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银行的发展趋势如何快速掌握产业概况?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金融对“三农”及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那么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户信贷和普惠金融方面有哪些服务和创新?如何让农户享受到更多的金融便利?
针对这些问题《三农三人谈》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九杰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赵华杰为大家做专业的解读农业贷款是否一定要有农业户口才能申请?在农村地区,如果要获得支持“三农”的贷款,对农户有什么要求?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 赵华杰:现在我们对农户群体的支持,不局限于农业户口。如果他是农业户口的话,肯定是我们的优先支持对象。农业户口除了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贸易,做其他产业我们也都给予支持。非农业户口人员,比如公职人员、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返乡人员,只要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我们都可以支持。农户无抵押如何也能贷到款?农户获得相应的贷款,需要用什么抵押?对抵押物有什么要求?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 赵华杰:考虑到农民抵押担保都比较难,所以现在中国农业银行更多的是创新让他们做信用贷款。有几种情况:①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经营的经验积累,确实是在做农业的生产经营,通过对他评分,达到一定的基本条件后,我们优先采用信用贷款的方式支持。②超过信用贷款的基本额度要求,或者其他条件不太满足信用贷款的要求,也可以担保。我们一般联合国家成立的农担公司,就是专门对农民贷款提供担保。担保公司自己有保证的资格,一般他们注册成立都有比较多的资本金。它和农民之间有时候需要反担保,大多数时不需要。反担保就是个别时候会要求农户给担保公司再提供一个保证来防范产生风险。完善信用贷款服务成为金融创新主攻口农户要提供什么样的抵押物更容易获得贷款?对他们有什么样的资质要求,能让他们信誉更好,更方便获得贷款?中国人民大学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马九杰:农户也好,新型经营主体也好,确实缺乏银行所要求的标准的抵质押品。所以特别是对于小规模的农户,金融创新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信用贷款。通过信用村、信用户等信用体系的建设,了解农民的信用状况,可能会降低对抵押物的依赖或者要求。对于小规模的贷款额度,不需要抵押物。信用信息有专门的征信体系,在农村的信贷过程当中,信贷员也靠个人关系获取一些软信息来评定。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 赵华杰:
现在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做了一个征信系统,对所有的贷款人、借款人都有一个持续的信用记录。如果他长期都是守信的,每次借款都能够按时还、按期缴利息,就对他有了判定。主动上门为种粮农户做好贷款前端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底线任务。眼下,春耕从南到北正在进行中。那么,如果种粮农户现在去贷款的话,有什么政策倾斜?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 赵华杰:我们把粮食作为头等大事,重中之重地去研究、支持,出台了很多具体政策。针对农户居住比较分散的特点,我们更多采取主动上门、进村入户、送贷款到家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农民来说,他们省去了很多麻烦,同时也改善了贷款的服务体验。我们长期在当地工作,对具体情况都已经很详细地掌握了。哪些人在种粮、在哪些地方种粮、种了多长时间......我们都有名单。我们从去年的冬天就开始做准备了,因为冬天种粮农民大多数在家,有时间,也容易找到人,比较好沟通。我们了解农民第二年的耕种计划、资金需求,提前把贷款的有关手续做好,这样到用的时候他们就方便了。先授信后享受成为一种服务新趋势金融机构还有什么其他的授信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马九杰:
好多金融机构都采取了整村授信的方式。对一个村的所有农民的信用状况、金融需求等方面做一些信用等级的评定,给一个授信额度。等需要信用额度的时候,就可以用。多种资产抵押融合创新信贷服务农户还有什么抵押物可以用来贷款?中国人民大学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马九杰: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试图把农地的经营权作为融资担保的一种资产。对于林区的林农而言,林权可以抵押贷款。现在有些地方创新,比如大棚等设施农业,还有一些农机具也可以作为贷款的抵押物。还有些地方在试点,养的牲畜、种植的高附加值作物等生物资产,也可以作为一种类型的抵押物。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对于肉蛋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畜牧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农行在畜产品稳产保供方面有哪些支持?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 赵华杰:支持畜牧或者禽类生产者,让他能够不断增加产量,对我们来说也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这几年养猪经历了好多周期,前年猪肉的价格涨得非常厉害。我们当时对养猪产业发放了大量贷款,支持企业和养殖户尽快恢复生产,包括买猪崽、建猪舍、买饲料等各种东西的贷款。2022年恢复到了69995万头,离7亿头就差5万头,基本恢复到了中国“人均半头猪”的水平,这样猪肉的价格基本就稳定了。其他肉类,比如牛肉现在是我们的重点。探索畜禽活体抵押贷款拓展信贷维度活体抵押有什么风险?有什么解决办法吗?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 赵华杰:
