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低代码开发平台排名协同开发体验有试过的吗?可以讲讲吗?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使用成为了市场发展的趋势。题主却在问有没有给不懂编程的人用的低代码开发平台,百数作为一个在低代码开发领域耕耘多年的企业,我们今天就来跟大家好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低代码开发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是一款利用少量简单代码或者不用任何代码就能帮助企业进行快速开发应用系统的平台。由此可见,一个真正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不仅不懂编程的人可以进行使用和开发,对拥有开发能力的人更是可以学以致用,通过自己的编程能力让系统更加的好用!百数就是一个帮助企业快速搭建系统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平台上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快速构建所需的各种系统。例如:OA系统、采购系统、仓储系统等等,适用于任何的办公场景与业务场景。百数低代码开发平台的特点l 对开发者而言:1、平台为用户提供各行各业成熟案例模板,在现有的模板基础上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更简单。2、相比于传统繁琐的开发语言,Python语言可以显著降低开发者难度和门槛。3、支持web API接口,省时高效l 对企业而言:1、降低开发成本百数低代码开发平台不需要专业代码开发,80%-100%的功能都可以通过可视化拖拽模式完成,只有少量的特殊功能需要使用python语言来进行开发,省去了一大笔人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开发成本。2、简化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百数低代码开发平台简化了软件开发周期,让用户即使在使用阶段也不妨碍对系统进行修改,其采用可视化拖拽式开发+Python脚本语言+功能模块体系的开发模式,就算不借助程序员也能做到。大大缩短系统开发周期。3、支持自定义计算和个性化扩展百数低代码开发平台支持自定义计算与个性化定制的功能,满足企业定制需求的同时,还能提高开发的效率。l 对操作者而言:操作简单,非常人性化即改即用,提高工作效率支持端口对接,利于资源共享与管理百数低代码平台相对于其他低代码开发平台来说有哪些优势?1、真正“低代码”模式市面上打着低代码开发的产品很多,然而很多产品的构造依旧是零代码模式或者是依靠专业的技术型代码才能进行开发,基本属于伪低代码模式。而百数低代码开发采用的是可视化拖拽式开发+Python脚本语言+功能模块体系的开发模式,真正达到了低代码开发。2、拥有完善的二次开发体系Python脚本扩展功能、数据助手、Web API共同支持百数的二次开发体系。Python脚本扩展功能如今被广泛用于独立的、大型项目的开发,使用人数也是很多,只要你学会了就能进行开发设计自己所需要的系统,如果不会也没关系,可以直接通过功能模块的安装下载来进行开发。3、全面的学习体系百数低代码开发平台还为所有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学习体系,包括视频、文档以及定期直播等,让用户快速熟悉百数产品,顺畅的搭建自己企业的管理系统。4、覆盖各行各业的实例应用目前百数低代码开发平台上已经封装了500多个应用场景,覆盖100多个行业,企业只需根据自己的行业,可以快速安装适合自己企业的应用场景,实现即装即用的超快速开发模式。例如:场景一 电商管理整合采购销售数据,实现商品信息、订单信息等内容的同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场景二 进销存管理为企业打通进、销、存每个环节的数据共享,货物流转清晰可预测,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场景三 物流管理规范物流配送出车过程,及时跟踪物流配送信息,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企业物流配送成本。5、支持微信小程序,解决供应链上下游难题通过百数小程序对外部合作成员(如供应商/销售商等)开放权限,让其直接在分享链接中录入/查询/分析信息,并且可以从仅面向内部员工的管理系统中调取数据,同时拥有在小程序、浏览器、公众号内处理相关权限业务数据的能力。将上游与下游企业涉及的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以及金融、物流服务商等企业间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一体化运作,从而不断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现敏捷供应、高效协同。最关键的是,百数支持为企业提供私有化部署服务——支持为用户打造一个私密空间,不仅可以确保公司信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更能切合如今国家号召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主题。随着如今“私有云”被不少企业管理者熟知,低代码开发平台这个市场可谓是越来越热闹了。百数往期案例回顾在疫情防控期间,百数依托低代码开发的技术原理能够快速生成应用系统,便于远程的信息搜集汇总分析,为防控工作强势赋能。本文将通过密接人员信息采集、疫苗接种信息搜集、企业复工、学校返校等实际防疫场景,为大家逐一分析低代码工具在疫情下的应用表现。一、密接人员信息采集管理对于密接人员的管控,需要进行大批量核酸检测,密接人还会牵引次密接人,样本数量可以从1发展到100甚至1000。监测信息与人员信息入库、核对、上传的过程需要针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传统的开发模式,对于这样一套系统的开发至少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显然对于疫情防控工作而言不现实。但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24小时以内就能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假设1000人的样本数据,传统模式从Excel制作到数据筛选处理,一般需要3-7天的时间,自动化的数据处理1天时间就能完成。低代码开发技术最大的优势性在于:快。大部分的表单结构,例如信息搜集常用到的受检人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受检时间地点等数据参数,可以通过拖拽拼接组合而成,能够快速投入使用。身份证号码输入无误,下方会自动弹出年龄、性别,为采集工作提供便利。越来越多低代码技术开发的应用,能够在协同办公平台的第三方应用中心找到。不需要跨平台,医务人员、驻点信息员通过企业微信的工作台可以直接进入到密接人员管理系统,采集后的信息需要修改,可进入系统应用界面,找到信息查询报表,通过信息筛选功能,找到需要修改的数据详情页,提交修改即可。一、新冠疫苗接种管理接种新冠疫苗是建立全民免疫屏障、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消息,截止8月12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83245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77704.6万人。疫苗接种从预约开始到全部接种完成的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记录相应的人员信息、疫苗类型、身体健康状况等等,超7.7亿人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必须得靠科学的管理系统实现。使用低代码平台搭建新冠疫苗接种管理系统,简易便携式的开发模式能够让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志愿者也能快速上手系统操作,并且成熟的平台对于千万级的数据处理也完全没问题,方便全国各级单位的工作人员用数字化的方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1. 疫苗接种登记待接种人群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督促其尽快接种疫苗。搜集到的待接种人员的信息将汇总到待接种人员的集合表当中,通过设置筛选的字段能够便捷调取人员信息。尤其针对大体量的数据整理,自动化的表单操作比传统的excel表格更方便,存储空间更大。2. 疫苗接种预约待接种人数多,排队时间过长既耽误时间也无法保证疫苗存量能否支持注射,因此预约环节很重要。