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重庆市渝中区地方税务哪些地方好找工作?

正在发布中的职位
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174号长城宾馆写字楼4楼
下次自动登录
没有账号,
&&&&&&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重庆渝中区小姐真实找服务全套
  稿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
  编辑:
  重庆渝中区小姐真实找服务全套√24小时服务热线”187xx娜娜【娱★乐★中★心】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提供↓学生 _少妇_白领以及模特“品质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为您服务,在这里您将会过得很愉快 ,致力于打造最专业,最健康,最舒适的品牌服务。【欢迎您致电我们话务 员”187xx】
中新网杭州6月14日电(谢盼盼)“现在苍蝇拍都卖不出去了,以前一个夏天能卖出上百只。”今年69岁的叶春花,是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的村民,在当地经营了一家小卖部,谈到垃圾分类带来苍蝇减少的现象,叶春花有着自己独特却最直观的感受。
由垃圾分类带来的绿色革命已在富春江畔轰轰烈烈地进行了4年。如今,在桐庐183个行政村中就建有资源化处置设施145个,该县11万户共32.3万农村人口参与垃圾分类,县城垃圾焚烧厂日减少无害化焚烧量约70吨,可年生产“世外桃源”牌农家土肥约2000吨,年产效益约200万元以上,实现了“垃圾减量”与“变废为宝”的双赢。
桐庐县环保局副局长方文剑说,在中国农村,像桐庐这样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应该说不多见,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商业模式念起垃圾生意经的,可以说更是罕见。
破:分类破垃圾围城之 蓝黄桶倡观念转折
早上八点开始,骑着垃圾收集车,一家一家收垃圾――这样的习惯,今年69岁的方木林已坚持了2年。
“100多户人家,一家一家倒。”方木林是村里的垃圾收集员,也是记录员,倒垃圾时拿出本子,根据家家户户实际情况打上圈或勾或叉。“圈”代表没有垃圾,“勾”代表分类正确,“叉”则代表分类没有到位。如果哪户人家没有分类得当,方木林就敲敲门,告诉他们正确的分类方式。
如今穿梭在桐庐县的乡间村道上,在每家每户门口,找到蓝色和黄色两只垃圾桶却很容易,桶上标有数字号码,垃圾桶属于哪家,一目了然。
据国家统计局桐庐调查队的专题调查,该县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户收集率及正确投放率由2012年7月的35%上升到2015年12月的80%以上。这就是桐庐垃圾分类的成效之一。
然而,多年前的桐庐农村远非当下之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老百姓用这样一句俚语形容那时候的农村环境。
除去环境的“糟心”外,垃圾焚烧的窘境也迫使桐庐“另谋他路”――每年10%的垃圾增长量,使日处理能力500吨的县城焚烧处理站将在5年后满负荷运转,新建处理设施则面临“邻避效应”的难题。
破解垃圾围城之“窘”,刻不容缓。在2008年,桐庐县以“清洁桐庐”行动为抓手,建立了“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体系,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2012年起,则全面启动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行政村全覆盖工作。
“垃圾分类必须从源头分类抓起。”桐庐县政府负责人说。“如何分”这道难题首先摆在了桐庐面前。经过考量,桐庐定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垃圾分类之路,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可堆肥与不可堆肥(通俗称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类进行处置,可堆肥垃圾主要指厨余垃圾和农业生产垃圾,就近作资源化处置;不可堆肥垃圾按原模式运到县城作无害化焚烧处置。
“在桐庐话中‘蓝’与‘烂’谐音,引导村民们把会‘烂’的垃圾扔到蓝色垃圾桶里。这种简单的分类,使村民们迅速掌握了垃圾分类技巧,也培养了分类兴趣。”方文剑说。
这些年下来,69岁的芦茨村村民叶春花早已养成习惯,将家里的垃圾分类好,各自扔进黄蓝桶中。“垃圾分类最显著的好处就是苍蝇蚊子少了。”叶春花说,过年孙子孙女回来,也会跟着奶奶一起进行垃圾分类。
分类后,怎么处理?如今,在桐庐处理分类后的垃圾方面,目前桐庐全县基本采用微生物快速发酵设备处置模式或太阳能普通堆肥模式,将农村垃圾变成了农家土肥。
这也大大缓解了县城焚烧处理设施的压力,此前10%的焚烧垃圾年增长量大大减少。垃圾有机肥的施用推广,有效控制化肥施用地表径流造成的水环境污染,据统计,桐庐县连续七年保持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图为桐庐农村垃圾分类的收集桶。 谢盼盼 摄
立:农村“包围”城市 建章立制保分类持续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桐庐,从垃圾围城的“窘境”,到垃圾分类的持续发力,短短4年,这背后的有效机制令人好奇。
垃圾分类做得好与坏,关键在于老百姓的意识提升如何。
“我们从学生、妇女、村干部等重点人群入手,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垃圾分类,从‘要我分’变为‘我要分’。”方文剑说,桐庐通过基层走亲、干部进农户、小手拉大手、分类进课堂等载体,编制源头分类指导手册,印发10万份宣传单,既讲“清洁乡村、美化环境、优化生活、资源再利用”的生态环保大道理,也讲垃圾在自然腐化过程中产生污染的小常识。
叶春花说,刚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很不理解、很不习惯,倒垃圾时就会一起倒下去,“后来村里一直做工作,并且时时开会,并将分得好的人给予奖励,我们这才有了动力。”
一时的垃圾分类成效并不算垃圾分类的成功,如何将垃圾分类的成效形成长期的持续效应?桐庐县委、县政府的做法是建章立制。
一是建立定岗定责制度。强化镇村责任主体意识,建立“联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村级收集员、管理员、巡查员和统管员”网格化四级管理责任人体系。
二是建立可追溯和帮扶制度。分类之初,设置两只垃圾桶,对照桶上的编号,严格实施源头分类可追溯制度;分类中后期,视源头分类绩效,鼓励网格化收集模式,由村民自行投放网格内大垃圾桶,提高收集效率;
三是建立登记、积分、奖惩和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农村“熟人社会”独特优势,以户为单元,每日检查登记源头分类情况,现场打分,定期张榜公示检查结果,张贴“红黑板”,让农户“红红脸、出出汗”,并制定“积分换物”、“积分换钱”、“村规民约”等奖惩制度。
四是建立督查考核和资金保障制度,针对源头分类情况,开展“每月巡查、每季暗访”,县财政落实每人每年10―15元保障资金,根据源头分类绩效情况对村进行差别补助。
当“四把利剑”齐下落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期持续的效应开始形成,垃圾分类的重心渐渐开始转向城市。
方文剑说,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时,“抓村不放城”,一并考虑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问题,新增5辆密封运输车辆,将试点社区划分若干网格,将城市社区每个网格的可资源化垃圾运输到临近行政村作资源化处置,实现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新路径。图为桐庐农村垃圾分类的收集桶。 谢盼盼 摄
谋:垃圾“变废为宝”成超市抢手货
一面是持续不断推进的垃圾分类工作,一面是厨余垃圾源源不断经由机器发酵后产生有机肥,把丢弃的生活垃圾变成肥料,投入市场产生经济效益,如此创新的绿色产业链正是当下桐庐对垃圾的新探索。
“垃圾分类的‘买单’往往是政府,但政府不能一直处于‘买单’的角色。”方文剑算了一笔账,当下政府每年单用来维持垃圾分类的机器运转、垃圾分类收集人员的工资发放等需每年约500万的支出,相较于此前,所有垃圾是需要运到垃圾焚烧站中焚烧,现通过村收集后,垃圾焚烧的运输成本比之前每年降低了逾400万。
