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竹子买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汽 车新零 售公司,请问,企业文化如何?



麦迦
欢迎供稿
Autodealer@163.com
我去成都采访竹子买车创始人白贵顺之前,给钟志打了个电话。
钟志是这家号称汽车新零售企业的副总,负责内部员工培训——竹子商学院——以及日常销售管理工作。2019年,因为对微信营销获客很有心得,他写了一本汽车微信营销的书,上过我们平台合作过线上课程。之后一年,他从干了十几年的4S店离职,加盟竹子买车。
今年5月,我出差去成都,接到钟志的电话,他邀请我去竹子买车的新店址看看。
“我们新换了一个20000多平米的场地,我让石总接待你,你过来看看!”他在电话里致歉说,本应该亲自接待,不巧临时要和老板奔赴达州,和某经销商集团洽谈合作——对方邀请他们入股,用竹子买车的获客经营模式进行业务重塑。
根据钟志的推荐,我加了石波的微信。后来才知道,石波是竹子买车发展初期的企业合伙人。
石波(中)
整体看起来,竹子买车很像早年亚运村汽车市场的卖场模式,不同的是,它独立运营,所有车源均采自本区域经销商,然后用自己最擅长的互联网获客方式进行客户邀约和销售成交。
乍听一下,会觉得这种模式,一点新奇感都没有——不就是做撮合生意的资源公司吗?
但奇怪的地方就在于,正是这样一家不起眼的公司,面对的又是30万以下的中低端主流客户群体,去年零售卖出了5000台车。
竹子买车新迁入的展厅采光良好,涂装过的地板铺设一新,200多台新车(包括新能源车)和二手车满满当当放满了一层。二层和三层均是办公室、网销部门、客服中心、员工超市、部分依然在施工的区域。
石波介绍说,截至目前,他们的客源,清一色来自线上。
的确,相比传统4S店十几人的网销团队,竹子买车的DCC网销团队数量惊人,在三楼大厅,分布着300多工位,从早到晚,电话不停,员工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网上线索进行电话邀约,据介绍,实际到店人次平均每天50-60组,成交率高达40%。
鲜亮的成绩背后,也有暗流汹涌。
“我们不招4S店的销售顾问,”这是竹子买车的对外措辞之一。而事实上,由于网销专员保底工资只有1500元,额外收入全靠客户成交的利润提成,加上残酷的末位淘汰,员工流失率一直徘徊在30%左右。
竹子买车和同城经销商之间关系也不融洽。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之前公司门外有一行大标语:西南地区汽车之家线下新车交付中心。如今标语不见了。
“摘掉了,本地的经销商联名告我们,说抢了他们的生意。”石波看着街道对过几家中高端豪车和SUV车行,不紧不慢地解释说。
业界无论对竹子买车,还是对创始人白贵顺以及其团队,一直都缺乏了解,白贵顺本人似乎也不热衷于参加行业论坛和聚会。而从某些方面来看,实事求是地说,这位90后创业者样貌寻常,谈吐一般,出身普通人家。似乎很难找到惹眼的标签和背书。
我约访白贵顺的时间,是盛夏八月,钟志开了一辆全新雷克萨斯接我。“这是去年业绩的奖励”,他笑着说,在2020年,即使受到疫情一定影响,竹子买车的业务也好过往年。
“业务模式其实不一样,你看4S店的日子越来越艰难,我们不是。”钟志解释说:“之前,我去过山东一个三线城市,发现当地的北京现代就有3家,而我们成都这么大的市场,消费意识这么超前,才5家北现店。”他摇了摇头。
钟志离职后,他原来一位4S店的同事,也离职加盟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联想到最近几年车行的朋友纷纷离散,有的转做保险者有之,有的跳槽其它行业,有的去新能源厂家——不得不感慨时移世易。
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汇的时期,依然坚守最传统的汽车零售行业,竹子买车的抱负,又是什么呢?
