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培琪深圳劳务公司司

您现在的位置:&&&&
第四篇 妇女团体(三)
第三章 市妇联的团体会员
  市妇联实行地方组织和团体会员相结合的组织制度。上海市的妇女团体,凡自愿申请加入市妇联的,经市妇联同意,可成为市妇联的团体会员。1949年6月,由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华东妇女节制会、上海妇女互助会、上海市第一、第二妇女工艺物品生产合作社、上海戏院业妇女联谊会、上海职业妇女联谊会、上海药剂师妇女联谊会、上海妇女生产教育社、上海戏影协会妇委会、上海音协妇委会、上海美协妇委会、上海妇女文艺工作者联谊会、上海助产士联谊会、上海护士联谊会、上海女新闻工作者联谊会、上海托儿事业联合会共17个妇女团体的负责人,以团体会员代表的身份参加上海市民主妇联筹备委员会。1950年8月,上海市民主妇联正式成立后,有市总工会女工部、市学生联合会女同学部、郊区农民协会妇女部、市家庭妇联、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市科技界妇女联合会、市文化界妇女联合会、华东妇女节制会、市女医师联谊会、女助产士联合会、职业妇女会、中华妇女生产教育社等13个妇女组织成为市民主妇联的团体会员。至1954年,因全市妇女已基本上分别按行业归口组织起来,团体会员仅有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800人),职业妇女会(458人),中华妇女节制会上海分会(217人,华东妇女节制会1954年9月更名)。1958年,中华妇女节制会上海分会和职业妇女会都停止了活动。
  1984年后,市妇联为发挥女知识分子的作用,促进成立、并接纳女工程师等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属全国首创)为团体会员。1989年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均以团体会员的身份接受市妇联的业务指导。其他还有研究妇女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的学术团体,这些团体在市妇联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特点在妇女中开展工作。从此,妇女工作形成了多层次、多方面的组织网络。
  第一节 上海市女职工委员会
  解放后,上海女职工的队伍不断壮大。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女工工作的决定》,从1950年2月上海市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起就设置了女工部(当时是市民主妇联的团体会员),由总工会常务委员(第二届是副主席)汤桂芬兼任女工部部长,在有女会员的基层工会中设立了女工工作委员会,女工工作开始健步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作中断。1979年,市总工会第六届委员会恢复女工部,进一步明确了女工工作的方向、任务。基层女工工作委员会1985年有4813个,1988年有9341个,组建率为64.2%。1988年10月,中国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决定:"基层工会和县以上各级工会都要设女职工委员会"。上海市女职工委员会于日成立,由市总工会副主席杜玉英任主任,顾生、鲁巧英、袁觉英、徐慧娟任副主任,委员28人。1994年3月换届,杜玉英任主任,胡云芳、楼缨、易初芬、谢幼书、袁觉英任副主任,委员33人。市总工会第九届委员会设立女职工部,为女职工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上海工会条例》规定:"各级工会设女职工委员会,女会员不足25人的设女职工委员。""女职工委员会是在同级工会委员会的领导下的具有民主性、代表性的女职工组织,以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为宗旨,根据女职工的特点和意愿开展工作。县和县以上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是同级妇联的团体会员。"到1996年,全市已建立基层女职工委员会1.2万余个,有专、兼职女职工干部4万多人。
  主要工作:
  一、解决特殊困难,履行维权职能。1950年大办工厂托儿组织。60年代初发展到2000余所,收托儿童近10万名。至1990年,全市有3695家工厂、企事业单位办有托儿所(园),保教人员5.8万余人,年收托儿童100多万人。1951年,女工部和市妇联一起深入到14个国营棉纺织厂试行《保护女工暂行条例》(草案)。1953年总结推广。至1960年,女工的生育、产假、哺乳都能按照劳动保护条例或劳保集体合同的规定享受待遇,并大部分建立了月经卡制度和对孕妇的各种照顾。1985年后,女工部在调查的基础上,协同有关单位向市政府提交《关于制定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报告》,市政府于1987年制定《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暂行规定》,1990年9月又正式颁布《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其后,女职工干部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执行。至1993年,全市88%的企业全面落实了《保护办法》。
  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中,各级女职工干部坚持在维护企业改革、提高女职工素质的前提下,维护女职工合法的劳动权。市女职工委员会1993年被评为"市妇女儿童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二、发动女职工投入"两个文明"建设。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女职工委员会注重提高女职工的政治思想、业务技术素质。1990年,发动"学、讲、爱、献"活动,全市20万女职工成立了4300多个各类专题读书小组,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四自"教育,与市妇联共同编写"四自"教材。1992年,全市举行"女职工'四自'精神在闪光"演讲活动,摄成两部录像片发至基层,收看人数达200万。1996年,全市已建立各类女职工技术促进会4802个,参加的女职工14144人,组织技术练兵7090次。1996年2月,开展女职工双文明立功竞赛,组织各类竞赛活动11281次,参加的女职工320679人次,有27个单位获"上海市女职工双文明立功竞赛"红旗单位称号。同年11月,成立上海市女职工同工种技术促进会,通过技术练兵和培训,女职工15360人的技术业务上了一个等级。为鼓励女职工一专多能,1996年1月建立"上海女职工周末学校",举办电脑、英语、财会等各类技能培训班近800个,学员达8万余人次。
  年,全市共有千余名女职工被评为上海市和全国劳动模范,万余名女职工荣获"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1989年,基层有5.66万名女职工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年,有282名女职工、105个女职工集体、3个职工家庭,获全国和市总工会授予的"先进女职工标兵"、"先进女职工集体"、"文明家庭"等光荣称号。1991年11月,发出向公交女职工孟丽昭学习的号召。
  1996年,开展"为千户特困单亲女职工家庭献爱心"活动,对4519户特困单亲家庭进行帮困;募集近百万元,成立"姐妹帮姐妹"基金。为下岗妇女举办女职工再就业成果展示;举办大型劳务洽谈会;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建立女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班,有85000人参加培训;创办"好事服务中心",提供咨询和就业指导3700多人次;1996年11月,成立上海市职工家政服务促进会。
