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22年主要利润的来源主要包括来源是什么 前三项?


2022-06-30 10:15
来源:
智研咨询发布于:湖南省
榜单遵循简单、客观、专业的原则,参考巴塞尔协议Ⅲ和监管机构相关要求,按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排序,并对中国银行业前100家银行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及资产质量进行综合展示。榜单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商业银行公开年报,同时覆盖所有类型中资商业银行。智研咨询数据中心推出《智研年榜:2022年中国银行百强排行榜单TOP100》。
榜单解读:
2021年,上榜银行资产总和为258.79万亿元,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9.67%,创造了商业银行96.84%的净利润,包括6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60家城商行、21家农商行和1家民营银行,其中南海农村商业银行、辽沈银行、秦农银行、宁波鄞州农村商业银行4家银行本次为新上榜,其中南海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和净利润最高,秦农银行的资产规模和成本收入比最高。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6家银行的资产规模超过10万亿元,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4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超过万亿元。
连续2年上榜的96家银行中有92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同比增加,35家银行增幅超过10%,温州银行增幅最大,同比增长40%,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221.56亿元;龙江银行
锦州银行、廊坊银行、广东南粤银行4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同比减少。
从净利润看,23家银行的净利润超过100亿元,其中5家银行的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从成本收入比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最高,为59.01%,此外还有广东南粤银行、蒙商银行2家银行的成本收入比高于50%;从不良贷款率看,81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以下,其中22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低于1%,22家银行中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排名第6和第7的招商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上榜的辽沈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为6.02%。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格隆汇3月30日丨中国银行公告,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91.39亿元,增长2.22%;实现税后利润2,375.04亿元,增长4.47%;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2,274.39亿元,增长5.02%;年末集团资产、负债总额分别达到28.91万亿元、26.35万亿元,增长8.20%、8.10%;不良贷款率1.32%,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8.73%,上升1.68个百分点。董事会建议派发年度普通股现金股利每10股2.32元,派息率30%。 财经自媒体联盟}
  8月30日晚间,国有六大行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已全部出炉。整体来看,尽管当前外部局势复杂严峻,市场环境诡谲多变,国有六大行依旧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计6900.2亿元,合计日赚超过38.12亿元,资产规模及盈利能力表现亮眼。  资产质量层面不良贷款率1平5降,拨备覆盖率较为稳定,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盈利能力:工商银行利润总额居首,六大行净利润增幅均为个位数  2023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净利润情况  从盈利角度看,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601398)以1737.4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总额位居国有六大行之首,展现了强劲的盈利能力。建设银行(601939)以归母净利润1673.44亿元的成绩紧随其后,农业银行(601288)与中国银行(601988)的归母净利润也均突破千亿,分别达到1332.34亿元和1200.95亿元。唯有邮储银行(601658)与交通银行(601328)归母净利润规模未达500亿元,分别实现495.64亿元和460.39亿元净利润总额。  国有六大行盈利规模不容小觑,而观其净利润增幅,虽六家均实现盈利幅度正增长,但涨幅却均为个位数。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今年上半年分别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21%、3.36%、3.48%、0.78%和4.51%,涨幅不超5%。其中净利润增速最高的邮储银行也从2022年的14.88%降至5.20%。  资产规模:息差水平普降,两家银行营收负增长  营业收入方面,2023年上半年,工商银行以4474.94亿元的成绩居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营收规模分别为4002.55亿元、3657.58亿元、3192.07亿元。邮储银行与交行的营收分别为1769.76亿元与1371.55亿元,延续了2022年的下降驱势。  2023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营业收入与净息差情况  此外,息差水平普降的情况也值得关注。国有六大行中,截至今年6月末,农业银行净息差为1.66%,同比下降36个基点;工商银行净息差为1.72%,同比下降31个基点;建设银行净息差为1.79%,同比下降30个基点;交通银行净息差为1.31%,同比下降22个基点;邮储银行净息差为2.03%,同比下降19个基点;中国银行净息差为1.67%,同比下降9个基点。  对此,工商银行在中报中解释称“由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存款定期化使得存款平均付息率上升,年化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52%和1.72%,同比分别下降33个基点和31个基点。”  交通银行也表示,“主要是资产端受存量浮息贷款重定价、收益较高的信用卡及个人住房贷款增长缓慢以及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较多,同时负债端受企业、居民投资及消费意愿不足影响。”  谈及息差下行,部分银行2023年上半年业绩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业内专业人士表示,由于区域经济波动,各类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经营能力等方面差异,银行间经营出现一定分化也是难以避免。下半年,预计银行净息差整体走势持稳,同时,宽信用下银行以量补价净利润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资产质量:不良贷款率1平5降,风险抵补能力有所提升  2023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资产质量情况  不良贷款层面来看,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不良贷款总额均有增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长突破200亿元,分别达到3436.05亿元、3166.36亿元和2943.87亿元。  而不良贷款率除交通银行保持1.35%,较上年末持平以外,其余五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6%、1.37%、1.35%和1.28%,数据相差不大。仅有邮储银行的不良率依旧远低于其他五家,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81%,较上年末下降了0.03个百分点。  在拨备覆盖率上,报告期内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381.28%和304.67%;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44.48%及218.62%;交通银行与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92.85%和188.39%。国有六大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数据变动幅度不超20%,整体保持稳定。  南京证券(601990)分析师陈烁指出,整体来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健,风险抵补能力呈现出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平安证券认为,展望后续季度,随着消费刺激政策和稳地产政策的持续出台,资产质量的持续修复值得期待。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5877108',
container: s,
size: '660,80',
display: 'inlay-fix'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润的来源主要包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