要沮丧。这是个好消息,说明你开始会用功了,开始明白专注的好处了。所谓一点清明绝万虑的时候就要来到了,因为只有你专注了,你才能感受到用功的好处。不要怕,继续专注下去,总有一天会功到自然成的。&
更多相关帖子请点击查看&
[宣化上人] 虚空打破明心地 如何参禅 (1) — 关于打坐&虚空打破明心地 宣化上人主讲
  如何参禅
(1) & 关于打坐
  金刚坐降天魔&
  坐禅的姿势要正确,对身心皆有益处,否则失掉坐禅的意义。坐禅时,先将身心放松,不可紧张,最好结双跏趺坐,这是基本的坐法。何谓双跏趺坐呢?就是先把左腿放在右腿的上边,然后将右腿搬到左腿上边,这又叫金刚坐是坚固不动的意思。过去诸佛皆以金刚坐而成佛。这种坐法,可以降伏天魔,可以制止外道,他们见到这种坐法,知难而退,不敢前来找麻烦。
  结双跏趺坐之后,眼睛观鼻端,不可东张西望。所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样才能摄持身心,将心猿意马拴住,不令它们向外奔驰。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弊」,要端然正坐,就是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要向左歪,不要向右斜,好象大钟一样,四平八稳,不动不摇。不可像钟摆那样,东摇西晃。双跏趺坐才合乎坐禅的姿势。初学禅的人觉得不习惯,腿也痛,腰也酸;不要紧,咬紧牙关忍耐一时,久了自然没有这种现象,所谓「久坐有禅」,自然得到禅味。
  跏趺坐易入定
  结双跏趺坐的姿势,是将左腿放在右腿上,然后将右腿搬到左腿上,因为左腿属于阳,右腿属于阴。打坐时,左腿是阳在上边,右腿是阴在下边,好象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鱼、阳鱼﹚,也是这样的摆法。因为方便起见,左腿在下,右腿在上也可以的。法无定法,随着个人习惯而决定,不必执着一定要这种姿势。教你左腿压右腿,这只是个方法而已。并不是硬性规定,一定要这样子。总而言之,结跏趺坐,乃是教你容易入定。你能行时入定,坐不坐都可以的。入定的境界没有任何的妄想,心中一念不生,一尘不染。若能行住坐卧一念不生,一尘不染,那就是在用功,并不一定是坐在那里,才算是用功。
  脚不痛才是正式参禅
  学跏趺坐。起初假如脚很硬,痛得太厉害,可以方便坐;方便坐之后,继而学单跏趺;单跏趺之后,脚不觉那么痛了,可学习双跏趺;双跏趺可以坐得住,脚不痛了,才是正式开始参禅。本来,参禅是没有事情故意找点事情来做。譬如,修道人吃饱了肚子,睡够穿暖了,没有旁的事便参禅,「游戏人间」。
  端然正坐不偏不倚
  打坐的基本姿势,身体要挺直,宜端然正坐,不偏不倚,不仰不合;但不要造作,要很自然,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口水到肚子里,能调和气血。
  甘露水治百病
  坐禅时舌尖顶上颚,有时会有很多口水,可以把它咽下。这叫「甘露水」。为什么?因为坐禅坐久了,口水是甜的,虽不像糖或蜜糖那么浓,都是淡淡的一种甜味。人常饮这种甘露水,不吃饭也不饿,不喝水也不渴;乃至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功夫已打成一片,时刻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甘露水能治百病,强身健体,能开你的智慧,但必要时刻用功,不要间断。为什么修道人不愿讲太多话?因为要用功,无论搬柴运水,迎宾送客,出入往还,都是在用功。功夫用得纯熟,绵绵密密,不想用功他也会用功,不想参「念佛是谁」他也会参。参到风吹不动,雨打不透,功夫成片,风雨也进不来了。
  当然这种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故要时时刻刻,念兹在兹。甘露水又叫「自家水」;这三个字合起来,念作「药」字,这是延年益寿的药,了生脱死的药,脱出六道轮回的药。人人皆有这药,但人人皆不肯服用这个药。人人只是舍本逐末,东跑西跑往外找。这个药是自性本有,人能常用功,口水很甜,甚至超过蜜糖,等到这个「药」起了功效,身体内便产生变化。人若未得到修行之好处,则不知道;若得到了则时时不会放下功夫,不会间断。但要持之以恒,守之以素;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今天莲华,明天牡丹。要有坚诚恒,常常用功,才会上路,若忽进忽退,徒然耽误时间。
  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打坐要坐得端然正坐,不要向后仰,也不要向前俯,也不要把头低低的,把头正直起来,眼睛看鼻子,看这个鼻子是冲上冲下呢?要看清楚了。鼻就看着口,那么鼻上有眼睛吗?它看口,慢慢就会生出眼睛了。你越是叫它看,这个鼻子就会看见口了。这样子鼻观口,口就问心,自己问心,你这个心是个黑心?是个白心?是个黄心?是个红心?你这个心是青黄赤白黑,是个什么心?问一问它。如果若黑心,那黑要把它变成白的,你看你的黑心一天比一天就变色了,变了白了,变了大光明藏了,与法界合而为一了,这时就有点办法了。