  三、加强自身建设,增进组织活力。市女职工委员会成立后,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相继组建和易名,将原来单一由工会干部组成的女工工作委员会改为由各方面代表参加、组成的女职工委员会。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和市总工会《关于加强女职工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各级党委、工会日益重视女职工工作,并着重抓女职工委员会代表参加企业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据1996年72个区、县、局(产业)工会的统计,基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直接参与企业集体协商谈判的有1881个,参与集体合同签订的有1462个,参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有2721个,参与制订企业规章制度的有2239个。在组建网络的同时,层层培训干部8万余人。在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专题研讨,为制定、修订法律、法规,确定女职工工作重点提供依据。至1992年,全市共评出全国先进女职工委员会10个,全国先进女职工干部53人。上海市先进女职工委员会102个,先进女职工干部191人。年,评出全国和市优秀女职工工作者101人。
  1988年,市女职工委员会下成立了全市性的女企业家、女劳模、女干部、女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133人(其中局级23人)。4个局女职工委员会也建立了同类组织。几年来,联谊会本着"增友谊、求发展"的宗旨,围绕改革开放开展研讨、座谈、考察、讲座等一系列活动,拓展了女职工工作的联系渠道。
  第二节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以下简称上海女青年会)是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所属的第一个城市女青年会。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立于海宁路6号。宗旨:本基督之精神,促进妇女德、智、体、群四育之发达,俾有高尚健全之人格、团契之精神,服务社会,造福人群。1996年有会员近千人(其中基督教徒约占半数)。至1996年止,历任正副会长为黄佐廷夫人、胡宣明夫人、薛韦增佩、林黄倩英、王汤凤美、陈景韩夫人、李清茂夫人、王达人夫人、金龙章夫人、梅华铨夫人、余英杰夫人、金陈介石、陈行夫人、阮郭美德、胡绣枫、俞秀乐、荣漱仁、王菊珍、严莲韵。历任总干事为丁明玉、顾恩慈(G.COPPOCK)、谢祖仪、邱丽英、张志学(代)、高君哲(代)、陈善祥。上海解放后,上海女青年会董事沈德钧等参加了上海市民主妇联筹备委员会的工作。1950年8月,4名代表被选为第一届上海市民主妇联执行委员,总干事陈善祥为市妇联第一至五届常务委员,第七至九届执行委员及第五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上海女青年会的主要事工活动:
  民国3年(1914年)在中、小学女生中组织"虹霓团",民国9~18年组织"前导团"11个(民国19年改名为"华光团"),开展文娱活动,帮助少女认识社会。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下,组织家庭妇女和职业妇女参加反对缠足、禁烟、禁毒等宣传。提倡推广女子体育运动。民国4年8月~民国13年秋,举办体育师范学校,培养大、中学体育师资150人。民国14年,为女工创办平民教育班。民国17年,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劳工部主任邓裕志与上海女青年会一起办女工夜校。除课堂教育外,增讲时事及课外活动。夜校发展至七八所。国际友人斯诺、史沫特莱等前来参观,向国外作过报道。民国19年,在沪西小沙渡路三和里(今西康路910弄21-23号)举办劳工服务中心--沪西女工社,作为全国各地城市女青年会的示范点。
  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组织救护伤病员,发动会员、华光团团员和社会人士捐助物资钱款,缝制棉衣慰劳前线将士。民国24年,参与发起、筹备组织上海妇女界救国会,不少会员和女工夜校师生参加救国会组织的集会、游行等活动,还请陶行知等知名爱国人士讲形势,教唱救亡歌曲,排演抗日话剧等。民国25年,日商纱厂职工大罢工,夜校同学积极参加,成为斗争中的骨干。孤岛时期,上海女青年会成为抗日救亡宣传的重要阵地,11名夜校师生被批准参加"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举办难民收容所等。民国30年,上海女青年会办了第一个"职业妇女托儿所",以后又办了劳工托儿所、幼儿园(日托、全托)和保育员训练班。为近千名失学失业少女办图书馆,组织读书会,办义务夜校。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申报社等联合举办"救济失学义卖市场"捐助校内贫困学生,并办了一些职业妇女食堂、学生食堂和单身妇女宿舍。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女青年会会员增至5000人。根据职业或兴趣组织职业妇女,建立了10余个职业青年团契,各团契数十人至百余人;在大专院校组织"圣乐"、"真理"等团契,主要开展文娱、读书、座谈、演讲、研讨、讲座等活动。不少同学积极参与民国35年反对美军的暴行和声援申新九厂二二事件的示威游行。6所女工夜校恢复,学生增至千余人,还组织校友读书会,出版《友光通讯》。民国37年秋,编成6册《女工读本》,印发至全国各地女青年会夜校使用。民国34年10月~民国37年6月,办《妇女》月刊,每期二三千份,成为当时知识妇女的挚友。民国36年,和上海基督教青年会联合成立"国际联谊会",组织各种游艺、读书、讲座等活动,同许多国际友人建立了友谊。
  解放后,上海女青年会作为市妇联的团体会员,以中上层家庭妇女和知识妇女、教会妇女为主要对象,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教娱乐活动;执行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精神,组织会员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比较突出的是举行政治学习讲座,开设各种兴趣班、缝纫裁剪学校和簿记、会计班,为不少家庭妇女就业创造了条件。1980年恢复组织后,以提高妇女的素质、丰富妇女的业余生活为主要活动内容。它组织的《妇女论坛》,邀请教育、科技、文艺界的女知识分子参加,利用午餐会的形式,请各方面的专家作专题报告,共同探讨政治、经济、社会、妇女等问题。与此同时,会员们也以满腔热忱参加祖国建设,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上海女青年会还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合作,为少儿、青年举办各种兴趣班,以传授现代科技知识的技能训练班等。1988年,联合黄浦区金陵街道老龄委员会开设茶室、老年乐园,有13.8万人次参加活动。1994年,成立高级职业培训学院,为下岗妇女进行涉外、涉内家政
  培训,在结业的妇女中有6人被评为市级服务明星。1995年开始,为黄浦区儿童疗育院的弱智儿童组织募捐和郊游活动。1996年在广场街道为下岗妇女介绍职业900人次。
  该会还与不少国家、地区的女青年会开展友好往来,发展与各国人民特别是妇女之间的友谊,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贡献。
  上海女青年会的会址历经11次搬迁。其中主要变迁是:南京路女子银行楼上(1931年)-→静安寺999号(1936年)-→江宁路495号(1941年)-→威海卫路638号(1942年)-→江宁路495号(1946年)-→西藏南路123号(1959年至今)。
  第三节 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协会)
  一、上海市女工程师联谊会
