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给帮忙看看现在好多离职创业的,想了解新能源行业如何创业移动充电机器人厂家,这个板块可做吗?前景好不?

先说结论:合资品牌大举进军新能源市场,将会是新的一轮市场洗牌。新能源市场会逐渐形成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时代,也将会成为一个正常、成熟、稳定的市场。(全文5000字,内含珍贵数据)1中国推广新能源车的战略意义1.1中国汽车保有量和年销售量预测首先,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虽然从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的销量出现下滑,但是中国汽车保有量、销售量峰值水平的判断没有改变,只是达到峰值的时间可能会推迟,年均速度降低了。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为峰值年销量会在4200万辆,大概会在2030年左右实现,汽车保有量将会达到6亿辆~8.7亿辆之间。图1 汽车年销量预计峰值(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图2 汽车保有量预计(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1.2 保有量的算法逻辑很多网友觉得年销量和保有量是拍脑袋决定的,其实它背后有一套严谨的算法。保有量的预测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人口密度、交通状况决定。如图3所示为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千人汽车保有量,目前发达国家中美国最高,为836辆/1000人,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保有量水平大概在600辆/1000人,而后发达国家韩国和中国台湾保有量在400辆/1000人。图3 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千人汽车保有量继续挖掘其中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其车辆保有量和人口密度高度相关,如图4所示,美国人口密度最低,且国家面积巨大,城镇面积占比只有1%,因此居民出行必然更加依靠车辆,所以千人保有量最高。而欧洲国家和日本人口密度较高,国家面积较小,城镇面积占比高,公共交通发达,因此千人汽车保有量大概在600辆/1000人的饱和水平。中国台湾和韩国属于后发达国家/地区,人口密度非常高,地理面积小,城镇面积占比高,因此对车辆的需求较低,目前在400辆/1000人的水平。而中国国家面积、城镇占比与美国接近(理论车辆需求多),如果不算西北地区的话人口密度又非常高(理论车辆需求少),因此预计千人汽车保有量不会达到欧美国家600辆/1000人的饱和水平。图4 不同国家人口密度进一步分析不同城市的保有量与人口密度,发现一个规律,如图5所示,通过这个规律可以拟合出一条曲线,得出人口密度与保有量的逻辑关系。图5 日本、美国千人保有量与人口密度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按照城市的地区人口密度计算出车辆保有量,途中每个方块代表1平方千米的地区人口密度,再通过车辆数据,可以更精确的计算出人口密度和保有量的关系。图6 不同城市人口密度模型通过这些算法,不难预计出中国最终汽车保有量的水平。中国人口密度偏高,决定我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很难达到美日欧千人600辆的饱和水平,更可能达到韩国、中国台湾千人400辆的水平,到达400辆的水平时间,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如果经济保持着中高速发展(5%~6%),预计中国汽车总保有量会在6亿辆~8.7亿辆之间。图7 GDP 与汽车保有量的关系1.3 年销售量的算法逻辑将保有量计算出来之后,年销售量就很好分析了。如图8所示,为主要国家汽车保有量和面需求量的关系,平均倍数为14.8,理论根据就是一辆车的寿命为14.8年。其中数据造成差异的原因为2手车和车辆耐久性。比如意大利进口的二手车较多,所以新车需求量较低,比如德国出口东欧的二手车多,新车需求量旺盛。但是大体趋势是不变的,15年左右。用6亿的饱和量除以15计算,就得出了中国年销量峰值为4200万辆。图8 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和年需求量的关系1.4 能源危机与新能源的战略意义那么问题来了,未来如何支持如此庞大车辆的能源需求呢?如图9所示,为目前中国原油产量和进口量,受制于中国国内原油储量,每年的原油产量大概为2亿吨,其他需求只能依靠进口解决。目前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加,2017年达到了68.7%,2019年很可能超过了70%,这是非常危险的。图9 中国原油产量和进口量如图10所示,为2016年各国汽车保有量及石油消费量,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汽车保有量和石油消费量是高度相关的。