剩下的钱从哪里来?农家肥的商业化运作正是垃圾“变废为宝”后的生意经。
5月23日对于桐庐垃圾分类而言,是个特殊日子,这一天桐庐的“世外桃源”牌农家土肥来杭州吆喝,并被正式摆上了浙江省内110多家世纪联华、大润发超市的货架,每袋售价6.6元。
“世外桃源”的农家肥,来源于桐庐垃圾分类后的有机肥,是桐庐为探索引入企业管理方式,通过一条完整可循环的生态产业链让垃圾有再生价值,使“变废为宝”一词真正成为了现实。
方文剑说,通过对全县146个资源化利用站生产的垃圾有机肥统一收集,通过科学配比后,可年生产“世外桃源”牌垃圾有机肥约5000吨,年产效益约600万元以上,以垃圾有机肥产生的收益弥补垃圾分类处置长效运行资金投入。
如果说,桐庐垃圾分类的生意经仅止步于此,这样的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在农家肥售卖的基础上,桐庐还将绿色健康的农业产业链进行延伸,即在接下来桐庐将开展的试验田中,通过农家肥种出绿色有机蔬菜,将这样的蔬菜推广到千家万户,而这样的市场更是不可估量。
此外,资源化垃圾处理设备也很抢手。“当下每周有2到3支外地考察团到桐庐学习垃圾分类经验,很多人对这台垃圾处理设备相当感兴趣。”方文剑说,目前这台设备最远已卖到珠海,而且销售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干净整洁、好山好水,这样的农村谁能不爱?(完)
网站:(022) 转 9008 
电台办公室: 
电台总编室:
本网站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 2011All Rights Reserved2015年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日在重庆市渝中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区长 扈万泰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四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紧扣都市功能核心区总体定位,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态势良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68.7亿元,同比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3亿元、税收42.9亿元,分别增长6.6%、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迈上300亿元台阶,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2亿元,增长12.1%;利用内资242.3亿元,利用外资4.3亿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53元,增长9.1%。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都市功能核心区建设成效显著。坚持规划引领,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完善综合交通、文化保护、旅游发展、公共服务等专项功能规划,推进都市核心功能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中心、环球金融中心、威斯汀酒店、海航保利、龙湖时代天街二期、瑞安企业天地等商务商业载体先后投入运营,康德国际、重庆总部城北区示范区等8个项目相继竣工,凯德来福士广场、协信金融中心、财信渝中城、融创白象街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提速,下肖家湾、湖广会馆历史文化街区地块成功出让并启动建设。意大利、荷兰总领事馆入驻,外国驻渝(总)领事馆达到10家。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中国西区总部入驻化龙桥国际商务区。解放碑保税商品展示展销延展平台开业,高端时尚与人气商业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全域5A级景区规划和创建工作,加强旅游标识、咨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都市旅游目的地体系更加完善。
  (二)服务业改革深入推进。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优化招商工作机制,创新商务楼宇扶持政策,推进工商制度改革,新增总部企业11家、世界500强企业4家,总数分别达157家、120家。新引进市级以上金融机构13家、总数达160家,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的21%和20%,获评2014年全国十佳金融生态示范区。新增品牌商务服务机构5家、总数达69家。新引进国际知名品牌10家、总数达215家,解放碑商圈和大石化商圈零售额分别达到455.1亿元、82.8亿元。获评2014年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区(县),接待游客人数增长13.1%、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4.2%。新引进创意企业280家,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开市。获批重庆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示范区,两路口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远见中心渝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创建为首批市级重点楼宇产业园,新引进西港全球购等电子商务企业32家,电子商务交易额1868亿元,增长55.7%。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持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轨道6号线小什字站正式通车,东水门大桥建成投入使用,推动红岩村嘉陵江大桥、两路口南北分流道、成渝客运专线渝中段等项目建设,优化解放东路与东水门隧道进出匝道方案。解放碑地下停车场及连接通道工程进展顺利,打铜街、文化街、单巷子、医学院路等道路完工。强化能源保障,七牌坊、大坪等变电站加快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新建通信基站904个。新建10处停车场(库),新增公共停车位3000余个。新建公厕6座,改造公厕6座、垃圾站8座,改造车行道和人行道近5万平方米、排水管网3.7公里。
  (四)城市管理和文明城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数字城管平台月均立案4万余件、结案率91%以上。拆除违法建筑4万平方米。启动山地公园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严格节能减排责任制,深入实施新一轮“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9天,较上年增加47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开展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专项行动,倡导文明生活。深入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五)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加大投入,增强实效,完成25件民生实事年度计划。实施38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10万平方米危旧房拆迁扫尾、4座旱桥下居民搬迁。更新改造163台“三无”