  日正式成立。1993年5月经民政局登记获准。主要任务是团结广大女工程技术人员,为振兴上海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作用,为出成果、出人才铺路搭桥,为科学技术发展作贡献。首批成员由25个工业局、20个科研院所、40多个工厂企业的117名女工程师组成。第一届理事31人,理事长章明,副理事长相凤祁、萨本茂。1989年10月换届。第二届理事41人,理事长章明,副理事长相凤祁、诸君菁、郑礼贞。1995年10月换届。第三届理事49人,理事长章明,常务理事长郑礼贞,副理事长相凤祁、吴常娥、林云风、沈秀芳、郑师亭。至1996年拥有团体会员15个(内会员1626人),个人会员396人。会员分布在机械、航天等20多个行业、70多个专业,下分14个学组。该会系市妇联团体会员。会址:天平路245号。
  该会成立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新技术、新业务培训班;为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举办英语等多种培训班,培训556人次。1987年,设立上海市女工程师联谊会科技咨询分中心,致力于将会员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至1996年,她们利用联谊会多学科专业横向联系的优势,承接完成了200余项科技咨询转让成果,取得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年,与上海电视台《女性世界》联合摄制"啊,女工程师"录像片两集,介绍女工程师的工作、学习情况,颂扬女工程师中的先进事迹。该会先后组织会员赴香港、东南亚、美国和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学习考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还洽谈成功一些合作项目。1989年10月,会员陈克家与香港著名旅游摄影家李乐诗联合举办"你我看香港"摄影展,展出作品240帧,展期7天,观众达1万人次。该会还充分发挥团体会员组织的作用。如市电话局75个会员,大都是基层的负责人和骨干,为迅速改变上海通讯的落后面貌发挥了积极作用。联谊会被评为年度市"三八红旗集体"。
  二、上海市女医师联谊会
  日成立。1994年经民政局登记获准。主要任务是咨询服务、信息交流、学术活动、学科活动。会员由上海市各大医院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270人组成。理事15人。理事长陈秉衡,副理事长朱俊、许曼音、史又新、陈群。系市科协、市妇联团体会员。会址:医学院路138号治道楼602室。
  联谊会成立后,组织咨询活动50余次;接受咨询服务10000多人次,还到郊县、浦东新区、街道社区、工厂企业、姐妹联谊会,采取各种形式为工人、农民、学生、儿童、企业家、专家、教授、劳模、教师、下岗女工、孤老等服务。同时为提高会员自身素质和医疗水平,组织5次大型学术交流活动。
  三、上海市女律师联谊会
  日成立。1993年5月经民政局登记获准。主要任务是开展业务讲座、学术交流,加强女律师间横向联系;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推荐优秀人才;开展联谊活动,为会员交流思想创造良好条件;组织会员学习新法规,请有关领导、专家作辅导报告。会员由女律师350人组成。理事17人。第一届理事长韩学章,副理事长倪彬彬、陆忆军。1990年12月、1994年12月换届。第二届、第三届理事长倪彬彬,副理事长陆忆军、项黎。系市妇联团体会员。会址:天平路245号。
  联谊会发挥专业特长,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年,参加《宪法》、《婚姻法》的法制宣传活动,参与《上海市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的修改和修改后的《上海市妇女儿童保护条例》的宣传工作。1989年9月,成立"上海市中、高级女律师咨询服务部",1995年10月改建为"巾帼律师义务法律咨询部",每周三天定时定人免费服务,至1996年累计接待7千余人次。1994年,与闸北区妇联一起创办妇女法律服务部,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并指派13名女律师与13个街道结对,受聘担任街道妇联常年法律顾问,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四、上海市女法官协会
  日成立上海市女法官联谊会。1993年7月经民政局登记获准。宗旨:团结本会会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忠于法官职守,全面提高法官素质,不断奋发进取,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多作贡献。会员由市、区、县各级人民法院的女审判员、助理审判员393人(1992年为422人)组成。理事31人,理事长惠熙荃,副理事长项振乐。1995年12月更名"上海市女法官协会",扩大吸收上海海事法院、上海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及所属各基层铁路法院的女法官参加。同年理事会换届。理事37人,常务理事17人,下分24个女法官工作委员会。会长惠熙荃,副会长郑肇芳、史秋琴、卢方、项振乐。1996年有会员852人。协会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管理,是市妇联和中国女法官协会的团体会员。会址:福州路209号。
  协会的主要活动:加强女法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增进会员之间的友谊;举办业务讲座,开展法学理论研究,总结和交流审判实践经验,努力提高会员的法学理论水平和执法水平;开展巾帼建功竞赛,发掘和推荐女法官中的优秀人才;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协会曾获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五、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
  日成立。1993年8月经民政局登记获准。主要任务是团结、组织女科学家为振兴上海、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和对外经济交流,开展学术交流、科技考察,进行咨询服务和联谊活动。会员由84名女科学家组成。理事11人。理事长梅镇彤,副理事长尹文英、周光宇。系市妇联团体会员。会址:岳阳路320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联谊会成立后,加强新、老科学家与女研究生、女大学生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座谈等,以老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奉献精神,影响、培养新一代的科技人才。组织"科技兴农"技术考察活动,进行技术服务,开展小型技术咨询等。
  六、上海市女检察官协会
  日经民政局登记核准成立。主要任务是加强业务学习,交流工作经验,提高执法水平;编辑出版理论研究书刊,举办法学和检察业务讲座;以维权为重点,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宣传活动;宣传、表彰女检察官先进事迹,弘扬女检察官的正气,反映女检察官的意见、呼声,维护女检察官的合法权益;开展联谊活动,促进国内外女检察官及其他妇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会员由本市各级检察院助理检察员以上的女检察官593人组成。理事8人,会长张华,副会长倪蓉、柳小秋、李美珍、何建芳、李素清、陆凌雯。由市人民检察院主管,系中国女检察官协会、市妇联的团体会员。地址:建国西路648号2718室。
  主要活动:开展法律咨询,进行检察理论研究,结合业务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论文,开辟"检察官论坛",交流学术研究成果。
  此外,还有上海市新闻记者协会所属的女记者工作委员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女会员工作委员会等团体也接受市妇联的业务指导。
