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估价师将被取消哪家机构好?

2024年1月5日,2023年房地产估价师成绩发布了。跟预想的也差不多,自9月份考完矿业评估师以来,匆匆忙忙准备了2个月,最后房估3门都过了,土估1门没过。(矿估3门一次性通过的经验分享见另一篇帖子)土估目前已经建群了,准备今年一次性通过。有需要的建议加入。本文重点讲述房地产估价师三科的备考计划,看下去定有收获。重点部分加粗。本文无广告推广,都是真实感受,所涉及的网课、资料等自行选择。一、基本情况(一)考试情况介绍: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房地产估价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房地产估价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建房规[2021]3号)文件精神,房地产估价师考试改革,双证合一。(这里说的双证合一指的是房估和土估合一)  国家设置房地产估价师准入类职业资格,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统一考试、统一注册、分工监管。房地产估价师职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组织。考试管理:房地产估价师职业资格考试设置4个科目,原则上每年举行1次。考试分4个半天进行。每个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为2.5小时。  考试成绩实行4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在连续的4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4个考试科目,方可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估价师职业资格证书。
组织考试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也就是说,组织考试的是两个部门,分别对应房估、土估)(二)考试报名条件、免试规定(参考往年)  具备下列考试报名条件的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房地产估价师职业资格考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具有高等院校专科以上学历(只需要专科学历即可参加,改革后要求明显降低,近两年是考试的福利年,要抓紧时间)。房地产估价师考试报名不限专业。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参加房地产估价师职业资格考试可免予部分科目的考试:  1.本办法实施之前取得房地产估价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可免试《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科目,只参加《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3个科目的考试;  2.本办法实施之前取得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可免试《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科目,只参加《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3个科目的考试。(三)科目设置以2023年为例(四)各科目考试特点《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讲的是房地产领域的一些基本制度,涉及到的内容有:房地产的基础知识,土地供应、闲置土地处理,房屋征收,规划设计及工程建设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制度,房地产交易管理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制度,物业管理制度以及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制度。从往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各章节内容在考试中都会均衡的涉及,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各个章节都需要全面掌握。  《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中的内容可以说是记忆与理解相结合,并且此教材中的内容是从事房地产估价工作的基本知识,在《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中也会涉及到这本教材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将这本教材中的内容掌握扎实了。本门科目考试中的很多题目非常灵活;理解,融会贯通,运用,特别重要。教材中的计算题多分布在四大方法中——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假设开发法;在这门课程中的计算也不单单只掌握这四部分的内容就行,其中还会有很多基础性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要先从最基础的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学习。  《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是房估与土估合并之后,修改的一个科目,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与《房地产估价相关知识》相互融合的一个科目。该科目教材分为了上下两册,上册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和《房地产估价相关知识》内容的综合,下册是《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内容的简化。考试的时长为2.5小时,针对有计算题和案例题的科目还是要合理安排时间。  《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是房地产估价师考试新增的科目,主要考核土地估价的相关内容,综合性较强,考试内容涉及《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基础科目的内容。