老旧住宅电梯、2.1万户居民水表“一户一表”和18个弃管小区电力设施。完成85公里燃气管道保护改造、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解决251.8万平方米群众房屋“两证”办理遗留问题。建成人行天桥2座,开通穿梭巴士线路2条、支次干道公交线路1条,优化调整17条公交线路。新增社区商业网点5个、社区银行8家。推出创业项目369个、发展微型企业618户、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694人,新增就业8.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4.45%。进一步扩大社保五大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267万人次。加强社会救助,街道社会救助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帮扶困难群体5.3万人次。新增养老床位215张。投入1.3亿元深入实施“人生关怀”系统工程、惠及50万人次。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制度和课程改革。望龙门小学建成投用,解放小学综合改造主体完工,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推进文图两馆总分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6个街区文化中心全面开放。重点寺观教堂保护修缮及太平门考古工作有序进行。支持创作完成大型话剧《朝天门》、电视剧《铁核桃》。实施“文化大礼包”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质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机制在全市推广,新批准设置社会投资医疗机构10家。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扶持科技创新项目54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高新技术产品及重点新产品18个。
  (六)社会保持安全稳定。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大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新增2296个视频监控探头,形成社区、街巷、空中相结合的立体化防控格局。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110治安警情和刑事案件发案均同比下降,群众安全感排名进入主城区前列。加强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社区工作日”活动,充分利用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系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2100余件,化解中央、市级交办的疑难信访问题18件。劳动争议、物业纠纷和医疗纠纷三大调处中心矛盾调处率超过90%。完成企业改制17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启动3个街道社区“居站分离”改革试点,社区承担的各类事务从296项减少、规范到72项。实施社区事务网格化管理。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新增社会组织277个,设立78个社区社会工作室,实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205个,创建成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和全国首批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下大力气彻底整治大江楼消防安全隐患,完成朝千路71-87号等危房安全隐患整治,累计整治各类安全隐患9092个,公共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全年“零事故”,七星岗、上清寺街道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安全社区,连续五年获评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区。强化应急管理和国防动员联动,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有序实施行政机构改革,整合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和计划生育、内外贸易、市政园林等管理职能,初步形成区级部门、功能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职能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政府工作部门从30个精简至27个。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许可、审批和服务事项270项。着力完善财源建设、重点项目推进、规划管理等工作机制,管理运行更趋务实高效。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评价资金占比为22%。强化政府性债务管控,启动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推进群众和企业办事难等七个专项整治,促进政风转变。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区委的实施意见,切实强化制度约束,公务接待费用下降38.9%,因公出国(境)费用下降59.9%,会务费、培训费分别下降49.1%和34.1%。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满意率96.2%。加强民主协商,优化重大决策机制,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制定加强科学决策的意见。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查办违纪违法案件12件。充分发挥“阳光渝中”问政平台作用,办理群众投诉8.3万件、满意率98%以上。
  与此同时,人口和计划生育、外事、侨务、对台、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体育、普法、保密、物价、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青少年、科普、老龄、地震、残疾人、档案、修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区上下团结一致、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关心、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广泛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战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区人民,向关心、支持区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为渝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传统产业和市场的结构调整、业态升级、城市改造带来相关利益调整的矛盾复杂,新兴产业区域竞争激烈,引企、稳企、留企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受企业上市计划发生变化、外资项目投入调减等因素影响,2014年利用外资指标未能达到预期规模。二是城市环境和综合配套还需优化,城市管理仍需加强,交通、停车、管网改造、物业管理等方面矛盾依然突出,中央商务区、两江滨江带等地区居住生活、休闲娱乐等配套水平还不够高。三是改革创新进展还不明显,一些领域体制机制不优、不顺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政策措施、职能服务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相比还比较滞后。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传统批发市场大量货物存放,消防安全基础薄弱,设施陈旧、人流密集、人员应急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等形成各类安全隐患亟待加快治理。