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会满表示坚决出清空壳公司上市有啥后果、僵尸企业,这些空壳公司上市有啥后果怎么混上市的?

在4月9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就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就市场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回应。图片来源:证监会发布易会满指出,资本市场坚持“四个不变”,推进全面注册制平稳落地,上市公司提升“五种能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抓基础,巩固治理能力;强主业,增强竞争能力;育长板,提升创新能力;增韧性,提高抗风险能力;重效益,提升回报能力。证监会将制定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来看十大关键内容:1、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仓占流通股的比重由三年前的17.6%增长至24.3%,我国资本市场日益成为居民财富和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引力场,投融资平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逐步成型。2、 资本市场坚定深化改革的方向不会变,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的步伐不会变,资本市场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的坚定态度不会变,资本市场凝聚合力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的态势不会变。3、 扎实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平稳落地,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法治体系完善、监管转型与能力提升等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进一步增强基础制度的适应性包容性,持续优化市场结构和生态,更好发挥资本形成和资源配置功能4、 抓紧研究推出新一轮自主开放务实举措,稳步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推动沪伦通机制拓展优化,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双向开放。5、 加快推动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监管新规落地,保持境外上市渠道畅通,推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取得成果,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构建可预期的国际监管环境。6、 资本市场在继续大力支持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同时,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健康发展。7、 各有关部门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注重发挥合力,持续关注和解决大家的关切,加强预期管理,共同营造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环境。8、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融资,更重要的是通过上市来完善治理、提升竞争能力,更好地回报股东和社会;上市绝不是“终点”,而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起点”。9、上市公司要着力提升“五种能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抓基础,巩固治理能力;强主业,增强竞争能力;育长板,提升创新能力;增韧性,提高抗风险能力;重效益,提升回报能力。10、证监会将研究制定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进一步解决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内在障碍和外在制约,加快监管转型,不断增强监管的适应性、实效性、引领性和协同性,用制度的高质量、监管的高质量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高质量。上市公司共4782家 发展态势良好易会满指出,三年多来,上市公司规模快速增长,实体经济“基本盘”地位更加巩固。截至今年3月底,境内上市公司共4782家,总市值80.7万亿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上市公司家数、市值与2018年底相比分别增长33.4%和85.3%。实体上市公司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由2018年的近四成增长到目前的约半数;上市公司缴纳的税费,相当于全国税收收入的近1/4。上市公司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更加彰显。上市公司活力不断提升,经济增长“动力源”作用持续强化。三年多来,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共实现再融资3.1万亿元,并购重组接近1万单次、交易金额5.5万亿元,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3.5万亿元,推动实体经济加快增量优化和存量重组,助推经济增长新动能进一步集聚。实体上市公司研发强度达2.3%,是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1.6倍;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的一半以上,研发投入规模与三年前相比实现翻番,专利数量增长74%,日益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上市公司积极捐款捐物,驰援疫情防控,并着力抢复工、保供应、稳就业,业绩持续稳定修复,有力带动了我国经济恢复发展。上市公司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转型“领跑者”角色日益突出。科创板、创业板相继试点注册制,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等重大改革顺利落地,大大提升了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推动上市公司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目前,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家数分别超过400家、1100家,A股战略新兴行业的上市公司已近2200家,较三年前增长了约900家。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行业市值占比由三年前的22.2%上升至31.8%;市值前10名的实体上市公司中,高科技行业公司已有4家,而三年前仅有1家。上市公司结构的不断优化,既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直接反映,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上市公司治理更加规范,规上企业“优等生”形象更加凸显。公司治理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上市公司加强自查和问题整改,增强了规范运作的内生动力,公司治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整改完成率超七成,“清欠解保”取得明显成效;高比例质押的上市公司家数较最高峰减少2/3,股票质押风险不再是资本市场的重大隐患。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4.4万亿元,较之前三年增长近50%。2021年,近九成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1/4的公司披露ESG或社会责任报告,日益成为践行现代企业制度、回报社会的示范样板。资本市场坚持“四个不变”推进全面注册制平稳落地易会满指出,当前,上市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上升,世界经济复苏放缓、通胀高企,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上市公司发展面临的成本、资源、环境等硬约束不断增强,盈利持续修复的基础仍不牢固,在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难度不断加大。