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下属改稿能落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下属名字吗?给下属改稿能落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下属名吗?

深圳车改后领导怎么坐车?部分下属成领导私家司机|人大|机要通信_凤凰资讯
深圳车改后领导怎么坐车?部分下属成领导私家司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显然,到广州开座谈会不属于上述用车范围,但深圳7个既拿车补又坐公车的干部中,李宇东与深圳市人大常委城建环资工委副主任刘定安仍然让机关车辆服务中心派了公务车。
原标题:让下属当司机 改后领导该怎么坐车? 深圳10人开会8个司机追踪 新华网广州4月3日电(&中国网事&记者叶前)3月31日,新华社新媒体专线播发《10人开会8个司机,一边拿车补一边享公车?》稿件,引起公众对地方新一轮公车改革的热议。 当前,全国地方公车改革进入高潮。作为改革试验区,广东省内包括深圳在内的大部分城市已自行实施货币化改革,对照中央车改方案,这些城市除了必须按中央规定调整车补标准和车改范围之外,其暴露出的三大乱象,值得各地在新一轮车改中严加防范。 乱象一:&机动用车&变成领导&小车库& 3月31日,深圳8个机关单位的10名干部赴广州参加监督重点跨市河流污染整治工作座谈会,记者在会议主办单位的住房安排表上发现,深圳竟带有8个司机。事后,与会的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办公室主任李宇东向记者证实,这10个人中,市人大常委副主任不在车改范围,仍保留公车;2名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按规定自愿选择保留公车;其余7人已按月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多名干部乘坐的是所在单位按规定保留的&机动用车&。 按照深圳的车改,机关单位可以保留多少&机动用车&?50人以内的单位可保留1辆,50至200人保留2辆,200人以上的3辆;保留的机动用车必须是7座以上的商务车或中巴、大巴。 按照中央部署,车改之后&保留用车&被限定为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显然,到广州开会,不在&保留用车&的保障范围之内,但深圳这些干部很&机动&地动用了公车。 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机动用车&是一些地方车改中的过渡性做法,实际上等于给各单位领导&留了方便&。有网民称,&机动机动,只为领导而动。& 除了名称各异的&机动用车&,深圳和全国大多已经先行实施车改的地方一样,组建了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有的地方叫做机关车队),各单位可临时申请派车或租用。深圳市车改方案规定,机关车辆服务中心用车限定为:承担市领导公务用车保障、市级退休领导公务用车保障、市直机关重大及特殊公务的用车保障等职能。 显然,到广州开座谈会不属于上述用车范围,但深圳7个既拿车补又坐公车的干部中,李宇东与深圳市人大常委城建环资工委副主任刘定安仍然让机关车辆服务中心派了公务车。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有关车辆服务中心车辆用途的规定与深圳大同小异。一些城市给各单位下达一定的车次或行驶里程配额,比如一个月可以申请多少车次。但由于服务中心车辆充足,因此,用车单位申请时,服务中心只看有没有剩余配额,并不问用途。作为机关后勤部门,服务中心实际上也不可能履行监督用车单位的功能。车辆服务中心车辆管理问题便成了车改的&真空地带&。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院长肖滨认为,车辆服务中心的车辆数量应有严格限制,同时用途也应作出限定,防止一些地方只是把原来分属各机关单位的公车集中到一起,把单位公车变成服务中心公车,以此&应付改革&,结果拿着车补,公车照用。 乱象二:下属单位工作人员成私家司机 深圳&10人开会带8个司机&事件中,深圳市龙华新区城市建设局副局长田晖南坐的私家车,但&司机&却是其所在局下属单位工作人员。田晖南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确实是安排了局下属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给自己开车。因为忘记了要开会,直到会议前一天晚上8点接到会务组电话询问是否已到广州才想起。&看了下地址,我不太熟悉路,所以叫了同事帮忙开车。& 当被问及这名工作人员离开是否会影响其本职工作,田晖南回应称,开始以为是半天,到了才知道是一天。他确认,这名工作人员直到当天开完会再与他一起返回深圳。 类似的情况其实不在少数。早已实施公车改革的惠州市一名科员告诉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比如到县乡或者接待外来单位人员,给领导当司机的情况是常有的事。 