五是干部队伍作风转变有待加强,部分干部主动抓工作意识不强,面对矛盾、勇于担当的作为意识不够,服务企业、服务群众还不到位,极少数干部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还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部署要求,重庆突出“六个辩证看待”,全力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新布局,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为我们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强调,要充分发挥渝中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成熟的配套服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高端产业汇集、成熟度活跃度高的市场环境等竞争新优势,深刻认识、把握全区“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资源要素转化、核心功能优化、发展机遇叠加”等六大经济新常态特征,同时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实施意见,安排了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重点。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作为意识,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低调务实、攻坚克难、踏实肯干,就一定能够进一步开创渝中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1+3”功能定位和“1+3”工作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法治区,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都市核心功能建设,探索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力建设“美丽半岛、幸福渝中”。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保持在3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利用内资和外资总额310亿元人民币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将中央、市委和区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宏观判断和战略部署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按照“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守定力善作为;坚持融入发展抓机遇,发挥优势显特色;坚持转型升级提质量,打牢基础可持续;坚持注重统筹促公平,改革创新添动力”的总体要求,切实把握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环节:
  ——强化都市核心功能。对接全市五大功能区战略布局的要求,突出渝中区位条件和基础优势,提升城市金融、商务、商业、文化、旅游等核心功能,形成区域板块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多轮驱动的格局。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把握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巩固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着眼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改革创新突破城市空间资源短缺和旧城改造成本较高的制约,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转变城市改造更新和投融资模式,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严格规范政府管理,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努力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
  ——不断改善社会民生。立足“幸福渝中”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社会财富与促进公平正义的有机结合、做强经济硬实力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统筹兼顾,持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2015年的重点工作
  (一)突出核心功能,强化发展优势。主动对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全市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渝中作为重庆金融中心、商务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旅游中心等都市核心功能,促成高端要素聚集,强化功能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金融中心功能建设。立足长江上游金融核心区建设目标,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培育和引进总部型、区域型金融机构,做大做强银、证、保传统金融业,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积极支持金融创新发展和各类交易场所业务拓展。加快区域经济证券化步伐,鼓励各类企业挂牌上市。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控,加强对小贷、担保等机构的监管,加大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力度。
  加强商务中心功能建设。立足西部商务服务高地建设目标,发挥商务服务先发优势,坚持品牌引领、扶优促强,外引内培一批品牌商务机构,完善商务服务产业体系。张为臻博客,创建国家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会计评估、法律服务等重点行业。引导商务服务机构集聚发展,着力推进化龙桥品牌商务集聚区建设。开展重庆商务服务机构公共平台跨行业对接活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商业中心功能建设。立足西部购物之都建设目标,坚持高端发展与潮流消费并重,提升解放碑和大石化商圈商业载体功能,支持新开业或改造的商业载体向高端时尚发展。坚持线下与线上互动,大力实施电子商务“双推工程”和智慧商圈建设。推进朝天门市场、棉花街市场等传统市场的业态调整,加快传统商业升级步伐。大力推进汽车整车进口、国际主题馆等商品展示展销平台建设。加大力度引进、培育发展贵金属和珠宝饰品类商品的研发、设计、加工和贸易展销功能。积极培育后街经济和夜市经济,复兴次支道路、背街小巷区域商业活力。统筹策划实施品牌节会和文化景点活动,提升消费人气,营造消费氛围。
  加强文化中心功能建设。坚持以深厚的渝中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突出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开埠文化、都市文化、山水文化等多元文化,提升城市空间和社区环境的文化品质。加快市级院团场馆建设并支持其更好发展。加强文物文化建筑的保护修缮和科学利用,加快推进重点寺观教堂修缮工程建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项目规划和落地实施。突出文化产业布局,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打造产业聚集园区,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
