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期战争电视剧大全战争美国给日本广岛放原子弹日本死了多少人

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曝惊天骗局内幕!美国根本没在日本投原子弹
美军的信息迷惑甚至迷惑了大多数美军,实际上是迷惑了全世界。日本投降以后,美军完全而且是单独的占领了日本,并且控制了日本的新闻和通讯等信息机构,完全控制了日本官方。
1999年末,一位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和一位当年美军的上级军官却联合披露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历史&&美国从来没有在日本本土投放过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的事件是一场骗局,那只是美军进行的一场非同寻常的信息站和心理站,一次非常成功的&软战争&。来 自 西 陆 军 事
困惑与疑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将近60年了,那场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特别是反法西斯国家人民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但是,作为当时主要的法西斯国家的日本每当提到那场战争的时候,主要都是提到他们在那场战争中所受到的伤害却很少提到对他国造成的巨大灾难,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日本是第一个受到原子武器,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受到原子武器攻击的国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的原子弹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最后导致约30万人的死亡。
日本就是借助这两颗原子弹的&威力&来装饰自己&受害者&的面目,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别在广岛和长崎都有纪念活动,所谓揭开伤口,教育下一代。
但是,从1995年以来,世界各地,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以及原来的政治家和军人,经过单独或是联合研究,发现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历史记载存在许多的疑问,无论是在文字还是图象资料上都有诸多的困惑。主要问题是:
由于B-29飞机的航程有限,原子弹的投放飞机的起飞地点选在距离日本较近的提尼安岛的美国空军基地上,从美国本土运送两颗原子弹到提尼安岛上的步骤是先运送到夏威夷,然后在运送到提尼安岛,由于当时飞机的航程和安全性的限制。
这两步过程使用的只能是军舰,这两段路却有很大的危险性,因为虽然日本海军在美军的打击下几乎已经没有了战斗力,但是,日本海军却仍有相当数量的潜艇,即使在战争末期这些潜艇仍然偷袭美军的军舰,即运送原子弹的军舰随时有可能被日本潜艇偷袭,美国怎么会冒那么大的风险用军舰运送原子弹?
&幸存者&的迷惑。从战争结束到今天,从未发现过一个可以直接证明在广岛和长崎有过原子弹爆炸的人。有些&幸存者&只看到有大火产生,另一些&幸存者&以自己所谓&受到辐射烧伤的&伤痕,实际上只是火烧伤的痕迹。没有一个日本人能以自身经历的证据证明在广岛和长崎曾爆炸过原子弹。
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在广岛和长崎两地进行了土样品的秘密采集,拿回国后经化验发现这些土的土质与普通土几乎没有区别,辐射计量并非超常。根本无法与在原子实验基地所采集的土样品的辐射剂量相比。实际上,在受到严重辐射的土上在几百年内不可能生长植物,人在该地区生活险,这与今天广岛的事实相悖。这更使人们困惑。
&&&1&&&&&&&
本栏目最新文章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词广岛原子弹事件后果:当天既造成了六万人的死亡
广岛原子弹事件后果:当天既造成了六万人的死亡
  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人双目失明;6千多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   但是,广岛的事件并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后通牒,即无条件投降。他们竭力掩盖广岛事实真相,对外宣称是有一枚陨石陨落在广岛市。并认为美军只有一颗原子弹,还把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上。但1945年,日本从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继续着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停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苏联政府遵守对联合国的义务,接受联合国的要求,宣布从8月9日起对日宣战。就在苏联出兵这天的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当日便死去6万余人,从而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宣布投降。