让本应定岗定责的下属给自己当司机是否涉嫌违纪违规?深圳市纪委秘书长裴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属于改革导致的新事物,目前的有关廉政准则和处分条例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不过,她认为应区分是否在上班时间,&如果是非上班时间,那是一回事,上班时间就是另一回事了&。 叶青说,车改过渡期存在一些编制内的司机转岗,名义上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实际上还给领导开车;另一种就是拉下属当司机。前一种情况属于改革过程需要一些时间消化遗留问题,但后一种情况必须做出限定,一要追问是否人浮于事,二要明确下属工作时间是不能给领导办私事的。 长期违规超范围配秘书、配专车,一些领导干部养成了娇气,个人事务方面一应依赖秘书、司机,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会船票、不会订酒店、不会认路,除了飞机从不搭乘公共交通。八项规定之后,这些领导干部出现了各种不适应症。公车改革大局已定,一些领导干部纷纷买了私车,但执行公务还是坚持要用公车。机关里流行一种&理论&:领导干部工作繁忙、思绪万端,开车不专心容易出事。深圳这名让下属单位派人给自己开私车的副局长在回答记者&是否涉嫌违规&的问题时说:&自己事多、不熟悉路,叫下属开车没什么&。裴蕾也认为,未来如果对工作人员为领导开私车作出相应的限制规定,也要考虑现实工作需要。 针对这种叫屈的情况,有网民认为,有的干部&太娇气&,&官娇不除,车改难成。& &一些领导干部必须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后的新情况,学会做平常人。&肖滨说。 乱象三:短途出差用车规范存&真空& 短程出差非得开车吗?实际上,不开车还有很快捷舒适的城市间交通工具可供选择。以深圳、广州为例,两地之间有公交化的高铁和动车,车程时间比开车还要快捷,同时两地市内都有便捷的地铁线路通达火车站。 记者算了一笔账,广深动车单程不到80元,如果坐地铁接驳,加一块儿不到100元,即便市内两头打车,也不到200元。而开车高速通行费约80元,100多公里的油费约100元,司机住宿费和出差补助最低要300元,加起来近500元。 &一人一辆车一个司机,浪费很大,但一些领导干部没有这种痛感。尽管现在已经有非常便利的城市间交通,但有的干部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舒服,要门到门、点到点,加上还有传统的官老爷思维,总觉得有车接送才有面子,有身份。&叶青说。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中央公车改革方案,还是各地的车改,对于类似的省内短程出差的用车并没有明确限定。原本出差有相应的规定,本就应该根据规定选择飞机、火车、等城市间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带车带司机。而实际中,多数单位还是使用公车来往。 考虑到一些公务有时间限制,完全使用市场化交通工具可能耽误工作。专家建议,可以选择租车解决短程出差城市市内的接驳用车,尽量选择高铁动车等便利的交通工具,这样既节约成本,又满足工作需要。 此外,类似深圳这种多人参加同一会议、去同一地点的短程出差用车,叶青认为,即便租车或使用统一的车队车,组织方也应统筹安排,尽量统一乘车,既减少不必要的公务支出浪费,也更节能环保。
[责任编辑:PN04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635587
播放数:704680
播放数:27984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论文录用校稿后已经挂在期刊的主页上了,能不能改单位?
小弟的一篇SCI论文录用校稿后,现在已经挂在主页上,状态是Forthcoming,2016年3月份正式出版。现在我刚考上一个学校的博士,刚报到,算是新生,问问能不能将
现在的读博的学校换成第一单位,原来的单位排在第二,想将来博士毕业用,不知道这样行不行,谢谢,主编会不会同意,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不,谢谢大家的关注
不好意思,我没说清楚,我是大学老师,讲师,这个文章是我一个人写的,而且只有我一个作者,没有别的作者
不加导师的名字,还是我一个人的名字,不知道毕业的时候,能不能用
假设我还沿着这个方向做下去,这个就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一部分了,但是没有导师做通讯作者啊,这个没有导师的名字,不知道对毕业有没有影响,或者说能不能作为毕业的条件
假设我还沿着这个方向做下去,这个就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一部分了,但是没有导师做通讯作者啊,这个没有导师的名字,不知道对毕业有没有影响,或者说能不能作为毕业的条件
我们学校这种情况不能用,必须有导师作为通讯作者
没有导师名字应该没事,学校关注的是第一作者单位吧!既然可以作为论文的一部分,你那就改吧,老板也同意的话楼主读博压力就小很多了!