  呼吸气,不要用口,鼻子可以通气的,有的人鼻子不通气,用鼻子呼吸就很困难,那么你若能用鼻子来呼吸,鼻子这个气吸进来要把它这个气停止到肚脐后边,不是肚脐下边,那个地方是空空洞洞的,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只是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这个,你的呼吸气要停止到这个地方。
  一般人有这么一句话,说你会不会接气,你能不能接上气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若能接上气,外呼吸就是内呼吸,内呼吸就是外呼吸,所以那有道的人,他外边就不呼吸了,这呼吸停止了,里边的呼吸它会动。你鼻孔没有气出了,在这个口也没有气出了,可是他周身毛孔都会呼吸的。你看他像死人,但是死而不亡,此刻死了,但是他没有亡,这样不需要外边的呼吸气,内里的呼吸气活了。
  这个时候你眼观形色内无有,形形色色里边都没有了,耳听声音心不知,心也不知道了,内里头观这个心,心也没有,向外观这个形,形也没有,向远观这个物,物也空了,可是在这个时候,你不要以为自己就了不起了。这还是一个前方便,只不过是一种轻安的境界,你不要认贼作子,以为我就是了不起了。
  暖、顶、忍、世第一
  打坐时,舌尖顶上颚,这是任、督二脉在这儿交接,任、督二脉通了,那么气血也通了,这时候觉得很自在。在口里有口水,把它吞到肚子里边去,时时这样吞,就好象是用甘露来滋润菩提苗一样的,给他灌水,坐坐身上会有一股暖气,很热很热的。在这个阶段开始生出一种作用:第一个阶段就是热,热先从肚子里边热,热到周身上去,到周身然后再回来,这么热个几次,这叫热的阶段。
  热以后,经过一个相当的时间,也就是在这化学工厂里头来化验,化验得差不多了,以后接着就到顶位了。顶位,就觉得头上那儿好象有一点什么,又好象没有,你说有你也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是有这个感觉在头上,总是觉得它有一点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叫顶位。
  顶位以后就觉得很忍不住,这种的感觉忍不住,还要忍,这叫忍位了。顶的阶段过去就是忍的阶段,忍的阶段很不容易忍过去,觉得头上很不舒服的,就好象有什么东西,要把头钻出个窟窿似的,这个时候又忍,忍,久而久之,这窟窿钻透了,跑出去了,跑出到这个头上面,出这窟窿外边去了,就好象小鸟在鸟笼子出去一样,高兴得不得了。这才是世界第一个忍,所以这叫世第一,世界的第一个大丈夫,第一个大豪杰,没有人可比的,所以叫世第一位。在这个时候做世第一位,然后还要小心天天来修行。
  降伏客尘五欲沉底
  坐禅,就是要清心寡欲,这是修行第一步功夫。清心,把客尘沉静下来。犹如一碗混浊的水,你若总动荡它,水总是混浊不能看清楚。若把混水放到器皿里静深不动,沙尘便沉底,这是降伏客尘烦恼之初步功夫。我们身体能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在这静坐的一剎那之间,能降伏客尘,使五欲之沙尘沉底,即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
  行住坐卧都在参禅
  坐禅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要受很多苦。从早晨两点钟开始坐香,一直到夜间十二点钟睡觉,中间只有一个钟头休息。在参禅的期间要忘身、忘心、忘世,一切皆忘掉,也就是没有「我」的存在,也就是一切皆空,到了真空的境界,便生妙有。大家要注意!在修行的时间不可随便乱讲话,不可随便打妄想,更不可躲懒偷安,就是一分一秒的时间,也要爱惜。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因此,行也参禅、住也参禅、坐也参禅、卧也参禅;行住坐卧都在参禅,要细心来钻研,越钻越透、越研越明。
  专心一致坚忍不屈
  我们参禅不要怕腰酸腿痛,要拿出金刚的志愿来,要用坚忍与恒心来参禅;要恒常不变,坚固不屈,时时刻刻都在努力用功。古来的大德高僧坐了几十年还在坐,可见修行不是那么简单容易,以为今天是牡丹,明天就是莲花,坐一天就可以开悟,所以大家要拿出忍耐心,参加坐禅。
  要如何专一呢?譬如女孩子追男孩子,或男孩子追女孩子,要像那样专心一致。能用这种诚心、坚固心,念兹在兹地参禅,则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坐如钟,行如风
  参禅可修定,参禅这种法门是无为而无不为。表面看参禅是无所作为,实在一个人参禅,就有一个人在法界中帮助正气伸张。如果每个人都参禅,世界上就没有战争了。
