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加盟店排行榜加盟10大品牌企业谁家好啊?加盟方便的?

在这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便利店行业的加盟依然进展得如火如荼,2023年,便利店行业掀起大热潮,各企业纷纷进攻便利店行业,便利店加盟成为这些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不可否认,便利店加盟是一种趋势。今天就和您分享商文在线推荐的便利店加盟品牌前十排行榜,希望能够帮助您找到合适的便利店加盟品牌。2023年便利店加盟品牌十大排行榜第一名:Seven-Eleven便利店加盟Seven-Eleven是以预制产品、饮品、酒类、零食、代缴服务等为主营业务的跨国连锁便利店集团。连锁便利商店Seven-Eleven已是大名遍天下。1950年诞生于美国的Seven-Eleven最早却是花开日本,1974年,它登陆日本并开了第一家便利店。时至今日,Seven-Eleven已在全世界拥有了上万家店面。从1981年到2000年,其股价增长了3000倍。Seven-Eleven从卖茶叶蛋开始,然后卖便当、饮料和面包。为了与麦当劳抗衡,它甚至开始卖汉堡。Seven-Eleven卖汉堡所凭借的优势有两个:一是比麦当劳便宜一半,二是24小时可以购买到。最近Seven-Eleven又与星巴克合作,这意味着,如果想要喝星巴克咖啡,不再需要跑很远的地方,也许就在附近的Seven-Eleven就可以喝到。2023年便利店加盟品牌十大排行榜第二名:罗森便利店加盟罗森在日本的规模仅次于日本7-ELEVEN便利店,迄2010年1月止全日本店数9527家。2019年1月18日,中国罗森门店达到2000家。罗森是首家完成全日本展店工作的便利商店业者。罗森便利店和麦当劳一样,是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不仅如此,他们还全年无休,做到全时间段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商品和服务。罗森便利店的外观都是统一有公司设计的,整个店面简约大方,实用性和美观性兼具,便利店招牌更是独具一格,特别吸引人,罗森logo在夜晚异常醒目。除开上面的美食类商品,罗森便利店的日用品和零食类商品也种类丰富,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模式,让店铺的进货出货更有效率。罗森便利店的店员都是经过公司专业培训之后才能上岗的,不仅熟悉各类商品的位置和价格,还能够为顾客提供各种便利服务。2023年便利店加盟品牌十大排行榜第三名:民尚便利店加盟民尚从成立初期就凝聚了来自广州、深圳、东莞、潮汕等地区的多元化精英团队,公司设有拓展、运营、商品、品牌、电商、物流、培训、客服等部门,我们拥有丰富的实体连锁和电子商务的运营经验,我们坚持以市场为核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为加盟商成功创业、轻松盈利保驾护航。同时,民尚设有拓展、运营、商品、品牌、电商、物流、培训、客服等部门,拥有实体连锁和电子商务运营的实战经验,坚持以市场为核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为民众提供便利的生活。2023年便利店加盟品牌十大排行榜第四名:鲸选季便利店加盟鲸选季便利店属于上海鲸季特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集团母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投资管理、进出口代理、品牌营销管理、国内外贸易及供应链管理为一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公司,鲸选季便利店凭借多年全球化营销理念、全方位多领域的运营建设,公司与多家国际知名品牌达成了战略合作。鲸选季便利店的品牌优势主要有三点,一:统一标准、整店输出。整店布局规划设计,统一VI品牌形象,标准实体店铺一体化输出。二:全球好货、特价直供。网罗全球精品货源,全部商品低价直供,城市云仓发货,物流闪电配送。三:智能设备、高新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多种智能零售设备,销售报表,智能分析,精准把控。2023年便利店加盟品牌十大排行榜第五名:美宜佳便利店加盟1997年,美宜佳第一家店开业,而在26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宜佳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截至2022年11月,美宜佳全国门店规模突破30000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湖南、江西、湖北等二十个省市200多座城市。在2018年进入江浙沪地区之后,形成了广东、华中、华东、华北、西南五大发展区域,已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特许连锁便利店企业。美宜佳对于品牌的建设,不单纯的存在于商业方面的发展,同时也致力于打造有温度、有担当的新时代品牌,从这一点上,美宜佳将“让消费者享受美好的便利生活,让奋斗者收获美满的幸福人生,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品牌使命贯彻的足够深入,每年净增2000—3000家店,荣登2021年中国便利店规模第二名、2021年中国连锁百强十七位等一系列成绩和荣誉,也是美宜佳品牌持续努力的最好佐证。2023年便利店加盟品牌十大排行榜第六名:想家便利店加盟广东想家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6年11月1日。是一家集便利店营运管理和营销策划一体的连锁商业企业,是目前广东省内单店投资成本较低,既能实行规范运营管理,又能提供全面商品配送和行销管理的大型便利店系统。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现代商业发展模式——“特许加盟”来快速拓展市场。至今,想家品牌已经在东莞、深圳、广州、惠州、清远等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了近2000间分店。想家便利店因为投资成本低、回报快受到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青睐。想家公司采取两种方式快速发展加盟店。一方面大力吸纳新的零售业创业者开设想家便利店;另一方面又大力接收广大士多店、杂货店改造旧店升级为想家便利店,共享想家公司总部强大的管理系统服务、运营管理和配送服务。2023年便利店加盟品牌十大排行榜第七名:好德-可的便利店加盟上海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六年,现属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拥有集直营、合伙合作承包和加盟三种经营模式为一体的便利店近1200余家,分布在上海、杭州、苏州、无锡等21个城市,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辐射态势。多年来公司规模及销售额持续保持稳健增长的水平。好德以推动“中小型零售业现代化与活性化”“共同生存与发展”为创业理念,对制造、流通、销售等各项环节进行革新,不断给消费者提供独具特色的高品质的商品及便利的服务。努力建造与地区发展紧密结合、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便利店。2023年便利店加盟品牌十大排行榜第八名:京东便利店加盟京东便利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便利店形态,而是京东线下版本的创新型智能门店,是京东新通路事业部秉承京东的无界零售理念打造的创新型智能门店,除了提供良好货源外,京东还将输出品牌、模式和管理,在 “ 知人、知货、知场 ” 的基础上,重构零售的成本、效率和体验。2023年便利店加盟品牌十大排行榜第九名:喜士多便利店加盟上海喜士多便利连锁有限公司于2001年4月在上海成立,并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华东、华南等地区。华东区于2002年成立杭州、苏州、昆山分公司,2006年成立无锡分公司,2008年拓展至宁波、绍兴地区,2009年拓展至嘉兴、常州地区,2010年拓展至张家港;华南区于2003年成立广州喜市多便利连锁有限公司,2007年拓展至深圳、佛山地区。至目前已拥有直营店及加盟等相关网点近600家,成为了便利连锁行业的后起之秀。喜士多结合大润发集团逾400亿人民币的采购力量,提供更丰富与多样化的商品选择。引进日本、台湾先进的管理与技术,拥有最一流的经营团队,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的便利店连锁体系,以建构真正中国人自创品牌之最强大的国际便利连锁通路为使命,并带动、刺激国内零售业的进步,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贡献心力。2023年便利店加盟品牌十大排行榜第十名:上好便利店加盟广东上好便利店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商业特许连锁企业,上好便利店致力于发展“中国城镇社区便利店第一品牌”,公司以特许加盟连锁方式发展分店,门店自愿加盟,统一装修、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促销、统一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正迎来城乡连锁便利店的巨大发展契机。上好便利店顺应潮流,为社区配套便利商业谋篇布局。自2002年第一家便利店开业以来,凭借“直营+加盟+改造+托管”的独特经营模式,9年时间内迅速壮大,从众多便利店连锁品牌中脱颖而出。目前上好在全国拥有1500多家连锁店,遍及东莞、广州、中山、深圳、惠州、江门、佛山等珠三角城市以及湖北、湖南、云南、安徽等省市,成为行业内首批获得本土风投青睐的便利店连锁品牌,上好便利店所到之处,以其“快捷、方便、友善”的服务提升城市社区生活便利指数,成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连锁便利店品牌,并连续多年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以上就是商文在线推荐的便利店加盟品牌十大排行榜中的全部内容,加盟一家品牌前需要进行多方面考察,同时制定适合自己的加盟策略。仔细考虑加盟之后可能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通用19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1  “困住你的不是你的短板,而恰恰是你的长处。”正如艾米妮亚·伊贝拉在《能力陷阱》中所说的,阻碍前进的不是你的短处,正好是因为在某一个方面做得太好了,以致于无法自拔。  “或许正因为我是个毫无零售经验的门外汉,思维才能跳出当时固有的商业框架,迸发出许多新奇的想法。”这是铃木敏文对自己的定位。  