我们为了对牛加大支持力度,采取了活体抵押的方式。通过活体抵押来让农民更容易获得贷款,羊和猪也都可以。中国人民大学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马九杰:
活体抵押要考虑活体本身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带来的风险,保险公司可以进行理赔,这样既减少了养殖户的风险,也解决了提供贷款银行的风险,实现多赢。现在还是试点阶段,极个别地方在试点、摸索经验。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 赵华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也为活体抵押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比如牛或猪,我们没有人力物力天天看着它,但是用GPS定位、芯片或者高清摄像头等装置可以远程看住它,保证它的安全,为活体抵押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条件。现在又陆续开发了猪脸识别技术,通过高清摄像头就能识别出来哪头是抵押的猪或牛。还有电子围栏技术,只要在区域内没有跑出电子围栏,就可以对它进行清点,跑出去了就会报警。中国人民大学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马九杰:
很多牛身上都带着计步器,看步数的同时也看生长状况。通过看它活跃不活跃来对它的生长状况、有没有疾病进行预判。这些都对活体抵押提供了一些条件。农业担保为农民和银行合作加层“保险锁”现在国家对于政策性农业信用担保出台了一些新政策,做了更多保障。那么,从农户的角度来讲,农户怎样借助农担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金融贷款?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 赵华杰: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农业担保公司,省财政专门成立省级的财政担保公司,一般实力都比较强。从农行合作的担保公司来看,大多数省份的担保公司工作积极性都很高,都愿意为本省份的农民发展产业提供担保。现在担保公司对农行的风险管控能力比较认可,更多的是农行向担保公司来提供需要担保的客户,这样就减少了农民两头跑的麻烦。担保公司对农行推荐的农户比较认可,就基本能做到见贷即保。农户或者新型经营主体在找担保的时候,还需要自己再付费吗?中国人民大学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马九杰:需要付担保费,但是政策性的担保费相对比较低。有担保费就可以在利率方面享受更多的优惠,因为风险是一定的,有了担保机构的担保,就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所以银行在利率方面会有一些让利。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 赵华杰:
政策性担保一般利率都相对低一些,0.3%、0.5%或者0.8%。有的地方财政上又对担保费给一些补贴来降低农民需要缴纳担保费的额度。对农行来说,担保公司提供了担保就意味着农行的风险降低了,所以在贷款的利率上就会放得低一些。创新“油茶贷”等特色产业专属信贷产品针对不同产业,分门别类的产业扶持产品有多少?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 赵华杰:
现在有几百种,比如农行的“油茶贷”,前五年可以不用还本金,只还一部分利息,到后几年丰产有了收入,再逐步还本金。要支持产业发展起来,就要设计跟农户生产经营周期、收入变化相匹配的产品。数字化发展带给农村金融更多便利性数字化产品对农户贷款来说有多便利?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 赵华杰:现在数字化的水平越来越高,农行抓住机遇开发了自己的数字化产品“惠农e贷”。提前做好授信,把信贷调查的功夫下在前边,农民在需要的时候,通过手机银行提出申请贷款的需求,农行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核定可以贷多少。速度很快,基本上算秒申秒贷,让数据多跑腿,让农民少跑腿。针对农村地区之前存在的抵押物少、融资难、融资贵现象金融机构在统筹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科技手段等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多种方式让更多农户能够享受到信贷服务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提供金融动力记者|张莉摄像丨刘树文、徐豫、梁贵权编辑、视频剪辑|曹梦媛海报|贺臣主编丨蒋琳监审丨钟倩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为挖掘广东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益经验,寻找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制造业深度和广度的路径,南方日报自12月13日起连续推出“制造业当家 金融有作为”系列深调研,在金融行业引发强烈反响。  广东金融业对“制造业当家”有何思考?面对新的发展目标,他们有何新动作?下一步广东如何进一步疏通金融服务制造业堵点,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制造业?南方日报采访了广东六家银行“一把手”。  吹响金融支持制造业“号角”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各家银行机构负责人看来,推动“制造业当家”是广东顺应内外部形势变化的战略必然,是推动广东从制造业大省向强省转变的内在驱动力。  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朱正罡表示,广东提出“制造业当家”是立足本省产业发展实际状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制造业当家’充分认识了广东的优势与基础,是实现现代化‘广东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丘斌表示,“制造业当家”是广东产业发展实现“质变”的新号召,为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  “在经济面临疫情和供应链断裂等风险冲击下, 突出‘制造业当家’是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我省产业链全球话语权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伟煜表示。  