  上海市女记者工作委员会于日成立。主要任务是开展新闻业务交流,探讨妇女、儿童和家庭问题,帮助女新闻工作者掌握最新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为会员创造思想交流和文化娱乐的良好条件,加强与国内外女新闻工作者的联系。该委员会由上海市新闻单位和部分刊物的女记者、女编辑285人组成。理事29人。受市妇联、市新闻工作协会双重领导。该委员会先后举办女企业家、女医师恳谈会;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教授座谈交流两国妇女的社会地位、生活及工作情况;与女工程师联谊会联合举行报告会。还先后四次派代表参加全国女知识分子横向联系会议,总结交流,相互学习。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通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嫁接优势,进一步提高妇女自身素质,做好城市妇女工作,发挥女知识分子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并为沪港两地开展经济合作、引进外资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上海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女会员工作委员会于日成立。主要任务是组织退(离)休女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会员到1996年从395人发展到833人,分布于机械、电子、造船、土建、纺织、轻化、医药等行业,内有高级工程师、高级建筑师、正副教授、正副主任医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者126人。委员17人。该委员会接受市妇联的业务指导。成立后,有37%会员从事著书立说、撰写论文、讲学等活动;35%会员开展各种技术服务,如为社区开展计划生育、儿童保健,组织医疗咨询、体检、营养科普活动。曾为上海市化纤一厂从美国CO-TEX公司引进浸胶机组流水线,并进行消化、吸收、改造,使该机燃烧系统,由原来使用天然气热源改造成新型燃烧系统,获上海市科协系统第二届科技咨询优秀项目奖。组成添加剂和保健饮料研制小组,承担"保儿康"、"酸枣仁"、"灸甘草"三种口服液新药,已研制成功投产。还为浙江省海宁市东海联合化工厂设计转让年产1千吨氧化草酸技术产品,技术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可供出口。
  上海市女企业家联谊会于日成立。宗旨:扩大上海经济区女企业家及其企业和产品在国内外影响;为女企业家优先提供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企业管理和市场信息,为其产品走向世界和企业跨国化经营创造条件。会员44人。该会系上海经济区出口商品企业协会下设的组织,同时接受市妇联的业务指导。联谊会成员常聚在一起研讨出口行业的各类业务。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后不久,与上海经
  济区出口商品企业协会、市妇联共同举办"友谊、合作--中秋联欢"活动。德、日、法、美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企业家、外商、专家以及夫人们与联谊会的女企业家畅谈友谊合作,为进一步发展对外交流创造条件。1990年三八节,组织了30多位女厂长、经理,探讨在资金短缺、原材料紧张、市场销售疲软的情况下,如何摆脱困境,如何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扩大出口创汇。联谊会还和电视台《女性世界》举办"女企业家电视座谈会",播放"女企业家的苦与乐"专题片。1995年加入上海市女工程师联谊会,为团体会员。
  上海市女建筑师协会于日成立。宗旨:与海内外女建筑师开展学术交流、联谊及参观活动,以活跃思想,沟通信息,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理事11人。会员80人。由从事建筑学范畴工作的女建筑师、女规划师、女室内设计师、女园林设计师、女建筑理论、教育工作者自愿组成。主要活动:组织参观古建筑、现代建筑,举行学术报告会,出刊工作交流简报,还收集商业建筑实录资料以备出版。1994年加入上海市女工程师联谊会,为团体会员。
  第四节 学术团体
  一、上海市妇女学学会
  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成立于日。1991年5月经民政局登记批准。宗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研究当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规律,为指导上海的妇女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会员由热心于妇女学研究的学者、专家、妇女工作者及其他各界社会人士组成。首届理事28人,会长邢至康,副会长丁水木、邓伟志、荒砂、梁光璧。1989年12月换届。第二届理事33人,会长邢至康,副会长丁水木、邓伟志、杜玉英、荒砂、梁光璧。1994年1月换届。第三届理事46人,会长章博华,副会长丁水木、邓伟志、杜玉英、刘雅琴。会员由102人发展至312人,40个团体会员。学会的业务主管部门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市社联),挂靠上海市妇联。办公机构设在市妇联办公室。
  主要活动:年,以"经济改革与妇女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妇女解放问题"为题,抓住一些热点问题组织讨论。
  如面临市场竞争挑战下的妇女就业问题、妇女参政议政、女性成才等。1986年首次至1989年第四次妇女理论研讨会,累计收到论文234篇,编辑出版了《妇女问题研究》论文集和《妇女理论研究专辑》。
  年,会同市妇联联合开展《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课题研究,被列为《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子课题。课题从上海妇女的经济、政治、法律、教育、婚姻家庭、生育、成才、观念8个方面展开深入调查,对上海妇女地位的现状、特点、制约因素、发展趋势作了比较全面的科学的评估,并为推动妇女发展提出积极的对策建议。1991年12月,学会对此进行专题研讨,收到论文46篇(10篇被评为学会优秀论文)。该课题1992年夏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专家鉴定。年,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上海妇女劳动就业"、"加强妇女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妇女社会竞争能力"、"促进下岗妇女再就业工作"等研讨会,就妇女劳动就业的新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还举办以函授为主要形式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500余名待业妇女、外来妹掌握一技之长。1996年举办《市场经济与妇女发展》系列讲座。
  学会还注重拓展与国外学者及学术团体的学术交流。年,曾多次邀请海外有关妇女理论研究专家向会员作专题学术报告、开展座谈交流。1991年1月、9月,分别与市妇联联络部、《现代家庭》杂志社联合召开"中外妇女社会地位比较"、"中外妇女家庭地位"理论研讨会。1992年11月,又配合市妇联举行上海首次中外妇女问题研讨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及台湾的30多名专家、学者,与上海100多名学者,以"妇女的今天和明天"为主题,从妇女与劳动、妇女与参与、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婚姻家庭四个方面进行研讨。征得论文200余篇,精选53篇编撰为中英两种文字的《上海中外妇女问题论文集》,发行1000册。为加强今后的合作交流,20名美、加代表发起成立"上海妇女学学会之友社",共同推进妇女问题的理论研究。在上述的会员论文中,1988年荣获全国妇联优秀论文和上海社联学术成果奖的4篇;获上海社联年度学术成果奖的4篇。为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5年编纂出版了《妇女研究在上海》一书和以"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上海市第七次理论研讨会专辑》,反映上海妇女理论和婚姻家庭的研究实力和水平。
