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脉冲炸弹对现在那么先进的雷霆战机电磁炮有用没啊?会不会机毁人亡啊?

新概念武器:EMP电磁脉冲炸弹--《国防科技》2003年05期
新概念武器:EMP电磁脉冲炸弹
【摘要】:正 据报道,美军在攻打伊拉克的战争中,3月26日美军用电磁脉冲弹轰炸伊拉克电视台。这种电磁脉冲弹是一种定向能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这种武器可借助于战斗机或无人驾驶飞机深入敌后去破坏敌人的重要战略设施,如指挥控制中心、国家广播电视台发射台和防空雷达系统。因此,高功率微波武器是重要的信息战的交战工具,这是在现代战场中的一种方兴未艾的高技术兵器,倍受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分类号】:E932【正文快照】:
据报道,美军在攻打伊拉克的战争中,3月26日美军用电磁脉冲弹轰炸伊拉克电视台。这种电酬永冲弹是州种定向能武器一,高功率微波武器。这种武器可借助于战斗机或无人驾驶飞机深人敌后去破坏敌人的重要战略设施,如手剖军控制中心、国家广播电视台发射台和防空雷达系统。因此,高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蓉蓉;[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红侠,郝跃;[J];半导体学报;2001年02期
徐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余稳,蔡新华,黄文华,刘国治;[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马良;吴伟;周辉;程引会;冯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8期
周启明,杨蓉,黄聪顺;[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4年01期
赖祖武;[J];电子商务;1997年11期
余稳,鲁光军,郭杰荣,黄文华,刘国治;[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谭水,王光明,杨洲;[J];飞航导弹;2004年07期
高嘉景;[J];舰船电子对抗;2004年02期
余稳,蔡新华,周传明,方中华;[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波;[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刘亿亮;[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介群;[J];舰载武器;2001年04期
;[J];国防科技;2003年05期
林峥!北京750信箱,100039;[J];航天电子对抗;2000年01期
范伟;;[J];兵器知识;1998年12期
杜木;;[J];现代兵器;1993年04期
刘文叶;[J];航天工业管理;2003年03期
饶建国,董金鑫;[J];舰船电子对抗;2003年06期
聂云;;[J];当代军事文摘;2004年02期
余稳;[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张振洲;[J];现代防御技术;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莫世禹;;[A];第五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06年
李广强;张兵;张斌;;[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乐俊淮;[N];中国国防报;2003年
卜金初 司友福;[N];中国国防报;2002年
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
谭凯家;[N];科技日报;2001年
;[N];战士报;2002年
朝阳;[N];中国航空报;2004年
赵树清;[N];解放军报;2002年
苏恩泽;[N];解放军报;2001年
王雪平;[N];学习时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黄小星的空间电磁脉冲炸弹是什么?电磁脉冲炸弹的威力电磁脉冲炸弹是什么?电磁脉冲炸弹的威力
电磁脉冲炸弹
电磁脉冲炸弹,又称高能微波炸弹,它本身没有动力。其特点是:专门摧毁指挥、控制和通讯用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目标。炸弹上的电波发射器,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放射出数十亿瓦威力的微波,威力相当于核子爆炸所放出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地下防御工事,沿着电缆与空调的孔道,足以瘫痪所有的地下防御工事、电力供应、电话通信、电视传播以及计算机等系统,但是不会伤害到人的性命。
电磁脉冲炸弹被称为“电磁杀手”, 它是一种介于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之间的新式大规模杀伤性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产生的高强度电磁脉冲,覆盖面积大,频谱范围宽,几乎能够攻击其杀伤半径内所有带电子部件的武器系统。对于隐蔽在地下的电子系统,电磁脉冲炸弹也有办法。它产生的强电磁脉冲可以通过暴露在地面上的天线等设备产生感应电流,一直钻进地下,破坏地下设备的核心部分。
