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泰族是什么民族民族有哪些

现在,必须强调,维吾尔族是中国独有的民族这一历史与现实的命题,中国数千年的民族形成、人口与地域特点造就了维吾尔族,在中国之外,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存在维吾尔族群。翻开中国古籍,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要么南下与中原民族融合,要么由东及西,聚会与于中国古代的西域即今日中国新疆,在西域完成民族融合。西域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途经的重要地段,承担着东西文明交流的历史重任,自西而来的一些商队因为中国文明的辉煌与繁荣,久居中国,不愿再回本国本土,与丝路沿线特别是新疆的民族有过一些交融,但这种交融在民族史上是微不足道的,谈不到改变中国民族构成,历史上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都没能改变这一事实,因而,中国也没有波斯族、阿拉伯族。同样,翻开历史,人们会发现,在2000多年前,大汉王朝的军队就能穿过今新疆南疆盆地的大漠戈壁,至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大宛在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原始居民以中国古籍里的塞种人为主。在古希腊时代,亚历山大东征,于锡尔河畔之俱战提(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兴建“极东亚历山大城”塞琉古王朝时改建为安条克城,均未东向深入大宛境内。大夏最盛时,尤其在欧提德姆斯北征时,则占有了该地,并按希腊方式在各村镇修建坞堡,但东面的帕米尔依然让其望而却步。后来的历史也是这样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等,除了与中国人做生意、进行文化层面的交流,其军队都未能越过帕米尔来到中国西域,与这里的民族进行大规模的融合,对中国在这一区域民族生成的影响非常有限。相反,是中国人一直由西域向西,完成自身实力的提升与文化的向西开拓。汉代,李广利率领远征军攻打大宛,在得到大宛马、另立大宛王的同时,也让大宛服属于汉朝,接受西域都护府管辖。此前,根据《汉书》记载:“公元前155年左右,大月氏在被乌孙的昆莫猎骄靡击败后,往西南迁移并经过大宛,于巴克特利亚北方的妫水北建立王庭定居,使大宛与希腊化的大夏联系被切断,之后大月氏更往南扩张,于前125年左右消灭大夏王国,于印度建立贵霜帝国。”现在无论是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看来,月氏人都应该属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部落之一。唐朝在打败西突厥之后,曾在波斯设置波斯都督府,管理波斯东北,波斯成为大唐属国,甚至,波斯王子也来到唐朝做人质。根据《旧唐书》记载,阿拉伯人在公元661年入侵波斯萨珊王朝之时,波斯王子俾路斯远赴长安向当时统治中国的大唐要求提供军事协助。大唐于是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大都护府。公元662年,李治废除波斯都督府,封卑路斯为波斯王,使当时中亚所有城邦无一例额外都变成了唐朝的羁縻州府,这让阿拉伯非常头痛,但唐朝的实力让他们觉得中国人并不是纸老虎,继续遣使与唐朝友好往来,卑路斯的疾陵城暂时维持了十多年。在此前或此后,一些波斯人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被称作汉化了波斯人,如曾担任过拂林国诸蕃招慰大使的阿罗喊、中唐名将李元谅、五代十国诗人李珣、前蜀后主王衍的昭仪李舜弦等等。公元675年,阿拉伯人攻下疾陵城,卑路斯和儿子泥涅师一路奔波逃到了长安,679年,裴行俭护送泥涅师回国就封,其时,碎叶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故乡,位于中亚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楚河流域的托克马克市附近。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还驻守着唐王朝的军队,这也是唐王朝最西边的驻军了,再向西虽还是唐朝领土,但已都是羁縻之地了。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终极较量是怛罗斯之战。战场在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北,但具体位置还未完全确定。时间在公元751年7月-8月间,由于葛逻禄突然叛变,导致唐军失利,也便成了阿拉伯与大唐几次边境冲突中唯一一次打胜安西军的战役。