  学会成立后,在会员的努力下,妇女理论已陆续进入教育领域。上海师大历史系的"中外妇女史"、复旦大学的"女性人口学"、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的"社会家庭学"、华东师大的"女性人才学概论"和市三女中的"女性人才学"都曾列为学生的选修课程。还有同济大学开设的"性知识与恋爱观讲座",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的"家政系列讲座"等。
  1996年被市社联评为优秀学会。
  二、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
  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成立于日。1992年12月,经市社联同意,研究会由原来隶属于社会学学会的二级学会升为独立的市一级学会。1993年11月经民政局登记批准。宗旨:团结热心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实际工作者,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为建立和发展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第一届理事20人,会长刘光耀(~1983年8月)、吕洁(1983年8月~1989年2月),副会长王庄霄、何心如、吴铎、荒砂、韩学章。1989年2月换届,理事29人,会长梁光璧,副会长荒砂、吴铎、刘炳福、马锐。1994年1月换届。第三届理事33人,会长孟燕,副会长李丽、吴铎、刘达临、刘炳福、马锐。年,会员自125人发展至272人,团体会员40个。研究会挂靠市妇联,办公机构设在市妇联办公室。
  该会成立后,会员结合本身业务,参与各个时期婚姻家庭问题的调查研究与理论探讨。年,参加全国五城市和十四个省、市农村调查,分析上海市区家庭的基本状况,研究农村家庭生命周期。1985年,参加"五好家庭"的调查、研讨,提出调整不同类型的家庭比例的建议被采纳。1987年,与市妇女学学会联合召开理论研讨会,研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解决妇女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间的矛盾及阶段就业、生育基金等一系列问题。1989年,对全市500户家庭文化生活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进行家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讨。年,对离婚、涉外婚姻、违法婚姻和家庭暴力问题进行调查、座谈、研讨,提出对策性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促进了其中某些问题的解决。还联合有关单位召开中外妇女家庭地位研讨会,参与中外妇女问题研讨会。研究会组织会员进行国内外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介绍全国五城市家庭调查情况,介绍广州学术交流会,介绍国外婚姻家庭简况及科技发展对妇女的影响等。年,参与制定《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讨论,开展"上海婚姻家庭研究十年成果展示"巡回报告活动,与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组织"市场经济与家庭变迁"研讨会,与市家庭文化建设促进会举行"从'婚外恋'现象谈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大型座谈会,并从大众传媒的正确导向和社会综合治理、立法、执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研究会还举办讲座,参与编写论文、专著。1983年举办"婚姻家庭道德基本知识讲座"。1989年举办"家庭文化建设系列讲座"。年编写《婚姻家庭问题文汇》;与市妇联宣传部合编《心灵美》。1987年编入《妇女问题研究》第一集的论文5篇(其中1988年获全国妇联优秀论文奖的2篇)。1990年编入《家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初探》的论文5篇。有的会员还出版了《离婚心理》、《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的系列著作等。1991年9月《中外妇女家庭地位比较》一文,以翔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和令人信服的结论,荣获上海市社联年度学术成果奖。研究会还参与了《上海妇女地位调查》课题和《妇女研究在上海》一书的编写。
  三、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日,上海市儿童少年家庭教育研究促进会成立。1992年9月经民政局登记批准。1992年3月更名为"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以下简称家教会)。主要任务是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研究儿童、少年家庭教育的职能,探索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的教育内容、方法和规律,从理论到实践上,为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为培养一代新人作贡献。它原是上海市儿童和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下属的一个专门研究儿童、少年家庭教育的学术团体。由从事儿童、少年教育研究工作的专家,大、中、小学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养员,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以及教育、卫生、工会、妇女工作者等方面人员组成。家教会有23名委员,主任吕洁,副主任朱曼殊、左淑东、袁。1989年,充实调整为63名委员(其中8名为特邀委员),主任刘元璋,副主任刘文惠、江晨清、段镇、李爱珍。更名后改为会员制,原有的59名委员(个别已调离原工作的除外)转为理事,常务理事10人。会长刘元璋,副会长杜玉英、林玉凤、段镇、夏秀蓉、曹子芳。会员60人。家教会挂靠市妇联,市社联进行业务主管,属市一级学术团体。办公机构设在市妇联儿童工作部。
  主要活动:
  1981年6月~1983年,培训骨干9000人次,从工厂、学校、地区树立了一些家教工作的先进典型总结发扬;评出市健优美儿童310人;编写《家庭教育讲座》和《第一任老师》等书,印发14万册,初步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重视。1982年底,黄浦区工读学校建立了全市第一个面向社会的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站。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咨询站134个,1110名咨询人员。1983年9月,虹口区长治中学首先开展家庭教育试点,试行家庭教育常规,制定《家庭教育大纲》。1985年6月,市家教会召开全市家教工作研讨会,由虹口区教育局作介绍,并提出以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为家教主阵地的目标,推动全市中、小、幼教单位建立家长学校。至1991年底,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发展到2569所,家长受教育面占64%。市家教会还组织评选出市好家长105人,全国优秀家长4人。黄浦区工读学校、嘉定县供销社幼儿园、虹口区长治中学、卢湾区打浦街道新新里居委会被全国评为"优秀家长学校"。
