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04年贵州省2004定额电子版的人口最多

200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当前位置: 中国概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来源:贵州人大网站
200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日在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省长石秀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2003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紧紧依靠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努力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全面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省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特点,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预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37亿元,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6%,第二产业增长13.3%,第三产业增长10%。完成财政总收入236.7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4.49亿元,分别增长1.6%和18.1%。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0元和6580元,分别实际增长4.7%和9.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年末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898.62亿元和1714.0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45.6亿元和309.87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左右。
  过去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交通建设方面,建成镇宁至水城、关岭至兴仁高等级公路,全面完成5000公里公路改造和6000公里通村道路建设;崇溪河至遵义、清镇至镇宁、三穗至凯里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玉屏至三穗高速公路,启动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渝怀铁路贵州段、兴义和黎平支线机场建设进展顺利。“西电东送”方面,第一批“四水四火”电源项目有11台机组建成投产,全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66万千瓦,装机总容量达到868万千瓦,向广东送电负荷达到180万千瓦;以构皮滩水电站正式开工为标志,第二批“四水六火”电源项目建设全面启动;配套电煤基地和输电通道建设步伐加快。生态建设方面,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共完成营造林任务68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60万亩,荒山造林306万亩,封山育林120万亩,生态建设工程质量明显提高。建成农村沼气池10万口。水利建设方面,“滋黔”一期工程中部分项目开工,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解决了112.5万农村居民饮水困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年初确定的“十件实事”除黄果树机场因受非典影响国外设备采购和安装推迟、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因国家调整设计方案开工建设推后外,其余任务全面完成。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以上,增长12%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基建、技改、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领域投资规模扩大,其中公路建设投资94.5亿元,增长11.6%,电力建设投资142亿元,增长29.8%。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投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与此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住房、教育、通讯、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居民消费价格稳步回升。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9亿美元,增长30.2%,其中出口总额5.35亿美元,增长21.1%。
  第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业摆脱了近几年低速发展的局面,粮食总产量达到1104万吨,增长6.8%,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优质水稻、优质油菜、脱毒马铃薯等优质农产品比重明显提高,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拉动农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增长8.1%,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9.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在结构调整中保持稳定增长,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非农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 47.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增幅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增势强劲,发电量增长16%,原煤产量达7209万吨,增长44.3%,创历史最高水平。优势原材料产业规模扩大,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铝工业、磷化工、铁合金、建材等产业增势迅猛。卷烟、白酒等行业效益明显提高,茅台酒年生产能力超过1万吨,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新突破,1英寸硬盘等高新技术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部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技术向产业化迈进,一批技改项目投产达产,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4.7%。煤炭、冶金、化工、电力、制药、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增强。建筑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尽管遭受非典冲击,服务业增幅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自主增长能力增强。
  重点产业和企业的盈利水平明显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32亿元,增长5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23亿元,增长38%。烟草行业走出低谷,实现利、税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实现扭亏为盈。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第三,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经济增长的活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在30户重点企业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取得积极进展;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加大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力度,实施了赫章铅锌矿、杉树林铅锌矿、老鹰山煤矿等一批资源枯竭企业的关闭破产;电力、电信、民航等垄断行业改革稳步进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有关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三个确保”的成果进一步巩固;粮食市场、价格和收购全面放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开始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实施了省地县政府机构改革,启动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起步良好。住房、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的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力度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全省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3%,比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幅高15.5个百分点。扩大开放取得较好成效,在能源、电子、服务业等领域引进了一批省外、国(境)外优强企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08亿元,增长78.2%;直接利用外资5626万美元,增长52.1%。
  第四,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高度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把增加就业和再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大了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全省安排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小额贷款担保、再就业各项政策补贴近5亿元。初步形成了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城镇就业工作机构。加强对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全年累计新就业17.8万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27万人,其中“4050”人员1.56万人,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继续巩固“两个确保”100%的成果,切实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完善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落实低保资金3.41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低保覆盖面达42.4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落实了中央调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政策。初步建立了对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农村特困人员定期救助的制度,免除了一类扶贫重点乡镇贫困人口负担的农业税及附加,又有20多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实现了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高度重视解决灾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全年共安排救灾经费1.65亿元。