  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甲板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投降文件上签字。签字的时间是9点过4分。接着,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道格拉斯·签字。他代表美国、中国、英国和苏联及与日本作战的其他国家接受了日本的投降。   日,蒂贝斯上校召集“509小组”全体人员开会,这是一次交底会。他第一次宣布,“509小组”之所以训练10个月,是为了在日本投掷一颗炸弹,但它不是一颗普通炸弹,而是相当于两万吨TNT能量的原子弹。82号B-29型轰炸机将由蒂贝斯上校担任正驾驶,原来的正驾驶罗伯特-刘易斯为副驾驶。机组人员中无一人了解原子弹的构造,技术专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随机飞行,一旦没有完成任务时被捕,柏森斯应立即自尽。原子弹被装上82号机。随82号机一同行动的还有五架B-29型轰炸机,其中两架负责侦察,三架随时报告天气情况。然后根据天气情况确定轰炸地点--广岛、长崎或小仓。8月6日凌晨2时40分,“509小组”准备起飞,82号机临时命名为“依诺阿盖依”号,这是蒂贝斯的母亲的名字。飞机滑出了跑道,升空。柏森斯上校爬入弹舱,打开原子弹的保险装置,装上引爆器。从装上引爆装置那一刻起,用事后的话来说,82号机上装了一个“愤怒的基督”,再过几个小时,他就要降临人世了。7时,天空一片晴朗。7时30分,为投弹做准备。因此可以确定把原子弹扔到哪儿了,广岛和长崎相距不远,前者在本州岛的西部,后者在九州岛西北。目标:广岛。7时35分,伴随“依诺阿盖依”号的两架“509小组”飞机迅速离开。8时正,“依诺阿盖依”号机组人员戴上了厚厚的墨镜,这是为了防止强光的伤眼睛。8时16分,原子弹被投出弹舱。这一天,全广岛的钟表都停止在8时16分。原子弹在离地面600米处爆炸。在闪光、声波和蘑菇状烟云之后,火海和浓烟笼罩了全城,在方圆14平方公里内有6万幢房屋被摧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帝乙是商王文丁的儿子,文丁死后帝乙继位,这个时候西周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商朝国
  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为了守住江山,他想出了一系列招数来
  伯邑考在书中笔墨不多,在人们心目中应该是个孝子的形象。  作家对这个人物的评
  穿一双草鞋上殿办公,龙袍打补丁;当了23年皇帝,没盖过宫殿,没修过园林,没增
  文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九代君主,是武乙的儿子。季历是商朝的诸侯国周的诸侯,季历后
  羡君牙齿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牙豁落者多,所存十余皆兀臲。匙抄烂饭稳送
  李卫是清朝雍正年间的重臣,在雍正在位期间,他平步青云,成为皇帝的得力手下。李
  姬发是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第二个儿子,他的妻子是邑姜,是西周王朝开国君主,他在
  清代皇家教育到康熙&平定三藩&后才确立正规制度,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
  周文王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在位时广招贤才,礼贤下士,拜姜子牙为师,教授军事大
  戚家军在一个月的战斗中,彻底歼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而自己每战只损失数人,几乎
  原因一: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不得不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
  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但最早皇和帝并不是一个词,而分别是两
  最近,科学家揭开了1600年前一个古罗马高脚杯的神秘变色原理,原来古罗马人很
  导读: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且保存得最完好的精子,该精子藏身于距
  导读:洋海古墓距今3000年,而这两条裤子借助于碳年代测定法,并经过中德考古
  据国外媒体报道,与英国博物馆合作的法国科学家们一直在对撒哈拉沙漠边缘发现的数
  导读:该古墓群最为奇特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巨人&迹象。《史记&周本纪》《诗经
  导读:如中华龙鸟只是背部从头到尾长着细丝状的毛,毛的特征和中华龙鸟相近的是北
  导读:1970年,考古工作者在今西四十字路口北侧地下,发现了元代南北主干大街
  导读:俄罗斯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挖掘发现神秘木乃伊尸体,头部戴着铜质面具,经分
  男女重叠合葬在一个墓里,与当时的家庭观念、社会信仰有什么关系?这个谜题近日笼
  宋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因为十二道金牌的命令让许多人为岳飞
  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两个国家在中国战场上发起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非常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之一,说的是齐国谋士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当时魏