战役过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立即派人来与唐朝讲和,阿拉伯人已经没有实力再向东扩张,而唐朝也似乎没有了向西开拓的能力。这就是历史,在上述过程中,人们可以看到,只有中国人越过帕米尔努力向西,保障着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的畅通,而西方人却被高耸入云的帕米尔高原阻隔了。中国人的这种努力,同时导致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大规模向西迁移,从塞人、月氏人到匈奴人、柔然人(鲜卑人的一支,最高统治部落郁久闾氏本部,源于鲜卑。最鼎盛时期在约公元410年—425年,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麓诸国服属。在柔然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其他民族成分。公元八世纪中叶由亚洲迁到欧洲的柔然人,并在今巴伐利亚东部建立阿瓦尔汗国),突厥人均是如此。其后中国史上的契丹、蒙古民族也都是这样的。就这样,古老而文明的丝绸之路把新疆变成了一个民族融合的熔炉,中国古代史上的各个民族均在这里风云际会,你唱罢我登场,反反复复地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上多个民族的他乡和故乡,留下的民族生成了新的民族,西行的也只能唱着留恋的歌儿远去了。如果以唐末为界,不难看到,生活在这里的民族无非是:古羌人、塞种人、白氏人(俗称吐火罗人)、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以及贯穿始终的汉族先民和汉族人。这些人在今日新疆进行了一个其他地域无法完成的民族融合,也让今日新疆的民族在远古时期就有了中国特色。要说清民族,就必须解决民族主源问题。主源问题是非常科学的,它是根基、是主流,是方向也是民族发展和生成的必须。解决和研究不好这个问题,有时会闹出一些笑话,犯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如同某一族群中,某一天忽然来了一个不同这个族群的男人或女人,就把这个男人或女人说成这个族群的祖先。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丁灵、丁令)。也有人认为,维吾尔族的先世与匈奴有血缘关系。公元前3世纪,丁零生活在山地森林和蒙古草原的北部边缘,以狩猎和畜牧为生,相继受草原上的匈奴、鲜卑和柔然汗国的奴役。也就是说,丁零的血液里也流淌着匈奴、鲜卑和柔然人的民族融合。公元前3世纪,丁零生活在山地森林和蒙古草原的北部边缘,以狩猎和畜牧为生,相继受草原上的匈奴、鲜卑和柔然汗国的奴役。4世纪以后,丁零又被称为铁勒、铁历、赤勒或敕勒,分布于西起伏尔加河,东至兴安岭的东西万余里的欧亚北方大草原上。由于他们使用的车轮高大,又被称为高车。活动于贝加尔湖一带的被称为东部铁勒,其中的袁纥部,在5世纪时成为高车诸部之首,也就是7世纪时铁勒诸部中的韦纥。这段历史是中国人熟知的,如果抹去具体的细节,将它变成一首歌,中国的小孩子们大约都会背,它就是: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被写进了小学语文课本的《敕勒歌》。在当年的中国北方,敕勒人吟诵着它,歌咏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他们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这中间当然也有着他们中的一些人南下与中原民族融合后,对于故乡的眷恋。5世纪中叶,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出现了一个以阿史那氏为核心的铁勒部落,被称为突厥。552年,阿史那氏建立了包括整个蒙古草原和准噶尔盆地的突厥汗国,使其他一些铁勒部落成为它的属部。突厥贵族残酷的统治激起了各铁勒部落的反抗。为了与突厥贵族相抗衡,韦纥、仆固、同罗、拔野古等东部铁勒中较大的九个部落结成地域性的回纥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简称九姓。这就是维吾尔族的历史源头了,他们不是突厥人,而是面对突厥残酷的统治的反抗者。统一九姓铁勒各部的人叫骨力裴罗,也是九姓铁勒的第一代可汗。公元744年,骨力裴罗可汗率领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突厥汗国,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这是站在维吾尔族的历史源头上的第一个汗国,骨力裴罗可汗接受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回纥汗国由此成为唐朝的属国。