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程序员工作稳定吗如何保持精神状态?

有些时候,做管理还是技术,不一定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我一般把这个事情归类为命运。公司存在的本质目的,是赚钱。所以绝大多数公司,做技术的目的,也是赚钱。技术是赚钱的一个子环境,但不一定是必要环节,必要环节,决定权在市场手里。所以,实际上绝大多数程序员,并没有真正的可以踏实做技术的环境。要知道,我们只是打工,服务于公司,我们不是在搞研究,不是在某个研究所。实际上这个社会上,很少有那种:能让我们踏实、安心的做技术的空间。打工是为什么?为了拿图灵奖吗?NONONO,打工是为了赚钱。当你认清楚这个真相的时候,就应该清楚,既然最终目的是赚钱,那么就得按照公司的方向走。真正想做好技术,有个必备条件:你一定得独立自主,否则,你什么事情都按照公司要求走,那你确定你做的真的是“技术”吗?打工,就得按照公司方向,今天往左、明天往右,或者说,大多时间下都在从事枯燥乏味的CRUD工作,那你现在的工作真有技术含量吗?我持怀疑态度。在以赚钱为目的的情况下,不管做技术还是做管理,核心还是:哪个岗位钱多、哪个岗位持续赚钱周期长、哪个岗位不容易被裁。怎么看,都是管理岗的持续性更强一点。虽然管理岗的特性是:被裁了就不好找工作了,生命力还没技术稳定,但是管理岗因为岗位少,被裁的概率也比普通技术低很多。在这个情况下,管理和技术可以说是各有优劣。于是关键问题来了:你能做到管理岗吗?管理岗,可不是你管3、5个人就算管理了,真正的管理岗,起码的级别也该是总监级。一大堆程序员谁不想做总监?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个?所以,当你面前有两条路的时候,一条是持续的做技术,一条是做总监,你选哪个?在面对这种选择时,如果你的技术是稀缺的、市场正需要的、有溢价的,不用犹豫,一定要持续做技术。如果不是,那毫不犹豫去做总监。绝大多数程序员,做的技术都没啥门槛,都不算什么稀罕的东西。这么看起来,无非就是可替代成本的问题。一个技术不稀缺的程序员,其可替代的成本往往很低,说裁了就裁了。但是总监的替代成本就高多了,因为总监这个级别,不仅仅是代码能力上的区别,还包含了很多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这玩意,易学难精。一个表达能力马马虎虎的普通程序员,一路上拼到总监这个路子,非常难。大多数普通程序员,希望走技术专家的路子,因为这条路,确定性强,理论上,只要学就能达到。理论只是理论,实际上很多程序员由于自身规划能力不足,导致长期陷入垃圾工作中,很难走过来。所以,不管是管理岗还是技术专家的路子,能一路走过来的,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当命运让你做选择的时候,不管做什么,其实没那么重要。你走过来的过程,更重要。我在很多年前的title,就是技术专家,当时做的东西市场上比较稀缺,那时候经常跨城市跳槽。这个title,在当时的公司里大于架构师,仅次于CTO。后来从技术专家转型做了CTO。我在面临这个选择的时候,想的倒是简单,技术专家这条路,不好走了,虽然我做下去,技术确实会提升,但是提升的这个技术,让我加薪的空间却不高。因为很少有公司真的需要我把这个技术做到极致,我就算技术提升了,发展的空间也不大了,这就叫做边际递减效应。在这个时候,我要么技术深挖技术,这时候只有一条路,就是去卷开源。这个收益其实很慢,但是很稳。另一条路,就是走管理岗,这个来钱快。所以选择钱还是技术?当你走到这个十字路口的时候,你会忽然发现,有些时候,要相信命运。有些人的性格,是做不了管理的。有些人的性格,没办法把技术做深。真正的去学着理解自己,这个问题才有答案。按照我这一路走过来的经历,如果回头重新选择,我也还会选择管理方向。原因很简单:做管理以后,可以让我真正跳出技术圈子去看待问题,这个时候我发现技术思维给我的限制太大了。而跳出去,站在其他维度重新观测技术的时候,发现很多事情都是一叶障目。以前我觉得,很难解决的技术问题,都可以在更高维度上来解决。这个时候我不再思考技术本身的问题,我会真正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我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技术解决问题。对于问题来说,技术人往往喜欢追求真相。实际上,解决问题不一定需要寻找真相。如果,仅仅是应对35岁问题,那么一切就要从市场着手。市场上缺总监,就去做总监,缺技术,就去做技术。但是你必须得想清楚,市场上是真的缺,而不是你一个人自嗨……最后还是做一个结论,做到某个高度都不容易,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CTO,当你走到了这个高度,选择没那么重要。因为高度越高,竞争的人就越少,选择的空间也越大。不管走哪条路,都尽量的往高处走,不用纠结太多。有些对于选择的纠结,往往是懒惰找的借口。一路往上走,走的高了,很多所谓的选择,一眼就看明白了。}