  萨拉米湾海战简介中指出这次战役是波希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波斯率领强大的海军
  合肥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一期间的战役。合肥居于要地,孙军和曹军为
  城濮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32年,春秋时期,由于晋文公与楚成王为争夺中原霸权而引
  君士坦丁堡战役是著名的要塞攻防战,在这次战役中穆罕默德二世率领的土耳其军队攻
  君士坦丁堡战役是著名的要塞攻防战,在这次战役中穆罕默德二世率领的土耳其军队攻
  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沿用了后周世宗柴荣的禁军制度,将全国精锐士兵调入京师,编
  自从东晋建立之后中原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胡人的手中,尽管有许多人对这种情况不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名者可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
  乾隆一生写诗4.3万多首,比全唐诗(4.2万多首)还多,假设他从生下来就会写
  顺治刚当皇帝时,喜欢骑马射猎,少司马杨雍建上书劝阻,顺治很生气,说我们的江山
  孟浩然的字是浩然,名不详,湖北襄阳人。相貌儒雅,风神散朗,友善警敏,宽厚大度
  时下炙手可热、抢尽眼球的美女经济,其实古已有之。&漂亮的脸蛋出大米&,在中国
  200多年以来,雍正皇帝就一直不如他的儿子乾隆皇帝招人喜欢。除了近年来的少数
  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上,东部出海盐、中部出井盐、西部出湖盐,因盐而兴的城镇贯穿东
  提起红顶商人,基本上所有人都会想到胡雪岩,为什么?因为胡雪岩不仅是商人,还是
  金庸的小说人物在塑造中,总会有那么一个或者是两个个性十分古怪的人,谢烟客就是
  温庭筠,在晚唐文学界名气大得很,是婉约派的开山鼻祖。在&国家公务员&的考场上
  中西文化差异,中国人尚谦卑,应是一种美德,用于待人接物,无往而不利,但用于求
  众所周知,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自己
  叶绍袁是明朝人,在诗歌创作上拥有很高的造诣,对文学批评和美学思想也有一定的建
  通过对罗曼&罗兰简介,可以发现其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音乐方面的天赋
  夏朝是谁建立的?在现在的人教版课本中写的是&夏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首先夏在历史上的确是存在的,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古资料中,考古学家安金槐
  河南省发现的二里头遗址被推测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市二里头
  桀是最后一个国王,名履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国君之一。履癸文武双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夏桀,共17帝,前后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他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的炼丹家,还是一位有名的医学
  在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山水诗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形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故事大王,他所创作的故事成为世界小朋友成长不可分割的一
  似乎一提及张择端,人们心中自然而然地便会联想到《清明上河图》,甚至很多人知道
  刘向是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名伋,官至郡守;次子名赐
  孔子也并不是从刚出生就是圣人,他也是经历了一些磨难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才会成为
  了解揭傒斯生平简介得知,揭傒斯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揭傒斯生于1274
  唐朝的韩愈、宋朝的苏轼,想必大家都是知晓的,历史上也都对他们做过评价,那么大
  伦勃朗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全能的画家,他在肖像画、风景画、世俗画等等上都非常擅长
  米芾简介大多和米芾在书画上的成就离不开。    米芾图片  米芾是我国古代著
  关于诗人阴铿简介,阴铿生于511年,卒于563年,字子坚,他的老家位于今天的
  徐乾学生于公元1631年,卒于公元1694年,是清朝学者,藏书家。值得一提的
  在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山水诗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形
  谢朓是是中国南齐时期的文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因曾经担任安徽宣城的太守、尚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惊天骗局?美国从来没有给日本投放过原子弹?而真相又是什么?