创新就是突破原有的、过时的行业共识,或者个人的突破思维定势,用旧要素组合出新方案,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不断地突破原有共识,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个持久的过程需要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比如同行会说你在做白日梦,上司会说你是不是疯了。  当提出要让大型超市和小型超市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时,当提出要让供应商“共同配送”以提高效率时,当提出要让ATM走进便利店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时……无一例外,所有人都在反对铃木,声称这是“痴人说梦”。然而,就像铃木所说的“只要信念坚定,就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他用实际行动和最终结果告诉所有人,他的分析和判断是正确的。  时代在变化,人也在变化,那还能指望以不变应万变吗?当然不能。  “7-Eleven是一家不断主动做出改变的公司。”当记者朋友让铃木用一句话概括7-Eleven时,他这么说。  当同行们都在价格上做文章时,他说消费者真正在意的是品质,开始以团队形式研发产品;当经济不景气时,他说生意萧条的原因只有一个,即现有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于是推行“假设-执行-验证”的数据驱动式的单品管理策略;当发现进入老龄化和少子化社会时,毅然决定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即送货上门;当网络世界越来越强大时,他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拥抱和融合。  “坚持应对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全体员工时刻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建立假设,挑战各项业务。”就是7-Eleven能够保持稳步成长的理由。  最终,7-Eleven的营业额超过了它的母公司,7-Eleven的“亲生父亲”——美国南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经营不善,被邀请收购它。到目前,全球十几个国家有超过5万家店,年营业额达10万亿日元,而且还在持续创造着传奇。  所以,认定的事就要去做。只要信念坚定,就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2  在“樊登读书”APP听了两遍这本书的讲解,因为要完成《供应链管理》的论文作业又翻开了这本书。虽然新零售目前在中国发展最好,但是不得不佩服的是铃木敏文在十几年前就有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经营思想,这就并不奇怪为什么管理学教材中的案例不仅有丰田还有7—11,我国的企业什么时候才可以走进教材,形成我们自己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  本书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的,让我看到了一个细心专注有想法有主见执行力极强的铃木,每次的创新都会遭到反对,大到经营日本第一家便利店、引入ATM机、门店和网店的结合,小到推出高价的饭团、实施返还消费税的营销策略,每一次都把7—11推向了新的高度。  书中总结了很多条零售的哲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条:  第一是进攻型的经营战略,主动思考,主动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创新产品引导需求;  第二是“朝令夕改”的经营策略,不沉浸于就成功的现状,发现变化主动适应变化,即使调整经营思想和营销策略;  第三是员工的认同感,经营战略只有得到一线员工的认可与理解才能得到彻底的实施,铃木也一直坚持长期与员工面对面沟通,使得政策的可以得到不打折扣的传达,市场信息也可以得到不打折扣的获取。  一本好书!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3  《零售的哲学》一书通过日本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木自述自己40年的销售经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企业家的成功之道以及零售业致胜的秘诀。  铃木敏木阴差阳错被骗加入了伊藤洋华堂公司,后自己努力成为管理者,在一次去美国的考察学习中无意间发现了7-Eleven这间路边小店——一个小型的超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据了解,7-Eleven原本属于美国南方的一家公司,在美国有4000多家分店,这让铃木敏木决定加盟这家公司,把便利店引入日本。  1974年,铃木敏木在日本开了第一家店,在xx年就收购了美国南方公司,让原本属于美国的7-Eleven彻底成为了日本公司。  刚开店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节约成本,铃木敏木独创了很多极妙的经营方法。  便利店大多数都建在繁华地段,店铺里货种较全较多,都是由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配送,造成交通拥堵。通过观察和思考,他根据货品温度进行分类,同类商品一起配送,这样的话,一天就只有9辆配送车,这些车辆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货品配送,彻底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  客户买白包、红包后,还需要换新钱,为了满足顾客这一需求,他主动与银行协商,希望把银行ATM机摆放到他的店铺里,银行不同意,他就自己申请开银行。这一举动,当时是无人看好的,甚至觉得非常荒唐,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开了,与其他银行不同的是,他的银行不做其他业务,只是为客户换零钱时提供方便,再收取一些手续费,结果他的银行三年就实现了盈利,客户不仅没有人讨厌,反而在排队换钱时不断地浏览店铺货品,增加了客户的成交量,实现了一举两得。  在金融危机时,店铺商品打折20%都无人问津,恰逢其时,政府出台了向个人征收3%消费税的政策,铃木敏木突发奇想,在店铺内张贴了“凡购买店铺商品返还客户5%消费税”的宣传海报,大大提高了顾客的购买率。  他的每一个创意都无不让人唏嘘,即使人们并不看好,他还是坚持自我,实现了成功。那么他的自信来自于哪里呢?或许就是来自于他对服务的理解:服务就是要满足客户的需要。只要能满足客户的期望,就会实现长久的发展和客观的收益。  试想同样作为服务行业的我们,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发现或者发掘更多客户的需求呢?或者说,我们即便发现了又能否让他们得到满足呢?要知道,在满足客户的需求的同时,事实上我们就已经实现了盈利和价值体现。  服务业的核心就是产品的品质和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的产品无法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让顾客更便利永远是服务行业的第一原理,这也是企业长久生存永恒不变的法则。任何的决策和变化都要围绕着满足客户的需求来实施,唯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和客户同时受益,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4  关于零售的哲学,详细记录和介绍了作者铃木敏文建立7-11的心路历程,从门外汉到零售连锁便利店的大亨。  首先在那里学习到的一个是铃木先生做事的态度,事无巨细的从消费者本身出发,供给各种便利服务。7-11供给的不再仅仅只是商品,而是便利。所以也细分了7-11的商业形态与大宗购物超市的一个区别,因为如果7-11比商品,无论是价格或者品类都无法和中大型超市去比的,正是由于现代社会的现象,老年人,和中年妇女,甚至职业人员,越来越多的不管是对于时间还是身体的不便利性,催生了人们对便利的需求。所以7-11对自我便利的定位是十分准确的,铃木先生说自我不是在零售行业出身,所以没有受很多业内现象的束缚,商品的设置,库存,物流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很有成效的改善。所以很多的改变和成效不是我们思考不到,而是被很多我们懂得的道理而束缚来。所以革新来源于对问题有意识的思考。从铃木先生的经历上我门应当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下,我们真正的为自我的消费者做过什么,有没有了解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消费者是谁,他们在哪,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为他们供给服务。消费者在产生购买时有哪些担忧和忧虑。这些思考方式才是我们真正要去学习和思考的。  我觉得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铃木先生经过写书直接讲述他的思考过程。我个人是很喜欢日本的一些文化和做事的态度,最近除了看《零售的哲学》也有看稻盛和夫的一些书  认真做事情的态度  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此前是在出版行业做修改相关工作的,因偶然原因才进入到零售行业,入职伊藤洋华堂后没有公司没供给此前承诺的条件,但做了这个决定后,铃木敏文还是依然留在伊藤洋华堂,正如他自我在书中提到的:  无论发生什么都要认真对待,这就是工作的真谛。  统一配送  在流通行业,普遍的做法是供应商厂家只送自家的,这导致7Eleven门店每一天过来送货的货车有几十辆。为了建立高效率的物流体系,无论是A厂生产的还是B厂生产的,都由一辆货车配送给7Eleven门店,并说服A厂的车辆运送B厂的产品。  员工决定门店的进货  普通连锁便利店的进货一般是由总部决定的,但7Eleven门店第二天进什么货,进多少,这些都是由店长或收银员说了算的,因为仅有他们清楚门店具体的情景,比如明天会下大雨,那人流量肯定会受影响,但能够增加雨伞的供货,下雨天附近公司的写字楼过来带午餐便当的人会多很多,那就要增加便当的供货。客户想买个这个东西,而货架上却已售空,潜在的生意就这样被损失掉了。门店每一天的交易一线员工远比总部要清楚得多。  自建银行  铃木敏文为了尽可能地给客户供给便利,期望经过和银行合作在7Eleven门店供给ATM,但银行取款的费率在夜晚、周末这些特殊时段的费率比正常工作时段高出很多,铃木敏文没法理解这样的合作条件,于是自我申请银行牌照,并对普通的ATM取款机进行改造,把ATM小型化,以适应7Eleven门店。这有点类似Apple为了做最好的苹果电脑最终选择自我研发自芯片。  追求品质而不是低价  当竞争对手纷纷推出100日元的饭团时,7Eleven没有盲从,而是专心研发自我的饭团,提升其品质,并定价为200日元,铃木敏文的确定是:  在产品过剩、消费饱和的时代,相比价格的高低,产品是否具有新的价值才是决定购买行为的关键。  