“在清醒认识各种风险挑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易会满指出,第一,稳增长、稳预期的宏观政策合力正在不断增强。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长期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今年以来,各地方、各部门保供稳价、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等政策相继推出,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减税降费红利持续释放,企业降本增效、加快发展将得到更多政策支持。近期,有关会议也对有效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等作出部署,进一步改善了市场预期。证监会也就减免上市公司初费年费、优化监管服务等出台了相关措施,助力上市公司克服疫情影响,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第二,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正在加快形成。新《证券法》出台后,我们相应完善了发行上市、融资重组、债券发行等制度规则,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办国办《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显著提升了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资本市场法治供给显著改善。三年来,共对上市公司移送稽查立案232家次,与之前三年相比增长82.7%;共有77家公司退市,是之前三年的6倍,资本市场吐故纳新的速度正在加快。第三,资本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不断提升。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仓占流通股的比重由三年前的17.6%增长至24.3%,我国资本市场日益成为居民财富和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引力场,投融资平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逐步成型。易会满强调,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资本市场将以自己的“四个不变”为上市公司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提供不竭动力。第一,资本市场坚定深化改革的方向不会变。我们将扎实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平稳落地,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法治体系完善、监管转型与能力提升等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进一步增强基础制度的适应性包容性,持续优化市场结构和生态,更好发挥资本形成和资源配置功能。第二,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的步伐不会变。我们将抓紧研究推出新一轮自主开放务实举措,稳步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推动沪伦通机制拓展优化,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双向开放,丰富国际化品种供给,全面提升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加快推动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监管新规落地,保持境外上市渠道畅通,支持我国企业依法合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发展。按照“尊重国际惯例、遵守国内法规”的原则,推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取得成果,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构建可预期的国际监管环境。加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务实合作,助力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第三,资本市场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的坚定态度不会变。资本市场在继续大力支持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同时,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健康发展。目前,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3000家,家数占比约2/3,近年来新上市的公司中民企已占到八成以上。我们将致力于为不同所有制企业打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股票、债券、基金、REITs、期货期权等多种工具更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推动优质民企融资提速扩面。第四,资本市场凝聚合力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的态势不会变。实践再次证明,发挥合力创造良好预期是资本市场运行的内在需求,也是市场各参与方良好的愿望。各有关部门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注重发挥合力,持续关注和解决大家的关切,加强预期管理,共同营造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环境。上市公司要提升“五种能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易会满表示,作为公众公司,必须牢记“上市”初心,充分认识到,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融资,更重要的是通过上市来完善治理、提升竞争能力,更好地回报股东和社会;上市绝不是“终点”,而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起点”。要遵循公众公司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坚守“四个敬畏”原则和“四条底线”的基本要求,着力提升“五种能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一是抓基础,巩固治理能力。公司治理是决定上市公司效能的最关键要素。要通过构建有效的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平衡好股东与管理层、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形成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保障。近年来,财务造假、大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双头”董事会治理僵局等乱象屡见不鲜,归根结底就是公司治理出了问题。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一方面要靠法治“硬手段”,推动制定《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安排,进一步明确相关方权责关系,促进形成规范、有效的治理机制。另一方面,要靠“软约束”,倡导最佳实践,加强自律管理,发挥优秀公司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公司治理水平有更大提升。二是强主业,增强竞争能力。资本市场既有大而优的行业“巨头”,也有小而美的细分市场冠军,无论哪种类型,都要聚焦主业。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违背经济规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乱投资,业务多而不精、规模大而不强。有的因过度多元化、金融化导致主业空心化、脱实向虚,面临较大风险,给股东利益和市场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将继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规则,引导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稳健发展,着力提升发展的效率和效益。要坚持扶优限劣的监管导向,对于主业突出、竞争能力强的头部企业,进一步支持其做优做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于片面追求多元发展的,严格监管其并购重组和融资行为;对于主业萎缩、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企业,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坚决推动出清。