说起美国当年给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那是人人皆知,日,美国空军的一架B-29重型轰炸机向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45秒后,它在离地600米的空中爆炸,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徐徐腾飞……于是,广岛成了地狱。二十万人死于爆炸中。【江讯网军事】这天,杜鲁门总统向日本发出一份通牒: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从空中以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毁灭武器将日本毁灭。可是,等了两天,日本却还沉默着。杜鲁门想,广岛的那一颗力量还小,还需要对日本进行第二次打击。这样,在第三天头上,即8月9日中午时分,日本又挨了第二颗原子弹,地点是长崎。事后,美国战略轰炸统计局匡算,约有3.5万人死亡,6万人受伤。负责原子弹研制计划的格罗夫斯将军说:“这个数字比我们原来估计的要少得多。”原子弹在广岛的爆炸大大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覆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9天后的8月15日日本即宣布投降,避免了日本在军国主义泥潭中越陷越深,拯救了大多数日本国民。可以说“曼哈顿2“行动是比较成功的,在技术上没有任何漏洞。广岛与东京、大阪以及京都的通讯被中断,就连广播也因为美军的电波干扰而无法接听。甚至广岛市内的人也不知道广岛“被原子弹轰炸了”。但是由于没有确实的资料,只有大量的消息,虽然日本人相信广岛被轰炸了,但是只认为是一颗非常大的常规炸弹,直到美军的假消息“广岛已经被毁灭”通过其控制的信息网发送到日本各地,日本人才被这一消息惊吓住了。当然,仍然有很多日本人不相信“广岛被毁灭”的消息,甚至有些距离广岛不远的地方的人知道这是个假消息,但是他们却不清楚为什么他们的政府会发出这样的消息,他们对此只能无奈。不过令美军哭笑不得的是,因为他们对日本通信系统的破坏性打击,日本很多地方,特别是在离大城市较远的地区却没有收到他们发出的消息,因此日本并没有想象中的“陷于一片混乱”。原子弹轰炸日本其实是个骗局?曾经有人这样问,核泄露可导致几十年不能居住,那核爆呢?看看现在的广岛,长崎,再看看当年的切诺贝尔核电站所在地,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小日本别有用心,如今遭到天遣,看你们再如何掩盖事实。当时美国制造出的第一批原子弹只有三颗,其中一颗已经在日的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弹实验厂实验,美国怎么敢用仅剩的两颗原子弹去攻击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的日本,而且还是以平民为主的城市呢?而且,美国在未来几个月内不要可能马上在造出原子弹,美国难道没有想到会有可能出现的有、突然事件吗?“幸存者”的迷惑。从战争结束到今天,从未发现过一个可以直接证明在广岛和长崎有过原子弹爆炸的人。有些“幸存者”只看到有大火产生,另一些“幸存者”以自己所谓“受到辐射烧伤的”伤痕,实际上只是火烧伤的痕迹。没有一个日本人能自身经历的的证据证明在广岛和长崎曾爆炸过原子弹。科学证据。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在广岛和长崎两地进行了土样品的秘密采集,拿回国后经化验发现这些土的土质与普通土几乎没有区别?甚至还有这样的流言称:一位参加过“ 曼哈顿计划 ”的科学家和一位当年美军的上级军官却联合披露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历史――美国从来没有在日本本土投放过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的事件是一场骗局, 那只是美军进行的一场非同寻常的信息战和心理战,一次非常成功的“软战争”。还有很多种版本的流言江讯网小编就不一一说了,那么真相是究竟是怎样的呢?因为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发生,有关核弹、核辐射的种种旧文及言论又开始活跃起来,试图迷惑公众。有个别谣言的源头,大概就是一篇早就在互联网上流传的题为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的文章。这篇文章就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是“骗局”,但其实里面的大部分内容根本经不起仔细思考。二战中,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的事实是有着大量的普遍接受的历史资料支持的。如果要质疑这样一个普遍接受的事情,需要给出相当过硬的证据才可以,而这篇文章依据的都是风传的小道消息,里面很多地方连人名、时间都没有。这篇文章认为,因为科学家及一些军方人士的反对使得美国政府采用了“信息战”的方法虚构了对日本原子弹的袭击。但这样的方法居然就能成功地骗过日本的军方,使得他们无条件投降,实在是太不合理了。日本当时的政府和军方这么容易欺骗吗?连亲自去广岛和长崎看看都没有,就投降吗?总之广岛和长崎的这两颗原子弹爆炸是有诸多历史资料支持的,爆炸对广岛和长崎造成的伤害也是有丰富且真实的资料展现的。这两个原子弹爆炸含有的放射性物质少、扩散范围广,因此不会在地面形成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辐射污染那么严重的结果。不能依此就认为广岛和长崎受原子弹轰炸不存在。(江讯网编辑整理)731部队女体实验全程..日本怕俄却敢挑战中国?..关注微信:milnews(长按复制微信关注)这里汇聚最不可思议的真相日本不是因为美国原子弹投降?