那我们来看看711是如何打造自我的价值曲线的,  第一位就是空间便利性,比如说密集开店,  第二是时间的便利性,原先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此刻是变成了24小时营业,随时都能够去买,时间上很便利,  第三个是产品的便利,即食的产品,立刻就能够吃的产品,还有把大包装变成小的包装,因为日本家庭人很少,一个大包装会产生浪费,或者会产生过期的问题,如果变成小包装呢就便于的食用。  第四个就是服务便利,比如代缴水电费,公共事业费,还有刚才我们谈到的安装ATM机,为了大家取钱方便,想跟银行合作引进ATM机但最终谈判失败,结果是自我开银行上ATM机,这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疯了,为了要上ATM机而要自我开银行,可是呢这个价值曲线,要在某个环节,比如711的便利性上头要到达极致,竞争对手可能会觉得得不偿失。  从变化中读懂“未来”,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结果进行“验证”。这一过程有助于优化工作模式如果在平日的工作中坚持重复“假设-执行-验证”的过程,那么在不远的未来必将有所斩获。  只要不轻言放弃就会出现支持自我的人  在我们眼中,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品牌的便利店,而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可是,在由上至下地传递企业方针时;直接沟通远胜于其他任何方法。以众所周知的“传话游戏”为例,人们在游戏过程中总会无意识地回避负面信息,报喜不报忧。应对厌恶的、负面的资料,人们通常会产生逃避心理,不自觉地曲解信息。如果把我的想法以负责人→经理→店铺经营顾问的路径层层传递下去,最终店铺经营顾问往往不能接收到我真正想要表达的信息。  话一出口,“目标是1万家店铺”的消息就会不胫而走,最终往往会在外界的压力下进退维谷,为了达成目标,勉强增设店铺。这样一来,即使最终完成了目标的店铺数,也会导致每家门店的质量参差不齐,因小失大地破坏消费者对我们的信任感  人这种生物,只要享受过一次“便利”,就会有更进一步的期待。7-Eleven在思考如何满足顾客对“便利”的追求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门店只是单纯地售卖产品,而不能为顾客的生活供给必要的服务,那么即使具备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也称不上是一家便利的店。所以,我们决定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充实和完善“服务”的资料。  开拓新事业时,关键要具备认清核心重点的本事,起步之初,并没有必要遵循完美主义。  我经常对员工说:“越美味的东西越容易腻”虽然越觉得好吃就越想吃,但却不会想要天天享用。反倒是便当、饭团和面包这类顾客每一天都会购买的经典款,在口味上必须严加要求,不断推陈出新。  造成产品滞销、生意萧条的原因仅有一个,即是此刻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为工厂3小时车程以内的区域设立门店。制造、配送和贩卖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对产品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  密集型选址的开店优势有如下三点:  1。在必须区域内,提高“7Eleven”的品牌效应,加深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而认知度又与消费者的信任度挂钩,能促进消费的意愿  2。当店铺集中在必须范围时,店与店之间的较短的距离能提升物流和配送的效率。不仅仅是送货的货负责.各加盟店传达总部方针并予以指导的店铺经营顾问在各店铺之间的移动时间也随之缩短,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与店主探讨。  3。广告和促销宣传更见成效,店铺如果集中在同一区域,不仅仅能有效节俭物流、人工成本,投放一次促销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率也变得事半功倍.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5  学完这本书,我仍有一个问题不清楚:“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什么?是目标?是公司文化?是经营理念?还是思想?三观?自我?  这是一个不容易描述,可是容易懂的概念。从这个说不清可是明白是什么的东西触发,然后我们思考,行动,并取得结果。有同事讲了很有意思的想法:以前带销售团队,培训的是技巧、话术,后续想培训的是销售的意识。并且提到一个词:格局。  我习惯用胸怀和境界来比喻格局。是这些东西,影响了思想、行为、结果。粗糙的描述了起源,接下来说说:思想。思什么?想什么呢?无论是做什么,都能够参考贝索斯的那句话“研究未来十年什么是不会变的”。  婚姻家庭、事业职场、人文心灵,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出发,都值得用这句话来做一些辅助。另外,铃木敏文还提到了一点,原文很长,我简短的总结为“短则险,长则安”。  现实里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辅证,例如几年的比特币比几十年的股票风险更高,几十年的股票比百年的保险风险更高。保险呢,又不如数百年钱就诞生的银行更踏实。最踏实的,大约就是数千年来,人类就有的衣食住行了。  研究之后,付诸行为。这是所有事情诞生期望结果的必由之路。  行为,铃木敏之供给了一个很趣味的参考模型:1、假设、执行、验证;2,从顾客中提取一句,做出改变。  关于行为,这个模型足够学习很久了。  当然,作为现代书,提出鸡汤和概念是惯例,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正确的废话”。  大意是:我们复盘时或者失败后,常会将原因归结为A不配合B不具备C不贴合D不完善等等。其实所有原因都是一句话:现代化的方法不满足现代的需求。我总结就是三个字:不对路。  最终是关于作者本人,不论是处于铃木敏文的出身、经历、性格、还是职业需要,有两点很值得借鉴:1.勤奋;2.打破规则。至少这两点在他的成就里,是有分量的。  以上,概括了关于本书的读书会资料。  文末,反思一下我在读书会上的一些话,我曾说以上因素帮忙铃木敏文从一个普通村娃成长为“铃木敏文”,其实不准确。自他从1956年的中央大学经济系毕业,就已经是优秀的人之一了。至于成为卓越,也许还有惯性也说不定。但不妨碍择其善者而从之。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6  1、作者的笔法非常朴实和真诚,所谓“老实人”的写法,读起来让人非常舒服,仿佛是和一个长辈在聊天。其中有几点非常打动我,一个是作者坦言自己并不喜欢零售业,然而工作是一种责任,要用心去对待。另一个是遇到困难坚决不退缩,几乎没有一次变革是顺利完成的,所有的变化都需要扫清阻力,而作者在41岁才开始做这件事,每一次遇到的困难都会比以前更大,这点非常值得学习。  反观自己,很多时候都选择了放弃这种轻松的方式,看似省力,实则偷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2、作者的工作方式即为“假设-执行-验证”,加之以统计学和心理学为两大方法论,其实与我的工作有许多相通之处,工作这几年,感觉最困难的地方并不是得出一个前瞻性的结论,而是如何说服和推进。这也是很多同行转行最产品经理的原因之一,只有自己掌握了决策权,才能真正把发现落在实处。  3、我第一次听说北京的7-11是到北京读书,同宿舍的女生说的。她提到好炖的时候用非常夸张的语气和表情来表达她的喜爱之情,第一次去也是被她带去的。我还记得我没点好炖,我点了个热包子。再一次听到7-11被反复赞美是L先生因为买房需要多次到售楼处办手续,而且总需要排队拖很久,所以他午饭都去7-11买盒饭,买好后店里可以给加热,就可以吃到健康有热乎的盒饭了。另外店里还有就餐区,有各种调味料和筷子、竹签、小勺等。广州的7-11更密集,感触最大的是卖伞,有时候不确定出门会不会下雨,路途又很远的话,我便会想,不带了,如果下雨了就到7-11买一个吧。诚然如铃木敏文所说,7-11卖的是“便利”。  4、对品牌的控制也可以窥见其精妙。本身便利店的品牌是一种“温暖而又安全”的存在,包括应急用的红白事专用零钱袋、24小时不打烊、可以缴纳公共收费等。这是便利店在现代都市中,在情感上替代从前的小商店的情感价值。不管你遇到什么急事,有7-11基本都可以帮你搞定。我自己也收到过同学出差到我的城市临时来家里拜访,从7-11买了礼物给我。还有同学说上海的便利店比北京多,这一点让他觉得很便捷、很温暖。  而7-11本身出品的单品却以高品质的代名词,一个饭团都要反复研发,甚至放到大百货商店售卖价格也是不降的。  5、作者本身每周都要去7-11给家里人买午饭,亲身体会7-11的服务;同时保持和顾客的沟通,并对宏观趋势有深刻的分析。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7  阅读完这本书,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关键词就是创新。即使不看这本书,提起7—11一定是能够想到它的创新性。创新性是个从头开始就伴随7—11的关键词。7—11是整个日本第一个便利店,开创了共同配送和小额配送的先例,第一次让银行进入了便利店,以及开始提供代缴水电费等服务。  从7—11的例子可以看出,人不是一定要有特殊的才能才可以在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而是捕捉客户需求的变化,认为公司经营的关键点在于从变化预测未来,环环相扣的思索应对变化的方法,如此循环往复才会萌发新的商机,从变化中读懂“未来”,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结果进行“验证“,这一过程有助于优化工作模式。也就是说意识到问题和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以书里的例子来看:物流体制的改革,作者先是分析了对于顾客来说所有的牛奶都属于同类产品,不同的公司来送会效率十分低下,以及每天的牛奶所需量并不需要一整辆车来装这三个事实。随后通过协商将各个产商的产品混合装在一辆送货车里,集中原本相对分散的配送路线。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8  看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三点感受:  选择做一件事情,就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以客户和时代的变化为中心,不固步自封;  凡事都能够假设-执行-验证,PDCA循环;  1、坚持  对于7-Eleven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带家人去金门游玩,你随处都能够看到它的存在,在你需要购物时。当时还在想,为什么会这么密集呢?刚好,在此本书里也看到了是其密集型选址策略。