我有一个朋友是前阿里员工,前几年成功移民德国,你可以参考他的技术移民经历。早上九点,唐小牛仅需从床边走几步到办公桌前,他就可以开始一天的工作了。他是一名远程办公的高级工程师,他的办公场所就是卧室角落里的那套桌椅和电脑。唐小牛居家办公桌上的摆件下午四点,唐小牛回复完最后几封邮件,关上电脑,他就下班了。此时窗外阳光明媚,离夕阳下山还有五个小时。他伸了伸懒腰,准备去学校接他的“宝贝”放学。今天晚上没有跨国会议,他还盘算着玩几盘Dota2。唐小牛平常喜欢打dota2唐小牛是一名德国程序员。2017年10月他“肉身翻墙”成功,顺利移民到了柏林,过上了欧洲的“躺平”生活,而这样闲适的日子对于五年前的他来说想都不敢想。1.阿里的旧生活2016年,硕士毕业四年的唐小牛入职了阿里巴巴,任职中间件部门的高级工程师,职级是P6,也就是公司干活的主力。不仅要编写高难度的技术代码,响应客户需求随时on
call,还要负责一部分运维部署工作,处理各种琐碎的杂事,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他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要做到又快又好。阿里有严格的绩效制度,即3—6—1。前30%的人会拿到3.75的绩效,有晋升加薪的可能和高额的奖金;60%的人会拿到3.5的绩效,不好不坏;剩下10%的人会拿到3.25的绩效,不仅与前30%的人拉开巨大的奖金差距,还会亮起职场“红灯”,连续拿到两次3.25绩效的人基本会被公司“毕业”。虽然唐小牛一直是60%的那拨人,但他仍然对自己的绩效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毕竟阿里内卷太厉害了,稍有不慎他就有失去工作的可能。在阿里巴巴,同辈压力也是员工们拼命工作的原因之一。唐小牛进入公司的时候已经31岁了,在公司算大龄程序员了,许多和他同龄,甚至比他小的同事早已坐到了更高的职级位置上,这种无形的对比让他对职场安全产生更多的焦虑。他曾经和团队聊天时,听到HR说阿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一个人35岁还没有达到P7这个级别就表示这个人没什么潜力,大概率会被公司优化。联想到自己的年龄和职级,时不我待的危机感让他只能更加埋头于工作。阿里的P6到P7是一道坎,也是一个薪资的分水岭,除了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求一定的管理能力,对业务和商业上的一些东西要有所思考,对晋升的要求相对多元。有的同事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从P6到P7的飞跃,但也有同事进入公司十年却依然是P6。职级的晋升在唐小牛看来是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或许并不会因为拼尽全力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在阿里的一年半,唐小牛每天奔波于两点一线,过着995的生活,仅在周末的时候才能从杭州奔赴珠海去看一看自己2岁的儿子。当没完没了的工作侵占了他的大部分生活,对于他来说,即使完成了职级的晋升,但可以预见到他会更加忙碌,陪伴家人的时间依然很少,可儿子又有几个2岁呢?换条赛道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出路,移民的想法在他脑中浮现了。相对于许多国外的公司,阿里的工作背书显然是个不错的加分项,最后他将目标锁定在性价比高的欧洲,并择定了德国这个气候适宜的国家。经过四五轮的层层审核,走完近一个月的面试流程,在2017年一个温暖的秋日,他们举家迁往了柏林。德国街头2.德国的新生活唐小牛来到德国后感到很满足,他终于在高薪内卷和低薪躺平之间找到了第三条路——“移民”可以让他“躺平”的同时还有不错的薪水。他在德国的第一家公司为他提供了8万欧元的年薪,这与他在阿里时的薪资旗鼓相当,但工作量却是以前的三分之一。唐小牛参加AWS summit Berlin平时参与团队合作的时候,大家并不是像国内的团队一样,由一个领导牵头,把模块分一分,定好项目节点后就开始争分夺秒地干活,而是把许多精力投放到“工程管理”中。他们会细致地划分任务,并讨论任务描述是否清楚,大家对彼此的任务分配是否清楚,再根据平时的工作量投票预估时间,在每个周期内大家可以从任务框里自行挑选喜欢的任务。