[摘要]根据两位美国学者哥顿和长谷川的研究,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对战争结束的方式和时机都缺乏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日本完全有可能在投原子弹前投降。“雷达赢得了战争,而原子弹结束了战争。”这是西方科学界对于科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角色的一句简要概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与日本投降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言自明的。刘怡先生在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栏目8月1日发表的《“一亿玉碎”:日本法西斯的自杀式“本土决战一文之结束语中亦提到那两颗原子弹的残酷性和威慑性大大缩短了战争,避免了无谓的“玉碎”。那么,是不是美国着意使用原子弹这一杀手锏给困兽犹斗中的日本致命一击,且两颗原子弹的投放最终导致日本投降这种说法可以盖棺定论了呢?如果仔细探究历史的细节,我们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者迈克尔·哥顿(Michael Gordin)在其著作《八月的五天:二战如何演变成了核战争》(Five Days in August:How World War II Became a Nuclear War,2007)以及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美籍日裔学者长谷川毅在其专著《与敌决逐:斯大林、杜鲁门与日本投降》(Racing the Enemy:Stalin,Truman,and the Surrender of Japan,2006)中分别从科学史和冷战史的角度对向日本使用原子弹和日本投降的问题作出了新的解读。他们认为,美国使用原子弹后日本的迅速投降并不是战争的最后阶段美国科学界、军界以及政治决策者们所能准确预料的结果;从日本的角度讲,原子弹的打击也不是促使其做出迅速投降决策的主要因素。左:哥顿《八月的五天:二战如何演变成了核战争》。右:长谷川《与敌决逐:斯大林、杜鲁门与日本投降》原子弹与常规炸弹是“量”而非“质”的区别通过对美国军方、政府以及科研档案的分析研究,哥顿认为在原子弹研发、投放决策过程中以及投放两颗原子弹后的几天当中,美国军方、政府和原子的研发团队对原子弹的实际效用并没有清晰、一致、准确的认识。日美国成功引爆钚弹,也就是后来投放在长崎的那类原子弹,专家们对试爆的钚弹效果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它的即时破坏性,比如当时的观测记录强调在爆炸区域内60英尺高的铁塔在瞬间灰飞烟灭,而对核爆后的放射性破坏却估计不足。而铀弹,即后来投放在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却根本没有来得及经过试验,对于此类核弹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也就是说,就原子弹单颗爆炸的瞬间破坏力而言,原子弹与常规炸弹相比,它们的效用是“量”而非“质”的区别。投放到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从原子弹研发成功到在广岛和长崎的投放直至日本投降的数日内,使用原子弹的长期社会、政治和道德后果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以考虑周全的,当时美国的军方、政府和科学家们因此无法确定对日使用原子弹后是否可以有效迫使日本投降。这里我们可以将日的东京大轰炸与8月6日和9日的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作一比较:日夜至10日凌晨,美军出动B-29轰炸机群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进行地毯式轰炸,造成约88,000~97,000人死亡,41,000~125,000人受伤,以及一百多万人无家可归,其死伤者中大多数是平民。这次东京大轰炸是人类历史上造成伤亡最多的单次非核军事行动。相比之下,广岛原子弹造成约70,000人瞬时死亡,截止到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年底约14万人死于烧伤和辐射,到1950年年底约有20万人死亡;长崎原子弹的后果略小,总共造成约39,000~80,000人死亡。可见,从实战角度讲,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袭击可被视作东京大轰炸式常规袭击的一种延续,原子弹袭击后短期的伤亡并没有大大超出常规袭击。那么如果造成巨大伤亡的春季东京轰炸激起的是日军决策者们全民“玉碎”抗美的决心,恐怕伤亡人数相当和略少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袭击难以仅在8月9日到14日五天之内就让日本做出投降的决定。