  加强旅游中心功能建设。突出山水城市形象区优势,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山城、江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的5A级旅游景区。实施“全景、全时、全业、全民”旅游发展战略,培育提升特色旅游景点,策划组织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开发商务会展、康体养生等旅游休闲业态,实现观光过境旅游向休闲、度假和目的地旅游转变,培育“山城半岛”旅游品牌。
  (二)加快四大板块功能建设和产业发展。坚持规划统筹和整体协调基础上的功能板块分区推进工作机制,加快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功能完善。
  加快解放碑中央商务区高端集聚。立足重庆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定位,着力形成产城融合、功能复合、低碳活力的发展格局。加快环球金融中心、协信金融中心等一批高端载体招商入驻,力促国泰广场、万豪行政公寓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推进万豪二期、英利金融街、复地兰家巷、重庆协和城、解放碑时尚文化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完成五一路步行街改造工程,实施新华路业态及环境改造,推进迪康百货、得意世界改造升级和八一路、邹容支路等片区综合整治;支持重庆JW万豪酒店、威斯汀酒店创五星旅游饭店,着力提速载体建设、环境改善和业态升级,努力建设区域性、国际化的中央商务区。
  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围绕母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建设目标,坚持整体策划与板块规划并重,项目建设与业态布局同步,文化活化与形态优化相统一,功能演替与基础配套相协调,编制区域发展整体规划,推进融创白象街、湖广会馆历史文化街区、老鼓楼遗址公园、十八梯等历史文化风貌项目建设,实施法国领事馆旧址、东华观藏经楼等历史文物保护和修缮,加速凯德来福士广场、浙商朝天门中心建设,努力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成为渝中乃至重庆未来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加快电子商务和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行政商务机构集聚等资源优势,加快两路口重庆中心,南北分流道建设,改善两路口交通环境、推进菜园坝交通枢纽片区改造;加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依托上清寺互联网产业园、两路口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大溪沟设计创意产业园、中山文化产业园、文化宫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楼宇软硬件和产业升级;加快王琦美术馆、丰隆鹅岭峰、黄花园新加坡城等项目建设,推进原市中医院片区开发建设、马鞍山片区更新改造和大田湾体育场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探索形成形象与功能统一的文化创意园区。
  加快大石化新区功能建设和产业集聚。坚持持续发力,乘势而上,充分利用区域内新建商务商业载体资源,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快龙湖时代天街三期、瑞安嘉陵天地等项目续建,推动重庆总部城D、E区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启动A区二期工程,推进下肖家湾国际健康产业园加快建设,强化载体功能支撑;抓紧实施内部路网改造及外部通道连接,研究策划大坪地下交通枢纽等关键性项目,着力破解区域交通制约;科学布局教育、医疗等配套项目,完善化龙桥国际商务区的配套水平,加快五一技校片区规划和搬迁工作,提速建设集国际商务、时尚消费、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功能为一体的都市新核。
  (三)提高城市整体建设发展水平。坚持功能层次整体性和规划布局一体化,强化规划引导,优化功能布局,切实提升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建设发展水平。
  注重功能和业态融合发展。主动对接全市城市总体规划,着眼渝中区情和问题导向,做好规划覆盖工作,认真编制全区“十三五”规划。突出强化各个核心功能和产业发展,注重各种功能的综合性和融合发展,加强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与各个产业业态、商务与生活配套、文化与商业旅游等不同产业业态和功能体系之间的融合联动。围绕5A级旅游景区创建目标,优化提升城市设施建设标准,着力提高商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中央商务区的交通枢纽功能和文化娱乐、生活居住等综合配套,提升中央商务区的能级和魅力。
  统筹协调区域整体规划建设。优化全区及各个板块整体功能布局,在产业布局、轨道交通、主次干道、公共交通、人行与公共空间等结构体系方面加强统筹。加大各片区之间及其内部一体化规划统筹,避免局部地区或地块开发各自为政而导致整体关系矛盾和不协调。注重片区之间支路系统和步行系统、人行通廊的建设,强化朝天门和解放碑的交通、环境联系,加强十八梯、白象街、湖广会馆等下半城片区向上通往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向下通往长江滨江地区的联系,加强临江门、国泰广场、环球金融中心等片区相互之间的连通以及通向嘉陵江滨江地区的通江廊道规划建设。加强大坪龙湖时代天街经由石油路连通重庆天地,英利国际广场经由康德国际连通化龙桥国际商务区的步道通廊联系。
  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轨道5号线和1号线朝天门段建设,推动轨道10号线加快实施。推进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加快“两江桥”渝中连接隧道及化龙桥立交建设。优化全区主次支干道交通网络,实现解放碑地下停车场及连接通道一、二期工程初步通车,完工石油路、茶亭北路等道路改造。加快成渝客运专线、红岩村大桥、雷家坡立交、大化路等项目建设。开工渝州路、捍卫路等道路改造和医学院支路等道路建设。提升能源保障水平,推进朝天门、大坪、高九路等变电站建设,加快4G网络建设,完成大坪、化龙桥地区排水管网综合整治。
  (四)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坚持以改革试点为动力支撑,以集聚高端提升能级,以集群辐射强化服务,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实施服务业改革试点。抓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评估工作。衔接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和重庆“十三五”规划、都市功能核心区建设部署,进一步深化研究服务业改革路径与对策举措,努力争取针对渝中特有区情实际的服务业发展政策和支持。完善鼓励类服务业指导目录,强化重点楼宇主导功能,完善配套功能,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健全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等创新推动机制,提升创新发展能力。顺应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发展健康、养老、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
  推动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集聚发展。按照“主导功能突出、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完善”的要求,分类推进硬件设施改造、物业管理水平提升、周边环境改善、业态调整升级“四位一体”老旧商务楼宇提档升级,完成嘉陵大厦、南园酒店等商务楼宇改造。制定服务业集聚区、特色楼宇认定办法,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特色楼宇5栋。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强化政策支持和主动服务,重点培育本土传统优势总部、开放型经济跨境总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总部和现代服务业高端总部,引进全国性、区域性总部5家以上。