预约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以及预约时间段,预约成功根据指定时间赶到相应地点进行接种即可。在系统设置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当天能够提供注射的疫苗数量进行时间段安排。错开时段进行注射,在非常时期也能够降低感染风险。3. 数字大屏展示各项信息可以通过数字大屏集中呈现,趋势、占比、异常情况都可以及时查看预警,方便指导工作的开展进行。三、企业复工企业一切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得益于企业复工防疫工作的科学开展。拿企业微信来说,疫情期间每天都有近2000w的企业组织通过疫情解决方案开展科学的疫情防控。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数字化疫情防控也有了新的认识。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搭建企业防疫管理系统的的投入过高,且技术实现的难度大。低代码开发的模式能够帮助技术开发能力比较薄弱的企业,也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开展复工疫情防控工作。对于传统纸质的信息登记收集,数据表单支持pc端和移动端填写,通知也可以通过系统设置发布,提醒员工填写,员工提交后自动收集到数据库,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1. 健康信息填报一般来说,系统中健康信息上报板块会包含三个部分内容:每日健康上报、员工动向上报、返工信息上报,囊括企业疫情防控基本信息汇总需求。为了在源头切断疫情传播的可能,疫情防控期间员工必须坚持每日健康上报。包括基本的姓名、联系方式、健康状况以及最重要的是否与中高风险区域人员有接触。返工信息上报表单中设置了返回具体地点以及时间,方便防疫工作筛查确认地区和时间周期。2. 防疫物资领用企业开展防疫工作,物资管理也需要科学的方法。为确保物资能有效利用,明确去向,需要进行登记。领用明细包括物资种类、数量,领用人,照片登记,确保物资派发到位有依据。四、学校返校包括大中小学、幼儿园在内接近4亿的学生群体,对于疫情防控的挑战也巨大。全国31个省,学校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必须采用科学严谨的解决方案,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为在校师生排除隐患,维护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传统的信息搜集,需要从班级到年级再到院校,层层上报费时费力,一个学校的信息汇总最少要花费一两周的时间,完全达不到实时性的防范。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搭建防疫管理系统对在校师生来说上手简单,大量的学生信息都能通过系统表单进行汇总分析,及时调阅核对及时防范,当日信息当日核对确认。一般来说针对校园环境的信息系统分为健康信息上报、来校人员登记、学校消毒记录三大部分,集合了校园防疫工作的普遍需求。1. 健康信息上报在校师生每日往返于家和学校,接触的人和地点都不尽相同,每日健康状况需要及时掌握,既是身体自查也方便学校确保防疫工作稳定持续进行的基础,如有特殊情况也方便学校采取相应措施。表单同样也适用于在校学习工作的师生群体,便于远程信息搜集。返校阶段,师生行踪轨迹的波动较大,学校也需要把控。返校信息上报表单中会重点添加往返地点,如有乘坐轨道交通也需填写。这个表单主要针对假期在家期间,记录学生动态。如有异地走亲访友或者旅游等,需要如实填写,便于学校排查疫情隐患风险。2. 疫情防控通知疫情防控通知也是学校防疫工作开展非常重要的部分,必须通知到位到人,提交已阅需要登记学生姓名以及家长姓名,确保有收到学校的通知消息。3. 来校人员登记为有效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防疫期间,外来访校人员必须登记,确保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才能进入。登记信息包括健康码、姓名、联系方式、照片等等。4. 数字大屏展示搜集到的信息结果,都能通过数字大屏功能进行统一展示,可视化的数据呈现方便暴露问题。可公示在学校公共安全区域,让更多人看到排查结果,也是一种工作监督的方式。从以上列举的低代码工具在防疫期间的4个典型应用,我们不难看出,在争分夺秒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低代码工具短、平、快的优势特征在企业、社区机构、学校等等应用场景发挥了显著作用。如需进一步了解,欢迎来体验一下:}
CSDN在昨天举办了一个闭门的低代码发展研讨会,在会后,主办方将研讨内容摘录成文,发在CSDN社区。我将内容原样搬了过来。读一下这些低代码厂商代表的发言,还挺有意思的。我也得继续加油,写更多有意思的内容,然后以KOL的身份,到现场参加这种研讨会呀。前言:企业数字化之路-低代码发展研讨会——聚焦低代码领域,基于CSDN庞大精准的开发者大数据,针对低代码的认知和应用做深度洞察,从中挖掘用户对低代码平台和产品的真实需求。同时助力技术和产品的提供商,有的放矢持续优化市场推广策略。并联合学术机构,产品专家,企业用户共创中国低代码产品成熟度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企业数字化核心引擎低代码的快速发展。问题一:目前国内的低代码平台产品,大家认为该如何分类?分为几大类?社区KOL 费腾:低代码平台的分类交给现场的创始人或者产品总监去说会更全面。我站在技术人角度去尝试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最高层都可以按照横向 和纵向两个维度去分大类,所谓的横向是通用性,所谓纵向是垂直领域性。或者把我这两种区分为“功能性”和“领域性”,“功能性”产品不太特别关注某个业务领域的知识构建,而是尝试挖掘跨领域间某些共同的功能点而形成这个系统;“领域性”会在业务知识层面不断去深耕、不断聚集它的知识能力,通过升级,为用户提供非常便捷、非常高效开发业务系统的原系统。这两个概念比较契合现在讨论的“什么是零代码、什么是低代码”。“功能性”比较适合专业开发人员使用,“领域性”比较适合于业务人员使用。有一个问题是大部分低代码厂商不会选择两个方向发力,而是着重一个领域深耕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这个方向,除了在商业价值、技术实现复杂度、投入产出比这几个方向上有考量外,它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一位技术大咖聊SLA历史时,就悟到一些共通点。首先,SLA曾经试图定制一套非常完美的标准或者实现方案,去定义整个软件的构建方式,使得软件像比如丰田车间一样标准化生产出来,最后结果变成被开放自由的微服务击败了。把时间放在现在,假如我们试图在横向、纵向两个方面达到完美的契合点,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走以前SLA的老路?或者它的结果不是那么乐观 ?这是通过历史教训,得到不能把它们两个做完美的结合。这也延伸出另外一个行业观点,可扩张性或者可扩张技术架构成为企业级低代码平台的衡量标准。这是我思考的一个小插曲。回到正题,除了最高维度分横向和纵向的大类外,还可以从产品功能定义去拆分。因为大家现在最熟悉的是表单和流程,这涵盖国内大多数低代码厂商核心功能在这两个方向发力。用技术语言怎么描述这两个维度?一个是“数据驱动”,一个是“行为驱动”。第三个维度可以跟它们两个去平行的是“模型驱动”,也就是说它首先定一个数据元数据或者数据模型,在知识底座上开展业务。假如我们的系统是构建在“关系性”上,模型分类最重要的是围绕去开展业务。从产品角度来说,印象中最典型的产品是一个低代码产品,它是基于模型驱动同时带有数据驱动的低代码产品。所以从数据驱动、行为驱动、模型驱动这三个维度去分类低代码产品也是有效的。致远互联助理总裁 曾静良:我前一段时间跟致远的一家企业客户交流。这家客户的CIO通过自身实践,对低代码平台做了分类。这家公司是上市公司,是做企业安全的。他们的CIO在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情况下,希望有更合适他们的大平台,帮助他们把更好的管理方式去落地,同时,他们对产品安全要求比较高,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做安全的公司,看了市面上很多安全产品。它对低代码平台的分类是三块:第一块,OA类厂商提供的低代码平台。这些厂商往往以审批流程应用为主,把组织的制度规范、运营管理流程串通起来落地。第二块,财务管理、业财一体化、ERP出身的厂商,比如用友等等。第三块,目前通用的新型厂商,它没有像之前两类厂商在某个垂类之前就有比较深的积累。以上是三个分类,也算给大家的抛砖引玉 。社区KOL 龙腾:我作为一名开发者,比较喜欢写程序。