  第五,坚持经济建设与防治非典两手抓,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维护稳定工作得到加强。面对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全省没有发生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以抗击非典为契机,全面加强了公共卫生建设,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启动了省、地、县疾控中心和传染病院、紧急救援中心项目建设,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继续加大“两基”攻坚力度,安排“普九”补助资金1.74亿元,又有15个县实现“普九”,全省实现“普九”的县(市、区)达57个,“普九”人口覆盖率从上年的47.7%提高到65.1%。普通高中和高校分别扩招15.6%和28.3%,全省新增博士点3个、硕士点41个。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中药现代化、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实施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基层计生网络进一步完善,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实施了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推进了交通建设项目投、建、管、用的分离,强化了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有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建设逐步加强。整治公路超载超限运输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面临非典疫情等多方面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的确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国家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黔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仍然脆弱,抗灾能力不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够稳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压力大;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不高,专业化水平低,一些地方和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消耗高、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仍较严重;宏观调控中存在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电力、煤炭供应和铁路运输仍很紧张;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较突出,群众意见比较大,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04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扩大内需的方针,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黔、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2.3%(其中工业增长11.6%),第三产业增长10.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以上;(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左右。以上预期目标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根据执行情况适时提出新的要求,力争把各方面的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一些。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总体趋好,有利于我省保持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注入了强大动力;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涨,思路进一步清晰,目标进一步明确,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把当前加快发展的好势头巩固和发展下去。今年的政府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继续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在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建设实施市场化,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亿元以上。
  第一,把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的着力点。交通建设投资要保持稳定增长,电力建设投资要努力实现较快增长,水利建设投资要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在生态、城镇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技术改造等方面,也要切实加大投资力度。要通过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和新开工一批重点项目,拉动投资增长。年内重点加快崇溪河至遵义、玉屏至三穗、三穗至凯里、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渝怀铁路贵州段等项目建设,争取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继续抓好能源、生态、水利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抓紧做好南白至扎佐和都匀至新寨高速公路、隆黄铁路、沪昆铁路六盘水至沾益段,黔中水利枢纽工程,遵义铝工业基地80万吨氧化铝、黔东林浆纸一体化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1)确保“西电东送”工程在建装机1400万千瓦以上,建成投产200万千瓦以上。(2)实施5000公里公路改造;建设通村道路8000公里;建成清镇至镇宁高速公路和兴义、黎平机场。(3)开工建设黔北年产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中铝公司贵州铝厂年产120万吨氧化铝扩建工程及第四期年产17万吨电解铝工程。(4)解决4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5)继续实施“义教工程”,新建、改扩建150所农村中学;为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的30万名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6)实施“渴望工程”,解决农村25万户、112.5万人饮水困难。(7)建成农村沼气池10万口。(8)改造和建设农村地面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站5000座;建设20个县文化馆或图书馆。(9)建成200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和50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建设9个市、州、地传染病医院、紧急救援中心和76个县传染病科(区)。(10)建成8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建设35个县城供水管网工程和10个城市环保项目。
  第二,把启动民间投资和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作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突破口。要适应国家对货币信贷和国债发行规模进行适度调整的新形势,转变思路,创新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大力促进投资方式多样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用股权融资方式筹措资金;在严格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企业争取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力争在四个领域取得突破:(1)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有实力谁控股的原则,进一步开放电力和煤炭投资市场,创造各种投资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整合地方发电资产。煤炭资源的勘探以及煤矿的设计、建设,逐步实行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项目法人。(2)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的原则,逐步放开收费公路经营权。以经济路和旅游路为重点,制定二级收费公路建设规划,组建投资开发公司,力争启动第一批建设项目。采取经营权转让、资产置换等方式,盘活收费公路存量资产。(3)实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指导意见及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完善供水、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放开市政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4)加快水利投资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水资源有偿使用的实施办法。逐步推进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对小型水利工程,明确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拍卖使用权、搞活经营权。
  第三,把做好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作为增强投资后劲的基础。针对目前我省一些资源型产业规划滞后、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工作深度不够的突出问题,要按照以资源定规划,以规划定项目的原则,加快做好煤炭、铝土矿、磷矿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工作,逐步推行探矿权和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抓紧编制铝工业、磷化工、煤化工等行业的专项规划。重要资源的规划布局要贯彻综合利用的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种类和品质确定用途。要坚持和贯彻科学的发展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规划确定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保持投资的持续增长。改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筹措和回收使用机制,鼓励社会投资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与此同时,要不断强化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工期、资金和招投标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扩大消费需求,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完善“以奖代补”等政策,支持财政困难县建立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发放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并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完善对特困群众、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救济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办法和政策。(2)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完善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有关政策,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发展房屋租赁市场,规范和拓展物业服务。鼓励汽车消费,清理和降低购车税费,加快城市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推进邮政、电信普遍服务,促进农村电信消费。积极扩大旅游、教育、体育和文化等方面的消费。(3)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继续清理和取消抑制消费的不合理收费。加快建立居民个人征信体系,鼓励金融部门扩大住房、汽车、教育等领域的消费信贷。加快实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努力拓宽消费品进入农村市场的渠道,为扩大农村消费创造条件。积极发展现代流通业和新型消费方式。
  二、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