如果按照中国目前的汽车销量趋势,以及前文分析的峰值年销量和汽车保有量,中国每年将会消耗掉世界50%的原油,这是难以想象的,也必然不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和谐发展理念。图10 2016年各国汽车保有量及石油消费量目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然而在中国汽车行业,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用车需要和石油供给缺口的矛盾。如果不通过技术和人的意志对其进行改变,这个矛盾迟早会爆发。所以,2014年大量新能源政策出台,并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意志。图11 2014年5月重要讲话2 新能源补贴退坡对汽车行业的影响2.1 新能源补贴的现状目前国家层面对新能源的补贴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金钱补贴政策,照路权优惠和特定领域直接配置。金钱补贴政策一方面对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另一方面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新能源车进行直接金钱补贴。照路权优惠就是在部分限购或限行城市进行特殊优待,比如摇号概率高,比如无牌照费,比如不限行等。特定领域直接配置就是在政府用车、公共交通用车、出租车、网约车平台等由政府干预,直接派定使用新能源车。通过这些手段,在2014年到2018年5年期间形成了超高速增长,销量从8万直接涨到122万辆。图12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2.2 新能源补贴的趋势然而,这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是虚假繁荣,虽然实现了连续5年的超高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推动的,而不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由于经济放缓,未来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波动发展期,补贴政策的大幅度退坡使这一时期提前到来。可以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补贴将会结束,但是照路权优惠还会持续进行,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产品力的提高,在特定领域直接配置也将明显。3 外资合资品牌进军新能源今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外资合资品牌纷纷进入新能源市场,比如日系纷纷推出了新能源战略,今年丰田推出插电式卡罗拉雷凌双擎E+(明年有插电式RAV4),日产纯电动轩逸也上市很久了。最近新能源市场也非常热闹,大众2020年至2024年的五年投资计划已经制定完成。大众集团计划这5年在混合动力、电动出行以及数字化领域投资600亿欧元(约4650亿元);11月8日,首批国产特斯拉试制车在上海工厂正式下线亮相,而同一天,奔驰首款纯电动SUV EQC抢在特斯拉之前,在北京宣布上市;11月18日奥迪上市了两款纯电动汽车,分别是奥迪Q2L e-tron和奥迪e-tron,前者补贴后售价为22.68万至23.73万元,后者价格区间为69.28万至80.08万元,据了解,到2025年奥迪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出30款新能源车型(图13)。图13 奥迪e-tron发布会(此发布会具有战略意义)3.1 外资合资品牌进军新能源的原因随着节能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及对传统能源的忧郁,外资品牌很早就进行新能源的研究(这里的新能源指的是能够替代燃油的能源)。但是前几年,受制于电池技术的滞后、安全风险较高、产业规模过小、配套服务跟不上,外资品牌进行着技术储备,但是并没有急于投放市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无法盈利)。随着这几年,电池的功率密度不断提高,安全性也有了进步,供应商体系逐渐完善,新能源后市场比如充电桩、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立,外资品牌认为是时候进入新能源市场了,虽然现阶段盈利还是一个难题,但是至少能够进行小规模的试水。3.2 日系德系的技术路线之争然而,由于新能源没有一个清晰的技术路线图,目前德系和日系之间出现了重大战略分歧。以丰田本田为首的日系认为未来主要是HEV(混合动力)和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少部分的FCV(燃料电池车)和EV(纯电动车)。因此丰田,本田都在积极进行混合动力车型的投放,甚至开始量产燃料电池车型(图14)。图14 丰田规划图(即使到2050年HEV和PHEV为主体)而德系的战略路线完全不同,以大众为首,奥迪,奔驰,宝马跟进,全面开启纯电动化战略,比如大众投入300亿欧元进入MEB纯电平台开发,准备推出300款车型,到2030年电动化车型占比40%以上(图15)。图15 大众奥迪集团的新能源战略可以预计,这几年大众奥迪将会密集投放纯电动车型,并且建立相应的纯电动生态圈。比如奥迪发布会上提到了全新“步进未来(S.T.E.P.)”