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死了又没后代,但这很可惜和不应该,那么佛祖为何抛弃妻儿会不会安排一个跟他的后代很像的人出现在现实里?


隋末唐初时,徐茂公的威望极高,不仅被封为英国公,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据记载,他除了在审时度势上颇有本领,似乎也擅长预知后事。在他垂垂老矣,将死之际将所有家人召集到床前说:“如果家中后代出现了过于优秀之人,一定要狠心将其杀死,以绝后患。否则此人日后必会造反,酿成大祸,拖累全家。”众人听后心中大骇,但还是不能相信徐茂公能猜到几十年之后发生的事情,遂也没特别放在心上。谁知,徐茂公竟然一语成谶!那么,徐茂公此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何有如此智慧呢?半仙徐茂公其实,青少年时期的徐茂公便已经显示出了自己不同常人的天赋能力。他十六岁那年,父亲将家中的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你们三个已经长大了,之后这家中的店铺生意一应事物就都交给你们管理了,一人负责一年。无论过程如何,我都不会插手。”前两年是两个兄长管家,一切都循规蹈矩,没有半分差池,到了年底家里的收成也都不错。这主要也是因为他们二人每次都让长工们先人一步做这些农活,父亲看了也十分欣慰,不禁开始期待他的小儿子徐茂公明年管家的情形了。毕竟,这三个儿子中他最喜欢的便是小儿子。而老大老二因为父亲偏心的事情一直对徐茂公不甚友善,觉得明年这家业一定会败在徐茂公手里。到了徐茂公管家的那一年,他一开始便冲着长工们放了狠话:“在我当家期间,你们有谁敢不听我话的,立刻走人!”长工们听后都心里犯起了嘀咕,难道家里的小三少爷要变本加厉的压迫、剥削我们了?谁知,徐茂公下面说的话,做的事让他们更加看不明白了。他竟然说:“大家现在就回家休息,什么时候复工等我消息,休息期间的工钱也是如同往常一样发给大家。”这下子不仅长工们懵了,父亲和两个兄长也彻底看不明白了,难道徐茂公真的想把家业都败光才算完?紧接着,徐茂公还下令把家中店铺的存货全部低价卖出,只收黍子进仓库。而长工们从年初一直休息到了夏至时节,都没有动工的意思。父亲看这情形也不禁有些着急了,但碍于自己之前说不再插手的言论,也不好发作。在长工们休息了足足五个多月后,徐茂公终于让他们动工了,他淡定自若的说:“明天开始把土地全部打耙一遍,十天以后都种上黍子。”原来,今年是大旱之年,之前按照时令种庄稼的乡民们也是颗粒无收,白折腾。这样一看,休息五个月和别人的结果也无甚不同。而如今的时节,不论是谁也只能种黍子了。徐茂公之前囤的黍子很快就被十里八乡的人抢购一空,自然是赚了个盆满钵满。父亲和兄弟看到后顿时觉得徐茂公真乃神人,佩服不已。而后来,徐茂公却拒绝了继续管家,因为他还有其他的事业想要完成,这也是他后来能够青史留名的开端。徐茂公投奔李唐隋朝末年,皇帝昏庸奢靡,百姓民不聊生。徐茂公虽然家中富裕,但也心系百姓,对隋十分不满。于是,他加入了翟让的瓦岗寨一起谋事。并在得知翟让为了起义军的供给发愁时,献出了一条妙计。他劝说翟让将打劫的目光放到运河附近,劫富济贫。这样不仅能快速得到足够的钱财,还能让起义军在民间的口碑变好,两全其美。翟让照做后果然收获颇丰,短短数月起义军的规模就扩大了数倍。与此同时,翟让对徐茂公的信任程度也更高了。所以,当徐茂公提出招揽李密来扩大瓦岗寨的影响时,翟让稍一思索便同意了。但谁都没想到,翟让日后竟因此丧命。李密来军中后颇有能力手段,很快便隐隐有了压制翟让的势头,更是在之后不久设下“鸿门宴”成功刺杀了翟让。徐茂公得知此事后,悲痛欲绝,认为是自己害了翟让,深感愧疚,自请离去。公元619年,李密在与王世充的较量中战败,遂归顺于风头正劲的李渊。徐茂公在得到消息后,便也思考起了自己之后的出路。他如今在溧阳的兵马钱粮实际也是属于李密的,毕竟他之前是李密的部下。所以,他在打定主意投奔李唐后,便不想将这些东西的功劳记在自己名下。为此他特地提前上奏给李渊,说清事情来由,将这些兵马钱粮全都记在了李密名下,自己只身一人归顺李唐。徐茂公的这一行为得到了李渊的肯定与欣赏,有书记载:李渊知晓此事后,高兴的说自己收获了一位知道感恩旧主的纯臣,并直接将徐茂公封为了曹国公,赐名李绩,还给了一座大宅子和良田数十顷。后来,李密在反叛朝廷被诛杀后,徐茂公还上奏表明愿意收葬,朝堂之上无不赞叹他有义气。然而,这样一位品行好,有谋略的人为什么在将死之际说出了近似冷血的话呢?后代造反原来,徐茂公早就看出了自己的孙子徐敬业并非凡人。徐敬业小小年纪便在马术剑法上颇有本领,更是在一次打猎中,凭借智慧死里逃生。打猎当天,树林深处起了大火,直接贸然向外跑去或者坐以待毙都不能解决问题。机智的徐敬业直接杀死了自己的马,藏在马腹中活了下来。从那时起,徐茂公就觉得他日后必有一番作为,开始倾尽全力教导他。但没多久,徐茂公就发现了其身上隐藏的一个大问题。徐敬业的性格颇有几分鲁莽冲撞,这在朝堂上是大忌,若是不改,日后恐酿大祸,累及家人。看透这一点的徐茂公心中十分郁结,因为他知道免除后患最好的办法便是杀掉徐敬业,但谁又能对自己的亲孙子下的去手呢?直到将死之际,他也没有下定决心,于是,他把所有家人都召集到床前,说了家中日后有高人,必杀之以绝后患这样的话。他这也算是将决断权交给了家人的手中,但他并没有挑明此人就是徐敬业,所以家人也没有将此事落实。公元669年12月,徐茂公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唐高宗李治为了他举办丧事,亲自下令七天内不上朝,并赐谥号为贞武。而后来的发展也果真如徐茂公生前所料,公元684年,徐敬业因对女皇武则天的行事风格不满,举兵造反。虽然徐敬业纠集了十万兵马,发起了浩浩荡荡的进攻,但因为行事鲁莽、缺乏细致周密的计划,没过一年他便兵败如山倒。造反失败的徐敬业不仅自己没了活路,还把一家人都害了,要知道彼时谋反罪可是要被夷三族的。据说,武则天因为过于气愤,还把徐茂公的棺材都挖了出来。想必徐茂公如果知道此事,可能会后悔没有直接对徐敬业下手吧。小结不论古今,审时度势、明哲保身都是我们的必修课。虽说不能少了血性,但也万不能成了不计后果、鲁莽之人,其中分寸还需要我们自己好好把握。当然,除去这些,我们更需要如徐茂公一般品性好、讲义气。纵观徐茂公的一生,不可不谓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有勇有谋。也正是因为这些,才成就了他,才能够青史留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认为最后一世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