还有这种规定?
我见过导师不准学生发文章带他的名字的 文科方面的
我是数学的
得看你这篇文章和你博士研究的方向是不是一致吧,不一致的话,应该就不能用,研究生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
还有这种规定?
我见过导师不准学生发文章带他的名字的 文科方面的
没有导师名字作为通讯作者,肯定不行的
你怎么沿着这个方向做下去,老是叫你做得?????!!!!!!!!!
我硕士毕业6年了,工作第六年,原来的老板没有参与我这个论文
谢谢关注,想好了,不打算改了。博士三年准备好好努力,不在乎这一篇文章
谢谢关注,想好了,不改了。博士三年准备好好努力,不在乎这一篇文章
谢谢关注,想好了,不改了。博士三年准备好好努力,不在乎这一篇文章
谢谢关注,想好了,不改了。博士三年准备好好努力,不在乎这一篇文章
大学老师更不能改了啊,为人师表~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让下属当司机:车改后领导该怎么坐车?——深圳10人开会8个司机追踪
  乱象二:下属单位工作人员成私家司机
  深圳“10人开会带8个司机”事件中,深圳市龙华新区城市建设局副局长田晖南坐的私家车,但“司机”却是其所在局下属单位工作人员。田晖南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确实是安排了局下属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给自己开车。因为忘记了要开会,直到会议前一天晚上8点接到会务组电话询问是否已到广州才想起。“看了下地址,我不太熟悉路,所以叫了同事帮忙开车。”
  当被问及这名工作人员离开是否会影响其本职工作,田晖南回应称,开始以为是半天,到了才知道是一天。他确认,这名工作人员直到当天开完会再与他一起返回深圳。
  类似的情况其实不在少数。早已实施公车改革的惠州市一名科员告诉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比如到县乡或者接待外来单位人员,给领导当司机的情况是常有的事。
  让本应定岗定责的下属给自己当司机是否涉嫌违纪违规?深圳市纪委秘书长裴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属于改革导致的新事物,目前的有关廉政准则和处分条例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不过,她认为应区分是否在上班时间,“如果是非上班时间,那是一回事,上班时间就是另一回事了”。
  叶青说,车改过渡期存在一些编制内的司机转岗,名义上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实际上还给领导开车;另一种就是拉下属当司机。前一种情况属于改革过程需要一些时间消化遗留问题,但后一种情况必须做出限定,一要追问是否人浮于事,二要明确下属工作时间是不能给领导办私事的。
  长期违规超范围配秘书、配专车,一些领导干部养成了娇气,个人事务方面一应依赖秘书、司机,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会买车船票、不会订酒店、不会认路,除了飞机从不搭乘公共交通。八项规定之后,这些领导干部出现了各种不适应症。公车改革大局已定,一些领导干部纷纷买了私车,但执行公务还是坚持要用公车。机关里流行一种“理论”:领导干部工作繁忙、思绪万端,开车不专心容易出事。深圳这名让下属单位派人给自己开私车的副局长在回答记者“是否涉嫌违规”的问题时说:“自己事多、不熟悉路,叫下属开车没什么”。裴蕾也认为,未来如果对工作人员为领导开私车作出相应的限制规定,也要考虑现实工作需要。
  针对这种叫屈的情况,有网民认为,有的干部“太娇气”,“官娇不除,车改难成。”
  “一些领导干部必须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后的新情况,学会做平常人。”肖滨说。
  乱象三:短途出差用车规范存“真空”
  短程出差非得开车吗?实际上,不开车还有很快捷舒适的城市间交通工具可供选择。以深圳、广州为例,两地之间有公交化的高铁和动车,车程时间比开车还要快捷,同时两地市内都有便捷的地铁线路通达火车站。
  记者算了一笔账,广深动车单程不到80元,如果坐地铁接驳,加一块儿不到100元,即便市内两头打车,也不到200元。而开车高速通行费约80元,100多公里的油费约100元,司机住宿费和出差补助最低要300元,加起来近500元。
  “一人一辆车一个司机,浪费很大,但一些领导干部没有这种痛感。尽管现在已经有非常便利的城市间交通,但有的干部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舒服,要门到门、点到点,加上还有传统的官老爷思维,总觉得有车接送才有面子,有身份。”叶青说。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中央公车改革方案,还是各地的车改,对于类似的省内短程出差的用车并没有明确限定。原本出差有相应的规定,本就应该根据规定选择飞机、火车、汽车等城市间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带车带司机。而实际中,多数单位还是使用公车来往。
  考虑到一些公务有时间限制,完全使用市场化交通工具可能耽误工作。专家建议,可以选择租车解决短程出差城市市内的接驳用车,尽量选择高铁动车等便利的交通工具,这样既节约成本,又满足工作需要。
  此外,类似深圳这种多人参加同一会议、去同一地点的短程出差用车,叶青认为,即便租车或使用统一的车队车,组织方也应统筹安排,尽量统一乘车,既减少不必要的公务支出浪费,也更节能环保。
[责任编辑:不会被下属掀桌子的领导长啥样?
