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哪些是央企是不是国企?


导读
在对公业务上,工农中建四大行是主力,上半年四大行公司银行业务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宇宙行”工商银行无疑是王者。
对公(公司金融业务)与零售(个人金融业务),此消彼长。
在经济增速下行期,“大零售”战略迈进之际,对公业务作为银行业基石,稍显落寞,多个大行以及股份行、城商行对公业务利润同比呈现负增长态势,比如零售赶超工行的建行,还有邮储、交行、招行以及以对公见长的民生银行等。
有起亦有落,比如农行今年上半年对公业务利润同比增长35%,增速居国有大行之首,股份行中的光大、平安银行、城商行如南京银行等也显见发力。
对公业务,规模是一大制胜关键。四大行对公贷款投放毫无疑问具有“垄断”优势,超过所有其他上市银行累计之和。
一、那么,谁是“对公之王”?
二、四大行对公称王
在对公业务上,工农中建四大行是主力,上半年四大行公司银行业务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宇宙行”工商银行无疑是王者。
工行对公打底,营收和利润远超其他银行,也是对公业务收入增速唯一突破两位数的大行。
2019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收入2088.90亿元,同比增加12.76%;利润总额875.16亿元,同比增加9.98%。从对公业务客户结构看,2019年6月末,工行公司客户762.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9.5万户。公司类贷款9.91万亿元,增加4871.52亿元;公司存款12.41万亿元,增加9244.54亿元。
该行财报称,其信贷结构调整上,基础产业板块和幸福产业、先进制造业、物联互联三大领域实现较快增长。支持基础设施在建及“补短板”重大项目、国家级战略区域、民营企业和普惠金融等重大战略实施。
零售有起色的建行公司银行利润则出现负增长。建行和农行对公业务收入增速相差不大,但利润相差极大,原因在于信用减值损失。
2019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公司银行业务实现利润总额438.76亿元,同比下降10.72%,占利润总额的22.95%;与之相比,该行个人银行业务、资金业务分别实现利润总额858.89亿元、477.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40%、23.40%。导致建行公司银行利润负增长的原因,是公司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1343.52亿元,增速仅为1.96%,在六大国有银行中最低;该行公司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618.84亿元,同比增加52亿元。
农业银行对公业务仅次于工行,且对公业务利润增速为六大国有银行最高。2019年上半年,农行对公业务收入1424.87亿元,同比增长2.17%;利润总额731亿元,同比增资35%。其利润增速较高,也与信用减值损失有关,该行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369.77亿元,同比减少167.95亿元。
中国银行对公业务收入1126.32亿元,同比增长6.11%;其中中国内地公司金融业务营业收入980.46亿元,同比增长5.72%。
实际上,对公业务基本为四大行所“垄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银行财报统计,对公贷款中,截至6月末,四大行对公贷款规模超29万亿元;另外邮储、交行对公信贷合计超5万亿元。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对公信贷规模总计不到15万亿元;13家A股上市城商行对公贷款总计3.78万亿元。
从增量看,四大行上半年对公信贷投放均在3500亿元附近及以上,总计投放1.7万亿元。其余银行中,仅交行、浦发对公信贷投放超2500亿元,兴业、邮储对公投放分别超1500亿元、1400亿元,其余银行均在千亿以下。被业内称为“零售之王”的招行上半年对公信贷投放不到600亿元,余额1.83万亿元。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对记者指出,这与四大行传统优势有关,四大行在上世纪80年代成立之后多年从事专业银行业务,如工行的工商业贷款、建行的建筑类和基建贷款、农行在县域及三农的布局等。即使在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后,由于其深耕多年,且资金实力雄厚,与央企、国企保持常年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股份行对公分化
与国有大行相比,近年来,向“大零售”转型步伐加快的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却显得不那么“耀眼”,其背后是,股份行对公业务出现分化,且与零售业务增速差距越来越大。
招行上半年批发金融业务收入562.42亿元,是唯一负增长的股份制银行;批发金融利润231.50亿元,同比下降3.4%,而该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388.20亿元,同比增长20.97%。即使在中收领域,上半年招行批发金融业务非利息净收入也仅为181亿元,同比减少7.05%,远不及零售金融业务非利息净收入261.61亿元,同比增长7.07%。
值得注意的是兴业银行,该行未披露对公业务收入数据,但对公信贷投放猛增,为对公贷款增长最快的股份制银行。
2019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对公存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99亿元;对公贷款余额接近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30亿元。
记者获悉,兴业银行高管在其业绩会上表示,该行下半年计划新增贷款投放2400亿元,布局上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北京和福建,重点行业选择上围绕国家政策,包括基建、高端制造业、能源、冶金、消费。
其余股份制银行中,2019年上半年,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对公业务收入分别为470.96亿元、500.33亿元、268.35亿元、264.79亿元,分别增长7.92%、13.29%、21.35%、8.53%;对公业务利润分别为154.63亿元、268.32亿元、80.24亿元、27.46亿元,分别增减6.23%、-5.23%、95.61%、151.01%。