对此,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浩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全球产业链加速重塑,对稳链补链强链是挑战,也是机遇。推进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经之路。  在金融机构负责人看来,“制造业当家”既提振市场信心,也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宁效云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制造业当家”的提出将提振广东省制造业市场发展的信心,对广东“十四五”期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突出‘制造业当家’,就是要更加突出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韩松认为,近些年,全球政治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需要更加快速地推进制造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真正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抢身位”才能迎来“出头天”,才能真正解决被人“卡脖子”的问题。  在韩松看来,广东省委提出“制造业当家”,是要政策赋能,推动各级政府、企业、包括金融机构一起携手,在当下广东制造业厚实家当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优做强,带动广东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迈进。  出实招加大金融供给  当前,“制造业当家”号角已经吹响,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撑能力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制造业贷款已经成为第一大贷款行业。”张伟煜表示,建行广东省分行将把支持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领域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宁效云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将倾斜更多信贷资源,为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新增5000亿元贷款支持,同时充分利用中银集团全球化、综合化服务优势,推动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双循环”发展。  韩松表示,工行广东分行已与省工信厅联合发布了《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专属融资服务方案》,与各地工信部门建立了政银合作机制,明确五年内为我省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提供6000亿元人民币融资支持。  目前各家银行均已部署相关举措,通过完善制造业信贷投放考核权重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  “农行广东分行将优化投放结构,加大资源倾斜,制定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量计划。”朱正罡表示,该行在考核激励方案中设立相关指标,提升各级行服务制造业积极性。  丘斌表示,广州银行搭建了专项营销体系,引导更多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尤其是技术改造升级制造业倾斜,力争跑出金融扶持“加速度”。同时,该行还先后推出制造业专项支持措施、技术改造客群攻坚行动方案,给予优先安排贷款额度、绿色审批通道、FTP定价优惠等支持。  据悉,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制造业的支持服务效能,不少银行组建专业的团队提升服务能力。  如工行成立了制造业中心;建行广东省分行成立了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并购金融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中心等三大总行级中心;广州银行整合成立了“产业金融部”,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打造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全生态的“商行+投行”产品体系。    瞄准重点领域持续发力  广东加快推动制造业由“压舱石”向“顶梁柱”跃升,全力支持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广东金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广东各家商业银行立足自身业务特点,围绕广东产业特点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锚定重点行业、领域进行发力。  张伟煜表示,建行将产业集群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抓手,为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的差别化政策倾斜,包括给予差异化授信额度,足额保障制造业企业资金需求;给予差异化融资利率;给予差异化贷款期限,流动资金贷款可长达5年;给予贷款绿色审批通道,线上信用类贷款产品最快3分钟到账等。  “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新行业、新领域仍在不断涌现;制造业的技术突破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且研发周期长,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并存。而且,对比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制造业客户上下游产业链条较为复杂,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金融需求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存贷款,在投行、结算、国际、供应链、甚至个人业务上都有不同的金融需求。”韩松分析,当前支持哪些行业、支持哪些客户,是最考验商业银行经营水平和专业能力的。  据其介绍,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计划做到“更全、更新、更优”, 积极助推广东“制造业当家”的落地实施。