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会收购易贝中国吗

阿里上市,马云亮出了几张牌?--百度百家
阿里上市,马云亮出了几张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纵观马云敲定上市业务的逻辑,主打淘宝、天猫聚划算这些成熟的电商平台业务,但这些业务的高速发展已经可见天花板。所以把云计算等大数据业务打包进去,拔高阿里未来的想象空间,再辅以已经退市过的阿里B2B业务做点缀。
2014年9月,阿里巴巴,这家诞生于西子湖畔的互联网巨头已经走过了它的第15个年头。从18罗汉到27个合伙人,由最早的B2B业务发展到今天的阿里巴巴和小微金融服务两大集团,在岗员工数将近3万,离职员工亦超过了6万人。
近日,马云带着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赴美上市,各大媒体的版面尽被所谓的“路演盛况”所淹没,却鲜有记者对其上市的基础业务做过客观的解读。那么,赴美上市,马云到底会亮出他手中的几张牌,其选择上市业务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
总览阿里欲要的上市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三块, B2B业务、淘宝系电商和阿里云计算,而其他被打包进IPO如高德、UC优视等说到底都是为这三者服务的。
总览这三者,我以为B2B业务渐成过去,淘宝系电商是现在,阿里云计算或代表未来。
旧牌:夕阳业务阿里B2B
不管一些阿里人是否承认,马云曾经借以起家的阿里巴巴B2B业务在其内部已经被严重边缘化。
究其根本原因。从宏观上来讲,阿里巴巴B2B业务的成功是过去十几年中国互联网和外贸高速发展的大环境所致,受08年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动力逐渐减弱,国内贸易量也有所下滑,从而导致了B2B业务的不景气。此外,2010年发生的该公司更发生“欺诈门”,CEO卫哲引咎辞职事件。管理层的动荡也使得本在走下坡路的阿里B2B业务雪上加霜。
2012年6月,马云不失时机地让阿里巴巴B2B业务从港交所退市。当时外界解读这样的私有化行为是在为阿里集团整体上市做准备。但是在我看来,彼时B2B业务正在萎缩,如果不退市,阿里股价下跌不说,还会影响到整个阿里巴巴发展的前景。
现如今,阿里B2B公司的风头早已被淘宝、天猫等超过,近年逐步发展成为网上批发及采购市场,目前其业务重点之一是满足淘宝系平台卖家的采购需求。
曾经阿里集团的主要构成公司沦为附属业务,可以说是时势使然,却也让人唏嘘不已。由于阿里巴巴B2B公司两年前退市之后,已无义务向外公布财报,并且阿里巴巴近期提交的招股书中并未提到B2B,这家公司近年来的具体的经营数据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现在这家阿里子公司已经再无法达到辉煌时期200亿美元的估值。另外,作为阿里此次赴美上市业务的一部分,其对提升阿里整体估值的意义不大。
如何用旧牌打出新玩法,也正考验这阿里巴巴的管理层。
主打牌:淘系电商平台
陆兆禧曾经说过,阿里集团还是希望将最赚钱最有潜力的业务放在上市公司里面。毫无疑问,淘宝、天猫和聚划算就是这位阿里CEO口中即将上市的业务中最赚钱一部分。事实上,阿里目前的主要营收确实就来源于这几大业务。
抛去从淘宝孵化出支付宝这样的战略型产品不说。2011时,淘宝分拆为3个板块管理,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一淘网),B2C商城(天猫),C2C集市(淘宝),某种意义上来说,淘宝构筑了阿里电商业务的基本盘。
甚至可以大胆断言如果没有淘宝网,如今的阿里巴巴也不过是一家价值百亿市值的电商公司,金融和大数据更是无从谈起。换而言之,以淘宝网的崛起为标志,阿里从B2B时代进入泛电商平台时代,另外,电商业务也为代表阿里未来的金融以及大数据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当然,当年淘宝与eBay的攻守之争,除了促使阿里稳坐国内C2C市场第一把交椅外,也让美国市场进一步了解阿里巴巴这家中国公司。在纽约从事金融工作的消息人士就告诉我,许多美股投资者提到阿里巴巴时,会很自然得把淘宝和天猫形容成中国的易贝和亚马逊。
值得一提的是,马云的聪明之处在于,没有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又是独立筹建阿里小微金融集团,又是把“菜鸟物流”排除在上市资产之外,仅仅把如日中天的电商等业务带去美国上市。介于淘系电商业务与前两者的强关系,许多投资者并无法客观独立判断阿里的股票价格。换而言之,马云用部分业务上市造出了阿里整体上市的效果。
不过,这也为未来阿里股价的涨幅埋下了隐患。一旦小微金服乃至菜鸟有任何利空消息,阿里股价必然受到牵连。另外,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正在趋近饱和,换而言之,阿里巴巴B2B业务的今天也有可能就是淘宝们的明天。
概念牌:阿里云计算
阿里云计算于2009年9月创立,现为云计算与数据管理平台开发商,类似于亚马逊的网络服务单元,向企业出租计算机存储和处理功能而不需要他们自己购买服务器。