刚才几位老师更多是偏向在业务层上如何让客户更快速的拿到产品,但是低代码对于开发者而言,比如我们近两年用了一个很好的工具是自己写的,那个工具行业不会用,但是我们内部开发用着很方便,比如定义好数据模型后会给我们自动生成数据库脚本,构建底层的数据逻辑处理,这是软件APP后端的东西,前端需要的是API接口,这两年我在想,能不能在团队内部构建更好的平台,把数据产品逻辑通过设计、通过交付把业务确定好后,后端代码、数据代码、前端代码全部都生成,交给懂开发的人员拿到代码后编辑就可以上架。去年钉钉整合很多应用场景在里面,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模板把需要的场景切入进去,疫情期间有很多学校应用代码的案例。开发者对此有两个分类:第一类,面向业务层,不需要开发的。第二类,针对开发者的低代码平台。我们经常谈toB、toC,会不会多一个toD的出来,也就是to developers,这是开发者比较关心的点。是什么驱动科技进步?懒惰是一个核心,怎样高效的做一个事情,低代码应该是怎样让开发者更偷懒,让业务员更方便的生成自己的产品应用。主持人/邹欣:你希望有个toD给开发者,懒惰是生产力的突破口,就像以前很多人用VB,科班出身的不太看得起,但是很多用VB做得足够好就可以了。问题二:如果我们评价低代码产品的成熟度,大家会从哪个角度分析和切入?这是一个全新领域,是所有人都不成熟?还是怎样是成熟?葡萄城产品市场总监 宁伟:关于低代码成熟度是这样看的,过程中有一个区分,如果这个技术面临更新改善或者组合创新,那么用一种方式去评估成熟度;如果它是全新的、颠覆性、革命的创新,那会有不同看法。所以在这之前,第一件事情是应该明白目前所面对的东西究竟是革命性的还是组合性的。就像刚才谈关于低代码平台分类时,有朋友提到”数据驱动“、“模型驱动”,我最近读了很多研究报告,国外倾向于”表单驱动“、“模型驱动”。过程中感受到,“模型驱动”相比于原来的软件开发技术应该是个组合性创新,因为目前“模型驱动”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包括葡萄城的活字格以及国内友商的产品,它和原来写代码的方式非常接近,只是把可视化范围从原来只是做前端界面那一点点东西,把它扩展到原来需要写在代码后面的东西,就是CS文件的内容,也把它变成可视化。把我们写的后端的webAPI,这些模型驱动通常都会和前后端分离这两个概念在一起,它构建webAPI来供应用,原来的webAPI不管使用什么框架,但所有功能用微代码来做。这种情况下,它把这部分也实现了可视化。再往下走,原来的分支管理比如原来用Git,一线做过开发的都有印象Git DevOps基本是开玩笑的,我们基本是在拿命令行走,把这些也可视化,比如我去push 代码等所有概念全都变成可视化的,把原来DevOps的发布工作,甚至数据库更新之后的插分脚本等一堆东西。把这些原来用代码写的工作可视化,然后组成提供一个方案,这是一个类型的低代码开发产品。刚才朋友说到toD的,国外有个研究报告写到低代码平台的分类,大体都具备这些特征,他们把成熟的东西继续往前推了一步。对于这些产品,我们关心的是它的具体实现、它的细节、它能不能满足开发需求、它考虑的周到与否。但是对于驱动的创新性产品来讲,像新加坡做AI领域的,行业应该对他们产品的成熟度采用另外一种成熟方式,先关注它提供的新价值是否达到,不要用传统的老的企业级应用开发的标准去套用、去要求表单驱动的创新型东西,否则我们在做压制创新的事情,行业不应该往这个方向发展。这是我在这个行业多年的感受,希望传统的东西去承担基础的东西,一定要严格要求,软件全生命周期每个环节,从代码管理、权限管制到发布版本分支要全部管理。但是对于新的东西要给足够创新空间,不能要求一个表单创新产品支持本地环境、内部测试环境、开发环境、生产环境,这不现实。总结起来,我认为对于不同类型的低代码平台产品应该有不同成熟度的判断。明源云天际开放平台解决方案总经理 乔胜:刚接触java的时候,从当时高级语言,到后来的各种模式、组件、底层技术架构业务开发者开发效率,跟着这个思路走。我们在评价低代码平台这个新生事物时,不能仅站在技术某些细节去评价是否成熟,因为大家走的路线都不一样,但是在不同领域应该合力。所以应该对于市场和客户感知这层来考虑:第一层,上面构建复杂应用,解决客户或者行业、或者某个领域的需求,在通用指标,比如安全性、稳定性上达到什么水准。第二层,平台的社会属性 。低代码平台应该是个革命性的工具,它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程序员的劳动生产力,通过这个平台到底为哪些行业解放了多少生产力?能够在应用构建里解放30%、50%?这是成熟度的另外一个标准,这是它的社会属性 。第三层,平台的生态属性 。在现在的企业架构环境里,往往凭一个低代码平台往往很难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或者少数平台为企业做很多事情,就期望一个平台里能够得到这个平台给我的另外东西,比如给我提供多少生态伙伴的ROI、提供多少组件、多少开箱即用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解决更多问题。中兴数字技术产品部 产品总监 汤炉鑫:所以从这三个维度来评价会更全面。国内把低代码的范围放大了,像阿里和钉钉。严格意义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低代码,像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是解决研发人员的生产力,在新模式、在我们底层能力不断去做积累沉淀之后,它可以很快的在研发层面开发出产品来提升效率。国内面向的受众发生变化,原来是面向开发人员,现在创新的普通用户,甚至连业务分析师都不算,他只是行业的从业者,是没有任何代码基础就去做开发的。所以在这个领域,如果要谈成熟度,它有个围绕三个:第一个,纯粹面对从业者。可以根据诉求去搭建能够很快解决业务问题的产品。第二个,基于模型或者表单类的驱动,可以有业务分析师这个角色,能够做业务建模后的基于少量脚本类代码或者规则编排形成的应用。第三个,面向开发者有大量的生态和沉淀、有可视化的能力,来解决研发生产力的模式。所以站在这几个维度再来谈它的成熟度会清晰一点。葡萄城产品市场总监 宁伟:刚才乔老师分享后,我感到面对不同行业应该有不同的关注标准。葡萄城这种规模较大 、复杂度较高的系统,对于这个方向下,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成熟度在国外有一套评估标准,国内也做行标。国外推荐大家了解Gartner提出来的”企业级低代码“,它讲到这样一个概念,并且对这个进行了划分。简单汇报我对Gartner这个报告的判断:首先,它在成熟度上把”企业级低代码“这个方向定义8个指标:谈成熟度,一定分不开第一:性能。第二,高可用性和高扩展性。对云原生做这个领域或者非独占资源公有云的友商来讲确实有挑战。第三,与第三方云服务API的双向集成,意思是我们作为一个低代码开发平台,要能够调用其他的webAPI,其他低代码开发平台要调动webAPI供自己应用。举个例子 ,我们上周五举办了企业级低代码研讨会,一个客户分享了一个事情,他家是另外一套前端小程序,那套小程序,后端全部用低代码平台重建,怎样让原有的前端小程序和现有的管理后端接起来,要使用活字格能力开发webAPI来小程序使用,这就是双向集成的含义,不单你可以调用别人,或者允许别人也也可以调用你。第四,灾难恢复。灾难恢复有很大的范围,这里就不展开讲了。第五,企业级安全性。这个安全性应该是分层的,部署安全、系统级安全、权限等等全在其中,其中企业级权限控制是交叉型的、力度非常深的,大家可能也有所耳闻。第六,SLA,也就是服务级别协议。这等同于云服务要独占资源,因为SLA里一定要签这个。第七,应用运行监控。除了监控服务器本身外,还有自身的性能,这个在行业内有很多标准去对此进行整体评估。第八,厂商级的技术支持与培训。这是来自行业报告的定义。新加坡AI2Labs中国区负责人 朱文静:我们认为成熟度是综合能力的平衡,特别是我们相对新兴领域的状态,对成熟度的理解需要维度思考得更加深入一些。我们对成熟度的理解有以下几点:第一,新兴产品对于用户习惯的洞察及功能满足度是需要有非常强的成熟度。比如从AI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开发、部署等等过程当中功能的满足性,比如可以支持H5预览等等细节性对用户习惯的洞察。这是成熟度的一种,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成长。第二,稳定性。像我们做数据的平台,平台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第三,高并发性。比如网站用户有1000多人同时进行数据标注,我们怎样处理这些非常大型平台的高并发问题,这也是低代码平台发展过程中要处理的事情。第四,安全性。数据安全是非常基础的内容。第五,运行速度。我们在线上提供GPU数据训练时,时间周期的长短对于用户去使用的感觉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产品是新兴产品,会对这些方面进行打磨。第六,服务能力。因为AI领域是需要集成业务专家、AI专家、平台开发本身等几方面。所以我们在提供平台过程中也会提供相应的AI专家技术服务的支持,在过程中同时有技术支持、有培训、有无代码开放平台去服务客户。第七,性价比。