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制造-物流-配送-销售更加便捷与快速,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增加客户对于品牌的认同感。  说到品牌,7-Eleven的LOGO即是很好的一个诠释,从我个人角度感觉,其LOGO的设计不管从辨识度还是美观上都是简约大方,一下子就能被识别和吸引。一个品牌的打造永远都离不开创造者,因为创造者决定它应当如何被定位与塑造。  7-Eleven原是美国南方公司的便利连锁店。由于伊藤洋华堂为了向零售发达国家学习,在公司内部组织了海外研修活动,每年都会分批派遣60-70人前往美国展开10天左右的研修学习,而铃木敏文即是在这样一次的学习中,无意间与其邂逅。  当铃木敏文回国后,在公司内部提出与美国南方公司签订特许加盟协议,以将此引入日本国内时,招到了公司内部的强烈反对,但在铃木敏文的不懈努力之下,最终说服反对者,并不断与美国南方公司不断就协议进行谈判,以让计划得以顺利完成。其坚持的`态度在文中也有十分多的案例,比如密集型选址,要说服批发商按照其要求进行小额配送,要一家一家、一次一次上门的游说。再比如其数十年如一日的周末安排,上午健身运动后在回家的路上,必定会到其沿途的门店进行午餐食材购置,并顺便查看每家门店的经营情景是否贴合公司的要求等。按照其自述所说:“每一件事情当认定后,就应当持之以恒的坚持做下去,不管碰到任何困难,都应坚持初心与热情,一个困难、一个困难的解决掉。”  2、以客户和时代需求变化为中心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7-Eleven能够坚持稳步成长的理由有三点,其中第一点就是坚持应对社会和时代的变化,所以企业要防止经营陷入低谷或呈现老态时,应要记住:  不要沉迷于过往一帆风顺的成功经验,永远不愿做出改变。  不要一味想要出奇制胜,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  建立Seven银行也是同样的道理,让顾客在购物的时候即可在ATM取钱,并且不受银行上班时间和手续费的限制,这大大提升了顾客的满意度。  比起“价廉”,“物美”更重要,随着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廉价并是顾客唯一看重的因素,在很多时候,其产品的质量才是一家企业能够生存下去的根本,这也刚好应验上头所说的,不要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  3、假设-执行-验证  让听得到炮火的士兵拥有话语权。假设-执行-验证是7-Eleven推行的一套销售体系。当然,这套体系也适用于任何领域,且这套体系的运转会让一线的人员充分的参与进来。比如每个点的当天销售情景,哪个产品在今日销售火爆,明天应当进什么样的货,有哪些货是出现滞销的都会让一线人员来进行统计协调与下单等,这就是让听得见炮火的士兵拥有话语权。  假设-执行-验证就类似PDCA,假设是Plan,执行是Do,验证是Check,A是Act。在这边虽然没有提到A,但其实假设就已经包含这个行动改善,因为假设都是要基于数据来进行,基于每一天的销售情景以及顾客的需求,或者明天的节日等进行。假设后就是无条件的快速执行,执行后再进行验证,验证基于数据的假设是否正确。虽然这个循环从某种意义上是很机械的运行,但将这种机械的要求赋能于一线的人员,这就使一线的人员充分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与存在感,也正是因为这种价值感激发了员工的进取性与能量,使其发自内心地服务于顾客,从而提升顾客对品牌的认同感。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9  《零售的哲学》这本书的作者铃木敏文,是日本7-eleven便利店的创始人,他用40年的时间,在全球开了5万家7-eleven店铺。这本书讲述了他经营7-eleven连锁便利店的理念。  1.变被动销售为主动销售  与传统有什么货就卖什么货的形式相比,7-eleven十分注重产品研发,在经典餐食关东煮、饭团、寿司、便当等基础上,研发了上千种品质高、口味好的速食产品,满足了现代社会城市居民求快求好。  2.环节的环环相扣  门店的选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等普通消费者看不到的环节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7-eleven从一开始就没有选择大而全的全国开店的战略,而是采用密集性选址的战略,使在必须区域内的消费者,能够步行到达最近的7-eleven便利店。  读完此书,虽不易消化但有些浅显的的理解:  1.比起收集信息如何运用信息才是关键。  2.看似越赚钱的事业其实越容易饱和。  3.要读懂世间的变化,学会捕捉客户的需求变化,并且进取应对变化。  4.我们要盯住客户而不是竞争对手。  对于经营者,只要坚定信念就不会做出错误的确定。要打破常识,竞争对手越少对自我越有利。改革要从全盘否定开始。理性上的知识和感性上的理解等同重要。最重要的一点是,妥协即是终结!  对于消费者,要明白消费者追求的是品质,物美价廉更重要,失去二次消费就是失去根基。不要一致认为为顾客着想,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去思考。促销并不等于打折,损失比获得更加令人深刻。消费其实就是心理战,零售更多的是与消费者应对面的心理战。消费者的心理随时代变迁,顾客的明天需求才是最重要的。销售即里理解!  对于品牌和产品,打造品牌是需要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不存在一步登天。要提高利润额,高效解决滞销品。要集中专家的力量,注重团队的力量,严格要求各个环节,追求完美。要改变卖方市场思维方式,主动开拓新的思维方向。比起数量,我们更应当研究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做产品要学会克制,学会做减法!  读《零售的哲学》,觉得可是瘾又读了《零售心理战》,学到很多知识。对于行业的颠覆必须来自行业外,没有行业之见和思维限制,才能开拓颠覆性事业。最大的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并永保警惕,随时应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大潮。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10  1、判断一项事业是否具有可行性的标准  40年间,我每提出一个新事业的想法几乎总会遭受外界的强烈反对。有些是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有些则是人们预计开展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巨大的阻碍等等。  “开拓这项事业太多艰辛”“这种项目肯定没钱赚”等类似的反对理由,全是从自身角度考虑得出的结论。然后,判断一项事业是否具有可行性,更应该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以消费者的视点,深入考察是否“符合需求”。最后,一旦决定开拓某项事业,就一定要坚持到底——这,就是我的经营思考法则。  2、经济不景气不是业绩不良的原因  在寻找业绩不良的原因时,有人提到“因为经济不景气,所以消费者捂紧了钱袋子”“因为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所以产品没有过去畅销也是正常的”这样的宏观理由。  这个理由显然不成立。如果存在经济不景气会导致企业业绩下滑的法则,那么就与711业绩的逆势上扬自相矛盾。  造成产品滞销、生意萧条的原因只有一个,即现在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思考:类似的话马云也曾说过,经济形势好跟你也没什么关系,经济形势不好跟你也没什么关系!好形势下烂企业多的是,坏形势下好企业也多的是,中国最好的企业绝大部分,都不是在好形势下出来的。  对于个人的启发就是:出现问题不要从大的环境上去找原因,那样永远都不会进步。而应该向内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3、工作应遵循的步骤  为了捕捉变化,我数年来不厌其烦地向员工和加盟店成员强调:工作上应该遵循“假设—执行—验证”的步骤。  “假设”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以销售数据为出发点,结合第二天的天气、气温、街市的活动等前瞻性信息,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思考,提前预判顾客的消费心理,并以此为基础订货。最后再通过当天收银结算的POS系统,精确地掌握产品销售的数量和时间,印证和调整自己的假设。然后再继续下一轮的“假设—执行—验证”步骤。  为了提高业绩,保证产品本身的高品质自然不必多说,而另一个关键因素则是产品品种的丰富程度。  如果想要预测哪类产品畅销,大量的数据必不可少,在每天运营店铺的过程中,还必须确保能专注于订货工作的时间。  4、成功的关键在于敏锐的“问题意识”  世上没有快速提高利润的特效药。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时刻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制定出切中要害的初步假设。为了实现这一步,我们必须努力磨练商业“嗅觉”,更敏锐地感知世间的变化。  思考:只有发现问题,才可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创造的价值大小,和解决的问题大小有关。马云解决了买家和卖家的信任问题,所以有了淘宝、有了支付宝。  5、产品是否具有新的价值才是决定购买行为的关键  无论经济如何不景气,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也不会只停留在“价格便宜”上。比起价格,产品的新价值、口味更好的体验更能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愿。100日元的饭团畅销的主要原因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价格区间,让顾客产生新鲜感,达到了促进购买行为的效果。但如果第二次下调价格,顾客只会觉得商家黔驴技穷,在重复相同的伎俩,从而失去对产品的新鲜感。与其如此,我想倒不如推出新的饭团更能迎合顾客的需求。  研发小组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产品如果不便宜根本没销路,所以在他们看来,推出近200日元的饭团简直是荒谬的行为。但是如果从消费者的立场考虑,就能理解在产品过剩、消费饱和的时代,产品是否具有新的价值才是决定购买行为的关键。  6、从“顾客的立场”做出判断  当经营者捕捉变化,思考未来企业该如何服务于顾客时,不能唯自身的利益和方便至上,应该经常从“顾客的立场”做出判断,这点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各种环境下长久存续生存的关键。  只有让人觉得新鲜和出人意料的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过在消费饱和的时代,像过去一样只在表面做文章的“新颖”已不足以撼动消费者的心。除了对品质的严格要求外,还需具备绝无仅有的压倒性优势。我们必须明白,当今时代打造热销产品的难度越来越大。  