  第一,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4500万亩以上,力争今年粮食产量达到1120万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继续清理和整顿各类开发区。以土地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土和提高现有“坡改梯”工程质量为重点,配套建设“三小”水利设施,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以抗伏旱、抗“秋风”等自然灾害为重点,大力推广和普及优质粮食作物品种和配套耕作技术。健全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提高技术入户率。认真抓好粮食收购和储备工作,不断提高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
  第二,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重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抓紧制定和实施畜牧业发展规划,力争启动实施岩溶地区草食畜牧业行动计划,加快特色畜牧业基地县和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结合退耕还林,加强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草场建设;大力推广畜禽品种改良,提高优良畜禽品种比重,实行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品养殖业。力争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提高优质农产品和特色经济作物比重为重点,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整体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继续实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六大工程,扩大封山育林规模,采取综合措施治理石漠化;着力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切实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坑木林、造纸原料林、优质经果林基地建设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为重点,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积极培育壮大省内龙头企业,大力引进省外优强企业,依托省内外知名品牌,提高我省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规范和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鼓励乡镇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整合技术、市场、信息、资金等资源,创建一批城郊农业示范基地。
  第三,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加大对我省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快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农村道路、草场围栏、农村沼气等方面的建设。省级财政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要继续向农村倾斜。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不得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改革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继续完善资金打捆使用的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决定》,以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为重点,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突出抓好三个方面政策的落实:(1)继续落实对鳏寡孤独、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特困人员进行定期救助的政策。在巩固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救助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向50个重点县的二、三类乡镇推开。(2)落实全部免除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贫困人口负担的农业税及附加的政策,对享受免税政策的贫困人口,要确保兑现到户。(3)落实免除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贫困户儿童的杂费和书本费政策,并对一类扶贫重点乡镇农村贫困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在两年内完成对一类扶贫重点乡镇农村中小学所有D级危房的改造。与此同时,继续推行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制度,做好中央国家机关和深圳、宁波、青岛、大连等四城市对口帮扶的衔接工作。
  第五,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长期重大战略来抓。一是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和管理。把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和驻外服务机构,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组织协调和信息服务。把为我省农民工服务作为政府驻外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强化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农村科技开发资金、技术推广资金和扶贫资金,都要安排一定数额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培训机构减免收费、农民适当分担的投入机制。坚持培训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鼓励中介机构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进行定单培训。三是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继续清理歧视农民工的政策规定和各种乱收费,在劳动保护、户籍管理、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平等待遇。从今年起,三年内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对农民工的欠薪保障制度。
  第六,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今年降低农业税税率1个百分点、取消除烤烟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的政策,逐步建立健全新税费制度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有效机制。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办法。积极搞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公益性用地征地价格听证会制度,完善征用办法、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对库区移民,原则上要坚持有土安置。设立后期扶持资金,形成长期稳定的库区移民扶持机制。
  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
  近期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做强做大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切实改变粗放经营方式,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既是实现我省经济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缓解当前资源对经济增长“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在主动调整中实现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一,加快能源工业发展,做强做大优势原材料产业。要紧紧抓住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大好时机,确保今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第一批“四水四火”电源项目要按期并力争提前建成投产;第二批“四水六火”电源项目要加快开工和建设进度;第三批新的后续电源项目,要按照统筹规划、区域平衡、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市场、电煤、通道三落实的前提下,加快前期工作进度,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开工建设。通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小水电开发建设,搞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按照因素权重比例法对省内水电项目税收进行合理分配,充分调动各地支持电力发展的积极性。加强电力调度,进一步明确供电优先顺序,合理确定各地供电份额,努力缓解电力供求矛盾突出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大煤保大电”的各项措施,力争开工五轮山、龙凤、发耳、玉舍等大型矿井,做好大矿建成投产前电煤供应保障工作。研究建立煤炭价格调节基金,逐步使电煤价格从政府指导价向市场调节价过渡。加快在建输电通道建设,抓紧做好后续电源输电通道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发挥能源与矿产资源的组合优势,集中力量做强做大铝工业、磷化工、煤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实施贵阳铝工业基地技改扩能项目,年内完成遵义铝工业基地氧化铝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对后续铝土矿资源的勘探深度,按照规划适时启动新的建设项目;通过公平竞争、择优比选,支持多种投资主体参与铝工业开发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铝的精深加工。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磷化工集团为目标,逐步整合现有的磷矿肥企业,促进宏福公司和开磷集团加快发展。在优质煤主产区规划确定煤化工基地和重点建设项目,支持有条件的矿区向煤化工、煤焦化方向发展,提高块煤就地转化能力。积极引进省外优强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参与我省高耗能工业的整合与重组。加快建立电力与优势原材料产业配套发展和利益联结的机制,通过股权置换等方式推进电力与煤炭、铝工业、磷化工等行业的联营,有条件的要加快一体化进程。
  按照防止环境污染,避免重复建设的要求,以市、州、地为单位,对高耗能企业进行集中布局,并根据谁引进企业,谁分享税收的原则,抓紧建立地县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在高耗能工业集中区域和大型高耗能企业建设自备电厂和进行电力直供。通过完善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用地管理,严格市场准入,严肃税制等措施,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项目,要严格用地和信贷审核,在电量、电价以及环保等方面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
  第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推进微硬盘等研发工程中心和产业基地建设,支持1英寸硬盘自动化技改扩建和1.8英寸硬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项目的实施,通过引进相关项目和技术促进产业链的形成。积极支持材料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在电子功能材料、聚合物基改性材料、铝合金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大力扶持一批新材料技术产业化项目。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抓好20户重点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工业的机遇,发挥我省航天航空和机械工业的优势,抓紧规划确定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振兴计划。加大技改投资力度,用好财政技改贴息资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措施筹集技改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企业技改。