其中,“更全”是在已有覆盖国标全部31个子行业以外,进一步加大对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四大制造业客群的融资服务和支持力度,打造大中小并举的制造业客户生态。“更新”是立足制造业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大对新行业新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更优”通过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简化业务流程、优化授权、提高审批效率、倾斜资源、加强中长期贷款投放等方式,投融资一体化,为产业链上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客户提供适合其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  宁效云表示,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除了重点支持政府明确的核心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支持制造业数字化升级、绿色改造与“双十产业”之外,还将发挥该行全球化、多元化优势,在广东制造业“走出去”“走进来”中积极担当作为,计划三年内为进出口贸易企业提供不少于1500亿元的融资支持。  “农行广东分行将全力支持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地区发展。”朱正罡表示,农行广东分行将针对制造业、新经济、科创、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领域,持续出台、优化差异化政策,用好平行作业、优先办结、绿色通道等灵活信贷机制。  作为本土法人银行,丘斌表示,广州银行将重点服务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积极运用人行支小再贷款政策,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切实将低成本资金精准滴灌至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同时,加大对制造型科技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通过科技中小微企业专项产品“科技贷”和专利权质押产品“知易贷”,有效解决制造型科技中小微企业“轻资产、重研发、融资难”的痛点。  针对薄弱环节精准施策  近年来,广东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面对新的发展目标,金融制造业发展存在哪些堵点痛点,如何进一步畅通金融血脉?  刘浩指出,目前金融服务制造业存在三个方面的薄弱环节。一是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和重大产业平台等建设仍需加大力度,目前多以“单个集团”“单个企业”等“点对点”形式支持为主,产业链维度支持力度不足。二是龙头企业仍是资本市场和各家金融机构青睐的重点对象,融资需求迫切的上游中小企业以及成长性企业仍不同程度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三是各地制造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需进一步搭建完善。  刘浩的观点得到了很多金融机构负责人的认同。“当前金融资源过于集中,造成‘垒大户’现象严重。”丘斌直接指出,传统制造业在吸收先进技术后逐步实现智能、绿色、精细化转型,但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信贷资源过于集中头部核心企业,造成核心企业强势,金融资源未有效引导至产业链上下游,不利于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发展。  此外,如何提升银行的专业服务能力,特别是解决中小微制造业企业、轻资产科创制造企业的融资痛点,也是各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关注的焦点。  “制造业专业性强,在科技创新转型过程中出现新型产业生态,技术迭代不断加快。银行信贷从业人员对制造业的调研和认知滞后,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个体经营风险判断能力欠缺,专业能力有待加强。”丘斌还认为,这导致银行信贷资源目前仍倾向于行业成熟度高、商业模式简单、抵押物充足、经营性现金流相对稳定的传统制造业。而现代制造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大多处于成长期,商业模式多样化,经营现金流波动大,经营和财务风险与传统制造业差异较大,对其风险控制理念应更多着眼于企业的未来成长性,但银行原有的以过往业绩及抵押物保障为主的风控机制有诸多不适应,造成对现代制造业的金融服务不足。  疏通堵点畅通金融血脉  对于上述堵点、痛点,各家金融机构负责人提出了破解的新思路。  “金融机构既要看到广东的优势行业和优质企业,也要聚焦弱势短板和潜质企业,从全产业链视角支持制造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刘浩认为,金融资源也要聚焦于创新能力建设,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重大研究平台、产业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极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他建议,建立健全多层次金融体系,在完善大、中、小多层次商业银行体系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发起设立制造业专业金融机构,提高制造业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适配性和获得率。对于制造业专业金融机构,开发银行可配套提供转贷款、制造业资金合作计划等支持。  丘斌认为,银行需要加大金融供给侧改革,提高制造业金融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具体包括要加大对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调研和分析,长期跟踪把握制造业发展趋势,提升专业队伍信贷服务能力;要在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创新,打通“表内表外”“境内境外”服务渠道,运用项目贷、流贷、并购贷、供应链融资等各类产品,对先进制造产业行业项目探索个性化投融资服务方案;要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场景、智能制造场景设计“技术创新贷款”产品、场景化信贷工厂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制造业金融服务创新升级。