7、“主动推销”的时代  我从时代刚刚步入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开始,就认定商业经营应该由卖方接近买方,主动出击获得订单。今后必将成为由卖方“主动推销”的时代。  不少加盟店非常赞同我的想法,他们或主动拜访同一商圈的客户,询问有什么需要的产品,或是在店外开展宣传活动等,积极地贯彻了“进攻型经营”。  8、朝令夕改有时是值得鼓励的  有些管理层认为,修正已下达给员工的指令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但是如果社会形势发生了改变,修正航线自然不可避免。如果这时还固执地维持原先的判断反而会把企业逼入绝境。身为企业领导者,更需要及时发现细微变化,并有能力随时将计划调整为最优状态。  思考:很多人都认为,如果制度朝令夕改会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甚至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铃木敏文认为,指令应该跟随形势的变化适时作出修正。打个比方,轮船要驶向目的地,可是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座冰山,这时候如果还不改变航线就会重演泰坦尼克号的悲剧。  9、主营业务必须强大  导致南方公司经营不善的直接原因或许可以归结于多元化扩张的失败。但是,根据我在美国7—Eleven门店亲眼目睹的情况,主营业务的脆弱性才是其事业失败的致命根源。  思考: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必须专精一行,打造核心竞争力。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任何行业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就无法在事业上站稳脚跟。  10、如何重组一家企业  因此重组的第一步,必须要改变一直以来的固有的工作方式。  但是,当地的经营管理层却怎么也不愿意接受我的建议。无论是在日本或是美国,对改变既定工作方式的抵抗基本如出一辙。  面对企图逃避现实的管理者,我有时会恨铁不成钢地严厉劝说他们。因为我知道既然真心想要重整旗鼓,就必须经历一次“破坏性”的巨大变革。  实际上,因为我始终贯彻了打破一切,重建新组织的经营姿态,所以每当我到美国公司视察时,员工们都会说“飓风·铃木”又来了。而那时我的决心也确实像“飓风”一样坚决。  11、充分授权才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采购订货是店铺的特权,只有让最清楚消费者动向的一线员工决定采购怎样的产品、采购多少数量,并实行自主订货,然后有责任心地销售自己所订购的产品,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尤其在美国,被门店雇佣的临时工,只需按照员工手册做些单一的杂活。店长根本不会委派他们负责诸如订货采购的重要工作。我推翻了这一规定,让平时经常站在收银机前的临时工也有订货采购的权限。原本他们只能按照上级指示做些简单工作,现在也可以挑战自我,开动脑筋寻找产品热销的原因,进行解决问题的“真正工作”。虽然增加了工作上的负担,但也让员工萌发了对工作的热情,理解了工作的价值。  日本也同样如此,当店内的员工充满热情和工作干劲时,加盟店自然更加能吸引顾客进店消费,利润也随之产生。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11  上周三晚上,在北京西三环的新晋商会馆,见到一个浙商。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当然,更奇妙的是,我这么一个八卦的人,却自始至终忘记问一句作为浙商来到晋商会馆的感受。直到现在,我还在自责。  浙商看着很年轻,一搭眼也就30岁出头。但在他多说了三五句话之后,我对我的判断产生了怀疑。因为早年,他就曾经拿着供销社的投资去做生意了,从重要机构的出场看,我改变看法是有道理的。他做了好几档生意,在互联网里也算得上一个“名票”。  在座的还有一位国内零售行业的软件公司老总。当谈到在商品品类以千以万计的情况下,某个奢侈品的营销,这位老总说:“这样的公司没有零售精神。”  我问:“什么是零售精神?”  浙商接茬说:“慢悠悠的。”他说,零售精神就是给产品制定一个最便宜的价格,让每一个产品都成为面向大众的产品,成为一个高流通量的产品。  我不禁联想到京东商城。  京东商城的采购来源在业内至今是一个谜。曾经有人说,京东在某些商品品类上甚至到国美和苏宁采购,然后再拿到网上卖。这种情况下,它卖的不是价格,而是服务。在京东商城的模式里面,价格在创业初期显得十分重要,但在后期,反倒不怎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消费者不愿意再大老远地跑到国美、苏宁一趟了。  然而,当京东商城做到40亿元年销售额之后,遇到的瓶颈非常明显。大家说,现在该看刘强东的智慧了,看他怎么能让京东做得更大。跟传统卖场相比,京东的优势在于电子商务平台,如果把公司做大,就意味着市场覆盖区域扩大,供货成本增加,而这就进入到供应链竞争的环节。在供应链控制的环节,京东没有任何优势,无论是外包还是自建,都会遇到巨大的成本问题。在这个领域,它无法跟国美和苏宁对抗。  瓶颈于是就出现了。  零售商们喜欢讲零售的精神,我到现在也没完全搞懂。大概的意思是,从流通业的大规律看,能像沃尔玛一样,把产品卖得最大规模化和最低价格化,就算找到了零售的精神。  2008年末的金融危机到来之后,东南沿海中小企业受损严重,外贸型企业被逼上梁山,开始做内贸。经济学上讲,企业基本上都是在从小变大的过程中死去的,而对东南沿海的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在从外向内的过程中大量死去,也算得上2009年一景。原因当然很多,但零售业者们的总结,却让我这个成天听IT理念的人耳目一新。  零售业者们认为,外贸型企业实际上从来就不是一个销售商,而是生产商。外贸型订单的特点是买方直接下单,工厂直接上产,交易途径是点对点的两方,绝大多数外贸型企业从来没有进入过流通环节,所以也从来没有积累起零售的方法论、合作伙伴、管理方法、成本思想等,而市场留给它们的时间又十分紧迫。  从全球来看,这么多年过去了,网上零售的最佳范本依然是亚马逊。国内的网上零售企业云集,现有模式不知道是否触到了天花板。但更耐人琢磨的是,大家都说中国跟美国不同嘛,不知道能不能重新塑造一个精神,哪怕只是属于网上零售的。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12  经营企业和人生成长都是一场长跑,不必也不可贪图蝇头小利和歪门邪道,核心技能才是关键。一个开创独特商业模式的企业很有可能无法在长期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在《零售的哲学》中,日本7—11获得美国7—11的特许经营权,引进其零售理念,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甚至最终将后者收入囊中,就是典型案例。  人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具有长跑者的耐力和方法,才能笑到最后,家庭出身、天资聪慧可以是人生长跑中制胜的优势,但大多数人没有这个优势,也不需要羡慕这种优势,人生漫漫,天赋也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而已,后天的可习得的技能同样甚至更加重要。  《零售的哲学》的作者铃木敏文说:“经营的本质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大同小异”,同样,人的进步也是大同小异。  这种影响甚至决定企业长青和人不断进步的因素,就像计算机的底层代码,不论企业的产品是什么,不论人的职业是什么,都是最基本的驱动力。  我们可以将这种底层代码分为两个方面:方法论和态度  一、方法论:问题意识、避免思维定势  如何在商业中立于不败,如何面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关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论不断发现适应变化的策略。所以,不变的是方法,变化的是具体的执行策略。  方法论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可以将方法论分为两个方面:问题意识、避免思维定势。  1、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个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是先有问题,还是先有解决方法”。答案显而易见,应该是先有问题。只有对于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专家,才能见招拆招,直接解决各种现成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做的是始终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虽然如此可能让大脑疲惫,但不带着问题看世界,我们就难以意识到我们看到、听到或想到的解决方法。  最简单的例子,铃木敏文创办日本7—11零售店之前,一直在不断思考如何解决目前零售店被大型超市冲击导致经营困难的现状,思考却总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等去了美国,无意中就发现了美国7—11(美国南方公司),就立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典型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问题有大有小,套路却大多一样。  7—11的壮大过程,也是不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如何提高物流效率,如何优化商品的摆放和采购效率,如何应对老龄化的顾客需求,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冲击,如何解决顾客的取款需求,等等。  更科学和规范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零售的哲学》一书中所说的“假设—执行—验证”过程,与《麦肯锡原理》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异曲同工,这是商业上验证商业判断的方法,也是科研方法。  2、避免思维定势  常识,既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决策,也可以成为思考的羁绊。所以知道何以依赖常识而何时摆脱常识,就是一种无比重要的人生智慧。  思维、判断都依赖于一定的前提,这就是我们的框架,能够跳出框架以避免思维定势(think outside the box)就会获得一种创造力,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解决方法。  从这个角度讲,铃木敏文毫无零售经验,反而成为他的一个优点,可以让他摆脱思维定势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  避免被“行业规矩”所束缚的方法之一,就是扩展自己的目标,7—11的目标,是致力于”提供便利“和成为人们的”基础生活设施“,所以才能够做别人不敢做,不想做的事情。  