  第三,加快发展以制药、烟草、白酒、食品为重点的轻工业。抓紧制定和实施进一步加快轻工业发展的规划。按照规范种植的要求,抓好特色中药材基地建设;支持完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的制药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成药和民族药品牌。积极推进烟草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兼并重组,支持卷烟骨干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中高档卷烟产品比重和企业盈利能力。支持茅台酒厂扩大产销规模;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其他白酒品牌。鼓励发展辣椒、牛肉、脱毒马铃薯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食品加工企业。
  第四,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体制创新,引导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逐步把营利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非营利性机构,也要引入竞争机制;科教文卫等公益性事业,要逐步扩大产业化范围。在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优先发展区的控规和详规以及重点旅游产品和线路的专项规划;以解决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为重点,切实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选择有条件的景区、景点进行特许经营试点,并实现所有旅游企业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把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行业标准建设,下大力整治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和市场开拓,着力开发入境旅游市场,不断拓展国内远程旅游市场。
  推进结构调整,必须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以规划为龙头,落实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加快城镇水、电、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启动实施第二轮经济强县建设;以经济流向为主导,支持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和产业带率先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四、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第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对部分规模较大、资产优良、主业突出的国有企业,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外,逐步改制成为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或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加快水城钢铁公司股份制改造,争取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上市融资。制定和实施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的大企业大集团的具体方案。加快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研究制定省属困难企业关闭破产的政策措施,重点实施遵义铁合金公司、贵阳耐火材料厂、剑江化肥厂和8户电子军工企业的关闭破产,争取20户企业列入全国政策性破产计划。对其他国有中小企业,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规范改制行为,在妥善处理好资产处置、银行债务、人员安置等问题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在200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资本退出的任务。通过国有产权出让、盘活存量资产,以及财政适当支持等措施,落实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资金。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财务制度和决策机制。积极开展运用市场方式选聘企业经营者试点工作。通过经营者年薪制试点、探索经营层持有股权、试行股票期权等方式,完善企业激励机制,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职务消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建立国有重点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搞好电信、电力、民航、邮政、铁路等垄断行业改革。
  第二,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1)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核心,以创造公平发展环境和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在认真总结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并在土地使用、人才引进、外贸出口、社会保险等方面落实配套政策措施。(2)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改善创业环境为着力点,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功能。整合部门力量,避免职能交叉,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改革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在注册、经营、增项、转业等各个方面的审批管理。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开展对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或非全额担保贷款。支持各类商会、行业协会和其他中介组织为非公有制经济搞好服务。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统计体系。(3)以保护私有财产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主要内容,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切实兑现债务清偿、职工安置、税费征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把引入省外和国(境)外投资者作为战略重点,争取实现非公有制经济高起点发展。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素质,依法经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积极推进投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加快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对企业不使用政府资金、不属于政府核准范围的项目,改审批制为登记备案制。积极推行政府非经营性投资项目代建制、投资项目公示制和投资审批责任追究制。财税体制改革要扩大编制和报送部门预算的范围,力争省级部门预算扩大到50个省直单位,将预算外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加快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健全运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加快建立县对乡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要重点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搞好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支持贵阳和遵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积极引进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努力建设贵州金融安全区。
  第四,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市场体系。抓紧实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规划,整合城乡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国有产权进场交易;规范发展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深化价格改革,建立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制定“信用贵州”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加快建立信用征集体系,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以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为重点,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商业欺诈行为。
  第五,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招商引资方面,要建立统一对外、运转高效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建立损害投资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投资环境监测、评价、考核、公示、奖惩工作制度。加大外商投诉案件查办力度,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大力推行定点定向招商、代理招商等办法,着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前期工作投入,加强项目库的滚动建设。在扩大对外贸易方面,要力争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大力扶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扩大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着力发展加工贸易,争取国家支持建立出口加工区。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贸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适应国家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支持出口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从收购制向代理制转变。改革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方式,积极推行大通关模式。加快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监控预警、协调应诉、对外起诉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工作体系。在区域经济协作方面,要深化与周边省(区、市)的区域经济协作;进一步加强与东部沿海省区、大珠江三角区的经贸合作;抓住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机遇,扩大与港澳台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契机,着力开拓东盟出口市场。