文 / 菠萝范@智活壹观
过了蠢蠢欲动伺机跳槽的三四月份,来到了初夏的六月。身边的很多朋友大多已跳定了窝,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有的还在继续寻觅新的机会,奋战在跳槽的路上。
问起为什么跳槽?工资低、氛围不好、没有上升空间、找不到女朋友、地点太偏等等,理由五花八门。不过,其中有一个理由,却是非常亮眼——领导不好、领导是傻逼。
在人才市场上,很多离职员工之所以选择离开,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直属上级有关。最近我的一位朋友,就跟他的直属上级闹翻了,原因是领导不专业、经常瞎指挥,以及他无法忍受24小时待命工作制。不过让他决定离开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加班忙到胃疼出去吃饭时,领导打来电话BB他没事先安排好工作再吃饭……
回想起我的第二份工作,当时之所以决定结束它,也是因为对直属上级的极度失望。虽然这位领导平时并不那么容易相处,但人无完人尚可以磨合。真正我失望的,一是他不懂得维护下属以及体恤下属,对于外部任务来者不拒;二是出了错就把责任推卸到下属身上,让人觉得心寒。
后来随着资历的加深,自己也慢慢走上了管理岗位,当起了别人的领导。或许因为当普通员工时遭遇过不少奇葩上司,待到自己真正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才额外珍惜这样“成为好领导”的机会。以下是自己结合目前的管理经验和从前的当下属时的经历,向大家分享的好领导基础内功,探讨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者,如何对待下属凝聚团队的一些基本素质,让下属不至于对你愤而掀桌。
不必把每个下属都捏成你的同款
管理岗位总是会给人一种错觉,助长管理人过度的掌控欲。工作上的事情管多了,可能会逐渐延伸到了下属的个人性格习惯、人生规划等等。当这种掌控错觉产生后,越界行为也就开始了。
比如上司可能会照着他自己的模子去“雕刻”下属。“我都五十多岁了,天天6点起床,你们正当年轻,怎么就不能和我一样活到老奋斗到老……”(每个人的生物钟都不一样啊,领导!)又或者,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向去要求属下,“你怎么这么闷,你看某某一天到晚多Happy,把团队气氛都带活了,哪像你……”。(额,我就这样!)
面对这样的越界要求,有的下属可能并不会多说什么,但相对年轻一代的90后们可能会反感强烈一些。在他们眼里,我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只能由我自己决定,只要我把工作完成得很好,其他的你无权干涉。
在这一点上,“上级管理下属”就好比“老师教学生”。每个下属都有不一样的个性,每种个性都有它的优势存在,外向并不一定比内向好。你不能要求他们所有人都长成你的样子或者你希望的某个样子。你所要做的是,发掘他们个性中的优势,并匹配给他们能发挥优势从而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机会。
当然,这样的高境界,并不是每位管理者都能达到的。毕竟大家都是凡人,即使你今天做到了尊重个性,明天你可能因为他的一些失误而觉得自己看走了眼。但千里马被伯乐发现后,也不都是一战成名的,他们也需要更多的训练,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功力。而管理者可以更多一点耐心。
别总觉得下属的双商低你一等
人处在高处时,容易把下面的人当“傻帽”,最常见就是“把下属当小孩儿”。比如企图给下属洗脑,灌输一堆自己都不信的大道理;明明是任务艰巨,还冠冕堂皇地表示,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呀,你要珍惜……“呵呵,哄小孩儿呢,鼓励人都那么不走心!”
