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还俗有什么后果的话是不是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

出家很难,出家久了,比如出家十年以上再还俗,那是难上加难,尘世也不是那么容易谋生的啊。这里增加一段文字,补充回答这个问题吧。也是我在相关问题上的思考。当然是很不成熟。但我确保我的思考是真诚的。回答如下。二十来岁,可以好好的真诚体验人生。如果在这个年纪削发为僧,那么,之后的这几十年,这一辈子,比普通人更加不容易!到了老年,会更不易。可想而知,老年人最怕孤单,最渴望亲情,但老年僧人哪有属于自己的家人?普通人有自己的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可以慰藉他们,出家人则只有自己一人,形单影只。即便也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那也都已年老了,哪里还能顾得上他们这些早已离开家庭的修行者。其实,凡夫俗子岂止惧怕老年孤独,我们还有中年危机呢?人到中年,对自己的事业选择会有幻灭感,情感上会渴望更多的异性之爱,会期望体验和拥有更多的人生收获。如果可以说心同此理,那么,到了中年的僧人,难道不会也有这类幻灭感吗?难道不会渴望凡夫俗子都可能具有的这些人世温暖吗?人的一生很难回头,凡夫俗子还可以换份工作,换个爱人,体验另一份人生。所以,出家人这一生,半路出家易,半途而废难,难在不易重新以在家人的身份讨生活了,长期寺院修持,在家人的工作,家庭,事业,爱情,婚姻,已经很隔膜了,重新学习这一切,追求这一切,太难了!所以,赞叹礼敬出家师父们!我觉得,出家人也是凡夫俗子,并非三头六臂,并非钢铁炼成的,但他们却选择了那么不凡的一生,如问有何不平凡,看看僧人一生所持基本戒律就知道了,其所戒者,都是人性的基本欲望,如情欲,爱欲,如成家立业,与伴侣相守一生,我们这些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的温暖与意义,出家人进佛门的那一刻起就拒之门外,一生不再接触,不再体验,不再拥有。这很难。这比打一片江山,开一家公司,做一个大官难多了,江山事业名誉地位金钱美女,都是在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证明自己一生的意义。出家人一生,特别是自幼出家的僧人,这一切全都没有,无名无利无钱无异性伴侣无后代,要再四大皆空中证得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人最艰难的一生。而且,一入佛门,其实就没有回头路了,这一路只有向前,即便到了中老年,对此一生的选择有动摇有幻灭,也只有一往无前。太不容易了。我是凡夫俗子,只懂最基础的常识,眼光贴近地面,从我这最低的视野看去,出家人一生,高山仰止,礼赞恭敬出家人。我很愚蠢,觉得如果选择剃度出家,最好还是先去红尘走一遭,有了尘世的体验,是不是会更好?敬候高明指正。再补充一句。看到一位僧人说过,他们出家人是不要尽量避免触碰生殖器的,即便去小便也采用蹲式。那么,自幼出家或少年出家的僧人,几乎都可能是包茎吧,那么,即便有机会遇见女性,也是无力发生什么深切的交往的吧。想想就觉得感动,深感他们这一生不容易。以下引用一段别人的文字:据我有限的接触和了解,天主教会修道院里的修女制度,是挺值得一谈的。与我们这边的女性出家制度相异。当修女也要见习期,这跟我们有一个当沙弥尼的阶段差不多。其实就是一场基于自愿的身心改造工程。当然绝不仅仅只是和限于自我改造。但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基础。不同的是,我们这边受大戒之后其实就是准备好了用这一辈子做尼僧,修女发愿规制与此有异,修女见习期满之后,可以一段一段的发愿,比如三年,五年,十年,发多长的一段愿,就做多长时间的修女。当时间满期了,再继续发愿。而不是一愿终生。我们受大戒,其实是发终生愿。这个很不同。而且,与此相对应的是,修女有保障学习社会工作技能的制度。这个特别关键。进而能行,退亦可居。是否保障个体独立的能力,避免丧失信仰之后因缺乏谋生技能而转为被迫依附。这一点是极重要的。也是极关键的。任何迫于无奈的依附,对于个体生命而言,都是悲凉的,值得同情,也亟待救助。https://h5.qzone.qq.com/ugc/share?_wv=1&appid=2&res_uin=3628857085&cellid=1630386075 (二维码自动识别)}
2017-10-10 09:01
来源:
走读梵
和尚和尼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尚与尼姑一起,被称作“出家人”——虽然道教全真派的道士也出家修行,但一般情况下,“出家人”就是专指佛教徒。
那么,“出家人”——也就是佛门弟子,出家、还俗有什么讲究呢?说起来可能很少有人相信,想要出家当和尚,困难重重,但如果出家了想舍戒还俗,那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和尚和尼姑是民间流行的称呼,不过相沿成习,也就这样叫下来了。不过,这称呼比较笼统,因为光是称呼和尚或者是尼姑,不知道他们受戒的情况。