并且这里的程序员不像国内那样时常为了项目节点需要“点灯熬油”,大家都量力而行。项目最后即使超出了时间预期,没能按时完成过任务,大家总结讨论的结果也往往是:他们低估了任务难度,而不是效率不高。没有内卷,没有绩效差距,唐小牛在德国过上了早九晚五、从不加班的理想生活,他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去攀岩、滑雪、打羽毛球。同时他还有一个月的年假福利,可以带孩子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唐小牛带孩子来攀岩馆玩德国的自然风景德国劳动法对于职工的保护也让唐小牛有满满的安全感。在德国三天以下的病假不需要病假条,三天以上可以去医生那里开病假条,在病假期间保险公司会继续支付工资,不用担心收入的减少。德国的职场并不鼓励员工带病上班,与其传染他人,不如在家好好休养。而这样的情况换作在阿里,唐小牛认为自己没什么大病都会努力抗一抗。同时,德国的劳动法还要求员工必须休息满十一个小时才能再工作,如果一个员工因为一些紧急情况早上两点起来工作了,三点忙完又回去休息了,那他必须再连续休息至少十一个小时才能继续工作,也就是下午两点才是他应该上班的时间。在德国公司是不可以随意裁员的,法律规定如果某个员工的绩效并不理想,公司有帮助员工进步的责任,有义务为员工换一个更合适的岗位。德国的公司也一向遵纪守法。在程序员需求量巨大的德国,他更无需担心“35+”的问题,像他这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是公司们抢着要的人才,没有人关心年龄问题。生活的本质就是工作和一日三餐,从工作的感受出发,唐小牛觉得他已经逃离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从前他或许会追求技术上的挑战,努力学习新技术,但工作久了之后,他的心态逐渐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现在的他认为工作就是公司付钱买自己8小时的时间,8小时以后就是他的生活,他不能把人生都搭进工作里。在阿里的经历让他想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就是永远“不再内卷”。德国风光3.移民德国的挑战对于每一个移民者来说,或许都曾产生过这样的忧虑:从一个熟悉的社会体系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如果适应得不好,一般会对当初移民的决定感到后悔。唐小牛来到德国已经五年了,他承认“外国的月亮并没有比中国的圆”,往往旧的问题消失了,新的问题又会诞生。语言的阻碍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他不会德语,所以他不能选择德国本土的传统公司,只能选择有国际化背景的公司,这样就对英语有一定的要求。唐小牛在阿里的时候也有许多应用到英语的场合,所以他当初用英语与面试官沟通的时候并没有太多障碍。但能沟通和说得好还是两码事。有一次开会,他想提议组里的每个成员在自己负责的主要服务外,再去辅助负责另外一个服务,这样大家就有备份了。然后他的经理就问他“那谁去负责哪个服务呢?”,唐小牛的本意是大家自行挑选就好,但他用了一长串的英语去表达这个意思,他的经理却表示听不懂。幸亏一个印度同事及时帮他解了围,用一个单词“self-initiative”一下子表达清楚了这个意思。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在英语方面的弱势,为了避免影响工作效率,进而影响晋升,他不得不继续深造英语。除了注意语言的精进,转变沟通方式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事情。对唐小牛来说,在日常的工作中技术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感到没有挑战性,和阿里巴巴的要求相比,德国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表面上确实“落后”不少。在这样的场景下,职业化的沟通反而变得很重要。初入国外职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所以有时候他和同事沟通犯了忌讳也不知道。比如他曾经在代码
review 中非常直接地指出代码写得有问题,结果被经理委婉提醒要注意代码 review 的方式。从此以后,他在代码 review