  1986年,提出家教工作组织网络化、家教对象系列化、家教内容规范化的"三化"目标。至1988年,各区、县相继建立了区(县)家庭教育研究会--街道(乡、镇)家教领导小组--居委(村)家庭教育辅导站三级家教工作网络。1987年7月,全市在长宁区召开家庭教育"三化"现场经验交流会。长宁区的家教工作由党、政领导负责,各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区卫生局负责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妇联、地区负责0~2岁幼儿的家长和祖辈家长学校及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教育局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校;集管局负责托儿所的家长学校,全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列家长教育的体制。在家庭教育内容上,市家教会编写出版了一套家长学校系列教材4册(0~14岁),妇联会同教育局编写了一套中、小、幼家教丛书。
  1988年后,着重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同年3月,成立"上海市区家教现状调查"课题组,对全市1141户家庭岁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研讨,编辑出版了论文集。其中"论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一文在全国家教研讨会上进行交流,连同另三篇被选入《全国优秀家教论文选》。在市人大制订《青少年保护条例》时,经市家教会的调查和建议,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三章,都列入了家庭教育的具体要求条款。1989年,与日本大阪乳幼儿发达研究所合作进行了为期二年的"中日儿童家庭品德行为培养"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编辑出版了论文集。中方的研究被市妇联评为调查报告一等奖。年,与美国、泰国等四个地区合作完成了《华人儿童社会化》家教课题研究(1995年出版)。1993年,京、津、沪三市就家长教育理念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上海的调查被市妇联评为调查报告一等奖。
  嗣后,各区县的家教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或将家庭教育列入社区教育的范畴,或纳入成人教育的范畴,或以政府为中心,有关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类家庭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作用。在形式上,不仅有系列的家长学校,还有为离异、缺损家庭,个体户和失足少年的家长以及回沪知青子女监护人举办的"为了孩子"家长学校,"回春"、"个体户"家长学校及监护人学校等。在郊县,普遍通过县广播站、闭路电视的"广播家长学校",将科学育儿知识传播到家家户户。
  附: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者名录
  全国三八红旗手
  1960年
  赵德山 张凤英 王玉含 周步英 张宝明 卢招娣 宋雪娟 方秀云
  凌云珍 王娟娟 张 伟 张元霞 陈秀宝 景秀珍 翁瑞丽 孙凤英
  沈湘琴 俞林妹 薛金妹 朱翠红 祁火凤 张美娣 陆荷珍 刘宝岭
  钱文君 周月娣 李玉兰 黄玲娣 陈惠芳 杨永欧 黄兰清 吴传蕙
  李 坚 张金妹 曹慧菊 胡蜀芳 沈芙蓉 朱慧琴 黄尚琼 陆秀琴
  林翠娣 拜素贞 夏小妹 邬银妹 汪绮琴 徐妙英 张学贞 张挹芝
  戴莲香 黄玲娣 童友梅 沈六妹 洪芸棣 周林妹 武阿娣 徐明珊
  杨富珍 裔式娟 钱雨明 谈阿凤 阎根弟 徐小妹 章玲凤 李素兰
  吴秀芳 李美大 倪海宝 张金媛 丁凤宝 刘兰英 董爱芬 宋幼娟
  黄宏金 黄宝妹 丁根弟 赵芳陆 三妹钱 芬娣沈 如珍赵 金 媛
  顾银凤 陈桂珍 唐林弟 张小妹 张大妹 张国英 金璋妹 钱瑞芬
  沈娥妹 程大宝 周生凤 马金凤 冯 盈 蔡小度 陶丽娟 奚凤秀
  胡月娇 吴春香 王根娣 全昭妹 蔡 琴 张梅兰 何凤仙 戚佩珍
  单雪娥 王招弟 杨德美 乔妙金 崔慧敏 姚妹宝 施嘉鹂 潘丽德
  傅瑶静 路金妹 俞兰英 李 华 秦莲芝 田丽娟 杨莲英 宋慧琴
  马秀娣 周秀琴 袁秀清 俞笛梅 吴金娣 陈全妹 赵士英 张小妹
  周凤珍 陈锦芳 秦惠珍 周凤英 金彩月 张青芳 戚瑞英 庄彩云
  尹阿妹 王银秀 洪富南 张顺秀 李雪娣 刘纪珍 沈小妹 徐杏弟
  孙静娥 朱林妹 邹金娣 汤娟宝 杨惠仙 盛金妹 黄四妹 陆惠芳
  张凤花 赵翠娣 金小妹 平亚莲 王小妹 桂棠妹 徐仁南 竺桂宝
  夏佩芳 杨金莲 吴宝英 徐兰珍 杨玲宝 徐雪林 姚凤珠 姚素珍
  顾云云 叶阿大 沈菊芳 顾秋珠 钱月宝 包美仙 张丽香 夏决英
  朱大舍 王爱仙 胡秀英 顾永仙 范玲娣 杜惠娟 王招弟 项婉芳
  凌凤英 韩绥花 袁明琪 栾春兰 郑学美 沈宝珍 吴秀英 朱秀巧
  石圣美 刘桂英 许林弟 范菊仙 尹明珠 林玉英 苏萍娟 吴梅芳
  漆连英 李润宝 俞家秀 俞东萍 王 鸿 周光宇 筱文艳 丁是娥
  徐玉兰 黄宗英 颜碧丽 陈娟美 祝庆英 王彩唯 谢翠凤 沈仁霭
  龙文佩 王品素 左淑东 朱瑞珠 高润华 王吟鸿 杨国英 丁贵芬
  胡慧琴 袁 蒋师昭 汪蕴真 刘月宝 唐莉莉 吴雯琪 吴佩芳
  张金宝 陆凤生 陈孝曙 黄 桦 庞泮池 周美蓉 何芸辉 王维新
  周佳婷 倪丽娟 殷阿素 虞强鸣 郝建秀 袁芝娣 郁 荃 虞莲芸
  吴爱桃 黄碧华 潘梅仙 陈巧英 徐湘英 杨新珍 徐秋云 王义宝
  张爱芳 沈美宝 张华珍 马淑贞 叶菊香 陆林妹 胡翠琴 王彩云
  王兰英 邢美芳 张秀华 姚梦祥 陆减英 彭妹妹 蔡云章 韩惠华
  陈荣军 谢桂珍 陈雪明 胡婷婷 汤幼淳 姬阿巧 庄宝娥 刘玉凤
  王阿茶 杨凤珍 朱全珍 李新宝 康小妹 顾月珍 王顺香 孙菊琴
  蔡彩贤 施小妹 汤仁英 邢梅仙 杨凤彩 周水月 张凤芳 汤晓翠
  李思平 潘与琪 俞瑞娟 龚凤英 钟希英 钟招娣 殷惠珍 陈美英
  陈翠娥 薛文秀 王林娣 沈桂莲 郭阿宝 李长珍 杨庆云 梁秀英
  陈兰珍 李清畹 张方行 卓碧玉 张敏智
  1978年
  张浩芬(标兵) 陈洁华(标兵) 张 敏(标兵) 谢希德(标兵)
  张瑞芳(标兵) 方 静(标兵) 李美珍(标兵) 王桂英 王良美
  徐国萍 谈新琴 尚桂珍 唐秀英 邓金凤 俞九香 倪秀芳 刘素兰
  丁志勤 虞建英 许佩英 倪宁和 蔡 琴 陈留女 邵霞珍 康一芬
  赵毓芳 张玉兰 朱宗娥 王菊妹 王玉蓉 施莲珍 奚惠珠 柴爱莲
  严桂珍 汤蕴瑜 高惠芳 周惠华 沈安芳 李金菊 谭芸 张秋琴
  毛信贤 王韵娜 周家纺 马凤林 周 萍 邹莱仙 郁秀兰 王庆华
  任玲娣 黄启珍 陈惠宝 王桂花 应素珍 王若梅 郑林美 徐惠莲
  顾福元 王宝翠 卢苏仙 张玉珍 李香梅 卫玉芬 强开芬 王文英
  陈荣莉 陈少芳 赵松美 周金娣 马佩琳 许文绵 朱文贤 谢素素
  薛云妹 章凤仙 周培娣 陈养娣 陈慧贞 谈素珍 吴竹先 章菊芳
  余招明 杨玉芝 陈根娣 虞立箴 姜惠芳 赵爱眉 曹秀霞 顾美珍
  郑寄萍 杨国瑛 郭明珠 诸君菁 马淑华 刘莉萍 江彩英 黄金宝
  余大新 刘哈丽 高雯云 蔡 怡 吴 明 刘玲华 竺恒芳 高骝德
  李 秀 王玉英 黄翠宝 张挹芝 唐华芳 周素娣 鞠秀兰 包惠钏
  龚洪林 吴月美 陆素珍 董素凤 赵德山 马兴凤 路金妹 李淑华
  李玉春 朱正仙 杨秀英 成淑芳 曹银凤 吴霞媛 肖引珍 萨本茂
  徐韵和 杨婉华 凌巧凤 黄雅美 马婉燕 贺巧珍 吴志英 汤翠红
  於仕珍 江淑志 何慧琴 郑鸿钰 桑红星 刘顺英 董玲娣 邬耀蓓
  魏凤巢 徐小牧 王海玉 帅立芳 王 戟 陈新珍 魏 芳 马德英
  何慰祖 陈春兰 曹天霞 徐桂英 周凤瑛 李兆兰 张 燕 齐美云
  赵碧薏 赵秉兰 赵美菊 冯阿雅 朱凤仙 施桂弟 刘慧杨 石翠菊
  邓瑞华 戚书美 丁桂英 余 英 赵银娣 王 萍 赵妹 丁 环