三是育长板,提升创新能力。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增强创新能力,对企业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加速提升,但总体仍不充分、不平衡,研发支出前100名的上市公司投入总额占到全部上市公司的近一半,很多公司创新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研发强度也有不小差距。我们将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基础制度对科技创新的适配性,发挥好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支持创新的战略性作用,完善债券市场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机制,推动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上市公司也要不断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利用好资本市场支持创新的各类工具,坚持守正创新,切实增强科技“含量”,成为原始创新和新兴技术的重要发源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四是增韧性,提高抗风险能力。企业发展能力很大程度受制于风险控制能力。上市公司要努力练好内功,把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防范风险的机制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公司韧性。高债务、高杠杆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源之一,部分上市公司及大股东通过表内外、场内外、本外币等方式盲目融资加大杠杆,爆发风险、步入困局,教训极为深刻,必须引以为戒。我们将进一步提升风险监测和识别能力,推动信息共享,及早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同时,健全有效的债券融资约束机制,强化场内外股票质押融资业务一致性监管,支持上市公司通过重组、重整等方式稳定杠杆、化解风险,推动上市公司稳健发展。五是重效益,提升回报能力。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最终要体现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能力上。上市公司要继续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增强对股东的回报,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同时还应加强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诉求的关注,努力为员工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产品,为债权人提供更坚实的履约保障,为国家贡献更多的税收,为人民群众留下更好的生态环境,在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我们将持续加大投资者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积极回应利益相关者诉求,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表率。证监会将制定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易会满表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合力、久久为功。证监会将系统梳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落实情况,深入总结近年来工作经验,研究制定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进一步解决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内在障碍和外在制约,加快监管转型,不断增强监管的适应性、实效性、引领性和协同性,用制度的高质量、监管的高质量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高质量。易会满表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要汇聚众智,凝聚合力,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既要做遵纪守法的表率,也要践行诚信义务,强化履职能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领好企业的发展方向,带动上市公司向更高水平迈进。中介机构要在上市、督导、退市等全流程发挥好“看门人”作用,把握好注册制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内在关系,从重视“可批性”向“可投性”转变,选择推荐优质企业,持续督促提升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投资者是维系整个资本市场生态运行的基石,希望广大投资者坚持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既“用脚投票”,也“用手投票”,积极参与业绩说明会、股东大会等沟通渠道,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地方党委政府在企业上市、风险化解、退市出清等各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恳请继续落实好已出台的文件和措施,既要重视上市数量,更要重视存量公司质量提升,对于问题和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救治”,积极打造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宏观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直接关系上市公司经营环境和发展预期,证监会将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推动形成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积极出台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的政策措施,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编辑:叶舒筠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2019-05-11 13:56
来源:
澎湃新闻
  5月1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出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暨第二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并发表讲话。
履新证监会主席三个半月以来,易会满公开露面的次数并不多,这次的演讲全文超过五千字,干货满满,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出其中的十大要点。
1,2018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突破万亿元
易会满指出,上市公司是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新渠道”。近年来,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水平有所提高,现金分红家数和规模逐年递增。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2787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总金额1.15万亿元,股息率从2014年的1.85%增长到2018年的2.41%,已与标普500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大体相当。
2,近期股市受外部因素影响有一定震荡波动
易会满在讲话中提到了近期A股面临的大幅波动情况,他表示,近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股市有一定的震荡波动,但从长期看,决定市场成色和发展走势的,还是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质量。