以下是竹子买车创始人白贵顺接受采访的自述实录,基于方便阅读的初衷,有一定删节和文字修订:
竹子买车创始人 白贵顺
白手起家的大专生
我叫白贵顺,1991年农历8月、阳历9月生人,处女座,独生子女。我是客家人,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时候,太爷爷迁居过来,从此,我们白家在成都郊区的青白江扎了根。迄今在家里,还是会说客家话,包括我的两个儿女,都说客家话。
我是在2007年读的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专业,2009年大专毕业,在一汽大众在成都的整备车间,这第一份工作是在电风扇底下,和对面的工友用砂纸打磨车身焊点,我上的是晚班,感觉我就像一台流水线的机器,所以干了两天就走了。后面去一家给长安生产配套的企业,在后来还干过2年日化用品的销售,在深圳发展银行卖过一个多月信用卡,去汽车金融公司、担保公司做过业务员。基本上,就是历练了自己,没挣到什么钱。
2013年,因为在金融担保公司,遇到有客户要贷款买车,在给客户准备材料、做家访、催还款的过程中,有些客户的朋友也会通过转介绍找我买车,因此经常联系汽车4S店、二网汽贸店,当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各店之间车辆价格差异很大,做了几单之后,我发现汽车和金融业务捆绑还是比较好赚钱的,关键是如何获客。
我就开始研究,如何通过互联网吸引客户流量、获取客户信息。当时百度算法还不精准,我经常一天24小时都在学习研究,后来发现,网上有人或者公司专门接这种业务——可以通过他们购买一些贴吧软件和权重高的帐号,把标题、内容、名字、电话设置好去发布信息,如果被百度收录,你只要搜索“汽车按揭贷款“这些关键字,搜索页面满屏都几乎全是我的信息。
那时候,一天能接几十个电话,业务多到接不完。我记得很清楚,当年一台10万块钱的新车,差价能有三四千块钱,好一点儿的车,甚至有两三万的差价,比如成都和四川德阳的经销商,差价往往非常大。我赚取的收入有三块:汽车金融,比如担保费;新车差价;保险佣金。
于是,在2014年,尝到互联网带来的甜头后,我开始筹备开一家自己的公司,那时我只有23岁。
亏损8个月依然坚持
我借了20万块钱,找了石波,两个人买了些二手家具,公司就成立了。
我们最初的办公地点在成都红牌楼里面,一边跑汽车金融业务,一边去4S店帮客户订车提车。如果现金不够,就刷信用卡倒一倒。
也走过弯路。比如投百度竞价广告,开陌陌的账户做充值广告,还加了三四百个QQ群。最失败的尝试是投电台广告,结果压根没效果,更没想到的是,百度竞价广告让我亏损了8个月,一直到第9个月才盈利。
为什么亏损8个月还坚持投放?因为经过测算,按照每天的曝光量、客户点击量,线索没有问题,我分析造成亏损的原因是转化低。为什么转化低?因为客户不信任——我们最初租的是居民楼,后来搬到环球中心,客户过来一看,说你这没有现车啊。
即便遇到这样问题,毕竟(客户)买车的第一需求还是通过我们买最便宜的车。所以坚持下来之后,后面每月就能稳定地成交30-40台车,逐渐发展到30几个员工,第一年年终盘点,竟然赚了100多万。
2015年,我们开始尝试做电销。当时已经像现在这样每人一台电脑、通过打电话邀约客户了。为了吸引客户更快成交,在产品层面,我开始琢磨如何设计更加灵活的金融方案,比如相比4S店,如果要求首付三成,而客户的资质不好过审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担保公司定制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毕竟当年为客户提供相应服务的金融产品不多,2018年“弹个车”这种金融产品才出现,所以我们打包金融和产品的业务算是比较领先的。
2016年,我意识到公司要继续发展,必须要有展厅拓展业务,刚好有朋友转卖600多平方米的展厅,我们就承接过来,算下来房租每个月5万多,加上全公司80多人的日常开支,还能应付。从2017年开始,通过展厅这样的场景,一个月能成交70-80台。
我们不招4S店的销售
我们也招过4S的销售,但是都干不长,反而没有干过这行的能踏实做下去——我们的提成方式比较特殊,不是按照车价提成,而是根据卖车的实际利润来核算的。
开始也招不到人,都是身边的朋友、同事转介绍。没干过汽车也不要紧,我们自己培养;影响客户成交怎么办?做客户分级,优质客户优先分配业绩好的去接待。如果两星期没有到店成交,客户线索会重新进行分配,直到成交为止。我们的获客营销方式也在与时俱进,过去做百度竞价广告,后面转向今日头条做投放,到今天的抖音短视频、直播获客等手段,我们都进行过研究和实践。
总体来说,相比4S店和二网汽贸店,我们有价格优势、更灵活的金融产品,服务体验也会更好,尤其是强大的线上营销获客能力——我们做的几乎全是陌生客户,本地化信息覆盖能力很强,车源信息转换和交付速度都尽量做到最快。
公司现在光抖音就有20人运营,平均1天成交4台车,专门做直播的车手帮账号,每天有数千人观看车子在各地的落地价格,日均100多条线索,意向客户我们会引导加企业微信,预先交付199服务费,帮助客户找到相对较低价位的车型,迄今抖音团队已经积累了6万多客户资料。