的时候都特别注意自己的语气,从这个“代码没有写清楚”变成“这个代码我没有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能帮我搞懂一下吗?”。在平日的工作中,大家都尽量用专业度而不是职级高低去影响决策。即使是最资深的程序员在面对别人的质疑时,也要有理有据地去说服别人,不能一言堂。这些差异背后体现的其实还是价值观的不同。每一个移民者在融入新的社会体系时,都要经历一两年的阵痛期,许多冲突和矛盾往往源自无法摸清社会的运行规则,这会令人困惑不安。唐小牛即使很少去和外界打交道,他还是会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困难。比如租房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房子可能会收到上百个申请,这就会造成房东比较挑房客的现象。唐小牛刚开始来德国的时候好不容易定下一个房子,在最终签约的沟通中,仅因为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房东就翻脸不租给他了。还有一次唐小牛在退租一个房子后,收到了房东翻新整个地板的账单,但其实在他们搬进去前,这个房子的地板已经磨损了许多。当时唐小牛理所当然地认为房东对自己的房子情况应该有数,就没有多想,后来他看到账单后十分难受,如果当时他提前拍照做好记录,或许他就不用付这笔冤枉钱。经历了租房的种种扯皮后,唐小牛决定在德国的郊外买一套房子。在德国买房并非难事,这里既不限购,也没有高额的首付和利率,比在北京、上海买房更容易上车。柏林的规则是首付仅占10%,利息不到1%,每年仅需还款2%或3%,但这样也会造成超长的还贷期限。唐小牛的房贷是50年,虽然现在每月房贷仅占他收入的20%,但他有时会担忧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没有贷款周期长,如果将来发生什么变故,房贷或许会成为未来生活中的一个大烦恼。唐小牛的房子现在的唐小牛已经在德国生活五年了,他依然没有觉得自己融入了这个异乡,只是在生活。面对着沟通得不顺畅与文化的差异性,他十分赞同一个伊朗的移民朋友说过的话:“如果你是因为幻想着新生活的美好而移民,那你将必然失望,因为生活中的盐总是咸的,哪里都一样。如果你是因为要逃离旧世界的痛苦而移民,那你几乎一定会幸福,因为那一时一地的苦难并不是普世价值。”人物简介:唐小牛2007年通信专业毕业,在一家国企工作2年,2009年考入一所985大学读cs研究生,2012年进入工商银行工作,因担心技术落伍,后离开体制进入了互联网公司,2016年他加入杭州的阿里巴巴,2017年10月他移居德国工作。END本文来自码客人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唐小牛问答实录部分(彩 蛋)码客人生:你如果不喜欢内卷的生活,当初为什么离开银行呢?唐小牛:不同的阶段产生了不同的想法。我当时硕士毕业的时候其实有华为和工商银行两个offer,但我想躺平,我就选了银行。结果我发现银行的工作强度也挺大的,并不比互联网公司差多少,我们周二和周四都要加班,有时候领导还鼓励我们留宿,就是晚上要加班到很晚的话,可以直接去附近的园区休息。刚毕业的时候人也比较有上进心,想要多学一点技术。当时银行比较求稳,技术相对不那么前沿,我的工资虽然有十几万,在珠海是个相对不错的收入,但我觉得是这是行业或垄断带来的,并不是个人的能力真的值这个钱。如果十年后发生什么变化,我在市场又没什么竞争力,那这个钱就拿不长久。当时就是一个比较幼稚的想法。但我后来和还在银行的同事沟通,他们确实在做一些绩效改革,没有大家想得那么稳定。银行的氛围也比较严肃,我并不是很喜欢。后来工作久了,对工作的要求也不那么高了,觉得技术有没有挑战性无所谓,关键还是工作完要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现在想想其实银行的那份工作也还不错。码客人生:你在阿里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唐小牛:挺焦虑。我在阿里工作的时候,饭后大家会去园区遛弯,闲聊时谈论最多的就是谁买房买车了,谁升职了,谁拿了3.75。当时有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大家在讨论一个人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对话:“你知道那个谁吗”(此处用阿里的花名)“哦,我知道,他是个7”(此处省掉P,用数字来指代一个人)“谁谁工作了10年还是6”“谁谁三年就从6到8了”我当时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方面很焦虑,另一方面觉得大家很病态,我忍受不了这样的氛围就出国了。码客人生:出国工作都有哪些途径呢?唐小牛: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留学留在当地工作。二是加入一个外企然后申请到国外的公司。三是通过网上面试拿到一个外国公司的offer,当然最后一种的成本肯定是最低的。还有一些小众的路线,比如结婚。你还可以先拿到一个短期的签证,等人来到国外后再去当地面试。码客人生:可以去哪些网站搜索国外公司的招聘信息呢?唐小牛:可以准备好一份英文简历,然后去LinkedIn,