又比如员工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与上司的处理方式不同而已,也会被上司的各种巧言善辩、强词夺理规劝,希望按照他喜欢的方式来……“拜托,我是一个成年人,我有判断力的好吗。”一个自我意识强的下属,想要说服他,你必须先走走自己的心。
比起不尊重下属的心智,不尊重下属的专业水平,可能会引来更大的冲突。最近我的一位驴友,就跟我提起过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状况。为了了解公司产品的使用情况,他煞费苦心地根据搜集来的数据加工完成了一份全面深入的分析报告。
然而上司看后,并不买账,表示自己要的是数据的简单整理,认为第一阶段只需要呈现数据,第二阶段再出分析报告。“好吧,那既然这样,就把自己的分析判断先删掉”,正当他准备修改时,领导丢给他一个阐述“数据整理”为何物的百度百科词条。他看到后,立马被点着了,觉得智商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再想想此前忍受的种种,便和这位上司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事情的结果就是,这位朋友因此消极怠工了大半天,这位领导因为无人帮做执行,以致没在规定时间内向老板提交成果,最后被老板埋怨效率低。而如果没有这位领导幼稚的甩百科行为,也许事态并不会发展得这么恶劣。
你至少要有一样值得称道的优点
在众多企业里,不可能每个领导都有专业到位的职业水平,但专业水平不够,情商来凑;情商不够,人品来凑……你不一定集所有美好特质于一身,但至少要有一项能为下属所称道的优点。
如果你专业水平不够,不能带下属装逼带他们飞,但可以在人情方面弥补下属的失望感。比如因为情况紧急需要员工连夜加班,那你至少应该在第二天给他放假一天或半天。如果你性情急躁、说是风就是雨,至少记得在暴风雨过后,好好补偿下你的下属。如果“一毛不拔”,就真的没法留住人才了。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奇葩故事。上司晚上十一二点给下属下达任务,叫修改一个方案,下属改到凌晨三点终于改好,邮件给领导后,倒头就睡了。到下午三点去公司填调休单时,被该领导拒绝了。理由是,这样不合规矩。“所谓调休申请应该先有申请再有调休,你这样会坏了公司制度。”听后,我真是为这位领导的脑回路捉急!
不能触碰的雷区
当然,对于一个“忍者神龟”似的下属,也许以上忍忍也就过去了。但倘若被触碰到雷区,就可能真的没办法愉快地聊下去了。
比如,对关于下属身体健康的事有所微词。下属生病了向你请假,不管真假你都不要明确拒绝或是质疑。下属说要去吃饭,不要一副工作没做完还好意思吃饭的态度。吃饭喝水睡觉这些因素,都关系到下属的“革命本钱”。他们身体垮了,不是你能负责得起的。
如何成为一个好上司,要探讨的方面有很多,本篇只从基本素质层面进行探讨,保证双方关系不崩盘。之后,菠萝还将从管理人的角度,探讨作为一个好下属必备的基本素质……
本文作者:菠萝范;微信公众号:智活壹观,微信号:slife_view。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嗅网(huxiu_com),定时推送,福利互动精彩多
文章出处:
第一时间获取新鲜创业资讯和创业干货,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创头条精选」或者「思达派」,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创头条或思达派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并可参与投稿及申请创头条企业号。
扫描下载APP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扫描二维码下载
创头条精选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扫码咨询
企业号登录
为什么入驻企业号?
1、创业者专属号:创头条是垂直的创业、投资类资讯产品,更加精准、即时的向行业人士传递创业公司信息;
2、自助式的创业者资讯管理:不仅可自助式发布,而且可将创头条产品全网挖掘到的公司信息统一管理;
3、改稿、编辑、监测等增值服务:思达派&创头条提供的强大编辑团队,可为企业提供后台改稿、编辑等增值服务,让传播文案更轻松搞定;同时,还可对稿件扩散情况提供监测和反馈等;
4、满足基础公关推广需求的轻应用:创头条与多个创业、行业媒体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原发创头条稿件,有机会被多渠道扩散转发;
5、更多增值服务,开发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下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