成都本地类似我们这种公司也有很多,为什么我们发展得更好?因为我们具备4方面的综合能力:1、线上或者线下获取客户线索的能力;2、员工销售的培训能力,即使没有汽车行业销售经验的新人,经过一段时间培训也能迅速掌握线上营销和客户邀约技巧;3、金融产品整合和创新能力;4、车源获取能力,有渠道和资源买到相对具备价格优势的车型。
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未来打算怎么干
首先,我们会优先考虑在各省会城市寻求合作伙伴。
我现在的目标是——成都这家店做到1000台/月,一年1万多台车。现在一年才五六千台左右,还不够。
在我的设想里,如果要做到收支平衡,起码单月的单人产能得到1万/人。其次,需要多元化创收。毕竟行业发展到成熟期,新车利润会越来越少,补齐其它利润来源很有必要。我们现在也在做贴膜等售后业务,成交率已经达到70%。当然,目前还没有涉及快修和维保业务,因为相比4S店我们暂时没有优势。
我们一直想和汽车4S店集团达成合作。过去我们试过,后来退出了。总结得失,我认为不能依附在4S体系类,必须单独做一个新零售平台。
4S体系有很多先天性的问题,比如——
1、主机厂管理太刻板。商务政策限制太多,导致单店盈利都靠返利;为了完成任务拿返利,哪怕亏钱4S店也要卖出去——卖一台亏一台,这种局面下,怎么能做好?
2、信息孤岛。经销商旗下各个品牌4S店几乎各干各的,连客户信息都不互通共享;
3、体制僵化。4S店的体制架构20年沿袭不变,老板和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导致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都没有工作积极性;
4、线索单一。客户导流和拓客方式严重依赖汽车垂直网站,缺乏独立IP的打造和自我导流能力。
所以说,汽车新零售平台必须独立于现行4S体系之外。对于4S这种模式的投资人来说,与其把4S店的生死存亡维系于主机厂,不如利用自己的车源和资金优势,和我们合作打造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我们提供培训、管理、客户线索、金融、产品、售后等服务和经营模式,4S店提供车源和场地,迅速做成为当地规模最大、车源品牌足够丰富——比如我这个店有20-50个品牌——这种资源整合平台,类似国美苏宁这种面向大众化客户群体的模式,起码可以防患于未然。
其实,2017年我们就去重庆尝试过,客户线索全部来自线上,车源除了采自经销商,也有部分采自主机厂。虽然后来因为合伙人的原因终止了合作,但我坚信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
我们也在准备融资。已经有家香港上市公司和我谈过两轮了,他们已经收了两家汽车供应链金融和汽车线索获客公司,想把我们也拉进去,作为汽车新零售的业务板块布局整个汽车产业链。
回首往事,我的感悟是,无论生意的模式怎么变,归根到底,无非是经营人的关系,员工激励也好、客户体验也好,都是在经营人的关系。而过去十几年来,由于4S店不重视客户关系,在销售模式上一成不变,才给了我们发展的机会。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围绕客户关系,做更多的营销产品和服务创新。
后记
白贵顺,这个名字,听上去就很普通。
初次见面,发现名如其人。白贵顺好像不大喜欢穿西装(为这次采访,他特意穿着西装拘谨地摆拍了一次),上班下班,都是家常打扮。尽管私下有人开玩笑说:白总一身都是休闲名牌。但如果走上大街,和白贵顺迎面遇见,他就是一位路人甲。
他日常开一辆保时捷帕拉梅拉,与成都街道上时而掠过的超跑相比,并不张扬。问他业余时间干什么?“家里待着,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说完,他就推荐一部时下热映的扫黑剧,强调说:“非常写实,非常好看。”
吃饭的时候,我问他,如果不做汽车行业,最想做什么生意?
他想了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资源垄断生意。
身为90后,初入社会备尝艰辛的生活磨砺,似乎让他更为早熟。
但身为一家快速成长的企业的创始人,又似乎有些生涩。
有人说过,老板注定是孤独的,因为有些难题——公司管理和未来发展,是其他人无法越俎代庖的,只能老板自己最决定。
作为新兴企业,竹子买车如今的发展势头很猛,随着员工和业务日渐增多,重金礼聘和空降职业高管,固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对于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发展,只能仰赖创始人自己摸索和觉悟。
或许也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白贵顺不愿意过多谈及未来,而只是一再强调,竹子买车要踏踏实实去经营。
好在,身为90后创业者,自称“有点野心”的白贵顺,还有时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竹子买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