StackOverflow或者Glassdoor这些网站投递即可。一般来说StackOverflow相比其他的网站做得稍微好一点的地方是,你可以通过一个Visa
Sponsor的选项来过滤出那些帮助你办理签证的公司。码客人生:去国外工作的招聘要求高吗?唐小牛:要符合两个条件,你如果在国内一二线比较不错的互联网公司工作过几年,那来德国当一个资深工程师,你的技术是没问题的。如果你是大厂的背书,会更加分。另一个要求就是你的语言能力要比较好。很多人可能把出国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仅这两条其实就能筛掉许多人。另外不同的国家会对学历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德国,如果你是本科以下学历只能拿到工作签证,拿不到蓝卡。码客人生:你当时都考虑了哪些国家呢?唐小牛:我当时拿到了新加坡,芬兰,迪拜,德国的offer。曾经考虑过美国,但想进美国的大厂并不容易,而且当时想要拿到美国的签证已经十分困难了,因为申请去美国的人太多了,签证就需要抽签,大概是10里面抽3个,许多美国的公司会担心你抽不到,所以根本不会考虑没有工作签证的人,我就没有考虑美国。我也面试了澳大利亚的公司,但我没有拿到offer。最后在拿到的这几个offer中,我觉得新加坡太小,芬兰太冷,迪拜比较热,我就觉得德国还挺合适的。码客人生:德国有哪些社会福利呢?唐小牛:德国对于孩子的教育挺好的,当时来德国也是考虑了这个方面,我们国家的教育太内卷了,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还要卷,毕竟一万个人分一块蛋糕和十个人分一块蛋糕肯定是不一样的。这边每个月会给孩子219欧的儿童金,如果你有家庭,这个政策对你还挺好的,否则欧洲这边的高额税率对于没有小孩的单身人士就不那么友好了。还有儿童上小学也不需要花钱的,你也不需要考虑什么学区房。德国的医保、保险费用很高,看病基本不需要花钱。这边实行二次分配,对各种职业的社会保障还挺友好的,比如一个邮差即使交了比程序员少很多的医疗保险,他生病后会得到和程序员一样的医疗待遇。德国的年假比较多。它规定每个人最少25天年假,我是28天,还有人是35天年假。德国基本不加班,加班要给加班费。德国的劳动法特别细致,连人们背对背坐着,工位要保持一米的距离都会设计好。许多公司也有工会,工会的权力还是挺大的。码客人生:你不满意德国的点有哪些?唐小牛:德国的税挺高的,所以正常生活是可以的,但不能挣大钱,像早期进入阿里巴巴或字节跳动的员工可以实现财富自由,这边基本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我目前加入的美国公司,员工分布世界各地,有时候为了统一时差,往往会晚上开会。德国的政府效率挺低的。德国的生活挺无聊,娱乐的东西很少,基本上就是年轻人去夜店,大一点就搞运动。饮食也没有中国那么多花样,不过会有很多其他国家的菜。码客人生:德国的薪资待遇如何?唐小牛:德国的收入在欧洲还行,GDP排第四。税前和国内差不多,税后就差得比较多。我现在的待遇对标阿里P7吧。德国曾做过一个薪资调查,我的收入据说在德国排名前10%,我反正是没感觉出来。码客人生:欧洲的技术真的比中国强吗?唐小牛:分两种。互联网方面确实比中国落后一些,因为他们没有这种需求。欧洲是一些比较分散的城市,它没有中国或美国那样统一的大市场。比如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它没有那些高并发高流量的场景。但在软件行业,一些to b软件还是做得很好的,如一些即时通信软件。还有一些行业软件,如医疗软件,我觉得比中国领先一点。码客人生:为什么国外没有996?唐小牛:我认为是供需关系造成的,这边缺乏有经验的工程师。在德国绩效的差距也不大,所以大家宁愿躺平。码客人生:德国人像传说中那么严谨吗?唐小牛:没有吧。有一次主管说中午会给我们订饭,结果他忘了,我就饿着肚子。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时候,他们也会写错名字。只不过德国人的流程很细。但德国人都特别有正义感。我刚来德国的时候,疫情还没有来我就开始戴口罩,逛超市的时候有人嘲笑我,旁边立马有人安慰我说这人有病,不要理他。