高强度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独特破坏力,是美国进行核试验时无意发现的。1962年7月,美军在太平洋中部的约翰斯顿岛进行了一次代号为“海盘车”的高空核试验,结果这次140万吨TNT当量的核试验,竟造成140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檀香山地区的供电网发生跳闸,连高压线的避雷装置都被全部烧毁。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号称“电磁杀手”的电磁脉冲炸弹终于问世。
美国对电磁脉冲技术非常感兴趣,因为虽然电磁脉冲可能不会致命,但仍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电磁脉冲炸弹将不会对建筑物和生物造成危害,但可能摧毁大规模军事设施。
可能的攻击方案有很多。低强度的电磁脉冲将短暂干扰用电系统,强度较大的脉冲会破坏重要的电脑数据,而强度非常大的脉冲会彻底烧毁电气和电子设备。
在现代战争中,不同程度的电磁攻击可能完成许多重要的战斗任务,而不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例如:电磁脉冲炸弹能有效控制:
1、车辆控制系统
2、目标系统、地面设施、导弹和炸弹
3、通讯系统
4、导航系统远程和近程传感系统
电磁脉冲武器尤其适用于伊拉克战争,因为脉冲可以有效消除地下掩体的威胁。多数伊拉克地下掩体是很难用常规的炸弹和导弹摧毁的。核冲击波能有效摧毁许多掩体,但是,这将对周围区域造成巨大损害。电磁脉冲能穿过地面,破坏掩体的照明、通风和通信系统,甚至是电动门。掩体将彻底不再适于居住。
但是,美国军队也非常容易受到电磁脉冲攻击的威胁。美国军方已将尖端电子技术全面应用于军备。这种电子技术主要基于消费型半导体设备,它们对任何电压波动非常敏感。事实上,最基本的真空管技术可以更好地抵抗电磁脉冲炸弹攻击。
在任何国家/地区中,大范围电磁脉冲攻击都将危害军队的组织能力。地面部队也许可以充分利用非电子武器(比如机关枪),但是他们没有实施攻击或确定敌人位置的装备。一次有效的电磁脉冲攻击,能将任何正规军变成只能游击作战的散兵。
尽管通常我们认为电磁脉冲武器是非致命的,但如果它们定向对准特定目标,也很容易致人死亡。例如,假设电磁脉冲武器破坏了医院的电力设施,任何依赖生命维持系统的病人将立即死亡。这种武器也能破坏交通工具,包括飞机,从而引发灾难性事故。
最后,电磁脉冲炸弹最深远的影响可能是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对发达国家进行一次全面电磁脉冲攻击将会立刻使人们的现代生活出现痛苦的停滞。虽然许多人可以幸存,但他们将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最新发布的日志散文网推荐文章弹射座椅如此先进为何还会发生机毁人亡事件?_网易军事
弹射座椅如此先进为何还会发生机毁人亡事件?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弹射座椅如此先进为何还会发生机毁人亡事件?)
精彩的飞行表演往往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图片来源:环球网
http://img3./photo/-12/600x450_C5MAUK4P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2/t_C5MAUK4P4T8E0001.jpg
1989年的第38届巴黎航展上米高扬设计局试飞员克沃丘尔驾驶米格-29飞机进行飞行表演时,就因吸入飞鸟而发生坠机事故,飞机失去控制,但克沃丘尔为了避开建筑物和观看飞行表演的人群,仍然坚持到飞机远离这些区域才跳伞。飞机在发生故障时距地面的高度仅150多米,飞行员跳伞时的高度尚不足30米。克沃丘尔离机后仅2秒,飞机就爆炸起火,飞行员仅受轻伤,他还出席事后的记者招待会,并向他赖以逃生的K-36弹射座椅的设计师表示感谢,足足地为弹射座椅做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活广告。
http://img3./photo/-12/600x450_C5MAUKFV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2/t_C5MAUKFV4T8E0001.jpg
米格-29坠机飞行员弹射。
http://img6./photo/-12/600x450_C5MAUL24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2/t_C5MAUL244T8E0001.jpg
日,乌克兰一架苏-27UB战斗机在乌西部城市利沃夫进行飞行特技表演时突然失控坠毁,驾驶这架出事战机的两名飞行员是托波纳里和叶戈罗夫,他们都是乌克兰的王牌飞行员。前者是这次特技表演的指挥员,后者是驾驶员。他们在飞机坠毁前被弹射出机舱,得以生还。但此次坠机造成地面78人死亡,138人受伤。
http://img6./photo/-12/600x450_C5MAUMKU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2/t_C5MAUMKU4T8E0001.jpg
苏-30MK表演坠机双人弹射过程。
http://img5./photo/-12/600x450_C5MAUO0A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2/t_C5MAUO0A4T8E0001.jpg
苏-30MK表演坠机双人弹射过程。
http://img3./photo/-12/600x450_C5MAUP5T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2/t_C5MAUP5T4T8E0001.jpg
苏-30MK表演坠机双人弹射过程。
http://img6./photo/-12/600x450_C5MAUPEO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2/t_C5MAUPEO4T8E0001.jpg
发动机起火。