  五、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加大力度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新增就业人数和控制失业率作为政府的重要调控目标,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要把财政资金、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各级财政再就业补助资金的投入力度。二是拓宽就业再就业领域和渠道。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注重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政府出资创造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三是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技能培训;健全社区就业服务工作机构,推行“一站式”就业服务。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交流和公开发布制度。四是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城镇退役士兵、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力争就业和再就业人数比去年有新的增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 和城市低保工作,加强“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切实保障尚未出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稳妥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进一步扩大低保覆盖面,把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和农垦、森工企业困难职工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全省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在规范地区统筹的基础上,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全面启动县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步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积极推进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依法把应参保而未参保的人员纳入社会保险。切实加强基层社会保障的基础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社区在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进一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抓好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和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实施好第二期“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切实加强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认真实施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稳步推进报业、出版、广电事业的改革。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发展体育产业。继续抓好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富民兴黔事业中的作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大力度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进一步支持老龄、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力提倡移风易俗,推进城乡殡葬制度改革。
  全面落实依法治省的各项措施,提高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并切实办好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意见,高度重视并切实办好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进一步重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和民主监督作用,不断完善反映社情民意的机制。继续做好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大力推行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扩大综合执法试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切实抓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贯彻工作,认真清理、修订和废止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一要加快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再完成14个县“两基”达标。新增教育经费要重点用于发展农村教育,新增扶贫资金要支持贫困乡村发展教育。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继续建设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扩大高中招生规模。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急需的技工人才和专门人才。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快发展各类民办学校。二要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启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组合。以落实好税收、分配激励、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为重点,深化公益性科研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各类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实施好重点科技成果推广工程。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继续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逐步在重点行业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三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加快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要靠事业、感情和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四要推进公共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高质量实施好疾控中心和国债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健全非典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地氟病、地砷病等地方病的综合防治。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进一步完善农村特困医疗救助制度,深化乡镇卫生院改革,建立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制度和农村巡回医疗制度。整合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五要切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重点做好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继续实施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工程,积极探索建立计生养老保障制度,巩固提高“村为主”,做好村(居)民自治和创建优质服务县工作。六要加大土地和矿产资源保护力度,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无证开采、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等破坏资源行为的整治力度。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逐步建立节约型社会。继续加强酸控区和重点流域的综合整治,开展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的集中治理。实施茅台酒基地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启动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市(州、地)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逐步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
  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以煤矿、交通、消防等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对安全事故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国债安全技改资金和企业维简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切实增加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完善公路事故多发路段安全防护设施,继续抓好公路超载超限运输治理工作。支持城镇及重点村寨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力争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去年有所下降。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警惕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坚决打击各种刑事和经济犯罪特别是黑恶势力,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群众反映集中和矛盾突出的问题;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要开展经常性的排查工作,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各位代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职能转变和党风廉政建设,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一要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反腐败斗争三项工作。切实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建立和完善选好人、用好权、管好钱的体制和机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用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制度。以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的中介服务与政府主管部门机构分设、职能分离、人员分开、财务分帐为重点,加快推进中介机构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改制。二要正确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结合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计划、财税、金融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相互配合的省级经济运行调节机制,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积极改进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方式,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把财力、物力和人力等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用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三要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一步健全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社会听证以及决策责任制。认真听取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意见。特别是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要提高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四要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进政绩评价办法,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按照求实、务实、落实的要求,加强调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力戒虚报浮夸、弄虚作假,力戒华而不实、做表面文章。防止和反对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各种名目繁多、没有实效、铺张浪费的办节、庆典和论坛活动。规范各种评比检查活动,减轻企业和基层负担。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富民兴黔的宏伟大业而努力奋斗!
【E-mail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省2004定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