多家股份制银行对公信贷投放增速极低,将业务重心全面转向“大零售”。
例如,截至6月末,浦发银行对公存款总额超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40亿元,对公贷款余额(含票据贴现)超2.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72.14亿元,仅增长2.30%。中信银行公司类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余额1.9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12%;个人贷款余额1.6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9%。
在股份制银行转向“大零售”的背景下,光大银行颇为“另类”,对公贷款规模、对公业务收入反而迅速增长。
2019年上半年,光大银行对公存款余额(含其他存款中的对公部分)2.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43.57亿元,增长14.63%。其中,对公人民币核心存款增长 9.72%;对公贷款余额1.4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19.98亿元,增长6.90%。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董春晓认为,宏观经济环境仍面临不确定性,企业扩张积极性不足,对公贷款的有效需求其实是不足的。
她表示,从银行的角度看,虽然已实施MPA管理,央行也不会像过去对银行分配额度,但仍有隐形额度限制。除MPA考核里面算出来的上限,也有监管机构的窗口指导。在有限的额度里,投放零售贷款的意愿肯定是更高的,因为零售贷款收益率高、不良率低。
不过,各家也要权衡,因为对公客户也是非常优质的存款客户。不同银行策略不同。例如,平安银行明确转型零售,新增信贷向零售倾斜,压降对公;同样提出转型零售的中信银行则有不同。
四、城商行“分省而治”
相对股份行,城商行对公体量再下一大台阶。
对公信贷投放最大的上市城商行北京银行,上半年对公信贷超9167亿元,超过浙商银行的6125亿元,但不及华夏银行的1.23万亿元。
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对公贷款体量在5700亿元左右,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的对公贷款体量为3865亿元、2732亿元、2255亿元。
2019年上半年,上市城商行的公司银行的收入普遍增长,但利润分化,部分城商行负增长,且存在“票据冲量”现象。
城商行公司银行收入与地域高度契合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商行规模更大,收入更高。
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的对公业务收入最高,2019年上半年分别为181亿元、180亿元、136亿元,分别增长1.37%、18.05%、18.96%;对公业务利润总额分别为96.5亿元、93.8亿元、40.8亿元,分别增减15.11%、16.70%、-9.82%。这三家城商行的对公收入甚至超过总部位于杭州的股份制银行——浙商银行,浙商上半年对公业务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15%。
此外,2019年上半年,地处江浙的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的对公业务收入分别为87.9亿元、62.7亿元、51.7亿元,分别增长24.95%、31.36%、22.74%;三家城商行对公业务利润增速也极高,分别为40.97%、36.21%、29.33%。
地处内陆的城商行表现不一,今年上半年,长沙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西安银行的对公业务收入分别为41.9亿元、24.1亿元、23.4亿元、19.7亿元,增速分别为3.47%、-6.46%、47.77%、6.01%。对公业务利润总额方面,长沙银行、贵阳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苏州银行、西安银行分别为17.4亿元、17.6亿元、25.6亿元、8.8亿元、3.9亿元、7.6亿元、10.4亿元,增速分别为-17.87%、68.38%、23.23%、-47.42%、-47.26%、0.67%、-4.06%。
值得注意的是,“票据冲量”现象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普遍存在。
2019年上半年,招行票据贴现余额2421.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6.24%。上半年票据直贴6029.66亿元,同比增长32.51%。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票据贴现分别增长226亿元、298.7亿元。
城商行中,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的票据贴现量分别为404.7亿元、582.6亿元、715.2亿元、605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减253亿元、186.5亿元、-156.8亿元、155.6亿元。
不过,票据贴现规模最大的,仍是国有大行。
2019年上半年,建行票据贴现4544.5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60.89亿元,增幅47.37%,主要是支持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需要。邮储银行票据贴现总额4690.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44.69亿元,增长15.93%。邮储银行称,挖掘重点客户商票贴现业务需求,加大直贴和商票转贴现规模配置。工行票据贴现规模3268亿元,半年却减少376亿元。农行境内公司类贷款和票据贴现余额合计较上年末增加5796亿元,其中票据贴现规模37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3亿元。
五、如何看待“票据冲量”这一对公业务现象?