http://img4./photo/-12/600x450_C5MAUPJ9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2/t_C5MAUPJ9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2/600x450_C5MAUPO8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2/t_C5MAUPO84T8E0001.jpg
飞机失控,飞行员紧急弹射。
http://img3./photo/-12/600x450_C5MAUPSV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2/t_C5MAUPSV4T8E0001.jpg
苏-30MK表演坠机双人弹射过程。
http://img6./photo/-12/600x450_C5MAUQ1H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2/t_C5MAUQ1H4T8E0001.jpg
苏-30MK表演坠机双人弹射过程。
http://img5./photo/-12/600x450_C5MAUQ4N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2/t_C5MAUQ4N4T8E0001.jpg
日在美国进行的一次航空展览上,两架米格-29战斗机在做并排斤斗特技飞行表演时相撞,飞机坠毁。在相撞的瞬间,两名飞行员安全弹射跳伞,仅受一点轻伤。这件事同样向外界展示了俄罗斯飞行员娴熟的驾驶技术和勇敢沉着的良好品质。
http://img3./photo/-12/600x450_C5MAUQ94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2/t_C5MAUQ944T8E0001.jpg
日在美国进行的一次航空展上,两架米格-29表演时相撞坠毁。两名飞行员安全弹射跳伞。
http://img6./photo/-12/600x450_C5MAUQHN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2/t_C5MAUQHN4T8E0001.jpg
日在美国进行的一次航空展上,两架米格-29表演时相撞坠毁。两名飞行员安全弹射跳伞。
http://img4./photo/-12/600x450_C5MAUQO6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2/t_C5MAUQO64T8E0001.jpg
日在美国进行的一次航空展上,两架米格-29表演时相撞坠毁。两名飞行员安全弹射跳伞。
http://img3./photo/-12/600x450_C5MAUR4C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2/t_C5MAUR4C4T8E0001.jpg
苏-35UB(即老苏-35,带鸭翼版)战斗机在一次参加拍摄俄国空战电影时,为了真实,所有镜头为实景拍摄,期间苏-35飞行员还进行了弹射。
http://img3./photo/-12/600x450_C5MAURI9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2/t_C5MAURI94T8E0001.jpg
苏-35UB(即老苏-35,带鸭翼版)战斗机在一次参加拍摄俄国空战电影时,为了真实,所有镜头为实景拍摄。其中的镜头需要无舱盖飞行。执行这个任务的是俄空军飞行员Frolov。他表示,在无舱盖飞行中,他的飞机最快时接近了两倍音速。“一般这类实验都是在冬天进行,所以空中极端的寒冷。无舱盖飞行时,我心里默数着加速的速率,因为到达一定速度时,空气和飞机的高速摩擦会加热周围的空气,这样终于就能暖和下来了”。Frolov在飞行中竟然还把手伸出了舱外:“在接近两倍音速时,我尝试着把手伸出舱外约一到两英寸,由于极高的空气摩擦,手套马上就变的非常热”。
http://img4./photo/-12/600x450_C5MAUS0A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2/t_C5MAUS0A4T8E0001.jpg
苏-35UB(即老苏-35,带鸭翼版)战斗机在一次参加拍摄俄国空战电影时,为了真实,所有镜头为实景拍摄,期间苏-35飞行员还进行了弹射。
http://img6./photo/-12/600x450_C5MAUSFT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2/t_C5MAUSFT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2/600x450_C5MAUT1K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2/t_C5MAUT1K4T8E0001.jpg
战斗机性能日新月异,除战斗机日益提升外,也对飞行员弹射逃生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战斗机包线的扩展,弹射座椅的包线也应随之扩大以确保飞行员的安全,将火箭推进、推力矢量控制、陀螺仪与大气传感器等新技术纳入弹射座椅设计中,利用计算机控制包括座舱盖抛离、弹射火箭点火与开伞时机等相关弹射程序的进行,确保飞行员安全从失控战斗机中逃生。(来源:空军之翼)
http://img3./photo/-13/600x450_BPE34FT5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3/t_BPE34FT54T8E0001.jpg
日,委内瑞拉北部一座空军基地在举行建军周年庆活动时发生坠机意外,两架飞机坠毁。一架中国制的K-8训练飞机在飞行表演时意外坠毁,机上两名驾驶及时成功跳伞逃生。
http://img3./photo/-13/600x450_BPE34FT6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3/t_BPE34FT64T8E0001.jpg