换句话说,美国杜鲁门总统和他的幕僚们从逻辑上难以推断原子弹可以迫使日本迅速投降。而8月15日日本的突然投降甚至使美国高层感到措手不及和出乎意料,因为美国政府和军方预料美日对抗至少还会延续数月之久。在长崎遭到钚弹“胖子”毁灭性攻击后的数日仍有1000多架次美军轰炸机继续对日本本土目标进行密集的常规燃烧弹轰炸。同时,为了应对日军中顽固分子会不顾日本高层的停战决定而负隅顽抗,原子弹的制造任务在投下两颗原子弹后也并没有停歇,美国军方甚至认为有必要尽快造出第三颗,甚至更多的原子弹对日本进行进一步核打击。事实上曼哈顿计划一直到1945年12月日本投降尘埃落定后才下马。投放到长崎的原子弹“胖子”因此,哥顿指出,使用原子弹的决策过程与将其它新式武器应用于实战的决策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1945年7月中旬,根据截获的日本密电,美国已经知晓日本想通过苏联调停进行谈判有条件投降的意愿。此时原子弹成功试爆,美国高层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是否要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而迫使日本投降,而是在日本尚未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何时以及如何对日使用原子弹。美国军方早在1945年春原子弹成功试爆前就已经选择好了轰炸目标,广岛和长崎没有受到常规轰炸(相比之下,东京早在日就受到美军的大规模常规轰炸),是早就预留给原子弹的实战试验场。杜鲁门总统签署的使用原子弹的命令是早已由美国战争部(1949年后改组为美国国防部)制定好的军事计划,该计划明确指出原子弹研制出来后将会被使用于日本,而具体的使用数量随生产能力和数量而定。如果说日本投降前的那五天里原子弹的效用并无特别之处,那么投放原子弹导致日本投降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个后来为人们认为理所应当的因果论断主要来自于日本投降后美国政府的刻意宣传和美国媒体的渲染。原子弹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特殊性是在日本投降、其后续的放射破坏力以及使用核武器会引发的社会、政治以及道德问题逐渐明了后,才在国际社会上取得共识的。美国政府强调原子弹导致日本投降是一石二鸟:一来,单颗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意味着一旦使用必然会导致对大量平民的无差别杀伤,会将美国置于道义上的不利地位,但如果强调原子弹的使用是大大缩短战争进程的决定性因素,避免了交战双方更大的伤亡,那么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所造成的巨大平民伤亡则变得可以理解;再者,如果人们相信是美国使用了原子弹而直接导致的日本投降,那么苏联对日作战则对二战最终落下帷幕就没有那么重要,这样就可以为美国战后独自占领日本,并在亚太地区削弱苏联影响,壮大本国势力铺平道路。苏联对日宣战直接导致日本迅速做出投降决定原子弹袭击若不是导致日本投降的直接因素,日本为什么会在长崎受到原子弹袭击后短短的五天之内就做出投降决定呢?美国苏联史和冷战史学者长谷川毅在研究苏联、美国、日本的相关档案后得出结论--苏联的参战使日本走投无路,做出投降决定。早在德国投降之前的1945年初,日本战败投降已没有悬念,问题在于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投降。在二战期间,苏联一直与日本保持外交关系,且《苏日中立条约》尚处于有效期内,日本希望避免苏联参战,并通过苏联调停与盟国谈判尽可能以有利于己的条件结束战争。1945年6月,已退休的日本前首相广田弘毅与苏联驻日本大使雅科夫·马利克就此进行了谈判,表面上暂时避免了苏联参战,事实上苏联利用了广田-马利克谈判使日本继续寄希望于苏联调停,从而为苏联参战赢得准备时间,拖延日本投降。对于结束与日本的战争而言,日到8月2日的波茨坦会议是重要的转折点。波茨坦会议之后斯大林与杜鲁门展开了激烈的决逐,双方都试图以最有利于本国的条件结束战争。波茨坦会议时战争形势的变化已使美国不再像雅尔塔会议时那样希望苏联加入对日作战来结束战争了。波茨坦会议上的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右起)杜鲁门明白苏联参战将意味着苏联以很小的成本坐收巨利,所以他希望日本可以在苏联参战前投降。而在波茨坦会议上斯大林的目标是获得西方盟国对苏联在战争中取得利益的认可,以及以对苏联最有利的条件实施战后盟军对德国的占领,如何最大化苏联战后在亚洲的利益当然也是斯大林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但要实现后一目的苏联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是苏联如何向日本开战,斯大林不希望像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样单方面主动撕毁《苏-日中立条约》,而希望美国能邀请苏联参战。