一位股份行总行票据业务人士表示,银行承兑汇票(简称银票)是银行的信用,对公贷款是企业的信用。票据交易流动性较好,转贴买卖很快,月末规模调节也比较灵活。如果贷款贷不出去就用票据充规模了,因为都属于大贷款项。另一票据人士也表示,银票开票需要有授信或合格担保品就能开,一般都是大型企业。对银行来说,银票有银行信用背书,比一般贷款更易控制风险。
即使对于商业承兑汇票(简称商票),一位票据中介人士表示,商票期限短(最长一年)、可变现、具有见票即付、文义性、已确权的性质也使银行更愿意做票据贴现,而且票据贴现比投放信贷流程更简单。
六、对公何以让步零售
起落之间,对公业务的担忧逐步显露。
“整个信贷团队的话,其实从我们来讲,感觉还是有‘断层’的风险。”一位国有大行支行对公业务人士直言。
她表示,现在转型零售,对公信贷投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没有像前些年那么旺盛。十年前的对公条线是非常“牛”的,现在明显地被零售条线超越,而且在全员零售的情况下,对零售的重视程度比对公要高得多。
其背后,是对公贷款的不良拐点已经过去,但压力仍存。
“大行资产质量压力不像前两年那么大了,2017-2018年大行一些地区不良处于待爆发的状态,”一位国有大行风控部门人士表示,一些分支机构只能通过风险缓释方式延缓进入不良。
大型银行中,截至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率1.48%,比上年末下降0.04 个百分点,连续10个季度下降。其中,公司类贷款不良贷款率2.00%,下降0.07个百分点;个人不良贷款下降0.02个百分点。建行公司类贷款和垫款不良率为2.50%,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农行公司类贷款不良率2.14%,较上年末下降24bp。
不良贷款在行业间也出现严重分化。
例如,工行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占比23.7%,规模达1.99万亿元,不良率0.70%,较上年末下降9bp;制造业贷款占比16.9%,规模达1.43万亿元,不良率5.82%,较上年末上升6bp;批发零售业不良率9.31%,较上年末下降147bp。建行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占对公贷款的52.71%;不良率保持在较低的 1.02%;制造业贷款余额超1万亿,不良率7.20%,较上年末下降7bp。农行公司类贷款中,制造业不良率4.97%,较上年末下降5bp。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自2017年以来,制造业不良率增加较快,风险暴露持续。对公贷款中,基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占比明显上升,2016年开始的国有部门基建大潮,地方政府与国企的信用背书与存款回流是基建类贷款的魅力所在。
股份制银行中,2019年上半年,招行公司贷款占比下降2.68个百分点至42.42%, 公司贷款不良率2.00%,较上年末下降0.13百分点。该行公司类贷款中,房地产、交通运输占比最高,均突破3000亿元,不良率分别为0.48%、0.80%,较上年末增减-55bp、22bp;2600亿制造业贷款不良率6.57%,较上年末下降7bp。
中信银行公司不良贷款率(不含票据贴现)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两个行业,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分别上升0.16个百分点和下降0.43个百分点。中信银行称,不良贷款行业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由于部分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企业受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内竞争加剧、盈利下降,出现信用风险。二是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有所上升所致。
对于不良,董春晓认为,银行业整体向零售业务转型已是趋势,整体看零售贷款营收占比会持续提升。从部分银行三季报看,对公贷款的不良率已经趋于稳定,不良集中爆发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七、“价格战”时代
如何看待当下的对公业务,基层分支行有很多“苦水”。
一位股份制银行支行人士坦陈,公司金融产品“大家差不太多,营销上已经是白刃战,要么资金价格很有优势,要么‘关系’到位。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客户找谁不找谁有时没什么差别。”
除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全行业大零售转型、利率市场化等显而易见的原因,对公业务的深层逻辑也在发生变化。
一位国有大行华南分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银行来说,现在要意识到,零售银行业务要按“批发金融”做,实现批量获客和批量服务。对公业务要按“零售金融”做,一户一策,按照客户的需求制定产品方案,包括信贷、发债、并购重组跨境联动甚至投贷联动等。
上述股份行人士说,对公业务存量时代,从经营策略上讲,银行已经从“做产品”到“做客户”,已经发展到“一户一策”设计产品解决方案,并且注重客户用户体验。作业方式上,更注重合规与内控,频繁强调尽职免责,“大银行小银行一样”。
例如,招行在中报中直言,该行上半年公司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440.22亿元,增幅2.90%,增速同比有所放缓,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扩张意愿不强烈、融资需求相对较弱。
另一方面,年初以来,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及债券市场收益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企业尤其是大客户倾向于用债券等低成本融资渠道替代银行贷款,客户提前还款量有所增加。
债券对对公贷款的替代效应愈发明显。一位华南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对记者表示,作为上市公司,主要参考AAA评级信用债收益率曲线选择发债窗口和匹配贷款期限。银行与企业合作的商业模式从原来的存贷汇转向发债、并购等投行业务和供应链融资。
