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巴现在陕西省建档贫困户官网修房子有补贴吗

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贫困户2016修房子补贴五万?_百度知道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9632;实拍·陕西镇巴,贫困山区的伤心路
日,陕西省镇巴县松何公路碑丫豁路段,我们的车陷进了路中间一个深稀泥坑,虽然发动机转速已经达到5000,车轮还是在泥里打转,而在车的左侧就是绝壁悬崖。
这是一条在四年前被中国之声《央广新闻》和CCTV24小时披露过的向当地村民集资修建的“惠民之路”:
然而,在时隔四年之后,当我们再次驱车踏上这条路,路况还是依旧,一路险情不断!
松何路始建于1970年,从镇巴县城往长岭方向,在青岗坪分路,途经大槽、马家湾、盘龙、庙坪等村,终点止于何家营村,全长24公里,是建在群山峻岭之间的一条非常简易的乡村土路,仅适用于装载化肥、粮食、百货的拖拉机之类的农用车通行。
何家营村是原草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草坝是镇巴出了名的高山贫困乡,境内有蒿坪梁、天池山两座大山,海拨均在1800米以上,在当地有镇巴的“西伯利亚”之称。1925年(民国14年),由县财政和150名官绅筹措资金,历时两月,修了一条从城郊东岳庙至何家营的30华里羊肠小路,经垒石梁、严家山、三湾,再翻越天池山到何家营,一路艰险难行。当地农民赶集,孩子上学,往往步行走上三、四个小时,如果有急重病人,得用两根结实的长竹竿绑扎成担架抬下山。
由于自然环境差,农民收入低,交通出行难,因此当地政府也非常珍惜这条来之不易的公路,每年都会组织当地村民出动劳力维护这条通向外界的惟一通道。
1996年,草坝乡与泾洋、城关3个乡镇合并设立泾洋镇。原草坝乡的何家营村、幸福村、上营村、高家坡村等村并入何家营村。乡政府不复存在,松何路况随后一年不如一年。
2009年,改变的机会来了。泾洋镇政府决定借国家“村村通”工程东风重修松何路,将青岗坪至何家营的公路实施拓宽改造。根据泾洋镇提供的官方数字,松何路全长25.7公里,把它铺成3.5米宽的水泥路,每公里造价至少42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补贴是每公里20万元,整条路的建设资金,还有五百多万的缺口,经过调研,镇政府决定向三个村的近两千名受益村民集资,最初的计划是每人1700元左右,根据村民的意见,下调到平均每人1200元,总共203万。除了个别五保户等之外,从小孩、青壮年到老人,都在集资的范围。
然而对于大巴山区的村民来说,一家人一年的纯收入,很可能还不到1000元。于是,多年渴望修路的村民,在修路集资的问题上有了意见。
“村村通”是国家一个系统工程,其包含有: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等。村村通工程是国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民心工程,又称“五年千亿元”工程,该工程是指中国力争在5年时间实现所有村庄通沥青路或水泥路,以打破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解决9亿农民的出行难题。关于“村村通”建设筹资问题,中央明文指出,“村村通”工程的费用主要是由中央、省、市、县四级的财政来承担,地方财政在出现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动员受益的群众捐资。但是捐资的前提是自愿,绝不允许强行向农民摊派集资,更不允许抵扣农民财政补贴的资金。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就“村村通”工程下发的文件,更是明确写到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要修农民愿意修的路,修农民能够受益的路。显然,泾洋镇的做法有背于“村村通”建设的主旨和中央的要求。
草坝因万亩天然草场而得名,有大大小小高山草甸30多个,牧业与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因群山环抱,交通闭塞,反倒成就了境内的宜人风光,这里春季山花烂漫,夏季舒适清凉,秋季遍山红叶,冬季银妆素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
然而,交通,仍然是束缚当地发展的一个大难题。
24公里路程,我们一路小心翼翼,遇见路上有大石头,赶紧下车捡到路边,就这样走走停停,一路颠簸, 一共用了近四个小时才到达。
晚上,围炉而坐。
问村民,怎么这多年过去了这路还是这样?
村民说,官老爷说了,修路你们要上告,不修也上告,那就干脆不修了。
这条路,本来是一件惠民的大好事,现在成了一件缠绕在当地百姓和政府心头的一件伤心事。
要致富,先修路。陕西省扶贫开发重点村的这条路,还会修吗?