随着汗国的强盛,疆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西和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而治国统治之下的臣民开始以回纥自居,而来改称回鹘,为回旋轻捷如鹘之意。鹘也叫鹘鸠,宋代王钦若等编修《册府元龟》卷七百八十·博识中说,鹘或为雕和鹰之类的猛禽,从中可以看到维吾尔族先祖和北方草原上其他民族一样,非常喜爱鹰雕的飞禽。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为黠戛斯所败。回鹘诸部纷纷离散,有的被黠戛斯所俘,有的南迁至内地,还有一些到达甘肃西部,投奔了吐蕃,但大部分迁到西域,进入安西都护府辖地和于阗以西的地方。这是维吾尔族主源族群回鹘,进入今日新疆之始。回鹘当年从漠北西迁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是漠北翻越今蒙古国的戈壁阿勒泰山,到过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沿黑河而上,进入河西走廊西端,在此停留了一部分,后来形成了今天的裕固族。另一部分由此进入今新疆哈密、吐鲁番一带。二是翻越阿勒泰山,大约由今新疆奇台县的北塔山一带,进入奇台、吉木萨尔。由于当时奇台、吉木萨尔水草不足,回鹘迁徙人口群众,所以,在此并非做太多停留,而是进入哈密、吐鲁番一带,并哈密、吐鲁番向西进入南疆盆地及中亚草原地区。西迁的回鹘人在新疆及中亚建立起了两个政权,一是高昌回鹘王国,二是喀拉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在西州、北庭、轮台一带,即今哈密、吐鲁番、吉木萨尔、乌鲁木齐一带;喀喇汗王朝极盛时期,据有东起库车,东南起罗布泊,西至咸海、花剌子模,南临阿姆河,北至巴尔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广大区域,版图囊括当代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部以及中国新疆中西部。大体为“唐朝的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所辖的大部地区。”汗国政权的建立,意味着回鹘人与此前当地原住居民的不断融合,大约包括前文中所说的古羌人、塞种人、白氏人(俗称吐火罗人)、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以及贯穿始终的汉族先民和汉族人等等各族群及其融合的裔。尤其是喀拉汗王朝所属的民族成分更为复杂,除了回鹘人本身,还有样磨、葛逻禄、处月等等,这可能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长相与方言,哈密、吐鲁番一带与南疆地区略有不同的原因之一。喀拉汗王朝因为最终信仰了伊斯兰教,最终与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王国打打杀杀、兄弟相残。12世纪初,部分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从东北西迁至中亚,先后征服了喀拉汗王朝和高昌回鹘王国,建立了契丹人的政权,史称西辽。西辽末期,蒙古强盛。高昌回鹘决定依靠蒙古汗国来摆脱西辽统治。他们设计除掉了西辽派来的少监,并宣布脱离西辽,归顺成吉思汗。高昌回鹘王国成为蒙古汗国的属国。这之后,“回鹘”被“畏兀儿”逐渐替代。历史在此时,为“畏兀儿”给出了这样一样定义,即:西迁后定居西域的回鹘,既融合了早就分布在天山以北和西部草原游牧的突厥语各部,又融合了两汉以来移居这里的汉人,他们同原来就居住在南疆广大地区操焉耆、龟兹、于田语的人民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等长期相处,繁衍发展,到16世纪初形成维吾尔族。在维吾尔族形成的漫长历程里,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今中国新疆的民族构成与族群形成中,由西而来的民族基本是没有的,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维吾尔族便成了中国的特有、独有民族,与中国境外其他国家民族、族群任何实质性关联。同时,新疆南疆独特的地形构造,也非常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当由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相夹而成的塔里木盆地在西端被帕米尔高原封堵,塔里木盆地的民族融合来源也只能是今日中国的青藏高原、河西走廊,以及古代中国的北方——漠北,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今蒙古国及其以北。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尔泰族是什么民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