  陈玉琳 蒋毓珍 刘永安 王阿妹 何怡美 翁文英 曹翠英 朱玉娣
  虞丽英 朱巧娣 李琴囡 李贵英 张小莲 周文娟 薛翠凤 毛国佩
  林玉英 陆三囡 刘同英 陈志英 姚培琪 孙翠英 周光宇 周淑群
  吴娴娟 陈铁迪 颜季琼 宋 彬 孙璧Y 丁维钰 庞泮池 丁景清
  张又新 王品素 刘湘云 李超荆 王m兰 林飞卿 徐肇h 张仲英
  刘薇廷 曾畿生 张惠珠 柏惠英 邵家珏 钟戴三 苏祖斐 黄 桦
  李月云 邵葆若 何葆光 王文英 史明真 李奕奕 朱 政 叶 青
  徐玉兰 丁是娥 马博敏 华文漪 周正行 余庆云 李美良 菡 子
  黄宗英 谢翠凤 祝庆英 徐凤梅 韩桂英 顾光青 奚舜杰 李 莉
  马敬英 袁 徐素珍 俞惠兰 严振萍 王莲芳 许福如 杨玉兰
  沈百余 毛蓓蕾 周冠玉 邹金梅 俞秀卿 张雪英 高润华 丁晓禾
  李清畹 曹成英 吕蕙英 吕芝仙 黄根娣 李春娣 顾家宁 杨桂兰
  钟阿裕 刘乐勤 许小妹 秦福英 常兰珍 顾满凤 陈美兰 曹秀萍
  华越华 周莲荣 范爱宝 张秀珍 陈碧华 凌学英 朱文娴 卓碧玉
  荣漱仁 韩慧如 陈梅香 周美蓉 孙秀英 徐韵华 方秀凤 周成华
  夏寿仁 竺蕊芳 葛成筠 孙鞠娟 林仲信 沈 莹 张汝敏 卢云英
  丁大宝 刘素珍 张敏智 赵 赫 马秀英 吴小红 许玉英 何梅珍
  贝利先 丁盛宝 张月珍 徐锦鸾 马如波 毛阿银 于 漪 毛小青
  宗桂芳 钱菊英 唐兰英 王育英 孙爱卿 张淑孟 王昭华 杨阿翠
  戴宝娣 邱菊芬 丁涤丽 吴仲华 杨莉缘 裘琴琴 黄雪花 王根娣
  陆小妹 陈秀琴 韩瑞云 张福娣 陆雪宝 邵莲芬 徐云芬 王秀琴
  金惠芳 沈爱珍 张秀兰 侯云宝 梁美芳 汤巧宝 朱 琴 夏瑞华
  黄根英 孙金妹 邱秀英 王薇芹 叶克义 赵文仙 徐乃卓 金明仙
  马月莲 陈丽芳 陆水芳 许文英 平亚莲 陆金云 毛金宝 邱金妹
  夏小妹 李素宝 钟亚英 陈巧英 龚照娣 曹秀文 费静华 赵明华
  陶小妹 尤林珍 徐惠芳 倪明华 项夏英 顾洪珍 朱文娥 吴惠娟
  杨玉云 黄美琴 章瑞华 陈琪云 邵福荣 鲁月仙 杨月琴
  1982年
  杨素珍 王桂英 侯翠英 倪 红 尚桂珍 王子芳 陈婉芳 陈秀芳
  李红专 谢月香 倪秀芳 龚金凤 洪桂兰 陆国珍 余丽君 张 黎
  周龙英 赵毓芳 薛宝珠 唐瑜生 陈留女 张帼英 陈宝英 郑树兰
  王滨子 徐巧娣 高惠芳 余杏媛 王司凤 奚惠珠 潘竹芬 李小英
  康一芬 冯 婷 毛碧霞 陈雅文 范蕴萍 顾菊芳 刘国英 陈惠宝
  王佩佩 罗彩鹃 陈湖贞 卢苏仙 黄玲玲 任玲娣 徐月明 王秀兰
  曹蔚文 陆文漪 李香梅 戴世荃 裘莉明 王根英 陈荣莉 强开芬
  沈 瑾 李榴英 樊玲娣 常国香 王文英 赵福珍 俞菊花 冒文珠
  黄有芳 张素青 徐爱珠 李丽云 刘乃英 魏慧珍 黄 鸪 王莲珠
  陈 践 陆时晴 诸君菁 刘海凤 丁梅珍 陈积芸 顾美珍 徐忠芳
  龚小智 俞莹萱 江子芬 包惠钏 曾阿静 翟文妹 姚立云 龚洪林
  宁辉霞 王彩琴 虞立箴 祝根娣 徐爱仙 李佩熙 王顺英 董淑冬
  姚春妹 谢素素 劳兰英 陈 岚 李永红 周金娣 马文宪 姜惠芳
  赵爱眉 郑秀琴 萨本茂 陈丽云 朱爱莲 姜德昭 应自珍 吴常娥
  刘 俊 沈美琴 洪美珍 阎少英 沈明芳 王海玉 杨图珍 张香梅
  谢佩敏 吴玉珍 任爱玲 虞 东 朱正仙 李 霖 李玉春 马兴凤
  韩银珍 贺巧珍 房锦妹 陈燕飞 屠美娣 杨志芬 范玲玲 滕爱珍
  於仕珍 许克敏 强英英 孙阿妹 宋泉花 庄美娟 张继珍 郑亚琴
  邬水姑 赵秉兰 张红秋 沈朋研 许凤新 徐尚兰 李兆兰 王汝松
  於学珍 侯琴芳 王式玖 陈启华 倪月荷 章 明 李杏英 谢企华
  杨美娟 杨惠莲 张福娣 袁瑞荣 徐金花 张莲娣 王秀琴 刘德勤
  佘清桂 陈胜南 姚培娟 孙月珍 苏彩玉 薛桂珍 张秀兰 樊玲妹
  凌水宝 沈全妹 黄根英 周根娣 陈宏转 沈雅雪 马梅辛 唐林华
  陈芹仙 华翠英 王学红 孙翠娣 姜桂仙 陆水芳 张新官 何秀娟
  盛桂芳 邱金妹 李 华 陆阿多 赵明华 费湘云 陈巧英 马美芳
  龚照娣 许纪英 项夏英 陈玉倩 夏爱英 池瑞芬 刘红英 施秀芬
  龚士兰 吴惠娟 周静英 黄丽欣 黄景民 章瑞华 陈琪云 王娟华
  戚书美 邓瑞华 金 燕 凌雷群 王 萍 高贵珍 丁 环 杨凤娣
  陈玉琳 王云玲 江刘仙 蔡吉晖 刘小玲 王娟娟 薛翠凤 郑有凤
  郭永妹 杨月华 虞丽英 曹翠英 方 静 干兰英 柳梅秀 叶淼淼
  李贵英 瞿蕙钧 何荣玲 张小莲 邱小妹 周小君 吴静勤 李红娣
  周引娣 曾绍先 张丽青 李淑俊 尹文英 章博华 徐 燕 罗小未
  孙璧Y 李秀治 刘馥英 林飞卿 陈秉衡 王光正 谢文英 唐 曙
  刘薇廷 孙慧华 朱南孙 丁维钰 高芝兰 洪 腾 程婉敏 张又新
  吴兰芳 左淑东 王文英 陈 映 曹燕华 司马蕙兰 俞 理
  黄宗英 菡 子 倪延英 丁是娥 周渝生 胡晓平 汪齐风 华文漪
  徐檬丹 张玲英 马雪松 唐 澄 张佩珠 王惠珍 山文葆 周美蓉
  竺蕊芳 张金娣 荣君立 徐韵华 夏金妹 方秀凤 王素英 林仲信
  赵 赫 孙鞠娟 葛成筠 丁大宝 张汝敏 王映秋 张敏智 田明云
  马秀英 邵静珍 董 言 袁以燮 郑英甩 沈 瑛 李 丽 周寿华
  朱正礼 桂帼芳 邹金梅 刘莉娟 俞秀卿 朱钧毅 谢 袁
  徐素珍 邵黎柳 李 琦 朱桃英 孙文娟 周慧贞 黄雪花 王莲芳
  邬润珠 于 漪 梁丽玲 胡 苹 孙爱卿 毛小青 朱兰琴 莫楚云
  袁桂英 龚佩之 滕佩兰 常金华 黄亭秀 袁杏秀 张秀芳 沈云贞
  顾满凤 韩慧如 吕舜玲 荣漱仁 陈美兰 陈金凤 高润华 吕惠英
  李清畹 鲍国珍 苏嫦娥 顾家宁 吴凤霞 施晓云 刘乐勤 许小妹
  朱孝珍 赵玲珍 李春娣 常兰珍 陈佩琛 孟燕敏 杨秀珍 杨阿翠
  唐祥芬 施慧贞 钱菊英 唐桂芳 李慧芳 洪慧珍 黄淑清 蒋子嫣
  郑 慈 王本俊
  1988年
  尹文英 孔昭懋 谭丽芳 陈 文 黄蜀芹 马博敏 杨文意 章 萃
  胡之璧 姜 楞 陆 苹 沈丽琴 何巧娟 俞秀琴 李 靖 周佩兰
  严晶晶 刘爱妹 邹叔英 胡中明 于文娟 葛丽芳 周美蓉 聂 容
  江晚霞 马竹卿 陆小英 项振乐 陆美红 马爱珍 王玉英 李培佩
  闵祥仙 陆根兄 邱其珍 张木英 赵君素 张孝梅 陈志芳 区玉桂
  张瑞芬 黄 蓬 周铭孝 赵子珍 费英奋 龚洪林 杨秀真 赵志芳
  1990年
  陈海芹 张彬鑫
  1991年
  杨玲玲 张美珍 龚洪林 陆 苹
  1992年
  于文娟 黄燕苓 王培君 马桂珍 蒋月英 李培佩
  1993年
  袁琴华 葛雅珍 何静芝 鲁慧琴 赵雪珍 王建华
  1994年
  赵翠根 张 云
  1995年
  张水仙 苏祖英 田赛男 李培佩 金秀芳
  1996年
  诸雪妹 徐亚萍 陈翠英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1960年
  上海机床厂工具车间女职工
  江南造船厂机修车间二工段第三小组
  上海市第二棉纺织厂二纺工场细纱车间乙班第二工区(裔式娟小组)
  上海市冶金工业局供销处仓库卡车装卸工小组
  上海铁路总局直属通信段上海电话所第一班
  上海船厂技术科女职工
  上海邮电器材厂研究室新工艺组
  上海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水泥加工厂向秀丽点焊青年突击队
  煤炭工业部上海煤矿设计院矿一室土建组综合任务组女职工
  上海供电公司沪中供电所系统运行组调度小组
  上海市煤气公司吴淞炼焦制气厂土集车间
  华林电器厂冶金科中心试验室
  亚洲电焊棒厂涂粉女工小组
  上海汽轮机厂热处理车间模壳大组
  开利无线电机厂辅线小组
  上海联研电工仪器厂钳床加工小组
  上海电焊机厂工具车间女子战斗队
  上海灯泡厂十二车间女工小组
  远东卷尺厂热处理车间女职工
  金星金笔厂全体女职工
  华孚金笔厂第二车间电镀组妇女突击队
  万丰玻璃厂宝石车间女工
  中国唱片厂装配工段"三八"红旗队
  杨子木材厂四车间层压木小组
  上海第九棉纺织厂二织工场机布车间甲班第一工区(倪海宝小组)
  上海裕民毛纺织厂织布车间丙班第一工区
  和平丝绸复制厂
  一鸣织造厂全体女职工
  上海第四纺织机械厂全体女职工
  上海县马桥人民公社新民生产队妇女水稻丰产先进集体
  上海县鲁汇人民公社光继生产队"百胜妈妈"、"七仙女"、"三金莲"先进集体
  上海县新泾人民公社北新泾镇第三居委会"老来红"突击队
  嘉定县外岗人民公社钱门生产队幼儿园
  宝山县罗店人民公社金星生产队"女将"棉花丰产先进集体
  浦东县严桥人民公社同心生产队南姚家宅食堂
  川沙县黄楼人民公社赵行生产队妇女棉花丰产先进集体
  川沙县张江人民公社瞿家生产队"四伯母"养鸭场