考试题型有不定项选择题、计算题,不定项选择题占了大部分分值,需要大家尽量多花一些时间复习本科目内容。二、本人成绩情况、2023年考试感受房估三门通过,土估没过四门考试均在南京考试,天气比较寒冷,均是纸笔作答,需要2B铅笔。《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内容多,但是难度不大,考点相对而言也比较多,侧重于记忆理解,不要求会背,只要求会选。单项选择题(60*0.5分/题)、多项选择题(40*1分/题)、综合分析题(20*1.5分/题)。《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内容多,计算量也不小,考点涉及面广,上午的法规基本上属于提前一小时完成,下午的原理方法只能是基本时间够用,考点很细致,综合性很强。考场结束以后,综合题感觉错了有一半分数,结果正好过关,差点折戟成沙。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假设开发法四大方法的运用淋漓尽致,所以核心就是四大法。单项选择题(60*0.5分/题)、多项选择题(40*1分/题)、综合分析题(20*1.5分/题)。以上两科都是客观题的考试,有一定答题技巧,我们后面还会提到。《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题量中等,题型丰富。不定项选择题(15*1分/题)、综合分析题(10*1.5分/题)、计算题(2*10分/题)、问答题(2*10分/题)、指错题(10*3分/题)。(前两项为客观题,后三项为主观题)问答题比较有难度,实操性非常强,考了一个拆迁的实操、一个抵押权的实操,都没有接触过,凭着朴素的正义感做完了。指错题中,房估师的业务水平仿佛今年变得很好,找错误都很难。计算题的两道题,第一题的假设开发法算的头晕,条件很多;第二题的收益折现比较简单。《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题量不大,但题型丰富。不定项选择题(15*1分/题)、综合分析题(10*1.5分/题)、问答题(2*10分/题)、指错题(10*3分/题)、计算题(1*20分/题)。(前四项为客观题,最后一项为主观题)这种考试题型非常新颖,大部分都是选择题,少选带来的后果就是失分率非常高,这估计也是我没通过的最主要原因。土估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考试大纲和教材是不匹配的,你学教材去考试都是有风险的。反而是土地的规程考的很多,例如4号文、922号文等一些教材不太涉及的内容考的很多。考场上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相较于其他考试,缺考的人不多,甚至说很少,可能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考证加工资而来的,所以我作为一个房估0基础,与这些实操经验丰富的人比,能一次性过3科,也是比较满意了。三、备考经验(一)网课推荐大家最关注网课推荐,我一一来说。1.建工,建工是最老牌的机构之一,几个老师也是业内比较有名的老师,每个老师的特色不太一样。《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林澍,思路清晰,思维导图很多,讲课也很有激情,讲一个考点对应一个题目,让你知道怎么考。当你觉得这部分没什么意思的时候,他会给你总结知识点,会总结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很会应试。《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王佑辉、赵占香。基础班的王佑辉,一开始你会很不适应,觉得他总是读书,他上课最大的特色就是不讲题目,都是干巴巴的文字,你不清楚怎么考试,听了以后很不舒服。习题班的赵占香是个绝绝子的女人,思路清晰,会帮你闭坑,她讲的真心非常好,我后期把她的习题班认真揣摩了一下,虽然我考的不高,但是我觉得是她让我逐步入门的,听完她的课程再去看基础班,那就很简单了。《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任世元、王竹梅。因为2023年沿用的2022年的老教材,所以我听了2022年王竹梅基础班和2023年任世元的基础班,总的来说,两个老师都不错,王竹梅据说在当年房土估还没合并的时候,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的一把好手。王竹梅的特点是很有气场,没什么废话;任世元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改错题善于总结。《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王佑辉。还是一样,很不适应,觉得在读书,二刷可能才会渐入佳境,文字不对应考点,我确实不太接受吧,个人感觉。他的讲义也是按照考试大纲讲解的,所以有借鉴意义。2.中大,也是老牌机构之一。《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张洁函。有一说一,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但是她是考点和历年题目相结合的一个老师,在《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学习中,我会切换到她的课程,至少我知道怎么考,光看建工干巴巴的文字授课,比较枯燥,另外在四大法的讲解还是可圈可点的。《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王海菂。这个山东女人中气十足,其实我觉得讲的不错。她有一些很俗气的小口诀还是很好用的,以至于我还去听了她2022年的《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我头脑里面最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取开水利利增”。但是她的讲义太长了,我记得房估讲义做了600+页,负担太重了。另外,《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2023年的授课老师是刘薇,原建工的,因为没有听过,不做评价。中大有可能是限制课时的原因,整体课时不是很长,但是理解起来有时会受限。3.环球。《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没有听过,不做评价。《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王竹梅,王阿姨的课程说实话思路清楚地不行,图表很多,非常会抓大放小,总共也不过就20个小时的基础班课时。