  虽然说「久坐有禅」,但真正的参禅,不单只坐才有禅,站着也可以参禅,走路时、睡觉时,同样可以参禅,所以行、住、坐、卧也在参禅。用功的人不管闲事,时时刻刻照顾话头,念兹在兹地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参到极点,行、住、坐、卧皆有威仪。
  「坐如钟」﹕坐得稳定,不可以像钟摆般摇摇幌幌。要端然正坐,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舌尖顶上颚,有涎液则吞进肚里去。
  「行如风」﹕跑香时如疾风,风刮得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中不见人。因为用功时无人无相,所以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中不见人。慢行时,犹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立如松」﹕站立时,直着腰,轩昂地站立,好象大松树那样地直。
  「卧如弓」﹕睡觉时,要托腮搭,右胁而卧,作吉祥卧姿势。
  永嘉大师云﹕「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达摩祖师曾经有六次遭外道下毒,他明知是毒药,也咽进肚里去,可见他无我相,把生死视作等闲。
  人用功时,惊天动地鬼神泣,魔王也震惊;人用功时,魔王无能施其技,所以震惊了。我们若能二十一小时脚踏实地,分秒必争地用功,必然惊天动地。
  我们修行无为法,先从有为法着手,不怕跑香坐香的辛苦。跑香是有为,坐香是无为,故说,「无为有为,有为无为;即有为,即无为。有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有为。」
  功夫日增烦恼日减
  坐禅就是像驯马师、驯猴师,很不容易的;虽然不容易仍然要坐,勉为其难。在这世间上,你要做哪一件事,都是不容易,很费力的,坐禅亦复如是,必要费一番功夫。你能将狂心野性、痴心妄想制之一处,功夫就会日增,而烦恼也日减。
  打坐如抽丝剥茧
  我们打坐,正在抽丝剥茧。我们如蚕作茧,被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所捆。这七情虽不能立刻断尽,也得一点一点把它减轻。
  喜﹕不要过份喜悦,一笑就笑到发狂。
  怒﹕更不能发脾气,所谓「星星之火,能烧功德之林」,「千日打柴一火焚」。你坐禅时心平气和,坐得很平安,一旦发脾气则百病丛生,周身骨节疼痛,因为瞋火已把菩提树烧光了。
  哀﹕不能过份悲哀不节。
  惧﹕心有恐惧,则不得其正。
  爱﹕见到美色生爱欲心,见到旁人有好东西便想占为己有,这都是贪爱心。
  恶﹕恶刚与爱相反,爱到极点便厌恶了。欲﹕这包括一切欲念,皆与道不相应。
  这七情要一点一点减轻,故要时时勤拂拭。七情减轻到极点便没有了,这时常在定中,行住坐卧都是参禅,都在用功。这时已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知道自己的鼻孔是朝上或朝下了。
  胜造恒沙七宝塔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一须臾,包括无量大劫。无量大劫不离开现前一念;现前一念没超出无量大劫。能够静坐一须臾,这时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相,没丝毫妄想,一念不生,万缘放下。这时候缩无量劫一念,放一念为无量劫。若能静坐一须臾,或半个小时,或三、五小时,甚至七昼夜,还是静坐。这时候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这种功德,比你造恒河沙数七宝佛塔还大。
  为什么?因为建塔的功德是有形相,故终归断灭。若能达到无身心,无世界,这时自己的般若智慧现前。这种智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嗅之无味,但菩提觉性宛然存在。
  若能须臾间,在很短的时间内,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与本来佛性相应。本有佛性能照了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因为被无明遮盖,本有的太阳光(智慧)不现前,被乌云遮盖了,而天昏地暗,于是分辨不清,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认贼作子,颠倒妄想,故流浪生死,拔不出腿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妙祥法师开示打坐姿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