日,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加空军一架麦道公司生产的CF-18大黄蜂战机,在飞行过程中突然引擎发生了故障,飞行员果断弹射逃生。
http://img3./photo/-13/600x450_BPE34FT7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3/t_BPE34FT74T8E0001.jpg
日,一架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的F-16C在爱达荷州博伊西(爱达荷州首府)东南80公里处的Mountain&nbspHome空军基地坠毁,飞行员弹出飞机时受轻伤,坠毁的飞机也没有给地面人员带来任何伤害。
http://img2./photo/-13/600x450_BPE34FT8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3/t_BPE34FT84T8E0001.jpg
日,乌克兰一架苏-27UB战斗机在乌西部城市利沃夫进行飞行特技表演时突然失控坠毁。两名飞行员在飞机坠毁前被弹射出机舱,得以生还。
http://img4./photo/-13/600x450_BPE34FT9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3/t_BPE34FT94T8E0001.jpg
1989年6月第38届巴黎航展上,一架单座米格-29飞机在做低空机动表演时因失速,就在飞机触地前2.1秒,飞行员成功实施低空不利姿态弹射而获救,米格-29倒插在地,几秒钟后爆炸。
http://img2./photo/-13/600x450_BPE34FTA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3/t_BPE34FTA4T8E0001.jpg
米格-25“狐蝠”飞行员弹射画面。
http://img3./photo/-13/600x450_BPE34FTB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3/t_BPE34FTB4T8E0001.jpg
F-18战斗机飞行员弹射瞬间。
http://img3./photo/-13/600x450_BPE34FTC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3/t_BPE34FTC4T8E0001.jpg
F-4飞行员弹射。
http://img2./photo/-13/600x450_BPE34FTD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3/t_BPE34FTD4T8E0001.jpg
一架美军F8U舰载战斗机弹射逃生。
http://img4./photo/-13/600x450_BPE34FTE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3/t_BPE34FTE4T8E0001.jpg
A-7“海盗II”式战斗机着舰过程出现意外,飞行员弹射逃生。
http://img3./photo/-13/600x450_BPE34FTF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3/t_BPE34FTF4T8E0001.jpg
美国海军A-6攻击机起火,飞行员启动弹射系统。
http://img4./photo/-13/600x450_BPE34FTG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3/t_BPE34FTG4T8E0001.jpg
道格拉斯A-4“天鹰”式攻击机起飞失败飞行员紧急弹射。
http://img2./photo/-13/600x450_BPE34FTH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3/t_BPE34FTH4T8E0001.jpg
GR9A鹞式战斗机飞行员弹射瞬间。
http://img3./photo/-13/600x450_BPE34FTI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3/t_BPE34FTI4T8E0001.jpg
B-52飞行员在低空飞行表演时飞机失控,无奈弹射。
http://img3./photo/-13/600x450_BPE34FTJ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3/t_BPE34FTJ4T8E0001.jpg
飞行员驾驶F-1战机时,在飞机失去控制前把自己安全弹射出来。
http://img6./photo/-13/600x450_BPE34FTK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3/t_BPE34FTK4T8E0001.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11月12日,我空军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一时间引发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飞行是勇敢者的运动,鹰击长空的画面令人心动,但赏心悦目的飞行表演背后,是对飞行员近乎苛刻的素质要求和风险挑战。作为重要逃生装置的弹射座椅,在飞机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可能从不启用,或者仅出场数秒,虽然只用一次,但对于飞行员而言不可或缺,被誉为飞行员最后的“守护神”。那么,历经三代的弹射座椅是否可靠?为什么弹射完成后还会出现飞行员伤亡事件?本文将为您逐一解答。解放军女飞行员余旭生前照片,资料图。伴飞行而生弹射并非万无一失自飞机诞生以来,工程师们就在思考飞行安全的问题。早期的飞机航速较慢,主要依靠飞行员自主跳伞逃生。