另一方面是何时开战,如果苏联要与日本开战,就必须确保对日作战的绝对优势,这样才可以确保战后利益。且此时斯大林也清楚美国的原子弹研发已几近完成并很快将用于实战。另外,斯大林也知道,因为苏联军队已经开始向远东边境集结,日本方面可能很快会识破苏联的真实用意,斯大林最不想看到的情况就是在苏联参战前日本就已经向美国投降。斯大林在波茨坦会议期间与杜鲁门会谈时,表示希望美国邀请苏联参战并告诉杜鲁门苏联军队会于8月中下旬准备好对日开战,但杜鲁门的反应却比较冷淡。为了表示对美国的诚意,斯大林向杜鲁门透露了日本希望苏联调停一事,并表示苏联没有帮助日本的意向。他提议苏联向日本传达错误信息让日本误认为苏联会保持中立协助日本与美国谈判。杜鲁门接受了斯大林的这一提议,但二人的考虑却很不相同:斯大林希望能拖住日本以便在日本投降前对日开战;而杜鲁门盘算的则是在苏联参战前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在与斯大林和丘吉尔的几次会面中,杜鲁门数次提及日本偷袭珍珠港,他和他的幕僚们希望只要日本不接受无条件投降,就要通过使用原子弹来报复日本。波茨坦公告签署前夕,正紧锣密鼓地部署对日本进行原子弹袭击的美国几乎没有跟苏联交流过公告的签署事宜。而斯大林的计划则是苏联与英、美、中一起签署公告,并将公告的发布推迟到8月中旬苏联在远东完成备战之后。这一方面杜鲁门赶在了斯大林的前面,在未经与苏联磋商的情况下,美、英、中三国于7月26日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苏联被排除在外。杜鲁门拒绝斯大林在波茨坦公告上添上苏联的签字时,斯大林进一步感到美国要赶在苏联参战前结束战争,于是他任命远东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将原来计划在8月20日至25日间的开战日期提前10至15天。同时,密切关注波茨坦会议的日本高层决策者们注意到苏联没有签署公告,这一情况无意中更使他们错误地相信通过苏联调停投降的可能性,并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波茨坦公告发布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日本内阁举行会议讨论应该如何应对。鉴于波茨坦公告中缺乏苏联签字所传达的错误信号,包括外务大臣东乡茂德、内大臣木户幸一甚至昭和天皇在内的日本高层都认为应该等待进一步与苏联接触磋商后再做决定。日本外相东乡茂德于是,7月28日日本报纸《读卖报知》(即《读卖新闻》)发表了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作出的关于日本政府“忽视”(日文汉字作“黙殺”)波茨坦公告的声明,这一声明后被认为是日本“拒绝”波茨坦公告,但细究起来日本政府当时的态度含糊,没有明确“拒绝”波茨坦公告。就在波茨坦公告签署的7月26日,日军情报部门向参谋本部报告苏联已经向远东地区集结了150万军队,5,400架飞机以及3,400辆坦克,并且苏联坦克和侦查部队也频繁出现在苏联-伪满边界,因为情报显示苏军并没有准备任何冬季装备,所以日本情报部门预计苏联会于8月开战。7月27日,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发密电给外相东乡茂德,指出苏联正在使用两面派手法,必会与英美合谋打击日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本驻莫斯科使馆与东京的密电通讯显示,佐藤数次试图劝诫日本高层不要无谓地寄希望于苏联,应该尽快结束战争。但此时日本高层仍把怎样对付美国视为首要任务,因为波茨坦公告未提及日本“国体(即天皇制度)”问题,他们一方面表现出愿意在保持“国体”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条款作为基础投降,另一方面仍寄希望于苏联能够出面调停以争取有利局面。而这些信息无一遗漏地被美国情报部门截获,杜鲁门和他的幕僚们清楚苏联很快会向日本摊牌参战,并导致日本走投无路而投降。他们不愿与日本对话而敦促其投降,因为政治上的考虑是美国民众会认为与日本对话是美国政府的懦弱,所以尽管美国有关方面当时难以确定原子弹是否能有效促成日本投降,他们也不会考虑用武力逼迫以外的方式促使日本投降,而日本虽有投降意愿却未通过正式渠道接受波茨坦公告就为美国继续计划已然进入倒计时的原子弹袭击提供了合理性。当地时间8月6日早8:15美国向广岛投下原子弹“小男孩”。由于原子弹爆炸破坏了通讯联系,东京于当日晚间才获得消息。次日下午,首相铃木贯太郎召开内阁会议,但阁员们并没有深入讨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问题。当日,东乡茂德发给电报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紧急要求后者尽快搞清苏联态度。显然,广岛原子弹没有导致日本做出投降决定,至多是让日本高层感觉到尽快结束战争的紧迫性,而加紧寻求苏联调停。