如果信徒真的想要出家,首先要去寺庙里找一位比丘,请求比丘作自己的“依止师”。比丘是梵文音译,主要是乞食之意,是说出家人乞食以自生活,当然,“乞食”之外,同时也有怖魔、破恶、净命的意思。总之,想要出家的人,找一位比丘师傅,这是必经之路。
不过,别以为出家很容易,一般情况下,找到的这位比丘不能擅自做主,而需要向全寺僧人说明来人的情况,征求全体意见,在大家一致同意后,才可以同意信徒的请求,为之剃度,并授沙弥戒。
沙弥是梵文音译,有勤策之意,就是说,受戒之后的沙弥,该当勤勉受持比丘师傅的鞭策,努力修行;同时,“沙弥”又有息慈的意思,就是说,沙弥要息恶行慈。
很多人都听过“小沙弥”这个词,好像沙弥都是年纪很小的僧人,其实,沙弥戒与年龄无关,即使是80岁出家,理论上也是先受沙弥戒成为沙弥。同时,沙弥戒只不过是出家修行的第一步。
前面说,沙弥需要找一位比丘作自己的师傅,比丘师傅负有教导、赡养沙弥的责任。而沙弥要成为比丘,还有一道关卡。
寺庙里的很多沙弥年纪都小,甚至未满10岁的都有。但比丘不同,比丘必须年满二十,至少得是成年人才行。
年满二十岁的出家人,在寺里僧侣的同意下,可以请求召集十位大德长老,共同为之授比丘戒,受戒之后,才成为比丘。一般情况下,成为比丘之后五年,才可以离开“依止师”(授沙弥戒的师傅),单独修行。
比丘可以为想要出家的人授沙弥戒,这些比丘,便是具有单独修行资格的出家人,也就是,至少是受比丘戒五年之后的僧人。
至于女性出家人,刚出家时同样要先“依止”一位比丘尼,受沙弥尼戒。到了年满十八岁的时候,受式叉摩那戒,成为“式叉摩那尼”。式叉摩那是梵文音译,意为学法,也就是说从“式叉摩那戒”开始正式学习佛法。
再过两年,年满二十岁时,“式叉摩那尼”先从比丘尼、后从比丘,受比丘尼戒,至此,才算成为名副其实的女出家人。
大乘佛教有菩萨戒的说法,修习大乘佛法的比丘/比丘尼,可以根据自身意愿,从师傅受菩萨戒。菩萨戒不是必须要受的,但菩萨戒一旦受戒,是没有舍戒与破戒的——菩萨,那是出家人的表率,自然修行精进,怎么能有花花肠子呢!?
比丘、比丘尼理论上都是独身修行的,必须清心寡欲,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因此,在受比丘/比丘尼戒前会有很多质问,凡是不合条件的人,是不允许受戒的。这些质问,比如:父母是否允许、是否有未偿还的负债、是否身有痼疾、是否为现任官员、是否曾身为比丘而破戒,等等。
影视作品中经常有师傅对想出家的人说“施主,你尘缘未了”,便是出家前的审慎态度。
但是,别看出家有这么多条条框框,出家之人想要舍戒还俗,却是容易得很,对任何人声明一下,说自己愿意舍戒还俗,就可以放弃比丘身份还俗了。
不过,如果不声明舍戒,却违反戒条,便是“破戒”,是要受惩罚的,这点,影视作品里渲染得想必足够多了。
作者微信:triac201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人人想成佛,可是成佛有成佛的条件。人人想做好人,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不改其志愿,时时诸恶莫作,刻刻众善奉行,这样才够资格做好人。  心想做好人,可是行为不合作,做则无恶不作,行则有善不行,心行不合一,怎能谈到做好人呢?  初发愿很认真,时间一久,就生起懈怠心,不是躲懒,就是偷安,将初发的心愿忘得一干二净。  就拿我们出家人来说,刚出家时,很有道心,精进努力,可是慢慢改变初衷,不知前进。开始做鬼事,不但不能成佛,反而堕地狱。  出家几年,受不住考验,被境界所转,定力不足,就还俗了。去做如意的事,或发了大财,或做了大官,那不过是眼前的幻化,可是果报难逃,如影随形。  今天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凡是思凡还俗的出家人,一定要堕地狱去受无间的苦。这是真真确确的情形,一点也不客气。最初一念,出家成佛;最后一念,还俗做鬼。这两条路,任君选择,操之在你自己的手中。  世间的事,不是好就是坏,不是成就是败,不是兴就是衰,是相对法。所谓“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你向上走,即是四圣位;你往下滑,便堕三恶道中。  所谓“善恶两条道,修的修,造的造。”根深的人,修善道;孽重的人,造恶道。对他说真话,他不相信;对他说假话,他反而相信。为什么?就因为业障重的缘故。我们学佛多年,对这个理论还不了解,实在可怜!  本来我不想讲这种道理,认为大家都会明白,现在才知大家没有彻底明白,仍在十字路口徘徊着,迷失方向。我现在提醒大家,人在生死大海中,浮不上来,就沉下去。有句俗话说:“飞得高,跌得重!”向上想成佛,上不去成不了佛,跌下来就堕地狱,永难翻身。  有人问:“究竟有没有地狱呢?”我告诉你们,人活的时候,就在地狱中。你看,一般人烦烦恼恼,争争吵吵,没有休息,无有停止,这不是在地狱吗?这种人生有何意思?还有水灾、风灾、战争、人祸,也是人间活地狱!再看,恶疾缠身,苦不堪言,癌症发作,痛不欲生,这岂非地狱?可是人还是看不破,放不下,舍不得,贪恋执着,又没有慈悲,见利忘义,趁火打劫,最后还是在轮回中打转,无有止期。好了,不多讲了,再讲就把大家都吓跑了!  恭录自《 宣化上人开示录(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家人还俗有什么后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