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多位金融机构负责人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韩松认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企业对未来经营不确定性的担忧在不断增加,导致企业中长期投资意愿下降,融资以短期资金周转、保全资金链目的为主。“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制造业企业稳定经营的政策,增强制造业企业投资信心。”他建议,可通过税收优惠、用地审批、贷款贴息等手段,引导制造业企业向国家引导的方向投资。同时可通过政府投资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撬动中长期信贷资金流入高技术制造业领域。  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被认为是破解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一招。  “企业动产资源、应收账款以及知识产权是融资担保的好资源,保险公司的信用担保和政府增信也是较好的担保方式,但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评估难、处置难等问题,政府增信也缺少统一政策,增信力度相对较弱。”朱正罡建议,加快风险分担机制建设,出台全省统一的政府增信政策,明确各种模式在业务流程、准入标准、补偿比例、贷款要求等方面的做法,建立完善的小微、“三农”、科创客户系统性风险分担机制。他还建议,健全知识产权交易流通体系,培育一批能力强、资质好、具有品牌效应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构,搭建区域甚至是全国性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提升知识产权的流通与变现能力。  张伟煜建议,通过推动内外部机构联合搭建风险补偿基金,对金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贷款进行风险补偿,鼓励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中小制造业企业。同时,加大设立政府性融资(再)担保机构力度,各地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或直接财政补贴等方式,对一些新兴战略性企业、科技型企业提供支持,并与银行制造业专项金融政策相结合配套,发挥政府和银行政策红利的叠加效应。  刘浩也建议,加大设立政府性融资(再)担保机构力度的同时,各地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或直接财政补贴等方式,对一些新兴战略性企业、科技型企业提供支持,并与银行制造业专项金融政策相结合配套,发挥政府和银行政策红利的叠加效应。  此外,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加强同业交流成为行业共同呼吁。  如针对科创型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问题,张伟煜认为,应通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整合企业纳税、水电、工商、知识产权、产业集群节点等信息,对全省制造业企业进行评价和画像,尤其是中型制造业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融资难题。同时,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综合服务,靠“股权+债权”融资解决企业发展痛点,通过发挥金融机构信息撮合、资源整合的优势,开展投贷联一体化经营等新型融资业务,推动传统产业重新布局,助力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要逐步改变传统风险观念,尝试推动风控机制从重资产、重押品向重现金流、重发展趋势的转变。”丘斌认为,应加强与人行、工信、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政府行政部门的合作,积极参与搭建公共信息数据平台,加强信息共建共享。他提出,不断推进科技赋能,加强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应用,以智能化手段进行信息甄别;充分利用企业交易中产生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中捕捉有效数据,对企业精准画像,扩展信用风险缓释手段,提升有效控制实质风险的能力。  “目前银行主要是依据省发改委每年发布的重点项目建设清单、专项债项目清单等遴选重点支持客户与项目。”朱正罡建议,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主动公布、更新各类企业/项目清单,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投资计划、建设进度、融资需求等基础信息,对PPP项目配合提供政府财政、政府负债、隐性债务名单等信息,以便银行提供精准、快速的金融服务。  韩松指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每家商业银行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及行业偏好,也都有各自的行业分析团队。特别是在当前制造业大发展的过程中,行业热点此起彼伏,新兴客户层出不穷,商业银行更应该加强同业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探讨行业发展方向和潜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大银团筹组的力度,既分散风险,又可以为一些重点项目提供更大额度的中长期融资支持。  刘浩也希望,广东金融业同行持续加强业务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金融支持“制造业当家”的策略和路径,更好地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优惠的资金支持以及金融产品服务,助力广东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银行的发展趋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