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吃什么的风俗 新疆哈萨克族吃什么的风俗

动人的哈萨克族习俗

瓜哥枣妹八日游伊犁,是疫情基本控制之后,政府补贴,以新疆人游新疆的形式,组织的一趟专列。

  我们火车到达伊宁,我们所在的五号团,来接团的导游,是帅气幽默又博学多识的马导,胖乎乎的自带喜感的马俊,他让我们称呼他为“骏马”

一路上,他谈笑风生,讲解每个景点的风土人情,分享他十多年带团导游的见闻,还和大家交流遇事做人的心得体会……

遇事不要慌,慌也没有用……

这是他说的最多最有疗愈价值的话。


从他的谈吐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上,看得出来,是行了路,也读了书的人。

虽然他讲的都是平平淡淡的人和事,可是,都会给人以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思想引导。

其中,他讲的的哈萨克民族的风俗,有些段落听的我是泪流满面,感慨万千……

哈萨克民族是以游牧为主的,他们坚守的很多传统的习俗,都非常的令人钦佩,了解了一些之后,对这个民族不由的肃然起敬!

这个民族的习俗,仔细品味,它更贴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更符合人的本性,更照顾人内心本真的感受,更顺应自然的法规。

比如,哈萨克族婚礼中有个细节,是婆婆为儿媳熬奶皮和迎接儿媳的举动:

迎娶的队伍出发了,他们的部落一般都很远,这时候的婆婆什么也不做,只是开始为今天将要娶进来的儿媳准备熬奶皮。

熬奶皮是一个需要极度耐心的活,奶子熬煮很长时间才能成奶皮,婆婆就一张一张耐心的熬煮,直到新媳妇进门。

婆婆会亲手把煮好的奶皮端到新媳妇的面前,说:孩子,从今以后,你要叫我一声妈妈。妈妈是什么,是要十月怀胎,经历生死考验才把你生下的人。孩子,如今,你叫我妈妈,我诚惶诚恐,我什么也没为你做过,就只有用诚心耐心熬煮的这碗奶皮茶,来表达我的心意。

儿媳喝了奶皮茶,婆婆还说,孩子,你现在还不能叫我妈妈,妈妈是什么人,是抱你驮你慢慢长大的人,我什么都没有做过,我诚惶诚恐。说着,爬在地上,让儿媳躺身上,慢慢的驮着儿媳到新房……

这时候的儿媳,叫着妈妈,和婆婆抱成一团,喊声哭声欢呼声连成一片……







有这样的教育,有这样的深入心脾的感受,还有日常的礼让。

所以,哈萨克族,几乎没有婆媳矛盾。

我只是听的泪流满面,我不能妄加评论。

只是内心感触良多。

这不正应了那句: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吗。

人心都是肉长的,老有慈,小才有孝。

哈萨克族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还子礼

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名族,一年四季中,除了严寒的冬天,大多数时间里,青壮年人都是常年在山里、草原去放牧。

留在家里的大半是年老体弱的人。

为了不让老人忍受孤单寂寞,安慰老人安享晚年。哈萨克人家儿子生的第一个孩子都要送给爷爷奶奶,把爷爷奶奶叫爸爸妈妈,一直陪在爷爷奶奶身边,交由爷爷奶奶扶养长大,直到爷爷奶奶去世,才回到父母身边。




中华民族崇尚孝为先,动物界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哈萨克民族“还子”的习俗又何尝不是一种孝行呢。

这样的民族,我觉得是值得尊重和佩服的,他们的日益强大和富足也是顺理成章的。

是因为,他们能够遵从人性,尊重人内心的感受,顺应天地人和,而且,自强自立,自尊自爱。

哈萨克民族从来没有一个人乞讨。

;离婚率基本为零;他们的日子大多数都是兴旺昌盛;他们的犯罪率也是极低的。


这源于他们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深入骨髓的道德标准,以及宗教信仰的教育。

哈萨克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穿戴着鲜亮漂亮的服饰,伴随着独特的富有特色的民族歌曲,欢快的跳呀舞呀,给人以愉悦积极的精神力量。

导游带着我们体验了一把坐着马车逛古城。

哈萨克族激情红火的篝火晚会。

新娘哭嫁的场景演出。

哈萨克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一颗耀眼的明星。

他们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昌盛做出来不可或缺的贡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萨克族吃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