我曾经还差点丢过儿子,十分钟之内德国警察就把我儿子送回来了。码客人生:疫情对你现在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吗?唐小牛:其实我不久前刚得过新冠,但后来痊愈了。如果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并且打了疫苗的话,那感染奥密克戎后其实是有很大几率可以自愈的。三年没有回去了,难免会担心自己的父母。想家是挺想家的,但比起那些留学生,我在这有房子、有工作已经很感恩了。因为疫情我们都远程办公了,现在虽然德国已经放开了防疫政策,但大家都尝到了远程办公的甜头,不愿意回公司。我有时候在家办公久了会感到有些孤独,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也挺模糊,餐桌和办公桌分不清。不过因为打仗,物价上涨得挺多。码客人生:你后悔移民吗?唐小牛:我觉得不后悔。我感觉到德国并不是要追求收入的多少,而且德国确实有很多缺点。但是我在这里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职业寿命和比较好的 WLB,我就觉得挺幸福的。经验贴:如果你对德国的面试流程十分感兴趣,这里有唐小牛的个人博客,他对如何“肉身翻墙”有十分详细的经验介绍:https://sichengingermay.com/或搜索唐小牛的微信公众号“欧洲牛哥”}
全文4300字,整体目录如下 作者简介:持续探索副业的大厂奶爸程序员
2020年,华科硕士毕业,非科班转行成程序员2022年,进入某互联网大厂,打工搬砖 2023年,开始探索副业,目前主攻IP+工具开发正文开始一位朋友转载我的故事到公众号后,突然就让意识到现在29岁的我往回看6年,我刚进入华科读硕士往后看6年,我将面临网上所说的35岁中年危机因此,借此机会,聊下我对未来的思考和回顾下简单过去的6年未来6年-战略上乐观,战术上悲观看待未来,我需要保持乐观,只有这样,才能不为未来的不确定而过分焦虑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因为对这程序员这行业不清楚,当时就很害怕网上常说的35岁的失业危机,为此还在网上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整天忐忑不已。可真正进入了这个行业以后,才发现危机远没有想象中的恐怖,原来,恐惧真的源于对未知的不确定。身边也有好些35以上的朋友,他们有的还在程序员这行,有的已经转行了。虽然整体来看,薪酬水平或者薪酬增长速度不如之前,但远没有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即使是现在ai时代的到来,我依然相信,只要程序员去积极的拥抱ai,使用ai去做更多创造性的工作,也不会突然就失业。但同时,如果35岁的我,还是会被失业危机所困的话,那么一定就是平常的日子太过懈怠,处于温水煮青蛙的状态。22年刚入大厂的半年里,基本就处于这个状态,除了工作外,剩下的时间基本都用来娱乐了,成长很是有限。因此,我需要在战术上保持悲观,要不断成长,要确保自己将主要精力放下以下三方面的事情1、做好主业,保持市场竞争力,被裁/失业时,能快速找到工作2、开展第二曲线,降低未来失业可能带来的现金流锻炼的风险3、爱护好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家人,帮助朋友。先来聊下第二点和第三点吧,第一点在文末聊。未来6年-做好第二曲线为什么开展2022年过年期间,开始意识到现在的看似高薪工作并不稳定,需要在工作外,建立第二曲线(也就是副业),降低未来的风险。原因有二,内心的渴望+外在的环境内在的渴望就是,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很爱好学习的人,也希望做出点成绩获得外界认可的人。在3月之前,也一直在保持学习,科学习的那点热情基本全用在了阅读各种书籍以及得到上,看了几十本书,学了好几本课程,可是成长却极为有限。幸而在3月的时候遇见了生财有术,看见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提升了很多认知,因而,内在的渴望进一步扩大。外在的环境,一方面是工作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身上责任的加重。自动20年当程序员以来,身边的朋友一茬接一茬的换,有的突然就被迫失业了,有的就跳槽了,有些朋友,甚至都没来得及告别,就已经后会无期了。再加上网上的铺天盖地的悲观主义和程序员危机。想开展副业,抵抗未来的不确定的决心越来越强。 