但是今年她授课的习题班跟考试的题型是有出入的,可能也是改革后土估真题太少,对考点的把握还是欠缺一点吧,但这不否认她基础班讲的不错,相对而言就是简单了一点,估计明年再讲应该有一个很大的变化。4.估价之友。《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没有听过,不做评价。但是业界说《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这门课的过关率很高,不过相较于其他机构,收费较高,大家可以去试听一下课程,再做决定。5.师生之友。《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没有听过,不做评价。黄胜的名字还是比较响亮的,目前黄老师开了资产评估、房估、矿业评估,应该也是业内第一家将评估类考试开齐全的机构。房估也是2023年才开始做的,相信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开始吧。6.我的选择。《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基础班、习题班、冲刺班、模考班--建工林澍《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基础班--建工王佑辉(四大法以外)、中大张洁函(四大法);习题班、冲刺班、模考班--建工赵占香《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基础班--建工王竹梅(2022)、任世元(2023);习题班、冲刺班、模考班--建工任世元《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基础班--环球王竹梅(计算题以外)、中大王海菂(计算题);习题班、冲刺班、模考班--建工王佑辉房估三门,我觉得跟着我的选择问题不大的。(二)资料推荐基础班把握好讲义即可,至于书本要不要买,我觉得未必需要,因为教材太厚,排版也不是很舒服,字太小,会让你带来反感,除非你想考80分以上。看教材的工作应该是交给辅导的网课老师,我们只需要乖乖复习即可。刷题来源:习题班、基础班和习题班的课后练习、历年真题。毫不夸张的说,建工习题班的课后练习出现了原题。(三)学习顺序推荐《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这三科一定有这样的顺序)(《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注意事项:1.《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可以晚点学,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可以放在最后,可放在原理方法之后,可以穿插复习。2.《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必须扎扎实实的学,这样对后面的《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学习奠定基础。3.先房再土,房估有一些相似的原理,土估可以用到。把房估学完,奠定土估的基础。(四)学习方法今年2个月备考,时间紧张,因为土估没过,重点说说房估3门的学习方法。学习无非就是入门和重复,基本上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9.4-9.27基础班学习,此阶段就是刷课,先原理方法、政策法规、再房估实务、土估实务。25天的时间,刷完了三门课程的基础班。难度其实不大,每门课程课时在40-50小时左右,其实1.5倍速,也就120小时可以刷完了,每天时间3小时,周末周日8小时。此阶段不做题,就是把老师讲的例题搞懂。第二阶段9.28-11.1习题班+疯狂刷题,此阶段就是疯狂总结、疯狂刷题。先原理方法、政策法规、再房估实务,土估实务。我总结了各种资料,土估的五大题型、房估实务的改错总结。全部都是公益发放给大家做参考,但是还是希望自己总结比较好,这样记忆清楚。建立了3个刷题小组布置了各种计划做了大量的总结文件、土估计算题五大类型等等第三阶段11.2-考前,疯狂冲刺阶段,基础班快速过、习题班快速过,把错的题目、不记得的考点,在电子讲义中摘出来、考前突击使用。剩余的时间疯狂看总结。(五)题库推荐不推荐题库,基础班、习题班、课后练习、真题就是最好的来源。(六)土估的失败经验总结今年出分数,大部分人都是在《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挂了,其实我觉得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掌握出题的思路和方向,备考时间也只是最后半个月开始发力。时间也不够、做题也不够、一些规定动作的规程、发文也没有去看。目前也建群了,大家群内一起讨论一起学习吧。VX群四、考试技巧1.计算机准备:卡西欧350cn,不会给系数表,一定要把年金公式好好背诵!考试之前,一定要多算几次年金系数,反复记忆公式。2.考前准备:准考证/身份证/计算器/笔/水/总结的材料/2b铅笔等等3.进考场前准备:绝对要相信临死抱佛脚这句话!我每次进考场都压点进入考场,目的就是能够直接进入状态。4.考试过程:遇到不会的题目很正常,遇到会的题目不要做错。《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单选题注重第一印象,不要随便改答案。多选题也是有技巧的,少选可以得0.5分,所以有些题目只选2个,确保能得一半分。综合题,除非是明确的计算题只要选1个,其他基本选2个左右。《房地产估价基础与实务》单选、综合注重第一印象。计算题注重步骤分。改错题一定要重大错误有限,少一些形式上错误,多一些实质上错误。问答题,很有可能涉及领域盲区,一定要从生活场景出发,带入思考,将一些可能性有条理的写出来,毕竟踩点得分。《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还是要注重规程吧,期待2024年我可以写一份土估过关总结!五、一些还需要交代的问题1.报考技巧:建议一次性报4门,不要给自己余地,但是你也不能钻牛角尖,要有舍有得,我用力平均,虽然考的不高,但是都过了。补考应该是第二年才去想的事情。2.不要人云亦云,听这个机构好,那个机构好。先试听再决定,房估的三门,体系成熟,不要花费太多金钱,自己多看看讲义,也未必考不出好成绩,反而是土估确实套路太深。3.真题现在不公布,不好搜集,不要老想着找真题。各个网校能公布的已经公布了。也不要动不动就是题库啊什么的,没有很好的题库目前看来。多看两遍讲义比什么都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地产估价师将被取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