为顾客提供生活必需品,现金也是一种产品,于是就有了创办了银行开设ATM机的打算;顾客到政府部门缴纳水电煤气费用太麻烦,于是就代缴水电煤气费用;老龄化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行动不便,于是就提供送货服务,等等,都是打破常规,拓展业务,但是又始终与核心业务紧密相联。  二、态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态度“是一种更底层的方法论。没有积极主动,根本谈不上技能习得,谈不上时刻保持问题意识,谈不上时刻想要跳出思维定势。  1、企业积极主动的面对竞争  虽然《从0到1》认为垄断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但这是大多数企业的梦想而已,商场上的竞争不可避免。而且企业也应该积极的看到竞争的价值:竞争对手的存在,是企业进步的动力。  中小零售店所抱怨的对象,并不是导致自己衰落的罪魁祸首,他们没有返躬自身,或者被自己的思维框架所局限,发现不了问题的真正关键所在。  个人也如此,懒惰是人之本性。追求内心的积极上进,总是不如有一个外在的竞争对手来得实在。  2、个人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铃木敏文说“无论发生什么都要认真对待,这就是工作的真谛”。“当事业发展受阻时,怨天尤人是最轻松便捷的方法。但是轻松的背后即是停滞不前。只有正视自身的弱点,努力做出改善,并不断地向新目标发起挑战,才能脚踏实地地前进,得到稳步的成长。”  人的成长和企业的成长有类似之处,都遵循“贯彻基本原则,灵活应对变化”,也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基本原则就是上面所说的企业和个人的底层代码,这也是我们应对变化的商业环境和成长环境的技能。  对于企业来说,顾客需求永远在变化,所以产品种类及服务内容随着时代而变化,核心都是为客户提供便利,提供价值。日本7—11不断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反观其“教师”,美国的南方公司没有应对美国社会产业结构的变迁,故步自封,同时多元化扩张失败形成亏损,以至于走到了被收购的地步。  对于个人而言,新知识层出不穷,需要不断学习,快速学习,否则就成为了时代的弃儿。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13  1、之前觉得西方人写人文社科类的书经常啰里啰嗦,很多书只需要看前面一两章就已经能把全书的核心观点和逻辑推理过程还原出来了,以至于后面的内容看完之后几乎不产生增量收益;而看完这本书之后又觉得和日本人相比西方人还算不错的,日本人写的书不但啰嗦,而且只看前几章还真没法还原出核心观点及其推导过程。  2、作者总结的诸多结论中几乎没有任何一项是通过成体系的数据来论证的,更多的只是列举一些数据来进行说明。因此总让人觉得“他说的好像都是对的,然而我仍然不知道7—Eleven是如何在与其它便利店的竞争中胜出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由于后见之明而产生的对以往之事的虚幻的确定感”。  3、有的观点还是令人映像深刻的,比如从“又近又方便”的表面需求出发去推导其背后真实的用户需求的过程,比如“假设、实践、验证”的方法体系,这些与我们做产品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4、有的策略看上去很厉害,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需要考虑具体应用场景。比如“先在某一个地区构建密集的门店网络,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地区”的优势扩店原则,对于便利店这种品牌效应不明显、低客单价、轻决策、高频交易的行业是适用的,但对其它行业则未必。再比如密集配送策略对整体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应该是建立在门店密度、物流成本、人力成本等一系列因素的某个平衡点之上的,某些因素的变化很可能导致这一策略的失效。  5、总之,作者全书列举了7—Eleven做对的诸多事情,从中总结出了不少策略,但并没有解释清楚这些策略的必要性、贡献度大小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何,也没有为读者自己去想明白这些问题提供足够的数据和依据。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14  零零碎碎在地铁里把这本书看完了,很多细枝末节记不清楚,本书讲述了711的成立与发展过程,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也让我对日企有了新的认识和敬意,抛开别的感情因素,通常看见日企品牌,就是看见了品质保证,711也是如此,书中一些我还记得住的大方向思想总结如下  1、要想降低成本、配送、选品等尽量集中。  2、近于严苛的品质要求是消费升级后的市场中必胜武器。  3、所有人都支持的事业未必正确,好做的商业市场已过分饱和,所有人都反对的事也未必是错的,有时候方向比努力重要  4、直接沟通的必要性,信息传达会缺失,员工也会觉得自己被重视。  5、自由品牌不要过分追求性价比,高品质也是推广品牌的关键因素,711能成为品质的代言词,并不是市场上流通产品的口碑带来的,而是自由品牌的品质过硬。  6、懂市场,更要懂消费心里学,这点真的很重要。  7、有好的竞争对手是双赢的事。  8、市场不管怎么变,都以迎合顾客消费习惯为主,朝令夕改是常有的事,只要跟得上买方时代,就不会被淘汰。  9、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给顾客提供便利,购物习惯就可以培养。  当初在京东时,老刘曾在员工平台推荐这本书,那时候没意识到学习充电的重要性,找理由因为没时间看了一章就扔下了 现在离开京东也没闲下来,但还是抽空看完了,可见态度又比环境重要,先说这么多吧。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15  哲学是让思维更加合理,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的科学。零售中的哲学思想就是关注第一原则,让顾客觉得满意,你就拥有了自己的市场。  7—Eleven集中建店,树立的品牌效应,加深消费者的认知度,从而与信任挂钩,促进消费意愿。而且物流配送效率会大幅度提升,广告和促销活动的成本也会更低,效果还会更好。  为了提高顾客的良好感受,711建立自己的食品研发体系,注重与员工的直接沟通,掌握第一手信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采用假设、执行、验证的方式紧跟顾客需求,在变化的时代产生不变的满意度。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能体会到的哲学是不惧怕常规,应依据本质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敢于尝试并完善方法,在变化的世界里寻找理性的快乐。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16  7—Eleven便利店,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但是之前作为终端形象及策略的顾问公司,更多关注陈列、空间布局及如何凸显焦点产品、生动化陈列方面的内容。7—Eleven在空间利用是绝对的典范,如此小的空间竟然可以毫不违和地陈列那么多品类的产品,并且巧妙地利用产品的属性,将必须品、冲动购买品、各种关联产品巧妙搭配陈列,盘活整店,全店无死角,让每一寸货架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最近,朋友推荐我看《零售的哲学》一书,此书正是日本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的著作,书中详细讲述了7—Eleven创立—运作—发展的始末,也着重分享了7—Eleven的成功的关键。也让我从书中更清晰地了解到店中格局陈列等等当中的来由,虽然我们已经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解读,但是看着幕后的,更让人体会深刻。  《零售的哲学》虽然更多是从便利店的角度上来讲述问题,但是道理是相通的,而且现在的7—Eleven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卖店了,是真正意义上的便利了,兼顾快速餐饮、烟酒、日常用品、OTC医药、COFFEE、杂志书报、快递揽收、ATM及信用卡还款、交通卡充值等金融服务等等功能,已经是兼顾多种业态的店铺形式了。在这里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希望可以触类旁通,给到大家一点启发。  1、"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便利店,因此,这个行业并不存在饱和一说"这是2013年7—Eleven准备进驻四国地区时铃木敏文说的话,因为当地在四国地区,已经有了1200家便利店,大家质疑是否应该再进驻。这句话我理解的意思是有那么多的店存在,证明需求是非常大,市场有那么大,这个时候能不能分到蛋糕,就是要看你自己的了。铃木敏文非常有信心,是因为他非常清楚7—Eleven的优势所在——优秀的出品、贴切需要的产品品类、让你离不开的附加生活服务、主人翁精神的店员。所以,只要做好了准备,就不需要惧怕竞争!竞争越大说明市场越大,机会越多。你要做的是脱颖而出!  2、在大百货大超市,shopping mall盛行的年代,反其道而行之,创立便利店,确实是胆识过人,眼光独到。其实在现在的7&I集团,整体发展趋势及给集团的贡献,均是7—Eleven高于超市形式的伊藤洋华堂和百货形式的崇光西武百货;而同属李嘉诚旗下的百佳和屈臣氏,似乎也是屈臣氏的发展更好些。这里体现了不要惧怕巨无霸,小形店铺更灵活,只要能贴近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创新求变,充分挖掘与巨无霸的差异,以快打慢,一样可以过得比巨无霸更滋润。  3、1973年,铃木敏文主导与美国南方公司签约加盟,1974年开出第一家加盟店,到16年后收购美国夏威夷分部,再到1991全面接管美国南方公司,整个过程只不到18年。绝对的屌丝大逆袭,从一个加盟商逆袭收购品牌母公司,这也算得上是一大传奇。南方公司从主变仆,除了运气不好买股票遇融断,买楼遇暴跌外,更多是自我的封闭与不思进取,没有充分利用自己店铺小而多的优势,贴合消费者需求,而是自我为中心,总部拍脑袋配送产品,从不考虑实际需要。总是站在卖方市场考虑问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说,不管现在过得多好,还是要未雨绸缪,主动求新求变,去迎接市场的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也是我们做店铺形象设计时所强调的,我们要做能领先一段时间的品牌形象,要先想到市场的变化,要具有前瞻性,不要总是后知后觉,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追赶,这样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4、在便利店引入关东煮、饭团等快速餐饮,以及提供ATM机等,在今天看来,似乎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在当时当地,这确是一大创举。