  强化创新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转变企业扶持方式,探索建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抓住并用好保税商品展销平台等载体,大力争取商业保理等项目和政策。充分利用区域教育、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集聚人才,依托重点项目招揽人才,完善引进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政策措施,创造就近“安居乐业”的条件。整合职能部门力量,完善企业外迁动向预警机制,全面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深化“服务企业日”活动,主动上门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真情实感稳企、留企。
  (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对接中央、市委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助推渝中转型发展。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完善全过程投资控制、后期评价等制度,探索PPP投融资新模式。运用资本运营手段,探索转变城市更新改造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和运营,推动更多老旧楼宇、山城风貌民居、工业厂房等城市改造项目形成创意文化和旅游特色,发挥渝中区位价值优势,实现产业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
  推进财政和国资改革。着力建立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年度纳入绩效评价资金占比达到50%以上。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防控债务风险。统筹利用好区级财政类资源,有效服务于全区经济发展。理顺国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经营性国有资本统一监管、国有企业分类监管。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分类盘活、合理配置国有企业优质资源。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混合发展,多种途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认真执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和规范企业收费,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全国、全市优化信贷结构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民生型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区属国有企业改制。积极鼓励全民创业、大众创新,推进科技研发投入机制、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等改革,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联动发展。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对接落实全市服务贸易“五大专项”,抓住重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机遇,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国际贸易展示交易平台、结算平台,整体建设国际贸易示范区。积极承接境外投资市级权限下放,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服务外包、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努力发展国际学校和国际医院等高端服务功能,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重点地及早谋划、形成招商项目和工作计划,细化目标考核、组织专门力量推进,联合企业和楼宇,联动取得招商实效。
  (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民生实事为抓手,强化就业与社会保障,优化公共服务,促进民生民利不断改善,提升“幸福渝中”、首善之区发展水平。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200人,发展微型企业600户以上,新增就业4万人。开展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推动社保由制度全覆盖转向人员全覆盖,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社区养老为重点,创新发展养老服务,完善政策体系,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个,新增养老床位200张。加大对残疾人、失独家庭、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帮扶力度。深化“人生关怀”系统工程。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巩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成果,做好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探索中小学集团化一体发展、联盟式合作发展、学区式共同发展等新机制,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和义务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做好市属学校管理体制调整工作。进一步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快全区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和建设,提速推进鼓楼学校、复旦中学、42中学综合楼等重点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发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完成7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双百双送”等文化惠民工程。统筹整合体育资源,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化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改革。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品牌服务建设。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促进市区两级医疗卫生资源合作互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办高端特色医疗机构。推进市中医骨科医院迁建工程。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突出办好民生实事。紧扣全市重点民生实事,逐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措施,持续抓好25件民生实事,建立健全民生工作长效机制。完成棚户区改造38万平方米和危旧房扫尾4万平方米、居民水表“一户一表”改造1.3万户、弃管小区电力设施改造2个、地灾治理7处、燃气埋地管网整改300公里、排水管网维护改造2公里,改建垃圾站11座、人行天桥6座、公厕4座。协调解决100万平方米群众房屋“两证”办理遗留问题。新建特色商业街1条、社区银行6家、街道公共服务中心8个。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新增公共停车位4000个。完工智能交通二期。建设商用WiFi热点20个、通信基站100个。