有理由相信,这家公司正承载着阿里大数据的未来。
事实上,纵观最近阿里大规模的投资并购,短期来看是整合资源助力上市,而从长期考虑更像是整合数据,把控住与阿里业务相关上游公司的数据源,马云收购恒生电子就是一大例子。但是,不经过筛选处理和深度计算,数据再多,也无利用价值。如此一来,阿里云计算重要性可想而知。
换而言之,阿里云的运作能产生了一石二鸟的效果,既能从使用方那里获得云服务的使用费,又能不动声色的汇聚一大批行业数据,日后,阿里完全可以自定游戏规则,“把关”数据方和应用方之间的数据交易,无异于再造一个淘宝。另外,随着大数据获得各个行业的重视,和大数据捆绑在一起的阿里云服务地位也将不断提高。
一位美股观察者告诉我,目前阿里云这家子公司虽然无法像IBM、甲骨文乃至微软那样获得数千亿美元的估值,但是上市前阿里正在极力为其造势,如果在接下来的路演中用其对标这三家公司中的任意一家,也足以给投资者讲一个很动听的故事,自然能为阿里带来可观的估值增长。
长远来看,云服务有可能成为未来阿里股票上涨的动力之一。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阿里云服务的发展能够顺风顺水,不然,反而会成为阿里股价的负担。
纵观马云敲定上市业务的逻辑,主打淘宝、天猫聚划算这些成熟的电商平台业务,但这些业务的高速发展已经可见天花板。所以把云计算等大数据业务打包进去,拔高阿里未来的想象空间,再辅以已经退市过的阿里B2B业务做点缀。最后用阿里金融、菜鸟物流等业务牵制上市业务股票的涨幅。不得不承认,马云这样的布局意味深远,既完成了与雅虎的上市协定,又不至于把整个阿里集团全部暴露在公众和投资者的视野之下。
可以说,马云还是把最好的牌留在了自己手上,当然,这对其巩固在阿里的绝对领导地位,不无好处。
(本文首发于百度百家,未经本人允许谢绝转载,否则定付诸法律途径,联系邮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4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今天尾盘最后时段,果然有“力量”把股指扭红,这都是意料之内的事...
首席发言者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当前位置 & &
& 错过投资阿里巴巴 你们是否已经悔死?
错过投资阿里巴巴 你们是否已经悔死?
11:39:43&&作者:
编辑:上方文Q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9-21][09-20][09-20][09-20][09-20][09-20][09-19][09-19][09-19][09-19]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中国并购十大败局:阿里收购雅虎中国居首
您所在的位置 :
新华搜索:
中国并购十大败局:阿里收购雅虎中国居首
证券时报网
9.eBay收购易趣网
中 国这个大市场,让很多国外电商企业垂涎已久的,相比2004年通过收购卓越网进入中国市场的亚马逊,eBay来得更早些。2002年3月,eBay通过收 购易趣网33%的股份进入中国市场,随后在2003年6月收购易趣网其余67%的股份,eBay花费1.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进入中国电商市场。
不 过,eBay的电商策略在中国本土根本行不通,他们在中国业务的经营上犯了太多错误,加上阿里巴巴的迅猛攻势,eBay易趣很快就被淘宝超越。2003 年,其C2C中国市场占有率近80%。但仅仅两年后,2005年初,eBay的市场份额已经下滑到24%,而淘宝则上升到57%。2006年底,易趣宣布 和TOM在线组成合资公司,TOM在线持股51%,eBay持股49%。据了解,eBay在将易趣转交给TOM在线运营时,这也是eBay从此在内地再无 交易平台的原因,随着约束协议于2012年初到期,易趣成为TOM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eBay选择了悄然退出。
惨败地点:进军中国电商市场
失败指数:★★
10.阿里收购口碑网
曾经的口碑网一度是大众点评网最强有力的竞争者,日, 阿里巴巴收购口碑网,涉及金额大概在500到600万美元。阿里巴巴集团之所以要收购口碑网,是因为口碑契合了阿里巴巴集团以为重心,以信息化社区化为工 具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方向。阿里希与搜索业务,并最终成为广大网民网上工作、消费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阿里收购口碑网的愿 景是美好的,希望口碑网能串联和补充阿里电商业务,成为与电商业务紧密结合的本地化生活信息社区平台,最终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各类服务带来用户黏性,以 及信息互动。但很遗憾,因为马云的战略摇摆不定,口碑网在餐饮和分类信息定位上摇摆不定,最终失去竞争力。2008年6月与中国雅虎合并,希望依靠中国雅 虎带来一些流量,遗憾的已经无力回天,口碑网现在已经沦为了阿里名副其实的“鸡肋”。
口碑网的故事在并购领域很常见,整合收购一家公司,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规划,最终的下场都是惨淡的。