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同意于8月8日下午5点会见日本大使。8月7日苏联《真理报》没有任何关于广岛原子弹的报道,8月8日也只是刊登杜鲁门有关原子弹的声明而没有任何评论。这表明斯大林必然对美国投下广岛原子弹感到愤怒,这明显是美国要把苏联抛开,独自享受战争胜利果实并遏制苏联作为盟国的话语权。于是,斯大林在政治局紧急会议后,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在外贝加尔时间8月9日凌晨发动进攻。8月8日下午5点,莫洛托夫如约会见佐藤尚武。进入莫洛托夫办公室后,佐藤刚开始对莫洛托夫进行问候就被莫洛托夫挥手打断,莫洛托夫告诉佐藤苏联政府要向日本政府宣读重要声明,于是莫洛托夫向佐藤宣读了苏联政府对日本于8月9日零点进入战争状态的宣战声明。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但是声明上对以何地时间为准语焉不详,由于苏联外贝加尔时间早于莫斯科时间六个小时,事实上在苏联向日本宣战后不足一小时就正式开战了,而此时苏联切断了日本驻苏使馆与日本国内的一切联系,而日本对苏联的突然开战完全没有准备。就在苏联向日本宣战后两小时,莫洛托夫向英、美驻苏大使通报苏联已对日开战。杜鲁门总统在得到消息后两小时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8日下午4点在白宫举行记者会宣布苏联已经加入战争,此前的十几分钟,载有“胖子”原子弹的B-29轰炸机已于当地时间早上3:47从美军位于马里亚纳群岛的天宁岛起飞。原子弹“胖子”于当地时间11:02在长崎上空爆炸。尽管技术上可行,美国决策层没有考虑取消早已于7月25日做好的轰炸长崎的计划。苏联进攻示意图苏联对日本开战后,苏联红军分四路进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军,其中一路苏军甚至没有受到抵抗。8月9日清晨5:30,日本关东军报知东京的帝国大本营苏联已开始全面进攻,日本外务省很快得出结论,日本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在上午11:00召开的军事参议官会议(日本最高级别军事会议)上,日本的最高决策者们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悬而未决的就剩下以什么条件投降。在8月9日夜至8月10日凌晨的御前会议上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昭和天皇决定日本以保留“国体”为唯一前提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8月10日清晨日本政府通过中立国瑞士通知同盟国投降意愿。之后的几天,经过数次与美、苏就投降条件进行谈判,并在日军主战派政变未遂后,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的《终战诏书》录音通过广播向日本民众发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日本《终战诏书》如果日本早些投降二战行将结束之时,战后美苏的对峙已成定局,但这种定局当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定的因素。根据两位美国学者哥顿和长谷川的研究,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对战争结束的方式和时机都缺乏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日本完全有可能在投原子弹前投降。如果德国投降后美国能秘密与日本谈判迫使其在苏联参战前投降,而不是把使用原子弹本身作为试验新武器和报复日本的战略目的,历史有会怎么样呢?日本投降诏书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日本早些投降,她首先可以避免被原子弹袭击,整个远东的地缘政治会被结构性改写:伪满、伪蒙很可能会向国民政府以及美国直接投降,苏联仅会在中国东北取得有限权益,比如中东铁路和旅顺军港,而非直接占领,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很难获得在北方迅速壮大的足够物质条件(苏联占领伪满后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没有一贯支持中共,但不可否认的是苏联占领东北客观上迅速壮大了中共力量,削弱了国民政府的力量);其次,朝鲜半岛可能会作为一个整体直接向美国投降,从而避免直至今天的分治局面。(文/王夕越)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karaw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日期战争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