这跟其他行业也有些差别,因为一个企业如果要上AI的话,成本会比较高,不单在人员成本、开发成本、时间成本,还有硬件成本也非常高。我们会用很多方法把这部分成本降到非常低的状态,这样哪怕他是一个学生,也可以学习和使用AI,同时又可以满足企业端的应用。我们在过程中会非常精细核算AI的投入产出比。以上是我们对产品成熟度的理解。普元信息北京研发中心资深顾问 黄荣:我们评估低代码产品的成熟度,是跟对象有关系的,不能拿评价杯子的标准去评价一个桌子。评价它的成熟度要看低代码平台定位是什么,如果只把它当作一个快速的开发工具,那么标准应该跟Studio做比较。我们去给客户介绍产品,他们第一句话就问“你这个帮我解决什么问题?”客户眼里更多把低代码平台作为应用构建的平台性产品,那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开发工具。所以从成熟度要从企业级角度去看,涉及到应用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上的评估。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包括在开发上的便利性、运营性能、安全性等等一系列指标都是需要去考虑的。所以我认为这个成熟度是跟定位有关系的。上海泛微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咨询总监 蒋童:我站在客户的角度讲讲,上周我接触了一个金融行业的CIO,他在做低代码平台的研讨,他从客户角度认为有这么几个成熟度:我个人认为有三大类,一类是业务通过原生的软件开发厂商,第二类是ERP在原有基础上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做的二次开发的厂商。第三类是钉钉搭、腾讯微搭互联网厂商为企业生态做低代码平台。客户认为成熟度有几个维度:第一,平台界面的友好度,是否简洁方便,学习成本比较低。第二,低代码平台到底可以快速构建什么场景,比如简单应用、复杂应用、业务场景能不能百分之百覆盖到。第三,平台的延展性、集成性。不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跟第三方做集成。比如这个低代码平台能不能接入我的中台,我们做POC、做验证,才能在上面做各种轻量级、中量级的应用。第四,安全性、易用性、可维护性、稳定性、和各个系统的适配性。第五,客户也比较关心价格。因为客户对低代码平台属于尝鲜的阶段,它不是一个系统,是帮助客户构建数字化落地的共建。客户说将来既有OA、ERP、财务等各种专业系统,同时手里还有低代码平台,可以快速构建各种轻量级或者中量级的产品。这是客户从几个角度对低代码平台成熟度角度进行的评估。主持人/CSDN副总裁 邹欣:CSDN有个很强的猎头平台,如果今天招个低代码开发者,是不是工资比较低?所以是个很不成熟的行业,因此大家有很多偏见和不理解。那我从学科角度去讲讲,AI从学科角度已经非常成熟了,已经成为标配了。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学科搞低代码专业,职业培训学校也都没有,所以它作为一个学科是不成熟的,应用是不成熟的。如果说前端开发、移动开发,大家可以理解,做一个课、做一个培训,但是如果说做低代码开发,薪资也低,各种低。所以它本身有安全性,全部的application各种成熟度,有应用成熟度,对大众认知来讲是非常成熟的、偏见的。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它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大家有偏见的时候往往是大家可以进入的时候,像一开始大家对比特币有很多偏见,几分钱就可以买到比特币,当它发展成熟之后,才发现以前没重视。问题三:低代码开发和传统开发的相同和不同是什么?社区KOL 龙腾:我2013年读研时导师留了一个话题对我有深刻影响。他说市面上有很多为API的公开服务,咱们能否直接调用公开服务做一套我们自己的应用?当时老师提出这个话题后,大家开始脑洞。当时有一个需求是路边有交警违章贴条,说我们能不能做个动态感知,哪个地方贴条后通过一个简单的方式把信息发布出来,让周围的人都知道。当时“十四五”国家层面也有一个类似的课题,是基于微服务的自动化系统,当时的研究课题是基于webService和标准化接口,现在我们做的微信小程序、APP开发的最底层核心都需要调一个webAPI的东西,这应该现在基于微服务开发最核心的是谁都离不开API接口。所以在低代码领域延伸,能否有一种方式能让开发者更好生成或者解决webAPI底层逻辑的处理,因为研发在设计、测试、调试环节有很多工作要做,小型研发团队的精力有限,但是怎样组织一个开发者的全栈能力,我觉得可以用一些低代码平台。低代码平台对我个人而言的核心应用场景是,面对一个需求后,怎样能够快速生成避免重复性的敲代码工作。至于代码交付层面需要去修改的话,可以针对业务升级再去改进。主持人/邹欣:你讲了相同。整个开发都移向webService、webAPI。中兴数字技术产品部 产品总监汤炉鑫:它本质是组件化开发的境界,我了解到salesforce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也可能是更高级的语言体系。每个厂家也在尝试,一方面把能力做封装、组件化,另外是定义一套自己的语言体系,解决如何快速编排,建立自己的生态,让相关的程序员在它上面做更多搭建和赋能。但是如果从这个维度来讲,它从全生命周期ARM角度来讲是一样的,因为它同样会经历需求分析到上线发布的整套过程,中间会有高级语言做支撑,研发模式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对组件化的要求更高了,同时语言层面有更高级语言去组织,这是几个大厂对低代码引进的模式。当然,这个组件已经突破传统组件,它更多像网络的API或者更高阶的SaaS化服务类东西,可以让你方便的去做整合。葡萄城产品市场总监 宁伟:刚才两位老师提到企业级流行的概念,基于中台来实现前后端分离,就是把后端的能力进行抽象、重组,前端编排进行快速开发的整体思路,这是现在企业级应用开发的大方向。葡萄城绝大多数客户是软件公司或者大企业IT团队,他们是用纯代码开发的模式,从他们给我们的反馈,即便使用低代码技术,最关心的点也是怎样和现有的前端后端技术能力进行集成和对接,依然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今天的情况下,以我所能够看到的使用低代码开发,尤其是做企业级核心业务应用的时候,仍然要和写代码的产品及团队紧密配合。那么这个结合点是什么,webAPI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有的客户有自己的平台,封装了ERP等能力,然后开发前端的业务应用,比如生产线应用时,这种时候使用活字格低代码平台,来完成现有业务单据查询等等,同时引入新的能力,比如工业互联网、比如萤石云,通过萤石云抓取来自摄像头的画面,并且通过机器学习去识别其中的内容,比如传统生产设备液面的监控、判断、报警等等,都是基于webAPI在做的。我非常认同webAPI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那作用应用和使用webAPI?双向集成是每个低代码平台厂商一定要发力去解决的事情,我们在这个点上也是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迭代,比如我们怎样去分析对方,自动帮它建立数据结构,怎样快速搭建一个webAPI并且更好的调试,这是跟大家就webAPI的话题分享我们的认识。社区KOL 费腾:基于传统编码角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首先达成一个观点是:程序=算法+数据。之前没有Script控制反转框架下,开发程序是算法占50%,数据占50%,有了Script低代码平台后,我们更多聚焦于数据,中间的程序流转或者算法流转 都在Script的控制或者低代码本身系统控制的范围之中了。这时候分析控制反转和传统程序开发的区别是什么,不再需要关关注端到端流程,而是把组件变成插件的形式插入到Script中,低代码做的也是同样的事情,所有的扩展都是基于低代码平台给我提供的扩展点和插件机制往里插的,这时候我关注的问题在于:我提供的这个闯入家中是不是把我的业务割裂了。端到端是类聚性的实体,但是当交给Script或者交给低代码平台时业务被割裂了,这是现阶段低代码平台厂商提供可扩展机制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低代码平台没有办法做到去开发一个核心的业务,而只能做边缘性或者比较简单的业务。因为我们如果把低代码平台开发业务,对于一个开发者来说就有不安全感,他知道这个和写代码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没有达到业务上的设计感,而是纯粹为了让这个业务能够展现出来、纯粹的把数据插入进去的开发模式,这也是我们以后要去探索的一条道路,怎样让低代码平台能够形成业务整体。我认为是这个差别,也是一个希望。主持人/邹欣:你认为低代码不能写核心业务?社区KOL 费腾:在现阶段它不适合开发新业务。主持人/邹欣:以前语言也可以做增删改查,对行业数据来讲,增删改查也是核心业务,欢迎不同的专家分享不同角度的见解。