目前还没房贷车贷,这里的加重倒不是说现金流上的压力加重只是觉得,作为一个父亲,应该为孩子去铺一条更好的道路,不希望等到我孩子需要我支持帮助的时候,我却面临中年危机。同时,我也希望孩子从我这里获得更多的认知和经验,而仅仅只继续专注于程序员的话,这个希望是有点难以实现的。(因为我个人觉得,程序员这行,距离真实的商业事件挺远的)这几个月的效果到目前为止,从2023年3月算起,差不多开展5个月了,在金钱上的收获很少,累计也没超过500吧。先后做过1、小程序(做了2款小程序,但都是学习阶段的程序,未盈利)2、小红书无货源店铺(赚了200多吧,其实还是朋友的支持)3、公众号流量主(赚了没超过50吧)说下后2个没赚大钱的最大原因吧:我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爱学习,但不注重学习的结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碰到点问题就会泄气。同时,过分在意做事的时间成本,导致执行力不够。(后2个项目,其实只要投入时间认真去做,都不只赚我这点钱。)不过虽然金钱上的收获不多,在技能、认知和人脉上还是提升了很多人脉上,认识了好些其他行业的朋友,各行各业的都有。 认知上,知道了要多输出表达、要有流量意识、要懂得链接他人 技能上,也是突破了后端能力,会了一点vue app,小程序搭建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极大的提高了我对未来的信心因为我知道,只要认真专注的执行某一个赚钱的领域,我就能一定能赚到一点钱。不再是之前那种担心如果失业了,就前途一片阴暗的感觉了。对接下来的思考接下来的6年,为了发展好第二曲线。我需要做以下的事情:1、需要克服执行力差、技术傲慢、纸上谈兵等一系列的问题,去扎实的投入实战中。
2、在过程中,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长期事业,并专注的投入(我希望在30岁以前能够找到。)3、相信积累的力量,不断坚持。6年以后的我,一定能够发展好自己的第二曲线。未来6年-爱护自己,照顾家人,帮助朋友从6年后的视角看,其实最重要的是这三件事,爱护好自己,照顾好家人,帮助好朋友爱护自己健康是一切的起点,没有健康的话,其他所有的都是白搭。现在的身体状况应该是挺糟糕的,肥胖而且不运动,6年后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就是肥胖带来的问题了。也因此1、需要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的体重,定期体检,适当运动。2、平常养好身体,工作上不要太用力,压力不要太大。照顾家人6年后,孩子就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了。父母也都65左右了,这么看的话,主要是父母的健康问题需要考虑。也因此1、已经给父母买了医疗险,但还没给岳父母买,需要2023年落实2、每年带父母/岳父母 体检。帮助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能极大的提升幸福感的。也因此1、积极拓展志同道合的朋友2、维护好现有的朋友,真诚利他。(最近建了个程序员副业群,欢迎私聊加入)好,接下里回顾下过去的6年过去6年-转行当程序员为什么转行我来自湖南农村,家里挺穷,是那种穷到连上大学学费都要借的那种。2012-2016年在华科读本科,在校就是天天混日子,大四想考华科电气没考上,毕业时连份工作都没有,于是决定二战考研。考完研后,在湖南省长沙市新东方做了八年的小学奥数老师,保底薪资5k,钱少事多的一份工作。2017年秋,以笔试和面试都是专业第一的成绩,顺利成为一位硕士。在2017年开始读硕士时,实验室的师兄就丢给我一本《21天精通Java》,说:“你先学习这个哈,后面做实验会用到”。也因此,开始接触Java。(事实,我到现在都没有精通Java )2018年,实验室接了头部水电企业的一个项目,需要给他们做一个系统,我就参与进来了,然后,还去这个头部企业公司内部实习了半年。在那里工作,我看到那些公司的员工有的40 50岁了,每天都是在办公室上来了又走,每天的工作都规律的不行,中午午休2个半小时,下午5点半准时下班。有事没事去打个乒乓球,跑个步什么的。那时候还年轻啊,也没有足够的经验认知,就觉得,这样安逸的生活,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我还年轻,还有大好年华,我要去闯荡,去见识更多的可能性,去看更多的世界。(事实证明,随便在哪工作,你都可以去看大千事件)于是,从2018年开始就开始坚定的要转行。转行成功的因素现在看,非科班转行成功主要有3个因素:一是学历给了我很大的加成。