  (七)创新强化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四社一工”各项工作,完善社区服务体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由政府单向管理,向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转变。
  强化社会治理基础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编制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目录,推动社会组织逐步承接困难救助、特殊人群帮扶等公共事务。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所在社区的服务管理工作。加强睦邻文化建设,持续办好“邻居节”。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培养和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拓展社会工作项目,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
  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深入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执行社区承担事务准入制度,落实社区自治制度,提升社区依法自治能力。坚持群众工作方法,引导发挥社区和居民自治的力量,切实推动全区居住物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深入推进社区事务网格化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效率和水平。深化“社区工作日”等活动,帮助基层解决具体问题。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统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信用、社会信用建设。发挥信用信息平台功能,强化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的信用信息运用。加强信用约束机制建设,健全企业及个人信用“红黑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和信用中介机构,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八)深入推进平安渝中建设。坚持把安全稳定作为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强化“半夜惊醒”的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完善干部下访接访、重大事项风险评估、信息收集研判、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坚持人民调解和专业调解相结合,健全完善物业纠纷、劳动纠纷、医患纠纷等专业调解机制,提高矛盾化解效率。以信访工作法治建设年为抓手,加快区属企业改制、“四久工程”等信访疑难问题化解。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重点开展仓储库房、建筑施工、商贸市场、道路交通、校园安全、危旧房、市政设施、燃气管网、烟花爆竹、特种设备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隐患专项治理。改善消防安全设施和环境条件,加大对“住改非”、高层楼房、堵塞消防通道等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加强消防和各种灾害应急逃生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居民安全知识教育。持续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切实减少一般事故,杜绝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夯实治安防控基础。大力推进公安“四项建设”,以应指工程等平台建设为依托,提高社会治安动态防控能力。深化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依法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暴力恐怖活动。加强公共场所人员密集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加快区公安分局“三所一队”及战训基地,大溪沟、七星岗派出所,区法院审判庭,五中法院和市检察院五分院办公业务用房,区人武部民兵训练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全面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九)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本着对未来负责、对人民负责,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完善生态制度、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重启城市管理三年计划,努力实现“一年全面治标、两年再创一流、三年巩固提高”。统筹抓好街巷环境、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市容秩序、违法建筑等专项整治年度计划。科学优化公共区域停车秩序和管理。专项加强人行道的功能连贯和品质提升工作。建立完善符合城市中心区实际的渝中区城市绿化指标体系并推进制度保障。加快山地公园等大型公园改造建设,推进滨江环境和公园绿地的综合整治,研究提升绿化环境景观和艺术水平,加强屋顶绿化为主的立体绿化建设。深入实施文明提升工程,深化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窗口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坚持以“蓝天、碧水、宁静、绿地”四大行动为抓手,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进环境监督和环境影响评估公众参与;加强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治理餐饮油烟、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持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加快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建设,切实保护水环境安全;以强化社区复合型噪声监管为重点,综合协调重点建设项目与环境影响的关系,加强夜间施工、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管理,着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发展低碳交通,优化公共交通空间格局,完善人行系统与公交系统的衔接,增强出行便利性,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坚持科学定位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推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鼓励企业、单位开展低碳示范创建,切实降低生产生活能耗。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张为臻博客
  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加快构建依法行政、管理规范、执行高效、勤政廉政的人民政府。