易会满说,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这个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质量来体现的。资本市场是连接实体和资本、连接融资方和投资方的纽带,而上市公司质量是支撑这个市场的支柱和基石,是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微观基础。没有好的上市公司,就不可能有好的资本市场。
3,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
易会满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评述颇为乐观,他表示,尽管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并好于预期,经济新动能加速提升,发展协调性有效增强,市场预期明显改善,显示出中国经济底盘稳、韧性足、回旋空间大的特点。
我国作为一个产业要素齐整、兼具强大生产能力和巨大内需潜力的国家,完全有条件、有实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我们的信心、底气和定力所在,同时也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提供了良好机遇。
4,再谈“四个敬畏”,内容有变
易会满在5月11日的讲话中表示,推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监管部门要做到“四个敬畏”,对上市公司来讲,也必须谨记和坚持“四个敬畏”,尤其是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董监高要常怀敬畏之心。
一要敬畏市场,尊重规律,走稳健合规的发展之路。二要敬畏法治,遵守规则,强化诚信契约精神。三要敬畏专业,突出主业,自觉远离市场乱象。四要敬畏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积极践行股权文化。
这并不是易会满第一次提到“四个敬畏”。
2月27日下午,易会满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在这场“首秀”亮相中,易会满就表示,必须坚持“四个敬畏”及“一个合力”。
当时的“四个敬畏”内容是:第一,必须敬畏市场,尊重规律、遵循规律,毫不动摇地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第二,必须敬畏法治,坚持依法治市、依法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第三,必须敬畏专业,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第四,必须敬畏风险,坚持底线思维、运用科学方法,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对比两次表述可以发现,5月11日的讲话中将“敬畏风险”替换成了“敬畏投资者”,而另外三个“敬畏”内容则保持不变。
5,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上市公司监管的首要目标
易会满指出,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必须加大,不能削弱。监管的重点在于公司治理,包含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通过公司治理的强化,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要通过持续监管、精准监管,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督促上市公司和大股东讲真话、做真账,提倡真和实,不搞虚和假,拒绝蒙和骗,不做违法违规之事。
6,让做坏事的人必须付出代价
易会满谈到上市公司监管时提出了三个“坚持”,分别是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坚持信披与治理并行。
此外,他还提出,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分类监管是基本方法,监管流程再造是重要基础,加强科技监管是有效手段,提高违规成本是核心举措。
“让做坏事的人必须付出代价,让心存侥幸的人及时收手。”易会满在讲话中这样表示。
7,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必须牢牢守住“四条底线”
一是不披露虚假信息,二是不从事内幕交易,三是不操纵股票价格,四是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对照这“四条底线”,上市公司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于问题严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证监会将综合运用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刑事移送等手段,追究公司特别是大股东、上市公司董监高、实控人的责任。
8,中介机构要发挥好“看门人”作用
易会满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中介机构的责任问题。
他表示,保荐承销、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要归位尽责,切实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严格履行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等法定职责,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真实披露。对于执业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甚至与上市公司等相关主体串通违规的,实行一案双查,决不姑息。
9,真正落实注册制,继续保持IPO常态化
易会满表示,要坚持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杜绝病从口入。推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起步,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提高审核工作透明度和效率,增强发行上市标准的包容性和政策的可预期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同时统筹推进相关上市板块的改革,畅通多层次资本市场机制,吸引更多各行各业的优质企业上市。继续保持IPO常态化,坚持竞争中性,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切实做到好中选优。
10,及时出清“僵尸企业”“空壳公司”
易会满称,应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在把好入口、引入优质公司的同时,拓宽出口、分类施策,平稳化解存量风险。
要探索创新退市方式,实现多种形式的退市渠道。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触及退市标准的企业坚决退市、一退到底,促进“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及时出清。
作者:澎湃新闻 刘歆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2年刚过去1/4,多只退市股已悄然锁定。
钛媒体编辑丨马琼2022年作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实施的第二年,或将迎来大规模退市潮。继*ST新亿成年内首家退市公司后,*ST长动、*ST艾格等公司也提前锁定退市。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A股有44只*ST股存在退市风险。随着2021年上市公司年报陆续披露,A股一众风险公司陆续进入退市倒计时。4月9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发表重磅讲话,强调要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坚决出清空壳、僵尸企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A股从严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加快上市公司新陈代谢速度,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正逐步完善,今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或再创新高。
退市量创新高,这些个股遭风险预警