我是985本硕,在2020年的就业市场上,还是有很大竞争优势的。二是实验室恰好有一两个项目和IT搭边。现在好多转行的人,做的项目基本都是往上那种通用的项目,这种项目,要是深耕下去的话,确实也能收获很多。但一般转行的人,但研究的比较浅,也因此,在项目上没有多少竞争优势。三是我自己也还算刻苦。记得当时,经常一两点在那看《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ava并发编程》等。花了3个月一页页的看完了《算法.第4版》。甚至还花了2个月恶补了计算机基础。同时,也在CSDN上输出自己的学习记录最后,也是2020年的顺利的校招毕业,拿到当时挺高年薪的offer,进入了北京某头部地产当Java工程师这是我当时的面试经历 https://app.yinxiang.com/fx/fc7e01fa-6c12-4a0c-9b11-8b3cea80b68e过去6年- 跳槽到大厂的经历想跳槽的原因2020年7月进入公司,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很明显的感觉整个部门的业务动荡。再加上身边的人一个个的被裁了,虽然说我是校招+管培生,裁员短期内不会落到我头上,但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后来也表明,22年开始,公司开始裁我们这些校招生了。)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初和夫人异地恋,我们相约在深圳见面。关于我在这家公司的情况,请见这个链接:北京,再见。下一站,深圳跳槽的过程我这个人脑子比较笨,技术底子也差。但肯下苦功夫 。从2022年9月开始,以极客时间为主要学习渠道,开始疯狂的学习。主要学习的就是和八股文相关的课程。(记得那时候,身边的朋友都说,你是真的能学的进去阿,也有好几个朋友,被我卷的也开始看书学习了)。从2021年12月开始,知道要为2022年的3月的黄金跳槽期做准备了。于是给自己列了个学习计划,并差不多严格执行了。从21年12月开始,知道要为22年的3月的黄金跳槽期做准备了。于是给自己列了个学习计划,并差不多严格执行了。与此同时,我发现思维导图很适合做这种八股文的笔记和辅助记忆,于是就在ProcessOn上持续记录学习笔记。(后来还将笔记分享给你100+朋友)刘卡卡
ProcessOn一个人学习的道路总是艰辛的,经常感觉坚持不下去,感觉很孤独,没人交流。幸好在1月进入了知识星球代码随想录,里面都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而奋斗的人,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互相打卡监督,整个人的学习劲头也开始上来了。也是在2022年3月底,面了差不多10家公司后,如愿以偿的拿到了现在的深圳大厂的工作。过去6年- 大厂一年多以来的感想2022年4月,成功进入大厂 。前面3-4个月的时候,真的很累,一来是不并不适应大厂的自己干自己活的氛围,二来也是技术上也还待欠缺,三是业务复杂度很高,四是每天要应对Oncall处理。但干了半年左右后,也就开始适应了。(人果然是一种适应性的动物。)现在的我,在大厂内,就是当一名勤勤恳恳的螺丝钉,同时在心态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1、接受自己不爱竞争的性格,只要自己心里不卷的话,其他人也就卷不到我。2、将工作看的很清晰,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因此,如果工作上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切莫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不值当。当然,工作中也不能躺平,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去多做积累经验,沉淀知识,保持市场竞争力。好了,洋洋洒洒写了4000多字了,就先到这吧,希望6年后的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能说一句:你真的做到了,谢谢你这6年的努力作者往期精选文章1. 借助GPT,零基础的我,1天开发出一款小程序2.真的太震惊了,有圈友已经靠之前我在朋友圈发的匿名信项目,月入10w了欢迎关注公众号 刘卡卡 ,和作者一起交流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程序员工作稳定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