进入喷气时代后,战机时速飙升至上千公里,自主跳伞已不可能实现。各国开始研究可使飞行员弹出机舱的座椅,至今已经发展了三代。第一代弹射座椅,最早配置在二战时德国空军的He219夜间战斗机上,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利用推进器抛开舱盖,将人和座椅整体弹出,待人椅分离后打开伞具。虽初具实效,但尚有欠缺。第二代火药动力方案于是出炉,以火药(微爆索)炸开舱盖,在人椅离开机舱后,借助火药产生的二级推力继续上升再人椅分离。这一创举有效解决了低空开伞的难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狂风”战斗机研制的MK.10弹射座椅。随着超音速时代来临,老旧单一的弹射座椅渐渐落伍,第三代弹射座椅应运而生。在采用速度传感器后,可根据离机速度执行多态化救生模式,有效地缩短了低速开伞的时间。其中最成功的是俄罗斯的K-36弹射座椅,它在离舱后可改变自身气动外形,实现飞行姿态的主动控制,这已经是第四代弹射座椅的理念——将弹射座椅视为独立飞行器。时至今日,世界各国现役机种装备的弹射座椅仍以第三代为主。既然弹射座椅如此先进,为何还会发生机毁人亡的事件?事实上,每当事故发生,跳伞还是挽救飞机都需要飞行员当机立断,生死抉择往往不到1秒钟。双座飞机的弹射更为复杂,为防止空中相撞,一般先弹出后座飞行员,这样留给前座飞行员的时间更为短暂。异常飞行时,飞机巨大的过载也会影响弹射操作,飞行员甚至会产生黑视、丧失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逃生率最高的弹射座椅也很难保证安全。在实际应用中,飞行速度越快,弹射成功率越低。在密集编队飞行中,弹射的姿态、角度甚至风速都关乎逃生成败。二战中,就不乏离机成功后撞上尾翼的飞行员。高空高速弹射后,飞行员遭遇的气流侵袭不亚于“迎面撞车”,即便跳伞成功后,还要面临在陌生地域实施空降的问题。所以说,弹射座椅并非万无一失。为实战而设飞行员的“第二生命”1999年,巴黎航展上,一架苏-30飞机擦地坠毁,但该机配备的K-36弹射座椅发挥作用,以近零高度挽救了2名飞行员的生命。至此,始于第二代MK.10弹射座椅的“零-零”(零高度、零速度)弹射概念被发挥到极致。截至目前,现役战机采用的座椅大部分具备“零-零”弹射的能力。“零-零”弹射听起来很可靠,但实际上也仅仅满足于实验平台。在实战中,飞行员必须将手从操作杆移至手柄处扳动,这0.1秒的反应时间关乎存亡。现役弹射座椅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飞行员的群体不断扩大,从目前发展趋势看,不但要考虑乘员的适用范围,还要顾及女飞行员的出现,飞行员体型差异导致人体重心分布范围和惯性矩范围大大增加。另外,女飞行员对弹射加速度的耐限值比男性要低,这些不利因素对弹射救生系统的研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各国空军纷纷致力于此,如美国LME公司研制出脊椎预加载弹射机构,纵向可满足裸重42-111千克乘员的安全弹射要求。既然如此,那么培养女飞行员还有没有必要?让我们看看世界上主要航空强国的做法: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国家早就拥有女歼击机飞行员,美国更是拥有50多名,驾驶机型包括F-16战斗机。研究表明,随着战斗机座舱的改进,飞行员不必局限于强壮的男性,先进的操作系统类似于平板电脑,经过训练的女性完全可以胜任。同时,由于女性特有的细心缜密,女飞行员在武器操控、仪器使用、地形识别等方面都有超过男性的表现,这也是培养女飞行员的意义所在。和平时期,飞行特技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实战的延伸”。高水平的飞行编队机翼间隔不到1米,高度差基本为零,每次训练都在追求飞机性能和人体生理的极限。实际上,许多飞行特技在实战中证明了自身价值。1981年,以色列空军空袭了伊拉克核反应堆。以军6架F-15、8架F-16彼此距离不足1米,雷达显示为一架大飞机,成功骗过伊军防空网。待银鹰换羽打造“飞机中的飞机”随着新技术变革推进和新型复合材料的突破,弹射救生技术的应用领域不再局限于军用固定翼飞机,还开始向武装直升机、民用飞机和载人航天器等领域延伸。冷战后,几次重要战争凸显了武装直升机的作用,但救生成功率并不能令人满意。俄罗斯卡-50攻击直升机装备的牵引火箭式弹射系统,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直升机救生系统的研制必将趋于完善。当前,战机正从三代机向四代机(美国标准)进行过渡,而航空救生系统发展则相对滞后。现役和在研的几种四代机依然采用第三代弹射座椅,难以满足复杂飞行状态下的航空救援,第四代弹射座椅的研制迫在眉睫。
实质上,第四代弹射座椅是一个自动飞行器,被称为“飞机中的飞机”。由于关键技术尚未攻克,到现在仍未装机服役。美国先后制定了MPES计划、CREST计划谋求弹射技术智能化,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早期试图实现飞行智能导向的微波辐射技术也进入实用阶段。未来,第四代弹射座椅会成为兼顾飞行可控技术、自适救生能力、生命威胁逻辑控制的模块化系统,智能化、人性化的新型弹射座椅将会拥有更多的用武之地。虽然并非完美,但弹射座椅仍堪称航空界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据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统计:截止2014年,因该公司弹射座椅获救的飞行员逾7000人。自弹射座椅问世以来,飞行员的伤亡率在大幅度下降,不得不说:弹射座椅功不可没。
本文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姚文广_NN168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霆战机超导电磁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