  川沙县北蔡人民公社安建生产队穆桂英食堂
  金山县朱泾人民公社增产生产队妇女水稻丰产先进集体
  金山县兴塔人民公社红旗生产队食堂、幼儿园、托儿所
  松江县城东人民公社新生生产队穆桂英突击队
  松江县漕泾人民公社光明生产队妇女水稻丰产先进集体
  松江县天马人民公社"三八"妇女饲养场
  青浦县练塘人民公社叶库生产队妇女水稻丰产先进集体
  青浦县商榻人民公社金二生产队妇女水稻丰产先进集体
  青浦县解放人民公社"三八"妇女养鱼塘
  奉贤县三官人民公社胡村生产队幼儿园
  奉贤县平安人民公社石桥生产队妇代会
  南汇县黄路人民公社同心生产队妇产院
  南汇县泥城人民公社横港生产队全托幼儿园
  南汇县老港人民公社牛肚生产队第四托儿所
  崇明县三里人民公社第四生产队妇女水稻丰产先进集体
  崇明县合作人民公社第七生产队妇女棉花丰产先进集体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水银整流器研究室和试制车间"穆桂英"小组
  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微生物组丙酮丁醇小组
  上海维新印刷厂成品车间
  上海市第一女子中学全体女教职工
  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全体女教职工
  闸北区开封路民办小学
  杨浦区眉州路办事处市民业余红专学校
  上海炼油厂裂化车间"三八"小组
  控江商店糖果柜
  虹口区三角地菜场妇女跃进柜
  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联合加工厂冷藏制药工场原料整理小组
  锦江饭店四姊妹服务小组
  徐汇区妇女筑路红旗民工一团
  南市区妇女筑路大队"丹娘"中队
  长宁区建筑治浜妇女卫星大队
  闸北区闸北公园里弄委员会"穆桂英"搬运组
  闸北区青云路办事处三八化工加工生产组
  杨浦区隆昌路第五里弄委员会综合加工生产组
  普陀区合德里炭船加工生产组
  虹口区虹镇第二里弄委员会淘铜加工生产组
  卢湾区斜徐路第三里弄委员会羊毛加工生产组
  黄浦区平望街里弄委员会童装生产组
  徐汇区枫林路办事处一七九弄绢花生产组
  静安区乌鲁木齐中路饲料搜集小组
  卢湾区徐泰里弄委员会电阻加工生产组
  广慈医院灼伤病房护理小组
  华东医院药剂科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部全体女职工
  静安区中心医院(西院)小儿科
  静安区句容路红十字卫生站
  上海市劳动局第三技工学校五十八届"向秀丽"英雄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
  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区人委机关电话总机间
  长宁区姚家角里弄公共食堂
  闸北区华安坊里弄公共食堂
  静安区甄庆里公共食堂
  普陀区曹阳一村红旗食堂
  上海第十五棉纺织厂托儿所
  上海照相机厂哺乳室
  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厂托儿所
  徐汇区爱群托儿所
  长宁区五四二厂番禺路工房幼儿园
  南市区三在里托儿所
  静安区四明村托儿所
  普陀区光明村托儿所
  杨浦区控江新村办事处第五里弄委员会托儿所
  黄浦区广东路地区儿童隔离室
  卢湾区蒙三生活服务站
  杨浦区福禄街综合服务站
  虹口区西宝兴路综合服务站
  徐汇区裕德路综合服务站
  永新电工器材厂女工工作委员会
  静安区张家宅里弄委员会、妇代会
  南市区红旗里弄委员会、妇代会
  虹口区虹星里弄委员会、妇代会
  普陀区曹阳一村里弄委员会、妇代会
  黄浦区江西南路里弄委员会、妇代会
  闸北区沈家宅路里弄委员会、妇代会
  普陀区天助里里弄委员会治保委员会
  南市区南码头里弄委员会政治理论学习组
  南市区方斜里弄委员会文化学习先进集体
  1978年
  虹口区乍浦路街道妇女工作委员会(标兵)
  上海铁路分局上海列车段13/14次女子乘务组(标兵)
  上海第一棉纺织厂南织车间布机乙班一组
  上海缝纫机螺丝厂一车间第七小组
  上海电表厂五车间LY4打印机组
  上海电机厂女工委员会
  上海机床厂托儿所
  上海化工起重安装队拷铲13队
  上海第五钢铁厂物资部轧石机小组
  上海物资局燃料公司驻港区煤炭管理站
  上海长途电话局国际台
  上港三区机械队第二号拖车组
  上海东海服装厂女工生产小组
  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南市水厂复兴公园唧站
  上海耀华玻璃厂织布丙班一工区小组
  宝山县罗泾公社海星大队妇代会
  川沙县杨思公社塘子泾大队妇代会
  嘉定县马陆公社马陆大队南马陆生产队
  嘉定县徐行公社草织工艺厂样品编织小组
  南汇县祝桥公社祝东大队第一生产队铁姑娘战斗队
  松江县新桥公社新建大队第十生产队植棉小组
  上海县七一公社沪星大队幼儿园
  崇明县堡镇旅社
  青浦县练塘公社水产养殖场七姑娘养猪小组
  上海市第十百货商店绒线一柜
  嵩山饭店二楼小组
  黄浦区保健旅社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等离子光谱小组
  上海市女子羽毛球队
  上海市第一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组
  中国福利会国际妇婴保健院
  虹口区乍浦路街道江西北妇代会
  长宁区天山街道天山妇代会
  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周三居委会
  南市区荷花池幼儿园
  黄浦区广东路街道芜湖食堂
  徐汇区天平街道天北食堂
  普陀区中山街道仁义里居委会
  普陀区曹杨街道手表装配厂
  杨浦区平凉街道厚德托儿所
  卢湾区淮海街道巨三托儿所
  静安区万航街道忻康服务站
  静安区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闸北区开封街道甘肃居委会
  1982年
  上海第一棉纺织厂南织车间布机乙班一组
  上海第十四棉纺织厂托儿所
  上海钟表配件三厂成品小组
  上海缝纫机螺丝厂一车间七小组
  上海灯泡三厂手工绕丝小组
  上海新中华刀剪厂三车间电动刮须刀装配组
  上海一○一厂二车间装配二组、七组姐妹对小组
  上海仪表机械制造厂四车间磁表组
  上海第一钢铁厂卫生科内科病房
  上海机床厂托儿所
  上海化工起重安装队拷铲十三队
  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六神丸包装组
  列车段沪京车队13/14次女子包乘组
  上海长途电话局国际电话室国际台
  上海电机厂女工委员会
  上海公交公司汽车四场72路加车四班
  上海耀华玻璃厂织布车间丙班七工区
  上海纺织品公司第三批发部业务二组涤棉柜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教研室
  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中药炮制研究专题小组
  卢湾区妇幼、眼防保健所
  红房子西餐馆服务小组
  长宁区周桥街道周三居委会
  长宁区天山街道天山妇代会
  长宁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商店六姑娘下厂服务小组
  闸北区开封街道甘肃居委会
  闸北区东站第二合作饮食店
  虹口区乍浦街道妇女工作委员会
  南市区小东门街道中华妇代会
  南市区新肇合作旅社
  杨浦区厚德托儿所
  徐汇区天平街道吴兴居委会侨眷小组
  黄浦区新建二村托儿所
  三八旅社
  朋街女子服装店
  普陀区环境监测站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
  静安区武定街道西斯文北部妇代会
  上海市政府机管局电话总机小组
  上海县龙华公社港口大队联办托儿所
  嘉定县外岗公社针织服装厂领带车间
  宝山县江湾镇镇东妇代会
  南汇县横沔公社妇女联合会
  奉贤县青村公社方墩大队妇代会
  松江县新桥公社北良泾大队妇代会
  金山县农民画中心创作组
  崇明县堡镇瀛东饭店旅馆部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出国劳务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