在退市新规落地实施一年后,A股或将迎来上市公司退市潮。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起A股共有108家上市公司退市(吸收合并除外),近三年退市公司数量占总量的38.9%。其中,2021年共有17家上市公司退市,退市数量创A股新高。钛媒体App发现,2022年刚过去1/4,多只退市股已悄然锁定。根据Wind数据显示,A股目前有44只*ST股存在退市风险。44只有退市风险的*ST股 数据来源:Wind2022年首只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股——*ST新亿。3月22日,上交所对*ST新亿作出终止上市决定。意味着,*ST新亿成为年内首只退市股。据悉,该公司于2018年和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经追溯调整后连续三年营收低于1000万。证监会认定公司规避退市,性质恶劣,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2022年首只面值退市股——*ST艾格。3月31日,*ST艾格公告称,已收到深交所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告知书。据悉3月4日-3月31日期间,该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自4月1日起,*ST艾格已停牌。2022年首只财务类强制退市股——*ST长动。3月24日,*ST长动公告称,去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4.54亿元,年营收237.12万元,触及多项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股票将可能被终止上市。与其它退市股不同的是,*ST艾格没有退市整理期。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股票被本所强制退市后,进入退市整理期,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终止上市的除外。根据今年沪市主板公司发布的业绩快报,已有8家公司基本锁定财务类强制退市清单,其中不乏知名企业。3月30日晚间,*ST拉夏披露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ST拉夏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下降76.36%,年亏损8.21亿元;其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触及终止上市情形。另据钛媒体统计,拉夏贝尔自2018年起已连续4年亏损。当晚,*ST拉夏收到上交所《关于拟终止*ST 拉夏股票上市的通知》。目前,*ST拉夏A股股票已于3月31日起停牌。随着2021年年报的陆续披露,众多有退市风险的ST股将迎来生死大考。
退市新规落地一年,上市公司突击保壳
2021年1月4日,“史上最严退市新规”正式落地。新规对4类退市指标进行修订,旨在加速出清“壳公司”和“僵尸企业”。根据退市新规,强制退市主要分为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四大类。
1、交易类强制退市的主要指标为: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2、财务类强制退市的主要指标为:最近一年年报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3、规范类强制退市的主要指标为:财报有重大差错、虚假陈述,被证监会要求改正但超期2个月没改的;未按规定时间要求披露半年报、年报,超期2个月还没补的;过半董事无法保证半年报、年报的真实、准确、完整的,2个月还没改正。4、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的主要指标为: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严重影响上市地位的;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情节恶劣的。为了给一些经营困难的公司“起死回生”的机会,退市新规增加了营收与净利润的组合指标。不料,却给了个别公司“钻空子”的机会。随着新规的落地实施,不少上市公司开始突击“保壳”,而“保壳”的方向从净利润管理转向营收管理。以*ST绿景为例,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该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连续签订多项大额订单,总金额约1.8亿元。而据财报显示,*ST绿景去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09亿元,同比增长797.03%,利润却同比下降近30%,营收增长与利润变动发生严重背离。诸如此类,通过签订大额订单来迅速扩大营收的公司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有10余家*ST公司披露了年内签订大额订单的情况。一位资深会计从业人士指出,短期内突击增加的营业收入,其真实性如何,是否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有待考量。除此之外,一些公司试图通过资产重组、合并报表的方式扩大营收规模,以此规避退市。A股市场也由此诞生了一批“0元购资产”的奇葩买卖。今年诞生的首只退市股*ST新亿就曾经顶风作案。据悉,2021年10月23日,*ST新亿0元受让子公司亿翔源41%股权一事引发上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取得亿翔源股权付出对价是否显失公允,产生的营业收入是否符合营业收入扣除相关标准。此外,还有的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保壳”。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共有20余家*ST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整合资源、开展新业务等方式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A股加速优胜劣汰,常态化退市机制渐成一个健全稳定的资本市场,一定是需要有优胜劣汰的。A股市场退市制度尽管有20多年历史,但由于以往退市制度并不健全,导致上市公司退市率远低于成熟市场。大量“应退未退”的僵尸企业,逐渐被市场边缘化,不仅占用了宝贵资源,也影响了A股健康稳定的发展。劣质企业不能及时出清,是阻挠长期资金入市的因素之一。中泰证券研报指出,制约长期资金入市的根源是投资者对未来“预期转弱”,这与一系列体制痼疾相关,包括资本市场配置资源最根本的“优胜劣汰”机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众多未退市的垃圾公司占用过多上市资源且青睐于配股增发,不断拉低整体ROE水平,不利于股指的健康走势。而长期来看,指数走势与上市公司整体ROE表现紧密相关。A股市场的单向扩容拉低了市场指数整体ROE向上空间,也加剧了投资者的“预期转弱”。在这种情况下,退市必须要形成常态化机制。钛媒体App了解到,目前监管机构已着手对几类突击增收的规避退市手段,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例如,引入营业收入扣除指标,在收入扣除中特别强调审计机构的核查责任,重点关注突击交易的真实性,严查不当会计处理做大收入,审慎判断非经常性损益认定的准确性等等。此外,监管机构多次约谈高风险公司和审计机构,重点要求审计机构做好营收扣除事项的核查。4月9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对于主业萎缩、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企业,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坚决出清。“作为中国4800多万户企业中的优秀代表,上市公司理当做好表率,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易会满指出,资本市场既有大而优的行业“巨头”,也有小而美的细分市场冠军,无论哪种类型,都要聚焦主业。要坚持扶优限劣的监管导向,对于主业突出、竞争能力强的头部企业,进一步支持其做优做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于片面追求多元发展的,严格监管其并购重组和融资行为。业内专家表示,退市新规实施以来,机制不断完善,“应退尽退”已成市场共识。随着全面注册制渐行渐近,常态化退市机制加速形成,将加快A股新陈代谢,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马琼,编辑
孙骋)热点视频推荐苹果计划将卫星网络连接引入iPhone14及下一代Apple Watch,允许用户以此发送紧急短信和使用SOS响应功能。去年曾有消息称iPhone13有望支持卫星网络连接,但最终未能实现。点赞关注钛媒体视频号,观看更多精彩视频*温馨提示:喜欢钛媒体公众号的小伙伴注意啦!根据公众号推送新规,请将钛媒体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已设置的小伙伴还需要重新设置“星标”哦!----------------华丽的分割线-----------------下载钛媒体App,领先一步,更深一度。下载【钛媒体App】,领先一步,更深一度。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在看行不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壳公司上市有啥后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