去年以来市场利率水平不断下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接近4%下行至3%左右。不过,贷款利率的降幅则远不及发债利率,2019年9月份,国内企业贷款利率5.24%,比去年的高点下降了36bp。前8个月,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6.8%,比去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59bp。
另外,2018年10月以来,随着多种扶持民企融资的政策,包括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化解、央行再贷款再贴现、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银行贷款支持等政策陆续出台,投机级信用债和投资级信用债之间的评级间利差也逐渐走平。
另一上市公司人士表示,去年受去杠杆影响,融资利率在年末时一度上升,今年以来融资利率出现下行。特别是因为国开行等介入,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利率甚至在4个点以下。
对传统的“对公”人而言,正处在时代的变革口。
一位华北大行人士表示,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对公业务仍是未来的基石,对公和零售两条腿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但是近两年,很多银行在总行成立战略客户中心、大客户中心,大量优质的集团客户上收。这虽是行业趋势,但优秀的对公客户经理也随之“吸走”,导致很多分支机构对公中间力量相对薄弱。
该人士表示,对公业务团队和业务经理不是靠培训,也不是靠看文件就能培养出来。一定要有优秀的培训体系,但在整体经济环境下行情况下,对公前端业务没那么忙,不良资产处置倒非常忙。
作者:辛 继 召 来源:领 带 金 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说到我国的银行业,就不得不说四大银行,但四大国有银行也并不完全一样,所以还是要清楚每家银行的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涉及到四大银行的出身和历史,毕竟出身和历史决定了这这家银行的血统和业务特色。首先,目前已经从四大国有银行已经成为六大国有银行,共同的特点都是国有控股银行国有四大银行是历史上形成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分化形成的国有银行,分别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这四家国有银行后来都经过了股份制改造,成为了股份制银行,但由于是国有控股成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银行,简称国有银行。后来交通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成立,并成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老大哥,但最后由于实现了国有控股从股份制银行的老大哥变成了国有银行的小老弟。成为第五家国有控股的股份制银行,即第五家国有银行。随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从邮政总局分离出来,组建成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也就成为了第六家国有控股的股份制银行,简称第六家国有银行。上面就是我国国有银行的现状,经过多年有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银行体系,其中三家政策性银行是国家开发银行、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六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邮政储蓄等国有控股银行;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33家城市商业银行、859家农村商业银行、71家农村合作银行、1373家农村信用社、1311家村镇银行和4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19家民营银行。其次,工商银行有哪些特点?以及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足?工商银行被称为宇宙银行,从名称可以知道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是资产规模最大、最赚钱的银行。工商银行是1983年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的银行,从名称上可以看出,业务主要集中于工商企业的服务,并以此奠定了工商银行在工商企业融资服务和大众服务的地位。工商银行在中国是第一大银行,服务机构最多、人员规模最大、客户数量众多、盈利能力最强。美国知名财经网站TheStreet发布了最新的《2019全球银行调查报告》,工商银行以资产总4.02万亿美元位列第一;2020年2月,2020年度“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1位。2020年5月13日,中国工商银行名列福布斯2020全球企业2000强第1位。工商银行的优势除了长期建立起来的大众品牌、也积累了非常庞大的客户群体,在国内拥有近二万二千多家营业网点,并已建立起全球业务网络,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0多家海外机构,并与132国家和地区的1453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形成了跨越亚、非、欧、美、澳五大洲的全球经营网络,跨市场与全球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与4万多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等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工商银行还拥有众多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工银金融租赁、工银安盛人寿、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工银理财资产有限公司、工银国际证券、工银国际期货、控股标准银行、工银瑞信基金等。工商银行的不足是机构过多、人员规模大、资产规模大,在服务上难以做到精细化,内部机构难以灵活、整体收入待遇在银行里偏低。其三,农业银行有哪些特点?以及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足?1979年2月,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成立,是最早恢复的专业银行。