中兴数字技术产品部 产品总监 汤炉鑫 :我们在实践中也遇到这个问题,如果单纯用现在的模型、表单方式去开发核心业务,难度是非常大的。我是做toB业务的,很多业务复杂度非常高,所以我们在推动这个层面时也遇到很多挑战,开发人员从技能提升和未来的发展都觉得这个不太可靠。所以我们也在探索把现有的低代码拆开了。专业版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把低代码核心系统作为其中一个模块启动起来,把前端的组件能力和增删改查能力很方便的集成进去使用,但是很多项目总感觉差异挺大的。如果按照原来的表单和模型驱动的模式往前走的时候,再往下走是比较尴尬的。所以我刚才提到微软salesforce的模式才是面向开发人员的低代码的未来。社区KOL 费腾:对这位老师的发言非常有感慨。我想表达的意思,当前我们采用的方向是,我们提供的低代码平台是一个平台,它是一个Platform,让我的业务通过可扩展接口、插件接口集成到我的系统里来,但是会遇到刚刚的问题,就是有一种不安全感。换个角度说,我们的低代码平台不是一个平台,它可以作为插件或者工具,做到核心工具里作为部分功能,但不要作为一个全局的功能。这样会让开发人员的意愿度、参与度更好一点。中兴数字技术产品部 产品总监 汤炉鑫:分享一个实践结果。为什么我们要推低代码?低代码最好的核心是让业务不断做抽象。我们了解下来,有一些从0到1开发时,在业务抽象上是不足的。但是为什么把低代码平台作为一个插件嵌入其中?本质是让它改变原来设计系统的模式,设计任何一个系统,首先应该围绕低代码的思想去设计,这对复杂系统的扩展性有帮助。腾讯云微搭低代码专家技术产品经理 骆勤:低代码是抽象维度更高的语言,它作为一个语言是会进化的。刚刚提将不适合核心业务,我觉得可以动态看这个事情,这也是低代码一直想去解决的事情。关于区别的问题,早期传统开发需要写很多代码、走很多流程,低代码做个简单类比,是相当于把dos系统放到Windows系统,使这种抽象语言未来能从键盘迁移到鼠标,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事情。主持人/邹欣:刚才几位老师讲的核心点是跟“低代码”这个“低”有关系,是不是用低代码开发,所有的东西就低了?让开发者感觉远离他的核心业务?举个例子,我们入行用C++写代码,后来用C sharp,有很多人觉得电脑释放都搞不了,就搞业务?他觉得low,他觉得应该两个世界,既能理解业务世界,又能转移特别高大上的,包括内存管理。低代码是把复杂性隐藏起来以后,更关注业务逻辑,但是很多人觉得我是一个手艺人,我想写code,把这个code搞得越靠近机器越高大上,觉得写业务逻辑low。问题四:聊聊你的产品中,开发者最喜欢的3个功能,为什么他们喜欢?主持人/邹欣:先抛砖引玉,这是一个买家秀,我们以前做了一个“智能表单识别”,后来很多人觉得API太难用,我们写了Python程序把API的场景写出来,只要训练模型后,把模型填到程序中,它就成功了,有点像“填空式开发”,很多人觉得很好,能够快速的演示。葡萄城产品市场总监 宁伟:前一段时间CSDN马老师跟我电话沟通时特别提到了这个,因为我们公司要举办低代码发展的研讨会,我们为了这个会提前做了问卷调查,专门发给软件公司使用低代码的客户,向他们征询这群人里使用的功能是什么。收集到的问题和我们的问题最匹配,就是三点,之前是按照前后端来分的,事实上最受欢迎功能第一个受欢迎的功能,是“使用可视化 方式去构建后台webAPI的能力”。因为我们相当于用代码去写一个,它里面包含的参数、局部变量、逻辑判断、事务、访问、调用第三方API,从语言能力到常用的基础能力,我们提供了表达式的能力,这是软件公司最喜欢活字格的功能。我们还提供了完整的调试,我输出的不单是执行结果,还有执行过程,每一步分支怎么走的、变量的值是什么、每一步花了多长时间,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第一时间去完成自测,找到自己的值得优化的点和问题点。第二个受欢迎的功能:抹平现有数据库差异的数据访问能力。企业有很多不同数据库,有些软件用MySQL,有些用SQLServer,平台化或者上层应用开发总要对接数据库,软件公司需要了解每个数据库具体的方言进行优化也不太现实,学习成本比较高,尤其是项目型的软件公司特别明显。通过我们提供的能力完成分页数据查询、数据库写入、事务控制,所有这些东西都不需要写一行SQL,我们帮它做了翻译,“苦了我们自己,幸福千万家”,巨大代码量和单元测试保证了它的质量。第三个受欢迎的功能,我们引入了WPF平台的那套方式,进行响应式布局的能力。说起来比较抽象,但是事实上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们一般在提供可视化界面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两件事情中选择一个,第一个是“所见即所得”,也就是“绝对布局”,我这个输入框放在这,不管屏幕多大,它一定得在这;如果屏幕大小变化的体验不好,那就选择第二种方式,基于常见的流式布局方式进行,但是不能严格控制这个东西该长成什么样子。有没有一种方式既实现弹性布局,又能够可视化设计?在2008年左右,我们把这套机制引入活字格进行实现,用这种方式构建出来的WEB页面能够同时满足可视化设计和响应设计的要求。我们也跟客户进行了沟通,真的是他们喜欢WPF那套方法吗?并不是,而是因为活字格是行业少有的让他们自由布局页面和样式的低代码开发平台,意味着这个页面想整成什么样,就能整成什么样,如果用户想把确认按钮放在右上角,你就得放在右上角,如果你不放,用户就告诉你这个东西不好用。这对原来我们用写代码开发是基础能力,但是低代码开发在这有不足之处,所以导致了这个很基础的功能居然得上程序员最喜欢的活字格低代码开发平台功能的第三位。总结来说:第一位,可视化设计和调试webAPI,也就是后端逻辑;第二位,抹平不同数据库差异,完成分页查询、带事务的数据写入;第三位,能够自由设计布局。以上是最受程序员喜欢的三大功能。轻流联合创始人兼CTO 李婷婷:轻流是无代码开发平台,面对终端业务人员更多,客户最喜欢的是三个方面:第一点,Q系列机器人,如果我们专注表单驱动、流程驱动,它是串连人的能力。Q系列机器人是除了把人串起来,还把其他的系统做自动化,所以我们Q系列机器人是系统自动化的定位,这是比较受大家欢迎的,可以看出大家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光是线下搬到线上,还要自动化的方式,甚至未来引入AI的方式,让信息化可以往智能化去走。第二点,关于低代码和无代码。因为很多相当于平台能力,客户去学习这套低代码、无代码框架的难度较高的,所以很多人希望有“开箱即用”的能力,比如一些场景模板,比如要用在报销领域,比如要用在工业巡检能力,先加载一套模板,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变更、优化和调整。对于刚接触低代码、无代码的用户来说,他希望先有一个“开箱即用”的模板,在他知道了怎么用了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场景去做调整。第二点客户比较喜欢和需要的地方在于丰富的行业场景模板库。第三点,开放集成的连接能力。 大家注重低代码、无代码的开放能力。很难有一个企业可以解决所有信息化诉求,这就带来所有企业都需要多套系统完成信息化过程,那就需要这些信息系统之间可以协作和沟通,轻流有一部分能力是专门去做系统集成API方面的无代码化。现在用轻流可以实现一定iPaaS能力,通过配置方式把信息系统对接起来,形成数据和业务上的协作流动。总结起来,第一,Q系列自动化机器人,第二,“开箱即用”的丰富模板,第三,开放集成的连接能力。明源云天际开放平台解决方案总经理 乔胜:我们平台是业务开发的低代码平台,前一段时间做了一些客户最喜欢或者认为最好用的功能的调研,1-
可以直接从应用界面进入到建模调整界面,即时对需要调整的功能进行修改,沙盒测试和发布。不需要切换到专门的开发环境。通过平台提供的基于VUE架构的前端在线开发,总体节省前端开发时间50%以上。2-
一体化自动化的DevOps开发云体系,全程接管了研发协同过程,除了项目初始化时,开发者对CI/CD操作基本无感。3-