  (一)深化职能转变。落实全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与街道、管委会之间的职能关系,形成各方主动作为、互相配合、勇于担当的良性互动局面。完善建设领域行政管理和审批工作机制,精简环节、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持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完善“一统两分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三级服务中心”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信息资源整合。深化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完善发展改革、建设交通和城市规划“三位一体”的重点项目统筹协调推进机制。
  (二)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严格依法办事,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法治保障。加快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着力完善并切实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落实重大决策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坚决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六五”普法,营造全社会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加强和完善民主协商机制,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三)提升行政效能。坚持以创新精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对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学习、研究、对接和贯彻,充分用好全市的产业导向、功能布局、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等重大政策举措。切实加强基层服务,政府各职能部门尤其是基层单位要主动服务居民和企业,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基层、部门和下级协调有难度的工作要及时向上级层面报告。健全向区委、区人大报告工作制度和与区政协的工作联系机制,强化合力、提升效率。
  (四)强化廉政建设。围绕“廉洁渝中”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审计在政府治理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加强执法监督和行政监察,及时纠正侵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市关于改进作风、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严格规范评比表彰、会议活动、“三公”经费支出等,稳步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区委制定的联系群众、公务接待等35项制度,强化问责问效,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各位代表!适应新常态,呼唤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社会各方的监督支持下,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美丽半岛、幸福渝中”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智慧城市:即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于2012年12月启动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旨在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城市建设管理运行的新模式。
  人生关怀:在渝中居民出生、入学、结婚、生育、节日、养老、重病、临终等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向其赠送“出生礼包”、“启蒙礼包”、“励志礼包”、“新婚礼包”、“百岁寿星礼包”等关心、关怀。
  文化大礼包:即将春联、电影票、十八大报告单行本、创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明信片、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手册等具有渝中特色、生动活泼的公共文化产品送给辖区特殊群体,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三无”老旧住宅电梯:即无房屋大修基金、无物业单位管理、无业主委员会的老旧住宅电梯。
  后街经济:即利用主要商业中心内部或周边的支马路、背街小巷,打造集聚特色商品、老字号品牌、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的特色商业街区,与主要商业中心主干道的业态形成互补互促发展格局。
  夜市经济:即在夜间特定时段,依附于街道、广场或特定建筑等公共空间,销售食品、杂货、服饰等商品,提供餐饮、娱乐等服务的经济形态,创造就业岗位、展示地域市井文化、集聚商业人气。
  “1+3”功能定位和“1+3”工作定位: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紧扣“都市功能核心区”总体定位,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历史文化展示区、山水城市形象区”;立足巩固提升“首善之区”,着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优、综合服务功能更强、社会文明程度更高”,倾力共建“美丽半岛、幸福渝中”。
  电子商务“双推工程”:即推动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
  PPP投融资新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指公共私营合作制,是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双百双送:每年免费为社区、为学校送100场电影和100场戏剧。
  全市服务贸易“五大专项”:即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跨境结算和投融资便利化五大专项工作。
  四社一工:即加强社区自治,发展社区服务,实施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义工)队伍建设。
  公安“四项建设”:即基础信息化建设,警务实战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队伍正规化建设。
  应指工程:重庆市社会治安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建设工程。
  三所一队: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和武警中队。
  一统两分三级:“一”,是确定专门机构加强对政务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两”,建立服务发展和服务民生相对分离的专业化、标准化、便捷化服务机制;“三”,建设区、街道(管委会)、社区(楼宇)三级“一站式”服务平台,集中履行服务发展和服务民生的政务事项。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以良心研发教学·以汗水培育考生·以实力提升成绩·以录取赢得口碑
推荐阅读——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什么工作好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