开始是以专业的服务于农业的银行,因此其特点是服务于“三农”,农村营业网点是曾经农业银行的优势,曾经在农村的金融服务是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体,后来大量的农村银行机构收缩进城,业务也逐渐综合化而突破了农业的限制,但仍然是专注于农业服务的四大银行之一。2010年7月15日和16日,农行A股、H股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总市值位列全球上市银行第五位。中国农业银行国内有24064家分支机构、30089台自动柜员机;全球有1171家境外代理行,全世界客户超过3亿5千万客户。农业银行境内分支机构共计23,461个,包括总行本部、32个一级分行、5个直属分行、316个二级分行、3,479个一级支行、19,573个基层营业机构以及55家其他机构。境外分支机构包括3家境外分行和4家境外代表处。主要控股子公司包括6家境内控股子公司和3家境外控股子公司。2020年5月13日农业银行名列福布斯2020全球企业2000强第5位;2020年8月10日,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名列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35位。农业银行还拥有众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农银人寿、农银国际控股、农银金融资产投资、农银金融租赁、农银汇理基金、农银理财和中刚非洲银行。农业银行毕竟是从农业业务为主发展而来的商业银行,虽然现在已经是全业务和综合业务,但农业业务是最大的优势,工商业务金融服务仍然弱于工商银行、外汇业务弱于中国银行。其四,中国银行有哪些特点?以及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足?中国银行是国内唯一持续经营超过百年的银行,也是国内全球化、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机构遍及中国内地及5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简称BOC,中行)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2月5日,经孙中山先生批准正式成立。最早是代表中国政府对外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和外汇业务,是国际业务和外汇业务专业银行。2019年7月,《银行家》公布2019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国银行排名第4位;2020年8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银行排名第43位。中国银行长期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统一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业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利用外资的主渠道。目前中国银行除了在国外有138家分行以外,还是香港、澳门地区的发钞行,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和航空租赁。先后分别设立中国香港(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中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 、中银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 、中银国际英国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集友银行有限公司 、中银国际英国保诚信托有限公司、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 、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 、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中国银行的业务优势是外汇业务和国际业务,缺点是在国内业务方面仍然比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要弱一些,即人民币的业务相对较弱,在国内银行员工也比较偏重国际业务。其五,建设银行有哪些特点?以及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足?股份制银行员工的培训基地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最早是以建设和建筑为主要业务的专业银行。从1954年到1978年的二十多年间,建设银行主要承担了集中办理国家基本建设预算拨款和企业自筹资金拨付,监督资金合理使用,对施工企业发放短期贷款,办理基本业务结算业务的职责。后来逐步改革为综合性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2020年5月13日,中国建设银行名列福布斯2020全球企业2000强第2位;2020年3月9日,“2019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发布,中国建设银行排名第2位;2020年8月10日,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名列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30位。建设银行目前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拥有基金、租赁、信托、人寿、财险、投行、期货、养老金等多个行业的子公司。建设银行是四大国有银行中与市场接轨最早的银行,其员工已经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集散地,在建设银行内部广泛流传的是“建设银行,建设其他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各有优点和缺点,但是仍然是中国最大前四家银行甚至是世界前四大银行,其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都是不可相比的。重要的是你如何选择?(麒鉴)本文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哪些是央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