铃木敏文为了解决餐饮和ATM机这两件事,耗费了多少心思,经历了多少磨难。为了在便利店安装ATM机,而去成立一家银行,这是多么疯狂的事呀。铃木敏文说他所做的这一切,因为他说是站在客户立场思考问题,了解客户所需,解决客户问题。从经营的角度上来说,更是给自己挖掘了更大的市场。一个小小的便利店综合了快速餐饮、烟酒、日常用品、OTC医药、COFFEE、杂志书报、快递揽收、ATM及信用卡还款、交通卡充值等金融服务等等功能真的是将便利二字表述得淋漓尽致。  5、现在总是说实体生意难做,网店价格便宜,没有办法竞争,这不正是当初便利店与大百货、商超的情形吗?百货商超品种齐全,整体氛围舒适,一次性解决全家的吃喝玩乐,但是距离居住地较远,不方便。而现在是网店价格相对便宜,足不出户就可以送到家,但是不真实,没有体验,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而作为实体店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当初在大商超笼罩之下的7—Eleven的生存之道——差异化、创新、贴合需求。便利店的核心就是便利二字,一切站在客户立场,挖掘更多的服务项目,让人离不开他,虽然他们从来没有过价格优势。  而今天的实体店,真实立体的环境、亲切的面对面交流,舒适的空间氛围,全面触感的体验是不是正是我们要全面挖掘的地方?  6、结语,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当励志也好,想从中寻找经营的灵感也好,或者都可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而作为我,从前台观察、分析、理解、吸收再到幕后去了解起因经过,两者融会贯通之后,确实是受益匪浅。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17  最近看完铃木敏文的《零售的哲学》,因为从事零售行业,所以特意关注了下,作者所在的企业7—11便利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开店都开到我们家门口了。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位杰出的掌舵者,作者毫无相关的零售行业经验,却把7—11做成便利店行业的巨无霸,很让人敬佩,作者独特的创新视角,和他系统的学习心理学和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也有很大关系,深谙心理学使他始终坚持以消费者的视角看待问题,养成敏感的捕捉市场变化的习惯;懂得统计学知道如何很好的用数据分析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所以平时不一定紧紧的盯着自己的专业领域,接触不同的学科往往能让我们有独特的视角换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也许就是我们当下流行的跨界打劫。  他的另一本著作《一位经营鬼才的自白》两本结合起来阅读会更好的加深他对经营的理解,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需求,作者始终推崇的是假说思考,读懂多变的市场,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做生意真的是着眼于未来,做出预判,比别人早一步感受到市场变化,找出应对办法然后接受检验,要培养应对变化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有一席之地。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18  作者铃木敏文先生,是日本711品牌的创立者,在一次美国学习时发现当时还隶属于美国南方公司的7—eleven便利店,很是欣赏期铺货品类全面的便捷型商店的经营模式,于是引进日本。  这本书主要讲了铃木先生自引进711特许加盟权,从零到一如何将便利店的零售做得风生水起开边全球的个人经营理念。比如  1、密集选址的分店战略。铃木先生以为密集选址有非常多的好处。其一,增加各个分店之前的物流配货效率,低成本的建立中心配货仓库,便可以覆盖到周围门店,保证各门店的商品补货能够及时新鲜,这种模式在当时算是一种创新了;二,有利于扩大品牌效应,密集的门店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节省营销成本。  2、关注消费者的需求。711从来没有考虑过靠价格取胜,铃木以为物质丰富的时代“物美”比“价廉”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711为了控制品质不惜研发自由品牌且控制上游产业链。除此之外,铃木根据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将711定位成一家提供便捷服务的商店,而不仅仅是售卖商品。因此,他们大胆的在门店里加入了缴费服务,在门店设立ATM取款机,代收快递,照片冲印,甚至有些门店还设有休息区和厕所。  3、尊重并鼓励基层员工决策和创新。这点有点想国内的餐饮品牌“海底捞“711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地对基层员工放权,鼓励他们对根据当地当店的消费习惯来对商品和货物的更改,铃木先生非常注重于基层员工的沟通,听取他们的声音。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篇19  最近读完了日本知名零售店711创始人铃木敏文的《零售的哲学》,书的封面有两句话,其中第一句是“无论卖什么都能大卖的零售哲学”,第二句是“零售就是心理战”,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做出的深层次解释,只有深刻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需要什么,这样直面客户才能对市场的应变不断作出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  好的商业行为需满足当下消费者需求  最初711是美国公司是创立的品牌,而铃木敏文去美国出差途中发现这种小便利店,该种连锁便利店此时在日本并未兴起,日本本土更多是以“大型商超”为主的商品零售业态,而此时的铃木敏文正在日本的商超集团“伊藤华堂”下打工,促使铃木开便利店的想法来源于此时日本实行“周日停业”和“缩短营业时间”,消费者无法在24小时能够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将美国的711引入日本也是迎合该该市场契机。  可是为什么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其他人进入连锁商店市场呢?便利店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行业,更多的是“个体户”在经营,中国俗称“小卖部”,在对行业进行研究时,可发现分散的行业并不会一直高度分散下去,当行业内出现一个“管理牛人”时,该牛人有能力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如代表送货渠道的供应链,销售时的商品监控,以及员工培训管理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当这些做完后,单个便利店的毛利率会上升,而一旦自己的连锁化运营展开后,出现“规模经济”(即规模越大,成本越低),这样会导致整体运营成本进一步下降,那么该片区的其他个体户所开设的便利店就无法与其进行竞争。  在我们中国市场也存在这种现象,如过去的“小卖部”(711),餐饮店(海底捞),油漆店(三棵树),地产商(万科),生鲜超市(永辉超市),都出现了一批在管理上能够领跑同行的企业,进而逐渐在消费者口中积累更好的口碑,这也导致企业自身也能领跑同行,而该现象在不少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如幼儿园品牌、在线教育品牌等,这也是后一阶段投资客着重关注的行业性机会。  拥抱变化,动态看问题  每个人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在面对新事物时,通常人会有恐惧感,而该恐惧感会使得决策者停滞不前。在铃木提出引入711时,他的领导和同事都强烈反对,认为目前日本的经济现状下,只有“大商超”这一种业态存在,而小超市在该环境下无法生存,不过铃木面对强势的“大商超”,而具有“深度”的提出在目前便利店并不是完全打不过大商超,只是因为管理不到位。在预判日本未来人口老龄化将加剧后,铃木提出需要提前布局“送到家”业务,彼时也被管理层强烈质疑和反对,而后的社会发展却印证了铃木的正确。  故而我们发现,反对铃木的人更多是以“静态”的眼光在看待商业世界的变化,从《自私的基因》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出从细胞到人,都喜欢处于“静态”的环境,而对“动态”有反感,毕竟动态也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而铃木所进行决策时,则更多是运用“动态”的眼光,“前瞻”的看待社会发展,并提前进行商业布局。  多次重复是有效的  在经营管理中,管理层通常对于下属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执行战略、战术而感到苦恼,对于总部而言,旗下的经销商并不能领会总部的经营意图,最终则可能导致强势推出产品而影响供销关系,这都是我们在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铃木所面对的员工,很多都是素质水平并不高的人,针对这些员工,铃木采取的办法是“多次开会重复”,铃木用不断的重复使得员工明白:  1、老板觉得这事很重要;  2、这事对我们也很重要。进而使得总部的战略意图能够很好的贯彻执行下去。  通读此书,从中更多的感觉是经营企业如履薄冰,授予日本711的品牌美国南方公司最终因为忽视供应链和销售监控的重要性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在遇到恶意收购后为抵抗恶意收购而大量借债回购上市公司股票,不过高昂的借款利息难以负担最终被铃木所在公司“全面托管”。我们在分析上市公司,抑或是自己在领导一家企业时,不得不提高“专注度”,对市场保持敏感,同时也对各环节业务进行深度了解,将风险点提前堵住,那么企业这艘小船才能继续平稳航行下去。【《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艺术哲学》读书笔记05-12《画说哲学》读书笔记11-27《新零售》读书笔记01-08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10-21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06-13《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06-13历史哲学读书笔记范文11-12《艺术哲学》读书笔记范文01-24《幸福哲学书》读书笔记10-23}