(责任编辑:
· ( 06-18)
· ( 06-13)
 精彩图片前阿里巴巴副总裁:中国企业国际化当吸取eBay的教训|eBay|阿里巴巴_凤凰科技
前阿里巴巴副总裁:中国企业国际化当吸取eBay的教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阿里巴巴在早期也犯过一些错误,当时马云招聘了一些来自全球化的经理和高管,但发现在工作中与国内的高管常常发生冲突。
昨日中午,前阿里巴巴副总裁波特&埃里斯曼带着2014年完成的畅销书《阿里传:这是阿里巴巴的世界》来到深圳,与深圳企业家共进午餐,探讨企业国际化和互联网企业发展等问题。他的新书谈及了与eBay大战和收购雅虎等事件,希望能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阿里巴巴和马云。该活动由南方都市报、南都读书俱乐部发起。 做马云不如做自己重要 波特&埃里斯曼表示,中国的O2O在全世界发展最快、最精彩,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快,风险也最大。他分析称,发展快,与中国的文化氛围和活跃的社交市场有关。&人口多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市场的需求才是主因。在中国的电商环境中,人们将网上当成主菜,而西方则是当成类似甜点。&同时,他说中国的环境变化快,人们也很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想法。比如吃完饭后,在美国大家是习惯性地拿出信用卡,但在中国则是拿出手机进行线上支付。 昨日有创业家提出,鉴于上述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创业氛围,现在很多人希望成为第二个马云或阿里巴巴。对此,波特&埃里斯曼认为:&马云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第二个马云,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创业,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做自己。& 即便是马云,在阿里巴巴的创业初期也曾遇到过诸多坎坷。在《阿里传:这是阿里巴巴的世界》中,波特&埃里斯曼也写到和eBay大战及收购雅虎等,也提及团队发展后遭遇的管理结构不清晰问题等。&我想这本书在深圳应该非常有用,因为这里有很多全球化的公司,可以带来一些经验分享。我也希望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把阿里巴巴的成功故事和错误告诉大家。& 走出去需一个国际化的团队 昨日,有不少来自深圳的创业家报名赴宴,与波特&埃里斯曼探讨中国企业创业创新发展问题。&这次的交流很让我受启发,尤其是波特先生提及的企业国际化,要建立一个国际型的销售团队。&深圳华大轴承有限公司董事长斌称,2006年公司创立后的第一笔生意都是通过阿里巴巴的B2B平台完成的,至今仍与之保持密切的业务往来。据悉,该公司目前承担了全球70%无人机轴承的业务,此外还涉及、电机行业等。 波特&埃里斯曼称,中国的企业走向国际化,很多时候会遇到关于来自文化、管理等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如何建立国际化的团队。他说,阿里巴巴在早期也犯过一些错误,当时马云招聘了一些来自全球化的经理和高管,但发现在工作中与国内的高管常常发生冲突。&国际化的高管,往往并不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走上国际化的第一步,如果你找的是国外的专家,他们必须能与中国的同事一起合作。& 波特&埃里斯曼还提到,eBay在进入中国时,因为不太懂得中国的客户,而是将美国的模式照搬,结果失败了。&我不希望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中犯这样的错误,当要进入国际市场时,要了解目标市场的当地市场和文化,了解当地顾客的需求。& 目前,波特&埃里斯曼也在对一些小型项目进行投资。不过他认为比起投钱,自己更喜欢投资时间和经验。&我想做企业家,但产品是我的想法。&目前,他也在准备第二本书,将关注印度及其他国家的电商新趋势之类的话题。 &马云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第二个马云,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创业,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做自己。& &&&&埃里斯曼
[责任编辑:马晓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259683
播放数:818017
播放数:34155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酷被阿里巴巴收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