基于20多年的行业积累,在低代码平台中沉淀了一系列的不动产行业的标准应用模板,在进行企业级项目交付时,只需要将模板进行应用,并配置相关的业务参数,即能完成大部分功能、流程和集成的定制化工作。实践了基于应用级模板的开放性,极大的节省了项目交付的工作量。新加坡AI2Labs中国区负责人 朱文静:我们在产品诞生就基于内部的应用痛点去开发的,所以从界面角度对AI应用开发逻辑一目了然,从AI应用开发角度来讲,它只要看到界面,就会知道业务逻辑应该是什么样。在这个过程中对他来讲最喜欢的几个功能是:第一,模型的Pline,几个模型叠加,比一个个的开发会效率提高非常多。第二,插件。(1720)数据预处理,自动标注功能,可以进行线上模型的训练。这对AI开发来讲可以以无代码的方式进行开发,因为传统需要至少经过3-6个月的学习时间才可以达到开发状态,但是如果使用无代码,通过这个工坊可以很快进行模型训练,可以跳过原来使用代码的方式。第三,界面在部署的应用程度。我们提供各种应用模板,支持后端部署的开发,同时也可以让用户把模型下载下来,以便用于其他应用在其他场景当中。以上三点是用户反馈的最喜欢的功能。致远互联助理总裁 曾静良:我们的客户认为产品有三个比较吸引的地方:第一,云应用商店。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于客户。客户通过低代码平台可以构建各种场景的共享服务中心,里面现在有1000多种应用场景,包括门户主题、元素、表单样式,客户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把它的应用场景上传,其他客户可以下载应用。有些进行简单的参数配置调整就可以拿来复用,减少了客户从0开始搭建的成本。第二,表单引擎。不需要懂计算机语言、不需要懂系统语言,只需导入要常用的Excel就可以构建。第三,可视化编辑的流程引擎。通过鼠标拖拉拽就可以配置,有个自动化机器人检测流程是否完整准确,比如有些地方没有闭环、没有出口,系统会做自动化预警。将来甲方在后台可以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快速构建各种应用场景。因为低代码平台的最终目标是“人人都是参与者”,我们可以把所有人员都参与到数字化转型当中,让一些以前只懂业务、不懂开发的管理者或者业务人员也能够参与进来,因为他们最懂业务,他们设计的是最准确的,也减少IT人员运维压力,释放解放IT人员的劳动力,把他的精力放在更加复杂的业务场景当中,而把简单通用的场景交给低代码平台快速构建。以上三个场景是客户比较关心和喜欢的。郭月宁:我是CSDN的运维,OA的管理员。我认为OA里最好用的是“业务生成器”,“业务生成器”是致远的核心产品,我2013年接手OA管理工作,最开始认为OA就是搭表单、建流程。2015年OA进行了升级,发现多了一个“业务生成器”的功能,OA可以建数据库了,可以把各种流程、各种表单的数据汇总起来,汇总后的数据可以复用到另外表单,这些数据可以拿出来跟别的平台对接,这是我认为最好用的地方。最开始CAP3得用微软打表单,现在CAP4很明显的是拖拉拽,是“所见即所得”的应用,但是数据是我们底表保存,而且CAP3和CAP4的场景是互通的,“业务生成器”是我认为最好用的产品。致远互联助理总裁 曾静良:像您刚才说到2015年就发现我们有CAP4,CAP是指协同业务平台。“4”是版本号。从一开始简单的表单流程,然后慢慢有底表,然后慢慢迭代进化到CAP4。它融合了致远的平台能力、流程引擎、表单引擎、集成引擎、门户引擎、报表引擎。您说的底表可以做业务主数据,这个业务主数据可以通过“业务生成器CAP”把单个业务连接在一起,这样业务不是孤立的,可以通过低代码平台做合同管理、做分红管理等等,同时这里面都涉及客户档案底表、合同底表、产品底表,我们通过这个底表把这个企业最核心的业务主数据构建起来了,上面的业务连接、业务的统计报表、业务的查看、业务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就可以做很好的融合。而且是在统一的产品平台当中,并不是孤立的,它依然可以和审批、和日常、和会议、和公告进行连接,这样定制业务可以和协同工作连接在一起,同时可以通过员工工作台最终呈现出来。这时候我们发现,低代码平台并不是孤立的低代码平台,之前说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组织架构比较多,但是低代码平台核心是把平台能力、底层引擎融合在一起,这是用户很喜欢的一个点。第二点,低代码平台可以通过很多接口,通过openAPI、通过参数设计,把低代码定制业务和编码写的业务连接起来。第三个,有一个统一门户把这些业务结果直接推送给业务人员和企业管理决策者,这样在管理层面、IT业务定制层面、使用者层面,都是一个一体化的好用的产品。主持人/邹欣:怎么打通各个不同平台的数据、底单呢?致远互联助理总裁 曾静良:我们有个集成连接平台,在我们协同平台中提供一个集成连接引擎,其中有很多连接器,开放了很多openAPI,这是我们既可以把能力接入进来,也可以把数据开放出去。能力接入包括OCR发票识别的接入,包括和电子签章(比如法大大)平台的接入,和业务厂商(像用友、金蝶)做连接。另外,对于一个协同管理软件来说,它最大的优势是全员审核产品,是管理决策人员一定会用的产品,因为管理人员、决策者主要就做两件事情:第一,审批,第二,看业绩报表。这类协同厂商,不管是泛微还是致远,在这两块下的功夫都是很大的,对领导的关键粘度就很好,从粘度可以反推协同平台的很重要能力和价值是整个平台就是一个连接平台,不只是里面的某一个集成连接功能,整个平台的开放性、数据标准化的要求是很高的。主持人/邹欣:在低代码平台中对核心数据或各方面的数据都有。很多开发者不只能做拖拽或者增删改查,但是如果有更广泛对数据的访问和控制,他也可以跟DBA或者以前的高代码传统开发者做同样的事情。致远互联助理总裁 曾静良:有一些思想比较先进的CIO,通过我们提供的平台,他的职业生涯是上了一个级别的。湖南上市公司道道全的CIO就明确跟我们说,在道道全最懂业务的除了老板就是他,因为他要通过业务平台去定制各类业务,那就必须是IT和业务相结合、IT和业务一体化,由一个IT人员推动变成一个拉力。比如在垂类的营销老大只懂营销,但是IT既要懂营销、又要懂HR、又要懂研发,才能够去做各个业务系统,这时候潜移默化当中,某部分代码能力通过低代码可以帮助他一部分,但是他的业务能力、业务宽度比以前有很大增强,这使得他的职业生涯宽度有很大增强。社区KOL:企业微信是不是也在做类似工作?企业微信也有很方便的创建表单等功能。郭月宁:但是企业微信最大的问题是不提供数据,因为它是SaaS,非常的不方便,涉及到数据库存在哪、怎么收费。主持人/邹欣:它没有一个状态是持续的。致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致远互联助理总裁 曾静良:企业微信、钉钉、飞书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我们传统的协同办公软件,我们的合作方。我们的客户既用企业微信,也用别的产品,比如中建三局、北汽集团,都有用企业微信或者钉钉,同时使用致远的产品。因为企业微信的好处是在前端的体验做得很好,轻业务的体验是很好的,作为前端全员化的产品确实是有优势的。但是对于一个比较负责的审核业务或者需要业务底表的,需要数据、流程、决策、数据关系的,这是我们的优势。所以我们共同合作,有前端、有业务,是这样的关系。道一云事业三部总监,大华北区负责人 王潇:我们提供各种门户,道一云是企业微信最大的一家第三方,企业流量大部分给了道一云,道一云的业务主要来自腾讯总包,比如腾讯的政府和国家级项目的交付团队是道一云。道一云积累大量头部 客户使用低代码的经验。我介绍几个客户非常喜欢的低代码场景:第一,业务型数据中台。我们的客户拿道一云平台是做核心重度需求,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支撑能够到位,二是客户用一套决策系统,决策层无法从中到后的“业财一体化”看这个事情。举个例子 ,业绩好或不好,倒推原因,从财务数据倒推到生产过程、倒推到前端等等,这个过程它是看不见的。而这个过程中,我可以做中台型、门户型,在原有非常核心的业务,比如直接替代CMOA、比如客服系统、比如维修后端的系统,去整合可以进入到主流市场的。第二,贴合性。企业每年在发展、在变化,客户的业务调整和组织架构变化每年一次,这都会有低代码的场景和刚需,如果我们给它写出一套固定化的东西就可能没有很好的贴合它。问题五:你的低代码场景中,最让你津津乐道的技术实现亮点有哪些?主持人/邹欣:提到制造业和农业,以前大家觉得是离写程序最远的行业,但现在它们也要数字化,社会和行业都在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它们的确没有能力从C++开始做解决方案,而且已经有很多系统,所以用低代码系统来整合、来连接、来加强开发,的确是比较好的一个路径。中兴数字技术产品部产品总监 汤炉鑫:我主要关注企业内部使用,使用低代码平台开放性后会带来数据治理问题,产品形态多样性、项目多样性,会导致企业数据治理非常复杂。所以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层面:第一,在资源统一管理上做把控,包括集成上做探索,这样对像实体把控上在集团公司有一致性。第二,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数据量到亿级时,用传统的数据库是不太合适的,像我们处理大数据量时用“MangoDB+es”的模式做关系型数据库的处理,这样写的时候我们用MangoDB承接数据的持久化,但是在读和制定查询时利用es查询性能来解决用户体验问题。主持人/邹欣:所以还要要懂MangoDB,是一个非常高端的职业。新加坡AI2Labs中国区负责人 朱文静:在AI应用开发,一个是关于环境搭建的部分,这部分本身的多样性,因为不同的公司针对自己不同的需求,都有GPU的选择。不单在客户应用层面或者开发层面,在底层开发环境也有非常多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思考,去做这部分的搭建。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很多AI过程中的模型,现在有开源的,也有多年积累的自己的模型。站在客户角度,为它提供低成本、低门槛的AI应用开发解决方案。腾讯云微搭低代码专家技术产品经理 骆勤:刚才同学讲到连接器的能力,连接器是各大数据库以及低代码平台、业务平台的标配。微搭不单支持在前端代码去自定义,后端逻辑也可以去自定义,这种方式能够让后端扩展性做得很好。