7-11是零售界的标杆。1973年5月15日,7-11日本第一家便利店诞生。
2012年1月,成为零售行业里首个营业额超过3万亿日元的连锁店。
2016年2月底,7-11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开了58904家连锁店。
2016年7-11日本公司零售总额为2473亿人民币。
7-11是全球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便利店。现在来看7-11便利店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然而回顾往昔,我们会发现7-11并不是日本本土诞生的品牌,它最开始是美国南方公司创立的。1973年由铃木敏之引入日本,经过多年的发展,最后又收购了美国南方公司,成了一家日本企业。日本7-11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之打造了一个这么优秀的企业,可能很多人以为他是对这个行业是出于热爱才从事的。事实上,他对商品流通业并没有什么兴趣,而且他一开始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30岁的铃木敏之在为自己独立项目找赞助商的时候,朋友推荐他跟伊藤洋华堂谈谈,当时伊藤洋华堂的人承诺他如果能加入公司,就能推进项目。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加入了伊藤洋华堂。没想到的是,当他进入伊藤洋华堂后,发现公司并没有打算兑现对他的承诺。原来,这个公司正处于大型商场的发展期,很缺人,那个承诺不过是个幌子而已。这就是铃木敏之进入流通业的契机。在《零售的哲学》这本书里,铃木敏之结合40多年的零售经验,讲述了他是如何从0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7-11便利店打造为全球最大便利店的。书里不光有他的经营哲学,还有他可贵的工作哲学,这些都值得学习。一,铃木敏之引进7-11的坎坷历程1.7-11便利店进入日本的契机。1963年铃木敏之进入伊藤洋华堂时,公司店面一共只有5个。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迎来了大型超市的繁荣期,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伊藤洋华堂也进入了急速发展期,公司趁势加快了开设新门店的速度。不过,公司却遭到了当地小商超的强烈反对。1971年,38岁的铃木敏之以董事的身份参与了谈判。铃木敏之认为大型商店和小零售店能实现平衡状态,达到双赢的目的。而且,经营的核心在于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跟店铺的规模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然而,这样的说法对方并不认同。双方的谈判进入了胶着状态。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经营方式,能够实现大型超市和小商店的平衡状态呢?其实,这就是7-11便利店进入日本的契机。当时伊藤洋华堂每年都会派骨干到美国学习先进的零售业经验,铃木敏之作为负责人也会随行。有天他们在一家小店休息,铃木敏之发现这家以数字7和英文Eleven构成的小店就像一个小型超市,商品种类繁多,似乎应有尽有。回国后他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那家小店叫便利店,是美国南方公司4000多家连锁店里的一员。于是,他便萌生了把7-11便利店引进日本的想法。2引进7-11便利店的过程困难重重。首先,是公司内部的强烈反对。大家一致认为,街上的小商店因为大型超市的出现,都快经营不下去了,现在再引进这样的小店,就是在自寻死路,还有人讽刺他是白日做梦,是没有销售经验的门外汉。其实正是他不受制于行业传统经验,他才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小商店衰败的真正原因。在铃木敏之看来小商店的营业时间短、周日不营业、"价廉=畅销"的经营理念,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是生产效率低下的表现。最终,他说服了大家,公司同意引进7-11便利店。但是美国南方公司一开始就给他们吃了闭门羹,后来经由介绍才得到了谈判的机会。正式的谈判是建立在解决对方100多个问题的基础上的。双方从6月开始谈判,一直到11月底才正式签约,由此可见谈判的艰难。更艰难的是,铃木敏之发现对方给的经营手册,都是一些入门的经营知识,营销和物流等核心技术只字未提。再就是人员问题。新公司成立时,便利店事业饱受公司内外的强烈反对,加上新公司的薪资待遇不能跟母公司相比,因此公司内部几乎没有人愿意主动加入。也就是说,新公司只能从外部招聘,招到的新员工也几乎是毫无经验的人,可以说日本7-11便利店一切都是从0开始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3年5月15日,7-11第一家便利店在日本诞生。二,铃木敏之的工作哲学1.始终贯彻消费者的需求是第一位在《零售的哲学》这本书里,我们会发现铃木敏之40多年来每提出一个新事业的想法,几乎都会受到外界的强烈反对。铃木敏之认为很多人之所以会反对,除了是因为他的想法没有先例可循,再就是因为很多人总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作为反对理由,比如"这个太难了""这个赚不了多少钱"。而铃木敏之认为,判断一项事业是否可行,应该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应该考察的点,而且一旦决定开拓某项事业,就一定坚持到底。比如,进入银行业。铃木敏之提出要在7-11便利店里设立ATM机的时候,社会正处于金融恐慌中,银行的ATM数量也早已饱和,很多人都认为他这个零售业的门外汉,想通过ATM盈利的计划是妄想。但是铃木敏之非常清楚他设想在7-11店内的ATM机只是为了方便消费者,而且7-11从30多年前就开始以问卷的形式收集消费者等各类人群的需求信息,所以他提出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主观臆测,是有据可循的。后来排除万难2001年银行终于顺利开始营业,在便利店里装ATM机也成为了创举,随着使用用户的增加,顺利实现了规定的'三年内盈利'的目标,成了同期新银行里的一枝独秀。2.时刻保持问题意识和思维力。铃木敏之认为对自身工作时刻保持问题意识,让自己置身于信息中,就像是在脑子里下了一个鱼钩。当有效信息经过的时候,钩子就能勾住。比如,铃木敏之在十几年前就精确预测了"今后必将是网络时代",并在公司内部逐步筹备,最先推出了会员制的外送服务,可谓是行业的先驱者。而这个预测主要来自当时他看到一篇日本老龄化的报道。看到报道后,他就想未来外出购物的老年人会减少,并且年青一代也会因为劳动力的减少,变得更加忙碌,也没有态度时间外出购物,由此推测出网上购物是未来消费模式的必然趋势。3.建立假设,挑战各项业务。铃木敏之在工作中一直坚持重复"假设-执行-验证"的过程。比如,铃木敏之开创的单品管理模式,核心在于就主动思考、建立假设,再以实际的经营数据验证假设的流程。7-11便利店1号店刚开始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库存,店里货品积压,而顾客却因为缺货买不到需要的东西。于是铃木敏之便带领团队主动思考,在1978年全面引入使用订货终端机,1982年从美国引进POS系统,成为日本第一家引进POS系统的公司,最终提高了订货的精确度。三,铃木敏之的经营策略7-11能领先其他连锁便利店,他创建的经营策略是核心。1.采取密集型选址策略。7-11便利店的第二年,7-11的店铺数已经有100家,而这个数字,美国南方公司用来15年。7-11之所以能这么快速的发展,跟铃木敏之一开始就贯彻密集型选址策略息息相关。他认为,相比广撒网式的开店,连锁店更应该以面的方式呈网状扩展。这么做不但能在区域内提高7-11的品牌效应,加深消费者的认知度,还能提高物流和配送的效率。2.进行供应的基础体系改革。比如,物流体制改革。铃木敏之给7-11便利店的定位核心是"便利",那么提高生产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上面也说过,1号店最初最大的问题就是库存。当时的订货惯例是大批量进货,导致店里的不良库存越积越多。针对这种问题铃木敏之提出小额共同配送的方式。共同配送是指生产厂家、供应商和7-11总部三方通过合作,集中配送路径,形成合理化的物流体系。刚开始每天给1号店送货的货车高达70辆,以牛奶为例,牛奶有多个品牌,每一个品牌由不同的公司分别送货,这样的配送方式非常没有效率,铃木敏之就建议同一个地区同类厂家的产品混装一起进行共同配送。可是,有哪个厂家愿意配送竞争对手的产品呢?为了让厂商了解市场情况,他做了一个实验,以往供应商送货的时候,会把自己家的产品放在别人家产品的前面,显眼的位置。他改了个陈列方式,把每个品牌的产品排成一排,让消费者自主选择。结果这样的方式,促进了所有产品的销售。最终,生产商接受了他的提议。1980年,日本流通史上首次实现了牛奶的共同配送。7-11的共同配送体系还对产品进行了细分,他们在各个区域设立了共同配送中心,根据产品的特性,以冷冻型、微冷型、恒温型、暖温型四个温度段进行区分进行集约化管理,这种根据温度管理的方式能保证食品的鲜度,产品品质能够得到保证。每家店铺的送货车辆也从原来的70辆减少到了9辆。这样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3.独特的产品研发方式铃木敏之认为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所以产品的品质非常重要,产品只有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才有销路。2007年7-11创建了"7-Premium"的自有品牌,是以团队形式研发的,是以7-11产品总部研发负责人为核心,加入原料、器材、制造厂商、供应商的负责人。优势就是能对产品所有环节都严格把控。比如,现在也很有人气的红豆糯米饭团。它在刚被研发出来的时候,铃木敏之试吃没有尝到糯糯的口感。负责人说是因为生产工厂没有相应的工艺和设备,所以选择了和普通米饭相同的做法。铃木敏之强调把原因归结于工厂没有相应的设备,是非常不可取的,他要求研发团队重新研究,力争做出最原汁原味的糯米饭团。最后开发团队克服了难关,这一产品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4.重视与员工的沟通。铃木敏之认为,管理层的经营思路能够被员工了解并正确地理解,是企业整体稳步前进关键。所以,7-11内部有很多不同的导向性会议,比如面向所有管理层的"经理会议"、针对店铺经营顾问的"区域顾问会议"等等。像"区域顾问会议"是铃木敏之坚持定期在东京7-11总部召开的例会。铃木敏之会出席并发表对经营的想法,会议的目的就是直接传达总部的经营方针,引导员工更好地成为总部与加盟店之间的沟通桥梁。当天会有2000多名负责指导加盟店经营的顾问到场。这种会议虽然费时费力,但是,铃木敏之认为如果这样的一线人员对公司的理念都理解不到位,是不可能能准确传递地给店长的。所以,这种由上而下传递企业方针最直接的沟通方式,会一直举办下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便利店加盟店排行榜加盟10大品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