&#9632; 青岗坪往长岭、何家营岔路口,往何家营方向仅仅铺设了100米左右的水泥路面便到了头。
&#9632; 返回时拍的一张路牌,从青岗坪到草坝子24公里。草坝子指何家营。
&#9632; 前方除了路面有所加宽之外,还是之前坎坷、崎岖、颠簸的土路。
&#9632; 刚下过一场雪,山上还没有融化。
从镇巴县城到何家营,其实就被一座天池山所阻隔。站在山顶,就可以看到红圈所标示的的县城。
&#9632; 蜿蜒在群山之间的松何路。
&#9632; 沿途一些修整加宽后的的道路有几处已经垮塌。
一个“之”字急弯过来就是垮塌的路基。
当初为了修路运上山的石料已经堆积了好几年,如今静静地躺在公路一边。
&#9632; 路边的石料搅拌站。
经历第一次轮陷~这种土路看上去很平坦,车一走去就跟走长征过草地没什么区别,随时有深陷其中不能自拨的可能。
走这样的路除了千斤顶之类的工具外,还得必须带上锄头、镐之类的。
车轮飞转,泥桨四溅,发动机转速已经达到了5000,依然无法摆脱困境。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前拉后推,老人孩子齐上阵,手挖、人推,终于走出泥坑。
&#9632; 前面还有更多的陷阱等待我们!
如沼泽地般张着大口~不到一公里的路段居然有四、五十个左右的坑。
&#9632; 阴坡处车辆更是容易打滑。
&#9632; 又是一处塌方。
&#9632; 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泥坑,看到就发怵啊~~~
&#9632; 摩托车摔跟头的瞬间。
直接横在公路上了。
双脚悬在半空,随时对应不测。
摩托车过来了,我们的车怎么过得去嘞?~~
因为交通不便,当地不少村民家中都喂养有骡马,作为搬运工具。
陕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何家营村到了。
背面的简介上写了11个扶贫事迹,其中有提到“公路拓宽改造10公里”,“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启动前人均纯收入1215元,人均占有粮食352公斤”,“通过扶贫项目实施,该村2010年人均产粮达到385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1885元”。村民说,那都是糊弄人的~
公路难行,山路更难行。由于撤乡并镇,学校也没有了,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得到县城去。实在难以想像,两岁的孩子需要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去上学。
原新建小组村民在家中烧火准备做饭。日,何家营村麻池河发生特大山洪,冲走了河岸的房屋,之后这里一直没有通上电。
腊肉飘香。
秀美的山乡。
原草坝乡政府所在地——何家营村。
&#9632; 蜿蜒的山路。
这里是飞播种林区,山上是成片的落叶松林。
&#9632; 在林间散步的锦鸡。
&#9632; 草甸风光。
&#9632; 这里是户外爱好者的乐园。
从泾洋镇政府大门看过去,隐约可见“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墙上悬挂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力打造"珍惜荣誉,争创一流"的新泾洋”的大红标语。
又是一年春天,松何路,这条贫困山区的路究竟在何方?
-----------------------------------------------------------------------------------------------
&&&&版权声明:本博客日志图文均属泡鱼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任何网站、媒体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下载使用。约稿、媒体采用或商业用途请用以下方式联系:
&#9670;Email:
&#9670;QQ:
&#9670;QQ:
&#9670;MSN:&
--------------------------------------------------------------------------------------------------------------
喜欢摄影的我,热爱旅行的我,爱看电影的我,随时微博的我,喜欢分享的我。
有事请您私信我,没事评论我,喜欢就请关注我!
别只看我博客,点关注、点关注!
QQ不常上,留言请纸条或者微博私信我!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镇巴:“收入登记”制助贫困户精准脱贫
作者:侯晓林&欧世强&&&&&来源:&&&&
&&& 今年以来,镇巴县围绕“12356”精准脱贫目标,创新推出贫困户精准识别和“收入登记”核算管理制度,挂图作战,有的放矢推动全县精准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 该县创新推出“842”(8个排除条件,4个必须纳入条件,2个同等情况下的优先条件)精准识别机制,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对号入座把全县1万贫困人口分成兜底保障、重点扶持、自身脱贫三大类,一对一把重点扶持类贫困户落实给全县2200余名干部职工,连亲结对确立帮扶责任,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发展产业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 同时,该县创新推行贫困户家庭纯收入核实登记制度,印制《镇巴县贫困户家庭纯收入调查核算登记册》,贫困户一户一册,将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帮扶措施及成效、家庭纯收入核实记录、政策指标宣传及填表说明一一罗列在册。帮扶责任人按月记录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及取得成效情况,并分年度、按季节对贫困户通过务工等工资性收入、家庭种养等经营性收入、土地流转等财产性收入、养老金及高龄补贴等转移性收入和土地实物收成收入进行核实登记,并由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签字确认。年终一次性计算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以此作为贫困户精准脱贫的印证资料,有效解决在精准脱贫结果认定中的诚信风险,确保贫困户按时脱贫摘帽。 (记者 侯晓林 通讯员 欧世强)
(责任编辑:武明君)
Copyright ? 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邮编:710054 广告招商:029- 传真:029-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新闻热线:029-
投稿邮箱:.cn
陕ICP备号-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镇巴2016移民困难户补足多少钱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镇巴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