基于这个方式,我们内部有四个链路 ,尤其是调一些偏腾讯生态的东西,直接可以免鉴权去做这件事情。问题六:讲讲低代码平台业务最有效的产品,杀手锏级的应用。葡萄城产品市场总监 宁伟:葡萄城活字格低代码平台目前应用比较广,但是产品最有应用前景的领域有两个分类:第一个分类,工业互联网落地。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它是一个软件公司,原来是硬件代理商,后来希望成立软件公司去解决软件相关项目。它是卖智能开关、智能传感器及解决方案的,但是这些东西要想真正在企业落地和开发落实,必须实现数据和现有管理系统、现有管理流程之间的对接,原来这个流程全是个性化的,一家一个样子。原来用代码来写,成本很高,工业互联网人人都爱,但是真正落地时软件成本反而是大头。他们快速开发平台最后选择了活字格,因为活字格的系统集成能力不仅仅是连接器,还提供全套接口以及大量代码实例,帮助大家把这个东西堆起来。这个企业的方案落地体现在很多环节,比如生产线上设备的数据采集和监控,比如刀模具的寿命是怎么算的,按照什么标准多少件,这些数据都可以和现有的管理流程全部对接起来。除此之外,监控领域的内容,比如监控油罐低到多少程度触发一级告警,多少程度触发二级告警,用活字格完成这件事情。帮助互联网硬件落地在生产企业中是一个典型应用场景。第二个分类,很多企业上ERP是20年前的事情,企业内部有OA系统、ERP系统、行业软件,现有的数据是打不通的,所以活字格先帮助打通了这些内容,不同系统实现了对接。比如我们地产行业的一个客户,是在座各位的客户,它原来很多流程只能在A系统导出Excel,手填改后再用B系统去导入。如果企业信息是这样子,说明什么?说明数据可信性达不到,也就是说没有数据治理、数据质量。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把信息化覆盖面更广一些,解决今天的问题,同时搭一个台子出来,就像数据中台一样,应用层开发能力做成一个数字化平台,这就是活字格的第二个应用场景。地产行业由于信息化走得比较早,制造业信息化也走得比较早,它们已经开始走到这一步。相信未来有更多企业智能硬件、工业互联网,还是企业软件需求,都是低代码的主战场,尤其是像葡萄城这种做企业级低代码领域的主战场。社区KOL 费腾:说一个面向企业内部应用的低代码平台,跟大家说的传统意义上的低代码平台都不一样。它的适用场景是灵活的数据展示,比如筛选的列表页。这个灵活体现在哪里?比如现在用低代码平台去配一个条件,说某个销售在某个地区签了某个合同,理论上这个销售对这个合同是有查看权限的,但是这个权限是非常复杂的。有个场景是某个销售签定了某个合同的副合同,如果这个人能看到,那么这个人就能看到它的子合同,像这种场景如果真的用“拖拉拽”方式去配置条件,然后用规则引擎去执行,使用者并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好场景。反而,他可以写一个SQL,然后拼到最后生成的SQL后面,查出带权限筛选的复杂表格,是一个更优化的措施,他这样做会更得心应手。那么我们开发的工具在这方面比较好,最核心的功能是完整描述以及跟系统权限对接,生成一个带很多复杂逻辑的动态SQL,它可以满足在企业内部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定制。主持人/邹欣:你希望用户在比较友好的界面中修改?社区KOL 费腾:在页面修改SQL片段 ,我帮它做校验。主持人/邹欣:相当于我们要使用SQL。社区KOL 费腾:对,因为在特别复杂的SQL面前,开发完全是拖拉拽的判定式条件的话,投入产出比是不合算的,所以做了个取舍 。明源云天际开放平台解决方案总经理 乔胜:我们是做泛地产和不动产行业,因为国家对地产行业是调控政策,每家动产或者不动产企业都在做多业态经营,找第二增长曲线,这样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需求就爆增。因为多业态不像传统领域能够十拿九稳,要不断去试错、不断创新,需求变更的压力非常大。所以我们团队以及外包团队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其中一部分来源于高频且简单的需求,这个需求在以前没有低代码平台的时候,所有东西都要研发人员去做。而我们今年下半年广泛推广,做了“计划”,在一线推广低代码,真正把一线顾问、一线客户的IT运维人员、有技术背景的业务人员集成起来。零代码以后,发包数量已经占整体发包数的三分之二。这是今年比较有效的一个场景,把零代码的能力不断的总结,开发应用需求对于开发资源的要求。中兴数字技术产品部产品总监 汤炉鑫:测试怎么搞?如果没有测试的保证,在业务流转还是达不到业务的状态。明源云天际开放平台解决方案总经理 乔胜:零代码开发一般会起一个Sharp环境,要做一个验证,是两个零代码开发人员的业务验证或者小组验证。如果真的出了错,大家的修改也比较小,因为零代码的问题一般是局部的。但是还是会做,业务人员之间测一测。葡萄城产品市场总监 宁伟:关于测试的问题,也是低代码被开发人员接受的一个关键点。刚才乔老师讲到,低代码写得越少,错得越少,这个要承认。另外,葡萄城活字格产品是为了面对 企业级应用开发,所以我们能够适配现有CI/CD流程,包括基于Git去托管代码 、托管用低代码开发的东西,然后我们的开发人员把代码push上去,然后触发对应的CD,因为这本身是一个web系统,可以使用现有所有的web测试框架,比如现在selenium非常强大,很多web公司在用,拿过来录你的自动测试脚本,也就是说测试环节对于低代码开发平台完全可以做到和写代码一样。这有几个前提:第一,设计低代码平台就得考虑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考虑CI/CD的要求,然后去适配现有的Git或者其他SVN方案。第二,开发设计器本身就像其他的ID一样,就像微软的DEVENV.exe只是命令行的形式,能够和现有的流程进行对接。明源云天际开放平台解决方案总经理 乔胜:我们的应用修改往往会有一个分工,在需求过来的时候分成零代码部分和低代码部分,零代码部分有开发者去做,但是项目管理的CI/CD,随着整体项目的完成,发包应该是低代码和零代码一起的。刚才讲到自动化测试,如果去加字段,通过业务人员交叉去解决。但是在很多场景下,特别是SaaS场景下,一定要快。新加坡AI2Labs中国区负责人 朱文静:我们最有优势的一个业务场景是对本身模型有非常强迭代需求的场景 。从终端应用场景是非常广的,之前有做过硬件或者QC等等不同类型的应用,但是应用角度更多是在机器识别和语音方面,最主要的是我们客户对于模型迭代的支持,传统企业利用AI方式进行模型迭代的话,它的周期和成本非常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我们Slink方式可以更快进行模型迭代和迁移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讲,像我们跟一些智能硬件,比如检测、QC等等是人肉眼没有办法看见的东西,这完全可以使用我们的平台,然后和它本身的硬件相结合,有很多智能方面的应用,像这些模型迭代部分就可以变得非常轻量级的状态。主持人/邹欣:您说的模型迭代是指AI模型迭代?新加坡AI2Labs中国区负责人 朱文静:是的。主持人/邹欣:我们做了一个模型,比如新版本增加了业绩的准确度,但是在光线比较强的情况下效果会不好,以前实践中觉得没关系,因为业绩做了巨大改进,所以就把它推到所有的产品去了。然后导致一个很遥远国家的公司,说你这个做错了,原来亮度很足够的场景中一直是工作的,现在突然间不工作了,这不行,必须回滚到原来的模型。但如果还有90%的客户很喜欢,得维护多 个版本的模型,你们这边怎么处理的?新加坡AI2Labs中国区负责人 朱文静:可以举一个客户案例,有一家技术学校需要安装机器设备,它要对这个进行评分,它原来的评分方式是老师去看操作是不是规范。从模型角度来讲,用机器视觉的方式,单纯操作这个安装模式的模型,但是我们可以支持它再用到另外一种模型的方式,同时可以考试A的内容和B的内容,模型迭代是在一起的,通过开发模式是需要进行多次开发,然后同时时间周期也是非常长的。主持人/邹欣:讲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我们修复了一个缺陷 ,导致用户对我们很不满。比如有些表单的朝向以前不太对,客户自己把它翻过来后朝向就对了,后来我们的新模型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就给我们发了很不满意的邮件,说你修复这个Bug导致它的流程也崩溃了。它认为你一旦动了模型,就必须上一个新版本,不能无声的就修改了,客户自己来决定是否升级。但我们这边有很复杂的版本控制,每个版本要支持1-1.5年,在工程上是比较难做的一个问题。轻流联合创始人兼CTO 李婷婷:关于低代码、无代码在实际应用场景的这个问题,我们有一个制造业客户十几个工厂都在用,每个工厂成立兴趣小组,每个小组是来自人事、行政、生产、车间等各个部门的人,他们定期学习这个工具,然后头脑风暴有哪些场景可以信息化、流程化、规则化,是一种“全民开发”的概念。关于轻流在日常什么场景中更擅长 的这个问题:第一,低代码、无代码更擅长 的并不是ERP、OA等常见,比较擅长 的是长尾需求和知识产权管理,这是很细分 的场景,市面上很难找到标准的SaaS或者产品,这种受众小、低频的场景是适合用低代码、无代码去快速开发来满足。另外,一些新的业务。