电气化战略,涵盖体系支撑(System)、技术储备(Technology)、用户体验(Experience)、产品布局(Product)四大领域,以“赋电新生”之势打造电气化时代移动出行新体验,定义电动新豪华。4 外资合资品牌产品布局最近刚刚看了2019年奥迪电气化战略发布会,上市了奥迪e-tron和奥迪Q2L e-tron两款产品,e-tron代表了奥迪目前纯电池车的技术高度,而Q2L e-tron代表了奥迪纯电动产品推广的决心和广度,我就以奥迪作为案例。4.1 奥迪e-tron产品从发布会看,奥迪电动旗舰e-tron的性能很优秀,拥有一套先进的电动技术,电池组不但容量突出(95kWh),而且采用了三重物理防震防冲击设计;并且有一套高效的热管理系统,能够将电池组温度保持在25-35°C的最佳效率范围;NEDC续航里程达到了470公里,并支持直流超级快充,仅40分钟即可充满80%电量,可以说完全免除了用户的续航与充电焦虑;另外作为旗舰,搭载了全新quattro电动四驱系统,反应速度较传统机械四驱提高了3倍,0-100km/h加速5.7s。作为一款SUV,具有7种驾驶模式,自动、舒适、动感、高效、个性化、全路况和越野,可以全面满足不同路况和驾驶风格需求,从产品力分析,动力表现不输同级别任何对手,还保持了奥迪一贯的豪华科技感。图16 奥迪e-tron另一款产品为奥迪Q2L e-tron,它在现款奥迪Q2L基础上,添加了部分新能源的专属标识,内饰增加了未来科技感,比如12.3英寸全数字仪表盘、MMI交互系统等。图17 奥迪Q2L e-tron官图奥迪Q2L e-tron搭载了最大功率100kW、峰值扭矩290Nm/12000rpm的纯电动系统,0-50km/h的加速时间3.7s,50-80km/h加速时间3.3s,工况百公里耗电量为13.9 kW·h/100km。动力电池采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组,容量39.7kWh,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265公里,0-100%直流快充为45分钟。 从动力参数来看,它定位是普通城市代步车辆,满足都市白领的上下班通勤。它的售价是22.68万元和23.73万元,这个价位不要说是豪华品牌,在整个市场合资新能源中只有它一家,是现阶段市场稀缺产品,表明了奥迪强势进入新能源市场的决心。4.2 后市场服务我认为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造出新能源车型不是最难的,真正难点是后市场服务,尤其是如何解决充电难,可靠性低等痛点问题。目前很多国内新势力在卖完车后,配套服务无法及时跟上,让消费者心存顾虑,不敢下手。而合资品牌由于资金雄厚,已有的市场配套丰富,在后市场服务上有先天优势。奥迪在发布这两款车型的同时,也着重阐述了一体化配套电气化解决方案,打造全触点的高端绿色出行生态圈。比如Audi connect e-tron专属服务,利用强大的互联服务为出行提供帮助。该服务提供车辆状态报告、驾驶数据同步、远程空调控制、远程充电控制等信息,且能查询充电站信息,方便用户及时充电,保持电量满格。另外,一汽-大众奥迪充分发挥成熟的豪华服务体系,还为用户提供了包括家庭充电、公共充电、代客充电、应急充电、品牌充电站五个维度的充电服务,保证了主要城市10分钟车程(4km半径)的充电桩密度覆盖,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电量焦虑问题。还提供了最高8年12万公里超长电池质保,更率先在行业内实现了电池全网回收服务。这些配套服务只有财大气粗的世界巨头才能资金和能力做到,我认为也必须依靠这些外资合资公司的影响力,才能规范新能源后市场,为普通消费者提供更舒适、可靠的服务。5 未来新能源的趋势5.1 市场格局调整以德国三大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外资公司,全面提速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外资合资品牌的强势介入,尤其是巨头抱团取暖,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将加速调整,落后的造车新势力将被淘汰出局,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将受到激烈的挑战,外资品牌份额将快速提升。图18 国家信息中心对新能源市场份额的预估5.2 行业进步随着外资合资品牌的进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将随着技术发展会在不同场景逐步显现。电池技术、电控技术、安全技术、充电技术等等都会到快速发展期,真正意义上对传统燃油车形成冲击。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燃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二分天下的局面。我们这些传统汽车行业的从业者,说不定真的找不到工作了,哈哈。。。总结:合资品牌大举进军新能源市场,将会是新的一轮市场洗牌。新能源市场会逐渐形成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时代,也将会成为一个正常、成熟、稳定的市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能源行业如何创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