疫情前后,商业模式变更、应用模式变更,在快速发展变化过程中,尤其一些新业务启动时,要求非常快速的就投入市场,需要有很快的信息系统支撑。原来只能用“威信的即时沟通+Excel的方式”,现在有了低代码、无代码,更多新业务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快速响应,并且在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和优化。这是低代码、无代码在这两个需求上发光发热和最能体现竞争优势的地方。主持人/邹欣:颠覆式创新已经被现有技术占据了,比如以前认为个人电脑就是玩玩游戏、看看视频,最后因为解决了需求,从长尾慢慢进入主流,让原来的主流产品(比如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不能满足新一代业务需求而被淘汰了。这也是个有意思的例子,对我们的启示是:不要怕我们解决的是一个长尾的、公司很少有人用的功能,如果这个功能解决好,以后的机会也是特别大的。腾讯云微搭低代码专家技术产品经理 骆勤:低代码也很适合很简单的、普惠式的事情,比如河南大雨时,我们1、2个小时就上了一个小程序,很适合应急方式,比如互助平台,类似场景是很普惠的,也是低代码可以去做的事情。主持人/邹欣:比如要上一个商店,商店审批权要分安卓和ios,手机不一样,体验很差,这种情况下,一个轻量级的低代码应用反而能够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它对完备性要求等并不高,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内容来源:低代码社区-CSDN社区云}
跨地域开发的需求其实由来已久,在IT/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就已存在,只不过限于当时网络环境的因素,无法在线上有效的完成协同工作,所以没法实际开展。而随着近十年网络的快速发展,跨地域协同开发线变得可能而且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大公司内部。 同时随着行业的发展,敏捷开发模式的不断推广,软件交付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品,几乎每天都有更新。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证在跨地域协同开发场景下产品的快速迭代和交付成为各IT/互联网公司不断探索的内容。 跨地域协同开发的痛点 华为公司目前在全球各地共有16个研究所,跨地域协同开发场景非常普遍。就拿软件开发云团队为例,目前团队成员分布在北京、大连、深圳和成都四个城市,每天的开发都出处于跨地域协同开发的状态。 相信大家可以列举出不少跨地域协同开发场景下的用户痛点,这里基于个人经验和理解,列举了四个跨地域协同开发的核心痛点: ·需求沟通:需求的沟通是矩阵交叉式的,再加上跨地域,难度系数倍增; ·版本控制:包括代码版本和代码质量控制; ·项目管理:包括项目阶段和任务的划分,需求和Bug的管理; ·联调:主要是Bug的联调 华为的实践与解决方案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的用户痛点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华为的内部经验,这些经验也是华为不断吸收先进研发理念,并经过自身实践,改进和优化而来。 首先我们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主要结合了敏捷开发模式的理念,列举如下图所示: 有了方法其次是找到合适的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合适的工具再加上正确的方法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上述介绍的方法这里列举三个主要的工具如下图所示: 上述工具中我将重点介绍基于Git的版本控制工具,那么为什么选择Git,而不是SVN或者其他工具。应该大家对Git都很熟悉,百科里是这么描述Git的:Git是一款免费、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用于敏捷高效地处理任何或大或小的项目。我想说得是Git就是为跨地域协同开发场景而生,它是解决跨地域协同开发问题的一个利器。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可以看看PPT当中我列举的Git的一些主要特性,这就是我们选择Git的原因。 下面我将通过分享两个版本控制工具的实际使用示例来阐述我们是如何解决跨地域协同开发的问题。 示例一: 当项目立项后,我们首先会在服务器端创建原始的代码仓库,然后各地域开发者在本地执行git clone指令先将服务器端代码仓库克隆至本地,再根据对应的开发需求执行git checkout指令创建自己的开发分支,开发过程中各地域开发者互不影响。 开发完成后执行git add和git commit指令将代码提交至本地,提交测试并通过后再执行git push指令向项目负责人提交推送代码至服务器端代码的合并请求,如果通过则代码将推送至服务器端,否则打回,开发者需做相应修改后再提交合并请求。具体的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通过该示例,我们可以看到版本控制工具实现了离线开发、代码审核特性,解决了跨地域协同开发中代码质量和编码协同的问题。此外通过上述方式,代码安全性也得到提升,比如服务器端出现异常导致代码丢失,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各地域开发者本地的代码库恢复服务器端代码库。 示例二: 项目代码仓库创建时,默认为Master主干分支,其特征是稳定且主要用于发布产品版本。而针对开发过程,我们会创建一个develop的开发分支,然后各地域开发团队根据各自开发需求创建不同的开发分支。 比如北京的团队开发FeatureA功能,将从Develop分支拉取一个FeatureA的开发分支;深圳的团队开发FeatureB功能,则会从Develop分支拉取一个FeatureB的开发分支。两个开发分支互不影响。每个开发分支开发完成后合并至Develop分支执行测试,测试通过后再合并至master主干。 完成某个里程碑后我们在Master主干上打上V1.0.1标签,并作为发布版本发布。标签为只读权限,防止开发者误将代码提交至发布版本。 版本发布上线后,如果发现Bug,开发团队需要紧急修复,首先从V1.0.1标签处拉取一个V1.0.1SP1的补丁分支,然后在该分支上修复代码,测试通过后再合入Master分支,并打上V1.0.1SP1的标签。同时,为了保证补丁版本修改的代码及时合入到开发环境,开发团队需要将V1.0.1SP1分支合入到Develop分支。 具体操作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仓库网络图有效的查看各分支间的关系以及提交历史,便于版本控制和问题追溯。 通过这个示例,我们可以看到版本控制工具可以支持灵活的分支策略和标记版本里程碑的特性,解决了跨地域协同开发中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版本控制。 除上述两个示例外,跨地域协同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代码安全性的问题,那么如何有效保障代码仓库的安全性,这里主要介绍如下两点经验: ·权管理限:只有项目负责人才可以创建和删除代码仓库,开发者推送代码至服务器端代码仓库,需要项目负责人做代码评审 ·安全白名单访问限制:配置IP白名单,只有在白名单列表的IP地址用户才可以正常访问仓库 结合上述方法和工具,华为将自身的经验抽象成服务,依托Git提供了支撑跨地域开发的版本协同服务,并与项目管理服务拉通,服务于内外部研发团队。该服务不但有效的嵌入到DevOps的全流程服务(项目管理、配置管理、代码检查、编译构建、测试、部署、发布和持续交付流水线)中,构建了DevOps一站式解决方案,也能作为独立服务(DevCloud配置管理服务)提供给企业研发团队使用。 总结 总的来看,使用工具可以有效提升跨地域协同开发场景的效率与质量,但工具一般需要购买或者企业自己研发,成本都较高。而借助华为软件开发云,开发者和企业将不需要花费成本购买工具或花费人力成本研发工具,只需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实现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快速迭代的目标。 华为软件开发云(DevCloud)是集华为研发实践、前沿研发理念、先进研发工具为一体的研发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研发工具云服务,让软件开发简单高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代码开发平台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